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华泰保兴基金」600282股票》,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8家保险系公募基金2018年基本情况
“保险机构进入公募基金已有5年,真正做大做强是这两年的事儿。这些公司往往在固定收益领域能力较为突出,去年比较典型的是平安基金。”业内人士对平安基金的表现印象深刻。
数据显示,2018年底平安基金的总规模达到2869.29亿元,同比增长60%左右。此外,泰康资产2018年也表现不俗,总规模416.58亿元,增长幅度同样超过60%。两家公司的进步有目共睹,但取得成绩的方式不尽相同,在保险系公募基金中颇具代表性。
一般来说,保险系基金依靠股东在固定收益投资方面的优势发展壮大顺理成章。平安基金就是在近两年通过发行固定收益类产品实现了规模的迅速扩张。
平安基金表示,将继续在债券基金领域发力布局,进一步细化产品线。在此基础上,他们在权益领域也有了一些想法,希望围绕实力突出的基金经理打造重点产品,在市场底部精心布局。此外,平安基金也将完善ETF产品线,并力求创新。平安基金表示,将落实平安集团“金融+科技”战略,积极探索集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成果在ETF、FOF和MOM领域的应用,以及集团的区块链成果在ABS和REITS等业务上的应用。
泰康资产的情形不同,公司在股债方面获得较为均衡的发展。2015年4月以来,泰康资产旗下已发行27只公募产品,其中纯债和偏债混合类产品14只,货币基金2只,其余为权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中包含了混合偏股型、灵活配置型、被动指数型以及港股通产品等多个种类,如此完善的产品线在保险系基金中尚不多见。
除了这两家公司,国联安基金在完成股权变更后,也在去年取得突破。去年年底前,依靠机构资金成立两只定开债基,合计募集资金超过100亿元,一举实现了规模和排名的提升。
去年上半年,太平基金募集了第一只债券基金,到年底该基金存续规模为27.18亿元。
一些公司更强调发挥优势特长。泓德基金表示,保险资金是公募基金特殊且非常重要的持有人。在服务保险资金的过程中,他们非常注重差异化和精细化,主动研究险资的需求。
2018年,有保险系基金注重补足短板,取得不错效果。国寿安保基金表示,在投资上,公司从保险资金熟悉的固定收益投资入手,逐步布局权益类资产,树立以*收益为目标的投资理念。同时,针对保险系基金存在的渠道短板,加强与银行渠道紧密合作,做到线下渠道和新兴的互联网电商渠道两条腿走路。
但是,在保险系公募中,也有部分公司发展相对缓慢,总体规模较小。如2016年7月获批成立的华泰保兴基金,截至2018年底,公司总的资产净值规模为101.05亿元,其中大部分是货币基金,占比超过70%;债券基金规模为16.88亿元,混合基金规模仅10.9亿元。根据银河证券的排名,华泰保兴基金2018年在公募行业排名第92位,较2017年上升了8位。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今日南钢股份(600282)涨6.08%,收盘报3.84元。
2022年3月23日,国金证券研究员倪文祎发布了对南钢股份的研报《印尼焦炭项目持续推进,万盛贡献业绩增量》,该研报对南钢股份给出“买入”评级。研报中预计22-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16亿元、54.23亿元、61.93亿元,对应PE分别为4.9倍、4.3倍、3.8倍,实现EPS分别为0.77元、0.88元、1.01元。维持“买入”评级。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该研报作者对此股的盈利预测准确度为62.26%。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计算显示,对该股盈利预测较准的分析师团队为中信证券的唐川林。
南钢股份(600282)个股概况: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公告送出日期:2022年1月27日
1.公告基本信息
2.离任*管理人员的相关信息
3.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上述事项经华泰保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按有关规定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
公司对章劲先生任职期间的工作表示感谢!
特此公告。
华泰保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22年1月27日
固定收益领域的业绩之争也硝烟弥漫,究竟前三季度哪家公司业绩领先?哪些公司在过去3年、5年、7年、10年能抓住市场机遇获得好收成?
