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27(000813)中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27%

2022-09-09 10:44:56 基金 xialuotejs

国内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27



本文目录一览: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7月15日电 (赵竹青)今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生产需求继续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快速成长,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市场主体预期向好,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比一季度回落5.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3%,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二季度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分产业看,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8402亿元,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07154亿元,同比增长14.8%,两年平均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96611亿元,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4.9%。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

夏粮再获丰收,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上半年,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7%。其中,二季度增长3.7%,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全国夏粮总产量14582万吨(2916亿斤),比上年增加296.7万吨(59.3亿斤),增长2.1%。农业种植结构持续优化,油菜籽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29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3.0%,其中猪肉产量增长35.9%;牛奶产量同比增长7.6%,禽蛋产量下降4.1%。二季度末,生猪存栏43911万头,同比增长29.2%;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564万头,增长25.7%。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7.0%,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8.9%。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6.5%;环比增长0.56%。分三大门类看,上半年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两年平均增长2.5%;制造业增长17.1%,两年平均增长7.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4%,两年平均增长6.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两年平均增长13.2%。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05.0%、69.8%、48.1%,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3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15.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17.0%;私营企业同比增长18.3%。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9%,连续16个月高于临界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7.9%。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247亿元,同比增长83.4%,两年平均增长2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11%,比2020年1-5月份提高2.05个百分点。

服务业稳步恢复,市场预期持续向好

上半年,第三产业持续稳定恢复。二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5.1%;一季度同比增长15.6%,两年平均增长4.7%。分行业看,上半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1.0%、20.3%,两年平均分别增长6.9%、17.3%。6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6.5%。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9%,两年平均增长11.1%,比1-4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

6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连续16个月高于临界点。从行业情况看,与线上消费密切相关的邮政快递、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7.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货币金融服务、保险业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4%,继续保持在高位景气区间。

市场销售逐步改善,消费升级类商品快速增长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4亿元,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13.9%,两年平均增长4.6%。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86亿元,同比增长12.1%,两年平均增长4.9%;环比增长0.70%。上半年,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4098亿元,同比增长23.3%,两年平均增长4.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807亿元,同比增长21.4%,两年平均增长4.0%。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90192亿元,同比增长20.6%,两年平均增长4.9%;餐饮收入21712亿元,同比增长48.6%,规模与2019年上半年基本持平。按商品类别分,限额以上单位18个商品类别同比增速均超过10%,其中七成以上商品类别同比增速超过20%。从两年平均增速看,除石油类商品外,其他商品类别商品零售额均为正增长,其中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9类商品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速超过10%。全国网上零售额61133亿元,同比增长23.2%,两年平均增长15.0%,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0263亿元,增长18.7%,两年平均增长16.5%,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7%,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恢复,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加快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5900亿元,同比增长12.6%,6月份环比增长0.35%;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分领域看,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2.4%,比1-5月份略降;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2%,两年平均增长2.0%,比1-5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5.0%,两年平均增长8.2%,比1-5月份略降。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886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7%,两年平均增长8.1%;商品房销售额92931亿元,同比增长38.9%,两年平均增长1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1.3%,两年平均增长13.2%;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3%,两年平均增长2.9%;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7%,两年平均增长4.8%。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5.4%,两年平均增长3.8%。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5%,两年平均增长14.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9.7%、12.0%,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7.1%、9.5%。高技术制造业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7.5%、34.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6.3%、18.7%;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2.9%、28.4%,两年平均分别增长32.5%、15.9%。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6.4%,两年平均增长10.7%;其中卫生投资、教育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5.5%、14.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4.9%、12.5%。

货物进出口快速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80651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出口98493亿元,同比增长28.1%;进口82157亿元,同比增长25.9%;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6336亿元。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2%,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1.9%,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7.8%,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6月份,进出口总额32916亿元,同比增长22.0%。其中,出口18122亿元,同比增长20.2%;进口14794亿元,同比增长24.2%。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仍处高位

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5%,一季度同比持平。其中,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1%,涨幅比5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上半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6%,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0.4%,衣着价格同比持平,居住价格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1%,交通通信价格上涨1.9%,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0.9%,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3%,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1%。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19.3%,粮食价格上涨1.2%,鲜果价格上涨2.6%,鲜菜价格上涨3.2%。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4%,一季度为同比持平。

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1%,涨幅比一季度扩大3.0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同比上涨8.8%,涨幅比5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7.1%,涨幅比一季度扩大4.3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同比上涨13.1%,环比上涨0.8%。

城镇调查失业率与上月持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3.5%。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5月份持平,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本地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0%,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1%。16-24岁人口、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5.4%、4.2%。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5月份持平。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6小时,比5月份增加0.3小时。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8233万人。

