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财联社8月13日
8月12日,深圳证监局发布两则监管措施,对深圳前海大概率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公司创始人杨济源采取出具警示函的决定。对于处罚原因,创始人杨济源向财联社
对于这家深圳私募,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根据Wind数据,目前大概率资产旗下仅杨济源1名基金经理,管理5只私募基金产品,分别为大概率资管1号、2号、3号,大概率6号、7号,均为股票多头策略。从收益率来看,成立以来均为正回报,其中大概率资管1号自2015年8月成立以来,取得37.97%的收益率。大概率7号表现相对较差,成立4年以来回报率仅为7.5%。
中国私募业近年来迎来高速发展,中国基金业协会显示,7月末私募基金规模20.39万亿元,第四次突破20万元,管理规模创历史新高,产品数量突破13.4万只。随着行业入局者增多、管理规模的迅速扩张,不能合规运作等问题也愈加暴露,监管对私募行业乱象处罚力度不断加大。
未如实向投资者披露基金净值,深圳一私募领罚单
深圳证监局8月12日披露了两则私募处罚发布公告,公告称,经查,发现深圳前海大概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概率资产”)在从事私募基金业务活动中,存在未如实向投资者披露个别私募基金净值信息的情形,违反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国证监会105号令)第二十四条的相关规定。
针对上述情形,深圳证监局决定对大概率资产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要求其应当切实提高规范运作意识,持续加强业务管理,尽职履行基金管理人职责,杜绝产生新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深圳证监局对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总经理杨济源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2016年熔断的时候有两个月没有及时发送净值信息,客户发现落差太大进行了投诉。”谈及此次处罚,杨济源则向财联社
2016年证监会在1月1日首次推出熔断机制,1月4日是新年首个交易日,也是A股熔断机制实施的第一天。当天大盘低开低走,午后一开盘,13时12分,熔断基准指数沪深300指数跌幅触及第一档5%的熔断阈值,沪深两市及股指期货暂停交易15分钟。之后恢复交易,大盘呈现加速下跌态势,22分钟后,沪深300指数跌幅触及第二档熔断阈值7%,交易暂停直至收盘。
和公募基金净值公开化不同,私募基金并不需要对公众公开净值变动,但是根据《私募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基金业协会每季度对私募基金管理人、从业人员及私募基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前海大概率资产也正是因此被处罚。
此外,私募基金也有责任向合格客户进行净值披露,有市场人士向财联社
“此前有行业组织也希望联合一些头部私募对净值披露进行规范,比如按照不同产品的分类,每周五递交净值披露数据。但是私募基金多数表示不同意。”上述市场人士表示,当前私募净值都是由公司自行披露,其中的确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根据Wind数据,目前大概率资产旗下仅杨济源1名基金经理,管理5只私募基金产品,分别为大概率资管1号、2号、3号,大概率6号、7号,均为股票多头策略。从收益率来看,成立以来均为正回报,其中大概率资管1号自2015年8月成立以来,取得37.97%的收益率。大概率7号表现相对较差,成立4年以来回报率仅为7.5%。但大概率资产规模情况并不明确,wind提到的规模为0-5亿之间,也有统计提到不足1亿规模。
今年来信息披露违规成处罚重灾区
资管行业大发展背景下,私募基金规模也随着大涨。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末,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20.39万亿元,较上月增加4200亿元,时隔三个月重返20万亿之上,环比增长2.10%,时隔三个月后重返20万亿上方。其中,存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8.53万只,存续规模5.98万亿元,环比增长3.37%;存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16万只,存续规模10.97万亿元;存续创业投资基金1.71万只,存续规模2.70万亿元,环比增长5.05%。
近年来,私募基金规模保持增长态势的同时,信息披露、保本保收益宣传、涉及向不合格投资者募集甚至侵占、挪用基金财产等“乱象”频出,证监会及各地证监局、中国基金业协会对私募处罚力度不断升级。
仅在7月,广东、深圳、浙江、西藏等地证监局对各自辖区内共计22家私募出具责令整改、警示函等行政监管措施。
财联社
7月19日,深圳证监局在最新发布的《深圳私募基金监管情况通报》中,公布了监管中发现的三大典型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未经登记开展私募业务。此外,买“壳”、卖“壳”屡禁不止和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未备案的私募基金也相对严重。
私募行业规范需进一步“亮剑”
为进一步提升行业发展质量,从证监会到各地证监会从顶层制度设计、培训规范举措等多方面展开积极行动。
2020年12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私募监管新规正式开始实施。2021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提出,强化私募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加大对私募领域非法集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侵占或挪用基金财产等行为的刑事打击力度。从法律法规上对私募行业整顿提供了依据。
