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期货*行情(国家自然基金系统)大豆期货*行情金投

2022-06-18 8:20:01 基金 xialuotejs

大豆期货*行情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大豆期货*行情」国家自然基金系统》,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 大豆期货*行情
  • 国家自然基金系统
  • 美国大豆期货*行情
  • 大豆期货*行情金投


大豆期货*行情

【豆粕跟随美盘大豆维持震荡调整走势】期货6月13日讯,美国农业部下调美国大豆期货库存,但南美大豆产量有所上调及周末前多头获利了结,美盘大豆期价从近十年高位回落,后市将关注美国大豆产区的天气形势以及6月底即将出台的播种面积预测报告。近期到港大豆数量充足且油厂开工率维持高位后豆粕供应宽松,豆粕库存压力不减,主动性上涨动力仍显不足。在美盘大豆期价高位震荡运行后成本端对豆粕的支撑较强,油厂压榨亏损加之豆油价格回落后增加油厂的挺粕意愿,预计豆粕跟随美盘大豆维持震荡调整走势。(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马棕油早盘收盘行情】北京时间12:30,BMD马来西亚棕榈油主力合约跌2.16%,报5792林吉特/吨。


国家自然基金系统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质联合基金项目指南,该联合基金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共同设立。指南明确了7大研究方向39个项目,提出以重点支持项目的形式予以资助,资助期限为4年,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60万元/项。同时,指南对申请人条件、限项申请规定作出具体要求,并明确了有关注意事项,强调采取无纸化申请,接收截止时间为7月12日16时。敬请关注。


关于发布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质联合基金项目指南的通知

国科金发计〔2022〕22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质联合基金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2年6月6日


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质联合基金
项目指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共同设立地质联合基金,旨在紧密结合地质科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全国地质行业相关研究领域*人才,围绕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重大资源环境安全保障的基础地质问题和关键技术方法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研究。

一、2022年度研究方向


(一)大地构造演化、动力学与古环境。


1.早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性质与构造体制转换(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聚焦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构造、岩浆、变质等重大地质事件及关键问题,研究解析构造体制转变期陆壳增生、物质循环及演化过程,为板块构造启动、构造体制转换提供约束。


2.华夏地块早古生代造山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开展华夏地块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构造转换期大地构造相研究,查明早古生代火山-沉积体系与构造-岩石组合,揭示典型构造混杂岩带构造属性,重建早古生代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


3.青藏高原南部前寒武纪陆块起源与构造演化(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查明青藏高原南部前寒武纪陆块物质组成、基底时代与构造属性,揭示其在超大陆聚合裂解过程中的构造-岩浆-沉积响应,阐明陆块的起源、裂解与聚合过程。


4.大规模岩床群侵位机制及古环境响应(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开展大规模基性岩床侵位过程及岩浆补给与运移机制研究,建立集侵位、变质脱气及地表隆升为一体的深-浅部耦合模型,揭示岩床侵位对沉积系统、古地理及古环境的影响。


5.成冰纪-寒武纪早期微体生物辐射、时空分布及生态适应(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聚焦成冰纪-寒武纪早期微体生物群的特征与演替过程关键问题,揭示微体生物变革与环境的关系,建立高精度微体生物地层格架,为成冰纪和埃迪卡拉纪年代地层划分提供依据。


6.中生代早期典型生物群特征及生命-环境协同演化(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聚焦望谟生物群或东北亚二叠纪-中生代早期古生物群落结构、生物演替关系及其环境制约因素等关键问题,研究分析二叠纪末大灭绝后生态系统重建过程中关键节点的特征,揭示中生代早期生态系统演化机制。


(二)矿产资源成矿作用与机理。


7.东北亚中生代俯冲带流体性质及成矿效应(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针对东北亚重要区带侵入体有关的金属矿床成矿差异性,研究不同俯冲带流体性质、来源及其对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制约,揭示岩浆演化过程中流体性质演变及其与金属成矿作用之间的成因联系。


