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果汁或将退市为何走到退市这一步(负债115亿,汇源果汁面临退市风险,国民果汁究竟发生了什么)

2022-09-05 8:43:51 股票 xialuotejs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汇源果汁或将退市为何走到退市这一步,以及负债115亿,汇源果汁面临退市风险,国民果汁究竟发生了什么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汇源果汁或将退市为何走到退市这一步





管理系统出了问题

用两句话足以概括汇源当前危机的根本原因:

一、创始人无心经营,想尽早退休

汇源果汁在2007年就已经上市了,那个时候如日中天,但是当可口可乐想收购汇源的时候,朱新礼一点都不排斥,反而是积极促成。

那个时候全国人民都不让卖,一个发展挺好的民族品牌,为什么要突然卖掉。

从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创始人朱新礼对于企业并不是很想经营,只想尽快变现。可能是年纪大了,不想再那么辛苦,也可能有什么不为人所知的苦衷。

总之,通过可口可乐这件事反应出来很多问题,最终收购失败,也让汇源元气大伤。从此走上了十年的下滑之路。

二、投资种植基地重资产,再多钱不够烧

汇源做的最错的一件事就是资产太重,可口可乐在全球这么大的规模,都没有一家自己建的工厂,而是通过持股来控制代工。

可口可乐也从来不去涉足原材料种植,都是以非常轻的资产在运营。而汇源果汁体量远远不如可口可乐,但是所有工厂都是自己建自己管。

其实建工厂也就算了,毕竟投资回报都有预期,但是涉足原料种植就让人非常不解了。

大家都知道农业种植是非常重的一件事,投资回报期长,管理成本高,还有巨大的灾害风险。

在全国水果都滞销的局面下,汇源果汁还自己拿地,自己种植,自己采摘,导致资金大量的压在了产地,而这些资产又不能做抵押变现。所以导致整个公司的资金越来越吃紧,最后终于是倒腾不过来了,面临退市。

汇源果汁的确面临退市风险,港交所2018年新规,从2018年8月实施,停牌超过18个月就会摘牌。

而汇源果汁停牌时间为2018年3月份,按照细则可以从8月份计算,那现在这么算已经有16个月了,加上创始人朱新礼接连暴雷,看来汇源果汁退市风险极大,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即使知道要摘牌,而上市股东也无法抛售的。

汇源果汁从2008年之后,可以说业绩持续低迷,从2011年起,汇源果汁连续6年扣非净利润均为亏损。

因违规借贷被停牌,卷入先锋集团P2P借贷风波,大股东被限制消费等等,具体企业经营到底是怎么样一个问题,或许只有大股东自己才能说得清楚。

恰巧,我今天刚写了一篇有关汇源果汁的文章,旨在从企业经营核心去探讨汇源果汁的问题。

根据闲闲财经观察,企业经营问题其实源自于朱新礼的经营理念,就是所谓的“把企业当儿子一样养,当猪一样卖”当年的论断。

汇源果汁被朱新礼养大之后,在2009年当猪一样卖身可口可乐失败之后,经营就出现紊乱。这或许是汇源果汁的核心问题。

经营一家企业,就像我们广大老百姓那样,期待它能成为一家百年企业,深入民心,并且能引以为傲的民族品牌,但经营主体的汇源果汁董事长不是这么想的,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期盼一些民族品牌崛起的背后,很多企业家并未想把企业搞成一个自己家族传承的事业,而是想赚快钱,像猪一样卖掉的强大反差的现实。

好比我们A股多年的怪相,很多人做企业的目的是为了上市,上市之后就是为了变现,然后把壳卖掉!这也是我们多年A股指乱象。

今年,朱新礼也曾经想再次卖过汇源,与天地壹号之间汇源传出过绯闻,无奈,此时的汇源果汁已经瘦骨嶙峋,不那么好卖了!

(详细分享可以参考我的文章)

【什么“榨干”了汇源果汁 】近日汇源果汁创始人朱新礼41亿资产遭冻结,或将于2020年1月31日被港股退市。

2007年,汇源果汁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上市当日股价大涨66%,巅峰时刻市值一度达到312亿港元。

2008年,可口可乐拟以每股现金作价12.2港元,总计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份(66%)。

2009年3月,中国商务部根据《反垄断法》相关规定,认定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汇源卖身失败。2009年—2016年间,汇源果汁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0.24亿元、-2.30亿元、-3.18亿元、-4.79亿元、-5.75亿元、-5.53亿元、-2.08亿元,连续六年为负。

截止2017年年底,汇源的负债已经高达114亿元,其中通过银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等渠道的借款达到了84亿。

2018年4月3日,汇源果汁发布停牌公告,宣布公司正式停牌。

2019年4月26日,汇源果汁发布公告宣布与天地壹号成立合资公司。天地壹号出资人民币36亿元,占据总股本的60%;而汇源果汁则以资产出资方式出资24亿元,其中还包括汇源果汁的商标,占据总股本的40%,但计划又落空了。据港交所规定,倘若汇源果汁未能于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复牌条件,将被启动退市程序。

前面各位主要从资本市场进行了分析,我想换个角度,从品牌运营的角度来聊一聊。

国内某知名企业家曾说过,做企业有两种逻辑,要么当猪养,要么当儿子养。其实从商业角度来说,两种逻辑谁也没比谁高尚,商人逐利,无可厚非。但是从大众的视角来说,当儿子养的企业家总是带有额外的光环,对于“养猪”的企业家,则因为事不关己而容易指点江山。

汇源果汁在2008年的业绩不不可谓不辉煌,其产品定位,溢价能力以及渠道建设,都在民众心中建立了“国民果汁”的形象,更在有意或无意间塑造了“对抗洋饮料巨头”的品牌认知,而“有汇源才叫过年”、“农业守望者”等夹带了众多民族情感的品牌形象,大有之前的健力宝,之后的王老吉的“国民情感线”贯穿其中。

但是到了2007年港交所上市,2008年爆出可口可乐高价收购的新闻后,倘若悄无声息地做实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可现实是媒体先行发酵,加上相关部门反垄断审查,这一并购最终胎死腹中。

于是舆论哗然,当年或主动或被动所倾注的情感迅速反转成为质疑汇源“位高德薄”的负面情绪。毫不夸张地说,早年间汇源在“民族属性”上投注了多少,这个时候的反噬就有多少。

而这个时候的汇源正如无数死在上市道路中的企业一样(我也是遭遇了相近的经历),为了上市,也为了收购案,在产品体系,在销售团队等领域,可以说是为了一个看似唾手可得的鲜艳果实而独孤一掷,但是现实却是功败垂成,进退维谷。进,大势所趋,无再战之力;退,多年累积崩塌,武功自废。

至于之后汇源的各种尝试,都可以看成这一役之后的自救行为,只是未遇神医,种种挣扎反而让自己越陷越深,最终才有了今日之祸。

都说商场如战场,从来胜败论英雄,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汇源只能算是一个悲情的注脚了。


今天关于《负债115亿,汇源果汁面临退市风险,国民果汁究竟发生了什么》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汇源果汁或将退市为何走到退市这一步的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