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农业产业基金(佛塑科技股票)

2022-06-17 4:46:43 股票 xialuotejs

中信农业产业基金



本文目录



(1)中信农业产业基金

新京报讯(首席记者郭铁)新京报记者4月21日获悉,随着伊利方面入主澳优及股权架构完成,澳优乳业公布了新的董事会名单。乔百君、刘俊辉、万贤辞任董事会职务,伊利集团总裁助理张令奇获任澳优非执行董事。

公告显示,自2022年4月20日起,乔百君辞任澳优非执行董事;刘俊辉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董事会辖下审核委员会主席、薪酬委员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成员;万贤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成员、提名委员会成员及薪酬委员会成员。

与此同时,张令奇获任为澳优非执行董事;马骥获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主席、提名委员会成员及薪酬委员会成员;任发政获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成员、提名委员会成员及薪酬委员会主席。

资料显示,现年53岁的张令奇在乳制品行业拥有25年经验,1996年加入伊利集团,自2017年起担任伊利集团总裁助理,管理战略企划部。马骥,45岁,曾任高德首席财务官、阿里巴巴集团*总监、京东集团副总裁,曾在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任职超过十年,现任“运去哪”首席财务官。任发政,59岁,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际乳品联合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执行主席、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及专业委员会主任。

此次人事变动与伊利入主澳优、中信农业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信农业产业基金”)退出有关。2018年10月,中信农业产业基金入股澳优成为单一*股东,同年12月委派时任中信农业产业基金总经理施亮、时任中信农业产业基金副总经理兼投委会主席乔百君加入澳优董事会。

2021年10月,伊利宣布其子公司金港控股通过收购和认购新股的方式,以62.45亿港元的总价获得澳优乳业34.33%的股权,成为澳优单一*股东,创中国乳企间规模*的一笔投资并购。2022年3月要约收购成功,金港商贸持有澳优已发行总股份的52.7%。

2021年11月,乔百君以中信农业产业基金总经理的身份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中信农业产业基金非常看好澳优,但要考虑基金投资期限的匹配以及基金投资人的需求。“考虑到金融资本持有几年依然要退出,对澳优发展可能不利,于是我们希望选择与澳优有较强协同效应、认可澳优的产业资本,接触下来伊利是最合适的。”从财务投资角度,中信农业产业基金尚留有澳优5.11%的股权。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柳宝庆


(2)佛塑科技股票

格隆汇12月3日丨佛塑科技(000973.SZ)公布,公司控股子公司佛山纬达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纬达光电”或“挂牌公司”)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证券简称:纬达光电,证券代码:873001。公司持有纬达光电51.22%股份。

2021年12月1日,纬达光电与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投”)签署了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交所”)上市的《辅导协议》。目前,纬达光电正在接受中信建投的辅导。

2021年12月3日,纬达光电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广东证监局”)提交了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材料,辅导机构为中信建投。

本文源自格隆汇


(3)中信农业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为落实《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 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意见》,按照《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等文件要求,引导社会资本服务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部面向全国启动了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典型案例征集遴选活动,总结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做法和模式,分批发布进行宣传推介,更好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近期,聚焦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产业投资基金两个领域,遴选了四川省乡村振兴专项债、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中信农业产业基金等3个案例,作为第一批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典型,供各地参考借鉴。

产业+科技+金融,聚合资源专注农业投资

——中信农业产业基金典型案例

近年来,中信集团聚焦农业领域,针对农业科技力量分散、资源碎片化、现代化管理体系缺失、系统性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探索构建以中信农业科技公司为战略投资平台,中信农业产业基金管理公司为财务投资平台,隆平高科等公司为产业平台,国科研究院为科技平台等四大平台协作赋能的运作体系。其中,2016年成立的中信农业产业基金管理公司(下称“中信农业基金”)积极落实集团赋予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细分领域产业整合职责,坚持“以产业为依托、以科技为驱动、以金融为纽带”的投资理念,在推动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一、业精于专,把握科技和品牌两大着力点

