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增强债券基金,广发增强债券基金赎回几天才到账

2022-08-06 16:36:33 股票 xialuotejs

广发增强债券基金



本文目录一览:



今天,各大指数震荡走高,延续反弹之势。

盘面上,大基建板块走强,板块上演涨停潮。个股涨多跌少,呈普涨格局。

老司基感觉,市场反弹力度还是有点弱,作为牛市旗手的大券商还趴在地上纹丝不动,大盘近期或将延续震荡筑底模式。

接着上周的话题,今天进行四大固收+大厂宝藏牛基系列的最后1篇文章。

收官盘点,我们聚焦的是广发基金。

1+1+1>3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广发基金旗下固收+基金总规模为1022亿元,规模稍小于南方基金,位居行业第四名。

如果要问,广发基金固收+和别家有何不一样?1+1+1>3,或是广发基金“固收+”体系与文化的鲜明特色。

广发基金固收+团队不仅有稳健严谨的后卫谭昌杰,有平衡灵活的中锋曾刚,还有积极进取的帅才张芊,这三位主力选手的能力优势互补,定位清晰。业内人士把这三人称为广发固收+铁三角。

我们知道,在几何学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广发基金固收团队的“铁三角”,在性格、投资体系、风险偏好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但他们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取得了1+1+1>3的效果。

相比于股票型基金,固收产品的多元化特点更加丰富,不同的最大回撤目标,对应不同的收益区间。如下图所示,根据目标收益和最大回撤的不同配比关系,广发旗下固收+产品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理财替代型,追求年化收益3%-5%,最大回撤目标1%-2%;

第二类是均衡收益型,追求年化收益5%-8%、回撤控制在3%以内;

第三类是积极收益型,追求年化收益8%-15%,回撤控制在5%左右。

广发基金固收+牛基

数据显示,目前广发基金旗下固收+基金总计66只(A/B/C份额单独计算),成立满5年的产品有16只,满3年的产品有22只。

老司基按照成立时间满3年、成立至今总收益并剔除规模小于2亿元等指标进行筛选,得到以下8只固收+牛基。

8只牛基中,广发增强债券C成立时间最早,该基金成立于2008年3月,成立以来总收益达101.48%,总收益位居第2名。另外,广发聚鑫债券A、广发聚安混合A成立总收益分别达到153.44%、95.65%,位居前3名。

牛基样本01,广发聚鑫债券A(000118)

该基金为二级债基,成立于2013年6月,成立8年多来,累计总回报达到153.44%,年化回报超11%。这也是广发基金旗下固收+旗舰产品,最新规模达到194亿元,现任基金经理为广发固收+领军人物张芊,她从2013年7月管理至今,8年多时间任职总回报达到152.43%,任职年化回报为11.36%。

张芊,证券从业经历超20年,管理社保组合超过13年,管理公募基金超过9年,目前担任广发基金副总经理、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她共管理了9只基金,在管总规模为437亿元。

作为基金行业为数不多的投研体系出身的女性高管,张芊也是股债双牛、在资产配置方面颇有造诣的基金经理。她管理的产品中,有鲜明的选股特征。广发聚鑫也是她管理时间最长的一只基金,2013年任职以来年化收益率超11%,在股票有结构性行情的2014年、2015年、2019年和2020年都显示出了很好的业绩弹性,年度收益率分别达到39.18%、30.23%、29.56%和17.38%。

在2014-2015年的利率牛市中,她在广发聚鑫的组合中加大了杠杆、拉长了久期,抓住了牛市的机会。另外,2014-2015年、2019-2021年是可转债的两次大行情,张芊把握极为精准:她在2014年下半年陆续提升仓位,2015年5月高位清仓;她在2018年逆市加仓,弹药充足地迎接2019年开启的转债牛市,又在2021年大幅度降低可转债仓位,锁定收益。

牛基样本02,广发聚宝混合A(001189)

该基金成立于2015年4月,是一只偏债混合型基金,成立至今累计总回报为52.24%,年化回报为6.32%。现任基金经理为谭昌杰,从成立至今一直由他管理。

谭昌杰,2008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广发基金固定收益部,担任债券研究员。2012年7月出任基金经理,如今基金经理任职经验近10年,共管理9只基金,在管总规模为277亿元。

