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中石化股份股吧」伦铜期货行情实时行情》,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智通财经APP获悉,光大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石化(600028.SH)降本增效持续推进,减油增化长期盈利可期。预计公司21-23年EPS分别为0.44/0.49/0.51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光大证券指出,公司20年实现营业收入2.1万亿元,同比减少29.3%,实现归母净利润329亿元,同比减少42.9%。由于国内炼油和成品油产能过剩造成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公司整体盈利造成一定影响。
光大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由于国内炼油和成品油产能过剩造成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将对公司整体盈利造成一定影响,故光大证券下调了对公司21-22年的盈利预测,并新增对公司23年的盈利预测: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1万亿元,同比减少29.3%,实现归母净利润329亿元,折EPS 0.272元/股,同比减少42.9%。其中Q4单季实现营收5535.8亿元,环比减少6.38%;归母净利润94.9亿元,折EPS 0.078元/股,环比减少79.54%。
点评:
低成本应对低油价,稳油增气降本成效明显:公司上游板块2020年经营亏损165亿,主要由于疫情冲击全球石油需求,导致原油价格大幅下滑,从而大幅降低公司上游业绩。2020年公司原油实现价格为41.42美元/桶,同比下降32.46%。公司加大成本费用管控力度,外购材料、燃料、动力成本都有所下降,全年桶油完全成本49.94美元/桶,同比下降11.75%。公司持续推进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天然气储量稳定增长、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原油产量为2.8亿桶,同比下降1.41%,天然气产量为1.07万亿立方英尺,同比增加2.34%;Q4单季生产原油6957万桶,同比下降2.62%,环比下降1.15%,生产天然气3002亿立方英尺,同比增加9.41%,环比增加15.58%。此外,公司页岩油气勘探理论技术取得新突破,并发现国内首个常压页岩气资源区块,特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取得新进展,研发形成地震节点采集系统并规模化应用。
优化成品油收率和柴汽比,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公司炼油板块2020年经营亏损56亿元,其中Q4单季度盈利95亿人民币。2020年公司原油采购成本有所降低,全年外购原油加工成本为2380元/吨,同比降低28.4%,原油采购费用4791亿,同比降低29.7%。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需求,成品油价格和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从而影响全年炼油板块经营利润。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成品油收率,全年加工原油量2.37亿吨,分别生产汽、柴、煤油5791、6321和2038万吨,同比分别减少7.74%、4.31%和34.60%,生产柴汽比同比增加0.04至1.09;Q4分别生产汽、柴、煤油1545、1535和551万吨,同比分别减少0.77%、9.97%和29.63%。
转产增产医卫原料,化工板块产量稳健:公司化工板块2020年经营利润103.7亿元,同比降低39.53%,主要原因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化工产品价格下跌、部分产品销量下滑以及产品毛利率收窄。其中Q4单季经营利润33.2亿元,环比减少13.70%。面对疫情,公司调整产品、装置结构,及时调整装置负荷,转产增产医卫原料,保持了生产运行的稳定:全年分别生产乙烯和合成树脂1206、1737万吨,分别同比增长0.73%、8.3%;Q4单季分别生产乙烯和合成树脂321、460万吨,分别同比增长0.38%、2.27%。此外,公司调整原料结构,优化投料比例,密切衔接产销,不断提升高附加值及高端产品比例。全年合成纤维高附加值产品比例32.5%,合成树脂新产品和专用料比例达到67.1%。
销售优势持续,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公司销售板块2020年实现经营利润208亿元,同比降低28.44%,其中Q4单季经营利润为38.7亿元。公司油品销售网络综合竞争优势稳固,全年实现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1.68亿吨,直销及分销量同比减少11.48%至5480万吨。分产品来看,公司2020年分别销售汽油、柴油、煤油8619、7728、2083万吨,分别同比减少6.5%、11.3%、23.0%,销售柴汽比下降0.05至0.9。此外,公司加快综合服务站建设,创新营销模式,非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实现非油业务收入339亿元,净利润37亿元,加油站总数达30713座,同比减少0.04%,单站加油量3686吨,同比减少7.67%。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大幅下行风险,炼油和化工景气度下行风险
