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车险2021报价明细,平安车险2021报价明细安徽

2022-08-20 3:01:23 生活指南 xialuotejs

平安车险2021报价明细



本文目录一览:



近日,五大A股上市保险公司均披露了4月保费收入。

数据显示,财险“老三家”(太保产险、平安产险、人保财险)业绩良好,较去年同期均实现8%以上的增幅,三家公司自2022年1月至4月共揽保费3434.31亿元。其中,人保财险保费收入最高,达1868.52亿元,同比增长10.3%;太保产险同比增幅最高,达10.6%,原保险业务收入616.51亿元;平安产险实现保费收入949.2817亿元,同比增长8.4%。

公开信息显示,“老三家”在2022年一季度及2021年全年同样展现了良好的盈利能力。2021年,“老三家”共实现净利润451.3亿元,同比增幅达6.94%,太保产险凭借保险业务和投资收益的双增长实现21.94%的净利增速,领先行业;2022年一季度,“老三家”保费收入稳居财险行业前三,共实现净利润136.29亿元,其中人保财险净利收入行业第一,达86.54亿元,占盈利财险公司比重50.72%。

“车险独大”局面已明显改善

车险业务始终是财险公司的“王牌”。2020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文件,推动以“降价、增保、提质”为阶段性目标的综合改制,在让利消费者的同时倒逼财险公司优化业务结构,推动差异化竞争。数据显示,如今“老三家”车险业务已实现从质量到数量的全面提升,整体业务结构明显优化。

一方面,随着车险综改深化,头部财险公司相关保费已有回温趋势。一季度,人保产险车险业务收入637.82亿元,同比增加10.9%;平安产险车险业务收入470.83亿元,同比增长10.4%;太保产险车险业务收入244.38 亿元,同比增长11.8%;同时,“老三家”2021年年报相关数据也较半年报有所回温,如半年报中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车险保费增速分别为-7.8%、-6.9%、-6.9%,年报相关数据则为-3.9%、-3.7%、-4%。

除收入外,“老三家”车险在质量及消费者权益保障方面也有提升。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人保财险车险综合成本率达97.3%,承保利润为667.2亿元;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98.74%,保险业务收入918亿元;平安产险承保利润为20.47亿元。2022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数据显示,人保财险、平安产险车均保费均维持在2500元以上,分别为2534.43元、2897元,太保产险车均保费则为1537元,处于2000元以下。

另一方面,“老三家”非车险业务正经历稳健增长。如一季度人保财险意外伤害及健康险保费收入487.44亿元,增长11.7%;农险保费收入157.06亿元,增长28.8%;信用保证险增长203.7%。平安产险非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186.79亿元,同比增长2.1%;意外与健康保险保费收入72.5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2.4亿元增长38.5%。太保产险非机动车辆险保费收入254.26亿元,同比增长16.2%。

从整体业务结构看,“老三家”过往“车险独大”的局面已明显改善,公司业务实现优化。其中,人保财险2021年年度机动车辆原保险保费收入25527.5亿元,占保险业务收入56.79%,2022年一季度车险签单保费637.82亿元,占总签单保费41.82%;太保产险2021年车险业务收入918亿元,占保险业务收入59.5%,2022年一季度签单保费259.05亿元,占总签单保费52.7%;平安产险2021年车险保费收入1888.38亿元,占总保费收入69.9%,一季度车险签单保费499.08亿元,占总签单保费64.4%。

尽管如此,“老三家”中仍有公司在偿付能力报告中就战略风险表示忧虑。如人保财险称,公司承保端车险保费充足度有下降,经营面临亏损;商业非车险成为各主体的发展重点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公司费率持续下降,盈利能力不容乐观;同时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持续上升,造成的经济损失波动加大,再保价格不断上升,分保成本日渐提高,经营面临挑战。

责任险、农险均有突破

除车险、健康险、意外险等“热门”险种外,数据显示,“老三家”在涉及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责任保险、农险等方面均同样有业绩突破。

责任险方面,如人保财险在年报中表示,公司责任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31.32亿元,同比增长16.4%,赔付率达到67.8%,同比上升5.7个百分点,费用率为39.5%,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平安产险责任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9.8%,综合成本率为105.1%;太保产险实现责任险业务收入109.48亿元,同比增长24.6%。

平安产险表示,公司将运用科技能力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完善风控体系、加强业务筛选,实现责任保险业务健康发展。

太保产险则表示,公司在责任险业务上与各地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大力推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民生救助、生命科学等责任保险的快速发展。

