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果按照比较充分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牧原股份的利润总额会有很大变化。这样的计提是否必须,尚有待权威机构确认。
图源:牧原股份官网
文 | 刘建中 李廷祯
先说一下文章的主要结论:按照我们的测算,牧原股份(002714.SZ)2021年报中,少计提了39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什么是“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打个比方,我养着1只猪,已经消耗了人工、饲料等各种花费1000元,所以这只猪在我的“存货”里,显示成本为1000元。这只猪未来将用于出售,但目前猪肉行情不好。我预计未来出售时,扣除猪贩子佣金、以及继续发生的猪饲料等必要成本后,我只能在这只猪身上收回来600元。那么,这只猪在存货里仍按1000元记账,就有点自欺欺人了。它现在只值600元,“跌价”了400元。如果我是个严谨而诚实的人,就应该在存货中“计提”400元的“跌价准备”。这样才能真实反映我的经营情况。
如果2021年牧原股份需要在存货中“计提跌价准备”39亿元,会导致其当年利润总额减少约39亿元。所以,牧原股份2021年的真实利润总额不是76亿元,而是腰斩为约37亿元。
这里的39亿元,只是测算了“育肥猪”的存货跌价。如果考虑其他类型的猪,结果可能会超过39亿元。
四大猪王,唯“牧原股份”独盈
2021年,猪周期下行(图1),饲料价格上升(图2),剪刀差下,A股“四大猪王”受伤颇重。
所谓“四大猪王”,即牧原股份、正邦科技(002157.SZ)、温氏股份(300498.SZ)以及新希望(000876.SZ),均是中国养猪业的领军公司。
2020年之后22省市生猪平均价格变化
图2: 2020年之后的猪饲料价格变化
2021年,正邦科技销售商品猪1943万头,公司亏损191亿元;温氏股份销售商品猪1322万头,公司亏损136亿元;新希望销售商品猪998万头,公司亏损95亿元。这三家,卖猪越多,亏得越惨。在2021年,他们每出售一头商品猪,几乎亏损千元。
“四大猪王”中,唯独牧原股份没有亏损。2021年,该公司销售商品猪4026万头,净利润76亿元。牧原股份管理层将此卓越成绩,归功于公司的养猪效率远超同行。
规模化养猪,有科技含量,但算不上高科技新兴行业。从四大公司的财务数据横向可比性而言,牧原股份欲自圆其说,须有过硬证据。
果然,2022年5月18日,牧原股份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对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报的问询函》(下称《问询函》)。《问询函》提出了涉及盈利、债务、关联交易、存货未计提跌价准备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牧原股份以及牧原股份的年审会计师作出回答。2022年6月1日,牧原股份对《问询函》作出了回复,同时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也对《问询函》作了专项回复。
在《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关于对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年报的问询函专项回复》(下称《中兴华回复》)中,部分数据引起了《财经十一人》的注意。
《问询函》引发的疑惑
《问询函》的第4个问题是:“年报显示,你公司存货期末账面余额为344.76亿元,同比增加62.78%。其中原材料70.65亿元,库存商品2.86亿元,消耗性生物资产271.25亿元,同比增加93.78%。你公司报告期对上述存货均未计提跌价准备......说明你公司本期未对相关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符合你公司实际及行业发展情况,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因为本文的讨论对象是养猪企业,所以读者应先了解一些规模化养猪的常识。
对于养猪公司,“消耗性生物资产”包括四类:1. 母猪腹中尚未出生的待产仔猪;2. 仔猪;3. 保育猪;4. 育肥猪。
仔猪是从出生到3周的小猪;出生第21天小猪断奶,成为保育猪;保育猪再经过7周成长后,体重约25-30公斤,成为育肥猪。牧原股份告诉《财经十一人》,保育猪转成育肥猪时,牧原股份的猪平均重量约29公斤。
育肥猪再经过16周饲养,就成为体重110-120公斤被销售的商品猪——从出生到被销售,一头猪会在牧原股份度过26周,约182天。
本文文后的附录1,还列出了一些关于牧原股份和养猪的常识,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在养猪公司的“消耗性生物资产”里,因为“育肥猪”养育时间段最长,消耗成本*,所以它们在这类资产中的占比*。《财经十一人》测算,牧原股份的“消耗性生物资产”中,约70%是“育肥猪”。
深交所的问题直击要害:由于猪肉价格大幅下行,牧原股份在2021年没有对“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跌价准备,这种做法是否合理?