国内股市延续涨势,海外铜库存下降,美国恢复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关税,昨天铜价继续攀升,伦铜收涨0.98%至6297美元/吨,沪铜主力收高至50490元/吨。产业层面,LME库存减少6825至185200吨,注销仓单占比升至48.8%,Cash/3M升水0.4美元/吨。国内方面,上海地区现货升水下调至20元/吨,下游观望情绪较浓,期货月间价差收窄。昨日铜现货进口维持盈亏平衡附近,3月期进口亏损130元/吨。废铜方面,国内电解铜与1#光亮铜价差扩至2900元/吨。消息面,赞比亚矿业部门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该国铜产量增长3.9%至34.3万吨。价格层面,国内股市大涨带动市场情绪上升,现货在收储传言下表现较强,铜价暂时偏强对待,但需警惕中美贸易争端升级对市场情绪的打压,同时关注智利铜矿是否出现实质性减产。今日沪铜主力合约运行区间参考:49500-50800元/吨。
中国石化(600028)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以下讨论与分析应与本年度报告所列的本公司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同时阅读。以下涉及的部分财务数据摘自本公司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并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讨论中涉及的产品价格均不含增值税。
1.合并经营业绩
2019年,本公司的营业额及其他经营收入为人民币29,662亿元,与2018年相比增加2.6%。经营收益为人民币862亿元,同比增长4.8%。
(1)营业额及其他经营收入
2019年,本公司营业额为人民币29,005亿元,同比增长2.6%。主要归因于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及贸易业务量同比增加。
本公司生产的绝大部分原油及少量天然气用于本公司炼油、化工业务,其余外销给予其他客户。2019年,外销原油、天然气及其他上游产品营业额为人民币1,111亿元,同比增长18.8%,主要归因于本公司持续推进天然气产供销体系建设,积极拓市扩销,天然气对外销售实现量价齐升。
2019年,本公司炼油事业部和营销及分销事业部对外销售石油产品(主要包括成品油及其他精炼石油产品)实现的对外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5,352亿元(占本公司营业额及其他经营收入的51.8%),同比降低1.5%,主要归因于成品油及其他精炼石油产品价格同比降低。汽油、柴油及煤油的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3,036亿元(占石油产品销售收入的85%),同比降低1.1%;其他精炼石油产品销售收入人民币2,316亿元(占石油产品销售收入的15%),同比降低3.4%。
本公司化工产品对外销售收入为人民币4,255亿元(占本公司营业额及其他经营收入的14.3%),同比降低7%。主要归因于化工产品供应增加,产品价格大幅下降。
(2)经营费用
2019年,本公司经营费用为人民币28,800亿元,同比增长2.5%。经营费用主要包括以下部分:采购原油、产品及经营供应品及费用为人民币23,809亿元,同比增长3.8%,占总经营费用的82.7%。其中:采购原油费用为人民币6,812亿元,同比降低2.9%。2019年外购原油加工量为22,874万吨(未包括来料加工原油量),同比增长0.7%;外购原油平均单位加工成本人民币3,326元/吨,同比降低3.6%。
外购成品油费用为人民币3,649亿元,同比增长2.6%。
贸易采购费用为人民币7,383亿元,同比增长12.6%。
其他采购费用为人民币5,965亿元,同比增长2.7%。
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为人民币553亿元,同比降低15.7%。主要归因于实施新租赁准则,部分加油站、土地等租赁支出核算到折旧和财务费用,以及公司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影响。
折旧、耗减及摊销为人民币1,088亿元,同比降低1.1%。主要归因于公司上游板块经济可采储量增加,油气资产折耗率下降,折耗减少。
勘探费用为人民币105亿元,同比降低2.2%。
职工费用为人民币815亿元,同比增长4.8%。
所得税以外的税金为人民币2,425亿元,同比降低1.6%。主要归因于增值税税率下调,以增值税为税基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同比减少32亿元。
其他费用净额为人民币4.4亿元。
(3)经营收益为人民币862亿元,同比增长4.8%。主要归因于勘探及开发事业部盈利大幅增加。
(4)除税前利润为人民币899亿元,同比降低9.3%。主要归因于公司炼化业务主要产品毛利收窄的影响。
(5)所得税为人民币179亿元,同比降低11.5%。
(6)非控股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146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27亿元。
(7)本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575亿元,同比降低6.7%。
2.分事业部经营业绩
本公司将经营活动分为勘探及开发事业部、炼油事业部、营销及分销事业部、化工事业部四个事业部和本部及其他。除非文中另有所指,本节讨论的财务数据并未抵销事业部之间的交易,且各事业部的经营收入数据包括各事业部的其他经营收入。
(1)勘探及开发事业部
