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基金公司排名」中国基金公司排名》,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张燕北
随着公募基金2021年年报全部披露完毕,揭开了2021年公募基金的整体答卷,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各项数据也公之于众。
虽然A股市场2021年演绎结构性行情,但整体基金还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盈利答卷,基金2021年总体盈利超7000亿元。
备受市场关注的基金管理费、托管费、交易费、销售服务费等“四费”,2021年合计金额超过2000亿级别,达到2122.86亿元。受益于公募基金总规模的大幅增长,这四大费用较去年同期均出现显著增长。
2021年管理费收入1425.71亿
同比激增超50%
权益基金发展驶入快车道,公募基金也集体迎来管理费的丰收。
根据WIND对基金2021年报的统计,2021年全年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总计达到1425.67亿元,比2020年的938.03亿元增幅达到51.99%。这一增速要低于2020年的68.54%,不过,2021年整个行业管理费收入创出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表示,管理费增幅主要受益于以权益基金为代表的公募基金规模的大幅激增。截至2021年底,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25万亿大关,当年度不断创新高。同时,很长时间权益类基金都是公募基金规模增长的主力军,去年底权益类基金规模已突破8.5万亿。
从基金类型来看,相比2020年,2021年各类型基金管理费收入都有增长。其中管理费收入*来源是混合型基金,这类基金合计收取管理费765.23亿元,在管理费总收入中占比达53.67%。而这类产品相较2020年全年425.88亿元的管理费收入增长了79.68%。
紧随其后是货币基金,2021年收取了243.81亿元的管理费,占比超17%。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2021年收取的管理费分别为198.14亿元、178.59亿元,分别占比13.9%、12.53%。这类基金管理费收入较2020年也拥有17.47%的增幅。
QDII基金和另类投资基金2021年管理费收入分别为23.55亿元、9.03亿元。虽然FOF管理费仅7.35亿元,在所有类型中*,但相较2020年的水平增长了154.6%。
31家公司管理费收入超10亿
受益于基金公司管理基金规模的激增,不少基金公司2021年管理费收入都赚得盆满钵满。
根据WIND资讯对基金2021年报的统计,2021年,在173家有数据可统计的公募基金公司中,有31家公司管理费收入超过10亿元。而在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20。
也就是说,在短短一年时间内,管理费收入超过10亿元的基金公司数量大幅增长。
具体而言,非货币资产规模*的易方达基金以106.06亿元的管理费收入稳居第一,成为首家管理费收入超百亿的基金公司。
而同样基金管理规模较大的广发基金和汇添富基金紧随其后,2021年管理费收入分别达到73.82亿元、70.37亿元,均较2020年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除了这三家2021年度管理费收入超70亿的基金公司外,还有5家公募超过50亿元,分别是富国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中欧基金、嘉实基金。这些基金公司非货管理规模也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另外,还有4家基金公司2021年管理费收入在40亿元至50亿元之间,包括兴证全球、工银瑞信、景顺长城、博时等。
这12家公司合计收取管理费698.05亿元,占行业总收入的差不多半壁江山,显示出行业集中度依然高企。
同时,2021年有61家基金公司收入不足5000万元,收入低的基金公司(包括券商资管)上半年仅得到6多万元管理费,规模大小带来的收入差异巨大。
整体来看,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结构继续分化。在可比基金公司中,2021年共有136家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实现同比增长,仅17家出现管理费收入下滑,这些公司多数是中小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近一年以来管理费收入实现几何式跃升。其中恒越基金2021年管理费收入为1.57亿元,较2020年的438.35万元的数据激增近3492.54%。
管理费的跨越式上升,源于其规模大步前行。2021年底,恒越基金总规模达到146.98亿元,全年实现规模大踏步发展。而在2020年底,恒越基金权益基金规模仅10.55亿元。
无独有偶,朱雀基金2021年管理费收入同比涨幅同样惊人。朱雀基金管理费收入达到3.89亿元,而相比2020年的5597.34万元,同比增加594.24%。而该基金公司也实现了管理规模大幅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2021年基金公司基金管理规模的跨步前行,主要来自其突出的业绩表现及其市场号召力,尤其是一批业绩较好的中小基金公司强势“逆袭”,在2021年个股分化加剧、板块轮动加速的*化结构性行情中较好地把握住了市场机会。
客户维护费合计408.11亿
占管理费的28.7%
