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贬值股市,人民币贬值股市历史走势

2022-08-09 18:25:59 基金 xialuotejs

人民币贬值股市



本文目录一览:



人民币贬值对股市的影响

人民币贬值主要是指汇率的浮动,对股市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股价一般会出现下跌,股市容易出现抛售;

2、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很容易导致股民没有投资意愿,股市冷清;

3、人民币贬值冲击国内资产价格,容易导致金融、地产等相关权重板块走弱,严重会影响整体大盘。

不过,实际上人民币贬值对于股市的影响并不大,一是,人民币贬值的趋势及幅度不大;一是,目前大盘位置本就很低。

【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02958

证券代码:002958 证券简称:青农商行 公告编号:2022-002

转债代码:128129 转债简称:青农转债

本行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一、本次诉讼事项受理的基本情况

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就与欧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欧美投资集团(内蒙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美岱能源有限公司、庞瑞娥、李书杰、李金堂、青岛金世纪房地产有限公司、青岛欧美进出口有限公司、青岛金龙包装有限公司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向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于近期收到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受理案件通知书。

二、有关本案的基本情况

(一)诉讼各方当事人名称

原告: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被告一:欧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被告二:欧美投资集团(内蒙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被告三:内蒙古美岱能源有限公司

被告四:庞瑞娥

被告五:李书杰

被告六:李金堂

被告七:青岛金世纪房地产有限公司

被告八:青岛欧美进出口有限公司

被告九:青岛金龙包装有限公司

(二)案件事实简述

2019年5月13日,原告与被告一签订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70,000万元,2019年5月17日,原告向被告一发放借款70,000万元。后原告为上述借款办理展期。被告七以其土地使用权为上述借款提供抵押担保。被告二、被告三、被告四、被告五、被告六、被告七、被告八、被告九为上述借款提供保证担保。

被告一未按照合同约定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原告依法向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本次诉讼事项的主要诉讼请求

1.依法判决被告一向原告偿还借款本金70,000万元及至实际付清之日止的利息、罚息、复利等(暂计至2022年1月5日为38,713,129.78元,自2022年1月6日至实际清偿之日的利息、罚息、复利等按照借款合同及展期协议约定计算,具体以银行结算单为准);

2.依法判决被告二至被告九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3.依法判决原告对被告七提供的抵押物进行折价拍卖、变卖等后所得价款享有优先受偿权。

4.依法判决被告承担本案的诉讼费、保全费、公告费、鉴定费等诉讼相关费用。三、其他尚未披露的诉讼仲裁事项

除已披露的诉讼事项外,本行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其他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四、本次公告的诉讼对本行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可能影响

本行已对本诉讼涉及的贷款计提了相应贷款损失准备,预计不会对本行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产生重大影响。本行将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五、备查文件

1.民事起诉状

2.受理案件通知书

特此公告。

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2年1月21日




人民币贬值股市为什么下跌

在美联储“暴力加息”的次日,周四美股市场再度出现单日大跌行情,道琼斯指数跌2.42%,标普500指数收跌3.24%均深陷熊市区域,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4.08%道指失守3万点关口。不过周五的A股市场再度上演“独立性行情”,全天呈现低开高走态势,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96%收复3300点,深证成指涨1.48%,创业板指涨2.77%。

近期美股道琼斯指数及A股上证指数(紫色)对比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美股市场接连大跌,但A股却频频单日上演低开高走或者V字走势。数据显示,4月21日以来,道琼斯指数累计下跌近15%,而沪指累涨5.26%,深成指累涨8.24%,创业板指累涨12.42%。

在美股近期的十次大跌的次个A股交易日,仅有三次出现A股三大指数全线收跌的情况,同时也伴随着北向资金的多次大幅净流入。详情见下图:

对于A股独立性行情的原因,券商在近期的研报中做出了以下判断。

近日,广发证券指出,近期海外衰退和紧缩预期升温、美股下跌、美债利率上行,均未对A股产生过多负面影响,原因在于政策暖风频吹大幅改善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

