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基金(202801基金净值)信达基金排名

2022-08-11 7:44:14 股票 xialuotejs

信达基金



本文目录一览:



2021年,是A股市场跌宕起伏的一年。回望过去,投资者借道机构入市的效果如何,是否从资本市场中分得了一杯羹呢?近日,天相投顾数据公布了“2021年基金公司赚钱榜单”,其中,作为中小规模基金公司的信达澳亚基金(前信达澳银基金)为客户赚钱的能力显得较为突出。

基金公司利润与旗下基金规模、单位净值平均涨幅直接相关。规模越大,单位净值涨幅越高,基金公司为持有人赚取的收益越高。从公布的榜单数据上看,信达澳亚基金是中小规模基金公司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一员,其凭借优秀的管理能力为投资者交出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单主动权益类基金这一项,信达澳亚基金去年就为客户盈利了102.65亿元,位居全行业TOP10,赚钱效应甚至超过了部分头部基金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头部基金公司有着管理规模上的优势,所以为客户盈利情况一般也会优于中小规模的基金公司。据《中国基金报》统计,截至2021年底,信达澳亚基金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为647.06亿元,位居全行业第27位,但在赚钱能力上却挤进了前10位。中小规模级别的基金公司,却为客户创造了如此不俗的业绩,可见信达澳亚在布局主动权益类产品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数据显示,若只看权益类产品,包括主动权益基金与被动指数基金在内,信达澳亚同样可以跻身行业前列,以盈利102.65亿元位居全行业第11名;将所有基金统计在内,信达澳亚基金则以盈利106.42亿元位居全行业第23名。(数据天相投顾;截至2021.12.31)

不只去年一个年度为客户赚钱效应显著,信达澳亚基金的长期投资业绩同样不可小觑。海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信达澳亚旗下权益类基金最近三年平均收益率为289.88%,公募排名1/123;最近五年平均收益率为313.87%,公募排名1/101,且近三年、五年权益产品平均收益率连续四个季度高居行业Top1。硬核实力的表现也让信达澳亚基金连续斩获了两届“金牛进取奖”和两届“成长基金公司”奖。

近年来,信达澳亚基金的管理规模也在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信达澳亚旗下管理公募基金总规模由2020年底的392.61亿元飙升至759.46亿元,管理规模迅速向中型基金公司靠拢。

信达澳亚的投资业绩和规模能够实现双增长,与其强大的投研体系息息相关。信达澳亚投研团队拥有近16年投资经验,从成立至今,公司始终将人才建设作为发展的核心战略手段,并培养出了一大批专业过硬的基金从业人员。信达澳亚旗下拥有冯明远、是星涛等明星基金经理,在科技领域和核心资产领域投资独具特色。

需要注意的是,信达澳亚基金近期正式完成更名,由原先的“信达澳银基金”更名为“信达澳亚基金”。对此,信达澳亚基金表示,虽然名称变了,但信达澳亚基金仍将秉承着“规范、诚信、创新、回报”的经营理念,致力于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成果,为投资者创造财富。未来公司将继续砥砺前行,充分发挥投研优势,立志成为亚太地区一流的资管行业原材料供应商。文/向新




202801基金净值

  中国基金业协会记录在册的1739位公募基金经理中,有这样一位全能型基金经理,他独自管理着一群风格迥异的基金:既投资股票又管理债基;横跨A股与港股;既涉猎蓝筹又涵盖成长;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的同时还看好军工板块,医疗主题与TMT也不放过。

  更神奇的是,他管理的基金对同一阶段市场行情的判断和操作上各走各路,A基金谨慎看空的同时,B基金却在积极做多。

  不同策略和风格之下,去年这位基金经理旗下产品之间的收益差距最大达到了55%。

  他就是来自前海开源基金公司的曲扬。

  2017年四季报数据显示,曲扬独管10只基金,产品涉及重仓个股47只,并且,这些个股并非蜻蜓点水式的被分散持仓,而是被大手笔重仓,平均持股集中度为67.5%。

  业绩表现:最好的和最差的那只差了55%

  曲扬2008年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毕业,曾在南方基金香港子公司负责港股研究、任职南方全球精选(202801)基金经理,目前是前海开源的执行投资总监、国际业务部负责人,旗下负责基金数量高达15只。