事实上,基金公司并不能得到账面上的全部管理费收入,银行、第三方基金销售公司等基金销售渠道也要从中分一杯羹,客户维护费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支出环节。
根据Wind数据统计,扣除没有客户维护费的部分基金管理人,纳入统计的基金管理人在2021年共向销售机构支付客户维护费(即“尾随佣金”)408.11亿,比2020年全年的242.68亿元有较大的幅度增长,达到68.17%。
统计还显示,2021年基金向销售机构支付的尾随佣金占到管理费收入的28.7%,与上一年的25.94%相比有所上升。
从基金公司的情况来看,尾随佣金占管理费收入的差异较大,部分基金管理人尾随佣金占管理费收入比例较高,如贝莱德基金、汇泉基金、兴证资管、朱雀基金、达成基金、凯石基金、国融基金等,这一比例高达40%以上,多数为中小型基金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剔除基金公司向销售机构支付的客户维护费,基金公司2021年实际取得的公募基金管理费净收入约为1013.7亿元,依然突破了千亿大关。
基金托管费收入288.3亿元
工行排名仍居第一
除管理费收入外,另一项受市场关注度较高的是基金托管费收入。伴随着行业竞争白热化,基金公司新产品发行及持续营销愈加依赖渠道,托管费持续激增。
Wind数据根据2021年基金年报所做的统计显示,去年49家托管机构合计收取基金托管费收入288.3亿元。对比来看,2020年基金托管费合计199.85亿元,今年出现44.26%的大幅增长。
对比来看,去年托管费收入增速明显加快。2020年,44家托管机构瓜分了200亿元的托管“蛋糕”,同比增幅为36.55%。
其中,全年托管费用超过十亿元的商业银行共计有9家,较2020年新增1家,累计达245.99亿元。仅上述9巨头的市场份额超过了八成,高达85%。
与2020年相比,2021年基金托管收入前三的机构座次未发生改变。具体而言,2021年,“宇宙行”工商银行以51.5亿元的托管费收入,蝉联托管费收入第一的宝座。
而建设银行以45.78亿元的托管收入位居第二。中国银行以33.88亿元的托管费收入,位居第三。招商银行继续占据托管收入排名第四的位置,2021年共获得托管费收入29.02亿元。
此外,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等8家银行2021年全年的托管费收入也超过5亿元。
相比之下,券商系托管情况不尽人意。截至2021年年末,多达13家证券公司全年托管费用不足上千万,仅在数百万元以下。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从公募行业托管格局来看,“头部效应”显现。可以说,托管机构获得的托管收入高低往往和基金托管规模有关,而基金托管规模则与托管行的销售能力相关。鉴于大银行的销售渠道广且销售能力更强,自然获得的托管费也较多。
从增长比例来看,除个别机构外,绝大多数机构2021年托管费实现正增长,多达38家机构增幅超过***。
从基金公司的角度看,托管费同比增幅同样明显。数据显示,易方达基金托管费超过20亿元,广发、汇添富、华夏、富国、南方等基金公司2021年托管费已超11亿元,景顺长城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银华基金、招商基金、鹏华基金托管费支出也超过5亿元。
销售服务费189.82亿
大型公募激增明显
在上述各项费用之外,货币基金或基金C类份额收取的销售服务费也受到业界关注。去年大型基金公司销售服务费激增明显。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2021年基金销售服务费合计189.82亿元,主要是货币基金收取较多。而在2020年基金销售服务费为151.02亿元,同比增长26%。
从基金类型来看,货币基金2021年收取的销售服务费大概在147.17亿元左右,在全部销售费用中占比达到78%,是收取销售服务费的主力。
对比来看,2020年,货币基金占整体销售服务费的比例为85%,显然因为各大银行渠道逐渐增强对权益基金C类份额的布局力度,因此混合型、股票型的相关费用的占比明显提升。
混合型基金在2021年收取销售服务费为22.66亿元,而2020年这一数据仅8.26亿元,显示出去年较快的增长力度。同样,去年股票型基金的销售服务费为7.3亿元,占比达到4%,而2020年这一数据仅3.32亿元。
债券型基金2021年的销售服务费合计达到9.53亿元,较2020年的9.99亿元出现一定幅度下滑;其他类型基金销售服务费较低。
从基金公司来看,上半年收取销售服务费*的基金公司为天弘基金,另外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南方、中欧、博时基金等公司也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大型基金公司销售服务费激增明显。数据显示,华夏基金2021年销售服务费6.92亿元,同比增长38%;招商基金销售服务费4.89亿元,同比增长14%;银华基金销售服务费4.70亿元,同比激增55%;鹏华基金销售服务费4.18亿元,同比下降10%;景顺长城基金销售服务费4.12亿元,同比增长35%。数据显示,除个别基金公司外,去年多数基金公司销售服务费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交易佣金合计219.02亿元
同比激增近6成
数据显示,受去年行业竞争加剧和市场风格频繁转换等原因影响,2021年基金公司销售服务费增加外,交易佣金更是大幅度上升。
Wind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末,基金交易佣金合计219.02亿元,较2020年末的138.54亿元增加58.1%。
按照基金公司来看,交易佣金*的是富国基金,达到13.4亿元;汇添富基金的全年交易佣金同样超过10亿元,为12.47亿元。另外,南方基金、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的交易佣金均比较领先。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些公司高企的股票交易额。
