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8、25、50米
40、50、60摄氏度
虽已立秋
但气温居高不下
铁路人面对高温
依然坚守奋战在现场一线
他们是烈日下的检修人
是高空的修灯人、守桥人
他们挥汗如雨
是铁道线上的“炎”值担当
守护着铁路安全畅通
01
在8米高的杆顶检修
信号机是电务设备的
室外三大件之一
高柱信号机
常设置于进出站等位置
其高度一般为8米左右
为应对极端恶劣天气
对信号设备造成的影响
上海电务段的信号工们
不惧骄阳,向光而行
为高柱信号机进行全面“体检”
视频加载中...
8月伊始,长三角各地连续多日发布高温预警,天气仿佛按下了“热”键,最高气温达40摄氏度。检修高柱信号机不仅要技术了得,还要身手了得,这样才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在上海动车段南翔动车运用所,上海电务段南翔车间信号工区工长胡海宁正在对D220号信号机进行检修。
只见他沿着铁梯爬上高柱信号机,将安全带挂钩牢牢地挂好,一只脚踩在铁梯上,另一只脚勾紧旁边的扶手,空出的两只手,则是忙着进行设备检修。他就这样弯着腰、弓着背,检查信号机的各项参数。
同时他还要测量基柱高度、检查梯子和焊点状态、入线口封堵情况......严格按照标准逐项核对。
平均每架高柱信号机的检查时间需要近40分钟,在高柱信号机上,他头顶烈日,阳光打在脸上,像是糊了一把辣椒面,热辣无比,手上戴着手套依然能感受到梯子的炙热。
到8月底,上海电务段将对全段840架高柱信号机进行全面检查,守底线、补缺陷、除隐患、防风险,全力保障高铁及旅客列车安全。
02
在25米高的灯桥上修灯
一入夜
南京动车段
南京南动车运用所灯桥上
168盏灯就被推闸点亮
为动车所夜间作业提供照明
南京供电段的电力线路工们
在25米高空
负责灯桥上
照明设备的日常巡检
视频加载中...
雨后的南京天气异常闷热,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固了。在南京供电段南京高铁电力工区,职工们正清点工具包。暑期的灯桥检修作业,让他们面临着体力、耐力、能力的三重考验。如若不是这场阵雨,烈日炙烤下的钢架温度超过50°C。
接到作业命令后,他们在防护员的防护下,背着约5公斤重的工具包,一步步登上25米高的灯桥。只见他们来回穿梭在横跨动车所30个股道的钢铁栈道,为2#3#灯桥上的128盏投光灯进行检查清扫、调试灯光、更换配件、除锈涂漆。
检修作业面临“高压、高空、高危”风险,如遇大修作业,灯具电缆运送作业难度非常高,他们不仅要掌握运输技巧、还要胆大心细、体力好。
90后周昊是该工区的主力干将,而立之年的他,早已获得全路青年岗位能手、全局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我们从事的基本都是‘三高’作业,这要求我们要用心学习、耐心练习、细心作业,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基础上,高标准严要求完成作业任务。”周昊说。
据了解,他们基本上每两个月就要上去巡检一次,尤其是暑运期间,他们要增加巡查频次,保障照明设备质量良好,为暑运动车所夜间作业提供照明。
90分钟后,2#3#灯桥上128盏投光灯巡检完毕,他们清点完工器具后,陆续返回地面。
03
在50米高的大桥上“把脉问诊”
椒江特大桥
是杭台高铁的标志性建筑
夏季高温天气
为确保桥梁状态良好
宁波工务段
椒江桥隧工区的桥隧工们
要在50米高空
定期为大桥“把脉问诊”
视频加载中...