8.中亚及邻区镍钴锂矿产成矿规律(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聚焦中亚及邻区跨境成矿带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镍钴锂成矿规律及资源潜力问题,开展昆仑成矿带及境外中西亚造山带中岩浆型镍钴、伟晶岩型锂等矿产成矿背景和富集机制对比研究,揭示跨境成矿规律。


9.西部地区多尺度岩浆-成矿时空发育规律(申请代码1选择D03的下属代码)。


构建西部地区岩浆-成矿知识体系和图谱,研发智能采集数据方法,建立年代学等数据库并实现智能编图,揭示区域成矿带岩浆与成矿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探索其与重大地质事件的时空关系。


10.西部地区关键元素分布规律与资源效应(申请代码1选择D03的下属代码)。


研究西部地区稀土、锂、铀、铜、金、镍、钴等关键元素分布规律,建立地球化学图谱和成矿系统“末端”识别标志体系,发展地球化学块体预测理论和方法。


11.新生代盆山耦合对北方砂岩型铀矿形成的制约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研究新生代构造运动、盆山耦合对北方砂岩型铀矿形成的控制作用,揭示造山带-盆地-流体-成矿作用之间的联系,查明铀的来源及成矿过程。


12.柴达木盆地第四纪盐湖深部卤水钾锂成矿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研究柴达木盆地第四纪盐湖深部卤水演变,揭示深部卤水钾锂富集机理,查明优质储层的成因和分布规律,建立深部卤水钾锂成矿模式。


13.喜马拉雅锡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关键控制因素(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研究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与锡多金属成矿的成因联系,查明不同类型锡多金属成矿过程,揭示控制矿床形成和保存的关键地质因素,建立喜马拉雅锡多金属成矿模型。


14.陆相火山岩区蚀变成矿系统结构及成矿机理(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针对火山岩区金铜多金属矿床经济高效找矿问题,基于蚀变矿物高光谱及矿物化学研究,揭示重要矿集区火山构造控矿规律、蚀变分带精细结构与元素-蚀变矿物耦合关系,建立多源数据融合的隐伏矿体定位标识体系。


15.铁锰巨量沉积富集机制及关键控制因素(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研究铁锰巨量沉积富集机制,揭示铁锰巨量富集与重大地质事件的关系,厘定铁锰富集的关键控制因素,完善铁锰沉积成矿模型。


16.伟晶岩型高纯石英形成机制与杂质赋存状态(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研究伟晶岩型高纯石英形成机制,查明钾、钠、铝、钛、硼等杂质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其进入石英晶格的机理,揭示高纯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条件,发展高端高纯石英制备方法。


(三)油气资源成藏作用与机理。


17.松辽盆地陆相基质型页岩油形成及富集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研究松辽盆地陆相基质型页岩储层孔缝结构和页岩沉积-成岩协同作用,揭示页岩油烃组分在源内运移过程中的分异特征,阐明盆地热演化、生排烃过程及页岩油富集机理。


18.羌塘盆地逆冲推覆构造与油气成藏关系(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研究羌塘盆地逆冲推覆构造及其对生排烃史、油气运聚、圈闭发育、保存条件的改造作用,建立逆冲推覆构造改造区的油气成藏模式。


19.中扬子古隆起周缘页岩气成藏机理及关键控制因素(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研究中扬子古隆起周缘页岩气储集过程,揭示甲烷异常释放事件与优质页岩储层形成机制,明确温压场演化及其对震旦-寒武系页岩气成藏的约束要素,阐明页岩气富集与保存机理。


20.川西北加里东期多幕次构造运动及下古生界油气成藏(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研究川西北地区加里东期多幕次构造-沉积演化过程,查明岩相古地理特征,揭示烃源岩、储层特征及控制机理,建立下古生界油气成藏模式。


21.铝土岩型天然气藏的氦气富集机理(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研究铝土岩系优质氦源岩生氦能力,查明烃-氦异源同储特征,阐明排氦与生烃的耦合关系及源、储、汇、盖有效配置模式,揭示铝土岩型氦气富集过程及成藏机理。