海通证券近期公布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类基金*收益排行榜,按照今年前三季度、过去三年、过去五年、过去七年、过去十年等主要指标,基金君整理出排名前50的基金公司,供业内外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固收投资上更强调公司综合投资能力,大中型基金公司优势相对明显。
10年最牛者:
博时、易方达、民生加银位居前三
在过去10年时间里,债券市场也风云诡谲、风浪不断,有震荡市、牛市、熊市,也出现股债双杀、资金面历史性紧张等多方面局面,这一时间段的业绩是考验基金公司长期固定收益投资能力。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在固收类基金最近十年(2011年10月10日至2020年9月30日)净值增长排行中,博时基金和易方达基金在52家可比公司中表现优异,净值增长率双双突破190%,分别达到194.36%、190.53%,位列第一、第二。也可以看出,这两家基金公司在长期固定收益投资水平保持领先。
民生加银基金以154.54%的收益率位居第三,而诺安基金则以143.86%的收益率排名第四,此外,长信、天治、华富最近十年的收益率也超过130%,分别达到141.54%、133.21%、132.54%,排名第五至第七。国投瑞银、华商、泰达宏利、天弘、工银瑞信等基金公司业绩也较为亮眼。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海通证券专门设置了固收类基金大型基金公司、中型基金公司和小型基金公司*收益排行榜。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13家固定收益类大型基金公司最近十年的平均收益为100.67%,而10家中型公司和29家小型公司,近十年平均收益率为94.59%、84.53%。和主动权益投资类似,固定收类大型基金公司的业绩存在明显优势。
最近七年海富通、博时、易方达领跑
七年业绩也是值得投资者关注的一个指标。
从2014年10月8日至2021年9月30日来看,在债券市场震荡之中,有一批基金公司表现出较强的投资能力。这一期间业绩*的是海富通基金公司,这七年收益率为93.49%。而博时和易方达基金也表现不弱,期间收益率均超过90%,分别达到92.43%、90.07%。
此外,长信、西部利得、前海开源、国投瑞银、兴证全球、华富等基金公司最近七年固收收益率也不错,均超过70%。
在固定收益规模大的基金公司中,近七年整体回报达到55.57%,表现较好抓住机遇的是博时基金、易方达、汇添富、广发等。而中型和小型基金公司,固收领域近七年平均回报分别为50.91%、50.73%,相对来说大基金公司整体收益率存优势。
最近五年业绩
华商、易方达、诺安领跑
数据显示,在固收类基金最近五年(2016年10月10日至2021年9月30日)净值增长排行中,华商基金表现在85家可比公司中最为优异,收益率高达45.64%,位列第一。
易方达基金以37.97%的收益率位居第二,诺安基金则以34.81%的收益率排名第三,此外,光大保德信、天弘、汇添富、泓德最近五年的收益率也超过30%,分别达到32.87%、32.72%、31.56%、30.55%,排名第四至第七。国海富兰克林、新华、东证资管等基金公司业绩也较为亮眼,显示出公司的长期固定收益投资水平持续保持领先。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16家固定收益类大型基金公司最近五年的平均收益为23.64%,而14家中型公司和55家小型公司,近五年平均收益率为21.13%、21.5%。相对来说,中长期收益看,固定收类大型基金公司的业绩存优势。
14家公司固收三年收益超20%
最近三年(2018.10.8-2021.09.30)固收类基金*收益数据显示,经历了2018年大牛市、2019年震荡小牛市、2020年及前三季度震荡市,是考验基金公司固收投资能力的一个时期。除了一家基金公司外,所有基金公司都取得正收益。数据显示,有14家基金公司固收类产品净值增长率达到20%以上,其中收益率超30%的达到3家。
具体来看,华商基金以53.00%的收益率在108家可比基金公司中拔得头筹。富安达、申万菱信最近三年收益率也超过30%。其余表现较佳的公司还有红土创新、易方达、华宝、泓德、财通、红塔红土、国海富兰克林等。
在固定收益规模大的基金公司中,近三年整体回报达到15.81%,表现较好抓住机遇的是易方达、富国基金、汇添富、鹏华等。而中型和小型基金公司,固收领域近三年平均回报分别为14.48%、15.43%,在三年期维度来看,大中小基金公司整体收益率差异不大。
前三季度9家收益超5%
前三季度受到资金面的变化,债券市场也震荡起伏,也考验基金公司固收投资能力。
海通证券统计了136家公募基金管理人2021年前三季度固收基金的净值增长情况,其中有135家获得正收益。固定收益领域业绩争夺激烈,不少公司基金公司之间差距不大。
业绩数据显示,9家基金管理人前三季度净值增长率超5%。目前业绩较好的是华商基金,前三季度旗下固定收益率基金收益率为11.09%,紧随其后是农银汇理基金,收益率达到9.55%。
此外,九泰基金、信达澳银、天治、广发资管、长盛基金、财通基金、中金公司,7家公司管理的前三季度固收类基金净值增长率分别为8.58%、6.76%、6.08%、5.62%、5.54%、5.27%、5.17%。易方达、华泰资管、国君资管、华泰保兴、富国等表现较好。从固收类基金规模来看,除了易方达等,这些业绩较好的管理多数为小型基金公司,不少公司旗下有业绩领先的产品。
从固收大型基金公司来看,农银汇理、易方达、富国等表现较好。而中型基金公司中,天弘等前三季度表现较好。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