由于桥面上列车高速运行时剧烈震动的缘故,在作业中他们要对螺栓紧固情况进行检查。他们先是用检查锤敲击几下螺栓,看看螺栓是否有松动迹象,然后用卷尺和直钢尺对螺栓位移量进行测量。
支座空隙只有50至60厘米,空间非常狭小,他们不得不将头和半个身子伸进支座下面进行作业。“突突突”,检查小车以每分钟10米的速度往前移动。
他们随着小车的移动,认真对桥梁底部设备进行检查,一只手拿着检查锤敲击螺栓,一只手顶住螺栓。钢梁桥受热后,温度可达60℃,他们虽然戴着手套,但也能感到烫手。
每次作业,他们从早上5点干到中午12点,7个小时里上下作业平台约500余次,共敲击3000余个螺栓,检查3个吊围栏、4个阻尼器和7个支座。
暑运期间,他们需要检查椒江特大桥3次、声屏障10公里,巡查86处隧道口防洪设备,为铁路运输安全畅通贡献力量。
面对持续高温“烤”验
他们在平凡岗位上
坚守奉献,履职尽责
为铁路运输安全保驾护航
为他们点赞
素材:上海电务段 南京供电段 宁波工务段
[爱卡汽车 爱卡头条 分享]
在设计界中,“Form Follows Function”(形式服从功能),是美国芝加哥建筑派的领军人物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在1907年总结设计原则时所说的一句名言。而如今,汽车内饰的设计依旧在遵循着这样的设计理念。
“今年是沃德十佳内饰的重要里程碑,纯电动车型通过创新与经典的融合,为我们带来堪比加速的表现。”
近日,沃德发布了2022年十佳内饰,获奖车型是在22款候选车型中选出。正如沃德十佳评委Drew Winter所言,其中有近半数获胜者是纯电动车型,这也预示着新能源的浪潮已经开始打破传统燃油车的格局。
《Ward's Auto World》(沃德汽车世界)除了评选优秀发动机外,也会对汽车内饰进行综合性的评选,包括但不限于出色设计、高品质内饰材质、人体工程学的应用、功能的体验感等等。
由于参选沃德内饰评选的车型,必须是在北美上市且销量超2万辆的车型,所以对于沃德十佳内饰榜单之中没有国产车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获奖车型或许对我们来说有些陌生。
那么这10款入选车型都有谁呢?具体来看(排名不分先后)。
1、宝马iX
近年来,宝马的内饰一直都被另外两名竞争对手所压制,不过来到电气化时代,情况也有所改变。作为宝马旗舰纯电SUV,iX内饰颠覆了以往人们对宝马内饰设计的固有印象,采用极其简单的设计,中控台上仅有一块大连屏,此外并无多余的按键和旋钮,异形多功能方向盘、iDrive水晶旋钮等也出现在iX中,带来了更出色的精致感。
2、福特Maverick
国内消费者对这款车会比较陌生,福特Maverick是美国市场的入门级混动皮卡,但这套内饰设计如果在中国市场可能并不会入选,内饰整体布局规整,设计也偏向功能性。但是颜色搭配上还算丰富,或许在皮卡的定位中,已经算是现代与实用结合较好的结果了。
3、捷尼赛思GV70
作为韩国现代起亚集团旗下的高端豪华品牌,捷尼赛思GV70呈现了豪华品牌该有的水准。豪华简约的设计,柔和线条的使用,以及颜色的搭配,给人一种温暖平静的感觉。横向环抱式设计,贯穿式出风口,悬浮式触控屏不仅显示面积巨大,而且屏占比很高,视觉观感出色。另外,做工方面也是不计成本,随手触及的区域都被大面积的高级真皮所包裹。
4、Jeep Grand Wagoneer
Jeep Grand Wagoneer 中文译名为“大指挥官”,但跟国内广汽菲克生产的并非同一款。该车内饰走的是标准的美式豪华风,大面积真皮和实木的应用,同时设计有多块屏幕,将豪华与科技相结合,能够看出美式豪华依旧是这个审美。
5、起亚EV6
虽然这款车并没有出现在国内,但EV6在海外市场相当受欢迎。起亚在设计方面向来有着激进的想法,双联屏设计、全新造型的方向盘、旋钮电子换挡杆、非对称式中控台都可谓颇具设计感,也使驾驶舱显得科技感满满。
6、Lucid Air
