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金融界4月25日消息 近日,首家挂牌新三板的期货公司——创元期货(832280.NQ)发布了2021年度报告。
报告期内,创元期货全年营收达到52.53亿元,相较于2020年的37.19亿元,同比增长41.24%;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5649.75万元,相较于2020年的3842.19元,同比增长47.05%;公司总资产由2020年的50.52亿元上涨至57.48亿元,同比增长13.79%。此外,利润总额达到7612万元,同比增长48.36%,营收、利润均实现增长。
营业收入5年翻26倍,增速连续三年下滑
截至2021年12月末,全国150家期货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494.64亿元,同比增长40.34%;净利润137.05亿元,同比增长59.30%。创元期货营收增幅与行业增长持平。
梳理发现,创元期货近5年期间中,资产总额由2017年的14.9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57.48亿,增幅为285.77%,资产总额翻了近3倍;营业收入由2017年的1.9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52.53亿元,增幅为2607.73%。
数据显示,创元期货近五年营业收入连年上升,而营收增速从2019年连续下滑,当年净利增速也遭遇低谷,仅为8.75%。公司解释称,是由于风险子公司商品销售成本的增加所致,数据显示,其他业务成本高达12.13亿,增幅为287.46%。
梳理5年以来的净利润数据发现,从2017年1375.73万元到2021年5649.74万元,增幅达310.67%。
主营业务:手续费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资管业务仅占总营收0.31%
目前,国内期货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包括:期货经纪业务、期货投资咨询、资产管理业务,和风险管理业务。创元期货的期货经纪业务收入为2.50亿元,占营收总比的4.76%;资管业务收入为1624万元,占营收总比的0.31%;风险管理业务收入为49.18亿元,占营收总比的93.62%。投资咨询业务收支均为0,已连续两年未开展相关业务。行业内多数期货公司投资咨询业务收入普遍减少,部分期货公司投资咨询业务同样取消开展。
据年报披露,创元期货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2.6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07%,较去年同期增长35.27%。但从近五年数据看,创元期货手续费收入占比持续下降,从2017年的82.60%下降到2021年的4.76%。其中,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为2.50亿元,同比增长30.04%,占营业收入的4.76%;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为1624.42万元,同比增长256.35%,占营业收入0.31%。
创元期货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主要包括:交易手续费、交割手续费、交易所返还或减收。从数据看,商品期货交易手续费净收入为1.25亿元,交割手续费净收入为0元,同比分别下降3.67%和交易所手续费返还、减收***。交易所手续费返还、减收收入则增加128.22%至1.14亿元。具体从期货经纪业务的经营情况数据来看,多个品种在代理交易量上大幅增加,甲醇、螺纹钢作为突出,本期代理交易量为1433万手(合3960万元)和745万手(合*1万元)。
创元期货资管业务方面,尽管较去年大幅增加256.35%,但仅占总营收的0.31%。公司解释为资管业务收入变动原因为,资管业务规模扩大,收入增加所致。据年报显示,其资产管理仅参与了三项基金,分别为广金美好康德三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创元聚宝盆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华安期货量化套利1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本期净利润分别为289.37万、451.29万、688.10万。
此外,其他收入逐渐成为营业收入主要占比。创元期货其他业务收入49.34亿元,,其中风险管理业务收入为49.18亿元,占总营收的93.62%,增幅42.33%。但与2019年情况相同的,风险子公司商品销售导致的成本也达到了48.55亿元,增幅为42.00,并占总营业成本的92.43%。风险管理业务资本消耗高和毛利率低仍是大多期货公司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根据年报显示,创元期货风险管理业务主要通过设立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开展包括基差贸易、仓单服务、场外衍生品业务、做市业务及其他与风险管理服务相关的试点业务,涵盖期货上市品种及其产业链相关品种的现货贸易、远期交易和期货交割等。
资料显示,创元期货仅有一家全资子公司——和赢资本成立于2018年4月。2019年1月,公司对其增资6700万元,注册资本从5000万元增至11700万元。截止2022年,和赢资本的注册资本已达到64500万元。
