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技术最新消息(国民技术最新公告)

2022-09-26 0:26:49 基金 xialuotejs

业绩超预期下滑 中兴通讯被指变相裁员

业绩超预期下滑 中兴通讯被指变相裁员

业绩超预期下滑

中兴通讯13日晚间发布业绩预警,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54 亿元-3.08 亿元, 比上年同期下降60%-80% 。如此大幅度的业绩下滑,显然超出了此前业界预期。公司表示,业绩大幅倒退主要是因为投资收益下降、汇兑损失、电讯设备合同招标推迟及整体毛利率下降等。

TMT首席分析师马军对《证券日报》记者指出,投资收益下降和汇兑损失是公司2012上半年净利润大幅下降的直接原因。

但是,对于投资收益的下降,投资者早有预期,毕竟并不指望中兴通讯再像去年一样靠卖国民技术股票赚回大笔收益。汇兑损失和电讯设备合同招标推迟也只是暂时性因素,整体毛利率的下降才是中兴通讯的根本之痛。

时富金融研究报告认为,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或反映业内竞争加剧,公司的议价能力逐渐被削弱,或不利其中长线发展。

渣打银行证券研报也指出,作为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之一,中兴业绩预警,反映行业前景差。该行表示,从近期调查获悉,电信设备供应商,面对本地及海外电讯营运商,均面临着议价压力的上升。

面临困难的并不只是中兴,华为2012 年一季度也出人意料的出现了巨额亏损。两设备商巨头的亏损和下滑,无疑透射出现在的行业景气度。相比面对困境的连声哀叹,如何度过难关恐怕是当下公司和投资者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根据华创证券的调研结果显示:尽管华为2012年一季度出人意料的出现巨额亏损,但由于迅速、及时的采取了强有力的“宁弃市场份额,首保产品盈利”的'价格止损策略,上半年华为公司的整体净利润也极有可能快速回稳到10 亿美金级的较好水平。

马军认为,中兴通讯在全球市场的布局已经比较合理,各产品领域的市场份额已有一定的“护城河”优势,如果商务上合理控制,继续采取“跟随”策略,凭借规模较大的“护城河”优势,再加上在销售费用继续加大力度压制,以及下半年欧元和人民币走势趋稳导致的汇兑大环境转好,全年取得较好的业绩仍然值得期待。

由于公司二级市场的股价已经反应之前悲观预期,尽管短期仍然“煎熬”,但马军中长期仍看好公司。

当然这一美好的预期还需要三个风险因素的远离才可能实现。一是价格战再度激烈,毛利回升艰难。二是不可控的汇率风险持续。三是欧盟、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定时采取的非正常调查导致海外收入下滑。

时富金融所持态度更加谨慎,其表示,虽然预计国内下半年电讯资本开支将有所提升,销售的增长或能抵销毛利率下降的部份负面影响,但是,投资者未宜把公司下半年的前景看得太好。加上中兴通讯今年以来疲弱的股价走势(至今已跌近六成),纵使已严重超卖,预计短期内难以走出弱势股的阴霾,吁投资者保持审慎。

变相裁员?

除却业绩担忧,近期困扰中兴通讯的两则传闻均已获官方表态。

此前,据媒体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已对中国中兴通讯公司涉嫌向伊朗出售美国禁运的计算机设备一事展开调查。针对此事,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仍需进一步了解事件,但相信有关往来不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并呼吁美国客观处理”。中兴表示,会以透明、诚恳、合作的态度继续配合美国特别情报委员会HPSCI的调查。时富金融预计,事件短期内仍会维持胶着状态,投资者宜留意事态发展,观其会否成演变为政治意味较重的事件。

此外,中兴还陷入“裁员万人”的舆论风波。有媒体引述中兴内部员工称,从今年春节以来,先后有数批中兴海外派驻员工被召回,回国后需自找门路,如找不到则将成为闲置人员。

在上半年业绩预警的现状下,裁员一说显得更像真实情况。

针对外界传闻“中兴通讯计划年底裁员万人”的消息,17日下午,中兴通讯连发两条官方微博声明,“今年没有裁员计划,并且今年仍将有几千名大学毕业生加入公司,充实到公司研发等各种岗位”。

另一条微博则称,中兴通讯一直致力于推进海外人力资源本地化建设,十几年来已锻炼出一批有经验的本地员工。为深化国际化战略,中兴通讯海外今年将有计划地推动人力资源本地化工作,一方面有经验的海外本地员工将逐步走上管理岗位,成为主力军。另一方面,一家公司根据业务安排进行内部人员调动是一个正常行为。