勘探及开发事业部生产的绝大部分原油及少量天然气用于本公司炼油、化工业务,绝大部分天然气及少部分原油外销给其他客户。
2019年该事业部经营收入为人民币2,107亿元,同比增加5.3%,主要归因于公司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加大拓市扩销力度,天然气销量和价格均高于去年同期。
2019年该事业部销售原油3,435万吨,同比减少1.3%;销售天然气287.8亿立方米,同比增加9.7%;销售气化LNG 11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3.9%;销售液态LNG 474万吨,同比增长65.9%。原油平均实现销售价格为人民币2,862元/吨,同比下降6%;天然气平均实现销售价格为人民币1,566元/千立方米,同比上升11.1%;气化LNG平均实现销售价格为人民币2,040元/千立方米,同比增长5.5%;液态LNG平均实现销售价格为人民币3,305元/吨,同比降低12.6%。
2019年该事业部经营费用为人民币2,014亿元,同比降低4.2%。主要归因于折旧、折耗及摊销同比减少人民币96亿元,土地租金和社区服务费用同比减少人民币57亿元,资产减值同比减少人民币43亿元,资源税、特别收益金等税金同比减少人民币20亿元,LNG业务规模扩大增加采购费用人民币106亿元,职工费用同比增加人民币17亿元。
2019年油气现金操作成本为人民币782元/吨,同比下降1.8%。
2019年该事业部大力推进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加强原油稳产,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拓市扩销,大力降本减费取得实效,全年经营收益人民币93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194亿元。
(2)炼油事业部
炼油事业部业务包括从第三方及勘探及开发事业部购入原油,并将原油加工成石油产品,汽油、柴油、煤油内部销售给营销及分销事业部,部分化工原料油内部销售给化工事业部,其他精炼石油产品由炼油事业部外销给国内外客户。
2019年该事业部经营收入为人民币12,242亿元,同比减少3.1%。主要归因于产品销售价格低于去年同期。
该事业部2019年实现汽油销售收入为人民币4,287亿元,同比下降2.9%;实现柴油销售收入为人民币3,478亿元,同比下降3.7%;实现煤油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016亿元,同比上升0.4%;实现化工原料类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402亿元,同比下降6.9%;除汽油、柴油、煤油、化工原料类以外的其他精炼石油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003亿元,同比下降1.6%。
2019年该事业部的经营费用为人民币11,935亿元,同比下降1.2%。主要归因于原油采购价格降低。
2019年加工原料油的平均成本为人民币3,403元/吨,同比下降4.1%;加工原料油25,250万吨(未包括来料加工原油量),同比上升1.7%。加工原料油总成本人民币8,593亿元,同比下降2.4%。
2019年炼油毛利为人民币366元/吨,同比减少人民币96元/吨,同比下降20.8%。主要归因于轻重质原油价差变化、海外运保费上升,以及石脑油、液化气等其他石油精炼产品价差收窄。
2019年炼油单位现金操作成本(经营费用减去原油及原料油加工成本、折旧及摊销、所得税以外税金以及其他业务支出等调整,除以原油及原料油加工量)为人民币178元/吨,同比下降1.4%。
2019年该事业部经营收益为人民币306亿元,同比减少收益人民币242亿元。
(3)营销及分销事业部
营销及分销事业部业务包括,从炼油事业部和第三方采购石油产品,向国内用户批发、直接销售和通过该事业部零售分销网络零售、分销石油产品及提供相关的服务。
2019年,该事业部经营收入为人民币14,310亿元,同比降低1.1%。其中:汽油销售收入为人民币6,815亿元,同比降低1.7%;柴油销售收入为人民币5,075亿元,同比降低0.3%;煤油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163亿元,同比降低1.1%。
下表列示了该事业部四大类产品2019年和2018年的销售量、平均实现价格、各自的变化率及汽油、柴油的零售、配送和批发情况。
2019年该事业部经营费用为人民币14,019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213亿元,降低1.5%。
主要归因于油品采购价格下降,采购成本减少人民币220亿元。
2019年该事业部非油业务收入为人民币322亿元,利润为人民币32亿元。
2019年该事业部吨油现金销售费用(经营费用减去商品采购费用、所得税外税金、折旧及摊销,除以销售量)为人民币183元/吨,同比降低11.9%。主要归因于按照新租赁准则,相关土地、加油站等租赁资产核算进行了调整。
2019年该事业部充分发挥产销协同和营销网络优势,统筹资源配置,全力扩销增效,大力开展*营销和差异化营销,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加强自有品牌商品的开发和销售,加快非油业务发展。全年实现经营收益人民币291亿元,同比增长24%。
(4)化工事业部
化工事业部业务包括从炼油事业部和第三方采购石油产品作为原料,生产、营销及分销石化和无机化工产品。
2019年该事业部经营收入为人民币4,952亿元,同比降低9.4%。主要归因于境内外化工产能集中释放,化工产品供需结构变化,产品价格同比大幅下跌。
2019年该事业部主要六大类产品(基本有机化工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单体及聚合物、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化肥)的销售额约为人民币4,659亿元,同比降低9.7%,占该事业部经营收入的94.1%。
