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管理(002610)东方管理研究院

2022-08-25 13:24:33 基金 xialuotejs

东方管理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和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典故,现在依然常常出现在不同的商业会议和管理场景中。这证明了“东方管理学”在中国商业环境中,依然有着强烈的文化共鸣,在职场管理中仍然常见。

虽然没有既成理论,但我们可以从广义上对这一概念予以描述——东方管理学是以中国传统管理哲学思想为基础,以西方现代管理思想方法为比较,而形成的一种符合中国“以人为本”发展模式的管理学方法和实践。

但是,正如西方管理思想不断自我更新一样,东方管理学的概念也在不断融合及改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方管理学逐渐进入了全球管理思想的视野,越来越多全球企业家开始从中国朴素的管理哲学中汲取管理智慧,“平衡”、“阴阳”、“快慢”、“上下”也成为了全球企业家挂在嘴边的词汇。

东方管理智慧的内核究竟是什么?是否适用于现代商业管理实践?如何才能从中受益而不是单纯说教?本期《哈佛商业评论》微管理系列将从中西方两种思维角度,探求东方管理学在现代的应用及变化。




002610

的确,资本狂欢的背后,异质结浪潮的确来势汹汹,新老玩家不断加码。

8月23日晚间,国内光伏组件头部企业晶澳科技(002459.SZ)在公布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时,更是抛出了一个50亿元的定增计划。根据使用计划,该公司拟用3亿元的募投资金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并直接成为晶澳科技8月24日盘中触及涨停的主要因素。

龙头股股价翻数倍、新老玩家持续布局,折射了当下异质结产业的狂热。“目前业内普遍认为,2022年将是异质结具备产业化性价比、行业爆发的重要年份,在此之前大家肯定会纷纷布局,分一杯羹。”一位券商机构的新能源分析师告诉

异质结火了谁?

近期,异质结概念的火热已经无法仅用“概念股受到资金的追捧”来形容。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异质结规划产能已经超过60GW,新老厂商更替布局。其中,在新入局企业中,明阳智能、润阳集团均规划5GW产能,金刚玻璃规划产能1.2GW,而安徽华晟目前的量产线产能已经达到500MW。

事实上,异质结作为业内普遍认可的下一代电池技术方向之一,更为电池组件企业所看重。

SOLARZOOM新能源智库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球具有实际意义的异质结电池产能5.26GW,其中海外产能约1.64 GW,国内产能3.62GW。而在3.62 GW的实际产能中,只有1.75GW产能出自量产线,其余都是中试线产能。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五年内,HJT异质结技术的渗透率将从现在不到1%迅速提高到70%以上。”谦石众悠基金负责人李追阳在近日由SOLARZOOM举主办的“2021HJT异质结商业化量产高峰论坛”上认为,越来越多的新资本新面孔出现在HJT(即异质结)行列,而今年恰恰是异质结技术刚刚进入低成本商业化量产确定性极高的“右侧”节点,其更为看好异质结赛道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的三个月时间,一众异质结概念股接棒被资金轮番炒作。

Wind异质结电池指数自今年5月份以来累计涨幅达61.51%。其中,在该指数所收录的成分股中,金辰股份(603396.SH)、迈为股份(300751.SZ)、通威股份、捷佳伟创(300724.SZ)年初至今的股价涨幅累计超过30%。且在近期,金辰股份的涨势后来居上——自5月份以来,该公司股价涨幅超过413%。

不过,异质结概念的“神奇”还体现在“拯救”了一家控股股东陷入破产重组的上市公司股价。

最近三周,爱康科技(002610.SZ)股价累计涨幅64.52%,并于8月24日盘中创下近三年来的新高。

股价异常波动一度引发该公司进行自我澄清,“截至本公告披露之日,公司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或补充披露的事项;公司未发现近期公共媒体报道了可能或已经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未公开重大信息;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情况正常,近期公司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且未预计将要发生重大变化;经核查,公司不存在关于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亦不存在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

从去年控股股东爱康实业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至今,作为子公司的爱康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母公司的影响,股价表现低迷。

投资者所担心的是,控股股东所遭遇流动性危机是否会在爱康科技身上重演?截至8月21日,爱康科技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经审议的对外担保额度为143.54亿元,占该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约为211.12%。

对外担保可能带来的财务安全值得警惕,与此同时,爱康科技眼下正面临着亏损的境地。根据该公司日前发布的业绩预告,其上半年预计亏损0.6亿元至0.8亿元,去年同期则盈利0.27亿元。

所幸的是,异质结的题材帮助爱康科技重回资本视线。

8月13日,爱康科技与与浙能电力(600023.SH)签订《关于浙江爱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之投资协议》,协议约定,浙能电力拟投资3亿元认购浙江爱康光电新增注册资本。本次增资完成后,浙能电力将持有浙江爱康光电20%股份,增资所得资金将全部用于浙江爱康光电湖州长兴高效异质结(HJT)光伏电池及叠瓦组件项目的建设、生产和经营。

异质结成就了谁?

