*股票大赛(中能电气股票)

2022-06-20 5:37:00 基金 xialuotejs

*股票大赛



本文目录一览:



文丨陆玖财经

工业时代标志着生产力的的提升,满足了人们对提高物质生活的需求;互联网时代标志着创新共享,加快了全球化进程;但正在朝我们逼近的元宇宙时代脱实向虚,它的登场是否能带给人类进步还未可知。

2021年下半年,随着Facebook改名,元宇宙突然火爆神州大地。

*(00700.HK)、阿里(BABA.US)、百度(BIDU.US)、网易(NTES.US)等国内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跟上趋势开启了一波元宇宙商标抢注大赛,与元宇宙概念相关的VR、游戏、公关公司也成了国内巨头们争相投资合作的对象。然而从资本层面看来,这一波操作并没有对巨头们的股价产生过多正面影响,反倒是让天下秀(600556.SH)、蓝色光标( 300058.SZ)这样的概念公司渔翁得了利。

今年第三季度财报,表现平平,*更焦虑了,元宇宙概念似乎成了*挽尊的救命稻草。

同是靠社交网络发家的*,会跟着Facebook的脚步All in元宇宙吗?

*的焦虑

2021年10月*发布第三季度财报,财务表现基本平稳,但经调净利润出现了十年内的*下滑,季营收增幅也创了历史新低。马化腾随即在业绩电话会议上对*拥有大量探索和开发元宇宙技术能力的强调,倒成了本季度*的亮点。

北大经济学教授冯科与陆玖财经交流,他认为短期财报表现不是股价的决定因素,市场信心才是,*股价与业绩背离的情况一方面有互联网反垄断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太久没有突破了,市场不得不怀疑它还有没有上升空间。其他巨头阿里、百度等,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十多年来,在开放生态的理念下,投资了京东、美团、快手、拼多多等一系列的互联网公司,在传统互联网时代是布局最全面的超级大巨头。以至于投资界提起*,要么认为其类似是伯克希尔哈撒韦这样的投资公司,要么认为其是一家游戏公司(全国*,收入构成最多),要么认为其是一家社交网络公司(QQ和微信的用户数惊人)。但是,由此也产生了*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的质疑声。

从短期来看,据*财报,2021年第三季度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同比增长17%至104亿元,整体收入同比增长13%,也就是说*收入增长的速度赶不上成本增长,这可能正是*焦虑的源头。而传统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这样的超级巨头又面临反垄断的紧箍咒,这也是*必须探索新方向的潜在动力。

百度指数表明,“元宇宙”在2021之前是个鲜有人问津的冷僻概念,但就在今年在Facebook更名Meta后达到了空前的高潮,这也许是*续上新故事的关键。

早在2020年,马化腾便提出了“全真互联网”的概念,和元宇宙不谋而合,而*作为沙盒游戏平台Roblox的战略合作者,Roblox的中文版“罗布乐思”已在*游戏上线。由此看来,*布局元宇宙的意向是肯定的。而自2018年930*进行过一次公司级别的组织架构调整之外,2021年,*内部的IEG互动娱乐事业部和PCG平台内容事业部都分别悄悄调整了其组织架构,这两个大部门,也是承载*游戏和*所有内容的最主要部门,而后者则是元宇宙生态必须的组件和内容前提。

当年也是在技术迭代的背景下,微信横空出世打掉了QQ,未来*元宇宙能将微信取而代之吗?

然而,陆玖财经调研得知,当下,业界对于元宇宙的看法实则众说纷纭,*内部大多数普通人员也对全真互联网的概念一知半解,元宇宙更多的是从哲学和社会等角度讨论热烈,但具体的技术和产品落地,并没有确切的答案。目前元宇宙的发展还在萌芽期,短时间内我们还不能指望这个新领域能做出什么不得了的产品,培局进入元宇宙的技术和理论是现阶段的关键。

看来,一切都是不确定的。自称有能力探索、开发元宇宙的*,能拿稳这波新浪潮的*船票吗?