  下表是曲扬现管基金情况(不同基金份额合并计算,如前海开源医疗健康A份额与C份额,视为一只基金):

  上表显示,有5只基金是由曲扬与其他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大多规模较小。

  界面新闻梳理发现,这些基金大概率并非由曲扬主要管理。以沪港深优势精选为例,曲扬单独管理的港股基金四季度仍保持较高仓位,而该基金几乎清空了港股,三季度时它的港股仓位还在八成以上。

  随着公募基金的不断扩容,老基金经理“一拖多”的现象已经见怪不怪。许多基金采用“双经理”制,一人挂名,实则由另一人管理的情况并不鲜见。

  异乎寻常的现象出自曲扬独管的那批基金。

  根据四季度数据披露,曲扬独管基金规模达到近100亿元,涉及基金产品十只,其中七只为权益类产品。

  独管基金包括:新近发行的医疗健康主题基金前海开源医疗健康A(005453)、看不出主题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前海开源丰鑫A(005505)、四只沪港深基金、二级债基前海开源鼎裕(A份额003254、C份额003255),以稀缺资产、人工智能、国家比较优势为主题的三只权益类基金。

  界面新闻进一步梳理发现,其独管基金业绩呈现出较大差异:

  2017年业绩表现最好的是沪港深系列基金,其中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001837)收益达36.5%。业绩最差的是前海开源中国稀缺资产A(001679),亏损18.89%。最好的和最差的业绩差距高达55.39%。

  投资策略:一边看空一边积极做多?

  如此显著的业绩差距源于不同的投资方向。

  曲扬独管的十只基金中,四只主要投向港股,四只主投A股,一只主投债券,还有一只定位不明。

  投向港股四只基金整体处于业绩的第一梯队,去年收益在15%-36%之间,虽然季报披露的策略有所不同,但整体表现差异不算太明显。

  分化显著的是投向A股的基金。

  根据四季报的披露,已成立的三只基金各有偏好:国家比较优势主题基金重点配置了TMT、医药、消费、农业等行业中的龙头股;人工智能主题基金投向了智能终端、集成电路、安防等领域的股票;稀缺资产主题基金则投向了军工行业股票。

  乍一看,除了人工智能有较为清晰的边界之外,国家比较优势与中国稀缺资产的基金投资范围并不明确。

  界面新闻将国家比较优势和中国稀缺资产对比

  从产品定位来看,根据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国家比较优势“着眼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紧跟国家战略,立足比较优势,把握政策方向,重仓未来的龙头产业”;稀缺资产主要投资于“在中国或在世界上具有独特性或稀缺性的A股上市公司”。

  从产品设计来看,国家比较优势和稀缺资源这两只基金均成立于2015年,均为灵活配置型,股票投资范围均为是0-95%,给予股票投资最大的灵活度。

  且自成立起,两只基金始终由曲扬一人管理。

  相仿的基金主题、相同的产品设计、同一名基金经理,两个产品的净值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曲线。

  以下为国家比较优势与稀缺资产的收益率走势对比图:

天天基金网

  从实际表现来看,国家比较优势在成立后逐步建仓,2017年之后收益扶摇直上。而稀缺资产2016年几乎没有波动,2017年开始净值大幅下挫。截至目前,前者收益近50%,后者亏损超20%。

天天基金网

  从上表可以看到,国家比较优势(左)配置了大量的白马股,而稀缺资产(右)选择了下注军工股。这种方向差异贯穿了2017年全年,国家比较优势搭上了“漂亮50”的车,稀缺资产却“栽”在了军工股上。

