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中国网地产讯 6月15日,据上交所披露,中建保理-中金-中建六局供应链金融1-15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获上交所受理。
债券类别为ABS,拟发行金额30亿元,原始权益人为中建商业保理有限公司,计划管理人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深交所2021年12月28日交易公开信息显示,奥尼电子因属于无价格涨跌幅限制的证券而登上龙虎榜。奥尼电子当日报收58.19元,涨跌幅为-12.07%,换手率44.37%,振幅17.98%,成交额7.47亿元。
12月28日席位详情如下:
龙虎榜数据显示,今日共3个机构席位出现在龙虎榜单上,分别位列卖二、卖四、卖五,合计净卖出1370.51万元,占该股今日总成交额的1.84%。除此之外还有永兴材料、雅本化学、银星能源等23只个股榜单上出现了机构的身影,其中11家呈现机构净买入,获净买入最多的是永兴材料,净买额为9197.75万元;12家呈现机构净卖出,其中遭净卖出*的为雅本化学,净卖额为8490.17万元。
榜单上出现了6家实力营业部的身影,分别位列买二、买三、买四、买五、卖一、卖三,合计买入3339.13万元,卖出1438.17万元,净额为1900.96万元。
买二为东方财富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二证券营业部,该席位买入1097.01万元,卖出141.89万元,净买额为955.12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1030次,实力排名第8。东方财富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二证券营业部今日还参与了优宁维(净买额1829.77万元),罗曼股份(净买额1351.78万元),法狮龙(净买额767.96万元)等11只个股。
买三为东方财富证券拉萨东环路第二证券营业部,该席位买入1015.57万元,卖出102.91万元,净买额为912.66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917次,实力排名第9。东方财富证券拉萨东环路第二证券营业部今日还参与了雪人股份(净买额2518.15万元),罗曼股份(净买额1744.23万元),湖北广电(净买额1712.22万元)等14只个股。
买四为东方财富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一证券营业部,该席位买入646.13万元,卖出79.86万元,净买额为566.27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603次,实力排名第14。东方财富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一证券营业部今日还参与了湖北广电(净买额1704.73万元),罗曼股份(净买额1313.85万元),陕西金叶(净买额861.07万元)等8只个股。
买五为东方财富证券拉萨东环路第一证券营业部,该席位买入559.20万元,卖出75.06万元,净买额为484.14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1086次,实力排名第6。东方财富证券拉萨东环路第一证券营业部今日还参与了陕西金叶(净买额2916.95万元),雪人股份(净买额2642.87万元),湖北广电(净买额2226.38万元)等12只个股。
卖一为中泰证券上海花园石桥路证券营业部,该席位卖出587.59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149次,实力排名第18。中泰证券上海花园石桥路证券营业部今日还参与了融捷股份(净买额-1273.97万元),优宁维(净买额-721.79万元)两只个股。
卖三为招商证券深圳招商证券大厦证券营业部,该席位买入21.21万元,卖出450.85万元,净买额为-429.64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506次,实力排名第13。招商证券深圳招商证券大厦证券营业部今日还参与了银星能源(净买额1588.42万元),三湘印象(净买额1236.25万元),奥雅设计(净买额-241.65万元)三只个股。
注:文中合计数据已进行去重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资产证券化,简称ABS(Asset-backed Securities),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融资性金融工具,本文就为你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何为资产证券化
想要理解什么是资产证券化,大家需要先了解什么叫贴现。贴现的意思就是你有一笔定期存款存在银行,下个月才能到期,但恰巧明天iPhone7预售,身边正好又没有其他的现金。于是,你只好带着用红布层层包裹细心保存的存折来到银行,让银行的工作人员帮忙把这笔定期存款以折价的方式换成现金,然后就可以去苹果体验店买新款苹果了。这里,你用定期存款换现金的行为叫做贴现,定期存款预期到期的本息与换回的现金之间的差额,就是贴现的成本。资产证券化融资,其实非常类似于贴现的行为,只是它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可以满足融资方和出资方各种各样的需求。
