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过 去很多年,消费、医药赛道涌现了一大批超级明星牛股,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因此被市场主流奉为圭臬。 但去年 218 开始,一切都变化了,套牢了一大批忠实投资者。
医药ETF不足1年一度暴跌45%。如此巨大的跌幅,不仅仅是挤估值泡沫那么简单,也显然在政策引导下开始疯狂杀逻辑。消费ETF同期累计大跌33%,这是业绩估值双杀,还只是单单杀一杀估值泡沫?现在这个位置,是抄底死扛,还是夺命狂逃?????
商业模式
在股海里经过多年捶打的投资者,仍有不少疑惑:什么行业或公司具备很*的商业模式?我们需要回归到最本质的底层逻辑来分析。
商业的目的是赚钱,好的商业模式就是能够源源不断赚更多的钱。从股票定价来看,就是源源不断生产自由现金流,折现过来就是越来越有资本价值(DCF估值模型)。
千亿顶流基金经理张坤在基金年报中发表投资感悟,也明显提及自由现金流的重要作用:
企业的价值是其生命周期内所有自由现金流的折现。投资者用净利润(及其增速)或者收入(及其增速),甚至产能(及其增速)作为近似变量进行估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因为自由现金流的转化过程为“收入≥净利润≥自由现金流”。然而无法忽视的是,既然是近似变量,就无法做到 100%代表。
上述的每一步转化都可能出现不顺畅的情况。比如,从收入到净利润的转化可能会受到竞争加剧的影响,呈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从净利润到自由现金流的转化可能会受到资本开支过大但最终利用率不足、运营资本占用越来越多等因素的影响。
自由现金流的基础概念是企业在满足了再投资需求之后剩余的、不影响公司持续发展前提下的、可供企业股东和债权人分配的现金。即:(股权)自由现金流=税后净利润+摊销折旧一资本性支出一营运资本追加额一债务本金偿还+新发行债务。
茅台为首的白酒赛道,海天为首的调味品赛道,伊利为首的乳制品,基本都属于不需要什么投资,没有什么负债利息,但往往可以先款后货,赚取大量自由现金流的行业(净利润≈自由现金流)。这其实就算是非常好的商业模式。
对于消费赛道,机构深谙这一点,在用真金白银投票。
截止2021年末,外资(北向资金、QFII、外资私募等)持有A股高达2.9万亿元,较2018年提升了2.75倍,占流通A股比重将近4%。行业整体配置上,大消费行业(可选消费+日常消费)占比*,累计配置规模高达7500亿左右,占比25.9%,远超工业、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
其中,1.6万亿北向资金持有市值最多的行业,即是白酒,高达1972亿元,占总仓位的12.4%。其中,持有白酒TOP5分别为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分别持有1463亿元、328.9亿元、75亿元、69亿元、47.3亿元。
再看内资机构。据易方达基金统计,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31日数据显示,食品饮料均是机构仓位*的重仓行业,2020年二季度份额占比超50%,2021年四季度最少也超过38%。
从公开数据统计,截止2021年前三季度末,公募基金市值集中前5大行业分别为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电气设备和化工。其中,对食品饮料的持仓市值超过5000亿元。
个股方面,公募基金重仓TOP10有4只消费股,分别为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分别持仓1608.9亿元、894.8亿元、551亿元、497亿元。
其实,不管是外资,还是内资机构,均用真金白银来表达对于消费赛道的态度,主要逻辑还是众多消费股商业模式尚佳,不需太多研发支出,但能源源不断赚取自由现金流回来。
02 政策风险?
过去*,不代表着未来还一定*。做投资,一定不要刻舟求剑。在行业赛道投资上,一定要考虑政策风险。很多投资者在房地产、教育、医疗、互联网等行业上吃过大亏。
怎么看待未来消费投资的政策风险?我们不妨从更宏观的维度来看。
过去很多年,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秩序,主要是这样一条主线:西方拥有核心技术与制定规则的权力,掌握切蛋糕的刀,在食物链最顶层;以中国为代表的制造业市场,处于食物链中端层;以俄罗斯、澳大利亚为首的国家,拥有自然资源,处于食物链的*层。
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协调的发展格局。一锤定音,中国要调转船头。未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培育自己更大的消费市场,且需要向高利润端走,必然会冲击到西方的蛋糕。这也是近年来中美博弈剧烈的重要核心逻辑之一。
既然未来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那么就意味着未来自己制造,更多自己消费,让消费马车引擎拉动整个经济的增长。那么,影响民众消费支出的行业,政策上不友好也就可以理解了——房地产正在回归居住属性,教育破除资本化回归本源,医疗呢,虽然改革阻力重重,但回归公益势不可挡。
现在行业的监管与改革,其实有一条政策主线,那就是共同富裕。*专家这样评价道:
共同富裕的纲领或对不同行业的发展做三个层次的切分:有些行业是要进行高质量发展(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有些行业需要进行调整(互联网行业),有些行业要过渡到公共服务属性(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行业)。
在内循环大格局之下,唯有做大做强消费才是正道。不管是白酒消费,还是日用品类消费,亦或是餐饮消费,政策大方向一定是鼓励的、支持的。
很显然,消费行业赛道基本不存在政策宏观风险。且随着践行双循环战略往前走,消费赛道反倒是会有不少的政策出台来刺激。
03 抄底?