  回溯更久远的操作,会发现它们在2016年对行情的多空判断截然不同。稀缺资产在2016年全年股票仓位低至10%以下,而国家比较优势中股票占比全年保持约90%的高位。

  稀缺资产在当年年报中写道,“本基金对2016年行情比较谨慎,将股票仓位控制在较低水平,资产配置以债券为主。”国家比较优势则称,“本基金持仓以医药、消费、科技等成长行业为主,看重企业的内生成长性和成长确定性。”

  此外,曲扬还管理着二级债基前海开源鼎裕A(003254)。去年三季度沪深300指数持续上涨,期间该基金却选择“落袋为安”,将持有的近20%股票清 仓,几乎只持有债券资产。这一举动与其他保持着高仓位的基金相比,也显得有些反常。

  业内讨论:是基金经理操作太神还是另有其人?

  综上,曲扬旗下基金产品种类之丰富,风格之迥异,行情判断之悬殊,业绩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究竟是基金经理的操作太神奇还是基金背后的管理者另有其人?

  界面新闻就此事采访多位业内人士,第一反应均是“大概率非基金经理本人管理,需进一步了解”。一位公募FOF基金经理告诉界面新闻,“没有谁可以什么都管得了的,很多时候都只是挂名而已,不过一般还会有其他基金经理同时任职。”

  “如果是基金经理单独任职,那应该是带了大量基金经理助理,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位资深公募基金研究人士说,“行业内有很多都是这样培养基金经理的,先给他一部分资金的决策权,基金助理有一定的资金量操作权限,但最终还是要给基金经理看一看。”同时,该人士指出,基金经理助理的资金规模应有所控制。“不是整个产品都给一个基金助理。比如十亿规模的产品,可以给他一个亿的资金管理。”

  由此可见,基金经理挂名现象在业内早已是“潜规则”。除了双基金经理制外,聘用基金经理助理管理基金也很常见。

  但是,曲扬独管10只风格迥异的基金且不聘用助理的现象实属罕见。

  界面新闻梳理发现,曲扬独管的10只基金中,只有沪港深蓝筹于去年2月聘任过基金经理助理,并且在一个月后即解聘。其余9只基金均未曾发布过聘任基金经理的公告。

  基金经理可以挂名吗?聘用基金经理助理应该及时披露吗?基金经理助理能在多大程度上管理基金?

  根据证监会于2009年发布的《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人员管理指导意见》第三十一条,“公司应当严格执行其他人员代为履行基金经理职责的规定,不得违反规定以任何理由安排不符合基金经理任职条件的人员实际履行基金经理职责。拟由其他人员代为履行基金经理职责时间超过30日的,公司应当自决定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报告中国证监会相关派出机构,并进行相关信息披露”。

  受访业内人士大多表示理解挂名行为,而在基金投资者眼里,挂名是令人愤怒的。投资者小贾告诉界面新闻,“都说买基金要买人,我们就是奔着基金经理买的,到头来都不知道自己到底买了谁的基金。如此不公开不透明,基金公司的诚信在哪里呢?”

  事实上,基金经理“挂名”的潜规则也曾收到来自监管层的罚单。去年4月,西部利得基金公司因实际履行基金经理职责的人员与对外披露的基金经理不符等违规行为被证监会处罚。

  个体背后:或跟公司推行事业部制有关?