*元宇宙将从哪里开启

知情人士向陆玖财经透露,*发展元宇宙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游戏方面,QQ音乐和WeChat Pay也是连接虚拟现实的关键,*的元宇宙应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应是虚拟世界与现世界互为映射。

陆玖财经曾向*求证,*是否要以游戏作为进入元宇宙领域的切入点,目前*不予置评。但回顾*的收入构成便知到这家公司对游戏增值服务的依赖是不可否认的。

首先,游戏是*的*优势业务,再加上Roblox等公司的声量已经把元宇宙和游戏强关联,因此如果*真打算做游戏元宇宙也绝不是个坏主意;另外,对于手握阅文集团和无数大IP的*来说,内容强势也是*做游戏元宇宙的优势。

除了内容储备以外,呈现形式和登陆入口也是元宇宙产品的重点。目前,微信是*活跃用户的最主要构成部分,12.6亿的微信用户占*所有活跃账户的60%,同时也是《*荣耀》、《天涯明月刀》等游戏业务的主要入口。而*上一代拳头产品QQ的月活用户数量则呈现出不断递减的状况,目前仅剩5.7亿。

但要建立真正的元宇宙,重构关系链、打通各个平台壁垒是关键,否则就只不过是个《模拟人生》般的普通游戏罢了。如果*对元宇宙是玩真的,选择入口就是至关重要的问题,那么微信、QQ可以像作为《*荣耀》入口一般,也成为*元宇宙的登录端吗?

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有三:

一、把元宇宙的用户和微信或QQ用户画等号是狭隘的,就规模而言Facebook的全球月活用户接近30亿,而微信和QQ的月活用户加起来也不到20亿,就格局而言*的用户绝大部分都来自中国,而引爆想象力的元宇宙应具备国际化视野;

二、现有产品的社会关系链不足以构建元宇宙,就像当年出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通讯设备的更新QQ不得不被微信替代一样,若元宇宙时代真来临,既有产品也很难从技术上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另一方面Facebook和微信这种老牌社交产品已经建立了很稳固的社会关系圈,也就是说先前积累的庞大用户基础反而会成为构建新社会关系的累赘;

三、微信和QQ在身份认证环节不过关,各式骗局屡见不鲜,下沉世界里为钱而出卖微信账号的人也不在少数,元宇宙的虚拟性质反倒会因为更加难以追责而成为不法分子滋生歹意的温床,这样的话更不用提元宇宙里价值体系建立的可行性,不解决“卖茶小妹”问题,*元宇宙终将沦为高维度杀猪盘。

当一个新代际来临的时候,所有的社交关系即将重构。因此,既有的社交网络,不再是优势反而成为劣势。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年轻人将是下一个代际来临时的冲锋兵。因此,抓住年轻人,而不是稳固固有的产品,这才是*能否在元宇宙世代成功的关键。

元宇宙灵魂三问

我们对*元宇宙提出三个问题,以探讨元宇宙产品的落地方向。

第一,如何能解决虚拟世界中的信任危机?

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是我们当下、未来都必须思考的事情,也是国家层面的问题。十年前随着比特币走进大众视野的区块链技术,很可能就是未来元宇宙世界数字身份认证与经济系统建设的基础技术。

曾为《产业区块链》作序的马化腾也早在该领域布了局,2021*数字生态大会上*升级发布三大区块链新产品,包括区块链服务平台TBaaS、区块链分布式身份服务TDID、至信链元商品协议。

分布式记账、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重要特征,简而言之就是在区块链系统中对事实的记录平等掌握在所有参与者(节点)中,于是篡改事实就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事情,非对称加密也让零知识验证变得可能,这样一来“卖茶小妹”们则很难靠头像和话术招摇撞骗了,虚拟交易的价值也得到了保证。因此,可以推断区块链将会是*元宇宙底层技术的重中之重。

当然,有了技术基础,运行机制也很关键。元宇宙世界的骗局,一开始可能注定要比现实世界多得多。即便是微信、QQ平台上的虚假信息和骗局骗术都屡见不鲜,而元宇宙的体验将会更加逼近现实世界,必然会让平台的防欺诈机制设计更加复杂和立体化。

第二,*元宇宙将局限于游戏吗?

就现阶段认知而言,游戏是元宇宙最容易落地的领域之一。*游戏作为元宇宙切入口其实非常合理,但只有娱乐的元宇宙必然无法孕育出宏大的世界观,逃不了被其他元宇宙吞并的命运。那么除了知情人士透露的游戏、娱乐业务以外,*是否会将办公、医疗、教育等业务也纳入元宇宙建设中呢?

可能性是有的,但很遗憾*尚未表露出蛛丝马迹,这一方面有互联网反垄断、网络数据安全监管施加压力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船大难调头的保守。

即使风口近在眼前,7月才受过反垄断处罚的互联网巨头们不得不低调做人。可这么一来造声势、占地盘的好机会就很容易错过了,在其他公司都在谈布局、说概念的时候,11月15日百度率先上线的元宇宙VR社交APP“希壤6.5”,先不论产品如何,百度这波操作就很有要做中国元宇宙领头羊的意思。

相比而言,*显然没有表现出all in元宇宙的气势。

元宇宙是*不能放手的新增长极,但是目前*的行动只停留在谈投资合作的阶段,或者说是内部局部布局阶段,还处处慢人半拍。目前,*还做不到和Facebook一般决绝地调转方向。

元宇宙的大船恐怕等不了*太久了。

第三,元宇宙时代真的值得期待吗?