在2021年2月18日之前,消费行业赛道,尤其是白酒被市场主力资金疯狂抱团,后者估值一度去到了71倍,有5家超过100倍,就连茅台的PE估值倍数一度去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73倍之巨。
下跌至今,*的消费股龙头主要还是再杀估值泡沫,尤其是类似茅台这类的*龙头。虽然因为疫情反复以及消费环境萎靡,一些龙头在今年或明年的业绩会受到一些影响,但中期维度来看,业绩基本盘没有动摇。这不像医药股龙头,在集采提速扩面以及三明模式推进式改革的大背景下,业绩基本盘已经被动摇了。医药龙头们股价大跌普遍超60-70%,演绎双杀逻辑。
消费赛道商业模式尚佳,且还有政策的“保驾护航”,未来应该仍然会是机构们*重仓的领域。作为散户投资者,不应该错过消费股的盛宴。对于有经验的投资者,直接选择竞争力强劲的消费龙头在合适的估值下进行配置。对于经验略有欠缺的投资者,买一些消费类的指数基金,应该也是不错的选择。
消费ETF有很多种,有的品种配置较为合理。比如以下这一只,前10大重仓股,包括伊利股份、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牧原股份、海天味业等。这都是消费各大细分赛道非常*的龙头,未来具备不错的增长前景。当然,也会有一些重仓股,质地较差,诸如温氏股份、海大集团,它们会拖累该指数的表现。
还有某消费ETF的前10大重仓股比较“离谱”——还有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片仔癀,累计占比仓位17.57%,还有海尔智家、上汽集团等家电股、传统汽车股,未来应该会对指数表现拖累不小。
很多基金公司都发布了相关消费ETF,前10大重仓股以及仓位占比都差距较大。可以选择重仓股前景更好的指数来配置,未来的回报率应该也会相对更好一些。
再好的公司,再好的指数,投资者也需要考虑估值的情况,否则就会出现去年218崩盘后被套后的惨烈。食品饮料ETF上市即*,从2021年1月上市至今,累计下跌32%。
当前,中证消费PE-TTM还有45倍,位于最近10年的高位水平。但该指数有失真现象,按逻辑讲今年年初显然要低于2021年初的估值水平,但该走势图显现前者远大于后者。
我们可以用市现率(=市值/自由现金流)来估值,最贴合DCF模型。据Wind显示,中证消费*市现率为28.9倍,低于10年期危险值水平。可见,当前估值没有太多泡沫,但估值只能算是合理偏上。具体看成分重仓股,诸如茅台、五粮液、海天味业、山西汾酒,均没有出现尤为低估的状态。
不过,基于消费股良好的增长前景,行业很难出现整体被大幅低估的时候。除非大盘出现系统性大跌,比如2018年末,可遇不可求。消费ETF指数下跌至今,已经具备一定的吸引力。
民以食为天,未来消费股在A股资本市场仍然会大放异彩,投资者需要做的,是再多一份耐心。
本文源自格隆汇
【财华社讯】今日早盘,截至11:00,房地产开发板块下挫。天房发展(600322.CN)跌8.57%报2.24元,南国置业(002305.CN)跌8.26%报2.22元,新华联(000620.CN)跌7.14%报2.08元,沙河股份(000014.CN)跌7.05%报8.04元,大悦城(000031.CN)跌6.16%报3.81元,荣安地产(000517.CN)跌6.09%报2.62元,迪马股份(600565.CN)跌5.54%报2.56元,新黄浦(600638.CN)跌5.44%报5.91元。
列表 | 股票代码 | 股票名称 | 涨跌幅(%) | *价 |
---|---|---|---|---|
1 | 600322.CN | 天房发展 | -8.57 | 2.24 |
2 | 002305.CN | 南国置业 | -8.26 | 2.22 |
3 | 000620.CN | 新华联 | -7.14 | 2.08 |
4 | 000014.CN | 沙河股份 | -7.05 | 8.04 |
5 | 000031.CN | 大悦城 | -6.16 | 3.81 |
6 | 000517.CN | 荣安地产 | -6.09 | 2.62 |
7 | 600565.CN | 迪马股份 | -5.54 | 2.56 |
8 | 600638.CN | 新黄浦 | -5.44 | 5.91 |
