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在本周国际油价再次创出了今年的新高价,其中布油达到79.53美元/桶,虽然后面有所下降,不过昨天又再次上涨,目前布伦特原油价格依旧超过79美元/桶,这让下周就要进行的油价调整,依然还是大涨的状态。
最新国际油价:截至10月2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85美元,涨幅为1.13%,收于每桶75.88美元;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97美元,涨幅为1.24%,收于每桶79.28美元。
油价调整最新消息:油价将会在下周的10月9日24时进行调整,目前10个工作日的统计周期,已进行8个工作日统计,预计上调油价215元/吨(0.16元/升-0.19元/升),想提前知道油价上涨多少,还
本周国际油价最新消息
美国油田技术服务公司贝克休斯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本周美国活跃石油钻机数量为428个,环比增加7个,同比增加239个。
美国截至9月24日当周EIA原油库存变动实际公布增加457.80万桶,预期减少215万桶。汽油库存实际公布增加19.30万桶,预期增加150万桶,精炼油库存实际公布增加38.40万桶,预期减少140万桶,前值减少255.4万桶。
美国石油协会(API)周三早间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美国原油、汽油和馏分油库存均增加。数据显示,截至9月24日当周,原油库存增加410万桶;汽油库存增加360万桶;馏分油库存增加250万桶。
提前知道油价涨跌,
在国际油价挣扎于100美元关口附近之际,欧佩克和国际能源署(IEA)对于未来需求前景产生了一些分歧。
当地时间8月11日,代表产油国的欧佩克公布最新月报,预计三季度油市会“供应过剩”,同时将今年的需求预测下调了26万桶/日。而代表消费国的IEA则预测天然气价格高企会刺激石油需求,将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预测上调38万桶/日。
从市场表现来看,IEA上调需求增速的乐观预测占了上风,8月1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2.62%,收于每桶94.34美元;10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2.26%,收于每桶99.60美元。8月12日,国际油价走势震荡,布伦特原油期货一度重返100美元关口上方。
石油行业高级经济师朱润民对
对于动荡的油市,新纪元期货研究所所长王成强对
欧佩克、IEA预测出现分化
8月11日,欧佩克在最新月度报告中预计,三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将进入供应过剩状态,并下调了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这已经是4月以来第三次下调。欧佩克预计,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仍将增加310万桶/日至1.003亿桶/日,但比之前的预测少了26万桶/日,欧佩克将2023年的增长预期维持在270万桶/日不变。
这可能意味着欧佩克认为在短期内没有进一步增产的必要。欧佩克+上周宣布9月增产10万桶/日,创下史上最小增产力度。与此呼应的是,IEA也表示,由于闲置产能有限,欧佩克+不太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增加产量。
与欧佩克相反,IEA在最新报告中将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预测上调38万桶/日至210万桶/日,预计今年全球原油需求为9970万桶/日。IEA预计,到了2023年原油需求将增长210万桶/日至1.018亿桶/日。
朱润民分析称,不同的机构统计口径、数据来源不一样,必然导致预测结果不一致。欧佩克下调需求增长是基于之前较高的预测基数;而国际能源署上调需求增长是基于之前较低的基数。欧佩克与国际能源署一下调一上调,正好缩小了两个机构之间的石油需求增长预测差,随着2022年逐渐过去,二者的石油需求增长预测结果会越来越接近。
与此同时,也有观点认为,欧佩克“供应过剩论”是为接下来停止增产做铺垫,欧佩克不希望持续增产让油价继续回落,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将保持增长,但IEA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需求增长将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510万桶/日放缓至仅4万桶/日。
