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全球,南方全球精选

2022-08-19 4:00:20 基金 xialuotejs

南方全球



本文目录一览:



  在学术研究和国际政治领域,“全球南方”(Global South)是一个十分常见的概念,多用来指中低收入国家,其地理位置多位于地球南部。与之相对的“全球北方”(Global North)则代指高收入国家,其地理位置多位于地球北部。为更恰当地使用“全球南方”概念,并理解其历史背景和独特内涵,

从“南方”到“全球南方”

  根据澳大利亚社会学家瑞文·康奈尔(Raewyn Connell)等人的研究,正式提出“南方”概念的是意大利 *** 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1926年,他在《南方问题的某些方面》中提到,意大利北方的资本家同时控制着北方工人阶层和南方农民阶层,并将意大利南方作为可剥削的殖民地。在后来的意大利社会思想领域,对“南北差异”的探讨集中于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但它与殖民主义的联系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得到复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Raul Prebisch)提出世界经济“核心”(core)与“外围”(periphery)的划分,并与其他对正统经济学(orthodox economics)持批判态度的学者共同呼吁改革世界贸易体系,“北方”“南方”随之成为国际政治语言。一些曾沦为殖民地的发展中国家开始明确使用“全球南方”来表明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在20世纪70年代的发达国家学术界,美国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等人开创了世界体系理论(world-systems theory),以“核心/外围”替代“现代/传统”的划分;在文学和文化研究领域,后殖民主义兴起。20世纪90年代,社会学的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分析框架使以上概念得到强化。

  随着冷战落幕,“全球北方”“全球南方”的概念挑战了当时全球文化和社会趋于同质化的观点。虽然亚洲工业迅速发展、新兴经济体崭露头角使“北方—南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一定变化,但纽约、伦敦、法兰克福、东京等地金融资本的高速增长也加强了昔日帝国主义中心的经济优势。

  近些年,“北方—南方”概念进一步延展。兴起于印度等南亚国家的底层研究(subaltern studies)关注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之间的对立关系以及殖民体系内支配(dominance)与从属(subordination)的相互作用;秘鲁社会学家阿尼巴尔·基哈诺(Anibal Quijano)的“权力的殖民性”(coloniality of power)则强调欧洲殖民主义在当代政治和文化中的残余,尤其是社会等级制度和知识形式;葡萄牙法学家鲍温图拉·德·苏撒·桑托斯(Boaventura de Sousa Santos)的南方认识论(epistemologies of the South)和瑞文·康奈尔的南方理论(Southern theory)将“南方”视作与“北方”迥异的知识和思想“产区”。

  今年,英国期刊《第三世界季刊》推出特刊《世界政治研究中的“全球南方”》。该刊特约编辑、德国智库发展研究所(DIE)跨国合作项目研究员塞巴斯蒂安·豪格(Sebastian Haug)谈到,在社会科学文献中,“南方”相关表达主要用作被殖民国家的统称,它们的地理位置大多处于殖民力量中心以南。“全球南方”常出现在关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残留影响、源于殖民历史的系统性不平等、“另类”权力和知识来源的潜力等话题的讨论中。在“南方”前加上修饰语“全球”有两层蕴意。第一,强调社会关系的互联性增强,将关于“北方”与“南方”、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的问题置于全球化背景下;第二,从以经济发展或文化差异为焦点,转向强调权力的地缘政治关系。

“全球南方”的三层含义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全球南方研究项目主任安妮·加兰·马勒(Anne Garland Mahler)告诉

  豪格进一步论述了马勒提到的三层含义。第一,在基于国家的视角下,“全球南方”指社会经济欠发达国家,常用的划分依据是世界银行的人均收入数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HDI)。虽然大部分多边组织在国别分类中不采用“北方—南方”的说法,但在学术界和政策界,许多人将“全球南方”视为“高收入国家”“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之外的其他所有国家。源自这一逻辑的国别标签,如“最不发达国家”,成为获得官方发展援助的资格标准。

