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时代周报特约
在去年IPO遭中止审核后,浙商证券今年卷土重来,并于6月底进行了预披露更新。
令人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2014年,浙商证券的营收较之上年大幅上涨68%。同时,其净资产负债率却也从33.01%飙升至199%。浙商证券方面向时代周报
作为沪杭甬(00576.HK)旗下子公司,浙商证券的上市计划也写入了沪杭甬的年报当中。另外,时代周报
高负债运营
浙商证券招股书显示,2014年总资产为351.51亿元,同比2013年大增121%;而在营收方面,2014年为32.26亿元,相比2013年19.14亿元,同比大涨68%。
不过,浙商证券的负债同样惊人。2014年末,浙商证券总负债达289亿元,净资产负债率高达199%,而2013年的净资产负债率仅33.01%,2012年则只有6.03%。
针对净资产负债率的冲高,浙商证券向时代周报
华创证券投资银行部副总裁惠涛向时代周报
另外,浙商证券净利润主要来自于融资融券等证券信用业务以及证券经纪,并且多集中在浙江本省。
目前,浙商证券与旗下子公司主要业务为证券经纪、融资融券、代销金融产品、商品期货、实业投资等。其中,经纪业务、期货业务、融资融券信用业务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较高,分别为29.38%、32.58%和20.73%。而在营业利润方面,融资融券等证券信用业务所贡献利润占到61.05%。
截至2014年底,浙商证券共拥有93家证券营业部,其中浙江省56家;浙江省外37家。
浙商证券在招股书中也提到,为了抵御证券行业周期性风险,实现各项业务均衡发展,着力于扩大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期货业务的占比,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上述三项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4.51%、41.41%和48.89%,三年连续上涨。
高层大幅调整
近期,浙商证券高层也发生了大幅调整。
2015年初, 副董事长章靖忠、董事李战胜、独立董事杨小苹均离任。上述三人的任期本应在2015年8月31日到期。据招股书解释称,章靖忠和杨小苹因个人原因辞职;李战胜因公司股权更换,申请离职。
2015年1月,股东大会选举骆鉴湖、蒋洪为公司董事,王宝桐为独立董事。不过在1月20日,吴斌也辞去副总裁职务。
骆鉴湖尤为值得注意。1971年出身的骆,与董事会其他60后成员相比,较年轻。在担任浙商证券董事之前,骆鉴湖历任浙江省交通工程建设集团董事会秘书、交投集团董事会秘书处秘书、浙江交投集团投资发展部经理等职。自2012年起,骆鉴湖任沪杭甬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此外,浙商证券董事长詹小张也兼任沪杭甬董事长一职。
实际控股股东沪杭甬,也在2014年底发生人事变动。原独立非执行董事张浚生、原非执行董事李宗圣、王伟力先后提出辞职申请。当年底,董事会委任戴本孟和周建平为非执行董事,委任李惟琤为独立非执行董事。
沪杭甬与上三高速均为浙江交投集团旗下子公司,浙江交投集团持股沪杭甬66.99%,而沪杭甬持股上三高速73.625%,上三高速持有浙商证券70.8%的股份,为绝对控股股东。
浙商证券前身为金信证券,2001年4月成立,控股股东为持股40%的金华信托。由于金华信托违规操作被责令整改,2006年沪杭甬及上三高速借此与金信证券完成收购重组,重组完成后,上三高速持股金信证券70.46%,也就在这一年,金信证券更名为浙商证券。
在2006-2007年一系列股权变动后,通和投资、台州国有资产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而上海国通电信、上海交运股份原本控股的10%、7.69%分拆卖给了5家企业。
在交投集团旗下多个业务板块当中,浙商证券的业绩增长能力和盈利潜力备受看好。年报信息显示,证券业务收入占据沪杭甬营业收入的27.3%,证券业务佣金及利息收入增长率分别为40%和62.8%,沪杭甬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的营收增速分别为-0.4%、28.3%、16%。相比之下,证券业务的盈利增长更令人期待。