资产证券化的实质就是将个人、企业,甚至一个项目在未来能够取得的现金的权利在当下进行贴现,使当下能够获得*限度的现金。
什么样的资产可作为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进行融资
债权(如企业收取的你归还的信用卡贷款、房贷等)、未来收益权(未来某个项目的收益)、租金(房租、地租等各种租赁费),任何可以在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权利在理论上都可以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通俗的讲,只要你能够让人相信你的某个账户可以在未来不断的有钱打进来,而且可以准确预测打进来的钱的金额与频率,那么你就可以以此作为融资的依据,以这个账户未来的现金流换取别人现在手里的现金。
为何会产生资产证券化这种形式的融资需求
大家都知道,现金流就是企业的血液,一旦现金流中断,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将停止。远水难解近渴,不管企业未来预计的现金流量有多么大,如果当下拿不到现金,企业可能就直接破产了,于是企业会通过各种融资的方式将拥有的债权换成现金。由于银行的风险控制最严格(也是因为各种法规的要求),当企业找到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把债权里面*质、未来现金流最确定的部分进行贴现或者将其作为质押物贷款给企业现金,由于债权优质、未来的收回概率很高,所以银行收取的贴现费用或者质押贷款的利率相对较低。可是,企业拥有的优质债权毕竟只占总债权的一部分,如果这部分换回的现金仍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那就必须想办法用质量稍微差一些的债权换回一些现金,这个时候,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手段成了企业的救命法宝。
企业会把质量稍差的债权划分成无数的小资产包,每个资产包都意味着未来能够收回一定金额的现金。企业自己或者委托中介机构将这无数个资产包以一个特定价格出售给投资者,这个价格换算的利率通常要低于企业以相同条件从银行获取贷款的利率(如果高于贷款利率,企业不如直接去银行贷款),同时又要高于相同风险的存款利率(如果出售的金融产品利率太低,投资者会认为无利可图,将无人为津)。资产证券化形成的金融产品,其实就是我们大家看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理财产品中的一种。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融资利率如何确定
学习过金融学的朋友都清楚,贷款的形式包括信用贷款(依赖于过往的信用水平确定利率)、质押或抵押式贷款(依赖于质押或者抵押的财产的金额确定利率)。由此可见,提供担保可以降低贷款的利率。同样的,企业如果能够对未来收取现金的时间与金额做出担保,也可以降低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利率。
资产证券化产品增加信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但包括质押、抵押,还包括差额补足(未来收回的现金不足预期时,企业自身、大股东或者第三方机构承诺拿出资金向投资者支付差额的部分)、分层优先清偿(基础资产会划分优先级、劣后级,对于购买优先级产品的投资者,即使资产包收回的现金来自于劣后级的基础资产,该部分现金也优先支付给优先级的投资者)、超额现金流覆盖(选取的基础资产包未来形成的现金流超过应当支付给投资者的现金流,即使有一部分收不回现金也不会影响投资者的利益,从而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另外,通过律师与会计师检查相关基础资产的合同、发票、以及对收款权利的认定,可以大幅降低投资者未来无法收回现金的风险,这也是消除融资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一个重要手段。
何谓出表与不出表
在现实生活中,债权以及其他任何未来可以获得现金的权利,都存在最终收不回现金的风险,没有什么比手里握着现金更安心的事情了。因此,相对于债权,企业更愿意将其从财务报表中剔除,转而变为现金,从而实现降低企业风险、优化财务报表结构的效果。但是根据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并非出售的每一项债权都可以从财务报表中剔除,具体仍需要参照准则要求: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第七条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不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从企业的账户和资产负债表内予以转销。
这里需要把握的就是企业是否将几乎所有(通常是超过95%)的风险与报酬转移给购买者,也就是所谓的继续涉入的程度,体现在企业自身购买劣后级的比例、对于无法偿付的债权的追索清偿比例、差额补足的比例、对于现金归集账户收回的现金进行再投资的权利(无权进行再投资)等等。95%这个比例也只是一个参考值,不同情况下需要做出谨慎的职业判断。
