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隆基绿能和韩华的专利战又进入了一个阶段的收尾。专利碰瓷大王韩华碰了一鼻子灰。
今日,隆基绿能传来捷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维持韩华美国专利“无效裁决”,隆基绿能和韩华在美国的专利侵权纷争以隆基绿能大获全胜告终。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发布了韩华美国专利US9893215B2无效案件的上诉判决(案卷号:2021-1629),法院维持了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对该专利的“无效裁决”(案卷号:IPR2019-01072),再次判定韩华涉案专利权无效。至此,隆基在美国与韩华的ITC案件和专利无效案件均获得了全面胜利。
拉锯专利战
时间前溯,这家总部位于韩国的新能源公司,曾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等中国老牌光伏巨头们同属一时代。当中国的光伏行业不断洗牌之后,巨头崛起伴随着的是韩华在中国市场份额的压缩。
韩华的脚步未停,不断收购Q-Cells、Solar one等光伏组件企业扩大规模。除此之外,面对越发紧张的市场环境。韩华开启了碰瓷之旅,首先就是对中国海外光伏企业的狙击,隆基绿能赫然在列。
2019年,韩华在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地发起针对部分中国光伏公司专利侵权起诉,声称晶科能源、隆基绿能等公司侵犯了其钝化技术专利。
指针拨回现在,专利战的胜败对隆基绿能的股市并没有太大的影响。3月份隆基绿能败诉韩华,股市上涨,如今胜诉,股市却下跌。
败诉,隆基绿能早有准备。去年10月和今年3月,隆基绿能收到了荷兰地方法院的简易判决跨境临时禁令,隆基绿能立即表示公司已储备和生产新的技术产品。
该专利之争历时4年,往来之间,有胜有负。这也是隆基绿能今日股价平静的因素之一。至今,隆基绿能仍在上诉中。(隆基败诉韩华的四点启示)
成长桎梏
隆基绿能在股市的形象一直是稳字当头。从之前孤注一掷发展单晶硅的选择,到如今的改名,双向出击,隆基绿能的稳就体现在,赛道明确,不打无准备之仗。
手握单晶硅核心技术,隆基股份的发展目标之一是坐稳光伏龙头的地位。2021年3月,隆基绿能收购森特股份27.25%股份,成为森特股份的第二大股东。收购森特股份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那便是充分发挥森特股份在建筑屋顶设计、维护上的优势,进军万亿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
政府出台鼓励,分布式光伏赛道空前广阔。东方日升、晶科能源等纷纷入局BIPV市场,但就目前的市值和ROE来看,隆基绿能稳坐第一。
今年隆基绿能改名之事市场上一片沸沸扬扬,隆基绿能的野心也正从这里体现出来,发展氢能。氢能和光伏一样是国家大力发展的目标,也是和太阳能、风能一起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从技术路线上看,氢能降本和技术突破是一条极其稳定的路线,隆基绿能目前的发展比较靠前。2021年10月16日,隆基绿能实现首台 1000Nm/h 碱性水电解槽成功下线,截至 2021 年末,公司已初步具备了订单获取能力和 500MW 生产交付能力。
2021年是隆基绿能辉煌的一年,公司归属净利润创历年新高,90.86亿元。但迅猛势头下存在着发展危机。
市场上,隆基绿能的成长褪色从去年就初见端倪。原材料成本高企导致盈利空间受到挤压,隆基绿能的综合毛利率不断下跌,2021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跌破20%,第四季度毛利率低至17.67%。
作为光伏巨头的隆基绿能,本应是寄予厚望的大树选手,但是和其他企业的差距却让它被抛在身后。就TOPCon电池而言,2022年,隆基的相关产能预计为11GW,晶科预计为16GW,晶澳预计为10GW,通威预计为9GW。叠加今年4月份在云南生产基地的优惠电价被取消,成本优势掣肘。对艰难时期的隆基绿能来说,美国的全面胜诉或许为其开了一个好头,欧洲“限售令”解除在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能源圈,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号立场。
钱,永远是敏感话题。教育收费,是敏感中的敏感话题。
若干年前的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后来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推行,中小学生学杂费的全面取消,一刀切的雷霆手段,终于好不容易扎住了教育乱收费的口子。
如今,随着校内课后服务的推行,允许收取托管费,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撕开了一道新的口子。
01
看看教育部政策是怎么说的:
以上是关于课后服务收费的国家层面的政策精神。
看起来还是很模糊的:财政补贴,是否必须补贴,补贴多少?服务性收费,到底收多少?代收费,收多少?
