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八菱科技」海通证券佣金》,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乐居财经讯刘治颖6月13日,截止11:14,ST八菱(SZ002592)涨停,上涨4.9%,现报4.92元,成交额2546.75万元,总市值13.94亿元。
ST八菱成立于2001年7月17日,法定代表人为顾瑜,注册资本约2.83亿元,经营范围包含研究、开发、生产、经营散热器、汽车配件、空调配件等。该公司大股东为杨竞忠,持股23.45%。该公司有13家对外投资企业,包括柳州八菱科技有限公司等。
本文源自乐居财经
每经记者:王海慜 每经编辑:何剑岭
图片来源:摄图网_401421091
今天(3月18日)晚间,海通证券发布的2021年业绩快报显示,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1亿元,同比增加12.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27亿元,同比增加17.94%;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98元,同比增加8.89%。
2021年,海通证券的营业收入创出了历史新高,且大幅超过2015年,不过目前公司营收的构成对比2015年还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对此,公司方面表示,2021年,公司进一步扩大在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拓展,收入结构持续改善。
2021年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
图片来源:海通证券公告
海通证券发布的2021年业绩快报显示,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1亿元,同比增加12.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27亿元,同比增加17.94%;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98元,同比增加8.8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09%,同比上升0.21个百分点。
在2020年以前,海通证券单年营收的*纪录发生在2015年,当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0.86亿元。而这一纪录直到5年后才被打破,2020年海通证券实现营业收入382.2亿元。
2021年,海通证券的营业收入进一步提升,且大幅超过了2015年。不过相比之下,2021年公司的净利润水平较2015年还是有一定差距。
2015年,海通证券实现净利润158.39亿元。事实上,业内绝大多数券商的业绩历史高点均出现在这一年,但鲜有券商能在随后的几年突破这一历史高点。
投行业务收入持续提升
虽然2021年海通证券的营业收入再度刷出了历史新高,且大幅超过2015年,不过目前公司营收的构成对比2015年还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据Choice数据统计,2015年海通证券实现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125.86亿元,占当年总营收的比例高达33%。
随着近年来经纪业务佣金费率的持续下调,传统经纪业务在头部券商的地位已不及当年。
去年三季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海通证券实现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44.0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仅为12.65%。另外,从公司传统经纪业务的收入体量来看,目前距离2015年的历史*点还有较大的距离。
另一方面,这些年海通证券的投行业务则实现了持续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海通证券实现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34.55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9.92%。2020年全年,公司实现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49.3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12.9%。相比之下,2015年全年公司实现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23.1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仅为6.1%。
2015年~2020年,海通证券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增长了113.3%,投行业务也成为近年来公司增长速度最快的业务之一。
在今日的公告中,海通证券表示,2021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环境和疫情形势,公司保持定力,抓牢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主线,通过“投、融、保、研”紧密联动,进一步扩大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品牌优势。
公开信息显示,自2019年科创板设立以来,海通证券已为超过30家企业的发行上市提供保荐承销服务。2021年,海通证券科创板IPO共有16个项目挂牌,市场排名第2,融资金额172.2亿元,市场排名第4。而这些年公司保荐上市的科创板企业较多分布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行业,相关企业包括中芯国际、中微公司、沪硅产业等。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投行业务作为一项具有“牵引”性质的业务,其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加券商的相关佣金收入,而且可以为券商带来高质量的客户,与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投资、研究等业务实现协同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e公司讯,八菱科技(002592)12月13日晚间公告,公司拟重组标的公司属于汽车相关行业。目前,中介机构已经进场开展尽职调查等工作。但由于重组涉及的工作量较大,交易方案预计无法按照原定计划在12月19日前披露预案(或报告书)并复牌。经申请,公司股票自12月19日起继续停牌,预计继续停牌时间不超过1个月。
最近,在A股遍地鸡毛的背景下,以上海莱士为首的庄股闪崩现象频频出现在资本市场......