有人说,2021年是异质结产业的投资元年,2022年是降本的元年。

无论是资本市场资金对异质结概念的追捧,券商机构对异质结产业密集跟踪调研,还是异质结企业加大产业投资力度,种种迹象都在表明,异质结商业化的步伐或在加快。

“金融市场对HJT的认知已经从‘概念和故事’全面上升为对光伏制造业乃至对碳中和的‘信仰’”。SOLARZOOM新能源智库负责人马弋崴认为。安徽华晟CTO王文静则称,异质结电池将进入10GW时代,并且“这个时代已经很近了”。

在券商机构的统计分析中,2021年之所以成为异质结投资和量产的元年,在于其行业规模正不断扩大。浙商证券对此分析称,“随着设备国产化、银浆和靶材成本的降低,以及转换效率提升带来的‘增效+降本’,2022年行业或进入爆发阶段,扩产规模有望达到30GW以上。”

不过,这些都是基于对未来市场规模的预测,而要能达到相应的量产规模,降本依旧是推动异质结产业化的关键因素。

根据

“随着设备国产化、银浆和靶材成本的降低、以及转换效率提升带来的‘增效+降本’效益凸显,2022年行业必将进入快速爆发阶段。”据迈为股份董事长周剑预测,到2021年底,异质结扩产规模将达到10至15GW。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轮异质结概念的炒作中,设备厂商无疑冲在最前头。

近三个月股价涨4倍的金辰股份、市值一度突破780亿元的迈为股份,以及股价创历史新高的捷佳伟创,这些设备厂商扛起来异质结概念热炒的大旗。

客观而言,对比PERC电池目前约0.7元/ W的不含税总成本,异质结电池的确还有不少降本空间。浙商证券对此分析称,“我们预计各项成本均有望在未来下滑,预计到2022年HJT将达到与PERC旗鼓相当的成本区间。”

具体来看,降本主要集中在四个环节:在硅片端,随着未来N型硅片需求起量,规模效应将缩小N型与P型硅片之间的溢价空间;在设备端,随着国产设备的“降本+提效”,目前设备投资额存在较大的降本空间;在银浆材料方面,低温银浆的国产化,可以打开降本空间;在靶材端,未来将通过提升靶材利用率、规模化回收、背面AZO替代和国产化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值得一提的是,在设备环节,微晶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升异质结电池的转换效率。据周剑透露,异质结叠加微晶技术,电池量产效率可以轻松达到26%,“迈为的微晶量产设备将于今年年底推出。”

由于设备占比整线价值量的一半,因此当异质结产业化浪潮来临时,设备厂商将成为最主要的受益者之一。

“未来五年,异质结设备的市场空间规模有望达到400至500亿元,且会出现千亿市值公司。”前述分析师对




东方管理研究院

最近重温《魔道祖师》一书,被蓝二哥哥的“问灵十三载,等一不归人”破防了。开了上帝视角的我们,知道魏无羡会被献舍归来,然而在书中的设定,蓝忘机是不知道,他会回来的。就那么等了他年复一年。但凡有异常情况发生,含光君一定会前往,就为了寻找那一丝可能。所幸结局是圆满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目前自己身处的这个困境,离开旅游业已经两年了,我们谁都不知道,疫情何时能结束,终究我还能不能回归旅游业?未来的路,到底该何去何从?我们没有上帝视角,只能于黑暗中,摸索前行。

这两年的时光里,若是问我如何走过来的,简单的一句话,那便是,过去七年我都在同一家旅行社效力,然而这两年的时间里,我换了七份工作。我承认自己简直是太浮躁了,静不下心来,乱了阵脚,有时是自己的原因,有时是环境的因素,种种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堪回望。

