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市盈率(ttm)」隆华新材股吧》,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我们都知道,在股市里估值决定价值,价值决定股价!
价值越高的股票往往估值越低,机会越大;
价值越低的鬼獒往往估值非常高,风险非常大;
所以,光看股价是没有用的,因为股价的高低不能够反应出估值的高低,也就无法体现出价值的高低,自然也没有任何的说服力。
真正要懂的一定是如何分辨估值,因为它决定了价值。
对于估值来说,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分析方法就是通过市盈率进行判断。
今天,我们就着重说一下介绍下市盈率!
股市里的市盈率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种类呢?
市盈率是一个总称,英文缩写为Price Earnings Ratio,简称P/E或PER,而它又被区分为三大种类:
1、市盈率(动),动态市盈率=现价/全年“预估”每股收益。
2、市盈率(静),静态市盈率=现价/前一年的每股收益率。
3、市盈率(TTM),也叫滚动市盈率,滚动市盈率=现价/前12个月的收益总和。
那么,如何来解释这三种市盈率呢?我们用三个举例来说明:
①市盈率(动)的例子:
假设某上市公司的2019年第一季度的利润为5个亿,而后面2019年的Q2~Q4利润并没有落实,这个时候,动态市盈率就会以一个预估的方式推算出2019年全年的利润为2019年一季度净利润*4,从而通过公式动态市盈率=现价/全年“预估”每股收益来计算出一个结果。
②市盈率(静)的例子:
假设2019年才刚刚开始,那么计算一家公司市盈率(静)的时候就会以前面2018年的利润作为计算方式,既现价/(2018年一季度每股收益*4)
③市盈率(TTM)的例子:
假设2019年过去了4个月,那么计算该公司市盈率(TTM)的方法就是通过用过去4个季度数据计算当前估值,也就是2018年的Q2~Q4利润+2019年Q1利润计算出当前上市公司的市盈率TTM数值;
结论:综合三种市盈率的利弊来看,滚动市盈率TTM采取的是过去4个季度的财务数据,能够更充分、直接地表现出当前一个大周期里的情况,不但弥补了季节性产生的客观差异,还可以避免预测性市盈率的不确定性。
所以,市盈率(TTM)其实更受到广大投资者的追捧和信赖,运用得也更多,更广泛!
对于市盈率判断估值我们需要有一个认识,那就是“简单”,却又没那么“简单”!
其实通过市盈率来判断高估、低估的方法很简单,但又不那么“简单”!
简单的是,一些随手可以查到的数据就可以体现出一只个股或者指数的估值!
但不简单的是,不同的数据在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板块,不同的个股上,有着完全天差地别的差异。
就好比,普通的市盈率判断数据是这样的:
PE在0-13 左右:即表示价值被低估;PE在14-20左右:即表示处于正常水平;PE在21-28左右:即表示价值被高估;PE在28以上 :即反映股市出现投机性的泡沫;就拿A股的上证综指来说,即使如此。从1991年A股成立以来,我们经历了许多次的大级别熊市,而每一次,只要上证综指的市盈率(TTM)低于20倍就是处于一个合理正常的水平,低于13倍就是超跌,严重低估水平,这对于普通的判断来看,完全没有毛病!
这就是我所谓的“简单”,一个数据就可以说明问题,不需要你动脑子,只需要你做一个参考。
可是,如果我们换一个市场,拿美国的标普500指数来进行参考,得出的答案就完全不同了。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股市从1900年~2009年的历史里,同样出现了许多次的牛市和熊市周期,并且出现了所谓的高估、风险、合理、以及低估周期。
但是对照着PE在14-20左右即表示处于正常水平,以及PE在21-28左右即表示价值被高估的判断准则,就显得不那么恰当。
例如,A股在1996年516点阶段性大底的时候只有19倍的市盈率,而在美国19倍的市盈率可能已经达到了高风险的区域,这就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所以,同样的数据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金融市场,得出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我所谓的“不简单”!