根据常识,生猪售价大幅下降,饲养成本显著上升,牧原股份存货里面的某些猪应该“跌价”了。但《中兴华回复》认为,牧原股份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存货成本”,所以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下称“计提”)。
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如以“育肥猪”为例,“中兴华”及牧原股份认为,目前牧原股份拥有的“育肥猪”卖钱变现之后,扣除各种花费,剩余的钱超过了“育肥猪”的账面成本。所以,牧原股份不需要“计提”。
表1,来自《中兴华回复》的第4页。这个表呈现了“消耗性生物资产”是否需要存货“计提”的测试过程。
表1: 牧原股份“消耗性生物资产”测试
资料《中兴华回复》
表1中,右数第二列“期末单头存栏成本”,指的是某类猪的平均单头成本,比如第二行的“242.98”元,是牧原股份“仔猪”的平均单头存栏成本。
《财经十一人》收集、比较行业数据,测算出牧原股份的仔猪刚出生时,平均成本约200元,21天断奶时平均成本约300元——牧原股份认可《财经十一人》的此测算结果。
商品猪出栏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兴华回复》中仔猪的平均成本242.98元,是合理的、可接受的。
仔猪断奶时的平均成本300元,即保育猪的最初入账成本。牧原股份告诉《财经十一人》,保育猪末期,即10周龄(3周仔猪+7周保育)的平均单头成本约600元。
《财经十一人》的测算结果,支持了以上说法。表1中保育猪平均成本的“482.22”元,也是合理的、可接受的。
表1最后一行,是“育肥猪”的数据。这是牧原股份“消耗性生物资产”中价值占比*的部分,占比高达70%。而正是这一行关键数据,充满了巧合的喜感。
右数第二列“期末单头存栏成本”指的是一头育肥猪已经花掉的费用,为1137.91元;左数第三列的“421.62”元,指的是把这些育肥猪继续饲养到可销售状态时,平均每头育肥猪还需要花多少钱。
换句话说,上述的1137.91 + 421.62, 就是一头育肥猪出栏前的平均养殖成本,这个成本是1559.53元。由于卖猪还需每头花费13.4元,所以平均一头育肥猪的总成本为1572.93元(1559.53+13.4= 1572.93)。
巧合的是,牧原股份的每头猪预测售价是1573.00元,比上述的总成本,刚好多出7分钱(1573-1572.93=0.07元)。
正因这微不足道的7分钱,牧原股份“育肥猪”的存货资产,就不用“计提”了。
如此巧合。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育肥猪存货应计提跌价准备39亿元
牧原股份的会计师,在表1中给出的一头商品猪的养殖成本是1559.53元。假如,真实养殖成本比这个数多出8分钱,牧原股份就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计提就有财务造假之嫌。
我们可以测算一下,2021年12月31日存栏的这些“育肥猪”,从出生到销售出去,平均一头猪的成本是多少钱。
上文说过,“保育猪”转成“育肥猪”时,牧原股份的成本约为600元/头,此时平均重量约为29公斤。
利用行业公式和我们得到的数据,就可以算出这些猪的真正成本为1777.6元/头。详细计算过程,见附录2。
此数值比《中兴华回复》中的“饲养成本”1559.53元,高出了218元(1777.6-1559.53=218.07)。
有读者会问,这区区218元,这么重要吗?
