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9月会议时间(财富证券官网)美联储9月会议时间2021

2022-06-16 15:18:13 基金 xialuotejs

美联储9月会议时间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美联储9月会议时间」财富证券官网》,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 美联储9月会议时间
  • 财富证券官网
  • 美联储9月会议时间表
  • 美联储9月会议时间2021


美联储9月会议时间

当地时间5月25日,美联储公布了5月会议纪要。纪要显示,大多数与会者认为,在未来几次会议上,在目标范围内加息50个基点可能是合适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市场此前对于美联储可能会更加激进加息的担忧。目前,市场对于美联储9月加息的预期有所下降,此前也有美联储官员提出9月可能暂停加息的可能性,有机构认为9月将是观察美联储是否转向的关键时点。

5月25日,美股三大指数在会议纪要出炉后小幅走低,随后迅速回升,收盘集体上涨,道指涨0.6%,标普500指数涨0.95%,纳指涨1.51%。

接下来或将两次加息50个基点 市场对9月加息预期下降

在5月3日-4日的会议上,美联储决定加息50个基点,同时宣布6月启动缩表。会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基本打消了未来单次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但市场仍对美联储未来更激进紧缩的步伐充满担忧。美股在此次会议后整体震荡下行,纳指跌幅尤甚,5月5日会议以来至5月24日跌超13%。

本次公布的会议纪要对未来的加息步伐给出了更加明确的信息。会议纪要显示,与会者一致认为,委员会应通过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和削减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迅速将货币政策立场转向中性立场。大多数与会者认为,在未来几次会议上,在目标范围内加息50个基点可能是合适的。

市场有声音认为,美联储将在6月、7月的会议上各加息50个基点。事实上,在5月会议结束后,鲍威尔已经发出强烈信号,表示打算在接下来的两次会议上实行相同幅度的加息。

同时,美联储还暗示未来的政策将根据数据而调整。与会者一致认为,经济前景高度不确定,政策决定应视数据而定,重点应放在让通胀重返2%的目标,同时维持强劲的就业市场状况。目前,与会者认为,迅速转向更为中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很重要。他们还指出,根据经济前景的演变和前景面临的风险,采取限制性的政策立场(a restrictive stance of policy)很可能是适当的。

目前,市场对于美联储9月份加息的预期在下降,甚至可能暂停加息。根据芝商所(CME)FedWatch工具,目前期货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在6月会议上加息50个基点至1.25%-1.5%区间的概率为93.3%,与此前的预计基本持平。不过,市场对于7月更激进加息的预期在降低,目前预计将在7月会议上再次加息50个基点至1.75%-2%区间的概率为89.4%,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6.4%,相较一周前的预期下降了近16个百分点。9月份的加息预期在下降,有2.7%的可能性不加息;主流预期从在7月份基础上加息50个基点变为加息25个基点,目前加息25个基点至2%-2.25%区间的概率为59.6%,相较一周前上升了近30个百分点。

亚特兰大联储行长Raphael Bostic于本周一表示,决策者可能会在9月暂停加息。此后他在一篇文章中进一步提醒:“从疫情到俄乌冲突再到供应限制,几乎所有方面的经济前景都笼罩着不确定性。货币政策制定者必须注意这些不确定性,并在收紧政策时谨慎行事。”

通胀风险仍高企 美联储预计今年通胀率为4.3%

抑制通胀成为美联储当下的核心任务。本次会议纪要多次强调通胀风险,所有参与者都重申了他们采取必要措施恢复价格稳定的坚定承诺和决心。

在对经济前景的展望中,美联储工作人员更新了对个人消费支出(PCE)通胀的预期。由于2022年上半年供应限制的解决速度缓慢,其将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的通胀预期略微上调,进口价格预计将走高,此外,薪资上涨会给服务价格带来比之前设想的更大的上行压力。2022年总PCE通胀率预计为4.3%;随后,随着总需求放缓和预期的供应限制缓解,经济中的供需失衡得到缓解,PCE通胀率预计将在2023年降至2.5%,在2024年降至2.1%。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预测稍有差距,但趋势基本一致。据5月25日CBO*公布的2022年至2023年预算和经济展望,在CBO的预测中,2022年PCE通胀率预计为4.0%,2023年将降至2.3%;从2024年到2026年,通胀率仍接近美联储2%的长期目标。