  第二,“全球南方”代表了不同的跨区域多边联盟。例如,七十七国集团(G77)是发展中国家在反对超级大国的控制、剥削、掠夺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国际集团。对七十七国集团而言,“北方—南方”仍是多边谈判中的重要参考。通过不断挑战“北方”的结构性特权,七十七国集团在推动学术界和政策界南南合作的讨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第三,“全球南方”作为一种抵抗符号,代表着既反对“北方”主导的多边秩序,也反对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及其他霸权力量的抵抗情绪。这层含义与反抗持久的种族不平等和系统性支配的去殖民化努力紧密联系在一起。就“全球北方”而言,它通常指特定的国家类别,如“传统捐助国”“工业化经济体”,但在第三种理解中,它是一个对通过经济流(economic flows)、有力的意义建构形式和强制措施来主导全球社会结构的霸权力量的概括性称呼。

  在马勒看来,由于“全球南方”概念有多种用法,学者在使用它时应该说明自己所选具体定义的出处。豪格表示,由于“北方”“南方”的定义多样,且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发生显著变化,对于“全球南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问题,只能针对问题背景、涉及的主题和政策领域来解答。

学术分析工具

  既然人们对“全球南方”有多种理解,它作为学术研究的术语,是否过于宽泛而不够精准?马勒谈到,当我们试图用一个词或一个概念来描述差别显著但被剥削境况相似的人群时,总会遇到问题——所有这些词或概念都有其局限性。有一系列概念被用于描述一种跨国政治想象(political imaginary)、一个全球抵抗集体,这个集体拥有遭受资本主义全球化冲击的共同经历。“全球南方”只是这些概念中的一个。据马勒介绍,“全球南方”作为一个政治理念源自全球公正运动(global justice movement),特别是冷战时期的三大洲运动。1966年1月,以反殖民主义、反帝国主义为主题的三大洲会议(Tricontinental Conference)在古巴召开,来自非洲、亚洲、拉丁美洲82个国家的约500名代表参会,会上成立了亚非拉人民团结组织(OSPAAAL)。三大洲运动常用“南方”指称世界范围内受压迫的地方,通过聚焦于种族暴力和种族不平等来批判全球资本主义。今天,人们在思考“全球南方”时应记住这段历史。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将反对全球资本主义不平等的努力与聚焦于改革国家和地方 *** 的种族公正运动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场反对种族资本主义的全球性运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过去15年里,“全球南方”概念日益流行,同步崛起的是一种新时代的社会行动主义(social activism),特别是团结政治(solidarity politics)。2008年金融危机及其后的“大衰退”(Great Recession)在全球范围引发了对新自由主义经济的强烈反对,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一些地区爆发 *** 活动。在马勒看来,“全球南方”是对这些具有跨国、网络化性质的政治运动命名并理解其多重历史的一项尝试。

  在学术界,“全球南方”已成为设定研究框架的流行工具。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一趋势,豪格和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政治学教授杰奎琳·A.布瑞夫博伊-瓦格纳(Jacqueline A. Braveboy-Wagner)等学者分析了1994—2020年收录于科学文献摘要和引文数据库“斯高帕斯”(Scopus)的英语国家同行评议文章。他们发现,在这27年里,标题、摘要或关键词中出现“全球南方”一词的文章从30篇增至1600多篇,且在各个主题领域和学科均有体现。然而,大多数文章将“全球南方”作为一个既定范畴,未指明它究竟代表着什么、在多大程度上对本研究有所助益。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趋势:学界将一切关于“第三世界”“发展中世界”“非西方”的实证研究都归类为“全球南方研究”,却没有学者系统性地考察各地之间的实际联系。

  豪格提出,“全球南方”对不同的人来说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事物,不同的研究领域也可能对“全球南方”的“言下之意”有不同的理解,承认这个范畴的变化性和异质性可能给我们带来收获。豪格和布瑞夫博伊-瓦格纳等学者建议将“全球南方”作为一个元范畴(meta category)来考察多边权力结构、分析机构的组织过程(organizational process)、以多种方式研究持续塑造着世界政治不同部分的宏观动态。

  虽然当前“全球南方”研究领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国家、不同族裔的研究人员,但不可否认的是,该领域许多核心出版物仍以英语为主导语言。对此,马勒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学界需要格外关注对英语去中心化,应投入更多注意力和更多资源来实现更丰富的语言代表性。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痣的好坏

很多人苦恼脸上的痣太明显,要不要找家医院祛掉呢?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朱敏刚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其实,痣又叫痣细胞痣,每个人的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几颗或几十颗痣,有些是先天性的,更多则是后天逐渐长出来的。