  “这种现象可能跟公司推行事业部制有关系。”前述资深基金研究人士表示。

  据了解,前海开源的事业部分为投资事业部和市场事业部,并按成员划分,一个基金经理或市场总监对应一个事业部。据此前中国证券报报道,团队可以招聘基金经理助理、研究员等,由事业部独立核算。一个团队管理多只基金,团队的收入与管理规模挂钩。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2016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事业部能够实现创业理想。过去十几年里,每到牛市期间“奔私”的基金经理就会增多。“公募基金的激励机制是基本工资加年终奖,在牛市里面即使规模发到一百亿、两百亿,也就是多拿一点年终奖。”

  杨德龙认为,事业部是未来基金公司留住人才最好的方式。事业部相当于给基金经理提供了在公募平台上开公司的机会。公募基金就像淘宝平台,基金经理在上面开店,如果能利用平台的渠道和资源,把规模做大,也能拿到利润分成,相当于自己在创业。

  由于基金经理负责事业部,基金经理的报酬和业绩、规模的挂钩更加紧密,部分收入从管理费中直接计提。据报道,前海开源根据不同的基金类型,给事业部的分成从30%到50%不等,这一比例在业内算比较高的。

  在该制度下,事业部自负盈亏,不同事业部之间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规模大、效益好的事业部更容易取得优势,做得不好的事业部有可能会亏钱。而要想把事业部做大,负责人要有一定的知名度,能够募集到资金,同时把业绩做好。

  曲扬无疑是前海开源的“流量担当”,也是事业部制“游戏”的大赢家。Wind数据显示,前海开源共有21名基金经理,非货币基金总规模近400亿元。而在这400亿元中,曲扬的管理规模为104.61亿元,占比约1/4。

  去年曲扬旗下的沪港深系列基金业绩表现较好,受到机构资金的认可和追捧。界面新闻在此前的年度盘点中提及,曲扬是权益类基金经理中机构资金管理量最大的一位。旗下4只基金的机构持有比例超九成,合计规模超82亿元。

  不过,机构客户并不为曲扬所有挂名的基金“买单”。如曲扬共同管理的前海开源沪港深优势精选业绩也不差,但极少机构资金进入,产品规模在清盘线上挣扎。

  而曲扬独管的三只A股基金中,机构持有比例与业绩呈正向关系。机构投资比例越高的基金,去年业绩越好。如国家比较优势业绩持续向好,就有机构资金增持,规模得以扩大。而稀缺资产却出现了业绩低迷——机构资金撤出——规模萎缩的恶性循环。

  除了机构客户之外,曲扬的基金还有至少20亿元规模的个人投资者资金。

  如果曲扬确实大量非公开聘用基金经理助理来打理基金,那么显然加剧了中小投资者的信息弱势,使之利益受到损害。投资者小王对此非常无奈:“那些机构大客户可以直接去问基金公司,产品的实际管理人究竟是谁,可谁来关心我们小基民呢?”

  曲扬旗下的基金究竟是否为其本人管理?如果是,他如何分配精力与时间,做到公平对待各个产品?如果不是,为何不做应有的信息披露?界面新闻就此事采访前海开源基金,截至发稿前公司方面未做出回应。

  值得玩味的是,据前海开源基金公司近期公开发表文章,对曲扬的描述是“专长于沪港深市场投资的国际业务部负责人”。

  文章还提及,公司成立五年来,前海开源基金决策层意识到:事业部制能调动事业部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但粗放的事业部制也有追逐短期利益等天然缺点,因此自我革新,正在推动进行事业部制2.0改革。




信达基金排名

(原标题:刚刚,重磅出炉!基金公司最新业绩50强榜单来了!)

最两天都是在迎新年中度过,大家都将正式开启2022年的征程。在这一特别的日子里,总结下基金公司投资能力能作为一个较好的开端。

市场永远都存在不确定性,最近10年牛熊更迭中,究竟哪家基金公司脱颖而出?大基金公司中谁最领先?

最近5年市场由熊转牛风格变化较大,哪家公司能迅速抓住机会?

最近3年市场结构性机会突出,究竟哪家公司最能获得超额收益?

2021年基金公司是最强王者?