对此,朱润民分析称,2021年第四季度新冠疫情影响逐渐消退,石油需求持续恢复,数据相对稳定。而2022年第四季度高油价和经济放缓将显著抑制石油需求,石油消费增长趋弱。
多空博弈仍将继续
在全球经济和俄乌局势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多空力量的博弈仍将继续。
从供应端看,IEA表示,随着俄罗斯削减炼油规模,最快从本月开始石油产量将会逐月下降。接下来随着欧盟进口禁令生效,下降的速度将会加快,到2023年初俄罗斯将有接近200万桶/日的产量关闭,下降约20%。
欧盟将从今年12月5日起暂停从俄罗斯购买大部分原油,从明年2月5日起,欧盟对俄罗斯石油产品的禁令生效。根据IEA估计,由于计划中的欧盟限制措施,每天约有100万桶的俄罗斯石油产品和130万桶原油将需要找到新的买家。
不过,目前俄罗斯原油出口受到的影响程度暂时不如外界担心的那么严重。虽然从俄乌冲突开始后,俄罗斯输往欧洲、美国、日韩的原油下降了220万桶/日,但部分出口转向印度、土耳其和其他国家。
具体来看,相较于俄乌冲突前,俄罗斯7月原油产能仅下降31万桶/日,整体出口量也只下降了58万桶/日。整个7月俄罗斯原油出口的收入近190亿美元,由于国际油价下降和出口量减少,7月收入较6月下降20亿美元。
在俄罗斯供应大概率逐渐减少之际,其他产油国增产力度其实有限,8月3日,欧佩克+同意9月份日产量增加10万桶,创下史上最小增产幅度,这一结果低于此前市场普遍预计的30万桶/天-40万桶/天。
对此,高盛分析师Michele Della Vigna表示,欧佩克+的产能正处于二十年来的低点,闲置产能也基本已经被耗尽,因此他判断,全球能源危机在短期内根本无法解决。
从需求端来看,各国经济增速放缓甚至衰退会对油价构成利空。王成强表示,近期美国国债长短期收益率倒挂幅度继续扩大,10年期和2年期国债收益率差10日一度达到负56个基点,美联储鹰派升息进程最终大概率会将美国拖入衰退。经济衰退的预期和高通胀问题正在打压消费者信心,抑制原油需求增长。
不过,天然气价格飙升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原油需求。IEA在月报中表示,天然气和电力价格飙升至新纪录,激励了一些国家从天然气向石油转换,欧洲工业和发电对石油的需求异常旺盛。欧盟计划从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将成员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减少15%,这将使未来6个季度的石油需求增加约30万桶/日。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朱润民表示,天然气价格高涨对原油的需求不完全只有刺激作用,同时也可能有抑制作用。天然气价格高企会刺激天然气用户转向使用石油,刺激石油需求。但并非所有的天然气需求都可以用石油代替,天然气账单增加也可能会抑制消费者在汽油等领域的消费支出,这对于家庭而言可能会更加明显。
设备问题也需要注意,朱润民提醒,设备方面的限制是从天然气转向石油发电的主要障碍,除非在设计上留有选择的空间,否则不同燃料是无法轻易实现更换的。
王成强对
整体而言,在供应风险和经济衰退担忧等多空因素交织影响下,如果俄罗斯和西方的能源博弈没有急剧升级,接下来油市供需矛盾或将逐步缓和。
对于未来,朱润民展望道,影响供需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世界经济变化发展状况,这是影响石油需求的一个主要变量;二是美元汇率,美元强势周期尚未结束,再叠加高油价,对石油消费的抑制作用也将凸显;三是石油生产方面,在价格处于相对高位的情况下,产量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不会改变,但短时间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综合考虑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美元指数水平、国际原油价格水平、全球石油产量水平,过去一段时间的油市供需紧张状况或将逐渐缓和。
吨在国际贸易中有三种定义:公吨、长吨和短吨。这三兄弟中长吨和短吨在我国没有定义,公吨在《计量法》中属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且省略“公”字,直接命名为吨,符号t,与国际单位制关系为:1t=103kg,所以吨是质量单位。
但国际原油又常常以桶为交易单位。1吨原油是多少桶呢?一般情况下,1吨原油约是7.33桶。这个问题似乎解决了,但若从商品检验鉴定专业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就复杂多了,用时髦点的话来说,要请出几位重量级大咖,他们是:桶、加仑、英寸、吨、摄氏和华氏。
桶[bbl(美)]
国际原油交易以桶作单位,而消费者习惯的成品油计量又是以升为单位。“美制桶”是容积单位,与公制的升、立方米格格不入,与公吨等重量单位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偏偏石油业界如此食古不化,就连俄罗斯和中国这样习惯采用公吨计量原油的国家,参与国际交易也不得不屈从“美制桶”的强大传统。