Lucid是美国的一家初创车企,用国内的话讲就是造车新势力,其中Lucid Air就是品牌旗下的产品,号称“特斯拉杀手”,内饰设计与特斯拉相同,走得同样是科幻简约风,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尺寸非常大的风挡玻璃,视觉效果通透。中控台由多块屏幕组成,没有太多额外的按键,怎么简单怎么来。
7、奔驰EQS
这款车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并不陌生,国人对“大奔”的喜爱程度溢于言表。贯穿整个中控台的三联屏设计,总长度达到了1.41米,由非规则的曲面玻璃打造而成,视觉一体感相当出色。
8、Rivian R1T
Rivian同样来自美国,也是一家新造车势力,R1T是品牌旗下的一款电动皮卡。得益于美国人对皮卡的忠爱,加上内饰布局的大胆创新,主副驾驶贯穿式设计,两块大尺寸液晶屏幕,拉丝面板工艺等等,都戳中了美国人对于实用与潮流的审美点。
9、丰田坦途
其实,丰田上榜实属有些意外,毕竟这些年丰田在内饰设计上并不吃香。但是喜欢皮卡的美国人,自热也不会忘了稍有进步的丰田坦途。内饰经过重新设计的坦途,将豪华、实用和工具车融为一体,这绝对是美国人民想要的“工具车”。
10、大众高尔夫GTI
高尔夫GTI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绝对不陌生,但是按照目前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审美标准,这套内饰并不能说得上有多么出色,但是对于大众来说,已经有很大的突破了。隐藏式空调出风口、小尺寸的电子挡等等,也用上了不少时下流行的设计元素。
2022沃德十佳内饰大赏
看完刚刚获奖的十大内饰设计后不禁感叹,随着新能源浪潮的推进和各车企电气化的发展,汽车内饰设计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内饰材料的运用也趋于多样化,用户体验也不断得到升级。我们就沃德十佳内饰,来简单聊聊当下汽车内饰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
IP趋于低矮平直
低矮平直的IP设计正在逐步取代多层次复杂的IP形态,IP横向布局以一马平川的大面覆盖,用干净利索的线条加以修饰,给人以科幻、整洁、简单、开阔的视觉感受。
隐藏式整体空调出风口+取代物理按键的中控屏
不知从哪一款车型开始,隐藏式出风口的设计一发不可收拾,正在慢慢取代以往孤立的风口形式,与横向布置的IP设计融为一体,整体感更强,更整洁。配以悬浮形式出现的屏幕设计,和取代物理按键的中控屏幕,营造出轻薄的科技感。
配色更加直“白”大胆
过去的汽车内饰设计大多以黑色或米黄色为主,商务的黑色、居家的米色,成为了两种主色调。而现在的内饰配色更注重氛围及情感化的调控,色彩的搭配更为重要。众多厂家大胆启用了白色,五彩斑斓的白也有各自的不同。同时,还大胆尝试了粉色、青色等青春色系,营造出年轻活泼的内饰氛围。
横向布局多屏幕/超大竖屏
在特斯拉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开始在他们的产品中塞进了一块甚至几块屏幕,而且尺寸也有越来越大的趋势。以往指针式实体仪表也正逐渐被横向大屏所包纳,IP将围绕屏幕为中心设计,多屏幕及大屏幕趋势越来越明显。特斯拉的竖屏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大量的追随者,这种做法不但可以集成众多实体按键,也增加了科技感的“直给”。
但反观,如今新车上的屏幕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它似乎也成为了招揽顾客的噱头之一。事实上,在车内安装一块、甚至多块大屏幕的成本并不算高,但是如何提升用户体验,显然就是另一个层面上的挑战了。
环保材料成新宠
过去消费者追求真皮材质的座椅,天然皮革似乎是豪华内饰的象征,但是动物皮革的大量应用,以及真皮座椅在冬天及夏天的乘坐感受,经过了体验过豪华的人们来说,并不认为豪华就能和舒适画等号。如今,环保轻量化、甚至织物座椅,又慢慢成为了主流趋势,超纤材料也逐渐成为材料新宠。