元宇宙风口面前,在美国硅谷经营游戏公司的秦飞很激动,“元宇宙太火了,感觉我们这个行业很久没有这么受到关注了”;在华盛顿做VR购物商店的刘老师表示,“我从15年坚持到现在,终于等到风口了”;国信投顾张奕告诉陆玖财经,“元宇宙在A股杀疯了,即便知道里头有泡沫,但任谁也挡不住大家往里冲的热情。”

然而,元宇宙在2021的现象级爆火到底是谁的需求?工业时代标志着生产力的的提升,满足了人们对提高物质生活的需求;互联网时代标志着创新共享,加快了全球化进程;正在朝我们逼近的元宇宙时代脱实向虚,它的登场是否能带给人类进步还未可知。

从某种程度上说,在互联网沸腾20年之后,各大公司在现实世界的发展已接近天花板,衰落是必然会来临的,在情况变得不能挽救之前找到第二曲线是巨头们的当务之急。就目前看来,元宇宙是巨头们自救的法宝,但也许仅仅代表各个公司和资本的意志,而不是人类社会的意志,很多问题的落地细思极恐。

*科幻作家刘慈欣曾表示,元宇宙将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一次内卷,而内卷的封闭系统的熵值总归是要趋于*的,所以元宇宙最后就是引导人类走向死路一条。不得不承认当代的科幻想象力已经由探索太空的广阔深远转向了在虚拟世界沉浸的狭窄和内向,《黑客帝国》《时间移民》《Psycho-Pass》等无数作品已经警戒过我们虚拟世界对人类主权的威胁。

*副总裁丁珂近日也在微信群里公开表示,(如果没有区块链就没有元宇宙)那么接下来会发生的情况是,平行宇宙和平行空间很容易被制造和被感知,很多人会面对多重人格和多重结局的选择体验,这背后带来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可能更值得思考,未来可能面临进一步的割裂。

或许,给岁月以文明是比元宇宙本身更酷的事情。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Facebook的先发制人开辟了一条其他公司不得不跟上的赛道,而*这样的巨头元宇宙化,可能不过是被时代逼到死角的不得已之举。




中能电气股票

中能电气(300062.SZ)发布公告,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于2021年7月16日、2021年7月19日、2021年7月20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30%,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交易特别规定》有关规定,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情形。

公司提示:近期A股二级市场光伏行业、新能源行业关注度较高。近年来公司在保持智能电网产品制造主业稳健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运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销售及充电站的建设运营等业务,但相关业务收入占公司总体营业收入比例不高,非公司核心业务。

此外,根据Wind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20日,公司市盈率(TTM)为87.02倍,公司所处行业电气部件与设备(按照Wind行业分类)市盈率(TTM)平均值为31.24倍,公司当前的市盈率(TTM)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经核查,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关于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也不存在其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




*股票大赛得奖名单

ATFX港股:港股科技指数上周大幅反弹,随港股一同走出“深V”走势,在反弹之前,3月11日至3月15日的三个交易日里曾累计下跌21.7%,随后在3月26日,单日暴涨22.2%。

在这种走势下,本周本周多家港美上市公司都将集中公布财报,包括*、美团、拼多多、小米等,会为波动的市况提供更多的指引,尤其是各大新经济股的表现。

本周三(3月23日)*控股(0700.HK)将公布去年第四季度业绩,整体来看,预计受监管和宏观经济放缓影响,*期内游戏收入增长放缓及广告收入倒退,去年全年纯利同比可能下滑。

综合券商预估,*2021年收入介乎5,567.11亿至5,743.17亿元,较2020年4,820.64亿人民币,按年上升15.5%至19.1%;纯利料介乎1,461.32亿至1,709.74亿元人民币,按年下跌8.6%至上升7%。

其中游戏业务营收环比可能出现下跌,同比增速放缓。该业务在2021年Q3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31.5%,但预计*业绩占比可能下滑至低于20%,因在监管下,*在第四季度未能获得新版号,对游戏业务开发和上线进程造成了一定影响。

最近一批国内游戏版号发放时间为2021年7月,截止目前版号停发已超半年。不过由于*头部游戏表现依然稳定,出海收入也可观,预计今年下半年会有更多新游戏恢复推出,投资者对于这项头部业务前景仍保持信心。

