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石一个占怎么读(ppp基金)

2022-06-15 6:42:50 证券 xialuotejs

一个石一个占怎么读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一个石一个占怎么读」ppp基金》,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 一个石一个占怎么读
  • ppp基金
  • 一个石一个占读什么字
  • 一个石一个占读音


一个石一个占怎么读

***南宁3月18日电(黄浩铭 张娴君)伴随着春日的暖阳,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山深处的一家湖羊养殖场内,一只只羊羔正在陆续被打耳标,准备出栏。几年前,这个几乎找不到产业的山村,引入湖羊养殖,如今,这些湖羊已成为带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领头羊”。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近年来,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大化瑶族自治县拓宽乡村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的新路子。***“乡村振兴在行动”调研团队走进大化,解读瑶乡百姓的发展新篇章。

出栏的湖羊。张娴君 摄

念好“养殖经”,探索产业致富路

一项适宜的产业,能为乡村振兴带来新面貌。位于大石山区的大化,举目是山,遍地是石,石山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90%,“千山万弄行路难,云梯架在绝壁上”曾是当地的真实写照。曾经,这里是广西的“极贫角落”。

面对耕地面积少、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受限的实际,大化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培育特色产业,努力做好特色养殖业发展这篇文章。

这几年,生产周期短、养殖成本低、收益较高的湖羊被大化引进,并作为主导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与发展。

百马乡中和村养殖场内的湖羊。张娴君 摄

清晨,“咩咩咩”的羊叫声在百马乡中和村的养殖场内此起彼伏,打破了小山村的静谧,村民们在羊圈内清扫、喂料,一派忙碌景象。

自湖羊引入百马乡后,各村积极对湖羊产业进行探索。中和村驻村第一书记覃广生介绍,2019年,在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的定点帮扶下,中和村采用“集团捐赠+农户入股+公司运作+年底分红”的方式发展湖羊养殖。在产业稳步发展后,去年3月,中和村以承包的形式,让技术能人来对养殖场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

乡村产业发展和振兴效果的好坏,最重要的检验标准是其效益的高低。随着中和村的养殖业逐渐步入正轨,养殖场也在竭尽所能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共同发展。“我在家里养了羊,还到养殖场里当管理员,一年的收入多了3万多元。” 正在计算收入的村民罗爱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中和村的养殖场经过两年多的运营,为群众分红约9万元,村集体经济分红85万元,带动近百户的脱贫家庭实现稳定增收,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好处。

经过发展,目前大化基本构建了“县万只、乡千只、村百只”湖羊产业发展格局,湖羊产业在全县遍地开花,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在大化,不仅发展了湖羊养殖,七百弄鸡产业发展的故事也在千山万弄间上演。七百弄鸡是瑶族群众自繁自养的地方品种,已成为地标产品。近年来,大化不断推动七百弄鸡这一特色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在贡川乡清坡村,一幢幢蓝色的七百弄鸡养殖大棚在群山间林立,这片曾经被撂荒二三十年的山间林地,如今成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大山间的七百弄鸡养殖场。唐毓春 摄

清坡村曾因耕地面积少,山区交通闭塞,许多村民选择外出务工,大片的林地被撂荒。近年来,清坡村通过流转村民闲置的上百亩林地,将养殖场建到大山中,用于养殖七百弄鸡。300亩林地,成了天然的鸡舍。

清坡村坡线屯风貌。张娴君 摄

清坡村党支部书记韦良高介绍,养殖场的收入按照养殖户75%、村集体5%、合作社20%的比例进行分红,这样的分配方式,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如今,村内170户脱贫户,690余人,都参与到联合养鸡的产业中来,形成从“输血”到“造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目前,清坡村的七百弄鸡年产量已有30万只。

渔旅融合,实现“生态美”向“产业美”蜕变

大化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红水河在崇山峻岭中蜿蜒,形成了大化山奇水秀的自然风貌。上世纪末,随着红水河大化、岩滩、龙滩三大梯级电站相继建成,大化成为名副其实的水电之乡,水域面积宽广的库区,成为发展渔业的理想之地。

发展乡村产业必须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要将生态和绿色铸造为产业发展的基因和灵魂。近年来,大化拓宽产业发展思路,渔旅融合的实践,在大化北景镇孕育而生。