有人担心,自己脸上痣颜色太深,会不会发生恶变?事实上,恶性黑色素瘤多见于西方人,而且由色素痣转化成癌的概率非常低。但痣如果受到强烈刺激,或者长期受到慢性摩擦,就可能会出现异常,开始增殖,甚至通过血液、淋巴扩散到全身,最终变成恶性黑色素瘤。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辨别痣的好坏呢?一般高出皮肤的丘疹性的痣多为皮内痣,不太会恶变;不隆起的痣往往是交界痣,如果长在手掌、脚底等易摩擦部位,则要注意观察;30岁后新长的痣,如果颜色比较复杂、边缘不规则甚至有毛刺、形态不对称、直径大于6毫米,近期颜色或形状发生变化,那么需要警惕;如果已经存在多年的痣出现明显不对称,边界不规整,颜色不均匀、或者呈偏蓝黑色,痣在短期迅速变大直径超过6毫米,痣出现发痒、破溃、出血以及不易愈合时,则需要高度警惕找专科医生确诊;如果激光多次(大于3次)点痣后仍然复发,可能存在恶变的风险。此时,应该注意千万不可再做激光点痣,如果已经产生黑色素瘤,激光点痣更会导致癌细胞扩散。

那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黑色素瘤?首先要做好防晒。紫外线是导致黑色素瘤的重要原因,因此夏日出门记得撑伞,搭配使用防晒霜,戴防晒帽等进行防护。其次不要过度接触自己的痣。不抠、不搓、不刺激,随时观察,发现有变化及时去医院就诊。最后,不要随意点痣。激光点痣、药水点痣都有可能激发黑色素细胞恶变。(科普中国)




南方全球精选基金净值





在历经13年的颠簸后,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或将在本周内全部回归面值。





小编注意到,按照最新数据,首批出海投资的4只基金——南方全球精选基金、华夏全球股票基金、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的净值分别达到1.241元、1.353元、1.139元、0.999元。这意味着只需0.1%的上涨,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即可在本周内回归面值,那么,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也即全部实现净值翻红。



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早期将核心资产指向了银保、地产、能源,成为基金净值落后的因素之一。而将核心仓位指向科技股成为4只基金先后解套回本的原因,并呈现基金经理抛弃传统产业的思路越早、净值回归面值越快的特点。


撑了13年,这只出海基金有望本周回本


自2007年出海遇挫后,首批四只QDII基金一度长期亏损,受全球熊市调整因素,期间均出现净值腰斩,而回本的拐点均在2017年以后。


根据基金披露的信息显示,华夏全球股票基金在2017年8月首次回归面值,南方全球精选基金是在2019年9月回归1元面值,嘉实海外基金则在2020年7月回本。截至目前,华夏全球股票基金、南方全球精选基金、嘉实海外基金回本后的收益率,已分别达到35.30%、24.67%、13.90%。这一业绩情况,也是上述三只基金成立13年来的收益率。


虽然期间亏损严重,且运作时间长达13年,但由于首批4只基金在募集阶段受到资金追捧,许多中国投资者和散户梦想通过购入这些可在海外投资股票的基金,分享“美国梦”、“欧洲梦”、“日韩梦”。


因此,这些基金最初的募集规模均高达300亿左右,虽因长期亏损导致的严重赎回,首批4只出海的基金规模,截至目前也均在30亿以上。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只,截至目前依然有41亿的资金规模,也是首批4只中最后一只即将回本的基金,目前其净值已达到0.999元,距离面值仅为0.001元。海外市场轻微的向上波动,即可令这只基金及其持有人见到曙光。


出海猛干传统行业,持仓方向偏离未来


首批出海的4只QDII基金,此前为什么会遭遇长期亏损?