海通证券则表示,近期美股明显下跌时A股依然能保持韧性,这背后主要源自于中美两国的经济周期错位,以及中美股市估值所处的位置不同:根据改进版的投资时钟框架,目前美国仍处在经济增长动能下滑而通胀高企的滞胀期,而我国已经处于政策托底经济的衰退后期,因此A股的宏观环境要优于美股。

国联证券认为,欧美股指回调或主要与美国通胀走高,加息预期提升有关,这导致10年期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双双走高,风险偏好有所下行。而A股在国内宽松的货币环境与稳增长刺激政策利好下股指反弹。

此前在5月下旬,华鑫证券分析称,A股独立行情的三点原因包括美债收益率冲高回落,对A股压制有所缓解;国内疫情好转,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积极信号提振市场情绪;热点主题催化,赛道股赚钱效应显现,带动市场情绪回暖。

对于后市,机构也相对积极。

广发证券研判,A股不卑不亢,战略看好价值+小盘成长股。5月以来A股独立行情由 *** 信用风险下降驱动,中国决策层致力于恢复经济活力。A股由国内因素主导,海外因素仍不可忽视。行业推荐:(1)“旧式”稳增长&;通胀受益链条(地产/消费建材/煤炭);(2)宽信用:受益于民企信用环境逐步改善的小盘成长股如半导体设备等,以及“能源安全”战略下景气催化的油气/新能源如光伏电池组件等;(3)“疫后复苏”线索:制造/出口/消费服务的供需修复如汽车(含新能源车)/商贸零售/医美等。

中金公司称,从短期来看,中国股票相对海外占优,独立行情可能持续。但从中期来看(第四季度到明年),建议配置更谨慎。中国“稳增长”政策出台与经济企稳,可能导致全球范围内“通胀成本再分配”,美欧等国家的货币紧缩幅度增大,衰退的风险进一步上升。海外股指承压,可能制约国内股票的上升空间与持续时间。

东北证券研判,现在处于反弹的冲顶或筑顶阶段,要坚决高低切换。不过大的风险没有,结构性行情还是延续的,不会出现类似2-4月的持续全面下跌;短期指数进一步上行空间有限,这里需要回调或者震荡消化这轮反弹以来的有些行业和个股累积的巨大涨幅压力。

首创证券认为,国内形势边际利好,国外偏利空,综合来看,股市短期偏震荡。不同于前期的一路上涨,近期A股已呈现震荡走势,短期内上涨可能将进入瓶颈期,需等待新的利好出现,国内稳增长落地的效果以及复工复产的持续性将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皮海洲:美联储加息难阻A股独立行情

6月15日,美联储毫无悬念宣布加息75个基点。

就A股市场来说,美联储的加息对A股市场的影响有限,并不影响A股市场走独立行情。毕竟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不同,这也决定了中国的货币政策与美国也不相同,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虽然也有其他国家跟随美联储步伐也采取了加息的措施,但中国并没有步美联储的后尘。

此前,美联储已经加息两次,分别是3月17日加息25基点;5月5日加息50基点。但中国不仅没有加息,相反还于4月15日宣布,从2022年4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基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仍然需要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见,中国的货币政策较之于美国的货币政策,是保持相对独立的,不会盲目地看美元的“脸色”。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A股行情的独立性发展提供了支持。毕竟A股市场是一个以国内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国内投资者的资金是A股市场资金的主要来源,而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在A股市场占比较低,这些资金的进出对A股市场的影响不大,因此,这就决定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很难对A股市场构成太大的影响。

从A股历史走势来看,虽然A股有时也会受到美股短期走势的影响,但总体来说,A股的走势是独立于美股的。最明显的是美股从2009年3月开始走出了一轮横跨13年的大牛市行情,但A股并没有追随美股的步伐走出这样的牛市。尤其是2015年下半年A股暴跌之后,指数总体处于盘整阶段,上证指数始终处于历史的半山腰,不少个股更是创出了历史新低,或在底部徘徊。所以目前的美股下跌动力充足,但A股却缺少下跌的动力。这也是A股走自己独立行情的重要原因。

事实也确实如此,面对美联储的加息预期,美股从6月8日到6月14日连续下跌5个交易日,其中,9日、10日、13日连续三天大跌。但A股保持着稳步反弹的走势,并没有受到美股走势太大的影响,这其中包括6月14日,在美股13日上演“黑色星期一”走势的情况下,14日早盘A股虽然一度受到影响,但当天走出大“V”走势。可见,面对美联储的加息,A股确实是在走自己的独立行情。A股的这种独立走势让A股有望成为全球股市中的“避风港”。

贺宛男:A股独立行情能走多远?