2019年该事业部经营费用为人民币4,781亿元,同比降低8.0%。主要归因于外购原材料价格同比下降。
2019年该事业部面对行业景气回调、产品毛利持续下滑的不利形势,密切产销衔接,紧贴市场加强效益测算、调整结构、优化排产,推进精细营销、*服务,实现产销稳定增长。
全年实现经营收益人民币172亿元。
(5)本部及其他本部及其他业务主要包括附属公司的进出口贸易业务及本公司的研究开发活动以及总部
管理活动。
2019本部及其他的经营收入约为人民币14,848亿元,同比增长8.5%。主要归因于原油和境外成品油的贸易额同比增加,以及本公司易派客平台设备、化工品等业务规模快速增长。
2019本部及其他的经营费用为人民币14,847亿元,同比增长7.8%。
2019年本部及其他的经营收益为人民币1亿元。
二、经营业绩回顾及展望
经营业绩回顾:
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1%。
面对国际油价宽幅震荡,境内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境内成品油市场资源供应充裕、竞争异常激烈,化工品价格持续下跌等市场环境,本公司主动应对市场变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遵循“专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国际化布局、一体化统筹”运营准则,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成果。
1.市场环境回顾
(1)原油市场、天然气市场
2019年,国际原油价格宽幅震荡。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全年平均为64.21美元/桶,同比下降10.0%。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境内天然气需求旺盛,据发改委统计,全年境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3,06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4%。
(2)成品油市场
2019年,境内成品油市场需求保持增长,市场资源总体供大于求。据发改委统计,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包括汽油、柴油和煤油)为3.3亿吨,同比增长1.4%。其中,汽油增长2.3%,煤油增长6.2%,柴油下降0.5%。全年成品油价格调整21次,其中上调15次,下调6次。
(3)化工产品市场
2019年,境内化工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据本公司统计,境内乙烯当量消费量达5,271万吨,同比增长11.8%,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表观消费量同比分别增长10.1%、12.5%和3.6%。国内化工产品平均价格同比下降12.6%,化工毛利缩窄。
2.生产经营
(1)勘探及开发
2019年,本公司全面实施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行动计划,积极推进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降本减费,稳油增气降本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勘探方面,加强新区新领域风险勘探和预探力度,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取得一批油气新发现,境内全年新增油气经济可采储量5.87亿桶油当量,油气储量替代率达138.7%。在原油开发方面,推进顺北油田产能建设,加强老区难动用储量效益建产力度,加大提高采收率技术攻关和应用,夯实稳产基础;在天然气开发方面,积极推进涪陵、威荣、川西等气田产能建设,加大天然气扩市拓销力度,推动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全年油气当量产量458.92百万桶,其中,境内原油产量249.43百万桶,天然气产量10,477.8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7.2%。
(2)炼油
2019年,本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增产汽油和航煤,高附加值产品产量进一步提高,柴汽比降至1.05;优化完善低硫船用燃料油生产方案,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发挥产销一体化优势,适度增加成品油出口,保持了较高的加工负荷;加快先进产能建设,有序推进结构调整项目;全面优化生产组织,炼油装置保持安全平稳运行;完善营销机制,*润滑油脂、液化气、沥青、硫磺等产品销量实现较好增长。全年加工原油2.49亿吨,生产成品油1.60亿吨,同比增长3.4%,其中,汽油产量增长2.6%,煤油产量增长7.8%。
(3)营销及分销
2019年,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本公司充分发挥产销协同和营销网络优势,坚持“量效兼顾、量价双收”的经营思路,统筹资源配置,全力扩销增效,保持了经营总量和零售规模的持续增长;以客户为中心,大力开展*营销和差异化营销,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终端网络布局,巩固提升网络优势;加快加气站建设和投运,探索加氢站布局。全年成品油总经销量2.55亿吨,同比增长7.3%,其中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1.84亿吨,同比增长2.3%。