这些都没有统一规定,把制定标准的权力下放到了地方。不过,教育部文件已经给了尚方宝剑,那就是课后服务可以收费了。
02
到底收多少合适呢?我们来看看已经推行课后服务的地方,他们的收费政策是怎样的。
在7月13日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丁大伟介绍:“北京市暑期托管服务坚持公益、自愿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帮助家庭确有需要的学生。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托管服务费用予以减免。”具体收费标准没有透露,家庭经济困难的标准是什么也没说,减免了多少托管服务费用外界尚不清楚。
从网上搜索到北京一位家长介绍的托管收费情况:其孩子所在学校下发的托管班费用是,一天30元托管费用,午饭费用另外收取每餐18元,托管时间为早8点半到晚5:30分。目前,她孩子所在的班级仅有两名学生报名。
陕西省安康市的收费标准是:
山东滕州市的小学生课后服务费收费标准是:
辽宁省教育厅、发改委印发《关于切实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规定每月每生收费不得高于200元。
广州市越秀区暑期托管的收费标准是:以基本托管10元/1.5小时、素质拓展50元/1.5小时(不含材料费)为标准进行收费。
03
更多的收费标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可以自行网上搜索,一般的地区都有文件规定。文件具体落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家长对收费标准如何评价呢?
参考收费标准,对照各个地方课后服务落实情况,不难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收费标准较低的地区,课后服务基本上没有开展,课后服务停留在纸面上。
为什么?学校没有积极性,老师没有积极性,自然不会宣传动员,服务也就没法提供。收费相对高点的,家长又会吐槽。
以广州越秀区为例,微信朋友圈里流传一篇10万+文章,说暑期校内托管又不上课,只是临时看护一下孩子,这跟放在家里老人看着有什么区别?每次一个半小时,家长辛苦送去又接回,这样的服务凭啥还要交10元钱?该文评论区一片批评声。
收费标准是个跷跷板。收高了,学校愿意,家长不愿意;收低了,家长愿意,学校不愿意。
更难把握的是,是高还是低,并没有*的标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的家庭经济条件,对于高低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家庭条件好的,属于“价值敏感型消费者”,每月多掏几百元没问题,就是希望质量好一点,收费低、质量差的托管,不会去贪图便宜报名;家庭条件差的,属于“价值敏感型消费者”,就是希望收费低一点再低一点,质量过得去就行,孩子不出事就行。
同一所学校,又不可能推出多个收费标准、多个服务档次,一句话,众口难调啊!
结束语
收费多少才算适当,教育部把皮球踢给了地方。
地方如何平衡家长满意和学校满意这个跷跷板,考验的*不是算数能力这么简单。
反正我说不出怎么算是适当,拭目以待吧!
如果校内托管收费问题解决不好,如果不能做到既让学校满意、又让家长满意,那么,校内托管就难以良性运行、持续开展。
(写于2021年7月23号)
作者简介:窦昆,湖北人,原省报*编辑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
4月21日,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股份”)发布关于媒体报道的澄清公告。
公告称,2022年4月21日,有部分媒体发布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先生持股变动的相关报道,提及“4月6日,隆基股份董事长、非独立董事钟宝申悄悄减持了公司股份1,960万股,并于4月8日在上交所网站进行了事后填报,但并未进行披露”。
隆基股份对此进行核实后表示,以上媒体报道内容不属实。钟宝申先生因家庭财产分割于2022年4月6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办理了证券非交易过户业务,过出公司股票19,600,000股,本次变动后,钟宝申先生持有公司股票数量为70,255,990股。本次持股变动原因为非交易过户,并非卖出交易,相关持股变动情况已根据《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2022修订)》《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8号——股份变动管理》相关要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进行申报,其持股变动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存在窗口期违规减持和信息披露违规情形。
