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文/刘振涛
2022年以来,新能源和医药相关个股大跌,让一众以新能源和医药为重仓标的的基金惨不忍睹。
去年冠军基金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基金2022年来大跌16.67%,让基金经理崔宸龙尝到了“冠军魔咒”的滋味。
作为管理近300亿规模的汇添富基金明星经理,“成长先锋”刘江,也没有逃过被基民吐槽的情形。有基民吐槽,“厉害啊!刘大哥,你这个一年封闭期间都在稳定下跌中,难道你都没空打理一下吗?”
资料显示,刘江2011年5月加入汇添富基金,担任医药行业分析师,2015年起开始担任基金经理,其最佳任职回报为114.45%。由于曾专注医药行业分析研究,他所管理的基金也都重仓医药相关个股。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末,刘江在管规模共计299.52亿元,在管基金共计15只(A/C份额单独计算)。2022年以来,刘江管理的15只基金“全军覆没”,12只跌幅超10%。
其中,有6只基金是2021年成立的,3只基金成立刚好满一年时间,而被基民疯狂吐槽的正是成立一年的“汇添富高质量成长30一年混合”。
时间往回拨一年。2021年2月9日,汇添富基金发行“汇添富高质量成长30一年混合”基金,该基金由明星基金经理刘江担纲。
因为是明星基金经理担纲,该基金的募集也比较成功。根据资料显示,汇添富高质量成长30一年混合成立初的规模达30.922亿份。
该基金是一只设有封闭期限的基金,锁定期为12个月,也就是说,在投资者买入该基金后,12个月后,才能进行申购赎回。
通常基金公司设定锁定期限是为了防止基民投资者追涨杀跌。然而,实际情况,部分基金的锁定期限却变成了卡死基民止损赎回的“门锁”。
数据显示,汇添富高质量成长30一年混合基金成立运行的1年时间里,基金净值屡创新低。截至2022年2月8日,该基金A份额的最新净值为0.7223元/份,成立来跌幅达27.77%;C份额最新净值为0.7194元/份,成立来跌幅达28.50%。
观察该基金的持仓,我们发现,2021年四季度,该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主要是医药和新能源和半导体相关个股,包括:凯莱英、宁德时代、北方华创、药明生物等。
而,2021年四季度以来,医药、新能源和半导体等相关个股跌幅都比较大。比如,近2个月时间,凯莱英股价累计跌幅达40%;北方华创股价累计跌幅超30%;宁德时代股价累计跌幅达20%等。
作为重仓医药、新能源和半导体的汇添富高质量成长30一年混合,今年来跌幅达到13%。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2月9日,是汇添富高质量成长30一年混合锁定期限解开的日子,有不少投资者表示要坚定的赎回。
在汇添富高质量成长30一年混合基金社区里,有基民表示,“清仓了,亏27%,惨不忍睹,刘江这个基金经理,我再也不想看到了。”
还有基民表示,“浪费了一年时间,损失了近3万元,今天总算逃离了魔爪。”
通过该基金1年的走势,和基民的遭遇,我们也可以看到,明星基金经理并不是万能的,过去的辉煌的业绩只代表他们曾经有高光时刻,却不能代表未来和当下。投资有风险,更多地要三思而后行。
对于汇添富高质量成长30一年混合封闭一年大亏27%,你怎么看呢?欢迎下方留言!