随着以美股为代表的欧美股市频频下跌,A股则逐级攀高,近期谈论A股独立行情的越来越多,且渐成市场主流。

确实,仅本周前四个交易日,纳指就有两天跌幅超过4%,道指则跌破3万点大关。从去年底今年初最高点算起,标普、纳指和道指分别跌去24%、34%和19%,已进入或濒临技术性熊市。

反观A股市场,从今年4月27日创下的低点算起,沪指、深指和创指分别上涨16%、22%和25%,“技术性牛市”的话没敢说出口,心中却时时期盼着。

且不说A股离15年前的6000点高地仅在半山腰,就是一年多前的3731点也还有10%的距离,这波反弹能不能越过3700点,很多人心中没底。但不管怎么说,长期以来A股跟跌不跟涨的“习性”这回确实有所改变。

特别是进入6月以来,12个交易日收出9根阳线,这是很少见的。在笔者看来,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货币政策相对宽松。6月10日央行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M2同比增长11.1%,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2.8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3920亿元;社融增量2.7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399亿元。这几个数据均高出预期。特别是1.89万亿贷款中,企业贷款为1.53万亿,其中中长期贷款又增加5551亿元,说明企业对未来发展逐渐有了信心。而2.79万亿社融中,除1.89万亿信贷外, *** 债券净融资1.06万亿元,而且相关部门明确宣布, *** 专项债6月底前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使用完毕,专项债发行和使用提前,一批基建项目已经和即将开工。

货币宽松不仅表现在“量多”,而且“价低”。5月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5%,质押式债券回购利率为1.47%,均约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13个和0.6个百分点。在实体经济受益的同时,受资金推动的股市自然也颇感“舒适”。

二是在美国5月份CPI高达8.6%,创下40多年来新高,美联储一次性加息75个基点之际,我国同期CPI为2.1%,要知道这是在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27.6%、30.1%和26.9%的情况下取得的。另一方面,5月份PPI上涨6.4%,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PPI的持续回落,会减轻企业成本端的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国务院常务会议通常一周开一次。可进入6月份以来, *** 总理分别于6月2日、8日、11日、15日四次主持召开会议,强调“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稳物价,稳住宏观经济大盘。”5月份的数据在“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稳物价”方面已经有所表现,随着6月份上海等重点地区复工复产,宏观经济大盘应该能“端得”更稳。

三是A股这波行情的主题板块,受政策面暖风劲吹长期向好。

6月15日,统计局发布5月份经济数据,工业增加值同比由4月份的下降2.9%转为增长0.7%,环比增长更达5.61%。其中新能源汽车、 太阳能电池等绿色智能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8.3%、31.4%。这两大产业的上中下游产业链,正是本轮反弹的主线。随便翻阅一下K线图,新能源车、光伏、风能、绿电等板块涨幅多在30%-50%。一批重仓持有这两大板块的主题基金,已经“满血复活”,从亏损转为盈利50%以上。

工信部6月14日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从2012年底的2万辆,大幅攀升到今年5月底的1108万辆,自2015年起,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就在本周五,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发文,再提“加快新能源车发展,逐步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并且要求到2030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量的50%左右。而截止今年3月底,我国汽车保有量约3亿辆,其中新能源车891.5万辆,占汽车总量的比例仅为2.9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2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75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500万辆,占比不足 20%。从不足 20%提高到50%,未来的市场空间还大得很!

那么,A股的这波独立行情又能走多远呢?

