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泓源 北京报道 快递价格战出现阶段性缓和趋势。
8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位加盟商处获悉,当天,圆通于内网发出《关于调整全网派费标准的通知》,其中提到,自2021年9月1日起揽收的快件派费支付上调每票0.1元,用以提高快递员收入,各加盟网点不得随意截留。
圆通方面表示,这一决策是为落实七部门《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执行国家局关于“全面保障快递员的切身利益”的工作部署,切实保障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
这或将成为行业趋势。8月27日,中通亦在内网发出通知,宣布自 9 月 1 日起,全网末端派费每票上涨 0.1 元。上涨的派费将直发到派件业务员掌中通APP,同时全国所有中通网点现有支付业务员的派费标准不得下降。
半年报显示,圆通当期营收195亿元, 同比增长 33.7%;实现归母净利润 6.5 亿元,同比下降 33.5%。
圆通上半年快递单量约 74.1 亿件,同比增长 50.1%,超全国快递单量增速 4.4pct。上半年圆通快递业务量占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的比例为 15.01%,较上年同期提升 0.44 pct。 7 月快递完成量约 13.97 亿件,同比增长 31.3%,占全国快递业务 量比例为 15.6%,较上年同期占比提升 0.3pct,环比 6 月占比提升 0.36pct。
同时,圆通上半年快递业务收入 165 亿,较2020 年同期增加 37.5%,较 2019 年同期增加 33.6%;单票收入 2.18 元,同比下降 7.62%,跌幅较去年同期(26%)大幅收窄,主要原因是部分省市出台行业促进和整顿相关政策,快递价格战出现阶段性缓和。2021 年 7 月,圆通快递业务收入同比上涨 23%,单票收入约 2.02 元,同比下降 6.33%。
此外,上半年圆通单票成本约 2.08 元,同比下降 2.63%,其中单票派送成本、单票中心操作成本、 单票面单成本分别同比下降 7.47%、5.52%、12.76%;单票运输成本同比增加 1.08%,主要原因是成品油价格回升以及高速公路收费减免等税费优惠政策取消;单票网点中转费同比上升 84%,主要原因是圆通调整了结算政策。
从综合收入成本来看,圆通上半年单票毛利约 0.10 元,同比下降 55.14%;2021 年上半年圆通快递业务毛利率为 5.78%,同比减少 4.26 个百分点。
另据4家上市快递公司发布2021年7月经营数据显示,当期,申通实现快递服务收入17.63 亿元,同比增长 5.79%;实现业务量 8.93 亿件,同比增长 13.66%;实现单票收入 1.97 元,同比下滑 7.08%。韵达实现快递业务收入 31.68 亿元,同比增长 24.24%;实现业务量 15.53 亿件,同比增长 22.48%;实现单票收入 2.04 元,同比增长 1.49%。
圆通实现快递业务收入 28.28 亿元,同比增长 23.05%; 实现业务量 13.97 亿件,同比增长 31.37%;实现单票收入 2.02 元,同比下滑 6.33%。顺丰实现速运物流收入 135.83 亿元,同比增长 19.50%;实现速运物流业务量 8.51 亿件,同比增长 33.81%;实现单票收入 15.96 元,同比下滑 10.69%;实现供应链业务收入 12.54 亿元,同比增长 109.00%,速运物流和供应链业务收入合计 148.37 亿元,同比增长 23.98%。
从*数据来看,申通、韵达、圆通、顺丰 7 月业务量增速处于 13%-34%之间,疫情带来的低基数效应已经消除,4 家快递公司业务量、收入增速均回归常态。
8月27日,圆通报收9.3元,跌幅1.27%。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作者:贺泓源 编辑:李清宇 责编:金珊
格隆汇10月14日丨春兴精工(002547.SZ)公布,预计2021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35亿元-2.55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35735.31万元;其中,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6500万元–85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17528.76万元。
报告期内,预计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系:1、报告期公司聚焦主营业务,加强市场开拓,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扣除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收入,该业务已于2020年9月完成对外出售)增长约8.5%。
2、受全球疫情和大宗商品贸易影响,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及运输费用本季度继续上涨,产品成本持续上涨为公司报告期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但公司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优化产品结构,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有效提升了生产运营管理效率,使得亏损金额较去年同期大幅收窄。