受市场风格频繁变换影响,去年基金换手率普遍较高,基金交易佣金激增。
数据显示,招商基金2021年交易费用5.93亿元,同比增长100.41%;中欧基金2021年交易佣金费用9.39亿元,同比增长近90%。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基金公司交易费用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债基个人投资者占比上升
从2021年年报披露的公募基金持有人结构来看,伴随着市场震荡调整,个人投资者明显谨慎起来,持有混合型基金、债券基金份额占比提升。
天相投顾根据基金年报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末,债券型基金中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88.74%,较去年二季度末减少2.29个百分点,较2021年末同期减少4.07个百分点;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11.26%,较去年年中增加2.29个百分点,较上一年年末增加4.07个百分点。
同样地,对于权益类基金的配置,机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出现降温。近一年混合型基金持有人结构也呈现出机构投资者占比下降、个人投资者占比上升的态势。
截至2021年末,个人投资者持有混合型基金份额占比83.56%,较2020年末增加5.28%,较2021年中略微降低,基本保持不变;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在一年内则由21.72%减少至16.44%。
对股票类基金而言,与2021年中相比,机构投资者占比出现上升,由24.32%增至27.24%;而个人投资者占比则减少近3个百分点。与2021年相比,同样呈现出机构投资者占比增加、个人投资者占比上升的趋势。
同时,个人投资者持有FOF基金份额份额占比持续攀升。截至2021年末,这一比例高达95.29%,较2021年中的93.75%稳中有升,较2020年末的90.39%更是增加近5个百分点。
55只权益基金持有人户数超百万
从单只产品持有人结构来看,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个人投资者最为偏爱的权益型基金(包括股票型、混合型)仍然为侯昊管理的招商中证白酒指数A,截至2021年年末持有人户数为943.57万,个人投资者占比99.73%,仍然为当之无愧的“国民”基金。
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和葛兰掌管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C,截至2021年年末持有人户数分别为602.61万和527.87万,同样受到个人投资者青睐。此外,刘彦春管理的景顺新兴成长混合去年四季度末末持有人户数接近500万,显示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除了上述4只权益基金“坐拥”数百万基民,还有51只基金也拥有上百万投资者。其中,持有人户数在300万到400万之间的基金有2只,分别为天弘中证食品饮料ETF联接C和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持有人户数在200万到300万之间的基金有11只,包括诺安成长混合、华夏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运作混合、兴全合润混合、兴全趋势等。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0年末,拥有百万级别以上投资者的权益型基金共计44只,2021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增加至55只。
2021年震荡之下不弱的盈利能力
2021年全年基本演绎的是震荡格局,但新能源、光伏、半导体等走势较强,让公募基金仍整体获得不错收益。
根据天相投顾对全部基金2021年年报统计显示,2021年各类基金合计盈利达到7171.89亿元,虽然相比2020年创出历史性纪录的1.98万亿的利润下滑了64%,但是整体上维持了不错的盈利水平。
从基金类型来看,除了商品性基金和QDII基金之外,其他债券型、货币型、混合型、股票型、FOF、封闭式等各类型基金利润均为正。
具体来看,因2021年权益市场震荡不已,偏稳定的固收类基金成为助力2021年基金获得不错利润的主要来源。其中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利润分别达到2287.24亿元、2159.42亿元。
因为2021年仍存在结构性行情,整体权益类基金还是交出了正收益的答卷。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2021年整体盈利也得到1868.04亿元、1186.72亿元。
2021年赚钱50强公司出炉
由于规模大小和基金业绩表现差异巨大,基金公司盈利情况较为分化,一些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整体盈利非常可观。
纳入统计的147家基金公司(含有公募资格的券商资管)中,仅11家公司未实现盈利。其中有25家基金公司盈利超100亿元,广发、天弘、富国、博时、国泰、工银瑞信、南方基金、华安基金等公司盈利较高。
编辑:乔伊
突发!上海刚发布:离沪需48+24双阴性!普京宣布重磅决定!拜登放大招:史上*石油储备释放!新冠疫苗龙头去年狂赚超900亿?
