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迪康药业股吧」600048》,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越澄清越涨!
7月6日,有市场消息称华夏银行信托板块及万科将入股蓝光发展,最快将于本周发公告。
中证君就此事致电蓝光发展公开电话,值班工作人员回应称:“我们没收到公司的实质反馈。交易所刚才也关注到了这个信息,公司会在内部进行自查。”蓝光发展就此事发布澄清公告,经核实,上述新闻报道并不属实。
虽然蓝光发展及时澄清,但依然挡不住资金的热情。早间,该消息一出,蓝光发展股价急速拉升。午间,公司发布澄清公告后,午后开盘,蓝光发展股价一度大涨9.49%。随后,出现小幅回调。截至当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2.92元/股,涨幅为6.57%。
来源:国泰君安软件
虽然公司一再否认,但是投资者却并不这么想。股吧里,有投资者表示:“不管那么多,买进睡觉等翻番!”“坚决看好蓝光。”还有投资者认为:“这价格能亏到哪去?大胆加仓!”
来源:股吧
评级机构下调信用等级
蓝光发展主营业务包括,房地产开发运营、现代服务业、3D生物打印和医药四大业务板块。
今年以来,蓝光发展深陷债务危机,多家评级机构下调了蓝光发展信用等级,而市场上有关于蓝光发展的传言也甚嚣尘上。
来源:上交所网站
从2月25日到7月5日,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蓝光发展股价*跌幅达45.58%。
来源:国泰君安软件
7月5日,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简称“东方金诚”)发布《关于下调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体及相关债项信用等级的公告》。东方金诚信用评级委员会决定将蓝光发展主体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BBB,评级展望为负面,同时将“19蓝光01”“19蓝光02”“19蓝光04”和“20蓝光02”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BBB。
东方金诚给出的评级下调理由是蓝光发展7月到期及回售信用债规模较大。截至3月末,蓝光发展的全部有息债务达789.89亿元,其中,短期有息债务338.15亿元。目前,蓝光发展将在年内到期或回售的国内信用债合计44.61亿元,其中7月到期或回售的信用债合计27亿元。在目前公司流动性紧张、负面舆情较多及再融资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债券回售可能性加大,面临集中偿付压力。截至目前,蓝光发展仍未提供明确偿债资金来源及偿债安排。
另一方面,东方金诚表示,蓝光发展的控股股东所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还被司法冻结。截至7月1日,蓝光集团持有的公司股份中,累计被冻结股份3.9亿股,占其所持有股份的22.44%,占公司总股本的12.86%。而且,近期,公司部分债券二级市场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跌,股票价格呈下降态势,预计对公司流动性及再融资能力形成不利影响。
转让2家子公司股权
近1年来,为增加现金流动性,蓝光发展已经转让了迪康药业和蓝光嘉宝服务来回笼现金。
2020年7月29日,蓝光发展公告,公司及蓝迪共享拟将合计持有的迪康药业***的股权转让给汉商集团和汉商大健康,本次股份转让交易价格合计为9亿元。蓝光发展表示,本次交易有利于公司集中资源专注于核心业务的经营和拓展,实现公司高度聚焦住宅地产开发和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同时,本次交易预计使公司当期损益增加约2.47亿元。
今年2月26日,蓝光发展再度公告,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蓝光和骏拟将其持有的蓝光嘉宝服务64.62%的股份转让给碧桂园服务下属全资子公司碧桂园物业香港。双方同意,审计基准日为2020年12月31日,交易总代价暂估值48.47亿元。蓝光发展表示,本次交易有利于增加公司现金流,促进公司核心业务的经营和拓展。
因为偿债压力较大,蓝光发展已经决定终止回购公司股份。6月19日,公司公告称,2021年以来,公司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同时,公司下半年将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结合公司目前的资金状况,为了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及债务的优先偿还,经董事会慎重研究,决定终止实施股份回购方案。
来源:蓝光发展公告
编辑:曹帅
关于B/S点研究参考文章1:关于B/S点判断、选股失效判断(22年5月12日更新)
关于B/S点研究参考文章2:关于B/S点,再次解读(22年6月7日更新)
还是要恭喜各位老师们,在6月9日市场下挫的背景下仍然能够吃到新高点股票的利润,学生在此祝贺各位老师们股市长虹!6月9日统计数据自B点出现以来创出新高的股票有:
0601 600882 妙可蓝多(11.51%)、0605 603533 掌阅科技(10.41%)、0606 603982 泉峰汽车(16.47%)、0607 300803 指南针(10.23%)、0607 002208 合肥城建(6.39%)
自4月20日每日一支低位首板股/5月25日每日一支短线强势股推出以来个股统计表1
自4月20日每日一支低位首板股/5月25日每日一支短线强势股推出以来个股统计表2
对上图有几点说明:1- 以费波拉契曲线短周期13个交易日为最长(即持股周期最长13个交易日);2- 因交易者出局判断水平不同盈利亦不同;3- 每支股票均出现买点(杜绝追涨);4- 个别股票需要等待1-3个交易日才能出现B点(要有耐心等待)。
对于上图如有条友觉得真实性存疑,欢迎调阅以往每日一支低位首板股/每日一支短线股票 文章。以数据说话,不讲其他。