这个“不简单”不仅仅体现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上,而且在同一个金融市场里的不同板块、不同行业同样也是如此!
对于像银行、地产、以及建筑等产业来说,它们的未来利润和空间是看得见的,也是非常稳定的,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时候他们的行业平均市盈率就非常低,大量处于10倍左右,甚至以下。
这个时候利用PE在14-20左右即表示处于正常水平的标准去评判显然不对。
同样的,对于那些互联网、新能源、以及人工智能这类的有无限可能和发展空间的行业来说,它们的利润增幅以及受关注程度,甚至对于未来发展的贡献是相对较高的,所以行业的平均市盈率也会有所提高。
这个时候利用PE在21-28左右即表示价值被高估的标准去判断可能又是错误的。
这就是“不简单”的又一个原因!
个股也是如此!
如何真正通过市盈率(TTM)来判断估值呢?
说到这里,大家就一定会问,如何才能够真正通过市盈率(TTM)来判断估值呢?其实,方法是有的,那就是“重个股”,“重周期”!
“重个股”,既然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市场,不同的行业,甚至不同的个股,参考的标准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就直接了当从个股出发,这就直接免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重周期”,既然我们知道短期的一些数据无法保证一个可靠性,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个较长周期里的数据来分析,得出一个估值的正确、有效性。
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案例一,银行股:
我们都知道银行股市盈率普遍非常低,所以用传统的数据无法判断出它是否真的高估,还是低估。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重个股”和“重周期”的策略来应对。
就好比在2009到2019年的十年里,银行股的10年平均市盈率(TTM)为7.59倍左右,历史*市盈率(TTM)为4.37倍。
那么超过10年平均市盈率(TTM)7.59倍越多,其实就意味着风险越大;
而越接近历史*市盈率(TTM)为4.37倍,其实代表的就是估值越低,机会越多;
这个时候,10年的一个大周期指标,具体到了银行板块的个股上,就会比那些单一的、官方的市盈率判断价值数据更可靠,也更贴合!
案例二,新能源个股:
同样的,我们找了一只新能源板块里的一只个股作为举例!
1、找到一个大周期的数据,可以是3-5年,可以是5-10年,周期越长,参考的价值越高;
2、然后找出它的大周期中位线数据,例如是10年的平均市盈率(TTM)38.21倍;
3、找出大周期的历史*市盈率(TTM)数据为16.69倍;
最后通过同样的方式进行分析和判断,跌破大周期中位平均值,即为正常,越接近历史*数据越表示低估、低估高价值。
反之,离开中位平均市盈率(TTM)上方越多,表示估值越高、风险越大、机会越小;
这就不需要再次引用“PE在21-28左右即表示价值被高估”,以及“PE在28以上即反映股市出现投机性的泡沫”的指标来进行判断了。
结果更有说服力,也更能符合各个领域和行业的特性!
结论:
市盈率真的是一个好指标,看似简单,但却非常“不简单”!
大部分的投资者根本“看不懂”市盈率,是因为根本没有用心去看,去学习,去思考,总是停留在一个表面上,这是不行的。
越是简单的,往往越是有效,你只有把简单的东西吃透了,对你的投资水平和认知才会有很好的提升!
PS:不过重点要记住,一切的参考都是以业绩能够保持稳定盈利为基础的,否则数据将不具备参考价值!