在经历了短暂的爆发式增长之后,分级基金走向了消亡。分级基金的辉煌过于短暂,以至于曾经依靠分级基金迅速扩张规模的申万菱信基金,不得不再次面临转型。
分级基金曾经支撑了几家中小基金公司的弯道超车梦想,也给相关基金公司带来了大量收入。然而,2015年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让分级基金的存在备受争议。伴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分级基金转型的时间表确定,这一现象级产品正迎来终章。
申万菱信基金不是分级基金规模最大的公司,却是最为独特的一个样本。申万菱信基金回复时代周报称,申万菱信基金一直在发掘适合自身发展的“多元+特色”之路。
2018年5月下旬,分级基金闭门会议召开。监管层要求基金公司在2018年6月底前提交分级基金整改的《可行性研究计划书》。其后,将按照“从小到大、分步推进”的原则召开持有人大会,对分级基金进行转型及后续退市工作。
根据安排,分级基金开放申购应向证监会报备,并且3 亿元规模以下的分级基金,需要在2019年6月底之前完成整改;总份额在3亿元以上的分级基金最后清理期限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的2020年底之前。
截至5月28日,国内共有 898 只股票型基金,其中123只为分级基金,对应规模为 1132.16 亿元,占比仅 14.7%。倘若以3亿元为界限,来计算市场上分级基金规模占比,可以发现规模在3亿元以上的股票型分级基金共 55 只,占所有股票型分级基金的 91.7%,而规模在3亿元以下的股票型分级基金 68只,仅占所有股票型分级基金的8.3%。
根据以上数据,天风证券研报认为,预计到2019年6月,分级基金整改压力仍可控,到2020年底分级股票型基金的整改压力即可被市场有序降解。
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并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施行,过渡期至2020年底,而这一指导意见被业界称为“资管新规”。
根据资管新规,公募基金将不得分级。新规的过渡期到 2020 年底,并且过渡期结束后,不符合新规的不得存续。这对永续分级基金的影响比较大,永续分级基金为违反新规第二十一条的产品。如果要满足新规,就需要转型或者终止等手段,使得满足新规。
除此以外,资管新规第二十九条规定,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在新规框架内研究制定配套细则,配套细则之间应当相互衔接,避免产生新的监管套利和不公平竞争。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确保平稳过渡。
事实上,业界对于分级基金的消亡早有预期。整体来看,资管新规从2017年初即开始预热,2017年末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对分级基金整改作出了初步指导,而伴随着资管新规的正式发布,分级基金整改的最终方案亦正式实行。天风证券研报认为,此次分级基金的闭门会议是对其整改方案的进一步指导,预计分级基金整改将稳健落地。
昙花一现
从过去几年的规模以及利润数据来看,申万菱信基金是对分级基金带来的冷暖感受最为深刻的基金公司。
分级基金是上一轮牛市的一块肥肉,除了申万菱信外,富国、鹏华等老牌公司亦斩获颇丰。不过,在分级基金的潮水退散之际,基金公司的底蕴就凸显出来了。财汇数据显示,申万菱信2018年一季度末公募规模为249亿元,在行业排名第67位。剔除货币基金之后的规模为218亿元,在行业排名第51位。
而其他的分级基金大户的规模仍然在行业排名靠前,富国基金剔除货币基金之后的规模为1382亿元,在行业排名第11位。鹏华基金剔除货币基金之后的规模为940亿元,在行业排名第17位。
“产品线的布局,注定了申万菱信基金目前处于一个比较难受的时点。”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告诉时代周报
申万菱信基金的发展颇多波折,2004年4月,第一只基金申万巴黎盛利精选混合基金(现名申万菱信盛利精选混合基金)首次募集规模达到68亿。然而,开局顺利的申万菱信基金,并未能把握大好局面。在2014年四季度之前,申万菱信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一直徘徊在百亿元左右。
分级基金很快将申万菱信基金成立以来的颓势一扫而光。2014年下半年,申万菱信基金先后发行申万传媒、申万电子、申万医药生物、申万中证军工4只分级基金产品。伴随着A股的上涨行情,分级基金的吸金能力开始凸显。在2014年四季度,其规模暴增近3倍达到485.06亿元,规模排名从2013年的第43位跃居第16名;2015年一季度末,公司规模继续增长至758.54亿元,二季度末规模为1024.92亿元,申万菱信基金正式进入“千亿俱乐部”。
分级基金带来的规模增长让其他基金公司颇为眼红。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申万菱信基金旗下共有8只分级基金,总规模为713.60亿元。从资产净值角度来看,分级基金占比超过同期总规模的七成。
然而,伴随着股市的波动,分级基金亦大幅缩水。2015年三季度末,申万菱信基金的资管规模仅剩416.69亿元,较二季度末减少608.23亿元,其中分级基金缩水造成的规模减少占据了近90%。
虽然如此,申万菱信基金依然收获了分级基金带来的大量管理费收入。“分级基金带来的利润惊人,开董事会的时候,外方股东代表简直无法相信该年度的利润数据。”另外一家分级基金头部公司前高管告诉时代周报
统计数据表明,申万菱信基金2014年时所获取的管理费收入约为1.94亿元,但2015年时则飙升至6.37亿元,2015年实现净利润5.03亿元。
不过,伴随着分级基金的规模缩水,申万菱信基金2016年的净利润下跌到1.67亿元。
路在何方?
