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截至2022年6月15日收盘,汇顶科技(603160)报收于55.42元,上涨3.78%,换手率1.6%,成交量7.34万手,成交额4.05亿元。
资金流向数据方面,6月1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106.88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1274.15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1832.73万元。
近5日资金流向一览
汇顶科技融资融券信息显示,融资方面,当日融资买入2910.15万元,融资偿还4813.5万元,融资净偿还1903.35万元。融券方面,融券卖出5.23万股,融券偿还11.04万股,融券余量23.62万股,融券余额1309.16万元。融资融券余额10.1亿元。近5日融资融券数据一览
该股主要指标及行业内排名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3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家,增持评级1家,中性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71.99。
注:主力资金为特大单成交,游资为大单成交,散户为中小单成交
3月30日丨金杯电工(002533.SZ)公布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32亿元,同比增长64.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1亿元,同比增长32.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7亿元,同比增长36.27%;基本每股收益0.454元;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0元(含税)。
12月14日丨汇顶科技(603160.SH)公布,公司于2021年12月13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及第四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对*额度不超过人民币65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选择适当的时机,阶段性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低风险的金融机构现金管理类产品。以上资金额度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两年内有效,可以滚动使用,并授权公司管理层在有效期和额度范围内行使决策权。
张帆从国产芯片*跌落神坛,正带着汇顶科技(603160.SH)孕育新的转型。
2022年,汇顶科技董事长兼CEO的张帆以245亿财富位列《2022年胡润全球富豪榜》第900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一榜单中,张帆在2021年的财富显示为355亿,在2020年显示为590亿, 2年财富缩水345亿元。
从IC卡芯片到触控芯片,再到指纹芯片,张帆依托研发创新,转换赛道,站上了全球行业之巅。
然而,手机市场的萎缩,以及行业竞争加剧,汇顶科技市值快速跌落,从1777亿元缩水至253亿元,整整蒸发了1524亿元。
目前,张帆正带着汇顶科技摆脱单一的手机业务,进行多元化布局。
潮电智库尝试多次联系汇顶科技,均未得到回复。
两次创业称王
张帆的成功是在不断求变中崛起的。
1965年出生的张帆,1982年考上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后改名为电子科技大学),专业为雷达对抗,本科学历。
大学毕业后,张帆选择留在成都,进入电子工业部第十研究所(现属中电科旗下),参与北斗导航系统的开发。这在当时是一份稳定、且让人羡慕的工作。
然而,张帆的创业热情,被改革开放的春风激发。1993年,心被触动了的张帆不再犹豫,辞职下海,加入南下淘金阵营。
在深圳,张帆最初进入日本北陆电器株式会社从事销售工作,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业绩赢得了老板赏识。
公开消息称,张帆提出对产品改进意见,不被接受,并因此引发矛盾。无奈之下,张帆决定辞职创业。1997,张帆创立深圳市成电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做固定电话业务。
初始初业,是前老板出资百万元,助其解决资金困境。凭借资金的支持,张帆推动了固话业务技术进步,并赢得了国内市场一半的份额。
2002年,张帆创立了自己的第二家公司,就是后来在A股上市的汇顶科技。
此时固定电话开始走下坡路,智能手机兴起。张帆带领汇顶科技向手机和平板触控芯片行业转型,并在2009 年推出第一颗 10 点触控芯片,服务于苹果iPhone。
这次产业转型,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是2010年。相传,张帆的美国合伙人回深圳,在香港转机赴深圳的小巴上,与寻觅已久的联发科Android工程师偶遇。此时联发科正被美国高通打压,寻求向Android解决方案转型。