2019年,大化在北景镇那色村音圩屯启动建设红水河—东盟国际垂钓基地项目。大化文旅集团投入资金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渔业文化展示馆、飞渔广场、垂钓浮桥等,基地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基地建成至今,已举办多场垂钓大赛。

红水河—东盟国际垂钓基地。张娴君 摄

行走在飞鱼广场上,远可观群山绵延、草木葱茏,近可看红水河环绕而过、微风拂过,好不惬意。纵横在宽阔水面上的垂钓浮桥,设有大型钓位130余个。垂钓区鱼类众多,主要种类有大头鱼、白鲢鱼、青鱼、黑草鱼等40余种。游客的垂钓所得可送到游客中心,现场加工成美味可口的特色鲜鱼菜肴。码头处还设置了快艇等水上娱乐项目,在垂钓之余,还能体验到紧张刺激的水上运动。

渔业文化展示馆内展示的鱼类菜肴。张娴君 摄

凭借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鱼类,基地吸引着八方来客,一年约3万人次前来垂钓。据了解,垂钓方面的收入主要归大化县音圩合龙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所有,年收入约60万元,合作社每年给村民带来约9万元分红。在垂钓经济的带动下,那色村的农家乐、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周边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让家门口的美丽资源转换成美丽经济。

垂钓基地内的水上娱乐项目。张娴君 摄

大化还深度挖掘当地的渔旅资源,打造面积为1.2万亩的红水河岩滩库区生态渔业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域涉及北景镇的那色、江栋、汉达等村(社区)。该项目计划通过旅游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推动乡村振兴。

千山万弄间,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绘就。今年,大化将持续发展鸡、羊、牛、鱼四大特色产业,抓好七百弄鸡产业的品质提升、产品加工等工作,发展壮大肉牛产业,加快打造“南方羊都”、建设“陆基桶养”生态渔业的步伐,力争出栏家禽250万羽、肉羊19.6万只、肉牛2.3万头、水产品产量1.7万吨、生猪32万头以上。

一个个兴起的产业为大石山区的人们带来致富希望,一项项产业的探索让发展的规划更加清晰,瑶乡人民的乡村振兴之路也在不断前行中越走越扎实。

统筹:陈婕

文字:黄浩铭、张娴君

图片:张娴君、唐毓春

鸣谢:大化瑶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新华社广西分社 *** 联合出品


ppp基金

按照正常施工进度,两年后,一座从桥面到地面高差260米的大桥即将建成通车。这就是正在施工中的大河特大桥。大河特大桥是六盘水市大坪子至董地一级公路一期工程PPP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的一部分,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已纳入财政部和发改委的PPP项目库,目前处于执行阶段。

对于该项目来说,获得中国PPP基金的出资,不仅仅是简单的资金支持,作为由财政部牵头十余家金融、投资机构入股的专业PPP基金,中国PPP基金的入股更是给项目提供了增信的作用,为之后项目公司的融资提高了效率。

清华大学教授王守清研究PPP已经二十多年,他告诉记者,中国PPP基金投资PPP项目,首先在于其资金可以做资本金,有效解决项目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给项目带来增信的作用,毕竟是财政部牵头成立的基金,对项目的标准、对程序的要求更加严谨、合规;另外还有利于降低社会资本的成本。

1月31日,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发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末,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项目比2017年12月末净增1517个、投资额2.4万亿元;管理库项目累计8654个、投资额13.2万亿元。

而截至2019年2月28日,中国PPP基金累计已决策项目126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0亿元。中国PPP基金累计拨款项目76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近6800亿元。

积极作用

中国PPP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基金为公司制,由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母基金,以下简称基金公司)和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母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简称管理公司)共同完成融资支持工作。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3月4日,注册资本为1800亿元。

中国PPP基金投资PPP项目,带来的优势比较明显,比如增信作用和投资期限匹配度方面。中国PPP基金作为*的*PPP基金,参与项目能有效增强项目相关方对项目成功实施的信心,降低项目综合财务成本及项目相关方的违约风险。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祝诣茗对记者表示,现在PPP项目中长期成本比较低的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中国PPP基金,中国PPP基金投资期限是与项目PPP合作期相匹配的,可以覆盖项目的“建设期+运营期”,最长可以达到“建设期+30”年,能够匹配项目的投资运营需求,缓解项目净现金流前低后高的压力。

