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美国利率走势图」上汽集团股票股吧》,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本周一,美联储官员“鹰王”布拉德发出激进言论,10年期美债收益率逼近3%,创2018年来的*水平,全球股债汇商市场的交易员都在紧紧盯住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对各自所关注市场产生的影响。本文将分析下月FOMC会议和美债走势前景。
布拉德称美联储可能加息75基点
本周美国“鹰王”布拉德在向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发表视频讲话时表示,美国目前的通胀率“实在太高”,适度加息已不足以抑制,美联储需要迅速采取行动,通过多次50个基点的加息,让利率在今年年底之前达到3.5%左右。他称,不排除美联储一次加息75基点的可能。布拉德还补充称,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曾在1994年一次加息75个基点,在一年内加息300个基点,这一决策帮助美国经济迎来了长达十年的增长。
我们整理了1980年以来,美联储加息的力度,加息50个基点的次数不少,但加息75个基点的次数只有两次,一次是布拉德提到的1994年,另一次是1984年。两次激进加息后,经历了短暂的阵痛期,美国经济迎来了新生机。我们认为,目前美国的环境与1994年更加相似,短期激进的加息策略有可能会让美国实现软着陆,但也会给美国金融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利率曲线扁平制约美联储加息
对比1994年与现在的情况,*的不同在于当前美债收益率曲线更加平坦化,尽管近期有所修正,但长期平坦化的趋势没有发生改变。我们认为,这一微妙的不同点可能就是对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制约。
图: 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
对于整个银行系统而言,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会导致银行资金成本抬高,不利于美国信贷的增长,打破美国市场相对不错的融资环境,但美国密歇根大学科研教授Richard Curtin公开呼吁,美联储进行更大幅度加息是有必要的。大多数消费者希望政府采取政策措施抑制通货膨胀。根据芝商所分析工具FedWatch的预测来看,5月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高于90%.
图:5月4日美联储会议的利率预测概率(截至2022年4月19日)
我们分析认为,只有激进的缩表配合美联储才有可能激进的加息75个基点,根据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前的预告,5月美联储将进行缩表,初次缩表的力度有可能不会高于此前的预告,因此,5月份超预期加息的可能性也不大,关注下一次关于加息缩表的动向。与去年的预期不同,今年我们将美联储加息的进程预测调整为前紧后松,如果在2023年年中之前,美联储不能将联邦基准利率带回到疫情前水平,美联储将再也没有时间进行加息。
美债收益率还会维持高位?
布拉德认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尽快达到2.4%左右的中性利率,例如在2022年第三季度达到中性利率上方,到那时再对通胀施加进一步的下行压力。根据布拉德给出的指引,美联储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至少有一次进行75个基点的加息操作,在利率曲线扁平化和通胀数据即将见顶的情况下,布拉德的预想很难转成现实,但6月议息会议之前,美联储政策紧缩带来利率上行仍然不会结束,至少在这段时间内各期限美债收益率还会维持高位震荡。
国际衍生品智库分析师同样认为,目前美联储紧缩政策的风险尚未释放完毕,美债短期延续偏弱运行的概率较大,美债做多策略仍需等候合适时机布局。我们认为,即使长期利率曲线会被扭曲,但这并不代表短期利率曲线不会走陡,投资者关注芝商所新推出四个新的微型国债期货合约 (Micro Treasury Yield futures contracts)空单机会更加合适。
微型国债收益率期货合约(简称微型国债期货合约),包括2年期(合约代码:2YY)、5年期(5YY)、10年期(10Y)和30年期(30Y)国债,其每波动一个基点,仅导致10美元的价格波动,远低于CME的标准国债收益率合约。微型国债收益率期货是对芝商所现有国债期货系列的补充,并采用全新的合约设计,旨在扩大服务范围,回应市场参与者对美国国债市场的需求,提供更多交易与风险管理选择。微型国债收益率期货以现金结算,按收益率交易,并跟踪单一的新发行证券,而现有的国债期货则是实物交割,按价格交易,并跟踪一篮子可交割证券。