也曾不甘于做命运的浮萍,也曾差点上岸的,去做K12的课程顾问,在国内最知名的那家教培机构,做课程顾问,付出了太多太多的艰辛,刚刚取得一点成绩,忽然一夜之间双减政策重锤砸下,一切回归原点,颇有些欲哭无泪。

试问全国也找不几个,先从事旅游业,再从事教培行业的人了吧。。。

在我心浮气躁之时,机缘巧合之下,读到了刘祯老师的这本《不乱极简管理的艺术》一书,颇令人获益匪浅,那便是:越是在不确定时期,越要提醒自己,保持不乱。

刘祯老师,管理学博士,现任教于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著有《效率革命:聪明的管理者如何带队伍》等10余部著作。在《不乱极简管理的艺术》一书中,明确指出:历史这面镜子会让我们平静下来,审视现在的自己,其中沉淀的管理智慧能够让我们正视自己,让我们理性前行。

管理的艺术就在于可以化繁为简,可以镇定自若,安心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越是在混沌和不确定的时期,越要提醒自己保持不乱。不乱,将是动荡环境中的稀缺竞争力,这是穿越管理历史的极简答案,也是通向美好未来的一把钥匙。

一定要成功,没有任何理由

不乱和呆板,完全是两种概念。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解放思想的同时,又保持自律,那一定是一个非常具备竞争力的生命体。

管理学把主张“为实现目标不择手段”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视作一种人格特质,纳入组织行为中个体的差异,有的人会在马基雅维利主义上表现得更强,有的人则表现得更弱。之所以引入这种工作特质,是因为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特质。

即做到“人格---工作匹配”才能产生工作绩效,对于挑战和绩效压力较大的工作来讲,比如销售工作,一般需要马基雅维利主义比较高的人才可能适应和胜任。

马基雅维利取得成就的背后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他是一个成就欲望极强的人。他出身没落,通过自学最后取得成就。他的成绩也来源于对于成功和权利的渴望,这也体现在了他的主张和行动当中。

所以你看,成功的路上哪有那么多的绊脚石,就看你自己是不是真的渴望,真的可以为之付出多少努力。刘祯老师的《不乱极简管理的艺术》一书,得到你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尔文.罗斯的力荐,是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极简管理史。

世上最让人遗憾的词,叫“如果当时”。全力以赴,是对时间负责,更是对人生负责。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保持慎行、不乱、有备、如水。

拥有实力,没人可以阻止你的运势

刘祯老师在《不乱极简管理的艺术》一书中,阐述了一个观点便是:人必须要追逐成就,要取得成功。具体又包含三条通往成功的路径:

第一,就是要有点运气。

第二,就是要有真才实学。

第三,是要足智多谋。

真才实学,有多么重要呢?一个人拥有了真才实学,就可以打破厄运,并且为自己创造好运,而当自己通过持续的努力积累了深厚的底蕴时,就可以不断迎来好运。

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了今天几乎所有知道“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人都听过的一句话,叫做“为了目标不择手段”。甚至有人一听到“不择手段”就开始盲目批评。但在批评之前,我们又有多少人真正读懂了这句话呢?又有多少人知道背后的故事呢?

“不择手段”,从管理学角度来说是非常积极的含义。回到一个人的成就上来,我们应该知道具体的路径了,并且知道,自己的运势是自己可以创造的。当中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要有真才实学,二是要足智多谋。如果这两点都具备,就能够为自己创造出运气,通过持续的努力,必然会取得极大的成就。

在颠沛流离的大时代里,我们都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人。没有人知道你三四点都睡不着,也没有人能明白你在熬什么,回不去的日子,总有它回不去的道理。

这两年,我蹉跎辗转,长进不大,工作普通,能力一般,为人内敛庸长,不喜欢和人交流,喜欢和人保持距离,保持安静的独处。虽然没有很热闹,但好在我把家人和自己的生活,都照顾得还算安稳。

人的一生注定苦乐参半,我的生命还没有结束,人生的风风雨雨肯定也不会停止,但面对失业,我肯定不会再像从前那么无助害怕了。

生命短暂且美好,我会竭尽所能,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通过阅读刘祯老师的《不乱极简管理的艺术》一书,领悟到了一个至深的道理,那便是:

当你压力大到快要崩溃的时候,不要跟别人说,不要觉得委屈。因为没有人会心疼你。无人问津也好,技不如人也罢,要尝试让自己安静下来,千万别乱了阵脚,做自己该做的事。心可以破碎,但是手不能停,该干啥就干啥。在崩溃中继续前行,你才是个狠人。