对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只能依靠业绩或产品能力实现弯道超车。而业绩持续领先的基金公司很少,沪上某公募基金总经理告诉时代周报
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看,分级基金无疑是迅速做大规模的利器。然而,在公募基金进入第20个年头之际,投资者的成熟度无疑仍会对相应产品的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李笑薇是量化投资的高手,其管理的指数增强基金曾经是业内一大亮点,然而真正让她出尽风头的却是分级基金。从难度上看,指数增强基金远远高于分级基金,但分级基金却明显为其任职基金公司赚取了更多管理费。”某业内资深人士告诉时代周报
如今,申万菱信所面临的处境,远比其他曾经的分级基金巨头艰难。财汇数据显示,申万菱信基金15位现任基金经理中,仅有张少华担任基金经理时间超过5年,而张少华现为申万菱信基金分管投研的副总。作为一家成立时间超过14年的基金公司,投研团队的青黄不接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申万菱信基金回复时代周报称,申万菱信基金一直在发掘适合自身发展的“多元+特色”之路,即坚持公募、专户、子公司、国际业务等多元化发展。其中,在公募基金发展中,挖掘以“指数量化”为特色的精品路线。2009年,申万菱信基金就开始组建量化投资团队,团队成员集投资、研究于一体,所有策略均为自主研发及管理,包括α–权益投资管理和β–被动指数管理。其中,权益投资管理中,投资策略丰富,涵盖大盘价值、小盘价值、小盘成长等风格;被动指数管理产品覆盖3个宽基指数、7个行业指数,其中5个由自主研发。
05月07日讯 汇添富成长焦点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汇添富成长焦点混合,代码519068)05月06日净值下跌4.99%,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1.9572元,累计净值为3.1462元。
汇添富成长焦点混合基金成立以来收益301.71%,今年以来收益27.71%,近一月收益-3.87%,近一年收益-1.31%,近三年收益43.45%。
汇添富成长焦点混合基金成立以来分红9次,累计分红金额57.26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雷鸣,自2014年03月27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180.84%。
最新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南极电商(持仓比例9.64%)、中国平安(持仓比例9.44%)、五粮液(持仓比例8.07%)、格力电器(持仓比例6.94%)、招商银行(持仓比例6.65%)、北新建材(持仓比例5.43%)、涪陵榨菜(持仓比例3.80%)、片仔癀(持仓比例3.75%)、中国国旅(持仓比例3.55%)、美年健康(持仓比例3.18%)。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18年市场在极度悲观预期下持续大幅下跌后,进入2019年一季度市场强劲上涨。宏观层面稳增长政策不断落实叠加市场流动性大幅改善,微观层面企业盈利预期并没有想象中悲观,市场预期得以明显修正,估值水平大幅反弹。一季度沪深300指数上涨28.62%,上证综指上涨23.93%,创业板综指上涨33.43%,中小板综指上涨33.79%。报告期内延续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策略,适时提高了组合仓位,组合结构更为均衡,着眼长期围绕公司中长期核心竞争优势进行布局。
截至本报告期末本基金份额净值为1.9600元;本报告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27.9%,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3.15%。
上海证券报
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持续火爆。Choice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来计算,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规模接近7600亿元。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依然是发行的重头戏,募集规模超7100亿元,占新基金整体发行规模的九成以上。