(原标题:刚刚,重磅出炉!基金公司*业绩50强榜单来了!)
最两天都是在迎新年中度过,大家都将正式开启2022年的征程。在这一特别的日子里,总结下基金公司投资能力能作为一个较好的开端。
市场永远都存在不确定性,最近10年牛熊更迭中,究竟哪家基金公司脱颖而出?大基金公司中谁最领先?
最近5年市场由熊转牛风格变化较大,哪家公司能迅速抓住机会?
最近3年市场结构性机会突出,究竟哪家公司最能获得超额收益?
2021年基金公司是最强*?
海通证券日前发布的*业绩统计揭开了这些疑问的答案。
10年“*”银河、兴证全球、中欧位居前三
10年,真的是非常之漫长,A股市场极大的波动对每个基金经理来说都是极大考验,10年可谓是经历了多轮市场牛熊、风格轮转,这一长期业绩可以说验证基金公司长期投资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这也值得每位投资者重视,这体现的是基金公司投研平台的实力。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2012年1月4日至2021年12月31期间市场波荡起伏,先是自2012年是中小盘成长股逐渐腾飞的开始,在这一期间表现突出,尤其是2014年四季度至2015年上半年出现大牛市,上证指数创出历史性第二高峰。
然而,2015年下半年牛市嘎然而止,2016年初还出现熔断,经过2016年至2018年的调整,价值风格逐渐显现优势,市场更在意企业内生价值,各大行业龙头股明显溢价,并在2019年、2020年迎来结构性牛市,消费、医药、科技等黄金赛道表现神勇。2021年市场波动及分化较2020更大,演绎一波结构性行情,新能源、光伏等领域表现出色。
这十年间“核心资产”逐渐被市场追捧表现突出,其中一批公司“长跑”能力突出。具体来看,银河基金成为最近十年权益类基金*收益榜*,最近10年权益基金平均收益达到562.34%,在64家基金中*。也是目前*一家10年收益率超过500%的基金公司。
兴证全球基金紧随其后,以479.83%的收益在64家基金中排名第二。中欧基金则以436.14%的收益率在64家基金公司中位列第三。富国基金、汇添富、诺德、景顺长城、汇丰晋信排名第四至第八,这些基金公司整体收益均超过400%。
此外,新华、中信保诚、国联安、中银、金鹰、万家、国海富兰克林、易方达、交银施罗德等最近10年的权益基金*收益也超过340%。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海通证券专门设置了权益类基金大型基金公司、中型基金公司和小型基金公司*收益排行榜。
从最近10年的业绩来看,大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高于中小型基金公司,其中最近11年大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349.7%,而中型和小型的仅为268.18%、262.24%。这也说明大型基金公司较为强大的投研实力,能让基金公司更及时地把握市场机遇获取较好收益,“马太效应”明显。
从近两年看,易方达、兴证全球、富国、中欧、汇添富、景顺长城、交银施罗德等头部基金公司拥有较好感召力,新基金发行较强,资金正流向此类“头部公司”。
7年“牛熊周期”之下万家、民生加银、诺德领跑
A股市场往往“牛短熊长”,而7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段,因为A股一轮牛熊周期往往在七八年左右。因此7年业绩考验的是一家基金公司在一轮牛熊周期之下的表现。
从7年期(2015年1月5日到2021年12月31日)来看,2015年正是成长股市场走强之际,是一波成长股结构性牛市,而2016年至2018年市场震荡之后,2019年以来又出现一波结构性行情,随后一直是这一结构性行情的演绎。
在这7年市场震荡之中,一波抓住了市场机遇的基金公司获得较好收益。*收益排名看,万家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394.56%,在73家公司中*,显示出该公司在最近7年市场中抓住了市场机遇。
民生加银、诺德、财通、兴证全球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09.53%、290.65%、289.9%、280.9%,排名第二至第五,收益率均超过280%。
而交银施罗德、景顺长城、银河、银华、中欧、新华7年期*回报也超过250%,显示出较强的中期投资能力。这些公司核心投研稳定,较好地把握住了机会。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同样是大中型基金公司业绩更好。11家大型基金公司7年收益平均值为226.28%,而8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则为192.65%;纳入统计的54家小型基金公司这一业绩数据仅161.81%。
5年长期业绩领先信达澳银、农银汇理、景顺长城名列前三
其实最近5年A股往往经历了一次由熊转牛的更迭,能够业绩领先的通常是能在熊市中抗跌、牛市里抓住机遇的长跑*者。因此,从长期业绩来看,基金公司5年期业绩排名最受关注。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从2017年1月3日到2021年12月31日的5年间,股市起伏较大。2017市场风险偏好明显较低,随后整体市场起起伏伏,而在2019年市场逐渐回暖,逐渐开始了3年的结构性行情。