浙商证券去年的预披露因故中止审核,至今年“力争浙商证券A股上市”,成为沪杭甬在2015年的目标。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基金理财的队伍,但大部分人专业知识是欠缺的,尤其是面对上万只基金,要作出有效的筛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基金理财不仅仅只涉及到买卖,前期准备工作其实比买卖更重要。其中涉及到行业偏好、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收益预期、知识储备等等,为了减少大家在理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迷茫,我在这里精心筛选了各种风格、主题、行业的优秀基金,供大家参考,如果你风险承受能力低,建议多关注债券型,如果你喜欢大消费行业;可以重点想看张坤、刘彦春;如果你喜欢科技行业,我也梳理了部分优秀基金经理管理的,不能说我汇总的应有尽有,但大部分投资需求是能够满足的。下面就各个板块作具体。
一、大消费
从历史来看,能够穿越牛熊的板块不多,其中就有大消费板块。这个板块也孕育出了很多顶尖的基金经理,包括张坤、刘彦春、萧楠、胡昕炜等等,他们的管理规模也是排在前十的。
如果你喜欢白酒、消费行业,可以重点跟踪张坤、刘彦春、萧楠等,他们都是深耕消费行业多年,同时也是目前市场炙手可热的明星基金经理。
二、医药医疗
跨越周期的另一个板块就是医药医疗了。因为医药行业的刚需,加上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也越来越严峻,医药行业未来依旧是最优赛道之一。尽管去年医药行业涨幅较大,但或许才刚刚开始。医药行业本身具有消费和科技属性,如果十年后再看今天,医药健康行业的发展还差得很远。个人觉得这个行业最适合定投,按周或月都是可以的。
葛兰、郑磊、谭冬寒都是医药专业出身,后续值得重点跟踪。目前大热的葛兰,从管理规模上来看也是最大,医学博士的加身,再加上这两年业绩表现优异,女性基金经理少,都为她增加了热度。
三、均衡风格
A股市场流行行业轮动、板块轮动,这往往需要投资者有较强的择时能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没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来判断某个行业的周期拐点,从而也就不能准确择时。为了减少这种风险,我建议大家可以更多的配置均衡风格的基金,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均衡风格的基金更友好一些,基金经理从各个行业优选个股,做到均衡的同时本身也有择时的选择。
“交银三剑客”都是均衡风格,其中杨浩更稳健。除了杨浩,还有邬传雁、谢志宇、曲扬、李晓星、袁芳都非常优秀。当你想买基金又不知道买什么的时候,就可以看看上面这个表,精选你喜欢的一到两个基金经理的基金即可。
四、“固收+”
所谓“固收+”基金,是以优质债券为底仓,获得稳定票息收益的同时,通过配置股票、可转债、新股申购等多策略来增强收益的一种产品。简单来说,这是介于纯债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之间的品种。这类产品既继承了债券基金稳健的优点,又具备权益类基金那样的收益弹性,风险和收益适中。“固收+”产品的目标客群是风险偏好性相对较低、理财替代诉求强烈的投资者。
“固收+”基金主要是为中低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筛选的。对于看多了高收益、突然看到这种收益在10%左右的基金的投资者,就觉得太垃圾,那是没搞懂什么是风险收益比。你选择了低风险,自然也只能匹配低收益,况且年化收益在10%已经很不错了,就上面基金经理李建的中银多策略混合来说,其历史最大回撤在2.86%,这种优秀的基金是很难得的。
五、价值风格
如果你是深度价值投资者,或者你平时买卖股票关注的大多数是银行、地产、蓝筹等大盘股,那么价值投资风格的基金可以适当关注。当时价值风格的基金从收益来看,肯定不可能是市场最好的,但抗跌是它最大的优势。从这两年火热的基金市场来看,今年基金大度大涨的概率相对降低,很多板块估值也趋于中高位,这个时候,适当配置部分价值风格的基金是可取的,这也是我对2021年收益预期的一个判断。
价值风格也是相对稳健的,适当配置作为压仓,再去追求部分高收益相对妥帖。可以重点关注劳杰男、朱少醒、董承非等。
六、科技
展望未来,科技肯定不能少,科技行业也是最值得期待的。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无论是科技强国的战略定位,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握,还是科技赋能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我们终将被科技改变。如果我们将眼光放长远一点,或许我们也能孕育出像美国那样的科技巨头,那为什么现在不配置点科技主题的呢?