“这与牛市高位入市有关,也与持仓方向偏离未来有关,”有华南地区的基金公司人士评价称,股票指数高歌猛进的阶段,散户资金入市兴趣越大,也意味着投资风险越高,而基金经理的持仓也偏离了全球市场中科技股崛起的主线。


2007年的二三季度,可能是人人做“股神”的快乐阶段,这为首批出海基金的资金募集提供了散户的基础,但当首批4只基金开始入市投资时,全球牛市已接近尾声。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爆发,全球出现了许多大型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熊市刚刚拉开大幕,这给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蒙上了阴影。


此外,基金经理持仓的方向也偏离了主线。即便考虑熊市下跌因素,但若集中持有主流的科技股,13年时间依然可获得翻数倍的机会。


小编发现,首批4只基金在入市最初阶段,买入的股票清一色指向了传统产业,且主要是在香港市场上市的中国大型国企,而欧美大型科技、消费类的股票未能进入主流持仓。


比如在2007年第四季度,华夏全球股票基金的前十大股票分别是工商银行、中国海外发展、中国神华、中国银行、中国石化等。南方全球精选基金的前十大股票分别是中国中铁、中国移动、新鸿基地产、中国电信、中国神华、中石化、中海油等。


显而易见的是,对地产、银行、煤炭、石油等传统产业股票的执念,极大地影响了基金的业绩表现。


因此调整股票持仓、基金经理换人成为回本的关键因素。随着上述4只基金将越来越多的仓位指向了科技股、互联网股票、医药股,基金净值回本出现曙光。2020年第三季度的基金信息显示,华夏全球股票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票包括特斯拉、亚马逊、苹果、微软、英伟达、阿里巴巴等。


华夏全球精选基金在4只出海的基金中,成为第一只回本的基金,某种程度上与转变思路有关。在这4只基金中,华夏全球股票基金是最早将仓位从传统行业切换到科技互联网领域的基金。小编注意到,其他3只基金直到2019年依然有相当大的仓位,集中到银行、保险、地产、能源等传统行业,这使得其他3只基金的回本较华夏全球精选基金整整晚了两年。


直至2020年,以科技股为核心的持仓主线,才在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全面确立,这也成为上述基金净值加速上涨,乃至全面回本的重要因素。


调仓已成为回本的关键词


值得一提的是,这4只基金中,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是市场最为关注的一只QDII基金,它的回本意味着QDII基金的运作将一扫阴霾。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曾长期保持最高认购纪录,其在2007年10月的牛市高位开始预热,发行阶段吸引了超过1000亿资金的追捧,这一纪录保持了长达12年,直到又一个大牛市出现。在2020年2月,睿远基金公司旗下的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混合有效认购资金高达1223.8亿元,才打破上投亚太优势基金保持的纪录。


该基金的净值最低时一度跌破0.33元,但在基金经理的力挽狂澜下,上投亚太优势基金的净值又从0.33元附近上涨到0.7元,此时在2017年的5月,相当于基金的净值从低位上涨翻了一倍。


华夏全球股票基金第一个回本,起码证明了这一点——及时从传统行业调仓到科技行业,是4只出海基金回本和净值上涨的关键。


根据上投亚太优势基金披露的持仓信息看,该基金在2020年第一季度开始逐步减少能源、金融、地产的持仓。而在2019年内,上投亚太优势基金的十大重仓股票中,有5只股票均为传统产业的股票。


小编注意到,上投亚太优势基金经理在2020年内的思路调整极为明显,2020年第一季度末,传统产业股票在基金持仓的十大股票中的数量减为3只,而从第二季度开始,传统产业股票的数量在前十大股票中已只剩下1只,比如在第二季度末,十大股票中的传统产业股票只有友邦保险。


第三季度末的持仓继续凸显了上投亚太优势基金对新兴产业的重视,截至2020年9月底,该基金十大股票中仅有的一只传统产业股票为印度信实工业。


印度信实工业在今年7月份市值超过了埃森克美孚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巨头。虽然信实工业以能源业务起家,但实际上业务涵盖复杂,该公司也是印度电信行业的主要玩家,并涉足了生物医药、5G研究、互联网电商等。在今年八月份,根据外媒报道,印度信实工业一度可能接盘抖音印度版,据称中国公司字节跳动当时在与印度信实工业进行初步谈判,为其短视频应用TikTok在印度的业务争取资金支持。


从上述信息看,上投亚太优势基金十大股票中,唯一的一只传统产业股票,实际上也披上了科技与互联网的外衣,显示基金经理的思路、持仓方向,较2019年及以往发生重大变化,这为该基金实现回本提供了条件。


截至最新披露的季报,上投亚太优势基金的科技股主要指向了中国内地、中国台湾、韩国的科技公司,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台积电、台湾联发科、三星电子、美团、药明生物等。