这五年间一批公司“长跑”能力突出。具体来看,信达澳银成为最近五年权益类基金*收益榜*,最近5年权益基金平均收益达到313.87%,在101家基金中*。信达澳银也是5年期业绩中*一家超300%的基金公司,并和后来者拉开差距。
农银汇理基金紧随其后,以196.78%的收益在101家基金中排名第二。景顺长城基金、中欧、财通、诺德、易方达、银河、工银瑞信、万家排名第三至第十,这些基金公司整体收益均超过165%。
从最近5年的业绩来看,大中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高于小型基金公司,其中最近5年大型和中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142.75%、132.93%,而小型的仅为105.95%。这也说明大中型基金公司较为强大的投研实力,能让基金公司更及时地把握市场机遇获取较好收益。
3年结构性行情之下信达澳银、农银汇理、创金合信领跑
3年期业绩同样是基金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最近3年是明显的结构性牛市,更突显出各大基金公司抓住黄金赛道的能力。
从3年期(2019年1月2日到2021年10月31日)*收益排名看,五年期*的信达澳银继续领跑,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289.88%,在123家公司中*,显示出该公司在最近3年、最近5年市场中均抓住了市场机遇。
农银汇理、创金合信、红土创新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73.52%、264.09%、263.39%,排名第二至第四,收益率均超过260%。此外,鹏扬、汇丰晋信、宝盈、上投摩根、恒越、工银瑞信旗下权益类基金3年期*回报也进入前十,显示出较强的中期投资能力。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11家大型基金公司3年收益平均值为156.3%,而9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则为153.53%,纳入统计的103家小型基金公司这一业绩数据为137.72。
2021年10家公司收益超30%
“分化”是2021年A股市场的关键词,这是一个行情极端分化的年份,不仅不同行业间的分化明显,如景气度比较高的新能源全年表现突出,偏上游的强周期个股全年走势比较强,但过去两年涨幅较大、估值较高的消费、医药等核心资产2021年以来的调整时间和调整幅度较大;而且,2021年小市值个股整体表现明显优于大盘蓝筹股;产业结构上,上游大宗原材料类个股2021年表现较好,而偏下游的消费类个股表现较差。
用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2021年不少主流指数都呈现上涨态势,上证指数时隔28年后再次收获年线三连阳。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年分别上涨4.8%、2.67%、12.02%,均连涨三年。但是沪深300则下跌了5.2%,上证50更是大幅下跌10.06%,凸显指数表现的较大分化。
从行业表现来看,中信一级行业中,2021年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表现*,全年涨幅达到50.41%,基础化工、有色金属、煤炭、钢铁的涨幅也超过40%。此外,电力及公用事业、建筑、汽车、综合等也表现不错。但消费者服务、非银行金融、家电、房地产等表现较差。
在这一结构性行情之下,整体公募基金抓住了“黄金赛道”的机遇,整体表现要好于主流指数。海通证券数据显示,122家基金公司2021年获得正收益,更有10家基金公司收益超30%。
数据显示,2021年表现*的是中庚基金,年内业绩达到48.27%,*。紧随其后是东方阿尔法,2021年收益为43.68%。此外,江信、信达澳银、东方、先锋、恒越、农银汇理等公司业绩也不俗。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旗下有不少产品较多地配置新能源等领域,把握住结构性行情,表现较优。
数据说明:
1、基金管理公司*收益是指基金公司管理的主动型基金净值增长率按照期间管理资产规模加权计算的净值增长率。期间管理资产规模按照可获得的期间规模进行简单平均。
2、主动权益类基金包含主动股票开放型、强股混合型、科创强股混合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灵活混合型、灵活策略混合型和主动混合封闭型基金,不含指数型、生命周期混合型、偏债混合型基金、港股灵活策略混合型、港股偏股混合型、港股强股混合型和QDII基金,主动固定收益类基金包括纯债债券型、准债债券型、偏债债券型基金、可转债基金、短债基金和非摊余成本法的封闭债基,不包含货币基金、理财债基、摊余成本法封闭债基和指数债基。
3、大、中、小型公司的划分:按照海通证券规模排行榜近一年主动权益(主动固收)的平均规模进行划分,按照基金公司规模自大到小进行排序,其中累计平均主动权益(主动固收)规模占比达到全市场主动权益(主动固收)规模50%的基金公司划分为大型公司,在50%-70%之间的划分为中型公司,其余为小型公司,小型公司还包括旗下存续时间最长的产品成立不满1年的公司。
数据来源于wind、基金公司官网及海通证券研究所