根据《期货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期货子公司设立条件为净资本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分类评级不低于B类BBB级。据创元期货2017年财报披露,净资本*突破3亿元,达到4.02亿元,符合成立子公司标准。
分类评级排名下降 品牌宣传力与影响力稍显不足
在2021年期货公司分类结果中,创元期货排名为BBB级位于第50位,相较于2020年的47位略有下降。此外,相较于同级别的一德期货、混沌天成期货、金瑞期货等,品牌宣传力与影响力稍显不足。
相比于同样为新三板上市公司的海通期货,562.34亿元资产总额、70.33亿元营业收入、5.27亿元利润总额等方面差距明显。
天眼查数据显示,创元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2月25日,注册资本90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吴文胜。母公司苏州创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创元期货大股东,股比58.06%。目前,创元期货经营业务主要包括:期货经纪业务、期货投资咨询、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业务,期货经纪业务为核心业务。
本文源自金融界
金融界网1月25日消息,今日海航控股开盘报1.42元,截止10:00分,该股涨9.93%报1.55元,封上涨停板。
昨日(2021-01-22)该股净流出金额-3563.07万元,主力净流出-2914.83万元,中单净流出-369.42万元,散户净流出-278.81万元。
最近一个月内,海航控股共计登上龙虎榜0次,表明海航控股股性不活跃。
公司主要从事 国际、国内(含港澳)航空客货邮运输业务;与航空运输相关的服务业务;航空旅游;机上供应品;航空器材;航空地面设备及零配件的生产;候机楼服务和经营;保险兼业代理服务(限人身意外险)。
截止2020年9月30日,海航控股营业收入198.452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2716亿元,较去年同比减少2654.1176%,基本每股收益-0.9298元。
风险提示:个股诊断结果通过运算模型加工客观数据而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作者| 冰火
5月24日晚间,创元科技(000551)公告称,公司参股公司创元期货(832280)于2022年5月16日向江苏证监局提交A股IPO辅导备案材料,目前已获得受理,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持有创元期货6.9317%的股份。
创元期货成立于1995年,2015年4月在新三板挂牌,控股股东是苏州创元投资,实控人是苏州市国资委。
5月24日,创元期货上涨0.67%,报收3.01元/股,总市值27.09亿元。
创元期货新三板上市以来周K线图
来源:东方财富网
从经营业绩上来看,创元期货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1年,公司营收从0.71亿增长到52.53亿元;净利润从591.32万增长到5649.75万元。
其中2021年创元期货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1.24%、47.05%,经营业绩达到历史*水平,并较挂牌前分别增长88倍、10.9倍。
公司2021年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来源:创元期货2021年年报
值得一提的是,创元期货近期改革动作频频,为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打开了新空间。
2021年6月,创元期货入选江苏省第二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名单。
同年11月,公司推出“混改”定增方案引进战投,并实施骨干员工持股计划。2022年2月正式完成定增,江苏苏州港、苏州交通投资、苏州新城投资等成为公司新股东。定增完成后,创元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创元科技、创元房地产,合计持股比例从68.39%下降至51.61%。
引人关注的是,创元期货的员工持股计划苏州元鸿、苏州元瀚分别认购4890.6万元、4910.4万元。根据公告,首批员工持股计划授予的参与对象共77人。创元期货也因此成为首家推出员工持股的国有控股期货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创元期货的管理层也有所调整。4月12日,创元期货前任董事长莫运水辞职;5月13日,原总经理吴文胜接棒董事长,副总经理董静苏升任总经理,并继续兼任董秘。
据金融小强数据统计,截至5月24日,A股共有3家上市期货公司,分别为南华期货(603093)、瑞达期货(002961)和永安期货(600927),*总市值分别为58.63亿元、70.18亿元和262亿元。
今年3月,港股期货上市公司弘业期货A股*申请过会,随着接下来成功发行并上市,弘业期货将成为期货行业首家“A+H”上市公司,A股第四家上市期货公司。此外,上海中期期货和新湖期货也在IPO辅导中。
(江苏金融圈授权深水财经社*发布,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曾经的新三板市值“一哥”永安期货在上交所上市后,又有一家期货公司筹划通过IPO“转板”沪深市场,作为苏州市国资委旗下的控股子公司,创元期货是江苏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