这一官方回应与2005年中兴传大裁员时的表态如出一辙,05年中兴公司官方同样否认了大规模裁员的说法,同时宣布今年累计将招聘约22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

招聘新人似乎成了中兴通讯否认裁员的有力证据,但真实的逻辑是,“仍将有几千名大学毕业生加入公司”并不代表没有人被迫离去。

虽然中兴通讯否认了裁员计划,但有业内人士也告诉本报记者,裁员是变相的,海外回流的员工在新岗位上半年进行考核。 ;

国民技术最新消息(国民技术最新公告) 第1张

518846009830快递到哪里了?

518846009830优速快递哦,快递已经显示派送中 正常情况下会在下午5点之前会派送到位的,电话保持畅通吧。

芯片测试第一股利扬芯片:压力与机遇并存,市值炒作下莫忘这些坑

近日笔者跟踪了复旦微电子这家准备科创板上市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公司在从事安全与识别芯片、非挥发存储器、智能电表芯片等领域的芯片设计之外,还从事集成电路测试服务这项比较特殊的业务。说它特殊是因为原本这块业务主要由封测厂商承接,但随着集成电路产业分工越发明细,以及一些厂商出于成本、技术等方面的考虑和市场对芯片及晶圆测试的提出的更高要求,专业的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恰逢其时的是复旦微电子科创板IPO申请被受理,而利扬芯片作为专业集成电路测试服务提供商刚好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审核,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解读利扬芯片招股书得以了解行业更多的信息,同时也对公司存在的风险进行提示,以免投资者踩雷。

诞生于1987年的台积电开启了专业分工模式的先河, 半导体产业的模式也变为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三个主要环节,即我们常说的Fabless模式、Foundry模式和OSAT模式,其中封装测试处于半导体产业链的后段。封装是将通过测试的晶圆加工得到独立芯片的过程,测试则是检测不良芯片的过程,该过程包括封装前的晶圆测试和封装后的成品测试,经成品测试合格的芯片将向终端用户销售:

独立第三方专业集成电路测试的价值是:第一由于专业测试是主动性进行新产品导入并提供相应的测试服务,因此对市场需求和部分客户个性化测试要求能快速反应;第二是可向客户提供中立的判断,而OSAT企业有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而做出损害客户利益的事项;第三是专业测试服务提供商凭借在大量芯片测试和规模化量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帮助客户缩短投放市场的时间周期,自身产能调配灵活,测试效率较高。当然传统的封测一体化模式封装和测试均在场内进行,而专业第三方模式则是将封装和测试做到了分离,因此增加了物流时间和成本,也提高了芯片的成本:

作为半导体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测试服务贯穿于设计、制造、封装等全过程,是确保芯片良率和成本控制的重要举措。利扬芯片招股书比较详细的展示了晶圆测试和芯片成品测试的流程,其中晶圆测试环节是结合探针台和测试机等设备组成的测试系统对批量生产的晶圆进行测试;成品测试则是结合分选机和测试机等组成的测试系统对已完成封装的芯片进行测试。这儿透露两点信息;第一是晶圆测试发生在封装前,而且设备主要为探针台和测试机;第二是成品测试发生在封装后,设备主要为分选机和测试机,两过程所用设备有很大差异,因此结合长川 科技 和华峰测控等业务差异与设备差异,也就对这几家重要的设备厂商所处产业链位置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在具体测试服务方面,利扬芯片主要提供晶圆测试、成品测试、晶圆减薄和晶圆切割服务,业务组成与京元电子类似。当然从利扬芯片的测试设备供应商来看,公司晶圆测试设备主要来自爱德万测试和泰瑞达,成品测试设备主要供应商是EPSON,晶圆减薄和晶圆切割设备主要来自Disco,国内设备还是难得一见,国产化率依旧面临很大挑战: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目前利扬芯片已拥有数字芯片、模拟芯片、混合信号芯片以及射频芯片等多种系统级芯片测试解决方案,下游领域主要面向5G通信(射频芯片、LNA、FPGA、PA和Switch)等、传感器(MEMS、生物识别、消防安全等)、智能可穿戴(物联网、人脸识别、智慧家居等)、 汽车 电子(车联网、自动驾驶和ETC等)、北斗应用(雷达、导航、定位等)、计算类芯片(AI、服务器、云计算)等诸多领域,技术上可提供8nm制程的集成电路测试。公司重要客户主要有汇顶 科技 、全志 科技 、国民技术等上市公司以及深圳比特微电子等公司,2019年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营收比例为76.39%,其中深圳比特微电子、汇顶 科技 和全志 科技 的营收占比分别为28.75%、27.42%和12.12%,客户集中度较高且对重要客户存在一定依赖性。