(四)人类活动与生态宜居。


22.京津冀区域水循环时空变异与水平衡演变(申请代码1选择D01或D02的下属代码)。


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区域水循环通量与关键地学参数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关联模式,构建天空地多源涉水监测数据融合方法,揭示京津冀区域水平衡演变机制,建立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区域水文生态系统诊断模型。


23.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退化的地质-生态-水文耦合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D01或D07的下属代码)。


研究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退化区成土、风化过程及生态水平衡的演变规律,识别生态系统失衡的地质预警信号,界定生态地质-地下水约束下生态承载力临界阈值与生态修复基线。


24.喀斯特流域岩溶碳循环关键过程及岩溶碳汇效应(申请代码1选择D02或D03的下属代码)。


针对岩溶碳汇计量不确定问题,研究喀斯特流域大气、水文、岩溶、生物协同作用对岩溶碳循环影响,揭示岩溶碳循环规律及碳汇稳定性机制,创新岩溶碳汇计量方法。


25.土壤硒碘氟区域分散富集过程及机理(申请代码1选择D03或D07的下属代码)。


研究土壤硒、碘、氟区域分散富集规律、多圈层迁移过程与驱动机制、风险暴露途径等,揭示区域硒、碘、氟分散富集机理,提出硒、碘、氟缺乏/富集区人群健康风险防控方法。


26.地下水驱动的红树林湿地生源要素循环及其生态效应(申请代码1选择D01或D07的下属代码)。


针对受地下水排泄影响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研究其多界面间物质能量传递过程,揭示碳、铁、硫耦合影响下的营养盐代谢机制,刻画地下水排泄驱动下生源要素的运移模式。


27.二氧化碳地质储层封存性能定量评价方法(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阐明二氧化碳在储层中不同封存机制及相互作用,研发储层多场耦合封存性能定量评价方法,研究井位、注入温度和注入模式等对封存效率的影响,提出储层性能改造措施。


(五)海洋地质及其资源效应。


28.南海壳幔横断面精细结构探测与海底扩张动力学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D06的下属代码)。


基于横跨海盆高分辨率百千米级深度地学断面重磁震资料,研究南海洋脊跃迁、非对称扩张等深部动力学过程,揭示南海海盆壳幔横断面精细结构与扩张动力学机制。


29.深海表生战略性矿产资源富集机理(申请代码1选择D06的下属代码)。


研究深海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富稀土沉积物矿产的成矿背景、分布规律和钴、镍、稀土等元素的富集机制,结合海陆对比,揭示多圈层相互作用对关键金属富集的控制。


30.南海北部高富集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特性与控制机理(申请代码1选择D06的下属代码)。


研究南海北部高富集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特性,基于高分辨地层测量、海底原位监测、岩心与测井分析及模拟,查明储层物性、流体运移方式对天然气水合物富集的差异性,揭示成藏控制机理。


31.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系统温压场演化与流动保障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D06的下属代码)。


基于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生产数据,分析储层温压场动态变化、产气效率与水合物二次生成的耦合关系,揭示二次水合物生成与储层-井筒温压场变化响应机理,建立试采过程多手段温压调控的流动保障机制。


32.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流变机理及工程地质风险调控(申请代码1选择D06的下属代码)。


针对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储层工程地质风险调控难题,阐明水合物储层流变特征,揭示储层出砂、失稳机理,建立储层破坏行为跨尺度表征方法,研发水合物试采工程地质风险评价及调控方法。


33.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井中复杂多相流运移与热场耦合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D06的下属代码)。


基于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实测数据,剖析试采井中复杂多相流体运移特征,研究多级缩径井筒内多相流体渗流与声波、热场响应机制,揭示试采过程井周热-流时空演化规律。


(六)地质安全评价理论与风险防控。


34.喜马拉雅东构造结重大工程选址安全岛评价理论与方法(申请代码1选择D07的下属代码)。


聚焦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动力演化与重大工程地质灾变机理问题,开展地形急变区地应力场评价方法与监测系统研究,发展地壳稳定性多尺度精细评价理论,完善重大工程选址安全岛评价方法。