资料显示,自3月下旬以来,隆基股份股价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一方面是受到了光伏板块调整影响,另一方面也出于对隆基股份2021年业绩不及预期的担忧。此种不实报道有可能会对隆基股份在二级市场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隆基股份及时发布了本次澄清公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OFweek,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社
近期,光伏巨头隆基股份改名为“隆基绿能”,遭到不少人的调侃,调侃的背后,与隆基低迷的股价、羸弱的业绩不无关系。面对2021年业绩低增长,隆基解释是因为原材料上涨、开工率下降以及疫情导致的供应链问题。但财熵梳理发现,围绕在这个光伏龙头身上的,还有硅片产能过剩、技术迭代落后、激进扩张带来财务上的隐患等问题。
改名求发展,这个“算命”的操作,发生在了光伏巨头隆基股份(SH:601012)身上——5月10日晚,隆基股份表示,将于5月16日将证券名称改为“隆基绿能”,证券代码不变。
消息一出,遭到不少人的调侃——“隆基能绿”、“风水破了”、“嫌自己不够绿?”……对于改名的原因,隆基股份称是“为更好的体现公司战略布局和主营业务定位,进一步强化品牌形象和公司价值”,言语间透露出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气概。
隆基股份改名被调侃,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公司股价从2021年2月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基本是宽幅震荡,而在2021年11月初突破百元大关后便开始跌跌不休,至今年4月低点,半年时间*跌幅达45%。
隆基股份股价走弱的背后,是业绩增长乏力: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9.32亿元,同比增长48.27%;归母净利润90.86亿元,同比增长6.24%。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185.95亿,同比增长17.29%,净利润为26.64亿元,同比增长6.46%。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隆基股份“增收不增利”。对此,公司在年报中表示:光伏行业主要原材料出现阶段性紧缺、涨价,行业开工率有所下降。此外,受疫情因素影响,全球供应链和物流运输受到集装箱短缺、内陆运输迟滞等困难局面。
事实上,隆基股份面临的不仅仅是以上问题,财熵透过隆基股份的成长路径、技术变革等发现,围绕在它身上的,还有硅片产能过剩、技术迭代落后、激进扩张带来财务上的隐患等问题。而这些,是影响其中期乃至长期业绩和估值的重要因素。
降本增效与政策东风
隆基股份的诞生,多少带着些戏剧性。
1986年,隆基股份创始人李振国最初报考的是兰州大学化学系,但因为分数不够,进入物理系,学习半导体材料专业。如果当初李振国进入了其他系,他的人生,乃至中国光伏产业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1990年,大学毕业后的李振国被分配到华山半导体材料厂工作,之后还在西安大学担任单晶基地主任。不甘寂寞的李振国于2000年下海创业,创建了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半导体和单晶硅生产制造,这是隆基股份的前身。
光伏产业链可分为硅料、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几个部分。简单来说就是,先用硅料制成硅棒,再把硅棒切割成硅片,一块块硅片再通过技术手段制成太阳能电池片,若干个太阳能电池片通过串并联方式封装而成的光伏组件,即可通过太阳能发电。
硅片可分为多晶硅片和单晶硅片。与多晶硅相比,单晶硅在晶体品质、电学性能、转换效率方面都具备显著优势,缺点是成本较高。
在2004年之前,单晶硅虽是光伏主流的技术路线,但由于成本较高,越来越多新进入光伏行业的公司,选择了成本较低的多晶硅,单晶硅的市场份额也逐步被多晶硅反超。到了2014年,单晶硅的市场占有率只有5%左右,这个“可怜”的数字背后,也折射出隆基股份这些年坚守单晶硅时的艰难。
光伏行业发展的核心是度电成本的下降,而途径,无非是在硅棒制造、硅棒切割、电池和组件制造环节。
在硅棒制造环节,隆基股份率先采用RCZ技术,减少了停、拆炉时间,降低了单晶硅棒生产成本,并且经过不断优化和融入其他技术, 2020年隆基股份的硅棒拉晶成本与2011年相比下降了79%。
在硅棒切割方面,当时市场上的技术有游离磨料砂浆和金刚石线切割技术。相比于游离磨料砂浆,金刚石线切割速度是其4-5倍、出片率高15%-20%,并且环境污染小。但日企占据了全球金刚石线大部分市场份额,处于垄断地位。
自2010年前后开始,岱勒新材(SZ:300700)、东尼电子(SH:603595)、三超新材(SZ:300554)等国内企业开始陆续研发金刚石线技术。经过几年努力,最终国内厂商在2014-2015年相继突破80μm以下的电镀金刚石线技术,打破了日企的垄断。