人们自然好奇:这“桶”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来历?说起桶的来历,可谓充满传奇。最初的桶是用于装载威士忌酒的,近代石油发现者埃德温?德雷克((EdwinDrake))185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泰特斯维尔油溪的发现了第一口油井,将其命名为德雷克井。德雷克井的发现开创了用酒桶做容器装石油的先例。
在英语中,大大小小的木桶都称为“Barrel”。原油计量所用的桶一般是指美桶,简称“bbl”。大家的交易又是以1桶为准,初期没有统一的标准规格,的确给买卖双方都造成困扰。关于一桶等于42加仑的说法有好几种。
说法一:14世纪晚期,英国历史上正处于金雀花王朝。国君查理二世为密封木桶这项高端大气的制造技术颁布了钦定标准,包括42加仑的中号以及84加仑的大号。
说法二:42加仑制式的油桶可能脱胎于19世纪使用过的40加仑威士忌桶——当时最常用的液体容器。最初几年储运和计量的混乱状况严重损害石油生产商的整体信誉。1866年一些较大的生产商集会作出决议,以当时最常用的40加仑为基础改进成为42加仑的新制式,每桶容积增加5%,但销售价格保持不变,以此换取用户对交割货量的信赖。1664年英国以约克公爵的名义击败荷兰人,现代石油工业诞生之地的宾夕法尼亚州自此成为英王属地,一切庶务皆从宗主国惯例。到1700年前后,宾夕法尼亚人就普遍以42加仑规格的中桶来装运液态或者含水的物资,从糖浆、肥皂、黄油、葡萄酒到鲸油等均无例外。1859年,德雷克们用机井打出的石油汹涌而来,仓促间人们不得不用上各式容器。经历早期工业化的美式工坊很快对爆炸性的木桶需求作出反应,传统的42加仑规格迅速稳住阵脚,短短数年间便确立市场地位。
说法三:盛装石油的木桶大的有50加仑,小的只有30加仑,以40加仑及42加仑为多,但以40加仑为最通用,大家也逐渐朝这规格靠拢。使用木桶装原油有一个缺点,就是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经常使木桶破裂,所以装油时会故意装少些。1870年,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成立标准石油公司时,大量使用家族自产的木桶,自立交货规格1桶为42加仑,而且把木桶喷成蓝色以表示与其他厂家的区别。
历史不一定非黑即白,上述说法都各有依据和道理。无论如何,当时的行业公会——美国石油生产商协会(PetroleumProducersAssociation)在1872年确认42美加仑容积的木质桶作为今后计量和交易的统一标准单位。又过10年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矿产署(BureauofMines)代表联邦政府正式承认这一标准的法定地位。
加仑[gal(美)]
与桶的“传奇”相比,加仑这个单位就十分接地气了。他曾经和“瓩”(千瓦)类似地被写作“嗧”,1977年我国淘汰使用该字,港台地区仍沿用,国际通用符号是gal(美)。加仑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饮用的纯净水桶就是5加仑装的,由此可算出,1桶原油等于8.4个纯净水桶。既然桶来自于酒桶,那么加仑也与酿酒有关。
据国际标准ISO31-1:1992《量和单位第一部分空间和时间》(我国将其等效采用为GB3101.1-1993)中的叙述:1gal(美)=231in3。1美国加仑定义为一个圆柱体的体积,直径7英寸(这个和圆周率π≈22/7有关),高6英寸。估计当时这个圆筒和现在的集装箱一样,是个公认的标准体积。那么1加仑的容积就是22/7×(7/2)2×6=231in3。想不到美国加仑的定义竟然用22/7这个近似结果代替圆周率,要知道22/7可是南北朝时祖冲之首先提出圆周率的疏率(或作约率)为22/7,密率为355/113。
英寸[in(英)]
英寸(inch,缩写为in)也写作“吋”,1977年我国淘汰使用该字,港台地区仍沿用。inch在荷兰语中的本意是大拇指,1英寸就是一节大拇指的长度。当然人的大拇指的长度也是长短不一的。14世纪时,英皇爱德华二世颁布了“标准合法英寸”。其规定为:从大麦穗中间选择三粒最大的麦粒并依次排成一行的长度就是1英寸。这种定义也够奇葩了,这麦穗也大小不一啊!所以要想搞明白英寸还得清楚英尺才行。正如同英尺的英文单词意义一样,foot简称ft,古英国时期因为没有国际公认的度量单位,所以人们往往使用自己的脚来测量实地的面积,久而久之,一种基于成年男子单脚的长度就被公认为英国等国家认可的标准度量衡。德国人出了一招,让最早从教堂出来的16个男子量出左脚的长度加在一起,再除以16,商就是一英尺。十三世纪初期,英国尺度紊乱,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为全国贸易往来带来了很多麻烦。仅尺度上带来的民事纠纷就使英国皇室大为苦恼,他们先后召开了10余次大臣会议商讨此事,商量来讨论去始终确定不下来一个统一的标准,曾在大宪章上签字的约翰王便愤怒地在地上踩了一脚,然后指着凹陷下去的脚印对大臣们庄严宣布:“Thereisafoot,letitbethemeasurefromthisdayforward.(这个脚印让它永远作为丈量的标准吧!)”现在的大英博物馆中还珍藏着用膨胀系数很小的合金制成的长方形框子、空心部分即为英王御足(TheImperialFoot)的标准长度。因为英王穿着鞋,所以,一英尺大约是三十厘米,美国在1959年将1英尺定为30.48厘米。由此1in=1/12ft=30.48cm/12=2.54cm。