35.复合型地质灾害链生成灾理论与风险防控方法(申请代码1选择D07的下属代码)。


研究复合型地质灾害易滑地质结构特征,揭示高位远程链式机理和边界层效应,构建多灾种链生成灾模式、风险评价及综合防灾减灾关键方法。


36.高原冰碛土泥石流冻融致灾机理与预警方法(申请代码1选择D07的下属代码)。


研究高原冻融作用下冰碛土固-液耦合碎化机制与泥石流启动模式,揭示冰碛土泥石流侵蚀动力过程与水下运动规律,构建智能监测预警模型与风险评价方法。


(七)地质调查新方法新技术。


37.多地球物理耦合场深部特征与浅部响应(申请代码1选择D04的下属代码)。


开展航空重磁等多地球物理场多尺度联合反演研究,揭示祁连、阿拉善和鄂尔多斯地块的地球物理信号响应规律,查明地体边界断裂位置与浅部响应。


38.无人机高光谱与智能化填图关键技术方法(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研发区域地质调查无人机高光谱与智能化填图关键技术,构建“数据+知识+智能算法”驱动的地质调查智能空间技术框架及原型,建立无人机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智能化填图识别标志。


39.矿山地质环境变化与智能感知技术(申请代码1选择D01、D04或D07的下属代码)。


研发矿山地质环境“天-空-地-人”协同的多要素*感知技术,查明矿山地质环境“岩-土-水-生态”耦合演变过程,揭示采矿扰动下矿山地质环境变化的驱动机制。


二、2022年度资助计划

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质联合基金以重点支持项目的形式予以资助,资助期限为4年,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60万元/项。

三、申请要求

(一)申请人条件。

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

2.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执行《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要求。


四、申请注意事项

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应当认真阅读并执行本项目指南、《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和《关于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中相关要求。


1.本联合基金采取无纸化申请。项目申请接收截止时间为7月12日16时。


2.本联合基金面向全国,公平竞争。对于合作研究项目,应当在申请书中明确合作各方的合作内容、主要分工等。重点支持项目合作研究单位的数量不得超过2个。


3.申请人登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简称信息系统),采用在线方式撰写申请书。没有信息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


4.申请书资助类别选择“联合基金项目”,亚类说明选择“重点支持项目”,附注说明选择“地质联合基金”。申请代码1应按本项目指南要求选择,申请代码2根据项目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主要研究方向”根据项目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方向名称,如“1.早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性质与构造体制转换”,研究期限应填写“2023年1月1日-2026年12月31日”。


5.申请项目应当符合本项目指南的资助范围与要求。申请人按照重点支持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联合基金相关的国家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6.资助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发表论文、专著、研究报告、软件、专利及获奖、成果报道等,应当注明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联合基金项目资助和项目批准号或作有关说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共同促进项目数据共享和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7. 依托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完成组织申请以及审核申请材料等工作。在2022年7月12日16时前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于7月13日16时前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


五、咨询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与政策局

联系人:李志兰 刘权

电话:010-62329897,62326872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

联系人:向君峰 孟恩

电话:010-58584668,58584665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新媒体编辑:陈平

初审:薛亮

审核:程秀娟

审签:赵晓涛






美国大豆期货*行情

5月13日,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主力合约连续合约盘中一度跌破800美分/蒲式耳,再次刷新10年新低。更重要的是,这已经跌破了美豆的种植成本线。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美国大豆的成本为850美分左右,部分地区可以控制在750美分左右。

业内认为,过去多年以来,美国大豆产量依靠中国市场迅速增加,受贸易摩擦最为严重,导致美国大豆库存持续增加,农场主利益受损。

过度依靠中国市场的美国大豆

在美国,大豆产量的增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64~1980年,主要得益于从中国引进大豆种质资源,并进行相关培养,利用*的转基因技术,培育新的大豆品种,提升了大豆单产及抗病、抗虫等抗逆能力,增加大豆的种植效益;1990~1994年,由于缺乏新增的出口市场,产量停滞不前;1995年至今,中国大豆进口需求旺盛,加上美国育种、种植水平进一步提升,美国大豆产量再次快速增长。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1964年,美国大豆产量仅为900万吨,大豆品种改良后,特别是转基因大豆逐步推广,美国大豆产量快速增长。到了1980年,美国大豆产量5868万吨,但由于没有新增出口需求,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十几年时间,大豆产量在5000万~6000万吨之间波动。