项目支持

本项目采用BOT模式,项目公司——六盘水董大公路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于2017年成立,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运维管理。项目合作期30年,其中建设期3年(大河特大桥建设工期为4年)、运营期27年。项目投资回报机制为“可行性缺口补助”。

纳入财政部示范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大坪子至董地一级公路一期工程,全长24.030公里,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双向6车道;高中教育城至鱼塘西路工程,全长22.899公里。项目总投资约67.15亿元,资本金占比20%,约13.43亿元,其中注册资本金1亿元。中国PPP基金拟投资本项目30%的资本金4.0293亿元,目前已经完成首笔资本金出资2.3053亿元(含注册资本金0.3亿元)。

为大董道路PPP项目提供政府咨询的大岳咨询董事总经理常庆海告诉记者,六盘水市大坪子至董地一级公路一期工程PPP项目属于交通运输领域PPP项目,因其投资规模大、合作期限长,投资人及金融机构所需承担的项目融资、信用风险较高,该项目自2016年启动以来,虽然工程在推进,但一直面临资金问题。引入中国PPP基金参与本项目,由于其属于政府性引导基金,资金成本低、投资期限长、具有丰富的金融机构资源,能够有效分担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的投资、融资风险,提高项目融资可行性,促进项目顺利实现融资,加快项目建设。

本文源自经济观察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一个石一个占读什么字

古人写诗词,十分讲究炼字,常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所谓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达情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物或事物。如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荀鹤的“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曹雪芹写红楼梦后曰:“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都是关于语句字词的揣摩和斟酌,这也是古典文学创作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即后人所说的——炼字。炼字的艺术手法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下面试举几个例子:

一字传情。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尽:都。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人数之多,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

以动衬静。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分外皎洁,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境界显得极为宁静。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净,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到它叮咚的流水声。用清泉流淌更能反衬“空山”的清幽。

化静为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这个“绿”字作动词,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

以动写静。如“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月亮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花朵上,像给花儿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朵。花儿在月光的映照下摇摆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字,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使之有了生命力。

以实显虚,以有形显无形。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身姿。

以乐衬哀。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这样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一语显旨。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这两句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实际上这一“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可耻嘴脸。这些人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炼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黄庭坚诗:“归燕略无三月事,高蝉正用一枝鸣”,“用”字初作:“抱、占、在、带、要”,直到锤炼到“用”字才算定稿定字。腾元发诗《月波楼》有句:“野色更无山隔断,春光自与水相连”,“自”初为“直”,感觉不妥,又做了炼字,惊为妙句。杜工部诗《曲江对酒》有句:“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初稿上句做“桃花欲共杨花语”,诗人反复琢磨斟对,终于改“欲共”为“细逐”,改“语”为“落”,如是一改,使此对仗句更工整妥帖,且含意无穷。看得出诗词需要锤炼改之再改!关于炼字的故事也有好多。

年轻的唐朝诗人贾岛去长安参加考试。他骑着驴,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想着自己的诗句。突然,他想到了两句好词:“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一想,觉得“推”字改为“敲”字更好一些,他想得正入神时,只听得对面喊了一声:“干什么的?”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便被拉下驴,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原来,他碰见了大文学家韩愈和他的随从,等贾岛把事情说了一遍后,不但没有受罚,反倒引起了韩愈对诗句的兴趣。韩愈想了一会儿,说:“还是敲字好。在夜深人静的画面里,一个‘敲’字,让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可谓静中有动;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而且这个情景是很美的。”于是“推”字改为“敲”字。后来,“推敲”便成为人们反复考虑的意思。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推敲”故事。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庭坚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庭坚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庭坚吟诵着,玩味着,不禁击掌称妙。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儿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诗句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一切诗文,总需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这里所说的“立”,其实就是要求诗词的炼字语言是生动、形象、具有立体感的,而不是抽象无活力柔弱的。而炼字这种方式的运用,使诗词语言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古代诗人为了一个字而反复推敲打磨,千锤百炼,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精神,对我们诗词的创作应该是有启示了吧。

来源: 齐鲁晚报


一个石一个占读音

◆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这样强调

◆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先哲们就曾提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逐步恢复

◆ 大熊猫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加到1864只;极度濒危的海南长臂猿,从低谷时的7至9只增长到30多只;朱鹮从发现时的7只,恢复到5000余只;藏羚羊从几万只恢复到目前的30多万只