同时,加强自有品牌商品的开发和销售,持续推进非油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化改革,加快非油业务发展。
(4)化工
2019年,本公司坚持“基础+高端”的发展思路,加快优势和先进产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继续深化原料结构调整,提高产品收率,降低原料成本;深化产品结构调整,密切产销研用结合,大力推进新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新产品和专用料比例;深化装置结构调整,加强装置和产品链的动态优化,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装置负荷和排产。全年乙烯产量1,249万吨,同比增长8.5%,合成纤维差别化率达到90%,合成树脂新产品和专用料比例达到65.3%。
同时,深化精细营销和*服务,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全年化工产品经营总量为8,950万吨,同比增长3.3%,实现了全产全销。
(5)科技开发
2019年,本公司积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联合研发中心、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取得明显成效。
上游方面,四川盆地海相大中型气田富集理论和勘探技术研究取得进展,支撑四川盆地天然气储量突破,自主研发钻井旋转导向系统在胜利油田成功应用。炼油方面,开发不同配方低硫船燃并通过发动机性能测试和耐久试验,*汽柴油机油达到国际*标准并实现工业生产和商业推广。化工方面,第二代高效环保芳烃工业示范装置成功开车,浆态床蒽醌法制双氧水、对位芳纶成套技术实现工业转化,新结构分子筛SCM-15获国际分子筛协会结构代码。
全年申请境内外专利6,160件,获得境内外专利授权4,076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中国专利金奖1项、银奖3项、*奖3项。
(6)健康、安全、安保、环境
2019年,本公司持续完善并全面运行HSSE管理体系。推进全员健康管理,建立职业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保障机制。全面排查和治理安全隐患,严格承包商安全和直接作业环节监管,确保了生产经营平稳运行。完善立体防控体系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水平。2019年,本公司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和生态环保工作,全面完成各项污染物减排目标。与去年相比,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0.4%;工业取新水量同比减少1.1%;外排废水COD量同比减少2.1%;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减少3.9%;固体废物妥善处置率达到***。
(7)资本支出
2019年本公司注重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不断优化投资项目,全年资本支出人民币1,471亿元。勘探及开发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617亿元,主要用于胜利、西北原油产能建设和涪陵、威荣页岩气产能建设,推进新气管道一期、鄂安沧一期、青宁管道、文23储气库、金坛储气库及境外油气项目建设等;炼油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314亿元,主要用于中科炼化项目建设,镇海、天津、茂名、洛阳等炼油结构调整项目;营销及分销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296亿元,主要用于加油(气)站、成品油库、管道及非油品业务等项目的建设;化工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224亿元,主要用于中科、镇海、古雷、海南等项目,中韩、中沙乙烯改造,海南高效环保芳烃(二期)、中沙聚碳以及中安煤化工等项目建设;总部及其他资本支出人民币20亿元,主要用于科研装置及信息化项目建设。
三、业务展望
(1)市场展望
展望2020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不可避免会对国内经济造成较大冲击,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预计上半年能源化工产品需求较弱,疫情过后,积累的需求有望快速释放。综合考虑产油国供给能力、全球需求增长、库存水平、地缘政治等影响,预计国际油价低位震荡。
(2)生产经营
2020年,本公司将贯彻“改革、管理、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聚焦全产业链系统优化,着力拓市场、防风险、抓机遇,尽*努力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和油价大幅下跌带来的负面影响,力争实现较好的经营业绩。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公司2020年生产经营计划目前正在动态调整中。未来公司将根据市场变化趋势,确定全年生产经营安排。