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缩小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同比名义增长12.6%,这主要是受到去年上半年低基数的影响,两年平均增长7.4%,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2.0%,两年平均增长5.2%,略低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25元,同比名义增长11.4%,实际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48元,同比名义增长14.6%,实际增长14.1%。从收入来源看,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同比分别名义增长12.1%、17.5%、15.0%、9.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61,比上年同期缩小0.07。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4897元,增长11.6%。




000813

环球网

10月30日下午,德展健康(000813)披露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收入8.3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39亿元。

资料显示,德展健康是国内降血脂药物的龙头企业,主打“阿乐”产品市占率行业领先。同时,公司的多项新业务包括多肽、消毒液等均推进顺利。从业绩释放角度,四季度麻元素系列化妆品上市销售、长江脉业绩并表承诺三年不少于6亿元净利润有望成为公司除“阿乐”之外的新增长点。

拓展非带量渠道维持阿乐销售稳定

德展健康全资子公司嘉林药业主打产品“阿乐”是辉瑞降血脂药物立普妥在国内的首仿药,品牌知名度及市占率行业领先。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阿托伐他汀零售药店整体销售额约为24 亿元,其中立普妥销售额为17亿元,占市场份额71%;阿乐销售额为2.7亿元,位列第二位,市场份额约为11%。

2019年“4+7”带量采购全面扩围后,降血脂药物行业也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市场销售方面,数据显示阿托伐他汀在国内等级医院的销售数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但由于集中采购导致产品价格大幅降低,销售额出现了“断崖式”下跌,2020年二季度的销售额已不足2018年4季度的1/3。销售渠道方面,医院采购渠道和非医院的OTC渠道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由于医院集采渠道的价格过低,药企大多开始向零售药店等终端渠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侧重。

数据药海数据。

为积极应对新市场形势,行业龙头嘉林药业也开始转变销售策略。一方面着力推进OTC市场推广工作,加强与连锁客户沟通合作;另一方面,在最大程度保留医院端销售的同时,积极争取公立医疗市场非带量采购市场。数据显示,“阿乐”产品2018年、2019年及2020上半年对应的销量分别为1.91亿盒、2.35亿盒、1.16亿盒(按10mg计算),销量保持稳定增长,为公司贡献稳定的经营利润。

多维度整合多肽业务

半年报显示,公司已经完成了对汉萃(天津)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7.0125%及汉肽生物医药集团有限公司65%股权收购事项。汉萃生物在自身植物萃取及生物医药领域的优势非常明显。借助海归及国内领军的顶端活性肽博士研发团队和活性肽化妆品研发团队,获得多项肽合成专利和药物专利,成为亚太地区美容肽及药物肽研发和生产技术领军企业。

控股汉萃生物后,德展健康有望从多个维度整合多肽业务。化妆品方面,多肽终端产品如芳香精油、爽肤水、面膜等有望与公司的麻元素系利化妆品形成产品矩阵,基于不同的市场定位共同强化德展健康的化妆品业务。此外,多肽还可以在营养食品、小分子肽药物等多个方面进行应用,与公司的医药健康业务产生协同效应。

高端消毒产品稳步推进

2020年上半年,公司完成长江脉70%股权收购事项。此次收购事项中,长江脉创始人戴彦榛承诺在2020-2023三个会计年度内实现净利润不低于6亿元。

长江脉创立二十多年以来一直深耕高端消毒领域。医院消毒方面,其消毒产品覆盖全国七千余家医院,约 64.5%的三甲医院都用长江脉的消毒产品。民用消毒领域,长江脉旗下的“健之素”品牌跻身国内前列,知名度较高。今年疫情爆发以来,国内民众消毒意识提升,有望带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此外,上半年长江脉先后获得欧盟、美国的市场认证,标志着公司产品可以进入欧盟地区和美国销售。

总的来说,长江脉消毒产品在品牌、市场及渠道方面均已建立起一定的竞争壁垒。今年以来更是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积极推进武汉生产基地及北京 平谷生产基地的产线建设,并有效利用了嘉林药业的闲置厂房,收购之后资产整合效果良好,业务保持稳步推进。

股权激励方案发布利于公司长远业绩实现

三季度除正常推进各项业务进展以外,德展健康还发布了第一期股权激励计划。最终向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共15名对象授予21,612,228股限制性股票,占总股本比例为0.96%,授予价格为1.85元/股。公告显示,股权激励计划存续期不超过 48 个月,自标的股票过户之日起 12 个月后开始分三期解锁,锁定期最长达 36 个月。业绩考核方面,第一、二、三期解除限售条件均以 2019 年归母净利润为基数,设置了 2020-2022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逐年累计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20%、164%、337%的考核目标。 2019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3.37 亿元,则股权激励计划解锁的业绩要求为2020 年至 2022 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 4.04 亿、4.85 亿和 5.83 亿。