农险方面,人保财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26.54亿元,同比增长19.3%,农险赔付率为80.5%,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农险费用率为19.9%,同比下降5.0个百分点;太保产险农险业务收入103.63亿元,同比增长19.8%,综合成本率99.6%。

渠道收入分化

相较寿险行业轰轰烈烈的代理人清虚改革,财险行业各公司的渠道变化始终显得低调。在“偿二代”二期首份偿付能力报告中,“老三家”向保险业展示了更多此前未披露的信息,收入渠道正是其中一项。

“老三家”主要销售渠道均为代理渠道、直销渠道及经纪渠道,但主攻方向及比重已现分化。

如人保财险在销售方向以代理渠道为主,直销渠道为辅,二者分布平均,占比仅相差5.54%。其中,人保财险代理渠道签单保费为720.97亿元,占总签单保费47.27%,直销渠道签单保费636.53亿元,占比41.7%,经纪渠道签单保费129.55亿元,占比8.4%。

与人保财险相反,平安产险、太保产险都对某一销售渠道表现出了更明显的青睐。如平安产险销售渠道以直销为主,该渠道签单保费占总签单保费比重为70.8%,代理渠道及经纪渠道则分别为15.2%及13.9%;太保产险销售渠道以代理为主,该渠道签单保费占比57.6%,直销及经纪渠道则分别占比31.8%及12.36%。

其中,平安产险在年报中表示,公司正完善多渠道消费者信息触达方式,强化渠道差异化优势,探索消费者差异化保险产品和服务策略,优化资源投入,提升销售产能,满足消费者多方位保险保障需求。

此外,有数据显示,财险公司的业务渠道也在增加,互联网有望成为新“战场”。如保险业协会发布《2021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发展分析报告》指出,2021年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较财产险行业整体保费增速高出7个百分点。其中,车险累计保费同比增长1%,增速较整体车险高出7个百分点;非车险累计保费同比增长11%,较2020年保费增速上升9个百分点。

投资端承压

公开信息显示,“老三家”一季度投资收益率均有承压,具体数据分化。其中,人保财险及太保产险投资收益率均维持在1%以上,平安产险则未达0.5%。具体而言,太保产险投资收益率最高,为1.3%,净资产收益率为3.2%、总资产收益率为0.7%、综合投资收益率为-0.2%;人保财险投资收益率紧随其后,为1.16%,净资产收益率为4.23%、总资产收益率为1.22%、综合投资收益率为-0.31%;平安产险投资收益率最低,仅为0.48%,净资产收益率2.95%、总资产收益率0.72%、综合投资收益率0.46%。

对此,人保财险表示,公司投资收益率承压主要由于一季度资本市场波动较大。“一季度沪深30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分别下跌14.5%和 19.9%,保险资金配置难度加大,投资收益率承压。”

尽管一季度投资端有所承压,但“老三家”投资收益率仍旧处于行业较高水平。数据显示,一季度83家财险公司中,仅有15家公司投资收益率大于1%,超20家公司投资收益率为负,近50家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为负。




甘肃定西岷县



定西市纪委监委通报5起

医疗卫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


1.渭源县大安乡卫生院原医保专干乔书军骗取医疗补偿金问题。经查,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乔书军利用职务便利,虚构他人住院治疗事实,先后14次骗取医疗补偿金共计341277.23元归个人所有。2022年5月,乔书军接受渭源县纪委监委审查调查,7月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2.陇西县双泉镇卫生院套取医保资金等问题。经查,2019年1月至4月,双泉镇卫生院副院长徐登高分管临床工作期间,与其他4名主管医师在职工亲属名下伪造住院病历16人(20次),套取医保资金共计19531.68元。同时,该卫生院还存在财务管理混乱,资金报销审批不严,违规报销烟酒费、餐饮费、个人电话费等问题。2022年6月,时任院长牛发胜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和政务记大过处分,副院长徐登高受到政务记过处分,其他4名主管医师分别受到组织处理,套取医保资金已全部追缴。


3.岷县闾井中心卫生院违规网下采购药品问题。经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岷县闾井中心卫生院违反药品采购禁止性规定,先后多次网下大额采购药品。2021年11月,该卫生院药品采购负责人潘培春受到政务记过处分,院长杜辉、副院长张爱辉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4.陇西县柯寨镇卫生院违规发放补助问题。经查,2014年4月至9月,经柯寨镇卫生院院长常爱存提议并决定,该卫生院用单位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收入违规向全院17名干部职工发放加班补助共计14850元。2022年2月,院长常爱存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违规发放资金已全部收缴。