另一项主要业务——「互联网金融及企业服务」预计Q4同比增长或录得30%,虽然该板块毛利率低于传统业务,但对总收入的贡献率仍在提高,第四季度有望扩大至20%以上,数字支付交易增长仍是亮点。

*云计算作为后起之秀,虽然还没有实现盈利,但预计在前期的大幅成本投入之后,中长期来看盈利能力将逐渐体现。随着数字经济渗透率提升,政策会带来云需求的进一步增长,“东数西算”工程就是关键点,只是*云的渗透率可能会远不及国资央企云。

ATFX指出,在此前股价连续大幅走低的时候,*依然获得了南向资金的连续抄底,曾连续10日获得资金的净买入,表明投资者选择在历史低位估值入场,加上政府向市场释放积极的信号,共同提振了市场信心。

*股价近两周经历大幅震荡,大落之后又大起,如今市场稍微恢复平稳,如果财报意外好于预期,可以增添估值修复,但是创造惊喜的可能性不大,而且考虑整体科技股整体波动性依然偏高,在财报前后股价会创造更多短线操作机会。

ATFX供图




*股票大赛2021

前言

2021年1月25日,中国互联网巨头*的港股市值达到历史*,高达73537.3亿港元之多。

如今,时隔一年之多,*的港股市值迎来暴跌,目前只有3.73万亿港元左右,几乎可以说是拦路腰斩。

而同为中国互联网巨头之一、与*齐名的阿里,更是惨不忍睹,其港股市值从2020年10月28日时*的65973.5亿港元,暴跌至如今的2.08万亿港元,跌幅超过2/3。

阿里历史市值

作为领衔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巨头企业,*和阿里曾经风光无限,极其耀眼。

而时至如今,它们的狂欢时代,真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吗?

阿里*们的狂欢时代

*创建于1998年,阿里创建于1999年。

在当时那个年代,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扎堆创建,也因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的起始时代。

在经过几年的探索之后,马化腾和马云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企业之路。*开始在互联网社交上持续发力,QQ不断的风靡全国;而阿里则在电商行业大杀四方,开始稳坐一哥位置。

在经过中国互联网的一段繁荣发展期后,*和阿里也从当初的一颗小树苗成长为了参天大树,开始遮天蔽日。

2011年2月17日,互联网实验室在北京发布《互联网研究调查报告》,该报告中指出:

我国互联网产业已出现寡头垄断现象,*、百度和阿里巴巴三家公司在其各自领域位居中国互联网垄断企业前三名。

报告一经发出,很快就在中国互联网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大媒体纷纷称这三家互联网公司为“三巨头”。并且还各取三家公司的名称首拼,将其合称为“BAT”。

BAT

一时之间,BAT的称呼传遍中国的大街小巷,人人都知道中国有着三家*的互联网公司,百度,阿里和*。

“BAT”称呼的出现,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阿里们狂欢时代来临的典型标志。

2011年的时候,百度股价暴涨,创始人李彦宏一跃成为当年的中国首富,一时风光无限。

但2011年之后,百度由于各种原因,开始逐渐走下坡路,和*阿里的差距越拉越大。当年三足鼎立的格局,也慢慢地向双雄争霸演变。

在此期间,*和阿里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实力,在许多领域都掀起了多番大战。

2011年末,“千团大战”开始在中国打响。为争夺国内的团购市场,各家团购网站开始变相竞争。

拉手、美团、窝窝团、24卷、满座团、高朋网,饿了么等国内比较知名的团购网站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融资比赛,广告战、拉锯战、阵地战等铺天盖地的广告融入到各大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在不断地兼并吸收中,有两大团购企业脱颖而出,开始展开了*对决。

这两大团购企业,就是直到如今还不死不休的美团和饿了么。而众所周知,背后支持它们的大金主,则就是*和阿里。

美团和饿了么的战争,实质上其实是*和阿里的战争。

美团

2013年12月开始,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均推出了司机端和乘客端的双重补贴活动,补贴额一度高达28元,打车大战又开始在中国火热上演。

当时的人们纷纷被这巨大的补贴所吸引,开始蜂拥而至。许多司机凭借着这一波补贴赚得盆满钵满,而大量的乘客也因此得以白嫖,坐起了低价甚至是免费车。

一时之间,全国各地讨论的都是如何进行互联网打车,人们对此津津乐道。

而支持这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背后势力,则又是大家经常提及的*和阿里。

当时的马化腾曾在公开场合说道,自己和马云的打车大战太烧钱了,每天都要烧掉几个亿,实在是受不了了。

2014年,*和阿里在移动支付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由于支付宝创建时间早,积累用户多,而微信支付起步慢,用户少,所以在发展时期一直都难以突破瓶颈。