答案是,“非常重要”。
须知,2021年底牧原股份育肥猪数量约为1800万头,那么总成本就差出了39亿元(0.0218万 * 1800 万= 39.24亿元)。
如果“饲养成本”为《财经十一人》测算的1777.6元,那么每头育肥猪就应该“计提”218元,总计提数额约为39亿元。
“存货跌价准备”,要从利润总额中扣除。农业公司税率很低,少计提39亿元,就会导致净利润虚增约39亿元。即,2021年牧原股份的净利润,不应是年报公布的76亿元,而是约37亿元。
以上只是“育肥猪”的计提。母以子贵,小猪仔跌价了,“能繁母猪”要不要计提?如果测算结果是yes,那么牧原股份2021年的净利润会不足37亿元。
我们的初步测算,可以反映出牧原股份的财务数据存在一些错误。财务数据中的错误,就像屋内的蟑螂,当你发现了一个,必定还有多个。
在牧原股份的财务数据中,我们还发现了其他不严谨的地方。
随着研究的深入,《财经十一人》会继续报道有关的研究发现,也欢迎读者朋友们讲出您的发现和疑惑。
附录1: 猪的知识
母猪腹中的未出生小猪,会被算作“消耗性生物资产”;但“能繁母猪”,却是养猪企业最重要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所谓“能繁母猪”,望文生义,就是能生育小猪的猪妈妈,一般每年生产2.2次,每窝均值10个左右。
根据行情不同,能繁母猪2-3年被淘汰。猪肉价格低迷时,会促进能繁母猪的淘汰。截至2022年3月份,牧原股份能繁母猪的数量为275万头。
除了上述的五类猪,养猪企业都还有数量占比很小的“种公猪”。
附录2: “育肥猪”的出栏总成本计算
为了计算2021年12月31日存栏的这些育肥猪的成本,首先需要知道一个关键数据:它们在销售时的平均重量。因为销售时的平均重量,决定了育肥阶段的增重,这直接影响占比*的饲养成本——饲料消耗量。
牧原股份的年报,在2022年4月30号发布。所以2021年12月31日存栏的这批育肥猪的“预测售价”,并不需要预测。因为育肥猪经过16周饲养,都会销售完毕。换言之,这批育肥猪里猪龄最小的,也会在4月30日前被销售。其中的大部分,会在3月份前销售完毕。
据此,表1中的“预测售价”,几乎就是2022年1月-4月的生猪平均真实售价。根据图1数据可以算出,2022年1月-4月的22省市的生猪平均售价,为13.25元/公斤。(如果根据温氏股份2021年报中的外三元生猪全国平均价此数值为13.33元/公斤,与13.25元/公斤的差别不大。)
如此,就可以倒推出这些存栏育肥猪出售时的平均重量,即——
出售时的平均重量 = 预测每头售价 / 平均生猪每公斤价格。
其结果是,平均每头重量为118.7公斤(1573.00/13.25=118.7公斤)。因此,牧原股份这批育肥猪在育肥阶段,每头猪平均增重89.7公斤(118.7-29=89.7公斤)。
为了计算成本,还需要几个关键数据:
第一、料肉比。“料肉比”指的是,猪每增长1公斤猪肉,平均消耗多少公斤饲料。这个数值,已把不幸死亡而没能走向市场的猪所浪费的饲料予以了折算。牧原股份董秘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说过,“公司2021年全年育肥阶段料肉比在2.9左右。”
第二、饲料和折旧之外的其他饲养成本与饲料成本的比值。其他饲养成本,包括人工、药品、疫苗、燃料、物料等。根据牧原股份2021年年报,这些成本与饲料成本的比值,为0.456比1。牧原股份认为,育肥阶段的饲料占比较高,因此育肥阶段的该比值会降至0.389比1。在计算中,《财经十一人》使用了牧原股份提供的数据。
第三、固定资产折旧。2021年年报中与生猪饲养直接相关的折旧成本为63亿元。此成本中的大部分,理应计入饲养成本。全年来看,这部分与饲料成本的比值为0.175比1。这里我们取一个很低的保守值0.12比1。
第四、饲料价格。牧原股份自产饲料,原料中豆粕占比约10%,其他成分可以参考玉米的价格。此外要添加各种有益营养成分。2021年四季度豆粕均价3.75元/公斤,玉米均价2.75元/公斤。不考虑人工、添加剂,牧原的饲料成本约为2.85元/公斤。但考虑到人工和添加剂,真实成本会大于2.85元/公斤。
饲料成本还可以参考市场上的饲料价格。2021年四季度,饲料的市场平均价格为3.3元/公斤。牧原自己生产,其成本约等于饲料的市场价格扣除饲料毛利。饲料毛利率约为10%,所以牧原的饲料成本约为3元/公斤。
有了以上数据,利用下面的公式1,可以计算牧原股份的“饲养成本”。
公式1:
育肥期饲养成本 = 重量增长 ╳ 料肉比 ╳ 饲料价格 ╳(1+ 饲料与折旧之外的其他成本/饲料成本+折旧成本/饲料成本)
公式1等式右边的小括号里面,第一项代表饲料成本,第二项代表折旧和饲料之外的其他成本,第三项代表折旧成本。
保育猪全程重量增长为89.7公斤,料肉比2.9,饲料价格 3元/公斤,饲料与折旧之外的其他成本/饲料成本=0.389,折旧成本/饲料成本=0.12。
利用公式1,不难计算出——
育肥期饲养成本 = 89.7 ╳ 2.9 ╳ 3 ╳ ( 1 + 0.389 + 0.12 ) =1177.6元。
销售时候的饲养成本 = 保育末期的成本+育肥期的饲养成本 = 600+1177.6=1777.6元。
作者为《财经》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榜单解读:
