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股市里的小伙伴们,是不是经常听到“上证指数”和“所有股票”,脑袋一团乱麻?尤其是投资新手,一听“指数”就觉得像是在看天书。别急别急,这事儿可比你跑马拉松还复杂,但我保证,听完这篇,你就公司都搞懂了。咱们从头说到尾,保证让你笑着拿定主意:到底“上证指数”是不是包含了所有股票?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光看名字还不行!我们得拆个“细”,究竟它涵盖了哪些股票?是不是所有股票都在里面?事实是:不!它主要包含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的全部股票,但有些特殊的股票却是“例外”。比如,*科创板*的公司、*创业板*的股票,基本上都不在这个指数里面。反正就是,简单点说:它是一个“上海市场的代表作”,但并不是所有在上海交易的股票都在里边。
那么,哪些股票算“上证指数”里的?这个指数包括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A股和B股股票,简单点说就是“上海主板区的普通股和外资股”。此外,指数中的股票按市值加权,也就是说,大公司在指数里的“话语权”更大,比如工商银行、浦发银行、上海汽车——它们的涨跌能直接拉动指数上下。
但,话说回来,*科创板*(科创板是为了科技创新企业量身定制的板块)和*创业板*(更偏向中小企业的创新板块)这些,好像并不在“上证综指”里。它们虽然和“沪市”关系密切,但不是“上证指数”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即使科技股大爆发,厦门航空、海底捞的股票涨得疼,上证指数可能都没太动静,因为它们没列入指数。
这就是“指数成份股”这个概念。简直就像你吃火锅,不是所有的肉都放进去,只放了软糯的牛肉、鲜嫩的羊肉,其他蔬菜或者蘸料就不算在“火锅的基本料”里了。上证综指就是个“火锅”,只放在上海交易所主板上市的股票,没有包括科创、创业两个“特色菜”。
那有没有“包含所有”股票的指数?当然有!比如——“沪深300指数”,它可是“盘中大佬”级别的指数,囊括了沪深两市股票中市值排名前300的公司,买它就像是说“我想全部吃遍中国最热的菜”,包罗万象。而“上证指数”,更像是上海的“代表着上海市民的健康状况的那份报告”。
除此之外,像“上证50指数”、“中证500指数”这些,也不过是“偏向一部分”的股票集合。它们都各自有侧重点,比如“上海的龙头企业”,或者“中型企业”。懂了吧?“指数”基本上是个“集合”,但并非“全部”。
再扯远点,听说有人问:是不是所有在沪市上市的股票,都能“映”在上证指数里?错!比如,退市的股票、暂停交易的股票,当然就还没机会出现在这个指数里了。更别说一些“特殊”的股票,比如ST股(特别处理股票)、*B股*(仅对外资开放的股票),有些也被排除在外。
要不要更深入一点?你知道,指数的编制有很多规则,比如样本股的调整、换手率、分红、股本变动……这些都影响到“究竟哪些股票”被“精准”表示在指数里。谁出题:统计局?还是交易所?都不,主要是由指数公司——比如中证指数公司或者上证指数公司——自己“选定”这些成分股。
最后,来个爆点:如果你在买“上证指数基金”或者“跟踪指数的ETF”,你其实只是在“反映上海市场的一部分”。它并不能代表“所有股票的命运”。比如,科技股大崩盘,创业板插翅难飞,指数不一定会告诉你个“明白话”。不过,总的来说,它还是上海股市的“晴雨表”,反映着“主流”的脉搏。
总结一句:上证指数,虽然叫“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但它并不是包括了所有上海或全国的股票——只是上海主板的“代表”。如果你想问“所有股票”,那得求助于“沪深300”或者“全市场指数”那些玩意。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上证指数”是不是就像你朋友圈里的“代表人物”,能代表全部好友?还是更像“局部的风景照片”?这可得自己体会,股市的风景万千,百变不离其宗。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