就好比下方图中的某只个股的市盈率(TTM),一会突破了万点估值,一会变为了负值,这样的数据就是不具备参考价值的,也没有研究的必要性。
格隆汇4月19日丨隆华新材(301149.SZ)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42.75亿元,同比增长77.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4亿元,同比增长81.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86.55%;基本每股收益0.53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
本文源自格隆汇
但凡懂点价值投资、选股会看基本面的朋友就肯定会知道PE(不就是市盈率嘛,这么简单的内容,谁不知道)。
其实多数投资者并没有认真地理解过PE,只是懂个大概的、别人说的而已,就像PE(动)相对来说越低就是越好,今天就来带大家学习一下:PE(静)、PE(动)、PE(TTM)。
市盈率(Priceearnings ratio,即P/E)也称“本益比”,理论上的计算方法是每股股价除以每股收益,但是股价/每股市盈率=总市值/净利润,通常为了方便就用当前总市值除以一年的总净利润来计算,是反映该股票估值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计算时采用的不同方法,可以分为:
静态市盈率,简称PE LYR,
计算方式:当前总市值除以去年一年的总净利润。
但是这种方法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说2018年3月想要参考PE的时候,很有可能出现这家公司年报还没更新出来(年度报告由上市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编制完成),那么我就无法得知2017年的总净利润了,数据还是需要统计的,所以一般的炒股软件都是以2016年的数据来填充。
那么就是说,大家看到的是市盈率(静态)=2018年3月的当前总市值/2016年的总净利润,时隔两年,这种误差可想而知!所以就有了PE TTM。
滚动市盈率,简称PE TTM,
计算方式:当前总市值除以前面四个季度的总净利润。
“去年一年”和“前面四个季度”有什么区别,我就不需要多加解释了,简单点想就是PE TTM要比PE LYR更加准确一点,数据来得更新一些。那么PE TTM就是我们常见的PE(动)吗?
很肯定地说“不是”,这个教滚动市盈率,区别等等下面讲PE(动)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一般PE TTM用在比较严谨的期刊、研报等地方,讲究数据的准确性,不用PE(动)的原因也就是其中的计算数据是“虚”的。
动态市盈率,简称PE(动),
计算方式:当前总市值除以预估今年全年总净利润。
注意这个“预估今年全年总净利润”,说得难听点这就是“虚”的,这个数据具体怎么来的也不得而知,总是会有他的一套计算方式,据说是以6个月内券商预测的净利润取平均数。
市盈率作为最常见的价值投资指标,经常给投资人的决策带来了许多盲点和误区。
市盈率研究的核心是:如果我按照当前股价买入股票,那么我几年后才能回本?
一般来说市盈率是多少,那就是几年后能回补,其实中里面就存在着两个致命的误区。
第一,没有考虑净利润的变动,不可能用企业一年的净利润来判断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净利润,净利润是动态的,所以还需要结合净利润增加率来做进一步的判断。
说得简单点,好的企业业绩是不断地再变好,相反差的企业就有可能持续走弱,所以这个公式中还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略利润的变动。
但是净利率同比增加率是很难预测的,谁都不能保证一家企业能持续十年增加率稳点在5%,别看只有这么一点点,复利的结果往往都是惊人的,那么就更不加用说某年会突然百分之几十地增。
对于这个,只能是定性地分析,定量是不可能的,只能有一个大致的预估,在最终的结果上扣除这个预估值。
当然也是有计算公式的,假设预估招行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5%,就可以设PE为x,得到一个方程组,过程较为麻烦,不展示。
第二,“回本”是什么意思?
光同净利润来算本金,而完全不考虑公司本身的净资产,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做个最简单的比喻,假如说,某家公司净资产为100亿,每年的净利润是20亿,我现在以120亿的市值买进这家公司,那么我几年能回本呢?
按照PE来计算120/20=6年。
当前我以10元的股价买入,而这个股票每年能创造出2元的每股收益,那么就是说今后5年的每股收益总和(5*2元),就能抵过当时买的时候的10元股价。
那么PE指标理论上就是说,我买这个股票几年后能回本。比如说贵州茅台当前动态市盈率为36.63,那么理论上就是我现在买这个股票,36年后能回本。(这就是网上及大部分投资者对这个指标的认知)你发现问题了吗?
