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里,周线就像给日常操作加了一个慢速镜头,放大了趋势的轮廓,减少了日内波动的喧嚣。很多投资者喜欢用日线,但周线的信号更像是经久耐看的老铁拳,耐心等待,胜在稳健。本文整理了基于周均线的选股公式,兼具可执行性和趣味性,像做饭一样一步步把材料放进锅里,最后出锅是一口香喷喷的上涨概率大餐。
核心思路:以周线移动平均线作为趋势判定的核心,用短期周线均线(T)、中期周线均线(M)、长期周线均线(L)形成金叉/粘合/上升梯形的结构,用放量来确认买点。这个策略不是追涨,而是在多空转换的节点上找到“相对低风险的入场机会”。
参数设定与公式要点:选取4条周线均线,分别是5周、10周、20周、40周,作为短中长期的信号筛选线。计算方法很直接:MAk = 1/k Σ_{i=0}^{k-1} 价格_{t-i},其中价格为收盘价。把这几条线画在周线图上,观察它们的相对位置和斜率。
买点公式(核心规则)分解如下:
1) 趋势过滤:股价收盘价位于40周均线之上,并且40周均线呈上升趋势(近两三周的斜率为正)。这一步像给股票打上“上升趋势许可”的标签,过滤掉处于盘整或下跌阶段的股票。
2) 中短期结构:5周均线从下向上穿越10周均线,且10周均线处于20周均线之上,形成一个稳定的“金叉”时间窗口。此时的形态被解读为“资金在短期内开始对该股产生偏好”。
3) 价格相对位置:股价收盘位于20周均线上方,最好在20周均线之上有个明显的回拉,说明多方买盘在逐步接棒。
4) 成交量确认:本周成交量至少为过去4周均量的1.2倍,且相对前一周呈上升态势,量能放大被视为买入的强烈辅助信号,避免“吊锚式上涨”导致的回撤。
5) 附加条件(安全网):若有行业因子或公司基本面改善的共振信号,例如行业景气度回暖、盈利增速回升等,可以作为附加条件,但核心仍以周线为主,避免过度依赖基本面短期波动。
止损与离场规则:若价格跌破40周均线且收盘价转阴,或5周均线向下穿越10周均线,或价格从20周均线回落并跌破,需及时降低仓位或止损离场。这一条像给买点设了一个隐形天花板,一旦破位就要果断撤退,避免让利润被日内波动吞噬。
仓位管理与回测建议:单笔仓位不超过总资金的8-12%,并在历史数据上做周线回测,确保该组合在目标市场的历史中有正向 expectancy。回测时尽量剔除极端事件对结果的干扰,以免把美味的炒饭搞成了灌汤包的气泡水平。
实操流程也很简单但需要耐心。首先从交易所上市的高流动性股票池筛出候选对象,确保周线数据完整、可回溯。然后逐条计算MA5、MA10、MA20、MA40的周线数据,逐条验证买点条件。若某只股票同时满足上述4项核心条件,并且成交量符合放大确认,就可以考虑在下一个周的收盘时点执行买入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这套公式强调趋势与量能的共振,而非单纯的价格涨幅。若市场处于阶段性高位,或者板块轮动极快,周线的滞后性会让买点显得“慢半拍”。此时可以增加短期筛选的容错:比如把等待期延长到连续两周的金叉,或者设定“若两周内没有放量且价量背离,则暂不建仓”,以降低追涨风险。
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小细节:股价在周线层面的回撤幅度。理想的情况是价格回踩20周均线但不跌破,且回踩期间成交量也未出现放大,显示为“健康的回拉”,这是一个更稳健的买点锚定。若回踩伴随明显缩量,反而可能是观望的信号,需要等待下一轮放量的确认。
为了让你更容易落地,下面给出一个落地版的操作要点清单:先确定40周均线的方向和斜率,再判断价格是否在40周均线上方且有上升趋势;接着观察5周与10周的金叉情况,确保10周在20周之上且5周正在上穿10周;最后用20周均线来检验价格的相对位置和是否有回拉的机会,并用最近4周的成交量来判断量能是否配合。
在日常使用时,可以把这个周线选股法与其他工具叠加使用,比如配合相对强弱指数(RSI)或MACD的周线信号作为二次确认,避免单纯依赖均线导致的误导。也有人把它和“分散投资、分仓管理”结合起来,让多只股票轮番进入,而不是一次性撸到底,避免把资金集中在一个未知的方向上。
如果把这套方法落地成日常操作,你会发现它更像是一种节奏感的练习。周线的穿越不急不躁,像是在告诉你“慢工出细活”,但当金叉、放量和价格位置三者都对齐时,胜率会给你一个惊喜。最后的问题不是买点到底在哪,而是在你盘中的心态:是不是已经准备好让周线来告诉你下一步该去哪儿?你准备好给它一个机会吗?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