最近,随着交易员围绕*通胀数据、长期供应和美联储发表言论等市场消息,微型国债期货合约成交量和未平仓利率创下2022年新高。(看下图)
图:微型国债期货合约成交量
关于本篇文章的更多报道,我们已在【和讯财经APP】上刊登,应用商店搜索“和讯财经”,下载并参与猜指数活动赢取京东卡和万元现金大奖
作者:滇南王
上汽集团,正在构建历史性的大底部
去年6月的时候,我写文分析上汽发出明显的见底信号,那个时候,上汽才17元。
后面10月的时候上汽突破筑底区间,又写文分析。
大的底部,都是需要时间反复构筑的,这个构筑的过程,其实就是价值被发现的过程。*的企业,大的底部是筑底抬高的,原因就是企业在不断地发展。
今天为何写此文,原因是中国企业行业的格局即将形成。未来这行业也很少有颠覆性的改变。具体看下面分析。
第一、新能源汽车是趋势
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是趋势,这个趋势就是锂电池替代石油,中国石油消耗量最多的就是汽车,所以高层会大力推新能源汽车,原因就是不要让石油卡住发展的脖子。
未来就会像现在的电动两辆车替代摩托车一样普及,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未来替代速度会越来越快。
第二、车企自身造血第一位
任何企业,如果自身不能造血,靠补贴是不长远的,今年能给补贴,明年就可能取消补贴,所以长期看基本只能靠自身获利才能维持下去。这也是最近两年我不碰新能源汽车的原因,因为找不到一家可以稳定获利的新能源车企。
第三、汽车是全球化商品
全球化商品,最重要的不是你在国内多牛,而是你在世界上多年,所以任何车企都在不断更新自己的产品,但是世界上车企两大霸主的地位大众和丰田还是很难撼动的。
大家不要总是拿诺基亚来比喻,汽车行业很难被颠覆,原因就是重资产行业,而且还是一个耐用品。手机一年或者两年换一个很正常,只要满足消费需求更换很正常,但是汽车作为耐用品,不管你买什么车,一般5年之内不会考虑换。也就是最终面临的就是产能过剩。这也是很多车企亏损的原因,这和养猪行业差不多。
第四、华为和小米不可忽视
小米做汽车,我不意外,因为小米只要你想到的他都做,但是我也反对小米做汽车,原因就是隔行如隔山,大家记住,中国最有眼光的汽车第一人就是乐视的贾跃亭,他就是在汽车上出问题的,因为汽车是一个无底洞。
现在美的也要做汽车,你才知道汽车市场是多么大,但是又知道汽车市场会多么残酷。
华为做汽车,我还是看好的,原因就是他做软件系统,软件和中国的硬件结合起来,就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大家其实可以看看蔚来、小鹏和理想,其实不比特斯拉差多少。
所以当这些智能巨头进入汽车的时候,这个行业的机会才真正到来。
第五、上汽,中国汽车界的霸主
中国汽车有两大霸主,一是上汽,二是一汽。一汽没上市,所以忽略,就分析上汽,上汽牛的地方就是汽车销量连续十五年国内第一,占国内汽车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也是国内最挣钱的汽车企业,这个数据至少还可以保持三年。
所以对于汽车行业,基本面没什么研究的,守住龙头就行(新能源汽车同理)。
第六、周线上涨趋势即将形成
上汽从2018年开始调整,2020年17元附近见底,目前处于筑底阶段,20元已经震荡2个月,20元附近企稳的概率比较大。
原因是,目前上汽对应市值2300亿,20年净利润200亿,也应该是上汽最近十年最差业绩,即使按照200亿净利润看,市盈率也才10倍,如果未来净利润恢复到300亿或者增长到500亿,那么市盈率更低,所以20元的上汽真不贵。
五一我的车被撞开去修,随便修一下几千元,一手上汽2000元,这个价格也就是修补保养一次的费用。未来我估计车企会推出保养维修的一体化的服务,这更加会增加汽车的消费量。
去年底上汽从18元拉升到28元,现在又跌回来,上次拉升的原因我判断是有主力建仓,建仓的原因就是与阿里合作推出智己汽车,这可能就是上汽未来的高点新能源车。
加上上汽与奥迪合作马上推出上汽奥迪,所以大概的底部就是18-20附近。
中国是汽车大国,但不是汽车强国,但是我相信未来是汽车强国,看看目前的家电就知道,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可以让很多企业有很多机会。发达国家车辆普及率是千人600,中国不足千人200辆,未来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截止2020年,上汽分红了1500多亿,如果不出我意料,这个分红应该会是目前所有上市车企分红之和还多。
好企业,时间就是其*的朋友,与*的企业一起成长。
智通财经APP获悉,周四,房地美表示,美国30年期固定利率贷款的平均利率跃升至4.67%,为自2018年12月以来的*单周数据。
30年期固定利率从一周前的4.42%继续稳步上升,推动抵押贷款利率四年来*逼近5%。鉴于抵押贷款利率在新冠疫情期间创下历史新低,以及对美国高通胀数据的担忧,今年抵押贷款利率的飙升并非意料之外,但其上升速度快于预期。今年年初,美国*的30年期抵押贷款平均利率为3.22%。