不要再回首过去,埋头苦干,学会忍耐,记住凡事有周期。千万不要乱。




东方管理学 苏东水

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东方管理学派创始人,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名誉院长苏东水教授6月13日早晨因病辞世,享年91岁。

作为新中国最早的管理学研究、教学和实践的学者,苏东水以人本论、人德论、人为论为基础,创建了东方管理理论,这也是世界管理科学中第一个中国人建立的学派。他撰写的《产业经济学》《东方管理学》等至今还是经济学界的经典教材,他的学生中有不少如今已是管理学界的中流砥柱。

1931年,苏东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一个爱国华侨家庭。考入厦门大学后,他半工半读,在大学三年级时通读了《资本论》。厦大当时的校长王亚南是《资本论》的中文译者。苏东水说,这是影响了他一生也是让他受益一生的一本书。

1953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苏东水曾在国家重工业部任职,多次深入工矿企业和农村开展调查研究。他曾经赴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作,他撰写了近百篇文章,在工矿企业和农村调查了企业管理、技术管理、劳动生产率提高等问题。在最落后的夹皮沟里,苏东水经历了极其贫苦的工作环境。也是这段经历,让他为自己一生立志:“我应该做一个学者,今生致力为中国服务!”

1956年起,他先后在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东水带领硕士生和博士生到家乡泉州进行考察和调研,总结出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泉州模式”,提出了泉州未来经济腾飞的发展战略。1986年,他从理论上首次提出“泉州模式”,自此,“泉州模式”成为了可以和“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相媲美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他曾经说过:“今天有很多中国青年人对祖国文化传统比较生疏,在有些方面甚至表现出崇洋的心态。应该承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是有责任的。因为目前社会对传统都不是很尊重。抛弃得多,继承得少,创造性转化的成果就更为稀缺了。与世界接轨当然是好事,但是应该深刻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只有了解传统,才能走向未来。”

在课堂上,他的授课内容博古通今,从《红楼梦》讲到《三国演义》,从《易经》讲到诸子百。他曾经说过:“东方管理学最核心思想就是人为为人,就是要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跟为人服务的态度。管理集中一个字是‘变’,像水一样变动发展乃至无穷。”

1986年,苏东水创立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任所长兼经济管理系主任,在教育部重点高校174个研究机构评估中,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凭借出色的科教成果荣获全国高校文科研究机构综合类研究所第一名、经济系研究所第一名和人均培养研究生第一名。

为了进一步拓展东方管理学的研究深度与影响广度,苏东水在复旦大学申请设立了东方管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点,为中国管理学的人才培养注入力量。“东方管理学派以中华优秀传统管理文化为核心,不断汲取世界各民族管理文化的精华,形成一套开放的体系,体现一种东西方结合、不断发展的思想,虽然和西方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有自己的中国特色。”

然而,东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当他最初提出东方管理学的概念体系时,反对的声音不少。人们纷纷质疑:难道管理也有东西之分?而苏东水之所以长期坚持东方管理学的研究,是因为他早就意识到管理思想向东方回归的历史趋势,他认为,“最有希望、最有创造性的管理理论往往产生于经济迅速起飞的国家与地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以及海外华商的迅速崛起,东方管理学理论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曾有一位美国管理学家对苏东水说“中国是没有管理的,没有企业家,没有自己管理特色的教材”。对此,苏东水非常不认同。他很快借在日本举办的管理学国际会议,以《中国古代管理行为学》为题发表演讲,指出中国有非常优秀的管理文化,但是还没有人很好地去挖掘,没有人从民族的自尊心、从民族的角度、从管理的角度来阐述。

怀揣着一种民族使命感,苏东水全心投入东方管理学思想的研究,致力于让学者与企业能够更好地立足于东方文化、立足于中国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和东方特色的管理学体系。

1997年他又以《面向21世纪的东方管理文化》为题在世界管理学的论坛上谈论中国的管理学理论。

1999年6月,苏东水在复旦大学创立全国首个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并帮助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河海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及华侨大学等全国高校先后成立了10多个研究中心、研究院等东方管理学的教学、科研基地;帮助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开设东方管理学课程及专业方向。

苏东水培养了百余位博士及博士后,被国务院表彰为“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专家”。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东方管理》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东方管理、002610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