在此阶段,隆基股份联合设备连城数控(BJ:835368)和美畅股份(SZ:300861),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让切割成本大幅降低,并开始推动单晶硅市场份额逐步上升。
在电池和组件方面,2014年10月,隆基股份收购浙江乐叶85%股权,正式进军中游的电池和组件制造,并宣布采用*的PERC技术路线。该技术用在多晶电池上只能提效0.6%-0.8%,而且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光衰现象,但用在单晶电池上可提效0.8%-1%,进一步拉开了单晶、多晶的效率差距。进军组件业务仅两年后,隆基股份杀入全球组件出货量前十排名,2020年*登顶光伏组件全球*。
单晶降本增效路线图 图源首创证券
除了技术推动降本增效,政策也是推动光伏行业的重要一环。
为促进光伏发电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成本下降,为高效产品和先进技术提供舞台,国家能源局牵头推动了“光伏领跑者计划”,并于2015年开始执行。“ 领跑者” 项目的技术门槛,使得光伏电站运营商不得不使用单晶组件。
政策的推动,更让单晶硅如虎添翼。2014年单晶硅市场份额仅有5%左右,短短4年后便超过了多晶硅。在2020年,单晶硅市场份额甚至达到了90%左右,完全碾压多晶硅。在这场技术与政策推动的革命中最受益的,是一直坚守单晶硅的隆基股份。
数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狠人”隆基的扩张隐忧
隆基股份以硅片起家,后延伸到电池、组件环节。公司之所以成为全球光伏巨头,除了技术与政策的推动,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从产能扩张来看,隆基股份是个“狠人”。
2012年,隆基股份的硅片产能只有1GW,通过多年的全国跑马圈地和海外拓展,到了2021年年底,其硅片产能狂飙到了105GW,9年时间产能扩张百倍。
资料公司公告、公开资料
在组件方面,2014年,隆基股份收购浙江乐叶进军组件后,次年成立乐叶光伏,并投资了15亿元在江苏泰州建设年产2GW的单晶PERC电池项目,从此开始了单晶高效电池组件的扩张之路。公司组件产能从2014年的0.2GW增长至2021年的60GW,并在2020年组件出货量*超越晶科能源(SH:688223),登上全球组件出货量*宝座。
由从零起步到全球组件“一哥”,隆基股份仅用了8年时间。
2021年,隆基股份电池和组件的营收达到584.5亿元,占公司营收比例72.23%,硅片及硅棒收入占比为21.04%。其中硅片出货量为70GW,全球光伏装机量为170GW,市场份额高达41%。
持续扩张的产能,带来的不仅是隆基股份的业绩增长,同时也暗藏隐忧。
在2021年年报中,隆基股份表示,今年硅片产能将达到150GW。而202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仅为170GW。换言之,光隆基一家,就基本能够覆盖2021全球装机量。
激进的不仅是隆基股份,另一家光伏巨头中环股份(SZ:002129),其2021年硅片产能为88GW,今年年底将超过140GW。也就是说,隆基和中环的产能合计,在今年年底就能达到300GW左右,若加上其他企业,今年年底国内硅片产或将超过600GW,将是2021年全球装机量的3.5倍,产能过剩不言而喻。
硅片产能
即便如此,隆基股份在今年3月13日的公告中称,与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于3月12日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拟建设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30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及5GW高效光伏组件,共计投资195亿元。
“现在硅片确实是产能过剩的”,隆基股份方面人士告诉财熵。
从市场经济的供需角度说,当供给大于需求之时,打价格战的概率就会加大。比方说2021年四季度,在硅料价格高位横盘的背景下,隆基股份于11月30日率先打响了价格战,158.75mm、166mm、182mm硅片降价7%-10%不等。两天之后,中环股份跟进降价。
虽然今年一季度硅片价格小幅回升,但在目前硅料持续高企的背景下,继续上涨的难度较大。另外,也不排除未来又掀起价格战。行业产能急速扩张,未来的淘汰赛可能也会比较惨烈。
隆基股份经过多年的高速扩张,已经变成了一艘巨轮。2012年,隆基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合计为18.57亿,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飙升至274.37亿,10年涨幅接近14倍。
躯体膨胀了十几倍之后,问题也随之而来。
2021年,隆基股份的资产减值损失准备为12.4亿,其中固定资产减值高达8.72亿;面对高达140.98亿的存货,2021年公司计提了2.48亿的存货跌价准备。而在今年一季度,公司存货继续激增75亿到了215亿,不排除未来会继续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另外,2021年,隆基股份的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高达27.6亿,同比增长40%。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折旧对公司已造成不小的“侵蚀”。