“由于超配在中国台湾、韩国的科技板块,低配东南亚,因此超赢业绩基准。”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经理在季报中解释基金净值上涨的原因。小编也注意到,截至三季度末,上投亚太优势基金在中国台湾省、韩国两个市场的仓位合计达到33%。市场人士猜测,该基金投资台湾省、韩国的主要出发点在于,这两个地区的半导体公司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表示,继续看好整个东北亚的市场,尤其是科技板块,将会受益于未来中国的半导体的崛起。另外也看好印度将在疫情高峰之后逐渐恢复正常。四季度市场核心变量是基本面,最大的不确定性是美国大选带来的市场波动。综合来看,基本面上行趋势在强化,不确定性在弱化,国内外需求共振有利于市场进入盈利驱动的上行趋势中。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分享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




南方全球精选





在历经13年的颠簸后,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或将在本周内全部回归面值。





小编注意到,按照最新数据,首批出海投资的4只基金——南方全球精选基金、华夏全球股票基金、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的净值分别达到1.241元、1.353元、1.139元、0.999元。这意味着只需0.1%的上涨,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即可在本周内回归面值,那么,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也即全部实现净值翻红。



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早期将核心资产指向了银保、地产、能源,成为基金净值落后的因素之一。而将核心仓位指向科技股成为4只基金先后解套回本的原因,并呈现基金经理抛弃传统产业的思路越早、净值回归面值越快的特点。


撑了13年,这只出海基金有望本周回本


自2007年出海遇挫后,首批四只QDII基金一度长期亏损,受全球熊市调整因素,期间均出现净值腰斩,而回本的拐点均在2017年以后。


根据基金披露的信息显示,华夏全球股票基金在2017年8月首次回归面值,南方全球精选基金是在2019年9月回归1元面值,嘉实海外基金则在2020年7月回本。截至目前,华夏全球股票基金、南方全球精选基金、嘉实海外基金回本后的收益率,已分别达到35.30%、24.67%、13.90%。这一业绩情况,也是上述三只基金成立13年来的收益率。


虽然期间亏损严重,且运作时间长达13年,但由于首批4只基金在募集阶段受到资金追捧,许多中国投资者和散户梦想通过购入这些可在海外投资股票的基金,分享“美国梦”、“欧洲梦”、“日韩梦”。


因此,这些基金最初的募集规模均高达300亿左右,虽因长期亏损导致的严重赎回,首批4只出海的基金规模,截至目前也均在30亿以上。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只,截至目前依然有41亿的资金规模,也是首批4只中最后一只即将回本的基金,目前其净值已达到0.999元,距离面值仅为0.001元。海外市场轻微的向上波动,即可令这只基金及其持有人见到曙光。


出海猛干传统行业,持仓方向偏离未来


首批出海的4只QDII基金,此前为什么会遭遇长期亏损?


“这与牛市高位入市有关,也与持仓方向偏离未来有关,”有华南地区的基金公司人士评价称,股票指数高歌猛进的阶段,散户资金入市兴趣越大,也意味着投资风险越高,而基金经理的持仓也偏离了全球市场中科技股崛起的主线。


2007年的二三季度,可能是人人做“股神”的快乐阶段,这为首批出海基金的资金募集提供了散户的基础,但当首批4只基金开始入市投资时,全球牛市已接近尾声。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爆发,全球出现了许多大型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熊市刚刚拉开大幕,这给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蒙上了阴影。


此外,基金经理持仓的方向也偏离了主线。即便考虑熊市下跌因素,但若集中持有主流的科技股,13年时间依然可获得翻数倍的机会。


小编发现,首批4只基金在入市最初阶段,买入的股票清一色指向了传统产业,且主要是在香港市场上市的中国大型国企,而欧美大型科技、消费类的股票未能进入主流持仓。


比如在2007年第四季度,华夏全球股票基金的前十大股票分别是工商银行、中国海外发展、中国神华、中国银行、中国石化等。南方全球精选基金的前十大股票分别是中国中铁、中国移动、新鸿基地产、中国电信、中国神华、中石化、中海油等。