随着8月正式收官,公募基金2021年半年报也全部披露完毕。虽然A股市场上半年演绎结构性行情,但整体来看,偏股基金表现不弱,基金上半年总体盈利达6478.5亿元。 备受市场关注的基金管理费、托管费、交易费、销售服务费等“四费”,上半年合计金额逼近千亿级别,达到989.97亿元。受益于公募基金总规模的大幅增长,这四大费用较去年同期均出现显著增长。 震荡市中不弱的盈利能力 2021年上半年演绎的是震荡格局,新能源、光伏、半导体等走势较强,让公募基金获得不错收益。 根据天相投顾对全部基金2021年半年报统计显示,2021年各类基金合计盈利达到6478.5亿元,虽然相比2020年上半年的7183.44亿元下滑了26%,但是整体上维持了不错的盈利水平。 从基金类型来看,除了FOF基金之外,其他混合型、股票型、货币型、债券型、QDII、商品基金等各类型基金利润均为正。具体来看,权益类基金整体表现不俗,成为助力上半年基金获得不错利润的主要来源。其中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利润分别达到2989.19亿元、1334.89亿元。此外,货币基金、债券基金上半年整体盈利也得到1072.72亿元、920.97亿元。 由于规模大小和基金业绩表现差异巨大,基金公司上半年盈利情况较为分化,一些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整体盈利非常可观。纳入统计的143家基金公司(含有公募资格的券商资管)中,仅3家公司未实现盈利。其中有19家基金公司盈利超100亿元,易方达、汇添富、华夏、中欧、广发、富国等公司盈利较高。 上半年管理费收入673亿 同比激增近7成 权益基金发展驶入快车道,公募基金也集体迎来管理费的丰收。 根据天相投顾对基金2020年中报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总计达到672.95亿元,比去年同期的399.29亿元大增68.54%。 业内人士表示,接近7成的管理费增幅主要受益于权益基金规模的大幅激增。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23万亿大关,再创新高。作为公募基金规模增长的主力军,权益类基金规模已突破8万亿,在非货中占比达到59%。 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二季度末包括开放式股票及混合基金在内的权益基金合计规模增长1.28万亿,占整体行业增长的43.62%。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全年公募基金管理费收入达到930.16亿元,如下半年能延续上半年权益基金发展势头,大概率今年全年的管理费收入将超过2020年,可能创出历史新高。 从基金类型来看,管理费收入*来源是混合型基金,这类基金合计收取管理费359.68亿元,在管理费总收入中占比达53.35%。 紧随其后是货币基金,上半年收取了118.22亿元的管理费,占比超17%。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上半年收取的管理费分别为93.38亿元、79.31亿元,分别占比13.88%、11.79%。 QDII基金和封闭式基金上半年管理费收入接近10亿元,FOF管理费不足3亿元,商品型基金管理费*,不足1亿元,占比仅0.11%。 20家公司管理费收入超10亿 最猛激增近76倍 受益于基金公司权益基金管理规模的激增,不少基金公司上半年管理费收入都赚得盆满钵满。 根据天相投顾对基金2021年中报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在142家有数据可统计的公募基金公司中,有20家公司管理费收入超过10亿元。而在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11。 也就是说,在短短一年时间内,管理费收入超过10亿元的基金公司数量接近翻倍。 具体而言,非货币资产规模*的易方达基金以51.07亿元的管理费收入稳居第一,同比大增1.23倍,半年的管理费收入已经接近公司去年全年56.47亿元的管理费收入。 截至二季度末非货管理规模第三的广发基金,上半年管理费收入仅次于易方达基金,达到36.18亿元,同比激增近1.05倍,同样已经接近于去年全年42.12亿元的收入。 汇添富基金上半年末非货管理规模排名同业第四,同期管理费收入则处于行业第三,为34.34亿元,同比增幅同样翻番。 除以上半年度管理费收入超30亿的基金公司外,还有6家公募超过20亿元,分别是富国基金、华夏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中欧基金。这些基金公司二季度末非货管理规模均在2000亿元以上,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另外,还有11家基金公司上半年管理费收入在10亿元至20亿元之间,包括景顺长城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博时基金、天弘基金等。 这20家公司合计收取管理费461.35亿元,占行业总收入的近70%,显示出行业集中度依然高企。 同时,上半年有57家基金公司收入不足5000万元,收入低的基金公司上半年仅得到30多万元管理费;规模大小带来的收入差异巨大。 整体来看,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结构继续分化。