勘探及开发板块:在低油价环境下,本公司将优化项目实施方案,继续加强高质量勘探,不断夯实资源基础,大力降本减费,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原油开发方面,推进顺北、塔河、准西缘等油田产能建设,加强老区效益开发;在天然气开发方面,加快重点产能建设,统筹推进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实现天然气全产业链效益*化。初步计划原油产量保持稳定,天然气产量实现增长。
炼油板块:在低油价环境下,本公司将坚持产销一体化协调,统筹境内、境外两个市场,合理安排装置负荷和排产,推动炼油产业链高效运转;优化原油资源配置,统筹原油供应全过程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深化产品结构调整,根据市场变化增产适销对路产品;加快低硫船燃项目建设和储运设施改造,快速增加市场占有率。
销售板块:本公司将坚持量效兼顾的经营思路,发挥产销一体化优势,全力拓市扩销,不断提升经营质量;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大力开展*营销和差异化营销,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智能加油站建设,统筹天然气、加氢站布局,巩固提升网络优势;推进非油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开发自有品牌,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动非油业务快速发展。
化工板块:本公司将继续坚持“基础+高端”发展方向,加快优势和先进产能建设,持续深化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创效能力。加强装置和产品链的动态优化,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装置负荷和排产;深化原料结构调整,提高产品收率,不断降低成本;深化产品结构调整,强化产销研用结合,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增产高附加值产品。同时,提升精细营销、*服务水平,深化电商平台专业化运营,积极拓展境外市场,不断增加市场占有率。
科技开发:本公司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围绕超深层油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等方面,加强勘探开发技术攻关;炼油领域加快重油加工技术攻关,提升油品质量升级技术,推进针状焦等技术实施;化工领域持续提升乙烯、芳烃成套技术水平,加强光电材料、可降解材料研发,加快大丝束、高性能碳纤维等技术产业化进程。同时,着力推进前沿和新领域技术研究,以科技创新引领公司未来业务发展。
资本支出:2020年本公司初步计划资本支出人民币1,434亿元,未来将根据市场变化,动态优化调整投资项目。初步计划勘探及开发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611亿元,重点安排胜利、西北原油产能建设和涪陵、威荣页岩气产能建设,推进天然气管道和储气库以及境外油气项目建设等;炼油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224亿元,重点做好中科炼化项目建设和投运,镇海、天津、茂名、洛阳等炼油结构调整项目建设;营销及分销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220亿元,重点安排加油(气)站、成品油库、管道及非油品业务等项目;化工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323亿元,重点做好中科、镇海、古雷等项目建设,中韩、中沙乙烯改造,中沙聚碳、九江芳烃以及中安煤化工等项目建设;总部及其他资本支出人民币56亿元,主要用于科研装置及信息化项目建设。
(3)风险因素
中国石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规避各类经营风险,但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并不可能完全排除下述各类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发生。
宏观经济形势变化风险本公司的经营业绩与中国及世界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尽管世界各国采取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来消除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但全球经济复苏的时间依然存在不确定性。本公司的经营还可能受到其他各种因素的不利影响,例如部分国家贸易保护对出口影响、区域性贸易协议可能带来的进口冲击、由于地缘政治及国际油价变化的不确定性对境外油气勘探开发和炼化仓储项目投资带来的负面影响等。
行业周期变化的风险本公司大部分营业收入来自于销售成品油和石油石化产品,部分业务及相关产品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对宏观经济环境、地区及全球经济的周期性变化、行业政策、生产能力及产量变化、消费者的需求、原料的价格及供应情况、替代产品的价格及供应情况等比较敏感。尽管本公司是一家上、中、下游业务综合一体化公司,但是也只能在一定限度上抵销行业周期性带来的不利影响。