没有考虑上市公司自身的净资产,光用将来赚的钱来考虑回本,难道企业都是空壳子运行,自身没资产的吗?拿个最直白的例子来说明:
招商银行当前PE(动)为8.76倍,那么按照理论就是说现在买招行需要在8.76年后才能回本,但是我们考虑上招行自身的股东权益再来算算看:
(总市值-股东权益)/净利润=(8930-5624)/930=3.55,就是说今后每年净利润能保持930亿的话,其实只需要2.3年就可以回本了,这“8.76”和“3.55”差距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既然我们要通过这种方法算“回本”这个概念,那为什么不严谨一些呢?当然注意我用的是股东权益,并不是总资产,懂会计的就知道这个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为股东权益)”,欠别人的钱怎么可以算成自己的呢?
上述说了点个人对于动态市盈率计算方法的改良,相对来说肯定是要比原来的PE公式要更加准确的,大家也可以通过导入计算公式,自动得出数据。
看过很多研报以及各个平台大V的价值投资文章,首当其冲都是这个PE指标,既然这么重要,我们当然也是要认真审视。
这个公式是没有算上净利润增加率的,好的企业净利润都是每年增加的,这种算下来的值也要相应变小。关系到复利和次方的计算,那就很麻烦了,其实这算出来的也只是大体地判断股价是否合理,也没必要那么细致。
曾经有人反驳过我:“资产本身并无价值除非清算,资产的作用还是创造利润”、“你去算算破净股,难道就都是低估的?”。
1.从财务的角度来看,我们是股东,就是享有股东权利的,股东权益账户就是应该属于股东所有。
2.PE指标属于相对估值法。什么是“相对估值”?
相对于的还有“*估值法”,现金流估值的方法是*估值法,就是通过直接计算一家公司的数据来得出这家公司是否是合理价位。
而相对估值呢,就是对比的意思,我说今年中国平安赚了1500亿元,那么你有概念吗?
他赚得算多还是算少呢?
那就和其他保险公司去比较就行了,中国人寿今年赚了800亿元,那你就知道了中国平安好像更赚钱。如果说赚钱多少决定着股价就是多少的话,那么就比较他们(股价/每股收益)的值,这不就是PE指标吗?而“破净-低估”这是*估值法,PE指标不用于*估值法中,况且“跌破净资产”不等于“跌破股东权益”,其中还夹杂着公司负债的因素。
就像乐视网,可能他的资产还有好几十亿,但是负债大于资产,最后下来股东权益都是负的。对于资产负债率高的,“资产”和“股东权益”非常大的区别。
3.知道PE是相对估值的方法后,我们再来看,不同行业的PE能对比吗?
只要是有经验的股民就知道了,*不能,比如科技类产业大家普遍看好的行业市场是允许有泡沫的,所以股价就有点“虚高”,那么算下来的PE值就是偏高的,但是像最典型的银行吧,一直以来PE值都是偏低的,大约在6左右吧。
所以呢PE指标的对比只能是在同行业中,一般对比是动态市盈率,但是我建议更加专业、用心的投资者使用PE TTM,主要也是因为这动态市盈率是业绩预估出来的结果,本身业绩快报就很虚假了,更何况这不知道哪里来的预估数据呢(鄙人井底之蛙,实在不知道动态市盈率中的“预估全年总净利润”怎么来的),所以呢建议大家使用PE TTM。
最后是我个人的观点,这种PE估值的方法,核心是对比。
但是当你两个都是被高估的股票来对比哪个被低估了,到时候两个股票都会一起跌,到时候有反倒抱怨这种方法不好,所以这种估值方法得出来的只能叫相对低估,只有说你看好某个行业了,想在某个行业中找个较为低估,而业绩又开始大幅提升的股票,才可以用这种PE估值的方法。说句很现实的话,PE指标作为参考可以,但是*没有那些*估值的方法来得精确。
小王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3年了,3年时间攒了10万元。看到大家都在买股票,他也想买点股票。