依据榜单可知:2022年第一季度中*的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非货币理财公募基金月均规模为11362.11亿元,同比增长22.46%,领先于其他基金管理机构,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第一季度非货币理财公募基金月均规模排名最后,仅2399.47亿元,同比增长19.32%。
与2021年第一季度相比,仅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非货币理财公募基金月均规模同比呈下降趋势,除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未跻身2021年第一季度的前20名无具体数据以外,其他基金管理机构公募基金月均规模同比均有所增长,同比增幅*的是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月均规模由2021年第一季度的3679.51亿元增长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5591.26亿元,同比增长51.96%。
排名前十的基金管理机构中广东地区上榜6家;与去年同期相比,1家机构新上榜,4家机构排名保持不变,8家机构排名有所上升,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排名升幅*,7家机构排名有所下降,top7和top18排名均下降5个位次。
注:非货币公募基金月均规模计算方式:1-3季度为本季度各月末规模算术平均,4季度为本年12个月末规模算术平均;各月末规模剔除了短期理财债券基金规模和基金中基金持有的自身管理的基金规模;基金管理机构所属企业信息均来源于爱企查。
今天讲到的这家上市公司,可谓是养猪界的“神话”,22头猪开局,30年后的今年有望出栏超4000万头,更是成为了国内该行业的龙头老大哥。2014年上市,股票价格的反应更是“波澜壮阔”,本是周期行业却穿越牛熊,8年的时间股价翻涨32倍,近二年更是直翻6倍,让人惊叹不已,这到底是周期股还是成长股呢?不过,今年牧原股份的情况可是糟糕到一塌糊涂,前有猪价5元论影响未散,后有造假“疑云”,今又有猪价跌势不断,还有公司破产的假新闻频现,短短4个月的时间股价便是“腰斩”40%,市值更是蒸发2000亿。牧原股份到底怎么了,难道猪肉价格真会跌到5块钱吗,难道牧原股份的财务真造假了吗,牧原股份还能翻盘吗?关于这些问题,就来好好地分析分析:
1、22头猪开局,今年出栏将超4000万头,是周期行业,也是成长企业!对牧原股份这家上市公司来讲,可以说是一个“奇葩”的存在,所属养殖业本是凸显的周期行业,但硬生生地被牧原干成了成长企业。老板秦英林1992年开始创业,从22头猪养起,历经18年快速发展成为年出栏100万头的养殖规模,创下了当时养猪界的“神话”。而这个“神话”没有结束,才刚刚开始。2019年出栏1025万头,规模化养殖*,2020年全年出栏1811.5万头。根据今年牧原股份发布的生猪销售简报数据显示,1-5月份生猪销量已达1396.2万头,并且单月销售数量有望进一步提高。当前,机构对牧原全年的出栏预测普遍在4000万头,可见出栏增势情况。与其他周期企业不同的是,牧原股份的养殖并不依靠农户,而是以“自繁自养”的模式进行,不但毛利率高于同行,还能横跨周期穿越牛熊,成为逆周期的成长企业。
2、牧原股份的造假“疑云”,更多是不了解生猪行业的周期以及牧原的养猪能力。虽说这句话颇有“辩护”的意思,但从理性的角度讲,牧原股份的“造假”疑云,根本没有对数据进行分析的片面之词。依靠“自繁自养”的模式,既有着*的防疫能力,又有着过硬的养殖技术,在2018年非瘟爆发后,牧原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对比同行只有10%、15%左右的毛利率,而牧原股份近二年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35%-65%之间。既有高毛利,又有着提速的产能供给,盈利自然要远胜同行。
3、猪肉价格不可能一直下跌,终究会有个底。作为刚需品的猪肉,纵观历史价格走势,没有一次是一直上涨的,就算强如2019年、2020年,现在也是跌了回去,同样的,也是没有一次是一直下跌的,就算弱如2018年,也是有底的。所以,猪肉价格不可能一直下跌,终究会有个底。随着猪肉价格的持续下跌,猪粮比价已经进入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区间,这也将启动完善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加大储备。虽然短期价格无法预测,但随着恐慌卖猪行为的缓解,加之需求增加,猪肉价格也将见到这轮猪周期的底部。
4、等到下一次猪周期到来时,不单牧原股份能翻盘,猪肉板块都能翻盘。这轮猪肉价格为何跌幅如此迅猛,如此之快呢?根本原因是养殖户的“贪婪”与“恐慌”造成的。2020年猪肉在高位震荡的时候,众机构对2021年的猪肉价格有下跌的预期,当时普遍认为在25元/公斤左右。但实际现在跌到这个样子,是当时无法想象的,毕竟对应行业20元/公斤的成本价,大多数猪企已经不是减利润那么简单了,而是亏现金流,深市已经陷入深度亏损的状态。
根本原因是2021年初猪肉价格保持在高位,不管是中小散养殖户还是大型养殖场,一起发力“养牛猪”、养大猪,造成了存栏数量虽然没有超过峰值,但出栏头重明显增加。之后面对猪肉价格下跌,业内继续囤继续养,直到近二月跌穿成本价,行业恐慌了,在亏现金流的背景下,不但出清商品猪,甚至连母猪都在出清。一时间的砸盘,也就造成了行业深度亏损的场景。