英寸在生活中最普遍的应用就是在照片、手机屏幕和液晶显示器中了,通常以对角线的长度来衡量其尺寸。
摄氏与华氏
桶在我国属于非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计量法中规定应当废除。但其在经济领域无法撼动的地位使其有了顽强的生命力。通过对以上几位大咖的介绍,我们知道桶是容积单位,而吨是质量(重量)单位,在二者之间无法划上等号。那么如何解释一吨等于7.33桶呢这个命题呢?不要紧,我们先把问题简化一下,改为:1立方米原油等于多少桶?要解答这个问题还得请大咖了!为嘛?就因为热胀冷缩!物体的体积是随温度变化的啊!美桶定义是以60华氏度下的容积。这时就要请出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两兄弟了!
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温标——摄氏温标的温度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指在1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水的沸点为100度,其间平均分为100份,每一等份为1度,记作1℃。它最初是由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AndersCelsius)于1742年提出的,其后历经改进。摄氏温度现已纳入国际单位制(SI)。T(K)=t(℃)+273.15,T为绝对温度。
华氏度(℉)是温度的一种度量单位,以其发明者德国人华伦海特(GabrielD.Fahrenheit)命名的。1714年他发现液体金属水银比酒精更适宜制造温度计,以水银为测温介质,发明了玻璃水银温度计,选取氯化铵和水的混合物的冰点温度(即盐水结冰的温度)为温度计的零度,人体温度为温度计的100度,把水银温度计从0度到100度按水银的体积膨胀距离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为1华氏度,记作“1℉”。当大气压为1.01X105Pa(标准大气压)时,水的结冰点是32℉,沸点为212℉。“华氏温标”是经验温标之一。在美国的日常生活中,多采用这种温标,用字母“℉”表示。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华氏度=摄氏度×1.8+32
摄氏度=(华氏度-32)÷1.8
5(华氏度—50)=9(摄氏度-10)
终极解密
所有大咖都亮了相,有了他们的指导,我们终于可以把问题逐一解决了。
1、(60℉-32)÷1.8≈15.56℃;
2、1bbl(美)=42gal(美)=42×231in(英)3=42×231×(2.54cm)3=158987.294928cm3;
3、1m3=1/158987.294928×106bbl(美)≈6.28981077bbl(美)
解答在60℉(≈15.56℃)下,1m3原油≈6.28981077bbl。
那么在原油贸易计量中吨和桶之间如何换算呢?技术人员编制了吨、桶换算系数表,密度不同则换算出的桶数不同,一般说来如果油质较轻(稀),看起来像汽油一样的原油,则1吨约合7~8桶或更高;如果油质较重(粘),看起来像沥青一样的原油,则1吨约合7~6桶或更低。那问题又来了,为什么网络上会给出1吨原油等于7.33桶的答案呢?目前,国际石油界在进行原油重量、容积折算时,一般以世界平均比重的34度沙特阿拉伯轻质原油为基准,这种原油每吨折合7.33桶。
综上,我们终于将“1吨原油等于7.33桶”的来龙去脉理清了。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我国是工业大国,又是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对石油的需求量非常高。但我国原油产量匮乏,大部分都需要依赖进口。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消耗原油7.0355亿吨,约每天1400万桶,自产约1.99亿吨,占比28%,也就是72%原油依靠进口。
进入2022年,受俄乌事件的影响,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突破100美元/桶,作为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我国受国际油价影响很大,今年9次油价调整,有8次上涨,最新一次上涨是在5月16日24时,全国大部分地区92号汽油达到每升8.7元左右不断上涨的油价,让车主们成本大幅提升,叫苦不迭。