两幅式方向盘出镜率明显增多
除了三幅和四幅,两幅式方向盘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它更加考验设计师的功底,也对方向盘制造工艺有着更高的要求。两幅式方向盘出现在奔驰旗舰S级上一点也不让人奇怪,但恰恰有了奔驰的先入为主,给后来采用两幅式方向盘设计的车型提供了参考,在设计上也更能站得住脚,反而让人有了一种两幅式方向盘就代表了豪华车设计元素的感觉。
全文总结:作为汽车工业技术和性能的代表,豪华车企旗舰车型的内饰设计往往影响深远,也能够引领一段时期内饰的发展方向。一款好的产品,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实用、好用。对于汽车内饰而言,如何做到既实用又好用,迄今仍然是一门学问。同时,汽车外观的设计以及内饰的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语言。
精彩内容回顾:
家族化设计风格 大众ID.BUZZ内饰曝光
吉利缤瑞COOL内饰官图 采用撞色设计
零跑C01内饰谍照 极简设计配中控大屏
浅析当下汽车内饰设计方向
上联:啤酒饮料矿泉水
下联:花生瓜子八宝粥
横批:把腿收一下
想必在上个世纪,坐过绿皮火车的人一定对这样的情景不陌生,充满烟火气和年代感的绿皮火车仿佛还在昨日,但随着高铁的全面普及,你回忆中的绿皮火车都去哪里了呢?
真正的绿皮火车
想知道绿皮火车去哪了,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绿皮火车,因为并不是所有被刷成绿色外壳的普速列车都是人们记忆中的绿皮火车。它经历过3个重要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建国之初,在1953年仿制苏联和日本客运火车产生的21型客车,它不仅是我国在建国后的第一辆火车,也是最早的“绿皮车”。但是没过几年,我国就自主研发出了22型客车,并且在往后的30多年时间里进行了多次改进升级,产生了18型、19型等多款火车。
第一代绿皮火车
不过,不论它们是哪个款式,其中从1959年生产到1994年停产的绿皮车,可以说是绝大多数60后到80后对于绿皮火车的第一印象了。
第二个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迎合改革开放事业的高速发展,火车速度也必须提上去。于是我国首先从英国引进了25-O型客车,这种客车的速度最高运行时速是140km/h,但由于国产转向架的制动问题,其国产化改型并没有达到原型的速度,而只能实现120km/h的时速。
25-O型客车
然后咱们又对25型客车进行了改造,最终产生了第二代绿皮车25B型。25B型单层绿皮车没有空调,不集中供电,夏天只能用头顶的电风扇缓解炎热。而为了确保通风,也只能打开车窗。这种车窗的构造比较独特,不是用左右推移的方式打开,而是从下往上推开的。
25B型绿皮火车
正是因为这些特点,25B型绿皮车留给大家的印象最为深刻:一上车,便能听到五湖四海的方言,偶然间听到一口乡音便觉得亲切万分。坐在硬座,窗户是随时打开着的,不仅是为了躲避一些难闻的味道,也是为了方便上四下观望,因为每到一站仿佛都有新鲜玩意儿。随处都是零食、小吃和特产的叫卖声,缓解了不少长途旅行的疲惫感。也正因此,25B型才被很多人称为是“真正的绿皮火车”。
到了第三个时期,我国的动车和高铁得到了迅速发展,从120km/h到200km/h,再到350km/h,时速的倍增让人们意识到,绿皮火车的优势地位已经被取代了。
普速列车逐渐减少,但是并没有消失,和25B绿皮火车产生于同一时期的火车依然存在,而且它们的颜色各异。比如,下面这种25G型红皮车。
25G型红皮车
以及各种青白色、银白色和蓝白色的普速列车。或许你的记忆不是25B型绿皮火车,但是25型各种颜色的列车总有一款是你的回忆。
五花八门的列车虽然看起来赏心悦目,但是实在不方便管理,于是在2014年,这些火车的车身全部被刷成了绿色,只有一个车头还保留着底色,以至于这些绿皮火车反而变多了。
绿皮火车去哪了?