上半年共有120家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实现同比增长,收入增长比例超50%的公司达到71家。这些公司多数是中小公司,过往管理费收入基数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近一年以来管理费收入实现几何式跃升。其中恒越基金2021年上半年管理费收入接近0.45亿元,较去年同期不到60万的数据激增近76倍。 管理费的跨越式上升,源于其规模大步前行。上半年,恒越基金一口气规模增长了97.76亿元,增幅达到90%,截至上半年末该公司权益基金规模达到108.31亿元。而在去年底,恒越基金权益基金规模仅10.55亿元。 无独有偶,朱雀基金上半年管理费收入同比涨幅同样惊人,也在10倍以上。今年上半年,朱雀基金管理费收入同比增加近14倍,达到1.87亿元。而在去年同期,该公司管理费收入刚刚跨过1000万元关口,去年全年也不过近5600万元。 与恒越基金类似,朱雀基金管理费收入的增加,也受益于其权益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朱雀基金权益基金规模增长达到157.32亿元,目前二季度权益基金总规模达到279.26亿元。 基金公司权益基金管理规模的跨步前行,主要来自其突出的业绩表现及其市场号召力。分析人士指出,一批业绩较好的中小基金公司强势“逆袭”,主要是由于公司旗下基金规模偏小,调仓换股较灵活,交易摩擦成本低,也不需要过多考虑流动性和冲击成本,在今年个股分化加剧、板块轮动加速的*化结构性行情中较好地把握住了市场机会。 客户维护费合计188.71亿 占管理费的22.58% 实际上,基金公司并不能得到账面上的全部管理费收入,银行、第三方基金销售公司等基金销售渠道也要从中分一杯羹,客户维护费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支出环节。 根据天相投顾统计,扣除没有客户维护费的988基金,纳入统计的基金在2021年中报151基金公司共向销售机构支付客户维护费(即“尾随佣金”)188.71亿元,比去年同期的98.06亿元有较大的幅度增长,达到92.44%。 统计还显示,2021年上半年基金向销售机构支付的尾随佣金占到管理费收入的22.58%,与去年同期的23.85%相比略有微幅下滑。 从基金公司的情况来看,尾随佣金占管理费收入的差异较大,部分基金管理人尾随佣金占管理费收入比例较高,如先锋、凯石、朱雀、达成等,多数为中小型基金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剔除基金公司向销售机构支付的客户维护费,基金公司2021年上半年实际取得的公募基金管理费净收入约为485.24亿元。 工行托管费收入排名仍居第一 除管理费收入外,较引起市场关注的是基金托管费收入。 天相投顾根据2021年基金中报所做的统计显示,上半年43家托管机构合计收取基金托管费收入135.33亿元。对比来看,2020年上半年基金托管费合计89.02亿元,今年上半年出现52.01%的增长。 对比来看,今年上半年托管费收入增速明显加快。2020年上半年,托管费收入同比增幅仅仅为26.7%。 与去年上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基金托管收入前三的机构座次未发生改变。具体而言,2021年上半年,“宇宙行”工商银行以24.41亿元的托管费收入,蝉联托管费收入第一的宝座。 而建设银行以21.68亿元的托管收入位居第二。中国银行以16.18亿元的托管费收入,位居第三。 招商银行则取代中信银行,占据托管收入排名第四的位置,2021年上半年共获得托管费收入12.64亿元。 此外,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4家银行上半年的托管费收入也超过5亿元。 从增长比例来看,除个别机构外,绝大多数机构上半年托管费实现正增长,其中申万宏源证券、国金证券、宁波银行、国信证券、广发证券、中信证券、招商银行等7家机构增幅超过***。 销售服务费89.94亿 货币基金占比80% 在上述各项费用之外,货币基金、或基金C类份额收取的销售服务费也受到业界关注。2021年上半年基金销售服务费合计89.94亿元,主要是货币基金收取较多。而在2020年同期基金销售服务费为74.39亿元,同比增长20.9%。 从基金类型来看,货币基金2021年上半年收取的销售服务费大概在71.92亿元左右,在全部销售费用中占比达到80%,是收取销售服务费的主力。对比来看,去年同期,货币基金占整体销售服务费的比例为86.9%,显然因为各大银行渠道逐渐增强对权益基金C类份额的布局力度,因此混合型、股票型的相关费用的占比明显提升。 混合型基金在2021年上半年收取销售服务费为9.64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仅2.31亿元,显示出今年较快的增长力度。同样,上半年股票型基金的销售服务费为3.14亿元,占比达到3%,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仅1.18亿元。 债券型基金,2021年上半年此类基金的销售服务费合计达到3.8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96亿元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其他类型基金销售服务费较低。 