本文源自财华网
在最近的交易日中,消费类股票迎来了久违的反弹式行情。从部分白酒公司到乳制品到餐饮品,都迎来了让人醒目的阳线。
以至于当上一个交易日打开股票软件的时候,看到一片红色的消费类基金占据了基金涨幅榜的前列还有些不适应。
对于精选个股的投资者来说,长期底部横盘以后的大阳线反抽,是非常好的情绪性信号。表示市场对于走出反复磨底的这个底部,已经开始有所期待。
尽管此刻,分析者们对于消费类板块是否走出了整体性的底部,依然充满了激烈的辩论,认为行情依然在磨底反弹的看法,认为行情依然在左侧下探的看法,认为行情会在国庆前后迎来中期反弹的看法,都有很多分析者,陈述自己的道理。
但是对于指数基金投资者来说,在这种时候对不同类别的消费类指数基金,进行分类和整理,是有助于指数基金投资者抓住长期机会的。
消费类指数基金的代表作品:
一,
上一个交易日反弹表现最亮眼的,首先是由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推出的消费ETF基金,也就是510630,这是一只相对特殊的单市场指数基金,挂钩的是上证主要消费指数,核心成分股是在上海交易所交易的消费类股票,因而不包含深圳交易所所交易的股票,更不包含香港交易所所交易的股票。
我们可以看到这只指数基金所包我们可以看到这只指数基金所包含的10大成分股,有,伊利股份,海天味业,贵州茅台,山西汾酒,重庆啤酒,青岛啤酒,今世缘,安井食品,安琪酵母,绝味食品。
这中间既包含中高端的酒类品牌,也包含典型的大众类产品,还有以绝味食品这样为代表的渠道类公司。
因为聚焦上证交易所的股票,所以这一只指数基金里面含有的国有企业股份,和经营年限较长的老品牌消费股,相对会多一些。在市场风格偏向大市值传统消费股的时候,会呈现出一定的超额收益。
二,
第2类是两支典型的食品饮料消费指数和挂钩这些指数的行业指数基金。
典型的食品饮料消费指数,有中证食品饮料指数和国证食品饮料指数。
中证食品饮料消费指数的成分股相对较多,有50只,是消费领域重要的细分类别,是食品饮料行业的代表性指数。
追踪这一食品饮料指数的重要场内产品主要有两只,一直是由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推出的食品饮料ETF,515170,另外一只是由华宝基金管理公司推出的食品ETF(515710)。
我们以华夏基金的食品料ETF为例,看到这只ETF的10大成分股,都是典型的食品饮料行业的大白马股,包括五粮液,贵州茅台,伊利股份,泸州老窖,海天味业,山西汾酒,洋河股份,酒鬼酒,重庆啤酒,青岛啤酒。
相对于只涵盖上证交易所股票的上证主要消费指数,中证食品饮料指数,包含了沪深两市主要的食品饮料股票,相对来说涵盖面更广一些,也没有漏掉像五粮液这样的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的一批非常重要的消费白马股。
在两支跟踪中证食品饮料指数的ETF之外,还有一支重要的跟踪国证食品饮料指数的ETF,就是由招商基金管理公司推出的食品饮料ETF(159843)。
国证食品饮料指数相对于中证的对应指数成分股更少,更加窄基,这也意味着主要的龙头成分股,对于指数的走势有着更大的影响力。
三,
在食品饮料这个细分赛道之外,我们还能看到由汇添富基金公司推出的消费ETF(159928),
本人以前曾有专门的文章来讲述这次消费ETF。
网页链接
这只中证ETF跟踪的是中证主要消费指数,和前面讲述的食品饮料指数所具有的*不同点是:
它包含了很多猪肉类股票,或者说养殖类的股票。
因此这只消费ETF基金,除了具备其他消费基金的成长性以外,还具备很强的周期性。在养殖股处于牛市周期,特别是猪肉股处于牛市周期的时候,这支消费etf会有相对的超额收益,在猪肉股处于弱势周期的时候,这只ETF会相对弱于其他的消费ETF。
我们可以看到,这只消费ETF中的主要成分股,除了传统的消费大白马以外,还包含像牧原股份,温氏股份,这样有强周期特征的养殖类公司。
四,
第4类是在近期走势相对比较弱势的消费50ETF(515650),同样是挂着消费的名字,但这支指数基金在近一段时间内却走得相对比较弱势。
投资者要看到这只消费50ETF的特点,那就是其他的消费指数基金,大多跟踪的是必选消费类的股票,但这只消费50ETF,同时包含了必选消费和可选消费的股票。
