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融钰集团股票股吧」600483》,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融钰集团2022年4月29日在一季度报告中披露,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股东户数为5.79万户,较上期(2021年12月31日)增加1261户,增幅为2.23%。
融钰集团股东户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电力设备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股东户数为4.85万户。其中,公司股东户数处于2万~4万区间占比*,为24.13%。
电力设备行业股东户数分布
股东户数与股价
2021年3月31日至今,公司股东户数显著增长,区间涨幅为28.06%。2021年3月31日至2022年3月31日区间股价上涨78.38%。
股东户数及股价
股东户数与股本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流通股本为8.4亿股。户均持有流通股数量由上期的1.48万股下降至1.45万股,户均流通市值5.74万元。
户均持股金额
融钰集团户均持有流通市值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电力设备行业A股上市公司平均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为43.63万元。其中,25.17%的公司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在10.5万~21.5万区间内。
电力设备行业户均流通市值分布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格隆汇11月5日丨福能股份(600483.SH)公布,2021年8月27日,福能集团与华润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电力\")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公开挂牌转让惠安泉惠***股权(以下简称\"标的资产\"),挂牌底价为评估价60,516.07万元。公司与中化泉州园区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泉州\")和惠安兴港公用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安兴港\")组成联合体进场摘牌受让上述股权,受让股比分别为35%、60%和5%。
2021年11月5日,公司与上述相关各方签署了《产权交易合同》,以挂牌底价受让标的资产,其中:公司以21,180.6245万元受让惠安泉惠35%股权。
公司控股股东福能集团持有惠安泉惠50%股权,根据相关规定,此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至此次关联交易止,过去12个月内公司全资子公司福建省鸿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以自有资金19.88亿元,购买福能集团持有的神华福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49%股权;公司全资子公司福建省福能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自有资金0.64亿元,购买福能集团参股的惠安泉惠持有的福能华润(惠安)风电有限公司60%股权。
本文源自格隆汇
近期大盘出现大幅调整,A股涌现一波接一波的停牌潮,其中包括多家“高频停牌户”。
上证报记者注意到,步森股份、融钰集团等公司最近两个月内停牌达4次之多,另有多家公司停牌两次,理由多样却含糊其词。据悉,交易所已对个别高频停牌公司予以关注。
“这是高杠杆资金在高压监管环境下的连锁反应。但上市公司随意停牌可能影响到投资者的交易权。”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
两个月四次停牌
“开盘后(估计)还有一两个跌停,然后又停牌。习惯性的。”2月5日深夜,步森股份股吧里有投资者留言。
的确,步森股份近期的停牌有些令人目不暇接。2017年12月20日停牌,今年1月4日复牌;1月5日停牌,1月19日复牌;1月22日停牌,1月24日复牌;1月30日,又停牌了。
结果,2018年以来,步森股份股票仅交易了6天,股价累计跌幅却达42%。
步森股份为何频繁停牌?回查资料,去年12月20日停牌前,公司股票连续两天跌停。1月4日复牌时披露,公司与步森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拟共同出资设立一家纺织供应链管理公司。
1月4日,步森股份股价继续跌停。次日,公司又停牌了,原因是控股股东安见科技质押的公司股票已接近警戒线。好不容易,安见科技通过增加保证金的方式,暂时消除了质押融资风险,1月19日复牌。