利扬芯片将测试频率高于100MHz且通道数大于512Pin的测试系统划分为高端测试平台,目前SoC芯片、FPGA和AI等选用高端测试平台,因此高端平台具有较高溢价空间;终端测试平台主要用于MCU、触控、指纹和电源管理芯片等。从收入构成来看,公司芯片测试平台营收占比超过65%,其中芯片测试-高端测试平台收入占比从2.3%提升至32.3%,毛利率也从53.9%提升至77.3%,但晶圆测试毛利率较低:

集成电路第三方测试服务出现至今也有30多年,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京元电子这家中国台湾的企业。

京元电子成立于1987年5月,公司位于中国台湾新竹,生产基地位于苗栗县。成立之初公司主要从事晶圆切割服务,这原本是封装工序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但随着晶圆级封装等先进技术的出现,晶圆切割已经成为边缘业务。2000年左右京元电子开启全球化进程,重要的事件有:2000年在美国成立分公司,2002年和2006年在苏州设立两家子公司,此外公司还在新加坡和日本设立分公司。目前京元电子在中国台湾建有10.8万平方米的工厂,无尘室面积达到18.73万平方米,在苏州的工厂面积和无尘室面积分别达到4.46万平方米和1.02万平方米:

目前京元电子主要提供的测试服务项目有:晶圆针测、IC成品测试、预烧测试和封装及其他项目,产品线涵盖Memory、逻辑及混合信号、SoC、CIS、RF及无线、MEMS和显示屏驱动器等,拥有设备总数超过4000台。公司提供的封装技术有BGA、DFN、TSOP、LGA等成熟封装技术以及面向存储器的eMMC/Emcp等封装技术。京元电子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专业第三方测试公司,晶圆针测量每月产能约为46万片,IC芯片成品测试量每月达到6亿颗:

财务方面,2018-2019年京元电子营收分别为208.15亿新台币和255.39亿新台币,2020年1-6月营收达到146.60亿新台币,同比增长29.2%。从今年二季度营收构成来看,晶圆测试和产品测试营收占比分别为31.5%和39.7%,封装业务营收占比为16.4%,作为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服务供应商,测试服务业务占比超过70%:

在客户合作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专业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服务供应商,京元电子与Marvell、东芝、博世、Qorvo、Maxim、Cypress、Novatek、Realtek、南亚等全球重要的半导体设计公司保持深度合作。

利扬芯片的技术水平在国内有一定积累,但与京元电子相比,在Pin数、同测数等指标上有较大差距:

最高Pin数和最大同测数是衡量晶圆测试技术水平的客观指标,一般情况下Pin数越大,同测数或Pin数极限是晶圆测试追求的技术目标,这种测试技术体现在:多同测之间的一致性难度增大,需要探针卡设计和测试程序算法优化;多同测时的并行测试效率的提升需要优化功能模块测试方法和测试程序算法。还比如Pad间距越小,探针之间的距离越小,不仅多同测时探针卡设计难度加大,还因为之间存在严重信号串扰,因此需要通过测试程序优化来解决串扰问题。当然利扬芯片45微米的Pad间距表明在测试技术上公司取得重大进展。

前文已经提到,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服务是封测一体化模式进一步分工后的产物,长电 科技 、通富微电等封测厂商是利扬芯片在中国大陆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除此以外利扬芯片的竞争者就是其他第三方测试服务供应商,这里面重要的竞争对手是京元电子在苏州的子公司京隆 科技 、复旦微电子子公司华岭股份以及胜科纳米(苏州)有限公司等。

京隆 科技 成立于2002年7月,是京元电子在中国的唯一测试子公司,目前该公司拥有4.46万平方米的工厂和1.02万平方米的无尘室,晶圆针测量每月达到6万片,IC成品测试量每月产能达到6000万颗,测试服务范围与京元电子一样,其中驱动IC和eFlash测试规模在中国大陆处于领先地位。