从前文的分析来看,公司短中期内业绩释放的关键在于“阿乐”产品OTC渠道的拓展、日化用品销售放量及长江脉的业绩并表。此外,三季报显示公司账面尚有货币资金14.34亿元,公司资金相对比较充裕,因此也不能排除德展健康继续通过外延并购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大健康产业布局,帮助上市公司实现业绩高速增长。




中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27%

为及时把握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自2013年8月起首次联合开展每年2次的“百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问卷调查”活动。此次是该活动的第13次调查问卷。我们于2019年8月向国内相关领域的经济学家发出调查邀请,最终收到127位专家的答复。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获得了专家们关于2019年中国经济形势及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势等问题最新认识和判断。现将本次问卷调查部分结果公布

专家普遍认同2019年经济增速

将在6.0%至6.5%之间

2018年中国GDP增长6.6%。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7月15日发布的初步核算数据,2019年上半年GDP增长6.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0.4和0.5个百分点。关于2019年中国GDP增长,调查结果显示,59%接受调查的专家预期2019年中国GDP的增长率将位于“6.1%至6.2%”之间;31%的专家预期位于“6.3%至6.4%”之间。

2018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1.9%。2019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涨2.2%,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4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关于2019年中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的变化趋势,55%的专家预期2019年中国CPI增长位于“2.2%至2.5%”之间;24%的专家预期其位于“1.9%至2.1%”之间。

2018年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3.5%。2019年上半年, PPI同比上涨0.3%,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关于2019年中国PPI的变化趋势,55%的专家预期2019年中国PPI涨幅将处于“0.1%至1.0%”之间;16%的专家预期其将处于“-1.0%至0.0%”之间;各有13%的专家预期其将高于2.0%和位于“1.1%至2.0%”之间。

2018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名义增长5.9%。2019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增长5.8%,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关于2019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79%的专家预期其位于“4.0%至6.0%”之间;17%的专家预期其处于“6.0%至8.0%”之间。

2019年 *** 将继续采取

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2018年中国广义货币(M2)增长8.1%。至2019年6月末, M2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对于2019年中国M2的增速,调查显示,56%的专家预期2019年中国M2增速将位于“8.5%至8.9%”之间;27%的专家预期其将位于“8.0%至8.4%”之间;12%的专家预期其将位于“9.0%至9.4%”之间;另外各有4%和1%的专家预期M2增速低于7.9%和高于9.5%。总体而言,超过九成的专家认为2019年中国M2增速将高于2018年8.1%的水平,说明多数专家认为2019年中国 *** 将继续采取稳健中性(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9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中国货币当局进一步明确要统筹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不断扩大金融开放”等一系列措施,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针对下半年货币政策的着力点,83%的受访专家认为“加快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微观主体活力”;81%的专家认为“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重点调整信贷投放结构,显著提高人民币新增贷款中对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的占比”;73%的专家认为“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有效促进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下降”;67%的专家认为“认真落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稳妥处置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019年以来,中国财政政策推动实施了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措施。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1709亿元,其中减税10387亿元。在全部新增减税中,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6712亿元,占减税总规模的65%。该如何评价减税降费的效应?调查显示,90%的专家认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税费成本,提升了企业盈利水平”;59%的专家认为“个税改革增加了居民收入,有利于拉动社会消费增长”;55%的专家认为“减税降费政策显著增强民营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力,稳定并提振了市场信心”;50%的专家认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加大,激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50%的专家认为“对实体经济的减负增效,能有效促进企业增加投资”。

7月30日召开的 *** 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继续确保“六稳”目标的实现,明确提出了“稳定制造业投资”。针对当前稳定制造业投资的政策措施,88%的受访专家认为应“构建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提振企业信心,稳定制造业投资”;81%的专家认为“鼓励和支持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71%的专家认为“切实解决出口导向型制造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58%的专家认为“最小化贸易摩擦对于制造业出口和投资预期的影响”。

“稳就业”是2019年“六稳”工作的重心。上半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7%。对于下半年稳就业的政策措施,71%的受访专家认为“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69%的专家认为“引导产业转型与就业提升协同发展”;69%的专家认为“精准施策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66%的专家认为“更大力度扶持创业创新活动”;61%的专家认为“以扩大开放助力稳增长稳就业”。

(




国内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2.7�

【国家统计局:2021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2.7%】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介绍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同比名义增长12.6%,这主要是受到去年上半年低基数的影响,两年平均增长7.4%,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2.0%,两年平均增长5.2%,略低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人民网)

人民网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国内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27》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国内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27、000813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