此外,CBO还给出了对利率的预测。CBO预计,为遏制通胀压力,美联储将在两年内迅速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范围,到2022年底将增加到1.9%,到2023年底将增加到2.6%。在2024-2032年期间,联邦基金利率平均为2.5%。按目前的利率水平来看,到2022年底增加到1.9%也意味着今年可能还有两次50个基点的加息。

在对美联储激进紧缩和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之下,美股已经连续下跌一段时间。年初以来纳指累计下跌达27%,24日纳指大跌2.35%。本次会议纪要并未见更鹰派信号,纪要公布后,美股三大股指短线走低后迅速回升,全线收涨,道指涨0.6%,标普500指数涨0.95%,纳指涨1.51%。

川财证券分析师陈雳指出,美联储抑制通胀上行决心较为坚定。但从中长期来看,随着美联储加快收紧货币政策,多次加息或导致居民消费在下半年走弱,这将进一步加大美国经济的下行压力。现阶段,市场仍然在评估美国通胀维持在历史高位和美联储加快收紧货币政策的影响,市场风险偏好改变,美股下跌压力依然较大。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顾志娟 编辑 陈莉 校对 卢茜


财富证券官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3月9日,财富证券在官网公布,公司名称由“财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财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并已于3月6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财富证券表示,此次更名是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公司更名后,业务主体和法律关系不变,公司名称变更不影响原有的各项权利及义务。

公开资料显示,财富证券为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旗下核心企业,是湖南省*的省属国有控股证券公司。公司成立于2002年8月,注册资本39.65亿元。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规模264.80亿元,净资产规模73.05亿元。(孙越)

来源: 中国证券网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美联储9月会议时间表

在刚刚结束的6月货币政策会议上,欧央行宣布开始渐进但持续的加息路径,预计将于7月份将利率提高25个基点,并在9月再次加息,同时自7月1日起结束资产购买计划下的净购买。

在高通胀局势下,全球多家央行已经开启货币紧缩的步伐。美联储今年已经加息两次,目前市场对于美联储6月和7月各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较为确定,但对9月的加息预期则存在一定分歧,有分析认为9月美联储放缓加息的可能性不小,也有观点认为三季度美联储很难“松手”。

7月加息将是欧央行自2011年来的*加息

预计将于三季度退出负利率

欧央行已经实施了长达8年的负利率,其货币政策正常化已经酝酿多时,终于在本次会议上确定具体路径。

根据欧央行公布的*政策决议,管理委员会将在7月的会议上将关键利率上调25个基点;预计将在9月再次提高关键利率,如果中期通胀前景持续或恶化,在9月的会议上更大的增量将是合适的。欧央行管理委员会预计,在9月份之后“逐步但持续的”进一步加息将是合适的。

7月份的加息将是欧央行自2011年来的*加息,这也意味着其即将退出维持多年的负利率水平。当前,欧洲央行的存款机制利率维持在-0.5%的负值区间,若7月和9月的两次加息落地,预计欧央行将至少加息50个基点,并在今年三季度退出负利率。

与此同时,欧央行管理委员会决定自今年7月1日起终止资产购买计划(APP)下的净资产购买。预计在上调利率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欧央行将继续对在APP下购买的到期证券的本金进行全额再投资。关于紧急抗疫购债计划,欧央行将会依据该计划购买的到期证券的本金再投资至少到2024年底。

欧央行一再强调,货币政策的调整速度将取决于新的通胀数据以及对中期通胀发展的评估。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整个过程中,欧央行将保持货币政策的可选择性、数据依赖性、渐进性和灵活性。

在欧央行公布决议后,欧股6月9日收盘全线下跌,德国DAX指数跌1.71%,法国CAC40指数跌1.4%,英国富时100指数跌1.54%。10日,欧股延续跌势,三大指数集体低开。

高通胀成为全球央行共同挑战

下半年海外货币或集体紧缩

目前高通胀是欧央行面临的*挑战。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欧元区通胀率同比增长8.1%,再创历史新高。

本次欧央行调高了对通胀率的预测,预计通胀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位,预计2022年通胀率为6.8%,2023年回落至3.5%,2024年进一步回落至2.1%。欧央行表示,5月份欧元区通胀再次大幅上升,主要是由于能源和食品价格的飙升,其预计随后能源成本放缓、与疫情有关的供应中断缓解以及货币政策正常化将导致通胀下降。