华岭股份成立于2001年4月,是复旦微电子旗下专业从事集成电路测试技术研发、芯片设计验证分析和产业化生产测试的子公司,目前拥有9000多平方米技术开发和测试厂房,拥有包括45nm、12英寸先进测试系统在内的国际主流先进测试设备100多台套,拥有测试通道1024pin、测试矢量深度128M的测试能力。当然从设备供应商来看华岭股份的设备主要来自爱德万测试、日本东京精密株式会社和泰瑞达等,国内设备还是难得一见。

华岭股份的前五大客户除了第二大是控股股东复旦微电子(营收占比18.66%),其他客户与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营收比例为59.55%,客户集中度较低,对重要客户依赖性也较低。

总体来看华岭股份涉足集成电路测试服务业务时间较早,相较成立于2010年的利扬芯片,在客户资源和技术积累上有一定优势。当然从收入规模来看,2019年华岭股份营收1.46亿元,利扬芯片营收2.32亿元,两者有一定差距。

根据中国台湾工研院统计,集成电路测试成本约占IC设计营收的6%-8%,以此推算集成电路测试行业市场容量为183.81亿元-245.08亿元,利扬芯片与华岭股份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2.31亿元和1.46亿元,市场份额分别为0.95%-1.26%和0.60%-0.79%。2019年京元电子营收255.39亿新台币,约合58.74亿元,市场份额为23.97%-31.96%,总的来看集成电路测试市场空间较大,利扬芯片等第三方测试服务供应商的发展潜力较大。当然不容忽视的一点是长电 科技 等封测公司都对外提供晶圆测试和芯片成品测试,近几年台积电为代表的晶圆代工企业也加大了封测环节的布局,再加上行业龙头京元电子的存在,因此利扬芯片面临的竞争压力依然较大。

2015-2019年利扬芯片营收从0.58亿元增长至2.32亿元,归母净利润从0.16亿元增长至0.61亿元,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增长3倍与2.81倍。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亿元、0.27亿元,同比增长77.4%和387.8%,2月份复工复产后公司生产经营正常,8nm先进制程芯片测试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公司与存量客户交易规模保持稳定或略有增长。此外5G商用推广下FPGA、射频等芯片测试量较上年同期增加,提升了营收规模。

即便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利扬芯片的营收与净利润保持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当前随着集成电路制程演进和工艺的日趋复杂,制造过程中对参数的控制和缺陷检测等要求越来越高,对集成电路测试专业化需求提升;第二是随着物联网、AI和车联网等新应用场景的不断成熟,芯片的种类多样化,芯片设计也多样化,对应的测试方案也多样化,提升了市场对专业测试服务供应商的需求。此外利扬芯片和华岭股份等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不断提升,出于成本等考虑Fabless公司甚至封测公司等也倾向于将部分测试服务业务交给独立第三方测试企业。笔者对利扬芯片2020-2021年的业绩做了预测,中性预测下2020-2021年营收3.31亿元、4.18亿元,归母净利润0.86亿元、1.04亿元,对应市值为86亿元、104亿元;乐观情况2020-2021年营收4.53亿元、6.68亿元,归母净利润1.18亿元、1.67亿元,对应市值118亿元、167亿元:

集成电路第三方测试服务需要投入巨大资本用于专业厂房建设和设备采购,比如京元电子在中国台湾建有10.8万平方米的工厂,无尘室面积达到18.73万平方米,各类测试设备超过4000台。利扬芯片规模远不及京元电子,但也有2万多平方米的厂房(租赁为主),2017-2019年其资本开支达到1.54亿元、0.64亿元和1.51亿元,截止2019年底固定资产账面价值3.47亿元,拥有测试机、分选机、探针台和产品外观检测机分别为350台、266台、137台和11台,重资产模式面临高额的折旧费用。2017-2019年公司折旧与摊销费用分别为64.96万元、140.67万元和131.09万元,虽然公司生产设备折旧年限5-10年,远高于京元电子的2-8年和3-5年,但若以新设备折旧年限8年和二手设备折旧年限4年重新调整,则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要降低2.6到8个百分点,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较大。换句话说公司存在通过拉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调节利润的风险。