3、报告期,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为3500万元,主要系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和营业外支出影响。
本文源自格隆汇
圆通被约谈了。
根据上海市网信办的消息,19日下午,上海市网信办网安处会同青浦区网信办、青浦公安分局、区商务委、区邮政管理局约谈了圆通公司,责令要求圆通公司认真处理员工违法违纪事件,做到信息对称、及时公开、正面应对,加快建立快递运单数据的管理制度。
下一阶段,上海市网信办将依据《网络安全法》,持续深入推进网络生态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上海网信办在约谈中指出的
“圆通员工违法违纪事件”
其实就是
今年7月河北邯郸警方破获的一起
圆通5名“内鬼”与不法分子勾结
倒卖公民个人信息案
▽▽▽
据了解,涉案的5名圆通公司员工,以每天500元的价格外租自己的员工账号,造成超过40万条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这些信息被倒卖团伙打包卖给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的下游犯罪团伙,每条信息单价约为1元。
小观梳理发现,圆通已不是第一次发生泄露客户信息事件。
早在2013年,圆通速递就曾被曝光泄露逾百万名客户信息:通过一个“单号淘”网站,以0.3元到1元不等的价格,即可买到包含收件人和寄件人姓名、地址和手机号码的完整单号信息。这些单号数据信息24小时实时刷新。
一个在圆通速递站点刚寄出的包裹,15分钟后就能在“单号淘”网站上查询到详细的寄件人和收件人信息。
当时圆通方面就表示,可能存在“内鬼”,“事后已加强内部管理,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与2013年信誓旦旦的表态相比,这次“圆通内鬼案”曝光,圆通方面的表态,反而有些“自我表扬”的感觉。
11月17日,圆通速递在其官方微博上曾称,“公司主动发现并报案,犯罪嫌疑人于9月已落网。”
对此,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周汉华在***采访时表示,圆通的回应确实给人“自我表扬”的印象。
周汉华说:“类似的案子如果发生在发达国家,对于平台公司会有很大冲击。用户是在和平台、圆通打交道,而圆通内部管理上出现了严重问题,所以圆通不应该只是道歉,现在该怎样进行整改、后续有哪些措施,都应该给用户一个说法。”
在微博话题#圆通速递被约谈并责令整改#下
不少网友对个人信息泄露
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情绪
有网友认为
圆通泄露用户信息不假
但是深究下去
快递业泄露信息的真的只有圆通一家吗?
还有网友提出
不只是在快递业
如今各行各业都有严重的信息泄露问题
下载看车软件被卖车顾问电话骚扰
办完营业执照就收到美团外卖电话
最可怕的是身边的信息泄露
已经让有不少网友觉得
个人的信息已经不存在任何保密性可言了
在***新闻做的调查里可以看到:
41%的网友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个人信息就被泄露了;
54%的网友认为自己的信息“经常泄露,基本没隐私”。
更多的网友则希望这次约谈,真的能起到作用。如周汉华所说:“如果要真正要解决个人信息滥用问题,不打‘老虎’是没有用的,国际上都是打‘老虎’。”
周汉华认为,圆通公司几名员工外租自己的员工账号,造成了40多万条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圆通的内部管理已经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
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刑法修正之后,有一条“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中有一项具体行为是“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因此行政执法部门,包括刑事执法部门都应该跟进追究相关人员、公司的责任。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这个武器要用,否则这样的事情就会层出不穷。”
本文综合自***新闻、网信上海、上观新闻 等
相关作者:邬林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上观新闻
文 | 财经无忌,作者 | 米粒
在财务副总离职、总裁潘水苗顶替“值班”的背景下,圆通速递发布了2021年的业绩预告:成绩还不错,但股价并没有回来,即使上任已三年的潘水苗自掏腰包增持,但作用看起来好像也不大。
2022年1月10日盘后,圆通速递发布了2021年业绩预增公告。公告显示,预计2021年,圆通实现归母净利润20亿元至22亿元,对比去年增加2.33亿元至4.33亿元,同比增长13.20%至24.52%。
图源:圆通
截止2022年4月,距离职业经理人潘水苗全面负责圆通工作,已近三年左右的时间。或许是对圆通的未来报以极大的期待,潘水苗分别于2020年12月和2021年11月增持圆通股份。
结合2021年业绩预告来看,经历了疫情、价格战等“黑天鹅”事件,潘水苗真的带领圆通走向中兴了?