记得今年2月中旬,也是美股跌,A股涨,当时国际投资机构纷纷唱多A股,高盛团队更是发表了一份长达89页的报告,预计今年MSCI中国指数将上涨16%,因其估值才12倍多,低于华尔街投行14.5倍的市盈率目标。谁知高盛等机构唱多不久,上证指数反而从2月中旬的3400点跌至2863点。由此看来,A股估值低不是走出独立行情的理由,要说估值,港股市场更低。

我们之前的提法一直是稳增长,而今是稳住经济大盘。先要稳住,而后才有增长,才有稳步而坚挺的独立行情。




人民币贬值股市历史走势

如市场预期,美联储在7月28日凌晨结束的美联储7月FOMC会议上,再度宣布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升至2.25%-2.5%,追平了2018年底上一轮加息周期后的最高水平。至此,美联储年内已连续四次加息,并且连续两次加息75个基点,抗通胀成为当前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同时,资产负债表的缩减将按计划在9月份加速,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每月缩减上限将增至350亿美元,公债的每月缩减上限将增至600亿美元。

市场对此反应积极,美股市场在议息会议后涨幅扩大,纳斯达克收盘大涨4%,标普500上涨2.6%,美元明显走弱降至106。相比之下,美债的表现较为“冷静”,10年美债利率维持在2.8%左右变化不大。

图/ic

加息75bp符合市场预期

业内分析认为,美欧央行激进加息总体上符合预期。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尽管鲍威尔在6月议息会议后称75bp的加息并非常态,但从会议纪要来看,7月加息75bp确实也在美联储考虑范围内。随着6月美国CPI数据续创40年新高,达到惊人的9.1%,同时失业率依旧保持在3.6%低位水平,市场已对7月加息75bp早有预期,甚至一度认为更可能加100bp。7月26日芝商所利率观察工具FedWatch显示,美联储加息75bp的概率为72.7%,加息100bp的概率为27.3%。从欧元区来看,7月CPI同比也是续刷历史新高达到8.6%,同时直到5月失业率一直在刷新历史最低水平,5月为6.6%。欧央行6月会议纪要也指出,不排除在必要时以超过25个基点的增量行动。故在抗通胀已成为美联储和欧央行共同的首要任务的情况下,美欧央行7月激进加息总体上看符合预期。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发表机构观点,认为美联储昨晚的加息幅度,不及其说服市场通胀受控般重要。在利率表决后,美国10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上涨8个基点至2.44%,但仍低于4,峰值3.1%。市场预期年末时政策利率升至约3.25%,这意味着到12月美联储将进一步收紧约100个基点。加息的速度仍将取决于通胀缓和的速度,鉴于近期增长数据一直在走软,让市场相信政策即将迎来拐点。不过,在美联储得到通胀降温的证据之前,其认为投资者情绪难以持续改善。随着收益率从峰值回落,成长股最近不断推动股市反弹,MSCI世界成长指数本月迄今上涨4.8%,价值指数期间仅涨1.6%,但这趋势难以继续。虽然通胀在未来几个月或会下降,但估计仍处于央行目标之上。自1975年以来,当通胀高于3%时,价值股往往能够跑赢。另外,成长股的估值仍然相对昂贵,罗素1000成长指数市盈率比罗素1000价值指数高出70%,此估值差是长期均值35%的两倍。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本次美联储利率决议,美联储承认经济衰退风险加大,未来某个时点加息节奏趋缓。对于美联储放缓加息节奏原因,周茂华称,考虑到美联储逐步进入加息中后段,利率环境进一步收紧,美联储通过适当放缓加息节奏,尽量降低政策紧缩对经济复苏造成严重冲击。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消费、投资支出趋缓,显示经济在放缓。他预计年内随后的3次政策会议仍有至少加息100bp,美联储希望尽快遏制高通胀,维护声誉,加息前置,9月、11月、12月加息节奏:50bp、25bp和25bp,但如果8月通胀再度超预期,不排除美联储在9月加息75bp或更高。