利扬芯片拟公开发行3410万股股份,募集资金中4.1亿元用于芯片测试产能建设项目,1.03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0.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从2017-2019年的产销率及产能利用率等来看,公司晶圆测试产销率由92.2%提升至102.3%,产能利用率由83.5%提升至90.5%;芯片成品测试产销率虽然由97.5%提升至102.1%,但产能利用率由73.2%下降至62.5%,如果募投项目建成投产,产能过剩现象或将进一步加剧。其原因在于公司第一大客户深圳比特微电子从事矿机芯片和区块链芯片,而近几年比特币等泡沫逐渐破灭,区块链行业又存在各种风险,若这两大行业出现重大不风险,对公司会有较大影响。此外公司客户主为汇顶 科技 、全志 科技 等,前五大客户集中度较高,培育新客户又存在较长的周期,因此对公司业绩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利扬芯片在招股书中提到,深圳比特微电子实际控制人杨作兴在2019年12月被深圳南山区检察院以职务侵占罪批准逮捕,目前未有进一步消息,因此第一大客户的风险不可不防。

当然这段时间 财经 媒体对利扬芯片这家国内芯片测试第一股的关注度很高,很多媒体爆出公司营造经营假象(股市动态分析周刊文章《利扬芯片:营造经营假象 夸大募投产出》)、质疑研发投入和供应商为皮包公司(链牛 财经 《如果明天上会的利扬芯片能通过,科创板发审委就有严重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投资者也要关注这些负面问题。当然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利扬芯片这家公司对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服务业务做个初步了解,毕竟在产业分红越发深化的背景下,即便利扬芯片最终成为芯片界的乐视,也会有其他类似公司崛起,产业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江特机电股票股吧

江特电机(002176.SZ)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也同样在三季度“换血”,新进3国投瑞银的基金。3只基金“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国投瑞银产业趋势混合”和“国投瑞银先进制造混合”合计买入江特电机5425万股,占流通股比的3.18%。 值得注意的是,这3只基金均由基金经理施成管理,整个三季度,江特电机股价上涨了204.29%,而这3只基金在近3个月的收益率都超过了10%。

拓展资料

上市公司三季报的披露在近日拉开序幕,截至目前,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已有19家上市公司发布三季度定期报告。而在464家已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中,业绩预告扭亏、略增、续增和续盈的公司共有392家。 除了股票业绩、股价表现,股东变化,新进或退出了哪些基金,引人注意的明星基金经理的新操作,哪些基金押中了绩优股和涨停股也能窥见一斑。

此外,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何在四季度挖掘投资机会依然至关重要。博时基金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分享四季度投资策略时表示,未来依旧是结构重于仓位,成长+周期链景气相对占优,是四季度的主方向;此外,盈利扩张驱动中小市值的中证500相对沪深300业绩趋势占优,继续看好中证500。 两只绩优股的不同命运 10月12日盘后,国民技术披露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209.02%,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14.05万元,同比增长85.61%。此外,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512.94%。 业绩喜人的同时,基金“抱团”出现也让国民技术的十大流通股“大换血”。最新的三季度股东数据显示,“华夏行业景气混合”、全国社保基金六零二组合、全国社保基金五零四组合以及“博时宏观回报债券”4只基金在三季度新进买入国民技术前十大流通股。 其中“华夏行业景气混合”基金以买入1093万股,占流通比2.01%成为国民技术第一大流通股。另有国泰君安证券旗下的“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产品与设备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在三季度对国民技术加仓至持股7.29%,现持445.7万股,位列第7大流通股。

5g消费电子国企改革的股票有哪些?

5G概念股走强,华星创业、麦捷科技、创意信息、宜通世纪等涨停。消息面上,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商务部接近签发一份新规,以允许美国企业和华为共同参与5G网络标准的制定。

有券商认为,此事件将加快5G在全球的建设进度,利好电子板块创新及需求。

5G概念股有哪些?

通宇通讯(002792)、盛路通信(002446)、欣天科技(300615)、超讯通信(603322)、奥维通信(002231)、大唐电信(600198)、中兴通讯(000063)、麦捷科技(300319)、富春股份(300299)、信维通信(300136)、光迅科技(002281)、国民技术(300077)、烽火通信(600498)、亿阳信通(600289)、新易盛(300502)、世纪鼎利(300050)、中国联通(600050)、三元达(002417)、亨通光电(600487)、三维通信(002115)、初灵信息(300250)、雷柏科技(002577)、天玑科技(300245)、银信科技(300231)、顺网科技(300113)、吴通控股(300292)、科大讯飞(002230)、恒宝股份(002104)、卫宁健康(300253)、威创股份(002308)、紫光国芯(002049)、依米康(30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