潘水苗的“三板斧”
加入圆通,担任总裁之前,潘水苗干过程序员,后又在云锋基金从事七年投资工作,研究过多家技术创新型公司,深谙数字化对企业的积极影响。
潘水苗曾表示:“我扮演了圆通*的产品经理角色,用‘管理+技术+业务’的融合理念,推动圆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圆通此前也表示,2020年计划投资50亿全面推进数字化。
数字化和高端化只是具体的业务方向,纵观潘水苗执掌圆通以来的动作,不难发现,其一直致力于在成本和价格两个维度推动圆通摆脱“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首先,从成本的角度来看,潘水苗希望通过数字化的力量,帮助圆通降本增效,以实现在原有基本盘的基础上,赚取更多的利润。
数字化转型后,圆通的成本确实显著下降。2020年财报显示, 圆通单票快递产品成本为2.13元,同比降低18.12%。
但是这并没有在价格战的浪潮中,有效提振圆通的利润。圆通发布的2021年9月经营数据显示,当月快递产品单票收入为2.28元,同比增长近4.70%。但是2021年Q3财报显示,圆通归母净利润3.08亿元,同比下降25.68%;单季度扣非净利润2.92亿元,同比下降6.85%。
净利润继续下跌,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圆通“降本增效”的幅度,不足以抵消价格战带来的负面影响。
降本增效只能在平价快递的基本盘上做文章,潘水苗也希望圆通在高端快递领域有所突破。2021年,潘水苗对外表示,公司将全力发展VIP客户和圆准达业务,从客户和产品两大维度推动收入增长。
但由于品牌沉淀带来的羁绊、供应末端存在先天劣势,圆通的高端化战略也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亿豹网统计的2022年1月A股上市快递公司业绩显示,圆通单价为2.72元,虽然高于韵达的2.62元以及申通的2.56元,但是与高端快递的代表顺丰17.47元的单价差距明显。
图源:亿豹网
考虑到在高端快递市场一家独大的顺丰都需要“下沉”寻求业绩上的突破,在品牌、服务均不占优的背景下,圆通想要靠“圆准达”入局高端市场,似乎比“降本增效”更难。
在中国快递行业天花板已肉眼可见的背景下,潘水苗也谋求国际市场带来的增量红利。
“中国的快递成本在全球都是较低的,运营效率在全世界是*的,快递企业未来一定会实现国际化。”2020年股东大会上,潘水苗表示,“目前国内的快递企业,单票快递成本基本在2元到3元就可以发遍全国,折算下来不到0.5美元,而反观全球,几乎没有哪个国家的快递成本低于5美元。”
2021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圆通国际快递及包裹服务实现营业营收为6.28 亿元,同比增长96.41%。仅从增速来看,圆通国际业务确实亮眼。但是整体来看,圆通的国际业务还并未成为集团的重点业务,因为该业务仅占同期圆通总营收的3.22%。这还是圆通大举“买飞机”下实现的。
对此来看,由于布局较早,顺丰在国际业务上,也给圆通带来一定的压力。2021年上半年,顺丰国际业务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32.81亿元,是圆通的五倍左右。
归根结底,近十年来,快递行业的玩法无外乎是通过和电商平台绑定走规模化的道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旦顺丰、极兔这些“新势力”下沉,那么就会在快递行业掀起轩然大波。
但是随着电商红利的收缩、竞争加剧,快递行业已经今非昔比,单纯靠低价、走量、提价并不能构建*意义上的护城河。
价格战来袭,快递行业哀鸿遍野
如果要选出一个词,诠释近两年快递行业的主旋律,那么想必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价格战”。这主要是因为,自2019年起,在顺丰、极兔等快递企业不断深入低价市场的背景下,快递行业的其他玩家持续承压,不得不参与这场恶性竞争。
以极兔为例,其2020年3月在国内起网,四个月后,日单量就突破500万,到了2021年初,日单量更是达到了2000万单。
图源:极兔
不过极兔取得如此优异成绩的前提却离不开“亏损”。Tech星球曾报道,极兔快递入华10个月亏损200亿,相较于阿里系,极兔快递早期每票低1-1.5元。极兔快递创始人李杰更是扬言,“加盟商先准备好亏两年”。
面对来势汹汹的极兔快递,其他行业玩家如果不想份额持续走低,那么只能被迫加码。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快递行业单票价格持续下探,平均单价从2010年的24.60元/件,下跌到2020年的10.55元/件,下跌了57.11%。
图源:南方都市报
以2021年1月为例,中泰证券研究所援引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顺丰、圆通、申通和韵达快递业务单票收入分别为17.26元/件、2.38元/件、2.51元/件和2.23元/件,同比分别下跌12.4%、19.3%、23.9%和22%。
也正是因为价格战,各快递公司的财报变得触目惊心。以申通为例,其2020年营收为215.66亿元,同比下跌6.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632.73万元,同比下降97.42%。
更悲观的是,2021年,大部分快递公司的财务表现依然延续了2020年下探趋势。与开头提到的圆通相同步,其他快递公司也发布了2021年的业绩预告。从关键的归母净利润来看,顺丰控股预计2021年同比下滑40%至43%;德邦股份预计2021年同比下滑67%至87%;申通快递更是陷入亏损的泥潭,预计2021年亏损8.4亿元至9.5亿元。
圆通凭2021Q4扭转乾坤?