中银研究同样认为,美联储未来加息步伐或将放慢。在利率决策方面,美联储重申持续加息是适当的,并坚定致力于让通胀回落到2%的目标。当前,美国通胀率居高不下,6月CPI同比增长9.1%,涨幅创近41年新高。这反映出与新冠疫情相关的供需失衡、能源价格上涨和更广泛的价格压力,而俄乌冲突及其相关事件对通胀造成额外上行压力。因此,美联储“高度关注通胀风险”,并将继续大幅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在加息节奏方面,随着利率升至高位,适时放慢加息可能是合适的。美联储未来的加息路径取决于经济数据,不会对9月会议提供政策指引。美联储希望在年底将利率提高至适度限制性的水平,即3.0%-3.5%。

对美股、美元影响几何?如何影响我国

美股市场在议息会议后涨幅扩大,纳斯达克收盘大涨4%,标普500上涨2.6%,美元明显走弱降至106。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后续美股走势仍持谨慎态度,主要是美联储加息处于中后端,缩表才刚起步,同时,美国经济趋缓,明年衰退风险在上升;从企业层面看,需求前景放缓,金融环境收紧,强势美元等,美国企业盈利前景趋弱,美股估值偏高。

美元方面,其表示美元维持强势格局。美联储延续收水利好美元;从趋势看,欧洲面临政经局势更加复杂,意味着美欧存在显著的经济基本面与政策面差等。

美联储强势加息,如何影响A股和人民币走势?

对此,周茂华首先分析政策层面:国内粮食连年丰收,生产生活加快恢复政策,国内保供稳价措施力度不减,生猪产能已恢复至常年水平,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物价走势整体温和可控;加之金融体系保持稳健等,我国政策保持独立。

谈及股市,他认为美联储政策对国内影响有限,主要是中美处于不同经济与政策周期中,一国股市最终还是要回到本国经济基本面。

从趋势看,国内经济发展前景、股市走势确定性高,人民币资产与其他市场关联度不高,人民币汇率走势平稳,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等,在全球政经前景复杂、市场波动剧烈环境下,人民币资产有望成为全球资金避风港。

持续加息正在累积金融市场风险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持续加息正在累积金融市场风险。从历史经验来看,持续大幅的加息会在短期内抑制高敏感度的利率(比如贷款或按揭利率)。但如果政策利率持续上调且调整的幅度过高,在金融市场整体收缩以及整体债务占GDP比重高企的环境中,债务负担加剧的隐患会提升金融市场对持续政策收紧的反应,当这种持续的行为累积到一定时刻,金融市场可能会出现“集体性”恐慌,这会导致部分市场(如地产市场)出现大规模的资产调整。疫情后,美国总债务水平的快速抬升已经放大了金融市场的敏感度。具体来说,美国债务占GDP的比重(Debt to GDP ratio)已经由疫情前的106%上升至137% 。此外,美国家庭的偿债率(反映美国家庭偿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Debt service ratio)在2021年4季度后快速提升。如果进入下半年,美国9月或12月的加息幅度仍保持在75个基点,那么美国家庭偿债率进一步抬升可能会加剧美国家庭部门在金融资产上的快速调整,这将导致金融不稳定性进一步被放大。更加让市场所忧虑的是,目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将控制通胀摆在首要位置。

因此,维护金融稳定或者承担金融风险的负担就落在了货币政策框架的其他部分。但是,无论是从新泰勒规则,预测目标制,或者美联储的四种“补偿性”策略(如平均通胀目标,名义GDP目标等)来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框架仍然缺少在强势加息以控制通胀的过程中如何应对金融市场积累的脆弱性风险。这种长期累积的金融风险往往会导致经济脱轨,加快经济出现硬着陆。在美联储无法拿出更加先行有效的金融稳定性政策前,阶段性放缓加息节奏可能是一种权衡的选择。