我们可以看到这支指数基金的10大成分股,还包含了美的集团,格力电器这样典型的家电公司。
而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内,家电类企业面临消费萎缩和上游成本涨价的双重压力,股价走势都相对萎靡,可以说拖累了这只消费50ETF的表现。不过当家电等可选消费板块,进入上升周期的时候,长期来看,消费50ETF的表现是不弱于跟踪中证主要消费指数的其他消费类指数基金的。
五,
第5类需要投资者特别关注的是两只更加细分的消费类指数基金,就是跟踪中证酒类指数的酒 ETF(512690),和更加细分的跟踪中证白酒指数的白酒基金(161725)。
在其他的消费类指数基金里面,酒类板块甚至白酒板块的占比,常常在40%~60%之间,而根据过往的经验,这些消费类指数基金的成长性和业绩稳定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白酒板块的贡献。
因此专门的酒类指数或者白酒指数,也是一部分投资者更加青睐的投资标的。
本轮中证酒类指数和中证白酒指数都有较大幅度的调整,而且调整了这么多以后,其估值水平依然不算便宜。
不过支持这类基金的投资者认为,只有酿酒板块或者说中高端白酒板块才拥有长期稳定的高ROE表现,而稳定的高ROE表现是一类资产能够提供长期回报的核心基础。
因此即使现在的估值依然谈不上*便宜,对酒类指数仍然高看一眼。
这里有鹏华基金推出的酒ETF,是一只场内交易的明星产品,场内交易量极其充沛,适合较大规模的资金进出。
而由招商基金推出的白酒基金,并不是一只ETF产品,而是一只lof产品,既能场外申购又能场内交易,在过去两年的白酒大牛市行情当中,已经成为很多场外投资者的重要定投品种,长期都有数量不菲的定投资金进入。
除了上述比较常见的消费类指数基金以外,市场上正在涌现更多的更有特色的消费类指数基金,比如跟踪港股或者包含港股产品的消费类指数基金(比如港股消费ETF),还有一些聪明因子指数基金(比如质量etf),实际上也是以消费类股票为主要标的。值得投资者们不断的拓宽视野,跟踪机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随着碳中和、新能源、锂电池等概念的不断走高,在板块轮动的效应下,消费、医药、白酒等板块,持续下跌。
上涨很高的板块,如芯片、新能源汽车,通常我们不敢追高。下跌很多的板块,如传媒、地产,我们担心赛道不好,也不敢抄底。
今天盘点几个优质赛道,而且又超跌的消费ETF基金,只有好赛道的行业指数,可以在相对低位越跌越买。
几个主流的消费指数基金是:消费50ETF、消费ETF、食品饮料ETF、食品ETF、酒ETF
下面就几个基金的投资范围,以及跌幅的百分位,来看投资价值高低。
一,跌幅百分位计算原理
1,计算本轮上涨*价,到当前价格的下跌幅度。
2,根据指数投资的宽泛程度不同,预估*下跌幅度。
主要消费:包含了白酒、牛奶、调味品、猪肉等,行业范围广泛。
可选消费,在主要消费的基础上,还包含了家电、汽车、免税等,行业更加宽泛一些。
主要消费和可选消费,都定义为消费行业里的宽基,给予*40%跌幅。
两家跟踪中证细分食品饮料行业的ETF,主要包含白酒、牛奶、调味品等,行业稍窄一些,给予*45%跌幅。
酒ETF:白酒占*多数,行业范围较窄,给予*50%跌幅。
3,计算当前跌幅处于预估跌幅的百分位,来决定投资价值高低
二,投资价值分析
以中证消费指数000932为例,2018年,从14000点下跌到9300点,跌幅为33.6%,与当前跌幅非常接近。
两只消费ETF(消费50ETF、消费ETF),跌幅都超过30%,处在跌幅百分位20%位置,相对位置较低,投资价值较高。
食品饮料以及酒ETF,处在跌幅百分位40%的位置,相对较高,投资价值偏低。主要原因在于:白酒跌幅仅有25%,尚有一定调整空间,应以观望为主。
三,投资方法
消费基金跌幅较大,但由于市场情绪等原因,可能还有一定的下跌空间,所以不能在同一价位重仓买入,可采用定投或者网格的方法。
-----------------------------------
本文仅供参考,并非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