宏观政策及政府监管风险中国政府正逐步放宽石油及石化行业的准入监管,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准入门坎,其中包括:颁发原油及天然气开采生产许可证;颁发原油及成品油经营许可证;确定汽油、柴油等成品油的*零售价格;征收特别收益金;制定成品油进出口配额及程序;制定安全、环保及质量标准等;制定节能减排政策。同时,已出台的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变化,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全面放开,原油进口权和使用权进一步放开,取消炼化项目对外企的股比限制,成品油价格机制进一步完善,成品油批发权取消、零售权下放,加油站向外资全面开放,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完善,输气管道成本监审及向第三方公平开放,资源税改革和环境税改革等,都对生产经营运行产生影响。这些都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市场竞争,对本公司生产经营和效益带来影响。
环保法规要求的变更导致的风险本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本公司已经建设配套的废物处理系统,以防止和减少污染。相关政府机构可能颁布和实施更加严格的有关环保的法律及法规,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在上述情况下,本公司可能会在环保事宜上增加相应支出。
获取新增油气资源存在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本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持续发现或收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本公司在获取石油与天然气资源时需承担与勘探及开发有关的风险,和(或)与购买油气资源有关的风险,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并且存在不确定性。如果不能通过勘探开发或购买增加公司拥有的油、气资源储量,本公司的油、气资源储量和产量可能会下降,从而有可能对本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原油外购风险目前本公司所需的原油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外购。近年来受原油供需矛盾、地缘政冶、全球经济增长等多种因素影响,原油价格大幅波动,此外,一些极端重大突发事件也可能造成在局部地区原油供应的短期中断。虽然本公司采取了灵活的应对措施,但仍不可能完全规避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以及局部原油供应突然短期中断所产生的风险。
生产运营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石油石化生产是一个易燃、易爆、易污染环境的高风险行业,同时,容易遭受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威胁。出现突发事件有可能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对本公司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对人身安全造成重大伤害。本公司一直非常注重安全生产,已经实施了严格的HSSE管理体系,尽*努力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并且本公司主要资产、存货和可能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失已购买保险,但仍不能完全避免此类突发事件给本公司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不利影响。
投资风险石油石化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虽然本公司采取了谨慎的投资策略,特别是2017年颁布了新的投资决策程序及管理办法,对每个投资项目都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并就资源市场、技术方案、财务效益、安全环保、合法合规等多方面进行专项论证,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市场环境、设备及材料价格、施工周期等因素有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使项目有可能达不到原先预期的收益,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
境外业务拓展及经营风险本公司在境外部分地区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仓储物流、国际贸易等业务。本公司的境外业务和资产受到所在国法律法规的管辖,由于各国经济的不均衡性、产业和贸易结构的竞争性、区域贸易集团的排他性、贸易分配利益的两极化以及经贸问题的政治化等复杂因素,包括制裁、进入壁垒、财税政策的不稳定、合同违约、税务纠纷等,都可能加大本公司境外业务拓展及经营的风险。
汇率风险目前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公司大部分原油采购采用外币,并且以美元价格为计算标准,境内原油实现价格参照国际油价确定。尽管,根据境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境内成品油价格会随人民币汇率变动而变动,境内其他炼化产品价格也会受进口价格影响,很大程度上平缓了人民币汇率对公司原油炼制加工及销售的影响,但人民币汇率波动仍然会对上游板块的收入产生影响。