因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要增加财产性收入,就离不开资本市场。所以,小王觉得自己不能落后了,要赶上趟,就决定拿出10万元投资股票。
作为股民小白,小王对于股市和股票知识了解得很少。他凭着感觉,认真地选了2只股票。为了安全起见,他想征求表哥的意见。
表哥是一个职业股民,炒股已经20年了。表哥说,这2只股票还可以,建议选择那只市盈率低的股票,还特别交待小王要看TTM市盈率。什么是市盈率?小王一头雾水。
一、股票市盈率的含义
市盈率是股民必看的一个财务指标。具体来说,市盈率(也称P/E或PER)是股票价格除以每股盈利的比率,也称为“本益比”。
市盈率=股票价格÷每股盈利
市盈率能说明在每股盈利不变的情况下,当派息率为***时,经过多少年投资可以通过股息全部收回本金。
例如,有一只股票的价格是10元,每股盈利是0.20元,那么这只股票的市盈率就是50倍(10元÷0.20元)。
再如,有一只股票的价格是120元,每股盈利是9元,那么这只股票的市盈率就是13倍(120元÷9元)左右。
可见,不能仅凭股价的高低来判断股票的市盈率。股价高的股票,市盈率不一定高。股价低的股票,市盈率不一定低。
一般来说,股票市盈率越低,表明投资回收期越短,投资风险就越小,股票的投资价值就越大。
二、股票市盈率的种类
许多股市小白会认为股票的市盈率只有一种,但实际上,根据不同的计算方式,股票市盈率可分为3种:静态市盈率、动态市盈率、TTM市盈率。
1.静态市盈率
静态市盈率的计算方式是股票价格除以每股上年度盈利。
由于股价乘以股数等于总市值,每股上年度盈利乘以股数等于上年度总利润,所以静态市盈率也等于股票总市值除以上年度总利润。
例如,某只股票市值为125亿元,上年度净利润为5亿元,那么该股票的静态市盈率就是25倍。
125亿元÷5亿元=25(倍)
2.动态市盈率
动态市盈率强调的是全年净利率是动态的,但由于动态的全年净利润不是一个已知的数值,因此全年净利润是一个预估值,它是一种“往后看”的市盈率。
动态市盈率=总市值÷预估全年净利润
这种动态市盈率一般是在年度的前三个季度使用。例如,某上市公司(市值为236亿元)第二季度的财务报表公布时,上半年净利润是3.65亿元,那么我们就可能预估全年的利润约为7亿元。所以我们在计算动态市盈率时,就以上市公司市值236亿元除以预估全年利润7亿元,得出该上市公司动态市盈率为33.71倍。
236亿元÷7亿元=33.71(倍)
3.最近一年市盈率(TTM)
许多炒股高手在考察一只股票时,不满足于仅看静态市盈率,也不想按一个预估值来大概推算股票的市盈率(因为这样估算不准确),因此一种新的市盈率就产生了。这种市盈率就是最近一年市盈率,也被称为TTM。它是一种“往前看”的较为客观的动态市盈率。
最近一年市盈率(TTM)=总市值÷最近4个季度净利润
例如,炒股高手老赵在2021年8月末,想计算某家上市公司(总市值97亿元)的最近一年市盈率(TTM),那么,他就要将2021年第一季度(2亿元利润)、第二季度(3亿元利润)与2020年第三季度(3.5亿元利润)、第四季度(4.5亿元利润)的净利润相加,得出一个动态的12个月(12个月为一个年度)的利润值13亿元。
最近一年市盈率(TTM)=总市值97亿元÷最近4个季度净利润13亿元=7.46(倍)
一般来说,静态市盈率更为常见,也是股市小白常用的市盈率。但炒股高手要对股票的价值做更为深入的分析,静态市盈率已经不能满足使用了,动态市盈率又不客观,所以他们使用的往往是最近一年的市盈率(TTM),因为这种市盈率既动态又客观,最能反映上市公司真实的盈利情况。
【关注我,便于查看更多理财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