当然,任何行业都不可能一直上涨,相反也不可能一直下跌。生猪行业也是如此。一头商品猪出栏至少需要10个月,母猪怀孕4个月,育肥6个月。当前业内深度亏损,很多猪企已经不是出清存栏就能解决问题的,而是在卖母猪。生猪行业的“第一生产”就是母猪,母猪越多,未来潜在产能也就越大。若是母猪少了,对应未来的出栏也一定会减少。现在猪肉价格跌幅超预期,未来涨价注定也会超预期。
5、估值及技术指引。虽说牧原横跨牛熊穿越周期,但业绩的波动还是有的,所以参考估值也要考虑周期价格的影响。而技术指引呢,翻看牧原股价月线级别MACD指标,能发现往往进入绿柱区间时是相对低位,进入红柱区间时进入上涨趋势。
好了,关于牧原股份就分析到这里了,本文不存在任何推荐,所聊到的股票不构成任何推荐,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看完点赞,股票长红!
智通财经APP获悉,5月24日,牧原股份(002714.SZ)在与投资者互动中,针对投资者提出的猪价、猪周期、原料价格上涨等问题,牧原表示,公司生猪销售价格随行就市,三月份以来,公司生猪销售价格有所上涨;生猪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是整个生猪生产行业的系统风险,对任何一家生猪生产者来讲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控制的外部风险;公司会根据粮食市场行情变化趋势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同时积极推行低蛋白饲料配方,降低综合饲料成本并借助远期合同等工具降低采购价格。
2021年三季度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全行业进入亏损,但在近日猪价出现回温,据国家统计局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中旬生猪价格较5月上旬上涨了4%。牧原股份在互动中也回应,公司生猪销售价格随行就市,三月份以来,公司生猪销售价格有所上涨。
投资者们也注意到最近猪价的反弹,且有消息透露部分养殖户有补栏的意愿,但能繁母猪等数据还处于相对高位,这样是否会造成这轮猪周期反弹高度不够或者猪周期会被拉长,就这样反复在成本线附近来回震荡的情形。牧原表示,生猪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是整个生猪生产行业的系统风险,对任何一家生猪生产者来讲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控制的外部风险。公司实施审慎的经营策略,不将未来现金流的安全边际建立在对于市场行情的乐观估计上,做好充分应对措施,确保公司稳健经营。
猪产能方面,牧原当前能繁母猪存栏260万头左右,后备母猪接近100万头。预计2022年生猪出栏区间为5,000万头-5,600万头。饲料方面,自今年以来,受俄乌冲突、北美旱情等因素影响,饲料成本进一步走高,牧原持续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公司根据粮食市场行情变化趋势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同时积极推行低蛋白饲料配方,降低综合饲料成本;同时根据生产需求和市场行情等灵活调整饲料原料采购策略,借助远期合同等工具降低采购价格。
东北证券称,2023年行业或将面临最终洗牌,只有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公司才能穿越周期,实现“剩者为王”。对于一家*的生猪养殖企业而言,其核心目标不应是调整产能去迎合猪周期的节奏,而是在降本增效的基础上扩张规模。尤其在行业低迷的背景下,企业更应将重心放在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降低成本,并且确保现金流的安全性。
关于未来的猪价行情,牧原在近期接受调研时也指出,公司预计下半年猪价有所好转。其表示,目前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基本上处于平衡状态。3月份以来,随着猪价回升,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略有盈余。公司预计下半年生猪价格高于上半年,公司流动性也会持续向好。当前阶段,公司仍将严格控制新增在建工程,同时持续与合作金融机构加强沟通,增进互信,保障融资业务顺利开展,确保资金安全,稳健经营。
猪周期层面,太平洋证券指出,生猪市场仍处于底部震荡阶段,生猪产能去化进程持续推进,预计今年三季度至四季度猪周期拐点将会来临,公司母猪产能端布局基本完成,生猪出栏量有望继续增长。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牧原股份股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牧原股份股票、基金公司规模排行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