5.岷县中医院原院长任晓明(副县级)涉嫌严重违法问题。任晓明担任岷县中医院院长期间,与不法商人沆瀣一气,肆意插手医疗设备采购项目;违反议事规则,擅自决定重大事项,隐瞒个人有关事项;擅权妄为,作风霸道,严重败坏公职人员形象;疯狂敛财,大肆收受他人贿赂,涉嫌严重违法。目前,任晓明正在接受定西市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

啄木鸟

8月2日甘肃10+37,无社会面筛查发现人员,详情→

【院校推荐】欢迎报考兰州博文科技学院

现场视频!东部战区在台岛周边开始联合军事行动




平安车险2021报价明细大全

近日,五大A股上市保险公司均披露了4月保费收入。

数据显示,财险“老三家”(太保产险、平安产险、人保财险)业绩良好,较去年同期均实现8%以上的增幅,三家公司自2022年1月至4月共揽保费3434.31亿元。其中,人保财险保费收入最高,达1868.52亿元,同比增长10.3%;太保产险同比增幅最高,达10.6%,原保险业务收入616.51亿元;平安产险实现保费收入949.2817亿元,同比增长8.4%。

公开信息显示,“老三家”在2022年一季度及2021年全年同样展现了良好的盈利能力。2021年,“老三家”共实现净利润451.3亿元,同比增幅达6.94%,太保产险凭借保险业务和投资收益的双增长实现21.94%的净利增速,领先行业;2022年一季度,“老三家”保费收入稳居财险行业前三,共实现净利润136.29亿元,其中人保财险净利收入行业第一,达86.54亿元,占盈利财险公司比重50.72%。

“车险独大”局面已明显改善

车险业务始终是财险公司的“王牌”。2020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文件,推动以“降价、增保、提质”为阶段性目标的综合改制,在让利消费者的同时倒逼财险公司优化业务结构,推动差异化竞争。数据显示,如今“老三家”车险业务已实现从质量到数量的全面提升,整体业务结构明显优化。

一方面,随着车险综改深化,头部财险公司相关保费已有回温趋势。一季度,人保产险车险业务收入637.82亿元,同比增加10.9%;平安产险车险业务收入470.83亿元,同比增长10.4%;太保产险车险业务收入244.38 亿元,同比增长11.8%;同时,“老三家”2021年年报相关数据也较半年报有所回温,如半年报中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车险保费增速分别为-7.8%、-6.9%、-6.9%,年报相关数据则为-3.9%、-3.7%、-4%。

除收入外,“老三家”车险在质量及消费者权益保障方面也有提升。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人保财险车险综合成本率达97.3%,承保利润为667.2亿元;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98.74%,保险业务收入918亿元;平安产险承保利润为20.47亿元。2022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数据显示,人保财险、平安产险车均保费均维持在2500元以上,分别为2534.43元、2897元,太保产险车均保费则为1537元,处于2000元以下。

另一方面,“老三家”非车险业务正经历稳健增长。如一季度人保财险意外伤害及健康险保费收入487.44亿元,增长11.7%;农险保费收入157.06亿元,增长28.8%;信用保证险增长203.7%。平安产险非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186.79亿元,同比增长2.1%;意外与健康保险保费收入72.5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2.4亿元增长38.5%。太保产险非机动车辆险保费收入254.26亿元,同比增长16.2%。

从整体业务结构看,“老三家”过往“车险独大”的局面已明显改善,公司业务实现优化。其中,人保财险2021年年度机动车辆原保险保费收入25527.5亿元,占保险业务收入56.79%,2022年一季度车险签单保费637.82亿元,占总签单保费41.82%;太保产险2021年车险业务收入918亿元,占保险业务收入59.5%,2022年一季度签单保费259.05亿元,占总签单保费52.7%;平安产险2021年车险保费收入1888.38亿元,占总保费收入69.9%,一季度车险签单保费499.08亿元,占总签单保费64.4%。

尽管如此,“老三家”中仍有公司在偿付能力报告中就战略风险表示忧虑。如人保财险称,公司承保端车险保费充足度有下降,经营面临亏损;商业非车险成为各主体的发展重点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公司费率持续下降,盈利能力不容乐观;同时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持续上升,造成的经济损失波动加大,再保价格不断上升,分保成本日渐提高,经营面临挑战。

责任险、农险均有突破

除车险、健康险、意外险等“热门”险种外,数据显示,“老三家”在涉及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责任保险、农险等方面均同样有业绩突破。