22年6月10日 每日一支短线强势股研究:600048 保利发展 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致力于“打造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不动产生态平台”,以不动产投资开发、资产运营、资本运作为基础,提供基于行业生态系统的综合服务。2022年,保利发展控股位居《福布斯》世界排名第189位,行业领导品牌TOP3。
公司旗下业务布局全球一百余城,地产开发、物业服务长年稳居央企龙头,经纪服务、金融服务连续多年被评为行业TOP10,凭借出色的建设、运营、服务实力,担纲国际国内大型赛事服务商,参与多个城市重要项目建设。
核心题材:房地产+低市盈率+保险重仓+央企改革+租购同权+北上重仓+物业管理+基金重仓
财报简析:财报显示该公司利润水平非常*,业绩保持稳定,股价为每股净资产0.94倍
技术简析:处于空头行情中,下跌趋势有所减缓,应操持谨慎。
600048 保利发展 静态B点:15.23~15.35元
DMA指标显示行情不佳。DMI显示行情将维持原趋势。CCI显示股价探底阶段可能结束,将进入一个盘整阶段。OBV显示行情稳步向上,长期形势尚好。
技术特征:阳包阴、MACD绿柱连续缩短、低市净率
注意:再好的逻辑,也得结合大盘涨跌趋势来选择介入跟退出的时机。以上内容仅是基于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操作请风险自担。
授人以渔不如直接授人以鱼!专业是一种精神,专注是一种态度!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是头条号的创作宗旨!请关注并跟踪本头条号13个交易日!您会有所得!
每日精选三支股票 除低位首板股外,下面三支精选个股亦需短线加以关注:
300437 清水源、000737 北方铜业、001914 招商积余
新京报讯(记者 王琳)9月23日晚间,汉商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汉商大健康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蓝光发展和蓝迪共享合计持有的迪康药业***股权,本次交易作价为9亿元。未来将以“商业与大健康产业并行”的发展战略,寻求新机遇。
据悉,本次交易完成后,迪康药业将成为汉商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汉商集团将直接持有迪康药业99%的股份,全资子公司汉商大健康将持有迪康药业1%的股份。本次交易不涉及发行股份,不会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生变化。
此后,公司将进一步置入优质医药制造标的资产迪康药业,迅速布局医药制造板块,并在胃肠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领域取得竞争优势,有利于公司以医药制造为基础,加快大健康产业板块的延伸布局,推进公司的发展战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汉商集团在公告中称,受到整体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公司原有商业板块业务竞争日趋激烈,盈利水平增速有所放缓,需要拓展新的业务板块和盈利增长点。公司经审慎研究和多番研讨确定了“商业与大健康产业并行”的发展战略,力争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本次交易为现金收购,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汉商大健康将通过自有资金、自筹资 金及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等方式筹集本次交易价款所需资金,并按照交易进度和协议约定进行支付,但本次交易的实施不以上述非公开发行股票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核准为前提。
新京报记者 王琳
编辑 秦胜南 校对 李项玲
来源:新京报
继蓝光发展旗下物业服务公司——蓝光嘉宝服务(02606.HK)上月成功赴港上市之后,蓝光发展(600466.SH)旗下成都迪康药业一直在计划赴港上市,然而突然终止。
成都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图据官网)
蓝光发展11月16日对外披露董事会决议案,决定终止所属公司成都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境外上市的议案,这也意味着迪康药业赴港上市计划搁浅。
早在2018年8月,蓝光发展曾审议通过控股子公司迪康药业境外上市方案的议案。按照计划,迪康药业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不过如今的公告称,截止到目前,公司尚未向中国证监会及香港联交所提交申请材料。公司还表示,终止迪康药业境外上市的决定,主要根据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经过公司研究及股东会授权决议。
蓝光发展董事会决议案截图
近期港股市场表现十分低迷,香港恒生指数近四个交易日,三日出现杀跌,*跌幅超1300点,本周累计跌幅近5%。
迪康药业早期曾经是蓝光发展借壳的平台。2015年,蓝光发展通过借壳迪康药业完成A股上市。根据公司战略规划,蓝光发展业务分为“人居蓝光”和“生命蓝光”两大板块。其中,“人居蓝光”以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为主,而“生命蓝光”则专注于医药和3D生物产业的发展。
不过在蓝光发展的整个大盘子里,“生命蓝光”收入贡献相比房地产占比较低,但增幅、毛利率均高于房地产,蓝光发展也一直希望将迪康药业分拆上市。
从公司半年报看,2019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营业收入为132.37亿元,但医药与3D生物打印的营业收入仅有4.8亿元,可见对营业收入的贡献占比确实不高。
红星新闻记者 李伟铭
编辑 万维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