“抢购”热潮之下,新发基金建仓动态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据了解,趁着近期的市场调整,新基金加快了建仓步伐,不过不同基金之间的建仓节奏不一。
此外据测算,除了已经打出的“子弹”,后续或仍有超8000亿元资金等待入市。据天风证券测算,考虑到基金经理投资偏好具有持续性,这些资金或更青睐医药、食品饮料、基础化工等领域。
新基金净值出现明显分化
从今年新成立的基金净值来看,已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分化。
具体来看,截至2月19日,如创金合信港股通量化股票、恒越内需驱动混合、中欧悦享生活混合、景顺长城泰保三个月定开混合型发起式等基金净值收益均超过7%。结合基金经理采访及过往投资经历来看,投向多为港股、消费领域。此外有超70只基金成立来收益率超1%。
但也有新基金“出师不利”。截至2月19日,超50只新基金净值为负,其中3只基金收益率跌超1%,跌幅最大的新基金净值回撤为3.22%。
这种分化或与新基金建仓节奏不一有关。有基金经理表示:“趁着春节前调整那几天,火速加了仓,主要是顺周期板块。”但也有基金经理表示,自己习惯于均匀建仓,不太受时点影响,但2月份的建仓节奏比1月份稍快。
以同在2月9日成立的汇添富成长精选和鹏华品质优选为例,汇添富成长精选的净值在2月10日即出现明显波动,截至2月19日,累计净值为0.9932。但鹏华品质优选混合的净值在2月19日才出现变化,目前为1.0003。据业内人士推测,鹏华品质优选可能在上周刚开始小幅加仓。
此外,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新基金在建仓期不受基金合同规定的仓位约束,仓位灵活性较大,基金经理操作也会更加灵活,一般会先积累安全垫,使得净值不会出现太大偏移。当收益率在-0.3%到0.3%之间,可大概率判断该基金已建仓的规模还不是很大。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月19日,今年以来成立的接近300只基金中,75只基金净值收益率在-0.3%-0.3%之间,其中39只基金净值收益率在-0.1%-0.1%之间。
就建仓节奏来看,据天风证券测算,截至2月18日,有263只新发基金处于建仓期,其中预估30.42%的新发基金建仓比例不足5%,且多数为规模较大的产品。仅19.39%的新发基金建仓比例超过95%,且绝大多数为指数型产品和处于建仓后期的产品。
业内人士提到,规模较大的基金,建仓一般相对激进,这与资金使用效率有关。相比较而言,规模较小的基金可能更加从容。
就尚未建仓的资金情况来看,天风证券预计,新发基金仍有5655亿元资金未完成建仓。
超8000亿增量资金等待入市
据
具体来看,2月18日后,又有7只基金陆续开始运作,预计将为权益市场带来30亿元增量资金。有3只权益类基金提前完成募集工作,分别为景顺长城新能源、鹏华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ETF和华夏中证动漫游戏ETF,它们均达到募集上限,预计共带来90亿元资金增量。
同时,有28只权益类基金正在募集,其中有3只基金设定了募集上限。乐观假设下,假定限额募集的基金可以按上限募满,剩余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为10亿元,则正在募集的权益类基金规模预估为460亿元。
接下来,仍有57只权益类基金即将开始募集。其中,有35只基金存在募集上限,合计募集规模将达到2631亿元。假定限额募集的基金可以按上限募满,剩余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为10亿元,则即将发行的权益类基金规模预估为2851亿元。
这些资金投向何方?
考虑到基金经理投资偏好具有持续性,天风证券对权益类基金未来投资方向进行了预估。
在行业资金分布方面,随着上述基金的发行和建仓,预计给部分行业带来较大增量资金,主要集中在医药、食品饮料、基础化工、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行业。
具体来看,新基金或为医药行业带来超300亿元增量资金,为食品饮料、基础化工、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分别带来255亿元、200亿元、160亿元增量资金。
从个股来看,贵州茅台、五粮液、中国中免、宁德时代、万华化学、长春高新等龙头品种仍有望成为新基金的重点去处。
【纠错】【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汇添富成长》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汇添富成长、申万巴黎盛利精选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