◆ 近十年,中国平均每年发现植物新种约200种,占全球植物年增新种数的1/10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被中国社会广泛接受,这提升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引领者地位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颁布和修订了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种子法、湿地法、长江保护法和生物安全法等20多部生物多样性相关法律法规

◆ 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 从2019年起,中国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核心预算的*捐助国

◆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宣言、中国担当、中国主张,必将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注入更强信心和动力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先哲们就曾提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我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签署和批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这样强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我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日臻完善、监管机制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大幅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保护修复 中国答卷

“快看!又出来啦!一头,两头,至少六头……”4月22日下午,武汉市新洲区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徐建利,在长江边又一次见到江豚戏水的画面。

长江江豚是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也是长江生态健康的指示物种。2021年1月1日零时,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全面启动。渔民上了岸,江豚正在“回家”。

萌萌的江豚、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深谷中的一株兰花……生物多样性让这个蓝色星球热闹非凡。

据统计,全球超过30亿人的生计依赖于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超过16亿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产品谋生。世界上50%以上的药物成分来源于天然动植物。

然而,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有关报告显示,目前约有100万种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威胁,其中许多物种将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灭绝。当前物种灭绝的速度比过去1000万年的平均值高出几十到几百倍,而且正在加速。

“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2020年9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通过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非法贸易等多种举措,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不断优化就地保护体系。我国积极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021年动物界一大“网红”,非云南那群“一路逛吃逛吃”的野生亚洲象莫属。从北移到南返,象群迂回行进1000多公里,中国政府与群众的护象行动赢得世界肯定。通过多年保护,我国境内的亚洲象野外种群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80头增至目前的300头左右。

2021年8月12日,亚洲象群进入云南墨江县,回到传统栖息地。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体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 何有刚摄 / 本刊

2015年以来,我国先后启动三江源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21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截至目前,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总数近万处,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超过1.7亿公顷,约占陆域国土面积18%,提前完成《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到2020年达到17%的目标。海洋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12.4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4.1%。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我国在国土空间管控方面的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强了对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的保护。自2014年工作启动以来,我国初步划定的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少于陆域国土面积25%,将具有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和生态极脆弱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严格保护。

2019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气候行动峰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活动中,中国生态保护红线案例成功入选全球15个精品案例。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逐步恢复。从南方到北方,从内陆到海滨,越来越多珍禽异兽正在回归,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目前,大熊猫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加到1864只;极度濒危的海南长臂猿,从低谷时的7至9只增长到30多只;朱鹮从发现时的7只,恢复到5000余只;藏羚羊从几万只恢复到目前的30多万只。

2021年1月28日,朱鹮在陕西省洋县黄金峡镇庞湾村汉江段的河石上栖息 陶本耀摄 / 本刊

持续加大迁地保护力度。我国建立了植物园、动物园(含海洋公园、海洋馆)、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以及种质资源库、基因库等较为完备的迁地保护体系——

今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迈出新步伐。国家植物园将重点收集三北地区乡土植物、北温带代表性植物、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3万种以上,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标本500万份,建成20个特色专类园、7个系统进化植物展示区和1个原生植物保育区。

近年来,我国更加重视种质资源保护,建立植物园(树木园)近 200 个,保存植物 2.3 万余种(约占中国植物总种数的 60%),系统收集保存兰科植物、苏铁、木兰等濒危植物种质资源。普陀鹅耳枥、华盖木、峨眉含笑等一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初步摆脱灭绝风险。

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在昆明北郊苍翠的密林中,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保存植物种子万余种,珙桐、喜马拉雅红豆杉、弥勒苣苔……包括许多珍稀濒危植物在内的上万种野生植物的种子,一同栖身于这座“诺亚方舟”内。这座种质资源库,与英国基尤千年种子库、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等一起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设施。

目前,全国共有动物园(动物展区)240多个,饲养国内外各类动物775种;建立 250 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60 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人工繁殖成功并建立稳定人工种群。

国家生物安全管理能力持续提高。近年来,我国生物技术健康发展,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监管力度不断增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机制逐渐完善——

大黑弓背蚁、爪哇短胸天牛、芡欧鼠尾草……这些外来物种,都是各地海关从旅客的行李、邮件等渠道截获的。今年一季度,全国海关共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173种、1.39万次。