从实务上来看,由于企业用来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基础资产通常不全是非常优质的,因此做到完全转移出财务报表的操作难度是很大的,要么是因为继续涉入金额过大,要么是承担的融资成本过高导致项目流产。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越来越严格,笔者认为未来企业想通过交易结构的特殊设计实现出表的成功率会越来越低。
循环购买是什么
何为循环购买,通俗的说就是在一定时间段内企业不断用新的基础资产多次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由于基础资产池内新注入的基础资产具有同质性,相对于单独再次重新发行,循环购买的形式对于基础资产的核查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循环购买的频率最快可以达到每天一次,主要取决于基础资产的注入频率以及企业和监管机构的归集、核查能力。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企业总会误解以为循环购买的资金来源于企业的专用现金归集账户,其实并不是,现金归集账户收回的现金将由管理人保管并发放给投资人,与循环购买的资金并无直接关联。现金归集账户中的现金,企业是*禁止使用的,因为这部分现金的所有权实际是归属于资产证券化投资者的。
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难度
企业想要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获取融资,关键的难点就在于证明拥有的基础资产是否优质(预计收回的现金流金额),是否有能力让投资者相信未来可以及时足额的获得现金流(增信措施),以及货币市场大环境的利率水平(决定了是否可以顺利出售金融产品)。
在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趋势下,资产证券化融资将完全变为企业融资的重要工具,通过设计交易结构的方式实现出表,进而粉饰财务报表的难度将会非常大,不如将研究重心转移到如何去更好的证明基础资产的优质性。
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其实并非看起来那么复杂,看完这篇文章,你是否已经看透它的实质了呢?如果你有其他疑问,请关注头条*后给我留言。
资产证券化,简称ABS(Asset-backed Securities),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融资性金融工具,本文就为你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何为资产证券化
想要理解什么是资产证券化,大家需要先了解什么叫贴现。贴现的意思就是你有一笔定期存款存在银行,下个月才能到期,但恰巧明天iPhone7预售,身边正好又没有其他的现金。于是,你只好带着用红布层层包裹细心保存的存折来到银行,让银行的工作人员帮忙把这笔定期存款以折价的方式换成现金,然后就可以去苹果体验店买新款苹果了。这里,你用定期存款换现金的行为叫做贴现,定期存款预期到期的本息与换回的现金之间的差额,就是贴现的成本。资产证券化融资,其实非常类似于贴现的行为,只是它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可以满足融资方和出资方各种各样的需求。
资产证券化的实质就是将个人、企业,甚至一个项目在未来能够取得的现金的权利在当下进行贴现,使当下能够获得*限度的现金。
什么样的资产可作为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进行融资
债权(如企业收取的你归还的信用卡贷款、房贷等)、未来收益权(未来某个项目的收益)、租金(房租、地租等各种租赁费),任何可以在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权利在理论上都可以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通俗的讲,只要你能够让人相信你的某个账户可以在未来不断的有钱打进来,而且可以准确预测打进来的钱的金额与频率,那么你就可以以此作为融资的依据,以这个账户未来的现金流换取别人现在手里的现金。
为何会产生资产证券化这种形式的融资需求
大家都知道,现金流就是企业的血液,一旦现金流中断,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将停止。远水难解近渴,不管企业未来预计的现金流量有多么大,如果当下拿不到现金,企业可能就直接破产了,于是企业会通过各种融资的方式将拥有的债权换成现金。由于银行的风险控制最严格(也是因为各种法规的要求),当企业找到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把债权里面*质、未来现金流最确定的部分进行贴现或者将其作为质押物贷款给企业现金,由于债权优质、未来的收回概率很高,所以银行收取的贴现费用或者质押贷款的利率相对较低。可是,企业拥有的优质债权毕竟只占总债权的一部分,如果这部分换回的现金仍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那就必须想办法用质量稍微差一些的债权换回一些现金,这个时候,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手段成了企业的救命法宝。