在对经济的预测方面,欧央行预计欧元区2022年实际GDP增长率为2.8%,2023年、2024年增长率均为2.1%,与3月份的预测相比,2022年和2023年的预测大幅下调,而2024年的预测则被上调。

中金公司分析师刘政宁等指出,去年美联储因为低估通胀,货币政策错过了退出宽松的*窗口期,这不仅令其公信力受损,也增加了使美国经济“软着陆”的难度,加大了金融市场波动。尽管欧元区的情况与美国不同,但面对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欧央行似乎希望尽早动手压制通胀,以避免重蹈美联储的覆辙。如果欧央行必须要在经济增长与通胀之间“二选一”,那么还是应该会选择抑制通胀,因为20世纪70年代的经验表明,一旦通胀失控,经济增长也不可能有好的表现。

通胀高企是目前欧美许多经济体面临的问题,多家央行开启了货币紧缩的步伐。美联储已经于今年3月、5月连续加息,并从今年6月开始缩表。英国央行自去年12月至今年5月已连续四次加息。加拿大、澳大利亚央行也在6月刚刚宣布再次加息。

刘政宁等指出,供应链瓶颈和俄乌冲突带来的通胀压力,加上美联储加息的外溢风险,使得越来越多的央行开始加入“加息的队伍”。对于这些央行而言,在其国家的经济仍有韧性之时尽早打压通胀,似乎是更为明智的选择。然而,这种“紧缩共振”可能使全球金融条件同步收紧,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宏观经济金融波动加剧。因此,下半年海外货币集体紧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

美联储6、7月大概率将连续加息50个基点

9月会放缓加息吗?

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将于当地时间14日-15日召开,除了本次会议的利率决议之外,市场也在等待本次会议透露的美联储对下半年加息路径的规划。

目前市场对于美联储6月和7月各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较为确定,但对于9月、11月、12月的加息预期则较为分散,近一个月来9月份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有所抬升。芝商所(CME)FedWatch工具显示,目前市场预计美联储6月加息50个基点至1.25%-1.50%区间的概率高达97.5%,7月进一步加息50个基点至1.75-2.00%区间的概率为80.9%。9月美联储继续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为63.5%,一个月前市场对于9月份加息25个基点和50个基点的预期基本相当,现在加息50个基点成为相对主导的预期。

美联储9月放缓加息的可能性有多大?平安证券分析师钟正生等认为,未来一段时间美联储或希望尽量避免释放放缓加息的信号,以使美债利率水平及金融市场条件保持在相对紧缩的水平。然而,考虑到下半年美国通胀压力趋缓、经济下行风险上升,尤其经济预期已经十分悲观,美联储未来势必需要进一步平衡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综合判断,美联储9月放缓加息的可能性不小,下半年市场交易主线将由“通胀和紧缩恐慌”转移至“衰退恐慌”。

兴业证券分析师王涵指出,美国通胀压力仍大,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当前仍然行驶在抗通胀的“单行道”,而三季度美联储或将到达选择的“十字路口”。如果需求下行的速度快于供给的修复,不排除美联储为了实现经济的软着陆而转入宽松的可能性。

中金公司分析师刘刚等则认为,受制于高通胀的约束,美联储短期需尽快完成基准利率超过中性利率的任务,这意味着今年三季度美联储很难“松手”,不过四季度后不排除逐步降速的可能性。其预计,三季度美股市场震荡偏弱,美元和美债保持强势;四季度,如果美联储紧缩降速,或成为预期改变的第一个契机,若再辅以美国通胀降温和中国稳增长发力,可能会促使美债利率和美元共同走弱,美股也有望逐步缓和。

对于中国来说,刘刚等认为,未来,如果国内稳增长政策可以持续发力,推动内需修复,则可以抵消外部紧缩的影响,进而缓解汇率和资金流向的压力。政策力度和时点尤为重要,能否有效推动宏观各主体部门有效加杠杆是主要抓手。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顾志娟 编辑 陈莉 校对 卢茜


美联储9月会议时间2021

文/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

近期,美联储核心官员纷纷释放“鹰派”信号,为一月议息会议预热。作为2022年的开年会议,美联储一月会议有哪些看点?