责任险方面,如人保财险在年报中表示,公司责任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31.32亿元,同比增长16.4%,赔付率达到67.8%,同比上升5.7个百分点,费用率为39.5%,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平安产险责任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9.8%,综合成本率为105.1%;太保产险实现责任险业务收入109.48亿元,同比增长24.6%。

平安产险表示,公司将运用科技能力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完善风控体系、加强业务筛选,实现责任保险业务健康发展。

太保产险则表示,公司在责任险业务上与各地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大力推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民生救助、生命科学等责任保险的快速发展。

农险方面,人保财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26.54亿元,同比增长19.3%,农险赔付率为80.5%,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农险费用率为19.9%,同比下降5.0个百分点;太保产险农险业务收入103.63亿元,同比增长19.8%,综合成本率99.6%。

渠道收入分化

相较寿险行业轰轰烈烈的代理人清虚改革,财险行业各公司的渠道变化始终显得低调。在“偿二代”二期首份偿付能力报告中,“老三家”向保险业展示了更多此前未披露的信息,收入渠道正是其中一项。

“老三家”主要销售渠道均为代理渠道、直销渠道及经纪渠道,但主攻方向及比重已现分化。

如人保财险在销售方向以代理渠道为主,直销渠道为辅,二者分布平均,占比仅相差5.54%。其中,人保财险代理渠道签单保费为720.97亿元,占总签单保费47.27%,直销渠道签单保费636.53亿元,占比41.7%,经纪渠道签单保费129.55亿元,占比8.4%。

与人保财险相反,平安产险、太保产险都对某一销售渠道表现出了更明显的青睐。如平安产险销售渠道以直销为主,该渠道签单保费占总签单保费比重为70.8%,代理渠道及经纪渠道则分别为15.2%及13.9%;太保产险销售渠道以代理为主,该渠道签单保费占比57.6%,直销及经纪渠道则分别占比31.8%及12.36%。

其中,平安产险在年报中表示,公司正完善多渠道消费者信息触达方式,强化渠道差异化优势,探索消费者差异化保险产品和服务策略,优化资源投入,提升销售产能,满足消费者多方位保险保障需求。

此外,有数据显示,财险公司的业务渠道也在增加,互联网有望成为新“战场”。如保险业协会发布《2021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发展分析报告》指出,2021年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较财产险行业整体保费增速高出7个百分点。其中,车险累计保费同比增长1%,增速较整体车险高出7个百分点;非车险累计保费同比增长11%,较2020年保费增速上升9个百分点。

投资端承压

公开信息显示,“老三家”一季度投资收益率均有承压,具体数据分化。其中,人保财险及太保产险投资收益率均维持在1%以上,平安产险则未达0.5%。具体而言,太保产险投资收益率最高,为1.3%,净资产收益率为3.2%、总资产收益率为0.7%、综合投资收益率为-0.2%;人保财险投资收益率紧随其后,为1.16%,净资产收益率为4.23%、总资产收益率为1.22%、综合投资收益率为-0.31%;平安产险投资收益率最低,仅为0.48%,净资产收益率2.95%、总资产收益率0.72%、综合投资收益率0.46%。

对此,人保财险表示,公司投资收益率承压主要由于一季度资本市场波动较大。“一季度沪深30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分别下跌14.5%和 19.9%,保险资金配置难度加大,投资收益率承压。”

尽管一季度投资端有所承压,但“老三家”投资收益率仍旧处于行业较高水平。数据显示,一季度83家财险公司中,仅有15家公司投资收益率大于1%,超20家公司投资收益率为负,近50家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为负。




平安车险2021报价明细安徽


新华财经北京6月21日电(

车损险保费上涨

2021年12月,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产品面世。与传统车险不同,新能源车险的主险责任将车辆起火燃烧造成的损失和“三电”(电池及储能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其他控制系统)、出厂设备等硬件设施也纳入了保险责任范围。

保险公司上线新能源车专属保险后,便陆续有车主反映“保费涨了”。家住北京的刘先生告诉

保险法专家沙银华表示,一款新的保险产品上市,会增加人力、物力等各项成本。推出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相关配套要跟上,新产品开发、费率计算、数据搜集、营销等环节增加的成本会有部分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首先,新保险产品需向保险监管机构进行申报,制作各类申请材料需耗费一定成本;其次,在保险公司的管理系统中导入各种数据,还有与合同相关的一些设定,这些成本都不低。

根据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的《关于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产品基准纯风险保费表测算调整说明》,车损险方面,维持25万以下车价不涨费,并收窄费率涨降幅限制阈值。车损保单60.2%降费,21%不变,18.8%上涨。