企业会把质量稍差的债权划分成无数的小资产包,每个资产包都意味着未来能够收回一定金额的现金。企业自己或者委托中介机构将这无数个资产包以一个特定价格出售给投资者,这个价格换算的利率通常要低于企业以相同条件从银行获取贷款的利率(如果高于贷款利率,企业不如直接去银行贷款),同时又要高于相同风险的存款利率(如果出售的金融产品利率太低,投资者会认为无利可图,将无人为津)。资产证券化形成的金融产品,其实就是我们大家看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理财产品中的一种。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融资利率如何确定
学习过金融学的朋友都清楚,贷款的形式包括信用贷款(依赖于过往的信用水平确定利率)、质押或抵押式贷款(依赖于质押或者抵押的财产的金额确定利率)。由此可见,提供担保可以降低贷款的利率。同样的,企业如果能够对未来收取现金的时间与金额做出担保,也可以降低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利率。
资产证券化产品增加信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但包括质押、抵押,还包括差额补足(未来收回的现金不足预期时,企业自身、大股东或者第三方机构承诺拿出资金向投资者支付差额的部分)、分层优先清偿(基础资产会划分优先级、劣后级,对于购买优先级产品的投资者,即使资产包收回的现金来自于劣后级的基础资产,该部分现金也优先支付给优先级的投资者)、超额现金流覆盖(选取的基础资产包未来形成的现金流超过应当支付给投资者的现金流,即使有一部分收不回现金也不会影响投资者的利益,从而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另外,通过律师与会计师检查相关基础资产的合同、发票、以及对收款权利的认定,可以大幅降低投资者未来无法收回现金的风险,这也是消除融资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一个重要手段。
何谓出表与不出表
在现实生活中,债权以及其他任何未来可以获得现金的权利,都存在最终收不回现金的风险,没有什么比手里握着现金更安心的事情了。因此,相对于债权,企业更愿意将其从财务报表中剔除,转而变为现金,从而实现降低企业风险、优化财务报表结构的效果。但是根据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并非出售的每一项债权都可以从财务报表中剔除,具体仍需要参照准则要求: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第七条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不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从企业的账户和资产负债表内予以转销。
这里需要把握的就是企业是否将几乎所有(通常是超过95%)的风险与报酬转移给购买者,也就是所谓的继续涉入的程度,体现在企业自身购买劣后级的比例、对于无法偿付的债权的追索清偿比例、差额补足的比例、对于现金归集账户收回的现金进行再投资的权利(无权进行再投资)等等。95%这个比例也只是一个参考值,不同情况下需要做出谨慎的职业判断。
从实务上来看,由于企业用来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基础资产通常不全是非常优质的,因此做到完全转移出财务报表的操作难度是很大的,要么是因为继续涉入金额过大,要么是承担的融资成本过高导致项目流产。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越来越严格,笔者认为未来企业想通过交易结构的特殊设计实现出表的成功率会越来越低。
循环购买是什么
何为循环购买,通俗的说就是在一定时间段内企业不断用新的基础资产多次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由于基础资产池内新注入的基础资产具有同质性,相对于单独再次重新发行,循环购买的形式对于基础资产的核查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循环购买的频率最快可以达到每天一次,主要取决于基础资产的注入频率以及企业和监管机构的归集、核查能力。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企业总会误解以为循环购买的资金来源于企业的专用现金归集账户,其实并不是,现金归集账户收回的现金将由管理人保管并发放给投资人,与循环购买的资金并无直接关联。现金归集账户中的现金,企业是*禁止使用的,因为这部分现金的所有权实际是归属于资产证券化投资者的。
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难度
企业想要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获取融资,关键的难点就在于证明拥有的基础资产是否优质(预计收回的现金流金额),是否有能力让投资者相信未来可以及时足额的获得现金流(增信措施),以及货币市场大环境的利率水平(决定了是否可以顺利出售金融产品)。
在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趋势下,资产证券化融资将完全变为企业融资的重要工具,通过设计交易结构的方式实现出表,进而粉饰财务报表的难度将会非常大,不如将研究重心转移到如何去更好的证明基础资产的优质性。
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其实并非看起来那么复杂,看完这篇文章,你是否已经看透它的实质了呢?如果你有其他疑问,请关注头条*后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