复牌后再跌停,步森股份1月22日又停牌,24日披露,二股东上海睿鸷的权益发生变动,刘钧受让了徐茂栋持有的13.87%的股份。
此后,步森股份股价继续下跌,1月30日再度停牌,公司称正在筹划重大资产收购,预计将达到股东大会披露标准。
梳理上述信息可以发现,步森股份出现股价闪崩,引发了*停牌,后续发生了控股股东平仓风险及股权转让事宜,触发股价继续下跌,逼得公司选择了策略性停牌。
无独有偶。融钰集团也在最近两个月内实施了4次停牌,停牌时间分别是2017年12月6日、12月26日、今年1月9日、2月2日,理由包括实际控制权变更、筹划重大对外投资、筹划与收购资产相关的重大事项等。停牌期间的框架性“成果”是拟与财通资管、仪象投资合作设立并购基金,全资子公司融钰科技拟收购驭缘网络51%股权,标的股权估值6000万元。
从股价走势看,融钰集团*停牌前一日股价跌停,本轮停牌前一日也是跌停。
监管关注高频停牌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剔除异常波动、重组上会审核等特殊情况,2017年12月以来停牌达2次及以上的公司包括康欣新材、龙星化工、欧浦智网、海联讯、当代东方、凯恩股份、大东南等。
从二级市场看,这些频繁停牌的公司大多出现过股价异动,引发主要股东质押补仓甚至平仓等情况。如凯恩股份收购锂电池公司卓能股份的重组信息发布后,于2017年12月25日复牌,但股价连日下跌,12月28日,因控股股东质押股票触及补仓线停牌。今年1月12日复牌后,股价有所回升,后又继续下跌,公司1月30日起停牌,筹划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事项。
纵览高频停牌户,它们的普遍特征是:经历过股价闪崩,大股东股份大比例质押,实控人杠杆较高,转型压力较大。凯恩股份等部分公司的股东榜,还出现多个资管、信托产品扎堆的情形。
“闪崩停牌,这是高杠杆资金在当前监管环境下的连锁反应。”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去杠杆的压力仍会持续传导。
一个明确的信号是,监管部门已关注此类公司。2月5日,深交所向融钰集团发出关注函,要求公司结合上述筹划事项的进展情况,分析说明其时申请股票继续停牌的必要性,下一步工作计划以及本次停牌事项的预计复牌时间。
深交所还要求融钰集团对与股票停牌相关的信息披露进行全面自查,详细说明公司的信息披露是否合法合规,就防止停牌时间过长已采取的措施,以及是否存在以申请停牌代替公司及相关方的信息保密义务的情形。
记者注意到,在步森股份4次停牌过程中,深交所及浙江证监局至少6次发出问询函或关注函,询问大股东安见科技的股权质押情况、刘钧受让股份背景等情形。
“近期不少公司停牌,应是出于策略性目的,以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应对股权质押等风险。”市场人士指出,基于不同公司的基本面,这种停牌战术是否有效,真的很难说。
原标题:融钰集团快速扩张埋隐患前三季度净利大跌超153%来源:投资者网
近年来,融钰集团在对外扩张的同时,出现了忽悠式增持和引入假央企等大量乱象和问题,公司不但股价下滑、业绩下滑,还成为监管机构的重点监管对象
《投资者攻略》刘亮
2019年10月15日,融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融钰集团”,002622.SZ)发布公告称,董事长尹宏伟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不仅如此,2019年以来,融钰集团已四次收到深交所中小板的监管函和问询函,就年报、中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问询,及对公司独立董事履职情况等进行监管。
融钰集团的前身为吉林永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永大集团”)。2016年7月,永大集团原大股东吕永祥及其家族将1亿股份,转让给了广州汇垠日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汇垠日丰”)。转让完成后,汇垠日丰持有永大集团23.81%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当时,东北证券曾发表了一篇名为《永大集团:转型金控平台,书写崭新篇章》的研究报告评价,“此举将改变吕氏家族过去传统保守的经营模式,有利于公司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控股平台。”
然而,与东北证券较为乐观的预测完全不同,大股东易主之后,这些年融钰集团渐渐陷入一系列麻烦和问题当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忽悠式增持、引入假央企等。导致公司股价大幅下滑。2017年12月1日,公司股价曾达到15.98元每股,2018年10月19日跌至2.47元每股的低点,此后一直在低位徘徊,2019年10月25日收盘价仅为3.27元每股。
2019年公司业绩开始出现亏损,今年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1048.74万元至1648.74万元。
那么,融钰集团是如何一步步滑落到今天这种地步的?