海通证券日前发布的最新业绩统计揭开了这些疑问的答案。

10年“王者”银河、兴证全球、中欧位居前三

10年,真的是非常之漫长,A股市场极大的波动对每个基金经理来说都是极大考验,10年可谓是经历了多轮市场牛熊、风格轮转,这一长期业绩可以说验证基金公司长期投资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这也值得每位投资者重视,这体现的是基金公司投研平台的实力。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2012年1月4日至2021年12月31期间市场波荡起伏,先是自2012年是中小盘成长股逐渐腾飞的开始,在这一期间表现突出,尤其是2014年四季度至2015年上半年出现大牛市,上证指数创出历史性第二高峰。

然而,2015年下半年牛市嘎然而止,2016年初还出现熔断,经过2016年至2018年的调整,价值风格逐渐显现优势,市场更在意企业内生价值,各大行业龙头股明显溢价,并在2019年、2020年迎来结构性牛市,消费、医药、科技等黄金赛道表现神勇。2021年市场波动及分化较2020更大,演绎一波结构性行情,新能源、光伏等领域表现出色。

这十年间“核心资产”逐渐被市场追捧表现突出,其中一批公司“长跑”能力突出。具体来看,银河基金成为最近十年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榜冠军,最近10年权益基金平均收益达到562.34%,在64家基金中排名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家10年收益率超过500%的基金公司。

兴证全球基金紧随其后,以479.83%的收益在64家基金中排名第二。中欧基金则以436.14%的收益率在64家基金公司中位列第三。富国基金、汇添富、诺德、景顺长城、汇丰晋信排名第四至第八,这些基金公司整体收益均超过400%。

此外,新华、中信保诚、国联安、中银、金鹰、万家、国海富兰克林、易方达、交银施罗德等最近10年的权益基金绝对收益也超过340%。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海通证券专门设置了权益类基金大型基金公司、中型基金公司和小型基金公司绝对收益排行榜。

从最近10年的业绩来看,大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高于中小型基金公司,其中最近11年大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349.7%,而中型和小型的仅为268.18%、262.24%。这也说明大型基金公司较为强大的投研实力,能让基金公司更及时地把握市场机遇获取较好收益,“马太效应”明显。

从近两年看,易方达、兴证全球、富国、中欧、汇添富、景顺长城、交银施罗德等头部基金公司拥有较好感召力,新基金发行较强,资金正流向此类“头部公司”。

7年“牛熊周期”之下万家、民生加银、诺德领跑

A股市场往往“牛短熊长”,而7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段,因为A股一轮牛熊周期往往在七八年左右。因此7年业绩考验的是一家基金公司在一轮牛熊周期之下的表现。

从7年期(2015年1月5日到2021年12月31日)来看,2015年正是成长股市场走强之际,是一波成长股结构性牛市,而2016年至2018年市场震荡之后,2019年以来又出现一波结构性行情,随后一直是这一结构性行情的演绎。

在这7年市场震荡之中,一波抓住了市场机遇的基金公司获得较好收益。绝对收益排名看,万家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394.56%,在73家公司中排名第一,显示出该公司在最近7年市场中抓住了市场机遇。

民生加银、诺德、财通、兴证全球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09.53%、290.65%、289.9%、280.9%,排名第二至第五,收益率均超过280%。

而交银施罗德、景顺长城、银河、银华、中欧、新华7年期绝对回报也超过250%,显示出较强的中期投资能力。这些公司核心投研稳定,较好地把握住了机会。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同样是大中型基金公司业绩更好。11家大型基金公司7年收益平均值为226.28%,而8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则为192.65%;纳入统计的54家小型基金公司这一业绩数据仅161.81%。

5年长期业绩领先信达澳银、农银汇理、景顺长城名列前三

其实最近5年A股往往经历了一次由熊转牛的更迭,能够业绩领先的通常是能在熊市中抗跌、牛市里抓住机遇的长跑优秀者。因此,从长期业绩来看,基金公司5年期业绩排名最受关注。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从2017年1月3日到2021年12月31日的5年间,股市起伏较大。2017市场风险偏好明显较低,随后整体市场起起伏伏,而在2019年市场逐渐回暖,逐渐开始了3年的结构性行情。