本文认为主要有三大看点:一是或将公布更加清晰的“货币政策正常化指引”,加快加息及缩表。二是或将重新评估“充分就业”及“通胀”,为收紧政策铺路。三是政策收紧对市场的冲击,或并未结束。

看点一:或将公布更加清晰的“货币政策正常化指引”、加快加息及缩表
近期,美联储核心官员纷纷释放“鹰派”信号,为一月议息会议预热。作为2022年的开年会议,美联储一月议息会议将于美东时间25日至26日召开,并于26日下午(北京时间27日凌晨)公布会议声明。
会议即将到来之际,多位核心官员集体释放“鹰派”信号。其中,主席鲍威尔公开提及加息及缩表,“认为将采取加息措施加息遏制通胀急升”、“倾向于召开2至4次FOMC会议来提供更明晰的缩表指引”;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2022年票委)更是明确表示,“为了应对通胀,美联储最快在3月加息、随后跟进缩表”。
以史为鉴,美联储或将在一月会议上公布更加清晰的政策指引,为进一步的货币正常化铺路。回顾上一轮货币政策正常化周期,美联储在结束QE(2014年10月,美联储正式退出QE3、结束量宽扩表)前的2014年9月议息会议上,公布了《货币政策正常化原则及计划》。其中,对当下具有借鉴意义的是,彼时美联储明确表示“加息的前提是良好的经济状况和前景”,“加息后以渐进的、可预见的方式缩表,主要方式是持有的美债到期不续”。为了更有效的管理政策预期,美联储可能将在一月会议上公布类似指引,届时需关注重点措辞的关键变化。
货币政策加快正常化的背景下,美联储可能在一月会议上继续加速Taper、最早提前至2月完全退出QE。2020年疫情暴发后,伴随大规模量宽扩表,美联储总资产规模逼近9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022年GDP(现价)的43%,引发流动性泛滥,维持高位的隔夜逆回购规模即是*证明。这一背景下,美联储为了加速货币正常化,可能在12月会议基础上进一步缩减资产购买的规模,将完全退出QE的时点从3月提前至2月。
作为加息前的重要沟通,美联储或将给出更明确的指引。不同于上一轮结束QE超1年后才启动加息,美联储本轮加息与退出QE的间隔将大幅缩短。鉴于目前美联储依然处于Taper进程, 1月加息的概率微乎其微,但或将加息具体时点及节奏提供更明确的指引。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3月、6月、9月、12月会议,美联储在其他会议上并不会公布经济预测及利率点阵图,因此需重点关注政策声明、及主席鲍威尔的新闻发布会讲话。
同时,美联储可能将重申在*加息后开启缩表,并且在节奏上要比上一轮周期加快很多。美联储上次是在加息4次后启动缩表,开始每月仅缩减60亿美元美债和40亿美元MBS,随后缓慢提速。当下,美联储12月会议纪要里明确提出,“几乎所有委员都同意在*加息后就开始推进缩表”、“缩表的合适速度可能会比上一次正常化期间的更快”。参考美联储2022年所持美债的到期规模来看,未来缩表速度(含MBS)有望直接达到每月900亿美元左右。
看点二:或将重新评估“充分就业”及“通胀”、为收紧政策铺路
劳动力供需严重失衡下,美联储或将重新界定“充分就业”的标准,未必等待到就业人数修复至疫情前。美国当前的就业市场,表现为劳动力供给受限、招聘需求持续旺盛。一方面,就业意愿低迷下,美国就业人数、劳动力参与率距离疫情前仍有差距。同时,美国失业率已回落至疫情前水平,职位空缺率、离职率维持历史高位,反映企业招工需求依然旺盛。美国劳动力供需错配下,若认定供给端因素难以消除,美联储或将侧重需求端、重新界定“充分就业”。
通胀方面,相比起供应链瓶颈,美联储或将更关注工资—物价螺旋式上涨的风险。2021年美国核心通胀(去除能源及食品)“高烧难退”,极大程度上是受疫情扰动下的供应链瓶颈影响。展望2022年,疫苗大幅放量下,全球“免疫屏障”有望得到重塑,疫情对经济的扰动趋于弱化,供应链瓶颈也将有所缓解。考虑到就业市场供需严重失衡、推动工资增速高企,美国核心通胀的主要驱动力或将由供应链瓶颈切换至劳动力成本。
综合来看,若美联储认定“充分就业”及通胀压力高企,未来加息及缩表自然“水到渠成”。追根溯源,主导美联储加息及缩表的核心因素依然是美国经济基本面。例如,1994年2月和2004年6月,在美国非农就业人数恢复至上一轮周期的高点附近时,叠加通胀已达目标,美联储均开启了加息。2015至2018年,伴随美国经济加速回归常态化,美联储先是启动加息;由于担心长期的低利率环境引发经济过热,美联储随后开启了缩表进程、腾挪政策操作空间。