网络安全风险目前公司构建了网络安全防控体系、信息基础设施及应用系统运维体系,建设了网络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化平台,并投入了大量资源来保护公司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免受网络攻击,但如果这些网络安全防护的手段失效,将可能会对公司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被中断,核心数据、知识产权、财务、雇主和客户等重要信息丢失,使人员、财产、环境和信誉等受到损害。未来随着网络安全攻击行为的不断升级,公司将可能需要投入更多资源以加强网络安全保护措施。
四、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公司是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大型能源化工公司,具有较强的整体规模实力:是中国大型油气生产商;炼油能力排名*位;在中国拥有完善的成品油销售网络,是中国*的成品油供应商;乙烯生产能力排名*位,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化工产品营销网络。
本公司一体化的业务结构使各业务板块之间可产生较强的协同效应,能够持续提高企业资源的深度利用和综合利用效率,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本公司拥有贴近市场的区位优势,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公司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经销量逐年提高;本公司不断推进专业化营销,国际化经营和市场开拓能力不断增强。
本公司拥有一批油气生产、炼油化工装置运行以及市场营销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在生产经营中突出精细管理,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下游业务具有明显的经营成本优势。
本公司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科技体制机制,科研队伍实力雄厚、专业齐全;形成了油气勘探开发、石油炼制、石油化工、战略新兴四大技术平台,总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水平,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
本公司注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模式;中国石化品牌优良,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
2021-11-05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倪吉对中国石化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上游业务受益油价上涨,积极布局新业务》,本报告对中国石化给出增持评级,认为其目标价位为6.04元,当前股价为4.14元,预期上涨幅度为45.89%。
中国石化(600028)
核心观点
业绩恢复正常:中国石化发布三季报,公告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0033.50亿元,同比+29.04%,实现归母净利润598.92亿元,同比+154.95%,2021Q3单季度实现营收7417.47亿元,同比+42.79%,环比+8.34%,实现归母净利润207.39亿元,同比-55.39%,环比-2.29%,主要系去年有出售管网资产的非经常性损益。随着油价企稳,公司今年前三季度业绩恢复正常。
油气价上涨利好上游:公司各板块营收均保持增长,勘探及开发板块前三季度同比增长43.1%,炼油板块前三季度同比增长43.9%,化工板块前三季度同比增长31.3%。尤其是油气价格上涨后,对上游形成利好。前三季度原油均价同比增长59.4%,天然气价格同比增长26.7%。公司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13.7%,天然气板块量价齐升。
积极布局新业务:公司中报披露,下半年资本开支中包含许多新业务,如可降解塑料PGA、齐鲁CCUS、“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等项目。在碳中和导致石化燃料需求达峰后逐步下降的预期下,新布局的这些业务将推动公司非油气业务的增长。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基于对油气景气度的预期,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59/0.62/0.63(原预测0.50/0.58/0.61元),按照21年可比公司平均11倍市盈率,给予目标价6.48元(原目标价6.04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油价大幅波动;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6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5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6.09;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中国石化(600028)好公司评级为3.5星,好价格评级为3.5星,估值综合评级为3.5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