实际上,国际油价大涨,我国进口也有所收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进口原油12785万吨,同比下降8.1%。进口下降,但成本却不一定,这就是通胀下带来的后果。
我国每年进口这么多原油,如果能够成为我国的原油供应商,那肯定是大赚。那么,我国主要从哪些国家进口原油呢?我们来看2022年一季度的数据。
一季度我国从沙特阿拉伯进口了2146.64万吨原油,是我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沙特石油储量极其丰富,截至2020年底,沙特已探明原油储量达2571亿桶。2021年沙特石油产量为912万桶/日,其中每日出口622万桶。
沙特阿美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2021年净利润高达1100亿美元,是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前几日,沙特阿美市值达到2.43万亿美元,超越苹果成为全球市值第一大公司。
近些年来,我国与沙特的合作密切,除了大量供应石油外,还将投资100亿美元,在中国建立大型炼油厂,届时我国的原油供应将更加有保障。
我国第二大原油进口国是俄罗斯,一季度进口1905万吨。俄罗斯是石油和天然气能源大国,主要供应给欧洲和中国等地区。能源是俄罗斯的支柱产业,通过这两项,俄罗斯就赚翻了。
第三是伊拉克,一季度我国从该国进口1475万吨原油。伊拉克也是石油大国,储量位居世界前五,目前伊拉克日产能为480万桶/日。
今年以来国家油价大涨,也让伊拉克赚翻了。据了解,3月份伊拉克出口逾1亿桶原油,收入为110.7亿美元,达到1972年以来最高水平。
另外,中东国家阿曼也是我国的重要原油供应国,一季度出口到我国的原油为1200万吨,排在第四。
我国第五到第十大原油供应国分别为阿联酋、安哥拉、科威特、巴西、挪威、美国。从数据来看,我国前十大原油供应国,有5个来自中东,不得不说中东石油储量真多,富得流油。
美国是石油大国,但也是石油进口大国,我国从美国进口252万吨,排在第十。
从价格来看,前十大进口国中,最便宜的是伊拉克,每吨为3851元,最贵的是挪威,每吨为4316元,两者相差465元/吨。
从沙特进口每吨为4027元,从俄罗斯进口每吨是4045元,从美国进口每吨为4075元,价格相差都不大。
有人可能会说,伊拉克便宜,我们为什么不加大进口,这样能节省不少成本。其实,不是我们想进口就能进口的,伊拉克产能有限,仅为沙特的一半,它还要出口给欧洲等其它国家。
想要便宜的还有很多,比如伊朗,也是石油储量大国。每吨只要3330元,但一季度我国只从伊朗进口了25.99万吨,原因就是产能没有恢复。
还有一个国家石油便宜,那就是委内瑞拉。委内瑞拉是全球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是石油超级大国,但如今石油出口量却不多,经济发展落后,生活贫困。
伊朗和委内瑞拉都是和美国关系紧张的国家,导致其石油开采设备无法更新,出口受到限制。也就是说虽然地下有很多石油,但开采不出来,也出口不了多少,相当于抱着“黄金”睡大觉。
前段时间有一则消息,中石油财务总监说目前没有计划购买大幅打折的俄罗斯石油。也就是说俄罗斯石油已经大幅打折了,但是我们却不购买,这是为什么呢?
据了解,4月份俄罗斯乌拉尔石油的平均价格每桶70.52美元,相比3月份下降20.8%。折扣这么大,我们却不购买,也是有原因的。
主要原因是为了保障石油的供给稳定,我国与沙特、俄罗斯、伊拉克、阿曼等出口国,都签订了长期协议。这样一方面可以保障供应,另一方面在价格上也是优势的。
我国石油进口比较分散,就是为了不过度依赖一个国家,这样才能让能源供应更加安全。所以,即便某一个国家突然降价,我们也不会加大采购量。
其实,2022年以来俄罗斯石油出口收入反而大涨了50%,达到200亿美元。虽然美国不再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但欧洲无法摆脱依赖,4月份仍然有43%的俄罗斯石油出口至欧盟国家。
据挪威能源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尽管俄罗斯今年产量会大幅减少,但税收收入将大幅增加至1800亿美元,比2021年提高45%。全球通胀环境下,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涨,俄罗斯反而受益。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一吨原油多少钱》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一吨原油多少钱、两极分化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