在新三板,金融企业因“*”的业绩规模成为重要的板块,已经启动IPO上市计划的还有东海证券、如皋银行等。此外,还有多家A股子公司盈利规模抢眼。
创元期货筹划“转板”
在公布2021年年报不久后,创元期货宣布启动IPO计划,已于日前向江苏证监局申报上市辅导备案。因此成为永安期货之后又一家筹划“转板”的新三板公司。
与永安期货不同,创元期货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控股股东是国有独资企业苏州创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市人民政府国资委是创元期货的实际控制人。
据公司介绍,在江苏省、苏州市国资委的支持下,公司于2021年6月正式入选江苏省第二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名单。
很快创元期货于2021年11月披露了定向发行股票计划,通过定增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江苏苏州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苏州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机构投资者苏州创源新毅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成为公司的新股东。
在实施定增前,控股股东创元投资持股58.06%,A股上市公司创元科技持股6.93%,位居第二大股东。创元科技是控股股东创元投资的控股子公司。
创元期货这次定向发行股票4亿股,实施完成后,公司的总股本达9亿股。创元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创元科技、苏州创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所拥有权益合计比例从68.39%下降至51.61%,不过仍超过50%。
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业绩继续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营收为52.53亿元,同比增长41%,净利润5649万元,同比增长47%,扣非后净利润也超过了5600万元,同比增幅超过七成。
具体来看,创元期货经营业务主要包括期货经纪业务、期货投资咨询、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业务。去年公司来自风险管理业务收入为49.18亿元,占当年营收的比重接近94%,同比增长超过四成,对此公司表示是子公司增加商品销售收入所致。
据公司介绍,公司风险管理业务主要通过设立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开展包括基差贸易、仓单服务、场外衍生品业务、做市业务及其他与风险管理服务相关的试点业务,涵盖期货上市品种及其产业链相关品种的现货贸易、远期交易和期货交割等。
创元期货于2015年挂牌新三板,公司股票采用做市转让方式,在二级市场成交相当活跃。宣布启动IPO后,创元期货今日在二级市场小幅上涨0.7%,以此计算公司总市值为25.92亿元。
(创元期货挂牌新三板以来股价走势图)
在永安期货转板后,新三板还有多家期货公司业绩规模抢眼,海通期货、长江期货2021年分别盈利4亿元、1.1亿元,市值分别为38.5亿元、11.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2家期货公司分别是A股公司海通证券、长江证券的控股子公司。
这些金融企业也在推进IPO
多家新三板金融企业在转板沪深市场后,市值一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永安期货转板前,在新三板曾成为市值“一哥”,市值近400亿元。而在去年上市初期,其市值一度上升至近600亿元,*市值为268亿元。
同样是去年转板上交所主板的齐鲁银行,在上市后市值攀升,一度超过新三板终止挂牌前夕市值的一倍,其*市值为231亿元,仍明显高于其挂牌新三板时的市值。
在新三板,因金融板块的业绩规模突出,金融企业的资本布局备受市场关注,多家银行、证券公司也正在推动IPO上市。
如皋银行早在2018年已经启动IPO,目前处于上市辅导阶段。公司公布的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收14.7亿元,净利润4.3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4亿元,同比小幅下滑7%。
早在2015年挂牌新三板的东海证券,也在今年3月份加入拟IPO队伍,目前公司正接受上市辅导,公司的目标上市场所也是上交所主板。
从业绩来看,东海证券去年业绩同比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营收同比减少37%至14亿元,净利润为2.29亿元,同比减少了47%。其中,去年公司证券自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同比下降88%。
尽管采用集合竞价交易方式,东海证券在全国股转系统的交易也较为活跃,以*股价7.1元、股本18.56亿股计算,该股总市值为132亿元。
已经从新三板摘牌的华龙证券,在挂牌期间于2017年11月启动了上市辅导,至今华龙证券的上市辅已历时四年多,不过期间公司于2021年遭遇了“蓝山科技案”影响,IPO推进再度延长。
(责任编辑:钟恬)
·END·
*价值的原创新三板微信号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zqsb_bz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