不过颇为反常的是,圆通的业绩却欣欣向荣。
开头提到,圆通预计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3.20%至24.52%。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份业绩预告中,圆通并未公布最为关键的“扣非净利润”关键指标。
或许是因为看到了股价下跌,2022年2月18日盘后,在业绩预告的基础上,圆通又发布了2021年度业绩快报,并披露了“扣非净利润”——2021年,圆通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48亿元,同比增长33.04%。
图源:圆通
不过这个利好的消息依然没有在资本市场引得追捧。业绩快报发布的后两个交易日,圆通股价继续下跌,从16.92元/股下跌到16.15元/股,跌幅达4.55%。
这可能是因为资本市场看到圆通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较归母净利润增速更高所致。对此,圆通解释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增加主要系公司经营业绩增加所致”。
诚然,2021年末,有关部门确实看到了快递行业的价格战引发的行业乱象,并开始通过政策的力量制止相关行为。在此背景下,快递企业的单票收入开始逐步提升。
光大证券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年Q4,快递行业的单票收入环比提升明显。其中2021年11月,圆通单月单票收入为2.59元,环比增加0.3元,同比增加0.28元。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快递行业的价格战是在2021年末才得以纠正的,2021年的前三个季度,价格战其实一直没能得到有力的逆转。
以圆通为例,2021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其总营收305.42亿元,同比增长30.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4亿元,同比下跌31.16%。针对这一业绩,圆通表示,主要是因为“公司快递产品单票收入下降幅度高于单票成本的下降幅度,快递产品毛利率有所下降所致。”
由于圆通仅仅发布了业绩快报,并没有公布详细的数据,因此,我们并不知道2021年Q4到底能给圆通带来多么惊人的业绩。具体细节,我们还需要等2022年4月,圆通发布正式的年度报告才能见分晓。
圆通深入顺丰腹地
其实早在2020年,圆通就看到了价格战给现金流带来的持续性压力,因而于当年的10月份计划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资不超37.9亿元。到了2021年12月,圆通速递发布公告,对外表示完成了非公开发行定增募资37.9亿元。
针对此次募资的资金通途,圆通表示,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募资的资金拟用于多功能网络枢纽中心建设项目、运能网络提升项目、信息系统及数据能力提升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结合圆通的整体战略来看,圆通此次募资中的7.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这一部分很可能会成为价格战的“炮弹”。而另外的30.4 亿元则用于多功能网络枢纽中心建设项目、运能网络提升项目等,这很可能指向了圆通的“第二条曲线”。
虽然时至今日,电商行业依然是国民经济重要的一环,但是不能忽视的是,随着行业的成熟,快递的红利也在不断紧缩。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快递快递寄件量为1083亿件,同比仅增长29.9%。作为对比,2015年时,这一数字还徘徊在60%以上。尤其是考虑到,顺丰、极兔等“新势力”还在不断地向平价快递领域发起冲击,因此,圆通必须主动出击,寻求新的“增量”空间。
比如,2021年12月30日,圆通在上海总部举行“圆准达”产品发布会,就推出了以时效、服务、*派送为特点的“圆准达”业务,向顺丰的腹地发起进攻。
图源:圆通
但问题是,主打高品质的顺丰也已十分焦虑。
以2021年上半年财报为例,顺丰总营收为883.44亿元,同比增长24.2%,净利润为7.6亿元,同比下跌79.8%。自2021年1月5日触及72.67元/股的高点后,顺丰的股价就持续下跌,截止2022年3月8日收盘,其股价仅为54.59 元/股,下跌24.87%。
由此,我们再重新审视潘水苗的“三板斧”就能发现,其固然是在强化自家快递业务的基本盘,但是摇摇晃晃三年,圆通的业务还是没有太大的亮点。这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快递行业的流量已经触顶,行业竞争持续加剧所致。如果未来圆通想要破局。那么想必潘水苗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三板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