就是这次偶遇,促成了汇顶科技与联发科的合作,后者400万美元战略投资汇顶科技。
2010年联发科芯片Android方案大量出货,汇顶科技手机与平板电容触控芯片方案也因此热销,市场爆发,汇顶科技靠着电容触控芯片赚了第一桶金。
历经三年爆发式增长后,国内智能手机普及基本完成,厂商价格战,汇顶科技经营业绩承压。
2013年9月,苹果发布*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手机——iPhone 5s,张帆敏锐意识到,指纹触控芯片领域将大有可为。
2014年5月,汇顶科技正式进入指纹识别行业,随即推出了指纹触控产品样机。因此,汇顶科技是全球首家推出“正面应用于Android手机的指纹识别芯片”的公司,产品*应用于2014年9月发布的魅族MX 4 Pro中。
汇顶科技在指纹识别行业新品迭出。2015年,公司发布支持玻璃盖板的指纹识别芯片并商用量产,2016年,发布了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活体指纹检测技术Live Finger Detection,2018年推出屏下光学指纹。
在指纹芯片领域,张帆获得了巨大成功。2019年,汇顶科技的OLED光学屏下指纹方案的出货为1.1亿片,占光学屏下指纹全球市场份额高达75%,占全球整体屏下指纹市场份额也达到57%。行业第二、三位的神盾、思立微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12%、7%。
张帆在指纹芯片领域做到了*,因此被市场称之为国产芯片*。而这,张帆用了18年。
汇顶科技成为全球指纹识别芯片龙头企业,产品不仅卖给国内的华为、小米、OPPO、vivo、联想,还向谷歌、惠普、三星等国外企业供货。
下一场风口
发展的有多快,跌的就有多大。仅仅一年的时间,汇顶科技市值蒸发了1524亿元。
2021年2月,汇顶科技股价*达388元/股,为2016年上市以来的*峰,公司市值达1777亿元。
汇顶科技也是A股市场上首家市值超千亿的芯片股。
然而,截至5月30日,汇顶科技*显示市值为253.3亿元,*55.6元/股,跌落近7倍。与此同时张帆的财富也从590亿元,缩减至245亿元。
2021年年报显示,汇顶科技营收57.1亿元,同比下降14.6%,净利润为8.6亿元,同比下降48.2%。
2022年其业绩颓势延续,一季度营收8.7亿元,同比下降38.4%,净利润同比下滑132.3%,亏损5051.2万元,这也是汇顶上市以来*出现亏损。
对于业绩的表现,张帆坦然,公司的确太依赖于单一的手机市场和个别产品,光学和电容指纹都有相当大的市占率,尤其是光学指纹曾经单价和毛利率都比较高,但是技术成熟和市场竞争造成单价下降时,对营收和利润都产生影响。此外,公司新产品投入的增加也明显影响业绩。
在新产品的投入上,汇顶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在收入下滑的情况下,2022年一季度,汇顶科技的研发费用率已经高达39.3%。
张帆表示,对于成长型公司,研发投入就是成长最重要的营养,没有研发投入不会有创新产品。他坚信“埋头种因,果自然成”的基本规律,相信持续的投入和努力会产生积极的结果。
已经意识到大单品带来的经营挑战,张帆正在推动产业转型转档。早在2018年,张帆推动汇顶科技开始向物联网领域转型,途径主要是并购。
这一年,公司收购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蜂窝IP提供商——德国CommSolid,进军NB-IoT(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领域。2020年,又完成了对NXP VAS业务并购,助力汇顶科技拓展这些技术在汽车等领域的发展机会。
汇顶科技还收购了德国Dream Chip Technologies GmbH(以下简称DCT)公司,后者拥有全世界*的数字电路设计能力,将助力公司开拓汽车市场。
通过上述两次收购,也使得汇顶科技业务从智能手机等终端领域,延伸到物联网、汽车电子领域。但从2021年汇顶科技财务报告来看,这两次收购的作用目前并不是很大。
除了并购,汇顶科技还试图通过挖掘人才来提升公司运营,2022年3月,据汇顶科技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聘任胡煜华女士为公司总裁,全面负责公司的整体运营管理并直接向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帆先生汇报。而在此前,汇顶科技已经引入前TI高管谢兵加盟董事会,担任公司非独立董事。
另外,汇顶科技自身也在进行多元化研发:入耳检测+触控二合一方案、血氧传感器、Bluetooth LE芯片、主动降噪音频编解码芯片、安全芯片等。
显然,新业务目前无法成为汇顶科技整体业务支撑,更不能猛弥补指纹识别芯片盈利能力下滑造成的损失。
那么,针对下一次转型,张帆会如何应对,这将是未来的答案。
(本文关于张帆的观点主要参考湖北、运营商财经网、时事新论等媒体)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汇顶科技》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汇顶科技、金杯电工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