在加强口岸防控,严密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的同时,我国着力完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强化生物遗传资源监管。近年来,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林草种质资 源普查……查明生物遗传资源本底,查清重要生物遗传资源分布、保护及利用现状。

近十年,中国平均每年发现植物新种约200种,占全球植物年增新种数的1/10。

系统施治 中国智慧

5月5日,三江源国家公园。首批137只待产雌性藏羚羊通过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动物通道,向产仔地可可西里卓乃湖进发。一年一度的可可西里藏羚羊大规模迁徙由此拉开帷幕。

“藏羚羊种群生存状况持续改善,是人类参与物种保护的成功案例之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连新明说。

“高原精灵”藏羚羊的故事,如同一个缩影,见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国家战略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流化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安排部署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将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成为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

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进程,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的感受尤为深切。他介绍,近年来,我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政府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将“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全国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确立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逐步纳入各级各类规划计划中。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作为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重点工作进行系统部署。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保护万千草木构建制度“四梁八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颁布和修订了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种子法、湿地法、长江保护法和生物安全法等20多部生物多样性相关法律法规,覆盖野生动植物和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安全、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等领域。

2020年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一系列政策法规体系、中长期规划和行动计划,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

浙江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民胡斌,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村里早年间开山挖矿、炮声隆隆、粉尘漫天的景象,是他童年最深的记忆。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余村考察,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坚定践行这一重要理念的余村,如今面貌焕然一新。随着关闭矿山修复生态,现在的余村四季皆有景。5年前,在外打拼多年的胡斌回家乡开起了客栈。

从“卖石头”转向“卖风景”,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折射出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历史性变革。

探索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扩展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各地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走出双赢之路。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被中国社会广泛接受,这提升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引领者地位。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之后,这一重要论述不断丰富和拓展,分别于2017年和2021年增加“草”和“沙”,着眼于要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深入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一条条江河、一个个湖泊有了专属守护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近年来,我国以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为基础,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目前已基本摸清我国生物多样性状况,完成了近180个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超3500公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调查与评估。我国初步形成了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建立了749个观测样区,布设样线和样点11887条(个)的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构建了全国2376个县级行政单元、观测样线长超过3.4万公里的物种分布数据库。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2020年9月发布了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其中13次展示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赢得世界肯定。

地球家园 中国担当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山林蓊郁,沁人心脾的绿扑面而来。

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海南考察期间,深入五指山片区,沿木栈道步行察看公园生态环境,不时停下脚步,询问树木生长、水源涵养、动植物资源保护等情况。

“海南热带雨林不是光属于海南,是属于全国人民的,是属于地球的,是国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南要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对热带雨林实行严格保护,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丰硕成果。

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中国宣言,有中国担当,更有中国主张。

凝聚共识,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中国宣言——

当前,人类站在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各国是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

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由中国提出、凝聚各方广泛共识的“昆明宣言”在*别会议上正式通过。宣言承诺,确保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新闻中心里的大幅彩绘作品,展现着美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2021 年 10 月 12 日摄) 王南摄 / 本刊

坚定履约,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这是中国担当——

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中国积极履行公约及其议定书,为全球提供可资借鉴解决之策,充分展现大国担当。

从2019年起,中国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核心预算的*捐助国。持续加大对全球环境基金捐资力度,中国已成为全球环境基金*的发展中国家捐资国。

2016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体实践,为其他国家应对类似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挑战提供了经验借鉴。

这些中国实践凝聚中国智慧,向世界进一步释放出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强烈信号。

广泛合作,共同维护地球家园,这是中国主张——

在中俄跨境自然保护区内,物种数量持续增长,野生东北虎开始在中俄保护地间自由迁移。

在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这片面积达20万公顷的“乐土”,有效保护了亚洲象等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宣言、中国担当、中国主张,必将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注入更强信心和动力。

按照此前安排,COP15第二阶段会议今年将在昆明继续举行,将共商“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共同绘制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蓝图。

人们期待,此次会议通过一个兼具雄心和平衡、务实的“框架”,真正助益各国守望相助,携手同行,合作共赢,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站在新起点上,国际社会携手同行,我们一定能同心共建一个美丽的地球家园。(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高敬)

刊于《瞭望》2022年第21期

来源:《瞭望》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