随着1994年中国从传统的大豆出口国转为大豆净进口国之后,美国大豆产量再次稳步增长期,从1995年的5917万吨,增长至2018年的1.2367亿吨。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大豆产量得以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国内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另一方面就是来自中国市场巨大需求的驱动。

这一事实从美国大豆一半用于国内消费,剩下用于出口即可得知。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16/17年度,美国大豆总产量为11468万吨,出口为5896万吨,占51.14%。2017/18年度,总产量为11694万吨,出口为5795万吨,占49.56%。而在这些出口的大豆中,中国又是最主要的市场。2015/16年度,美国出口5269万吨大豆,中国市场为2949万吨,占比为67.56%。2017/18年度,美国出口5795万吨大豆,中国市场为2761万吨,占比为47.64%。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美国出口大豆有6成左右出口到中国,占美国大豆产量的30%~35%。

这意味着,美国大豆严重依赖中国市场。于是,受2018年贸易摩擦的影响,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减少,直接导致美国大豆库存持续增加,国际市场上出现美国大豆升水远远小于巴西大豆贴水。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中国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超过85%,大量进口的大豆只要是用于养殖业,但是自去年8月以来,中国养殖业遭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导致生猪产能大幅下滑,对大豆的需求量也随之下降。

林国发预计,2019年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将较上一年度下降600万~800万吨。另外,高粱、大麦进口也将有所减少。

中国将会考虑更多的从南美市场进口大豆。2017年,美国大豆进口量占比达到34%。2018年以来,受贸易摩擦的影响,美国大豆进口量明显减少,占总进口量降至10%左右。

美国将现大豆胀库

显而易见的是,过去20年,全球的大豆新增需求主要是由中国养殖行业发展带动。由于来自中国的大豆需求旺盛,推动了美国及南美地区大豆产量的稳步增长。

面对两国贸易摩擦,出口市场过度依靠中国,这显然是美国大豆行业的硬伤。

当前,尚无法预测这次摩擦会持续多长时间,但美国是否可以借机开拓除中国以外的市场呢?

此前,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中国首席代表张晓平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的进口量太大,2017年从美国进口了3285万吨大豆。若减少65%(美国曾预测,中国加征25%的关税,出口量会减少65%),意味着美国将要为2000多万吨大豆寻找新的市场。放到哪个市场都很难全部消化掉。

整个欧盟一年的进口量才只有1300万~1400万吨,而且也不可能完全从美国进口。东南亚是一个潜在的增长区域,但是当地的压榨工业并不强大,进口更多的是豆粕,而世界上豆粕出口最多的国家则是南美的阿根廷。

林国发称,近几年,越南、孟加拉等国大豆进口量逐年增加,但总量仍然偏少,欧洲地区由于转基因考虑,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有限。缺少了中国市场,美国大豆产业将面临巨大的销售压力。

虽然美国政府承诺给予大豆种植者补偿,但截至目前补贴金额仍未发放完毕。

林国发称,美国大豆问题更多还是不断增加的大豆库存,农场主因为无法销售导致资金紧张,甚至出现破产情况。另外,近期美豆价格持续下跌,加上美豆现货贴水因素,大豆种植出现严重亏损。2019年,由于天气原因,部分玉米无法种植,只能改种大豆,大豆种植面积高于预期。

他认为,2019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或将进一步下降,并将低于2018年的1664万吨,进一步增加美豆库存压力。2019年,美国新一季的大豆上市,由于大量陈豆未销售,美国大豆出现胀库的可能性极大。


大豆期货*行情金投

近来,由于降雨阻碍了主要大豆生产国巴西的收获,同时干旱天气威胁到阿根廷的大豆生长,多重因素致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触及六年多来*点。截止到周五收盘,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5月合约收于每蒲式耳14.1325美元。大豆涨价的背后原因有哪些?全球大豆供应市场格局有哪些变化?