从基金公司来看,上半年收取销售服务费*的基金公司为天弘基金,易方达、汇添富基金、南方、中欧、博时基金等公司也较高。 权益基金机构投资者占比下降 从2021年中报披露的公募基金持有人结构来看,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今年上半年的“打法”趋于分化——个人投资者表现相对激进,大手笔进攻权益型基金。 而机构投资者则相对保守,逐步减持权益类基金,加码固收类基金。此外,个人投资者持有FOF基金份额占比提升,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则有所减少。 天相投顾根据基金中报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二季度末,股票型基金中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24.31%,较去年年末减少2.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减少12.43个百分点;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75.69%,较去年年末增加2.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12.43个百分点。 同样地,近一年混合型基金持有人结构也呈现出机构投资者占比下降、个人投资者占比上升的态势,且变动更为明显。 截至二季度末,机构投资者持有混合型基金份额占比16.56%,较去年年末下降5.94%,同比下降9.78%;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较去年年末增加5.94%,同比增加9.78%,达到83.44%。 对于固收类基金的配置,机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出现降温。机构投资者持有货币基金的比例较去年年末增加,持有债券基金的比例则出现微降。 从单只产品持有人结构来看,个人投资者最为偏爱的权益型基金(包括股票型、混合型)仍然为侯昊管理的招商中证白酒指数,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持有人户数为984.90万,个人投资者占比99.9%,成为当之无愧的“国民”基金。 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和刘彦春掌管的景顺新兴成长混合,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持有人户数分别为713.25万和610.13万,同样受到个人投资者青睐。此外,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C二季度末持有人户数在400万以上,显示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除了上述4只基金“坐拥”数百万基民,还有40只基金也拥有上百万投资者。其中,持有人户数在300万到400万之间的基金有4只,分别为兴全趋势、兴全合润混合、天弘中证食品饮料指数C和易方达中小盘混合;持有人户数在200万到300万之间的基金有8只,包括富国天惠精选成长混合LOFA、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易方达消费行业、诺安成长混合、广发稳健增长混合A等。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去年年末,拥有百万级别以上投资者的权益型基金共计34只,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增加至44只。 就债券型基金来看,天弘弘择短债债C最受个人投资者青睐的产品,期末持有人户数为535.75万。汇添富90天滚动持有短债债B、天弘增利短债债券C、财通资管鸿福短债债C以及财通资管鸿益中短债债C也拥有百万以上持有人。 来源:中国基金报(ID:chinafundnews) 编辑:万健祎
为跟踪反映公募基金行业投资者关系现状,特别是备受瞩目的第三方平台上的投教服务工作,我们与东方财富和天天基金联合推出“基金品牌财富号影响力榜单”,供业界参考。
综合评分结果显示,天弘基金以98.66分夺得榜单*;华商基金以97.31分居亚军;建信基金位居第三位,得分为96.22;位居前十位的还有富国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华宝基金、招商基金、鹏华基金、嘉实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财富号。
相关榜单如下:
(制表:品基荟,统计数据来源:财富号,取值区间:2022年5月1日-5月31日)
注:本榜单评分权重为:得分=30%文章数+30%阅读数+40%新增粉丝数
全景基金品牌研究创始于2008年9月,《基金品牌媒体曝光度报告》、《基金品牌自媒体影响力报告》、《基金品牌关注度评分报告》等系列深受好评,“全景基金品牌榜单”历来被推崇为业界权威考核标准。秉持独立、客观、公正的理念,开展资本品牌评价及研发服务,助力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关系”领域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