8月11日,深圳证监局公告称,为提高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水平,近期深圳证监局指导深证投资者服务中心和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面向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及相关机构,采用线上方式举办了“私募基金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培训。据悉,此次培训范围非常广,线上参与培训人数达1000人次。
深圳证监局私募基金监管处系统介绍了私募基金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法律法规框架,并结合案例阐述了八种典型违法违规情形、处罚依据及处理措施,督促各相关机构重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依法经营、勤勉尽责,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及合规经营质量。同时,传达了私募基金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三点监管要求,一是严抓内部管控,健全适当性管理机制;二是坚持“卖者尽责”,落实合格投资者要求;三是切实履行义务,提高适当性管理水平。
据悉,深圳证监局本次培训还邀请了辖区优秀私募基金管理人、公募基金公司、律师事务所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多角度讲解私募基金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践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履行要点,以及适当性管理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和经验做法。
深圳证监局指出,下一步将继续充分发挥监管、自律、行业机构和合格投资者等各方功能,推动建立各司其职、有效衔接的协作机制,多措并举,持续做好辖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
昆山发布
情况通报
近日,我市收到外省协查函,通报2名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曾有昆山花桥就餐史。
我市立即启动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机制,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相关人员排查、采样检测和封闭管理,落实相关场所封闭管理、环境消毒等防疫措施。
截至1月8日20时,累计排查相关人员4768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中,累计排查到在昆密切接触者69人、次密切接触者76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首轮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累计采集相关场所的物品和环境样本120份,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相关场所已进行终末消毒。
请广大市民关注官方发布,不信谣、不传谣。非必要不前往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继续加强自我防护,坚持“防疫三件套”,牢记“防护五还要”。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及时就近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昆山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工作指挥部
2022年1月8日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扩散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从年初至今,欧美和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股市已经平均下跌30%左右,美股指数更是在10天内发生4次熔断。如此惨烈的场景,连股神巴菲特都惊呼“活久见”。
国际金融市场风雨飘摇,中国股市也出现了下跌,只不过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A股下调的幅度没有那么深、那么猛,是全球最“扛跌”股市之一。
实际上,中国股市这样的表现,也很出乎广大股民意料。从过去这些年来看,全球股市都看美股“脸色”,A股基本上是“跟跌不跟涨”。但A股近期的走势,明显感觉“硬”了不少,就在美股发生熔断后的第二天,A股居然还出现过翻红、上涨的走势,这在以前是不多见的。
中国股市有新变化,中国股民也有新变化。以往遇到股市动荡,很多股民就会呼唤“国家队”救市,这回遇到全球股市大幅下挫,中国股民却淡定了许多,市场上基本没听到“救市”的喊声。
中国股民淡定,监管层面也很有底气。“我们坚定不移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做行政干预,市场自我调节功能得到了比较好的发挥,维护了整个金融市场的顺畅运行,有力地推动了风险缓释和投资者信心回升。”在2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说。
经此一疫,中国股市不断成长,也将变得更加成熟。
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股市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
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中国金融市场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