这五年间一批公司“长跑”能力突出。具体来看,信达澳银成为最近五年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榜冠军,最近5年权益基金平均收益达到313.87%,在101家基金中排名第一。信达澳银也是5年期业绩中唯一一家超300%的基金公司,并和后来者拉开差距。

农银汇理基金紧随其后,以196.78%的收益在101家基金中排名第二。景顺长城基金、中欧、财通、诺德、易方达、银河、工银瑞信、万家排名第三至第十,这些基金公司整体收益均超过165%。

从最近5年的业绩来看,大中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高于小型基金公司,其中最近5年大型和中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142.75%、132.93%,而小型的仅为105.95%。这也说明大中型基金公司较为强大的投研实力,能让基金公司更及时地把握市场机遇获取较好收益。

3年结构性行情之下信达澳银、农银汇理、创金合信领跑

3年期业绩同样是基金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最近3年是明显的结构性牛市,更突显出各大基金公司抓住黄金赛道的能力。

从3年期(2019年1月2日到2021年10月31日)绝对收益排名看,五年期冠军的信达澳银继续领跑,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289.88%,在123家公司中排名第一,显示出该公司在最近3年、最近5年市场中均抓住了市场机遇。

农银汇理、创金合信、红土创新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73.52%、264.09%、263.39%,排名第二至第四,收益率均超过260%。此外,鹏扬、汇丰晋信、宝盈、上投摩根、恒越、工银瑞信旗下权益类基金3年期绝对回报也进入前十,显示出较强的中期投资能力。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11家大型基金公司3年收益平均值为156.3%,而9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则为153.53%,纳入统计的103家小型基金公司这一业绩数据为137.72。

2021年10家公司收益超30%

“分化”是2021年A股市场的关键词,这是一个行情极端分化的年份,不仅不同行业间的分化明显,如景气度比较高的新能源全年表现突出,偏上游的强周期个股全年走势比较强,但过去两年涨幅较大、估值较高的消费、医药等核心资产2021年以来的调整时间和调整幅度较大;而且,2021年小市值个股整体表现明显优于大盘蓝筹股;产业结构上,上游大宗原材料类个股2021年表现较好,而偏下游的消费类个股表现较差。

用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2021年不少主流指数都呈现上涨态势,上证指数时隔28年后再次收获年线三连阳。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年分别上涨4.8%、2.67%、12.02%,均连涨三年。但是沪深300则下跌了5.2%,上证50更是大幅下跌10.06%,凸显指数表现的较大分化。

从行业表现来看,中信一级行业中,2021年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表现最好,全年涨幅达到50.41%,基础化工、有色金属、煤炭、钢铁的涨幅也超过40%。此外,电力及公用事业、建筑、汽车、综合等也表现不错。但消费者服务、非银行金融、家电、房地产等表现较差。

在这一结构性行情之下,整体公募基金抓住了“黄金赛道”的机遇,整体表现要好于主流指数。海通证券数据显示,122家基金公司2021年获得正收益,更有10家基金公司收益超30%。

数据显示,2021年表现最好的是中庚基金,年内业绩达到48.27%,排名第一。紧随其后是东方阿尔法,2021年收益为43.68%。此外,江信、信达澳银、东方、先锋、恒越、农银汇理等公司业绩也不俗。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旗下有不少产品较多地配置新能源等领域,把握住结构性行情,表现较优。

数据说明:

1、基金管理公司绝对收益是指基金公司管理的主动型基金净值增长率按照期间管理资产规模加权计算的净值增长率。期间管理资产规模按照可获得的期间规模进行简单平均。

2、主动权益类基金包含主动股票开放型、强股混合型、科创强股混合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灵活混合型、灵活策略混合型和主动混合封闭型基金,不含指数型、生命周期混合型、偏债混合型基金、港股灵活策略混合型、港股偏股混合型、港股强股混合型和QDII基金,主动固定收益类基金包括纯债债券型、准债债券型、偏债债券型基金、可转债基金、短债基金和非摊余成本法的封闭债基,不包含货币基金、理财债基、摊余成本法封闭债基和指数债基。