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MBA)的数据显示,较高的抵押贷款利率通常会减缓购房活动,但在过去四周中,购房者提交的贷款申请数量有三周都在上升,这表明美国的房地产繁荣远未结束。
人们预计美联储今年将多次加息以控制通胀,这正在推高抵押贷款利率。在自2018年以来*加息之前,美联储停止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决定已经开始迫使利率走高。
抵押贷款利率上升正在减少再融资申请,而2020和2021年,再融资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抵押贷款市场的繁荣。根据抵押贷款数据公司Black Knight的数据,2月份可以通过再融资降低月供的美国人为400万,这一数字低于一年前的近1600万。根据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的数据,今年的再融资预计将占抵押贷款发放总数的33%,低于2021年的59%。
#美媒称美联储预计宣布加息50个基点#
#美国加息#
#美国如果加息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经历一个季度的暴跌,A股又跌回了合理估值区间(相对目前的环境而言),现在是不是到了抄底的时候?
如果只是从倒后镜看,现在的A股,再跌5%,就已经接近2006、2008、2012、2018的水平了。
但目前存在的变数是:
逆全球化
逆全球化可能是未来很长时间的趋势,全球*的两个国家不排除会长期处于对抗状态。
高通胀
因为1的原因,会导致全球市场割裂,生产成本上升,叠加近几年各国毫无节操的放水,高通胀不可避免。
加息
因为2的原因,通胀无法控制。按传统的操作,各国央行必定提升利率压制通胀。
我国GDP增速前景不明
GDP取决于劳动人口数量和劳动生产率。
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已经见顶;劳动生产率则受制于科技提升。
东亚文明在学习和复制技术上,属于全球*,但在创新上确实不如西方文明。
到目前为止,我们能抄的也抄得七七八八了。但现在被第一科技大国掐着脖子,核心的东西没法抄,要靠自主创新,如果自身没有重大的技术突破(例如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科技发展速度肯定不可能重复过去数十年的水平。在劳动人口见顶,劳动生产率没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下,整体经济规模能否持续高增长,可能是个问题。
国内的债务危机
各大房企、各地某些部门的负债、还有现代社会两大庞氏骗局危机(不是我国独有,是全世界都要面临的问题),这些危机的长期影响有多大?
。。。
要不要抄底,*还是把以上问题都考虑清楚,再作决定。
上边这些问题,先找个简单点的加息问题,作为切入点看看。
先看历史,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和标普500指数为参考。
目前手头能拿到的数据,从1962年开始。
看上图,蓝色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红线为标普500指数。
可以粗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2到1981年,美国国债收益率处于长期上升通道,利率从4%飙涨至16%;同期,标普500卧床不起。第二阶段,1981至今,国债收益率处于长期下降通道,利率从16%跌到目前的2%左右;同期,标普500出现了世纪大牛市。上图太粗糙,我们把两个阶段拆分出来看,会直观很多。
阶段1:
蓝线为利率,从1962年的4%,上涨到1981年的16%,在20年的时间里不断上涨。红线为标普500,1962年,68.84点;利率*的1981年,116点。看上去接近翻倍,但实际年化收益低于3%,远远跑输国债收益率。如果买的时点不好,10年不涨是常态(例如1969年100点买入,到1979年还是100点)。A股3000点保卫战打了10几年,老美的标普80点保卫战,也是打了10几年。(难兄难弟√)阶段2:
蓝线为利率,从1981年的16%持续下跌到目前的2%左右。长期趋势下降。红线为标普500,从1981年的120点左右,上涨到2022年的4000点左右。长达40年的大牛市。【小结】
利率长期上涨,可能利空股市;利率长期下降,可能利好股市。
为什么要加可能二字?因为影响股市的因素其实很多,像日本长期零利率,但股市也数十年不涨,目前的日经225指数依旧没有突破1989年的高点。
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全球会处于一个长期加息通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