上市险企积极布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7.1万辆和200.3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6.6万辆和44.7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新能源汽车广阔的发展前景,让上市险企看到了新能源车险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人保在2021年年度报告中谈及行业格局和趋势时表示,新能源车产销两旺,将是未来数年内车险竞争高地。

数据显示,2021年人保财险的新能源车承保量为292.6万辆,同比增加88.2%。此外,2021年10月,宁德时代与人保财险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领域,打造高效协同竞争优势,推动新能源汽车科技进步。

中国人保副总裁于泽在2021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早在行业新能源示范条款开发期间就着手大数据应用技术的储备,通过与电池供应商、新能源车企等多方合作,实现对新能源客户使用性质等用车行为的精准识别,制定了更加明晰的定价策略。

中国平安也在2021年年报中表示,将积极探索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及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推动车险业务健康发展。

太保财险董事长顾越表示,从太保近两年的承保情况来看,新能源车险增长非常快,截至3月21日,新能源车险增幅已超过一倍,在新车车险业务结构中的占比明显提升,已经超过两位数。

“上市险企布局探索新能源车险产品和服务是战略之举,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占比越来越高,新能源车险产品和服务的权重必将提升,对险企而言,能否保持在新产品和服务领域的竞争力就至关重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陈佳说,新能源汽车品牌很可能会成为相关车险的重要推动者和参与者,这也将给未来险企带来机遇和挑战。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数据接口、金融接口、能源接口都将成为战略竞争领域,险企作为金融机构至少会参与到数据与金融两大接口的战略布局之中。

在传统车险利润承压的情况下,新能源车险已然成为财险公司的一大发力点。分析人士认为,大型险企布局新能源车险优势明显。

国泰君安非银首席分析师刘欣琦提出,考虑到当前新能源车的赔付率普遍高于传统燃油车,若要实现新能源车的盈利费用空间相对较小,预计费率更具优势的龙头险企更为受益。一方面,大型险企固定费用摊薄效果显著,另一方面大型险企直控渠道占比更高,手续费相对较低。

中国CFO百人论坛理事邓之东认为,上市险企布局新能源车险业务具有天然优势,将为企业开辟新的业务板块,丰富企业产品服务体系,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同时,新能源车业险作为新兴产品,需要相当规模的投资和长时间摸索打磨,投资风险、经营性风险和市场竞争导致的风险要充分评估,设计出投保和理赔更匹配的创新性车险产品,充分结合出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降低承保成本,优化理赔流程,提供优质服务。

定价难赔付率高

作为一项新业务,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产品仍面临定价难、赔付成本高等挑战,而保险公司受到数据积累限制,在定价、定损、理赔等方面的经验仍较为匮乏。

“定价难题根源是‘新’字。”陈佳说,新能源车动力系统与驾驶系统主要以智能电池系统和智能网络辅助系统来支持,而传统车险在这个领域涉足较少。保险产品设计需要积累大量数据来辅助决策,这方面传统险企并没有战略优势,保险新产品很难直接挂钩旧数据,导致产品研发难度较大,保险产品研发难直接反映的就是产品定价难,并且一段时间内会产生互为因果的效应。

邓之东认为,新能源车险定价难,是由于新能源车险行业发展起步晚,财务数据模型尚未有效建立,折旧率、维修费、出险率等关键指标参数呈动态变化,与传统燃油车在风险结构、风险成本上大不相同,无法直接参照。当前新能源车险的赔付率普遍超过85%,行业面临较大承保和经营压力,涨价会失去市场和客户,也是无奈之举。

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险赔付率较高。从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整体出险频率高于非新能源汽车。

友泰商服CEO赵大玮认为,新能源车险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是修车费用难以确定。比如,新能源车出现故障,零件是修还是换?去哪儿修?费用标准怎么确定?这些目前超出了保险公司核赔理赔的能力范围。

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葛玉翔表示,新能源车赔付数据仍处于积累阶段,保险公司整体处于定价被动状态。尽管新能源车险的单均保费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但仍然不能弥补出险频率和案均赔款双高导致的赔付成本的增加。

葛玉翔认为,保险公司需要在把握现存基础设施建设优势的同时,在关于如何划定理赔标准、车险定价等新能源车险新兴问题上,与车企、电池厂等利益方协同确定定损标准,培养定损人才;通过与新能源车企、出行平台等多方共享数据,达到降低赔付率、减少保险欺诈,提升风险识别能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平安车险2021报价明细》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平安车险2021报价明细、甘肃定西岷县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