近些年来,随着动车和高铁逐渐占据火车市场,绿皮火车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减少,那么,这些消失的绿皮火车都去哪里了呢?
1.报废处理
那些已经达到使用年限的列车,因为机体和零件老化,无法再继续承担安全运输任务。于是,这些火车按照国家规定被强制报废,其中的钢铁和零件被回收和重复利用
2.交换或者卖给其他路局,开行其他车次
一些铁路管理局开始专门管理动车和高铁,那些依然能够服役,但却排不上用场的绿皮火车会被送往一些小型火车站进行管理和使用。它们将会继续服务于交通运输事业。
比如,山东淄博到泰山站,全程184公里,共24个站点,途中会经过22次隧道,耗时约为5小时50分,全程票价只要11.5元。这种火车虽然不适合青岛和济南这样的大城市,但是用在一些小城镇上却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由于价格便宜,速度不快,所以它们是很多老人、旅客的最爱,也是大家省钱的首选。
除了东部地区,在西部一些贫困地区,绿皮火车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因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限制,一些地区还没有开通高铁,所以价格便宜的绿皮火车不仅成为了沟通省会城市和小县城的桥梁,也成为了东西部交流的重要途径。
3.纪念品
还有一部分绿皮车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没办法修复或者没有修复的价值了,可一些商人却看中了绿皮车的纪念价值,于是他们花高价买下一节或几节车厢,然后经内部的独特装修,让它们成为商业街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记得在杭州乐园似乎曾经就有这样一节绿皮火车餐厅。
当然也还有正在运行的火车纪念品,用绿皮火车搭载游客进行短途旅行。这种模式并非绿皮火车的专利,而是很多老旧火车独有的存活方式。
比如在昆明有一句谚语:“云南十八怪,火车没有汽车快,不通国内通国外。”说的是于1910年通车的滇越铁路,原本它早就该被淘汰的,后来被保存下来。
滇越铁路
作为历史文化景点继续通车,每天仍有2-3趟往返于昆明城郊小车站的车次。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大学历史老师还会建议同学们至少去体验一次。
4.改装成“绿巨人”
除了作为纪念品以外,有一部分绿皮火车还被改装成了“绿巨人”动车组,也就是这个绿色复兴号“高铁”。
复兴号“绿巨人”
虽然被冠以动车和高铁的名头,连外形也是个“子弹头”,但其实绿巨人除了内部装饰和动车的标准一样,以及安装了空调外,在速度上并不具备优势,理论上说可以达到160km/h。
因此,“绿巨人”也被很多人称为智商税,说它跑着普速列车的速度,却收着动车的钱。而且由于外形配色,还被人取了个“垃圾桶”的外号,实在有点惨。
高铁能否完全取代绿皮火车?
动车和高铁的优势不言而喻,那么,随着高铁在全国各地普及开来,绿皮火车会消失吗?