今年前两个月,交易所市场股票、债券合计融资约1.3万亿元。其中,IPO完成发行38家,募资724亿元,再融资901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1.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0%。
“更为重要的是,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3月份各项指标都有了明显的边际变化。”李超介绍,从对上市公司的调研情况看,复工率已经超过了98%,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股市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总的看,外部环境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不会改变中国资本市场平稳向好的趋势。
“当前股票市场的杠杆资金,总量较高峰时期已经下降了80%。通过对股票质押风险采取了降存量、控增量等措施,股市主要风险指标趋势性好转,高比例质押上市公司数量较高峰时期已经下降了1/3。”李超说,这种局面的出现,得益于金融体系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前布局,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风险缓释措施。
麻辣哥给大家总结了一下,中国金融市场表现平稳,其中的“奥秘”在于未雨绸缪和积极应对。金融风险的提前出清,监管机构的精准施策,再加上估值处于低位,疫情对市场的影响逐步得到消化等,都是A股市场稳定的基础。
在疫情还未肆虐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在大刀阔斧的消除隐患,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业扩大开放,这些措施我们已经坚持了好多年,也正是多年的坚持,换来了今天的“稳”。在疫情来袭的时候,我国金融系统精准施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灵活适度,对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地区和实体经济给予了大力的精准支持。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发布文件,在资本市场企业融资、重点地区和行业的支持、费用减免何便利服务等方面做出了一些特殊的安排。”李超说,这些举措尊重了市场规律,体现了监管的温度,帮助企业和行业渡过难关,夯实了市场运行的内在基础。
人民币汇率有所波动,但总体上保持基本稳定
受国际疫情影响,国际外汇市场近期也出现较大波动,市场普遍关心,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会怎样的变化?
从汇率制度上看,我国实行的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今年以来,欧元对美元的贬值幅度是4.7%,英镑对美元的贬值幅度超过了12%,相对来讲,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幅度只有1.8%,综合算下来,中国外汇交易系统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还有所升值。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认为,人民币汇率虽然最近一段时间有所波动,但总体上保持了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我们预计还是在7元附近上下波动,有贬有升,继续双向浮动。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对汇率的预期也是稳定的。”
“从中长期看,我国经济基本面、货币和金融条件将成为稳定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有力支撑,人民币汇率将会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波动,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宣昌能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
最近市场上有一种声音,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发生。这个问题怎么看?
“目前断定全球已经进入金融危机,还为时尚早。”陈雨露说,国际金融危机通常有三个基本的特征:一是是否存在国际金融市场跨市场的、持续的恐慌性下跌;二是是否出现大量的金融机构,特别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倒闭;三是全球的实体经济运行是否受到了严重破坏。“目前,针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加剧,许多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应对措施,这些措施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也就是说,从目前的情况看,还不能判断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发生了。不过,近期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在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形势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人民银行通过准确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定向降准,来提供短期和中长期的流动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市场果断如期开市之后持续平稳运行。