中信农业基金作为一家市场化的基金管理公司,经过近4年探索,建立健全“投资方向—细分领域—投资标的”的投资决策机制,以股权投资形式发掘项目价值,确保投资的效率和质量。

一是明确投资方向。经深入研究,中信农业基金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两大投资方向,即专注于现代农业领域转型升级最上游的农业科技和最下游的品牌农业。农业科技是提升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往往需要长期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也会逐步形成高壁垒和高市场集中度。同时,中国农产品消费已从总量增长进入结构升级阶段,乳业、调味品、营养品、茶叶、生鲜农产品等各领域都将经历品牌整合壮大的发展过程,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二是确定细分领域。中信农业基金投资团队立足两大投资方向,进一步选取了5个细分领域进行重点投资布局,涵盖作物科学(包括基因分型和生物技术)、动物科学、动物保护与微生物、智能农机与数据应用、大消费。

三是筛选投资标的。中信农业基金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时,将拟投企业的科研能力和商业潜力作为两项主要评价指标。科研能力方面,重点关注科研团队专业性、研发路径可行性、核心技术壁垒、技术及产品储备。商业潜力方面,重点关注商业逻辑、行业天花板和成长性、下游需求等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中信农业基金的投资决策机制在实践中得到各方认可,吸引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海大集团等多家机构和企业入股。目前,旗下管理投资基金达到5支,在全球范围实现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覆盖中国、巴西、美国、英国等7个国家。作物科学领域,联合多家机构收购陶氏巴西玉米种子业务,投资国内领先的转基因生物性状开发公司杭州瑞*国内分子育种基因分型服务领先企业博瑞迪;动物科学领域,投资国内领先的首农股份,并推动首农股份收购全球*的肉鸭育种公司樱桃谷鸭;动物保护与微生物领域,投资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旗下的中农威特公司,以及上市公司普莱柯;智能农机领域与数据应用领域,投资基于视觉识别技术、智能化优势突出的极目无人机;大消费领域,收购国内领先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澳优乳业,以及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茶叶企业中国茶叶。

二、协同联动,推进国内外优质资产整合

中信农业基金强化对集团内外资源的利用,积极加强与中信农业科技公司等内部平台及外部金融机构的联动,逐步形成收购整合国内外农业核心资产的能力,探索出一套推动产业竞争力提升和获取充足投资回报的模式。联合开展收购。中信农业基金选取体量适当、质地优良、有价值挖掘潜力和上下游整合能力的公司,在资金筹措、交易架构设计、尽职调查、价值判断、确定职业经理人等方面发挥作用,联合中信农业科技公司、其他金融机构等战略投资者,通过设立合伙制基金等方式开展投资或收购。系统进行整合。中信农业基金对收购的公司进行系统性的资产、业务重整,帮助其收购行业内其他优质资产,支持其国内外业务拓展。共享产业发展红利。通过中信农业基金提供的战略升级、运营提升、金融支持、品牌输入等一系列投后增值服务,推动被投企业资产价值实现*化,待资产价值满足要求时,由相关产业平台上市公司以换股或现金等方式进行收购,实现投资收益,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以植物育种产业平台隆平高科为例,在中信农业基金核心团队的参与下,中信集团于2014年通过参与定增成为隆平高科第一大股东。此后,中信农业基金积极推动隆平高科在业务全球化和国内产业整合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种业航母。业务全球化打开市场空间,实现技术跨越。2017年,中信农业基金联合隆平高科等设立专项基金,收购陶氏巴西玉米优质种业资产,包括商品化种子品种27个、在研品种11个和17,000个单位种质库,相关品种适宜在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商业化,具有稳定、高产、抗性良好等特点。本次收购完成后,既为隆平高科打开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全球化的市场空间,也助推其从传统杂交育种向生物技术育种和智能育种的跨越。同时,中信农业基金联合中信农业科技公司、隆平高科等组成了20余人的投后管理团队,赴巴西现场开展驻场投后管理工作,发现运营问题节点,提出解决方案并力推落地,推动内控制度健全和生产流程优化,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国内产业整合强化品种储备,推动产学研一体化。2019年,中信农业基金联合隆平高科等设立油菜种业平台——隆平油料公司,开展国内油菜种业公司整合。目前,隆平油料已完成金田种业和康源农业两家公司的收购,启动油料全产业链布局。其中,金田种业与湖南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参与品种联合研发,开展成果商业化推广,在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建立多级市场渠道;康源农业对接湖南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作物所作为长江流域*的油菜科研院所之一,在早熟品种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和品种储备。