实际上,在2021年4月10日,全国铁路运行图就进行过一次调整,停运了一大批普速列车。其实也能理解,除了每年春运,哪有多少人会在平时坐这些普速列车呢?更何况,在疫情管控下,2021年春运的客流量大幅减少,大概只有2019年的一半。
可以说绿皮火车被取代已经是早晚的事情了。不过一个问题在于,高铁的普及并不代表,所有人都能坐得起高铁。如果是在省内倒还好,往返一次也就两三百,但要是往返于东西部的务工人员,来回一趟差不多就要花2000元了,这可是一个不小的开支。如果换成坐普速列车最多也就不到两百块钱。
而据一些网友介绍,在他们老家的小县城,火车站还没有普及动车,结果普速列车先退役了,以前一天有七八趟,现在只有一两趟,不知道是否能满足大家的乘车出行需求。
根据我个人查询的数据来看,现在来往于各大省会城市的普速列车每天大概只有两班,这是很不可思议的,因为在2020年的时候,它们至少还有20班列车。而从大家近期乘坐绿皮火车的状态来看,各地的客流量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有的火车上依然非常拥挤,而有的一节车厢上几乎只有不到10个人。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疫情何时结束还是个未知数,往后出行人数能否达到疫情前的水平很难预测。所以全面取代绿皮火车或许为时尚早,至少还要等上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有可能实现。毕竟,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仍然有很多人需要绿皮火车。
坐了那么久的动车,你可能高铁和动车有啥区别都不知道,想来很多人还在觉得G开头的动车,就是高铁了吧,有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讲,你们还真是太天真了,G开头的动车,可不是什么高铁呢。
先说高铁和动车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高铁其实是铁路系统,动车则是铁路列车的一种。
高铁全称叫做高速铁路,能供列车行驶的铁路系统,中国高铁的设计时速,达到了250-350公里,有部分设计时速为200公里的轨道线也被纳入了中国铁路网的范畴,简单来看,就是那些能够高速运行的铁路。
要说得广泛一些,那就是比普速高铁速度更快的铁路系统,就有供电网、高速列车、路轨等等。
目前中国的铁路运营里程是世界上最长的存在,达到了14.8万公里,其中中国高速铁路的运营里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存在,达到了4万公里。
最早的高铁,是日本建成的东海岛新干线,有了高铁,日本的发展开始变得迅速起来,随后随着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开始发展起铁路和高铁,也开始增强了对于高铁的定义,但是都已经认识到了,建立起高铁,就能够给国家发展带来腾飞。
中国有句话,想要富先修路,这些年,中国建立着极大的交通网,不仅仅是高铁乃至于各种铁路和各大高速通道等,从以前的石子路,泥坑路,到现在出行都是水泥路、柏油路,中国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
所以广义来说,在我国凡是超过200千米时速以上的铁路系统,都能称之为高铁,虽然并非专业上的定义,但是已经成为我国的习惯用于,包括官方文件当中,也是指的广义高铁。
所以就在我们看到这些铁轨所组成的这些道路,最终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高铁。
而动车是列车,全称叫做动力车辆,装有动力装置,包括机车和动力车厢两大类,这样说吧动车并不是指的动车组,而是指安装了车轮驱动机器设备的铁路车辆,除了高铁上存在着动车,就是所有火车类型的交通工具,就有普速列车、地铁列车、轻轨列车等等,都有着动车的存在。
而我们平常在火车票上看到的C/D/G开头的列车,就是不同的动车组了,平常面对这个开头字母不少人都有疑惑,有些人拿到票,看字母,就认为G是高铁、D是动车,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而这些字母则有不同的意思,也是不同的动车组。
并且除了C/D/G以外,还有着Z/T/K,这是两大类列车,一个是动车组列车,一个是普速列车,当我们坐动车时,车票就是显示的CDG,而坐的那些普速列车,常说的绿皮火车,就是显示的Z/T/K了。
显示C的是城际动车组列车,这些列车最高的运行时速能够达到160-350千米。
D字开头的是普通动车组列车,通常最高运行时速就是200-250千米。
而G则是高速动车组列车,最高的运行速度则是300-350千米每小时。
不同的字母,所对应的动车也有区别,就比如说C字开头的通常是CRH1、CR400BF等动车组,D字开头通常是由CRH1、CEH2等系列的动车组,而G字开头的则一般是CRH2C、CRH3、CRH380等列车型号,不同的车型也就有了不同的设计。
并且还会有不同的车票价格哦,所以根本不是很多人眼中的动车和高铁。
其实说白了,就是路和车的概念,动车在高铁上行驶,就和汽车在马路上行驶是一样一样的,所以是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概念也不同,这下大家明白了高铁和动车的区别了吧。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动车就是高铁吗》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动车就是高铁吗、汽车驾驶室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