鉴于美国当下宏观环境与上轮周期有着天壤之别,美联储将继续加快货币政策正常化。总结来看,美联储本轮货币政策正常化节奏远超上轮周期的背后,在于当下美国宏观环境向“充分就业”及“物价稳定”迈进的速度更快。就业方面,美国疫情期间损失的就业人数已修复了84%,速度远超上轮周期。物价方面,美国核心CPI同比飙升至近30年来新高,带来的压力远超以往。
看点三:政策收紧对市场的冲击,或并未结束
从近期表现来看,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的消化较为充分。近期,美联储官员的发言及12月会议纪要均释放了极强的“鹰”派信号,导致CME期货市场隐含的2022年至少加息4次的概率升破7成,甚至开始计价3月加息50bp(逾20年来未发生过)的概率。受此影响,全球主要股指纷纷迎来调整,纳斯达克年内跌超10个百分点,均指向加息预期的消化较为充分。
但与此同时,市场对美联储缩表预期的消化或相对不足。美联储上一轮缩表起于4次加息之后,从释放明确的缩表信号到最终落地相隔6个月,导致市场预期较为充分,美债期限利差(10Y-2Y)反而持续收敛。不同于上轮的缓慢缩表,美联储本轮缩表或节奏更快、力度更大,叠加所持的到期美债以中长期为主,可能将助推美债长端利率上行、加剧市场波动。
美联储政策收紧过程中,经济基本面受到的冲击,也是当前市场讨论不足的风险点。美国政府债台高筑下,房贷、学贷等债务宽限措施都将于2022年中前后其中到期,将引发居民部门偿债压力陡增。美国信用债未来5年平均到期规模超1万亿美元、且投机级占比持续提升,加大企业端偿债压力。美联储政策收紧过程中,美国居民及企业部门将进一步承压、有损经济基本面。作为资本市场的晴雨表,经济遭受负面冲击,或将继续压制市场走势。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第一,近期美联储核心官员纷纷释放“鹰派”信号,讨论加息及缩表,为即将到来的一月会议预热。鉴于Taper行近尾声,以史为鉴,美联储或将公布《货币政策正常化原则及计划》,以渐进、可预见的方式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
第二,货币政策加快正常化的背景下,美联储可能在一月会议上继续加速Taper、最早提前至2月完全退出QE。作为加息前的重要沟通,美联储或将给出更明确的指引。同时,美联储可能将重申在*加息后开启缩表,并且要比上轮周期的推进节奏加快很多。
第三,劳动力供需严重失衡下,美联储或将重新界定“充分就业”,未必等到就业人数修复至疫情前。通胀方面,相比起供应链瓶颈,美联储或将更关注工资—物价螺旋式上涨风险。若认定“充分就业”及通胀压力高企,未来加息及缩表自然“水到渠成”。
第四,就业方面,美国疫情期间损失的就业人数已修复了84%,速度远超上一轮周期。物价方面,美国核心CPI同比飙升至近30年来新高,给货币当局带来的压力远超以往。基于宏观环境差异,美联储或将继续加快货币政策正常化。
第五,目前来看,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的消化较为充分,但对缩表预期的消化相对不足。从CME利率期货来看,美联储2022年至少加息4次的概率升破7成,定价较为充分。但基于近期趋平的美债收益率曲线,市场对美联储缩表的定价或相对不足。
第六,2022年中前后,美国居民债务宽限集中到期,将引发偿债压力陡增。美国信用债未来5年平均到期规模超1万亿美元、且投机级占比持续提升,加大企业端偿债压力。美联储政策收紧过程中,美国居民及企业部门将进一步承压、有损经济基本面。作为资本市场的晴雨表,经济遭受负面冲击,或将继续压制市场走势。
重点关注:美国12月CPI
风险提示
第一,美国核心通胀居高不下。美国供应链瓶颈持续时长超预期,叠加劳动力成本增速高企,共同推升美国核心通胀。
第二,美国就业修复不及预期。若美国通胀压力高企的同时,就业修复不及预期,美联储货币政策将会因为“类滞胀”格局而陷入两难。
本文编辑:秦婷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