同时,美国经济内需动能减弱,增长前景恶化,还面临“技术性”衰退风险。

中银研究分析指出,美联储承认,近期的支出和生产指标已经走软。根据美国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最新预测,2022年二季度美国实际GDP环比按年率计算将萎缩1.2%,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陷入“技术性衰退”。一是居民消费出现疲软迹象。根据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统计,美国7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95.7,较6月下降2.7,创2021年2月以来新低。对通胀的担忧,尤其是汽油和食品价格上涨,令消费情况承压。随着美联储加息以控制通胀,消费者对汽车、住宅和主要家电的购买意向在7月均进一步回落。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放缓。高通胀抑制了对服务提供商的需求,导致工厂订单和生产全面收缩。根据标普全球(S&P Global)数据统计,美国7月综合PMI初值47.5。其中,服务业PMI初值47,制造业PMI初值52.3,制造业产出指数初值跌破50荣枯线,创两年来新低。三是房地产销售明显下滑。2022年上半年,美国成屋销售大幅回落,从1月的649万户高点下滑至6月的512万户,降幅达21%。房屋销售合约取消从5月相对正常的12.7%跳升至6月的14.9%。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持续加息外溢效应明显,中银研究提醒新兴市场需警惕三大风险:一是紧缩货币政策抑制全球需求,导致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放缓。美联储加息背景下,全球金融条件收紧,融资环境恶化。中小企业、低评级企业的再融资成本增加,信用违约与破产风险加大,进而抑制投资与经济增长。二是美元持续走强,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压力增大。面对高通胀与美元指数走高的双重压力,部分新兴市场陷入货币危机,甚至金融危机。2022年以来,斯里兰卡、老挝、土耳其等新兴市场货币兑美元汇率贬值幅度分别高达44.6%、25.4%和22.2%。部分金融脆弱国家,甚至面临 *** 债务风险。三是新兴市场遭遇资本外流。自2022年3月以来,新兴市场资本加速流出。3-6月新兴市场投资组合连续净流出,累计流出427亿美元。其中,6月投资组合资金净流出66亿美元。

美联储是否过了紧缩最快的阶段?

美联储是否过了紧缩最快的阶段?对此,中金刘刚、李赫民、李雨婕团队分析认为,“美联储紧缩最快阶段可能接近过去。”

他们分析指出,“基准情形下,我们倾向于美联储紧缩最快的阶段接近过去,主要是考虑到紧缩接近完成任务、通胀或出现局部缓解、以及增长压力开始抬升。但是,在9月FOMC会议前依然存在一定变数,因此从相对更稳妥的角度,届时可能会提供紧缩是否能够彻底降速和退坡的更多线索。”

综合而言,市场对于未来政策退坡预期的提前博弈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美联储政策也可能的确在接近紧缩最快的阶段,但是通过上面的分析也不难看出,在这一过程中也依然存在变数,例如接下来两个月的通胀路径、将要公布的美国二季度GDP数据、以及当前正在披露的7-8月美股二季度业绩等。因此,在这一期间,不排除出现预期的反复博弈、特别是围绕关键经济数据,从更为稳妥和偏右侧的角度是等到政策退坡和通胀回落更为明确后,而这一时点从中金刘刚、李赫民、李雨婕团队目前的预测来看对应9月份之后。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加息75bp 回归中性利率,鲍威尔政策立场偏鸽派全年紧缩斜率已翻过最陡坡。

利率区间方面,美联储加息75bp将基准利率区间上调至2.25%-2.50%,政策利率上限也正式触及中性利率;逆回购利率与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作为利率走廊也整体上调75bp,符合市场预期,略低于我们此前预期。会议前,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对加息概率的定价分别为7月加息75bp,9、11月加息50bp,12月停止加息。对应年底政策利率为3.25%-3.50%,超出中性利率近100bp。

缩表方面,美联储将按原定计划继续执行,本月速度为475亿美元/月(300亿国债+175亿MBS),9月起速度将提升至950亿美元/月(对应600亿国债+350亿MBS)。从缩表的终点来看,当前美联储的中性预测为:缩表将持续至2025年年中,缩表规模共计2.5万亿美元;缩表终点对应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约为5.9万亿美元(预计占GDP的22%),对应准备金规模占GDP的比重达到8%。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路径仅是美联储根据资产到期结构给出的测算结果,未来的政策路径仍会根据基本面和流动性状况进行相机抉择。

展望未来,李超认为本月美联储加息75bp(综合考虑美联储声明和鲍威尔会后

编辑 陈莉 校对 王心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人民币贬值股市》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人民币贬值股市、002958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