多元化激进扩张
融钰集团的前身永大集团于2011年6月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永磁高低压电器开关的生产、销售。
但上市当年,公司业绩即出现下滑。数据显示,2011年公司营收3.65亿元,同比下滑了11.43%。此后的五年里,永大集团业绩每况愈下,2016年公司的营收仅为1.20亿元。同期公司的净利润也逐步下滑,由2011年的0.92亿元,下滑至2016年的0.14亿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永大集团创始人吕永祥及家族进行了清空式减持,分7次将手中的股票全部卖出,套现67.64亿元。永大集团大股东利用高送转等手法推高股价,然后疯狂减持、清仓离场的做法,当时曾遭到经济学家韩志国的痛批。
2016年,汇垠日丰接手之后,融钰集团积极转型,开始不断并购和新设立子公司。
刚开始,公司并购的对象集中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但进展并不顺利,例如2015年9月,永大集团曾启动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海科融通的收购;又如,2016年12月融钰集团发布公告称,与联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收购北京联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股权的相关协议,但这些收购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此后,公司扩大了范围,并购对象不再限于金融领域。融钰集团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公司收购了智容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这些公司业务涉及大数据分析应用和挖掘、管理软件研发、运营SUV汽车网、公募基金管理等领域;2018年公司又收购了宁波融钰博胜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业务涉及汽车销售及服务、投资管理、企业管理等领域;2019年上半年,公司又收购了北京万泰中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从事软件研发和系统集成的公司。
2017年融钰集团仅有14家子公司,但截至2019年8月30日,通过并购和新设立,其规模迅速扩大,公司已有33家子公司,业务涵盖了互联网广告、智能电气、新零售、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商业银行、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私募基金,以及汽车贸易等诸多领域。
这期间,公司的传统业务电气开关占总营收的比例急剧下降,2016年电气开关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为98.38%,但2018年这个比例已下降至19.12%。
子公司大面积亏损
不难看出,融钰集团这几年多元化的扩张步伐迈得很大,不断进行并购和新设立子公司,但同时经营能力明显不足,近两年并购及新设立的公司大部分业绩不佳,一些企业甚至在新设立或收购后出现较大幅的亏损。
以承德融钰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承德融钰”)为例,2017年5月融钰集团发起设立承德融钰,试图进入互联网小贷领域,2018年3月融钰集团董事会通过决议,注销承德融钰。注销公告显示,承德融钰在存续期间累计亏损达316.52万元。
再以中远恒信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远恒信”)为例,2017年12月,融钰集团以现金5038.97万元购得中远恒信的51%股权,但2018年中远恒信亏损额高达4212万元。
2018年年报显示,融钰集团的主要控股参股公司(主要子公司及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参股公司)共有9家,其中3家亏损,亏损最多的就是中远恒信。
2019年半年报显示,融钰集团的主要控股参股公司仍有9家,其中有6家公司出现亏损。由于子公司大量亏损,导致2019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1470.28万元,同比大幅下跌了885.9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499.73万元,同比大幅下跌8341.39%。
10月15日,融钰集团发布2019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达1648.74万元至1048.74万元,同比下跌了184.28%至153.61%。
诸多问题密集爆发
不仅经营业绩不佳,进入2018年后,融钰集团多种问题密集爆发,因而成为监管机构的重点监管对象。
2018年6月,融钰集团曾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尹宏伟计划由其本人或通过旗下的创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不低于5亿元且不超过10亿元的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增持公司891.23万股,增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5%。
公告称将在6个月内完成增持,但该计划一拖再拖,期间融钰集团还发布过一次延期实施增持计划的公告。
然而根据2019年1月29日的公司公告,最终尹宏伟仅通过创隆资产增持了公司99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8%。其后,尹宏伟以融资渠道受限、无法筹措充足的增持资金等为理由,终止了本次增持计划。这件事也被外界称为“忽悠式增持”。
2018年7月,融钰集团发布公告称,已与中核国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引入中核国财作为战略股东,借助融钰集团的金融服务优势,中核国财的资源优势,展开资本合作,并在电气设备及产业链延伸领域开展合作。
融钰集团还称“融钰集团为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中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合格供应商”。但“中核国财”的身份很快被曝光,证明其并非央企、国企,也并非中核工业集团旗下企业。
“假央企”事件曝光后,融钰集团的多位高管受到证监会处罚,其中对董事长尹宏伟罚款30万元。
由于问题频出等原因,今年以来,公司有多位高管离职。2019年1月,公司独立董事普峰和董事会秘书黄佳慧离职;2019年3月,公司总经理江平离职。
问题频出导致2019年以来,融钰集团已四次收到深交所中小板的监管函或问询函。
在强大的监管压力下,融钰集团也在做出一些整改安排。例如,在《关于深交所2018年报问询函回复公告》中,融钰集团表示,公司在2019至2020年期间暂不打算投资金融服务板块;在《关于对深交所2019年半年报问询函回复公告》中,融钰集团表示,未来公司将在实业板块稳定发展,预计未来短期内不会加大在平行进口汽车贸易上的投入。
然而,仅有这些整改表述显然是不够的,未来融钰集团将采取哪些措施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扭转亏损的被动局面,《投资者攻略》将持续关注。(投资者攻略出品)
来源: 投资者网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