相对而言,科技主题的基金波动是相对最大的,不太建议新入门的投资者参与,即便你有一定的投资经验,也不太建议你中仓位投于这个板块。以上我主要选择的是以计算机、消费电子、半导体为主的科技属性较强的基金。从近期来看,科技板块已经持续跌了大半年,从位置来看,是可以配置的。
七、新能源
从全球环保和碳排放的要求来看,新能源发展将是是21世纪上半叶的主旋律之一,目前美国、欧盟、中国三个最大市场都在积极深度布局新能源,行业景气度攀升,适合中长期配置。
新能源主要包括光伏、新能源汽车、风电、核电。从目前发展方向来看,市场最热的主要是光伏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又包括上游材料(电池)、中游汽配、下游整车,上表列的也主要是这几方向。
八、定开基金
对于有中长期理财计划,平时有不能怎么管得住自己手的投资者来说,优选一到两只定开基金持有到期是相对较好的策略。当然定开基金的劣势也在于流动性差,同时在封闭期的机会成本。但如果你所选的是优秀的基金经理,从数据统计来看,年化20%基本能够达到。当然这个过程更多的是考验你的耐心和对基金经理的优选能力。
列表中封闭期有长有短,长的有五年的,短的有一个月的,按照自己资金使用情况,匹配封闭期。从上表来看,两到三年的居多,收益也相对稳一些。
九、其它
基金细分的主题很多,在此也不能一一列出,下面的简单汇总了部分大家关注较多的,如果大家还有其他行业、风格、主题的需要,可以留言我后续汇总。
以上就是目前我整体的基金库,尽管看起来不多,但还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进行统计梳理,其目的也是希望投资者朋友能够少走弯路,尽量不踩坑,从专业的角度做好资产配置。
这里统计的都是主动管理基金,从投资角度来说,我不建议大家配置指数型基金,少了基金经理的主观能动性,你将被市场所左右。
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讨论,如果有什么建议可以提出,如果有什么错误希望指正。谢谢!
浙商证券公告,浙商资管及相关责任人员收到浙江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事先告知书,暂停浙商资管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备案6个月;暂停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备案事项对浙商证券合并收入和利润的影响极小,不影响浙商证券正常经营活动。
公司董事长为吴承根。吴承根先生,1965年7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硕士。1983年7月至2006年1月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分局、浙江省人民 *** 证券期货监管办公室、中国证监会浙江监管局工作;2006年2月至2006年6月任浙江省人民 *** 金信证券重组工作组常务副组长;2007年1月至今在浙商证券工作,现任浙商证券董事长。
本文由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公开数据汇总整理,不构成投资意见或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破发对于麻烦缠身的A股出清时代小企业来说稀松平常,可对于浙商证券这样经营数据尚佳的“正规军”来说,却有点突兀。
自去年录得高点之后,浙商证券股价已累计下跌63.13%,市值也从巅峰时期的800亿跌落至如今的282亿。在6月21日,浙商证券已跌破8.45元的发行价,盘中最低跌至8.1元,直至今日收盘于8.45元,与发行价持平。
浙商证券并非是一个单纯的券商投行机构。比起其他券商“期货+资管”子公司序列,浙商证券拥有着更为完备的金控体系。而“江南第一猛庄”的往事,令“浙商证券系”兼备着大量的混合所有制形态,民营资本与地方国资股东成分复杂。
人民银行在2017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了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制定的迫切性,提出明确市场准入、公司治理、资本充足、关联交易等监管要求,金控监管的到来,是否与浙商证券持续被市场看低有关?
“江南第一猛庄”往事
浙商证券原为金信证券,其为当年“江南第一猛庄”葛政所操盘的三大运作平台之一。
1991年,葛政接手了自工行信托部单独成立的“金华信托”,成为了“江南第一猛庄”的原点。在经历三次增资扩股后,金华信托在2002年更名“金信信托”。而从早至1996年金华信托成立“证券总部”开始,葛政逐渐组建了以金信信托为核心平台,金信证券、上海邦联为关联运作平台的“江南第一猛庄”队列。
从1997年直至2005年之间,金信信托总计向逾1600个机构与自然人合计募集了约80亿现金。这些现金,在名义上是以“国债理财”,“保本保息”的方式进行的委托理财,实则是利用上海邦联等“金信系”关联企业在金信证券开立账户进行国债回购套取现金,并借此投资于二级市场的违法行为。
而在1998年,金华信托发起设立博时基金,并设立了裕阳、裕隆、裕元、裕华与裕泽五只基金,与金信系“联合作战”。金信信托持股甚至凭此一度涨幅达到900%。“江南第一猛庄”的称号也因此而来。
2002年以后,由于二级市场情绪低迷,金信系转换策略,主动寻求法人股收购,以战略投资的手法入驻公司管理层,彼时人又送“法人股大王”的外号。然而在2004年收购伊利股份法人股之后,金信系并未进入公司管理层,其被质疑采用“管理人收购”,故意打压伊利股价并出货从而获利。而这笔生意,也宣告了“江南第一猛庄”被取缔的序曲,监管层开始着手调查金信信托。
2006年东窗事发之后,葛政等主要责任人锒铛入狱,金信证券则“改旗易帜”,易主浙江上三高速为主的浙江国资,更名“浙商证券”。而由于市况等综合因素,2002年进入金信证券的交运股份,以“公司诸多周折”为由,选择拍卖重组后的浙商证券。
“浙商证券系”
如今,浙商证券的股东结构,仍然以拍卖之后的形态为基础——2006年,上三高速在零价收购浙商证券的基础上,持有公司70%股份。杭州知名企业西子联合在获得原主要股东丽水和信投资转让的1%股权之后,彼时股权比例升至4.86%,成为第二大股东。
