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2019年8月29日,同济科技A股开盘8.06元,全日小涨0.75%,股价收报8.09元。自2019年8月27日以来,同济科技收盘价连续三日收于年线(250日均线)之上。
前次回顾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同济科技股价前一次连续三日收于年线之上为今年的2月20日,当日收盘价为7.85元(前复权)。此后股价实现了3连涨,并持续113日站在支撑价位7.85元之上。于2019年4月17日达到期间*价,实现*涨幅54.18%。
历史回测
回溯近一年股价,同济科技近一年仅2019年2月20日连续三日收于年线之上,次日股价上涨0.25%。
市场统计
统计2018年3月9日至2019年3月8日的全市场数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共有2565只个股连续三日收与年线之上5111次,其中2453次第二日股价上涨,2533次股价下跌,125次股价无变动,全市场次日平均收益率为-0.01%。若将期限拉长,一个月(20日)、三个月(60日)、六个月(120日)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27%、-1.95%、-5.22%。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突发利空!2月8日开盘,药明康德股价大幅低开约9%,随后快速封住跌停板,尾盘有少许抄底资金,但仍大跌9.99%,创下2021年以来的新低,目前市值2780亿元。
不仅如此,港股药明康德跌幅亦跳空大跌11.36%,港股药明生物重挫22.77%,并暂停交易,公司*总市值为2624亿港元。
“药明系”公司究竟出了什么状况?
被列入“未经核实名单”,股价闪崩
大跌的导火索是药明生物子公司被美国商务部列入“未经核实名单”(“Unverified List”)(简称UVL)。
当地时间2月7日,有媒体报道称,美国商务部官网新增33家中国实体列入“未经核实名单”,其中就包括药明生物在上海和无锡的两家子公司。
报道称,被列入这一清单的公司必须接受更严格的出口管控。
受该“利空”影响,药明系股票暴跌,同板块的康龙化成、昭衍新药、泰格医药以及凯莱英也应声大跌。
对此,药明康德紧急澄清,公司及子公司均未被美国商务部列入“未经证实名单”。公司目前的各项生产经营情况正常。药明生物为独立上市公司,公司不持有药明生物任何股份。
资料显示,尽管药明生物和药明康德的最终控股方一致,但两家公司业务独立运行,业务范围也有所区别,前者主攻大分子,后者主攻小分子。
另外,药明生物高管在8日上午的电话会议上称,此次被列入UVL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阻断调查,美国商务部没办法来中国检查。“目前公司在美国的律师团队正在紧急作业,准备明天与美国商务部谈判。”
药明生物表示,UVL名单不是更为人熟知的美国“实体名单”或“黑名单”。公司欢迎随时检查,以便从此类清单中清除。公司还在采取临时措施,在检查之前将这些子公司从名单中删除。
事实上,从去年年底以来,CRO板块就屡屡传出可能被列入美国商务部相关名单的传闻。
去年12月15日,有媒体称,美国商务部可能将一些涉及生物技术的中国公司列入实体名单。消息一出,医药龙头药明生物暴跌近20%,港股的药明康德跌超18%。
虽然当时公司很快做出澄清,股价也出现短期反弹。不过回头来看,“狼来了”终究还是变成了现实。
CRO龙头,业绩稳健
药明康德是医药外包(CRO)行业的一哥,成立于2000年,公司成立没多久,国内《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政策便出台了,这让中国CRO市场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而作为国内CRO行业拓荒者的药明康德更是踩在了风口上,成立7年后便顺利在美国上市。
由于在美股股价低迷,2015年12月,药明康德从美股退市,转道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谁也不曾想到,在美国不被认可的药明康德却在国内成为了“香饽饽”。以A股的药明康德为例,股价自2019年低点以来,至2021年*点,总涨幅超过400%。
与此同时,药明康德的业绩走势则一路高歌猛进。根据年报,2018年至2020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6.14亿元、128.72亿元、165.35亿元,同比分别增加33.89%、28.46%。同期,该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5.59亿元、19.14亿元、23.85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2.82%、24.60%。
2021年,药明康德的业绩进一步增长。截至2021年9月末,该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65.21亿元,同比增加39.84%;扣非净利润为31.06亿元,同比增加87.81%。
1月18日,公司公布2021年度业绩预告。药明康德此前发布的2021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全年营收实现228.19~229.02亿元,同比增长38.0%~38.5%;净利润达49.73~50.32亿元,同比增长68.0%~70.0%。高于此前市场预期。
归根结底,药明康德能够快速发展,成长为当今的医药巨头,核心逻辑在于行业大趋势。
一方面,创新药的快速增长,为CRO企业催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国内的工程师红利明显,成本优势本就是是CRO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也导致海外巨头的订单快速向大陆转移,算是实实在在的“国产替代”。
浦银国际近期表示,鉴于药明康德订单需求强劲,未来三年产能持续释放下的业绩高增长确定性仍然较强。
结语——
由此看来,药明康德作为CRO领域的龙头公司,基本面无忧,本次股价的下挫,可能和之前整体CRO板块的下跌趋势有关。
CXO板块的剧烈调整自去年四季度已经开始,数据显示,自去年十月份相关概念指数创下历史高点之后,整个板块便陷入了调整。截至2月8日收盘,与近一年高点相比,CXO概念股平均回撤幅度超过40%,不少个股腰斩,人气低迷。
值得一提的是,药明康德一直是众多公募基金的重仓股。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共有97家基金公司、659只基金重仓药明康德,持股总量为5.38亿股,持股占流通股比例21.12%。其中,中欧、景顺长城、银华、汇添富等14家基金机构持有超1000万股以上。
其中,“医药女神”葛兰对药明康德的偏爱尤甚,不仅将其作为第一大重仓股,去年四季度还大幅加仓。
根据数据,中欧基金8只产品合计持有8231.19万股,葛兰旗下管理的4只产品合计持有8131.17万股,若以昨日收盘104.50至今日收盘94.06元区间计算,葛兰旗下4只产品合计单日浮亏超8亿元。
另一名明星基金经理刘彦春也重仓持有药明康德股份,刘彦春管理的5只产品合计持有5023.57万股,合计浮亏超5亿元。
本文源自财华网
智通财经APP讯,同济科技(600846.SH)公告,上海同筑置业有限公司(“同筑置业”)是公司为开发嘉定区同济融景雅苑而成立的项目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同济房地产有限公司(“同济房产”)持有60%股权,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同济设计院”)持有其40%股权。基于该项目开发销售计划基本完成,无后续投资计划,同济设计院拟减资退出同筑置业,40%股权对应的减资款为2448万元。
公告显示,同济设计院减资退出后,同筑置业将成为同济房产的全资子公司。
金融界网5月6日消息,今日同济科技开盘报9.73元,截止09:45分,该股跌10.03%报8.79元,封上跌停板。
昨日(2021-04-28)该股净流出金额-1059.66万元,主力净流出-405.44万元,中单净流出-571.45万元,散户净流出-82.77万元。
最近一个月内,同济科技共计登上龙虎榜0次,表明同济科技股性不活跃。
公司主要从事 工程建设与咨询服务、科技园增值服务与基地运营管理、环境工程科技服务与投资运营、房地产开发等领域。
截止2021年3月31日,同济科技营业收入8.856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62.0991万元,较去年同比减少6.2067%,基本每股收益0.11元。
风险提示:个股诊断结果通过运算模型加工客观数据而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