“庄股”闪崩有迹可循
具体来看,多喜爱因为股东举牌违规结束了10月12日以来疯狂的涨势;上海莱士,因为炒股巨亏、停牌九个多月遭遇十个连续一字跌停;紧随其后的还有摩登大道和大连圣亚。虽然它们闪崩的原因不尽相同,但这些共同点是值得注意的。
一是在闪崩前夕,它们能够走出相对独立的行情。以上海莱士为例,在十连跌停之前,它的股价维持在19.52元之上长达三年之久,穿越了沪指的5178.19点和熔断位2638点;
二是股东筹码高度集中。以大连圣亚为例,自去年半年报以来它的股东人数整体呈现了下降的态势,*三季报股东人数仅有4808位相较于去年半年报的7562位下降了36.42%;
三是大股东股票质押比例很高。以多喜爱为例,公司前三大股东陈军、黄娅妮和舟山天地人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质押比例均超过85%;
四是业绩表现并不尽如人意。除了多喜爱今年三季报的表现外,通过回顾最近三年的业绩表现不难看出,它们大体都呈现出发展停滞不前,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的情况。
五是它们的估值较所属行业都非常高。以摩登大道为例,它的动态市盈率高达62.26,而纺织服装的市盈率仅为17.9。
八菱科技上市命途多舛
除了这四只股票外,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疑似庄股”还有八菱科技。
八菱科技是南宁八菱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控股创建的企业,主营业务为热交换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汽车散热器和汽车暖风机。它在登陆A股市场经历了坎坷的历程。
2011年4月14日,距离它的*申请成功获批仅过去三天,南宁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对八菱科技实际控制人顾瑜因涉嫌职务侵占罪立案侦查。两个月后,八菱科技因为路演推介过程中询价对象不足20家成为了A股首家中止发行的公司。
不过随着后来顾瑜立案被撤销、股票重启发行成功后,八菱科技于当年的“光棍节”11月11日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年度业绩表现恐创十年新低
上市之后,八菱科技的业绩表现没有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具体来看,在它上市前两年的2010年和2009年净利润的增长速度达到了37.29%和26.74%,而在上市后的7份年报里,仅有2015年的年报勉强合格,其他六年的增速均处于个位数,几乎维持着停滞不前的发展状态。
同时,根据今年的三份财报来看,其净利润增长的态势都难以维持。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1328万元,同比下降87.1%。全年净利润预计净利润1350.42万元至5401.69万元,同比下降60至90%。这意味着第四季度净利润的*值仅22.42万元。
公司做出这样的预测主要基于四个原因:1、公司主要客户产品结构调整,配套的部分车型销售下滑,产品销量下降;2、公司按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下降;3、《远去的恐龙》大型科幻演出项目门票收入较少;4、投资收益将比上年同期减少。
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主要客户问题。根据它的招股说明书来看,八菱科技的客户比较集中,主要包括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重庆长安、一汽解放、奇瑞汽车等。2008-2010年公司对前5名客户的销售额占比例分别为71.73%、83.30%和81.22%。而在今年的半年报中,公司前五名客户没有变化,销售金额占比达到了86.39%。这意味着过去十年来主要客户集中和对大客户依赖的风险处于加大的态势。
除此之外,汽车销量的糟糕数据也给八菱科技的发展前景补了一刀。以乘联会的数据来看,前11个月国内乘用车销量达2015.2万辆,同比下降4%,全年销量呈现负增长的态势几乎成定局。这对于它的主营产品汽车散热器和汽车暖风机市场的拓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连抛溢价股权转让计划后员工背锅
但从全年走势来看,它的股价并未因为业绩表现的低迷受到太大的影响。在今年5月,停牌半年之久的八菱科技复牌带来的是终止重大资产重组的消息,公司准备收购的是江苏赛麟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原因是涉及到境外资产收购的问题。这样的公告无疑让它复牌后吃了个一字跌停。
从它召开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投资者说明会内容来看,投资者的提问所表达的情绪是可想而知的。
虽然复牌后一个月它仍旧处于跌跌不休的状态,但是很快情况出现了变化。自6月19日至10月9日的近四个月时间里,它又处于横盘的状态,而沪指在此期间是失守了2700、2800、2900和3000点的整数关口。
此次横盘之前,公司抛出了回购方案,准备用1-3亿元来回购股份,回购股价不超过16.35元/股。依据公告来看,其*成交价为14元,*成交价为9.8元,平均成交价格为12.58元/股。从股价的走势来看,它基本上完成了在股价低位的股份回购,耗资2.12亿元,具有一定的诚意。
不过它横盘后开启股价的高涨态势主要与高溢价股权转让有关,10月17日,公司控股股东杨竞忠拟将其持有的5666.62万股转让给南京红太阳金控供应链有限公司,初步确认价格为20元/股,并签署了《股权转让意向协议》,溢价率高达96.5%,从此便开启了它的疯狂模式。
这样的疯涨确实让他们尝到了不少甜头,12月6日,黄志强(公司高管)、陆晖分别与顾德逵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转让价格为20元/股,依据当时的股价来算,溢价率为24%。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令人感到意外的是,10月17日公司与南京红太阳的股权转让意向协议终止。
当然,这次意外事件并未让他们的股权转让就此结束。12月18日,公司控股股东杨竞忠、顾瑜夫妇拟将11%的公司股份转让给车行天下,转让价还是20元/股,这一次他们折价转让的,想要降低股票质押风险。
看起来,公司似乎在为维护股价和股权的稳定性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是背后的套路有点深......
之前提到八菱科技利用自有资金来回购股份,但是这笔资金现在需要公司的员工来买单了。依据24日的公告来看,公司准备以21.42元/股将回购的股份转让给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相比于回购股价的12.58元/股来说,其溢价率高达70.33%。
在此,特别提一下公司的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它在2016年2月5日通过资管计划完成了股票购买,购买均价为29.56元/股,依据*的三季报来看,该计划没有减持的记录。由于它的到期时间为2019年1月20日,留给该持股计划解套的时间可不多了。
在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还没有盈利的情况下,现在又抛出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来接盘回购的股份,真不好排除它重蹈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被套的覆辙的可能性。
虽然说员工持股计划很有可能会成为股份回购和转让的牺牲品,但是当前的股价对于限售股解禁的股东们来说可就乐于接受了。
具体来看,公司在2019年的1月4日将有3399万限售股解禁,这主要来源于2016年1月5日公司控股股东杨竞忠、财务总监黄生田以及《远去的恐龙》项目总策划覃晓梅和贺立德的非公开发行股票,当时的增发价格为17.37元,剔除分红派息后他们的成本为16.67元。在这两个月的上涨过程中,他们实现了年内最多亏损43.49%到当前获利近50%的逆袭。
如果说进行股份回购是为了维持股价,缓解股票质押风险是为了保证公司股权的稳定性,这类举动的初心是值得点赞的。但它们一旦成为了某些大股东获利出逃的借口,中小投资者和员工来背黑锅被割韭菜的话,那么对于这样的企业和管理层来说,他们可就是那群披着羊皮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