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马云的公司怎么变成大股东,马云在阿里巴巴没有什么股份为什么还是会分到很多钱?

2025-07-03 21:17:27 基金 xialuotejs

阿里巴巴最大股东是谁

阿里巴巴属于中国的企业。由马云在1999年创立。截止2024年3月25日,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是马云和他的合伙人团队。

马云在阿里巴巴没有什么股份为什么还是会分到很多钱?

马云就是用这种合伙人制度让他这个创始人有公司的实际掌控权,简单来说就是即使公司股份被外界大量购买,他们虽然持有着股份,却不能参与公司的管理活动。这个规定在所有股东入股前就已经达成了协议。

那么问题来了,马云手上只有7%的股份,还不到10%,为什么能掌舵整个阿里巴巴呢?据数据显示,阿里巴巴里头,马云只是第三股东。第一是软银,第二是雅虎。其实同样的问题,不仅仅出现在阿里巴巴身上。比如京东的刘强东,股权也不是最多的;哪怕百度的李彦宏,也是占了16%左右。

阿里巴巴在美国股市上市,采用了AB股结构,这使得一股一票的规则不再适用。在AB股体系中,A股和B股的股份数量与投票权不相等。马云持有的是B股,拥有大量的投票权,尽管他的持股比例仅为公司股份的7%。这种设计确保了管理层能够牢牢掌控公司的决策方向。

具体来说,在阿里巴巴,合伙人是由现有合伙人选举产生的,这确保了公司的管理团队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贯性。这种制度的设计初衷,是为了确保公司的长期发展,而非短期财务利益。阿里巴巴的合伙人中,马云及其创始团队占据了大多数名额。

但是是最大的自然人股东,其他的大股东是机构,所以论个人财富,马云最多,具体股本如下:日本软银集团持股797,742,980股,占比34%;雅虎持股523,565,416股,占比26%;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持有206,100,673股,占比9%;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蔡崇信持有83,499,896股,占比6%。

因为阿里巴巴35,000,000股普通股由APN Ltd.持有,马云在APN Ltd.中拥有70%的股权。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持股206,100,673股,占比为9%,蔡崇信持有83,499,896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6%,其余董事或高管持股比例不到1%。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马云用5%的股份就能控制公司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使得马云即便只持有5%的股份也能控制公司,关键在于以下几点:独特的合伙人制度:2009年马云提出“合伙人”理念,并于2010年开始实践,这一制度确保了马云及其团队即便持股比例不高,也能通过合伙人身份掌握公司核心决策权。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确实使得马云仅凭5%的股份就能牢牢掌控公司。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独特的决策机制: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确保管理层,特别是马云本人,对公司的决策具有决定性影响。尽管软银和雅虎是大股东,但合伙人制度使得马云团队在提名董事和决定公司方向上具有重要影响力。

阿里巴巴的创新控制体系,马云仅凭5%股权如何执掌全局?答案在于其独特的“合伙人制度”。2014年,随着公司上市,马云、蔡崇信、软银与雅虎等多方持股,尽管马云团队持股比例相对较低,但通过合伙人制度实现了对公司核心决策的把控。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让马云仅凭5%的股份就能牢牢掌控公司。尽管软银和雅虎是大股东,但马云通过独特的合伙人制度,确保管理层,特别是他本人,对公司的决策具有决定性影响。2014年上市前,马云团队持股虽低,但通过合伙人制度,他们得以提名董事并影响公司方向。

马云退休后仍能通过以下五项机制在持股5%的情况下掌握阿里巴巴的控制权: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永久合伙人身份:马云作为阿里巴巴的永久合伙人,拥有决定新增合伙人和高管奖金分配的权力。合伙人委员会:由马云、蔡崇信等核心人物组成,掌控董事提名和公司决策的关键环节。

马云、蔡崇信持股超越软银,阿里换大股东为何不公告?

马云、蔡崇信持股超越软银成为阿里大股东未公告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未触发信息披露的法定要求:上市公司公告主要是为了满足法律法规的信息披露要求。只有当股东持股变化达到一定的比例,或者涉及到公司控制权的转移时,才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公告。马云和蔡崇信持股超越软银可能并未达到这一门槛。

这一持股比例相较于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仍保持了对阿里巴巴的显著影响力。个人股东:在个人股东层面,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是最大个人股东,持股2%,为第三大股东。蔡崇信持有2%的股份,为个人第二大股东。关于软银集团的最大股东:目前,软银集团的最大股东信息并未公开披露。

这一减持行动,直接导致马云和蔡崇信的联合持股超越了软银,马云甚至成为阿里巴巴的最大单一股东。创始人信心的彰显/,马云和蔡崇信的持续增持,是对阿里巴巴未来发展前景的强有力背书,也是对公司管理层和战略方向的坚定支持。

由于软银的减持,马云和蔡崇信的联合持股超过了软银,使得马云成为阿里巴巴的最大单一股东。 马云和蔡崇信的增持行为是对阿里巴巴未来发展前景的强烈信心表达。这不仅是对公司管理层和战略方向的坚定支持,而且在阿里巴巴面临挑战和变革的时期,向市场传递了积极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