3、大、中、小型公司的划分:按照海通证券规模排行榜近一年主动权益(主动固收)的平均规模进行划分,按照基金公司规模自大到小进行排序,其中累计平均主动权益(主动固收)规模占比达到全市场主动权益(主动固收)规模50%的基金公司划分为大型公司,在50%-70%之间的划分为中型公司,其余为小型公司,小型公司还包括旗下存续时间最长的产品成立不满1年的公司。

数据来源于wind、基金公司官网及海通证券研究所




信达基金经理冯明远

7月20日,信达澳亚基金旗下冯明远管理的基金二季报公布,统计其季内管理的10只基金来看,期末基金资产净值总计已经达到419.92亿元。

从其重仓的风格来看,依然围绕赛道股展开,依旧聚焦在新能源、科技、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行业配置与上一报告期相比变化不大,部分增加了对白酒、大众品等消费行业的配置。

冯明远管理规模已达420亿元

从2016年担任信澳新能源产业基金经理到现在,冯明远已掌管过10只公募基金,在这近6年时间里,他始终围绕科技股向新能源产业靠近,获益不菲,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其管理的基金资产净值已经接近420亿元。

7月20日,信达澳亚基金旗下多只基金公布二季度报告,冯明远管理的10只产品季内运作情况全部揭晓。从期末基金资产净值来看,统计所有份额已经达到419.92亿元,相较于一季度末的363.92亿元涨近60亿。

信澳智远三年是今年成立的新基金,冯明远1月25日开始担任基金经理,对宁德时代、比亚迪、五粮液、先导智能等个股重仓配置。

说明:信澳智远三年重仓股统计(2022年第二季度) 基金二季报

到二季度末,整体配置方向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但重仓股的持股数量明显降低,特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五粮液、贵州茅台等均有明显减仓迹象,五粮液和贵州茅台已淡出前十大重仓股序列,新进前十大重仓股的有德赛电池、珠海冠宇、中兴通讯等。

总体来看,其他9只基金的重仓股标的与信澳智远三年相似,依旧聚焦在新能源、科技、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行业配置与上一报告期相比变化不大,且均未配置港股。他在季报中指出,展望未来,经济弱复苏+流动性充裕的组合可能很难持续,市场将更加注重基本面的质量,会继续在新能源、科技、高端制造等主要赛道耕耘,深挖基本面扎实的优质个股,自下而上挖掘投资机会。

现已离任信澳精华基金经理

另据信澳基金7月20日公告,冯明远在7月19日已经离任信澳精华配置混合基金经理,同时离任的还有齐兴方,原共同管理的张剑滔留任。至此,冯明远管理的基金数量重回个位数,公司方面表示,离任原因是内部调整,已按规定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办理变更手续。

事实上,信澳精华配置混合也是与其他冯明远管理基金当中差异化最大的一只,体现在重仓股上,该基金普遍聚焦白酒、食品等大众消费品板块,从二季度的持仓来看,五粮液、伊利股份、洋河股份、贵州茅台分列前四大重仓股。

说明:信澳精华重仓股统计(2022年第二季度) 基金二季报

另据

基金经理亦表示,季内增加了对白酒、大众品等消费行业的配置。展望未来,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国内消费复苏趋势有望得到延续,会继续在大消费、高端制造等主要赛道耕耘,深挖基本面扎实的优质个股,自下而上挖掘投资机会。

据了解,目前留任的张剑滔在2017年加入信达澳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从事投资研究工作。2022年4月起任信达澳银精华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信澳精华是其参与管理的首只基金。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信达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信达基金、202801基金净值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