隆基股份在狂奔过程中,资金耗费无疑是巨大的。财熵发现,二级市场再融资是维持隆基持续扩张的重要方式之一。2015年至今,隆基通过定向增发、配股、可转债的方式,融资高达236亿。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再融资支撑产能,就没有现在的隆基。
2015-2022年隆基股份再融资情况
光芒渐淡,跨界“豪du”
“硅片的技术迭代已经基本完成,已没有多大的变化,主要是一些改良性的技术,但没有太大的技术空间去控制成本。”隆基股份方面人士告诉财熵。
财熵发现,虽然隆基股份近些年硅片产能提升确实不少,但在技术升级方面似乎不怎么上心。经过多年的迭代,硅片的技术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提高硅片尺寸成为降本增效的重要方式。
相对于小尺寸硅片,大尺寸硅片可以有效降低全产业链成本——在制造端,可以提升硅片、电池和组件生产线的产出量;在产品端,可以有效提升组件功率;在系统端,可以减少支架、汇流箱、电缆等成本。
2020年,市场硅片尺寸主要为158.75mm(M2) 及166mm(M6),合计占比达77.7%,182mm(M10)、210mm(G12)两类大尺寸硅片合计占比约4.5%。但大尺寸硅片的发展势在必行,据相关机构预测, 预计2023年182mm、210mm合计占比有望超过85%,2025年有望超过95%。
目前“182阵营”和“210阵营”的竞争也很激烈。2020年6月,隆基股份牵头晶科能源(SH:688223)、晶澳科技(SZ:002459)等七家光伏企业成立“M10联盟”,倡导建立几何尺寸为182mm*182mm 的硅片标准。
紧随其后,当年7月,天合光能(SH:688599)、中环股份等公司牵头联合发起成立“6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相比M10联盟,“600W+联盟”更开放,一年左右的时间便已吸纳超过80家企业加入,甚至吸引了“M10联盟”成员加入。182mm的市场份额被210mm蚕食似乎是大势所趋。
尴尬的是,目前隆基股份*的硅片尺寸为182mm。而早在2019年,中环股份就已推出210mm尺寸的硅片。对于“降维打击”产品的出现,隆基股份引以为傲的硅片,未来或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冲击。
各尺寸硅片市场份额预测
由于光伏技术原理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P型和N型,P型电池是目前市场主流,隆基股份的电池转化效率领先。但目前P型电池效率已逼近极限,成本下降速度也有所放缓。
相较于P型电池,N型具有光衰小、转换效率更高的优点,缺点是成本相对较高。但在技术推进的背景下,N型电池或将替代P型电池,成为下一代的主流技术。
在N型硅片方面,领先的并非隆基股份,而是中环股份。2020年,中环的N型硅片全球市占率已高达60%,先发优势明显。
可以发现,对于硅片,无论是尺寸还是技术方向,隆基股份均不占优势。
虽然目前隆基股份的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但在未来N型电池或将蚕食P型电池市场份额的背景下,硅片作为组件的上游,若隆基想继续保持组件的领先优势,硅片可能需要外购。这意味着,它或将受制于人。
隆基股份内部人士告诉财熵,公司的研发投入主要是电池方面。但财熵发现,目前友商晶科能源N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并不输于隆基。
隆基股份所处的光伏行业是竞争激烈,且产品相对标准化的,不论是硅片、电池还是组件,靠的主要是性能和价格,品牌溢价几乎不存在。虽然光伏行业前途光明,但在未来大尺寸硅片、N型电池的时代,隆基是否还能保持竞争优势,还需打个问号。
在竞争激烈的光伏发电领域,“一哥”隆基股份如今的光芒似乎比之前暗淡了一些。或许是为了培育一个新的增长曲线,隆基玩起了跨界——2021年3月成立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绿氢装备与方案提供商。隆基对该公司持股51%,李振国担任公司法人。
目前中国氢能源产业还属于产业发展早期,基础设施不完善,并且缺乏核心技术。根据隆基股份的“凶狠”作风,以及改名“隆基绿能”坚定发展新能源的决心,公司入局氢能源,或许会是一场“豪du”。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财熵,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号立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隆基股份*消息》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隆基股份*消息、托管费是什么费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