本周,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主力合约盘中*达到每蒲式耳14.6美元,为2014年6月以来交投最活跃大豆合约的*水平。大豆价格上涨并不是突然出现的,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芝商所大豆期货价格便进入了上升通道,价格从6月底的每蒲式耳不足9美元,涨到年底的13美元,今年以来大豆价格一直保持高位运行。

作为全球大豆种植和出口的主要国家,美国、巴西、阿根廷的大豆产量往往牵动着国际市场大豆的价格走势。美国农业部1月份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美国大豆产量为41.35亿蒲,约合1.1255亿吨,低于市场预期,推动芝加哥大豆期货大幅上涨。

美国大豆种植农户:现在2月卖价都在每蒲式耳13美元以上,这价格太有吸引力了。2020年销售的大豆都是以9美元下单的,因为谁也没料到能涨价到这种程度,如果你还有大豆可以出售,13美元以上的价格真的很棒。

美国大豆一年一熟,每年1月是美国大豆销售和出口旺季。美国农业部本月10日发布农作物月度报告表示,强劲的出口需求导致本就紧俏的美国大豆库存进一步下降。3月美国大豆期末库存预估为326万吨,与2月份持平,库存为2013年以来*。引发进入夏季后,美国大豆供应可能耗尽的担忧,分析师预计美国大豆期末库存可能只能满足9.5天的需求。

美国芝加哥麦加希期货公司负责人 弗吉尼娅 麦加希: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大豆出口商已经出售了98%的大豆,但他们还有6个月的时间才能收获新的大豆。

与北半球不同,3月正是巴西大豆的收获上市期,然而,巴西大豆主要生产区连日来因遭遇大量降雨,农作物遭到损害,降雨同时导致大豆集中收割上市窗口延迟。根据巴西农业咨询机构AgRural称,截至3月4日,巴西大豆收割完成35%,而去年同期大豆收割率为49%,收割进展为10年来同期最慢。

巴西大豆种植农户:今年是非常反常的一年,收割大豆的作业推迟了很长时间,记忆中没有2月份才开始收割的经历。

巴西政府近日发布2月商品出口数据显示,2月大豆出口量仅为290万吨,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40%。延迟收割就会延迟装船,目前巴西大豆从产地到港口的装运放慢,3月份排队等待装船的货轮进一步增加。

巴西大豆装运司机:因为下雨一直在等待装运大豆,我在装运地点等了两三天了,可能还得等一两天才能装船。

巴西希望天气干燥加快收割速度,而它的邻居阿根廷在1月份播种大豆后,目前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急切盼望未来几周有大量降雨,然而,阿根廷大豆主产区今年遭遇异常干旱天气,导致大豆生长受到影响,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近日表示,截至2月25日,当地大豆优良率为15%,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64%。

未来15天阿根廷大豆关键产区如果持续降雨匮乏,约30%的大豆作物单产严重损失,将直接影响到阿根廷大豆今年的产量,美国农业部3月已将阿根廷大豆产量预估下调50万吨至4750万吨。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大中华区首席代表 张晓平:过去几年,我们看到播种期间的天气对整个大豆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特别是2020年播种面积受天气影响,一下子从8000多万英亩降到了7610万英亩,天气因素不容忽略,所以我认为未来一两个月大豆市场将会出现一个非常大的震动状态。

不过美国农业部对2021年大豆产量持乐观预期,美国农业部预计,2021年美国收获的大豆产量将创下历史*纪录,达到45.25亿蒲式耳,约合1.232亿吨。美国农业部同时预计,巴西2021年大豆产量也将达到创纪录的1.34亿吨,较上月预估上调100万吨。随着巴西大豆收获进程加快和逐渐装运,大豆期货价格有望出现回落。

本文源自***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