而有意思的是,彼时有许多的义乌小老板,都对浙商证券股权青睐有加,彼时超过6家义乌本地公司入股浙商证券,而截至2018年一季报,浙商证券的股东名册上仍然保有义乌裕中投资有限公司的名字,持股比例则为4.32%,股东序列则位居第三。
此外,包括振东集团、台州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兰州新热力有限公司、浙江和信投资在列,目前浙商证券的主要股东架构,几乎便是在“江南第一猛庄”曲终人散之后形成的。
在浙江国资接手之后,浙商证券几乎成为了“浙商系”金融版图的控股平台。
根据工商资料,浙商证券目前全资持有浙商期货、浙商资管,并以25%的持股比例成为浙商基金的主要股东,三者形成了浙商系证券、投行、基金、资管、期货的四大金融牌照业务群。同时,浙商证券并直接间接持有了包括浙江股权交易中心、蓝海骆驼等交易所、供应链、创投、私募基金金融资产。
此外,浙商证券全资控股了浙江浙商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其法人代表为“金信系”土崩瓦解之时临危受命担任浙商证券总裁的吴承根。而浙商资本则为一系列私募型企业的母体。
启信宝
此外,作为与浙商证券共同投资于浙商基金的股东通联资本,其实则为“万向系”金融控股持股平台。浙商基金董事长为万向系金融控股集团的“领头羊”肖风。而通联资本通过与民生人寿的间接持股,持有另一家“浙商系”资产浙商银行7.5%股份。“浙商系”的版图跃然纸上。
虽然浙商证券所能关联的浙商系资产盘根错节,但浙商系本身的现金流情况,却不容乐观。
负增长的净利润与紧绷的现金流
2018年3月12日晚,浙商证券发布了上市后的首份年报。2017年,浙商证券实现营收46.11亿元,同比微增0.34%;实现净利润10.64亿元,同比减少14.29亿元。对比浙商证券五年来财报数据,不难发现,其净利润在2015年后就已开启负增长模式。
从浙商证券2017年营收构成分行业来看,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融资融券业务与直接投资业务营收均较上一年度有所减少,自营投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与期货业务营收同比增加。期货业务成为浙商证券主要的收入来源,经纪业务位列第二位。
值得注意的是,浙商证券的主营业务高度集中于浙江省内,浙江省外业务占比较小但下滑明显,营收较上一年度减少近两成,而无论是浙江省内还是省外业务的毛利率均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
浙商证券2017年报
截至 2017 年底,浙商证券公司资产总额 529.2 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净资产 135.1 亿元,同比增加 41.3%。净资产增长的主要贡献还是源于2017年6月13日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募集的27.57亿元。
choice
除去2014年与2015年,近7年来,浙商证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均为负值。浙商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在2017年低落之十年最低点,不但业绩下滑,资金承压明显,一切仿佛又回到了14年以前。
此外,在年报发布同日,浙商证券发布了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拟发行可转债总额不超人民币35亿元(含3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在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后增加公司资本金,以扩大业务规模,优化业务结构,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35亿可转债的发行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浙商证券紧绷的现金流,不过,对浙商证券来说,资金承压也许并不新鲜。
“长跑三年”艰难IPO
事实上,早在2014年,浙商证券就已首次提交了招股说明书,却也迎来了监管的问询。据浙商证券此前披露的财务报表显示,2010-2013年间,浙商证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连续三年为负数,不但业绩下滑,资金链也承受了莫大的压力。
完成首次预披露没多久,浙商证券就因督导*ST国恒未尽责,被天津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天津证监局称,作为国恒铁路的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浙商证券在工作中存在:未有效履行“募集资金监管协议”相关条款的督导职责,也未公开披露相关方违约情况以揭示风险;核查程序不严谨,未有效执行审慎核查、独立判断的督导职责等问题。
重重因素下,浙商证券上市计划被搁浅。
2015年6月23日,浙商证券再度提交了招股说明书。却直至2017年06月26日方才登陆A股。就在上市前夕,浙商证券又一度卷入私刻萝卜章、违规代客理财的旋涡。这不得不让人回想起浙商证券的“金信”往事。
上市不久时,浙商证券董事长詹小张曾对媒体表示:“争取在‘十三五’末,浙商证券综合实力进入行业前20位;争取在下一个五年规划期间,成为国内一流券商。”
然而,浙商证券距离成为国内一流券商还尚有距离,詹小张已选择了先行退场。2017年8月,浙商证券公告显示原董事长詹小张先生因工作原因辞去浙商证券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职务,在公司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金信证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金信证券、基金板块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