显而易见的是,对地产、银行、煤炭、石油等传统产业股票的执念,极大地影响了基金的业绩表现。


因此调整股票持仓、基金经理换人成为回本的关键因素。随着上述4只基金将越来越多的仓位指向了科技股、互联网股票、医药股,基金净值回本出现曙光。2020年第三季度的基金信息显示,华夏全球股票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票包括特斯拉、亚马逊、苹果、微软、英伟达、阿里巴巴等。


华夏全球精选基金在4只出海的基金中,成为第一只回本的基金,某种程度上与转变思路有关。在这4只基金中,华夏全球股票基金是最早将仓位从传统行业切换到科技互联网领域的基金。小编注意到,其他3只基金直到2019年依然有相当大的仓位,集中到银行、保险、地产、能源等传统行业,这使得其他3只基金的回本较华夏全球精选基金整整晚了两年。


直至2020年,以科技股为核心的持仓主线,才在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全面确立,这也成为上述基金净值加速上涨,乃至全面回本的重要因素。


调仓已成为回本的关键词


值得一提的是,这4只基金中,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是市场最为关注的一只QDII基金,它的回本意味着QDII基金的运作将一扫阴霾。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曾长期保持最高认购纪录,其在2007年10月的牛市高位开始预热,发行阶段吸引了超过1000亿资金的追捧,这一纪录保持了长达12年,直到又一个大牛市出现。在2020年2月,睿远基金公司旗下的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混合有效认购资金高达1223.8亿元,才打破上投亚太优势基金保持的纪录。


该基金的净值最低时一度跌破0.33元,但在基金经理的力挽狂澜下,上投亚太优势基金的净值又从0.33元附近上涨到0.7元,此时在2017年的5月,相当于基金的净值从低位上涨翻了一倍。


华夏全球股票基金第一个回本,起码证明了这一点——及时从传统行业调仓到科技行业,是4只出海基金回本和净值上涨的关键。


根据上投亚太优势基金披露的持仓信息看,该基金在2020年第一季度开始逐步减少能源、金融、地产的持仓。而在2019年内,上投亚太优势基金的十大重仓股票中,有5只股票均为传统产业的股票。


小编注意到,上投亚太优势基金经理在2020年内的思路调整极为明显,2020年第一季度末,传统产业股票在基金持仓的十大股票中的数量减为3只,而从第二季度开始,传统产业股票的数量在前十大股票中已只剩下1只,比如在第二季度末,十大股票中的传统产业股票只有友邦保险。


第三季度末的持仓继续凸显了上投亚太优势基金对新兴产业的重视,截至2020年9月底,该基金十大股票中仅有的一只传统产业股票为印度信实工业。


印度信实工业在今年7月份市值超过了埃森克美孚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巨头。虽然信实工业以能源业务起家,但实际上业务涵盖复杂,该公司也是印度电信行业的主要玩家,并涉足了生物医药、5G研究、互联网电商等。在今年八月份,根据外媒报道,印度信实工业一度可能接盘抖音印度版,据称中国公司字节跳动当时在与印度信实工业进行初步谈判,为其短视频应用TikTok在印度的业务争取资金支持。


从上述信息看,上投亚太优势基金十大股票中,唯一的一只传统产业股票,实际上也披上了科技与互联网的外衣,显示基金经理的思路、持仓方向,较2019年及以往发生重大变化,这为该基金实现回本提供了条件。


截至最新披露的季报,上投亚太优势基金的科技股主要指向了中国内地、中国台湾、韩国的科技公司,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台积电、台湾联发科、三星电子、美团、药明生物等。


“由于超配在中国台湾、韩国的科技板块,低配东南亚,因此超赢业绩基准。”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经理在季报中解释基金净值上涨的原因。小编也注意到,截至三季度末,上投亚太优势基金在中国台湾省、韩国两个市场的仓位合计达到33%。市场人士猜测,该基金投资台湾省、韩国的主要出发点在于,这两个地区的半导体公司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表示,继续看好整个东北亚的市场,尤其是科技板块,将会受益于未来中国的半导体的崛起。另外也看好印度将在疫情高峰之后逐渐恢复正常。四季度市场核心变量是基本面,最大的不确定性是美国大选带来的市场波动。综合来看,基本面上行趋势在强化,不确定性在弱化,国内外需求共振有利于市场进入盈利驱动的上行趋势中。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分享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南方全球》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南方全球、痣的好坏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