及时设立3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和增加5000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有力精准地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业。” 陈雨露介绍,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等部门,对疫情发生之后受影响比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给予展期和续贷的政策,帮助这些企业保持现金流的稳定,渡过难关。与此同时,还积极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上述组合拳正在产生显著成效,我国金融体系的运行总体平稳,金融市场预期稳定,货币信贷平稳较快增长,国民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冲击,也为全球经济金融的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陈雨露表示。
春江水暖鸭先知。金融市场的细微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活力正在逐步恢复。“从3月份以来所掌握的支付结算的数据、包括存贷款的数据动态来看,实体经济持续向好,估计在第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会出现显著改善。中国的经济增长会比较快地回到潜在产出附近。”陈雨露说。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人民日报客户端)
4月25日,沪指盘中自2020年7月以来首次跌破3000点关口,随后跌超4%,距2021年12月31日高点跌超20%。截至收盘,沪指报2928.51点,跌幅达5.13%。Wind数据显示,此为2020年2月3日以来最大跌幅。
A股沪指的3000点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围绕3000点,A股经历了数不清的“3000点保卫战”。它在中国股民的眼中,似乎成为了牛熊的分界点:只要在3000点以上,股民就觉得牛市还在;只要跌破3000,就两个字“快跑”。
细数沪指3000点争夺战
在A股历史上,沪指第一次跨过3000点是2007年初。
2007年2月16日,沪指第一次触摸3000点就展开了回调,在2月27日沪指当日放出巨量,暴跌8.84%,一些专家认为大盘到头了。不过很快沪指又开始了第二次进攻,再次成功突破3000点后,沪指扶摇直上,行情一直持续到当年国庆后,达到历史高点6124点,至今这个高点记录也没有被打破。
2008年4月22日,上证指数在盘中击穿3000点,第二天印花税调至单边征收政策后,上证指数接近涨停。但是在美国次贷危机的阴影下,沪指反弹了7天后重新步入下行通道,并在6月11日再次击穿3000点,随即一直跌到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才止跌,这是A股历史上一次极为凄惨的大熊市。
2009年,上证指数大涨,于2009年7月1日突破3000点并站稳。然而好景不长,上证指数最高只涨到3478点就开始下跌,并于2009年8月17日跌破3000点。2009年9月14日,上证指数再次站上3000点,之后围绕3000点上上下下,一共拉锯16次之多。
2011年4月25日,沪指再次跌破3000点,这一次开启了A股接近3年的单边下跌行情。一直到2013年6月25日的1849点,创造了一个阶段性的低点,也是近10年的最低点。
2014年12月8日,沪指向上突破了3000点,这距离上一次大盘在3000点已经过去了3年7个月。大盘指数从2000点起步,只用了4个半月的时间就突破了3000点,随后又盘整了3个月开始加速上攻,一直上涨到5178点。
2015年6月15日,A股迎来大跌。8月25日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虽然1天后又重新站上3000点,但是最终没有走远。2016年元旦刚过,A股发生熔断。连续暴跌之后,于2016年1月13日跌破3000点。然后围绕3000展开拉锯10次,一直到9月30日站稳3000点。
2016年下半年一直到2018年1月,A股走出了一波大盘股的慢牛行情。2018年1月29日,上证指数达到最高点3587点,然后开始下跌,于6月19日跌破3000点。
2019年1月4日,上证指数低开并创下2440点的阶段性低点之后,一路上涨,并于3月4日站上3000点。然后围绕3000又展开了拉锯,截止2019年9月23日,一共9次向上突破3000点,然后又跌下来。随后,沪指一直在3000至3301之间震荡。
2020年7月1日,上证指数在突破3000点之后连续大涨8天,开启了一波急涨到3458点,随后一直在3400点上下震荡,并于2021年2月18日达到这波小牛市的顶点3731点,在此后一年的时间里都维持在3500点以上高位震荡。然而,A股从2022年2月开始连续下跌后一去不回头,并在4月25日击穿了3000点。
3000点规律:牛市中不是顶,熊市里不是底
根据周线图,自2007年上证指数首次站上3000点,之后一共在3000点拉锯53次之多。回顾历史上的这些3000点,我们也可以发现一点规律。
规律一,当大牛市来临时,一般突破3000点之后,拉锯次数都比较少。比如2007年只拉锯1次,2014年只拉锯2次。
规律二,当大熊市来临时,一般跌破3000点都比较容易,没有任何反复。
规律三,当在3000点反复拉锯时,一般不会出现大规模行情,既不会大跌,也不会大涨。
规律四,自2007年首次站上3000点之后,每次跌破3000点之后的阶段性低点都在不断抬高。比如2008年阶段性低点是1664,2013年阶段性低点是1849,2019年阶段性低点是2440,2020年的阶段性低点是2646。
纵观历史,2007年的3000点不是顶,2008年的3000点不是底。2014年的3000点不是顶,2018年的3000点也不是底。
今天,沪指再次在单边下跌行情中跌破3000点,这是不是底,只能交给市场去给出答案。
上游新闻综合 、中国基金报、网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a股熔断》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a股熔断、昆山疫情最新消息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