后来,马化腾开始另辟蹊径,在2014年春节的时候,与***春晚合作,开启了微信发红包的狂潮,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拓展了大量的微信支付用户。

马云在一次演讲中曾说,马化腾的这次动作,就像是当年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一样,完全让人始料未及。微信用十几天的时间,让用户绑了4亿张卡,这是支付宝花了8年时间才完成的任务。

2015年,马云吸取了这一次教训,在当年春节的时候便大刀阔斧地和马化腾展开了“红包大战”。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了抢夺客户,双方之间进行各种补贴,打得火热朝天,不亦乐乎。

在*和阿里的各场大战中,这两大互联网巨头开始不断地攻城略地,渗透到中国的各行各业,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大影响。

阿里和*

根据相关数据表明,由*投资或扶持的企业多达800多家,由阿里控股或收购的企业则多达500多家。

从影视娱乐到移动支付,从外卖团购到教育出行,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到处都有着*和阿里的身影。

在*和阿里无孔不入的渗透中,它们的商业价值也不断凸显,股价不断飙升,市值也一步步高不可攀。

*和阿里的狂热时代,进行得激荡而猛烈。但*时刻的来临,也同样意味着另一面的到来……

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阿里一直都被视为一家*的中国企业,在许多人的眼中也是颇受好评。

但随着狂欢时代的*散去,阿里自身的各种问题也开始不断地凸显出来。

2020年7月份的时候,支付宝一直都在宣传造势,说打算在中国A股的科创版上市。一时之间,人声鼎沸,大家都纷纷看好。

可不久之后,2020年10月份,马云在上海外滩峰会上言辞激烈,被国家点名批评,一时之间陷入舆论的漩涡。后来支付宝的上市计划也被上证暂停。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两个月之后,2020年12月份,阿里又被国家进行反垄断调查,当日股价应声暴跌。

接着就是各大互联网巨头搞社区团购,被***点名批评,而阿里也在其中……

这一系列的事件让阿里的各种问题不断凸显在众人的眼中,而在某种程度,阿里曾经的狂欢时代也在逐渐地消散于无形之中。

阿里巴巴

作为另一位互联网巨头的*也同样如此,多年来虽然*在网络游戏方面颇受争议,但是不得不说,它的股价和市值却在争议声中一步步的踏浪前行。

然而,最近这几年,*在网络游戏方面所遭受的争议越来越多,有大量的报道都指向了*的**网络游戏——*荣耀。

无独有偶,*在反垄断这一块也有了一定的影响。**的音乐平台之一*音乐被指责垄断,后来国家将其处以50万罚款。虽然罚款数额不大,却也彰显了国家反垄断的决心和意志。

不久之后,国家又进一步出手,2020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进一步对游戏行业进行了限制。

而*所暴露的这一系列问题,也在*的股价和市值方面有了很好的体现。2021年1月25日,*的港股市值达到历史*,高达73537.3亿港元之多。

可是时隔一年之多,*的港股市值迎来暴跌,目前只有3.7万亿港元左右,几乎可以说是拦路腰斩。

当然,阿里的股价和市值更为惨烈,其港股市值从2020年10月28日时*的65973.5亿港元,暴跌至如今的2.08万亿港元,跌幅超过2/3。

在某种程度上,这大概预示着*和阿里狂欢时代的终结,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以实为主,虚实平衡如今已经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来,国家在多个层面,多个场合不断发生,要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推动实体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实体经济

对于互联网产业,它到底是不是属于虚拟经济,业界对此一直都有争议。如今国家要以实为主,虚实平衡,阿里和*自然会受到政策一定的影响。

其二,互联网领域的反垄断铁拳已经应声落地。

要坚决遏制资本的无序扩张,这几年来国家在互联网领域的反垄断上动作频频,先有阿里因“二选一”垄断而被巨款,后有美团步其后尘。

阿里和*的投资涉及了诸多的行业,在许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它们的扩张触角,对于这种资本的无序扩张,反垄断的铁拳是必然会应声落地的。

其三,疫情的突然来临让许多企业始料未及,受其影响颇重。

2020年,一场*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在各大方面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对于互联网产业,同样也是如此。

*和阿里在疫情的冲击下,其发展同样也受到了一定的连累,很难再出现以前那种风光无限,极其耀眼的狂欢时代了。

最后总结

市值拦路腰斩,阿里*们的狂欢时代,真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吗?

当年阿里*如日中天,一路势如破竹,但随着狂欢时代的结束,它们自身的各种问题也不断地凸显出来。

而这一切,又在它们的股价和市值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各位朋友,你们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各抒己见,踊跃评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股票大赛》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股票大赛、中能电气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