三、创新模式,探索“基金+”提升服务效能

中信农业基金在现有运行模式成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拓展基金服务外延,整合利用多方资源,不断提升基金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效能。

一是“基金+农创园”推动现代化要素集聚。2019年,中信农业基金和全国首个*现代农业产业科创中心——南京国家农创园,发起设立南京浦信基金,面向全球吸引农业科技创新企业、科研院所。南京浦信基金以股权投资吸引企业入园,农创园提供科研设施、办公场所等硬件以及人才引进、税收优惠等软件支持,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现代化要素集聚,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农业科创发展生态。

二是“基金+实验室”加速孵化前沿科技项目。2019年,中信农业基金与海南省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发起设立南繁育种创投基金,并按照“政府出资+企业运营+产业孵化”的方式由当地建设南繁生物实验室、办公楼、温室及试验田等设施,中信农业基金负责管理和运营。利用“基金+实验室”的方式吸引全球先进农业科技项目,进行早期孵化、中期加速、成熟期资本运营,助力“南繁硅谷”建设。

来源: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

编辑:蔡薇萍


(4)中信农业产业基金施亮

新京报讯(首席记者郭铁)新京报记者4月21日获悉,随着伊利方面入主澳优及股权架构完成,澳优乳业公布了新的董事会名单。乔百君、刘俊辉、万贤辞任董事会职务,伊利集团总裁助理张令奇获任澳优非执行董事。

公告显示,自2022年4月20日起,乔百君辞任澳优非执行董事;刘俊辉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董事会辖下审核委员会主席、薪酬委员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成员;万贤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成员、提名委员会成员及薪酬委员会成员。

与此同时,张令奇获任为澳优非执行董事;马骥获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主席、提名委员会成员及薪酬委员会成员;任发政获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成员、提名委员会成员及薪酬委员会主席。

资料显示,现年53岁的张令奇在乳制品行业拥有25年经验,1996年加入伊利集团,自2017年起担任伊利集团总裁助理,管理战略企划部。马骥,45岁,曾任高德首席财务官、阿里巴巴集团*总监、京东集团副总裁,曾在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任职超过十年,现任“运去哪”首席财务官。任发政,59岁,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际乳品联合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执行主席、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及专业委员会主任。

此次人事变动与伊利入主澳优、中信农业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信农业产业基金”)退出有关。2018年10月,中信农业产业基金入股澳优成为单一*股东,同年12月委派时任中信农业产业基金总经理施亮、时任中信农业产业基金副总经理兼投委会主席乔百君加入澳优董事会。

2021年10月,伊利宣布其子公司金港控股通过收购和认购新股的方式,以62.45亿港元的总价获得澳优乳业34.33%的股权,成为澳优单一*股东,创中国乳企间规模*的一笔投资并购。2022年3月要约收购成功,金港商贸持有澳优已发行总股份的52.7%。

2021年11月,乔百君以中信农业产业基金总经理的身份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中信农业产业基金非常看好澳优,但要考虑基金投资期限的匹配以及基金投资人的需求。“考虑到金融资本持有几年依然要退出,对澳优发展可能不利,于是我们希望选择与澳优有较强协同效应、认可澳优的产业资本,接触下来伊利是最合适的。”从财务投资角度,中信农业产业基金尚留有澳优5.11%的股权。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柳宝庆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