谭昌杰以绝对收益为目标,把年度正收益看作投资的生命线。他属于保守的投资人,股票仓位长期保持在20%以下,转债仓位常年在5%以下。谭昌杰多次提到,自己会站在持有人的角度来看待投资组合,他对基金净值的回撤也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他表示,传统价值投资的股票基金经理往往是越跌越买,但绝对收益目标型产品要做到控制回撤,就必须分散投资、越跌越卖、及时止损。

老司基发现,广发聚宝混合A从2016年-2021年的6个完整自然年度均实现了年度正收益,近3年的年度收益率分别为7.02%、17.47%和5.04%,近3年最大回撤仅2.75%。

牛基样本03,广发集裕债券A(002636)

该基金成立于2016年5月,成立5年多来,累计总回报为39.8%,现任基金经理为固收老将曾刚,他于2021年4月接管该基金,任职总回报为7.21%。

曾刚,1995年即与资本市场结下不解之缘,2001年开始专注债券研究、投资,至今长达21年,经历过多轮完整的牛熊切换,投资经验丰富,能力圈全面,资产涉猎范围广,投资风格则以稳健、灵活著称。

曾刚基金经理任职年限近13年,曾在华富基金、汇添富基金担任基金经理,2020年9月加入广发基金,目前共管理了8只基金,在管总规模252亿元。

曾刚的投资风格比较灵活,属于实战派基金经理。他热爱运动,是足球场上的“门神”。他性格特质中的这种进取心,也体现在了投资中。他希望在投资中也能扮演好“门将”的角色,为持有人把好最后一道关。

四大固收+王牌战队,至此全部盘点完毕。

如果该系列文章对你筛选固收+基金有一些参考价值,请记得给老司基点赞、分享和转发哈~




申万巴黎基金

国际金融报

时隔三年,申万菱信基金总经理再度变更。

近日,申万菱信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原总经理来肖贤因工作需要离任,公司董事长刘郎于11月23日代任总经理职务。公开资料显示,刘郎于2016年12月接任申万菱信基金董事长一职,此前曾担任多家券商高管,从业经历超过20年。

总经理频频变更

有这样一家基金公司,发展至今已有15年,在业内表现颇为低调,但公司高管变动频频吸引眼球,它就是申万菱信基金。

天眼查信息显示,申万巴黎基金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券商系公募,由法国巴黎银行旗下巴黎资产公司(持股33%)和申银万国证券(持股67%)共同出资成立。2011年3月,法国巴黎银行将所持有的申万巴黎基金33%的股权转让给三菱UFJ信托银行株式会社,申万巴黎基金正式更名为申万菱信基金。

据《国际金融报》

其中,公司第三任总经理于东升仅任职一年便离任。关于前三任总经理的离职原因,业内人士认为,或均与第一任董事长姜国芳有关。

2013年3月,担任公司副总经理的过振华被推选为第四任总经理,而过振华与姜国芳履历颇为相似,两人曾在中国工商银行(5.850, 0.02, 0.34%)上海分行、申银万国证券等机构共事。

2016年12月,申万菱信基金再度发生重大人事变更,公司董事长姜国芳和总经理过振华双双离职。刘郎接替公司董事长职务至今,来肖贤成为公司第五任总经理。

在第五任总经理来肖贤离职后,总经理一职暂时由董事长刘郎代任,第六任总经理何时履新上任,申万菱信基金相关人士向《国际金融报》

总规模曾破千亿

虽然有着头部券商的背景光环,但申万菱信基金15年来的发展一直处于平缓趋势,这或许与此前公司内部高管频频变动有关。

Wind数据显示,自成立以来,申万菱信基金旗下公募总规模一直处于行业中下游水准。这家基金公司曾有一大特点:偏爱分级产品,曾发行军工、环保、医药、证券等多个主题分级基金。

2015年正是分级基金大放异彩的阶段。申万菱信基金抓住了当时上半年的一轮上涨行情,成立了多只分级基金,并在市场中大获资金青睐,曾于同年二季度末将总规模提升至历史新高1024.92亿元。

数据显示,申万菱信基金旗下多只分级基金扛起了公司冲规模的大旗。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申万菱信中证申万证券分级规模达到424.57亿元,申万菱信中证军工分级规模达到98.03亿元,申万菱信中证环保分级规模达到73.53亿元,申万菱信医药生物分级规模达到66.48亿元。

当时市场的快速上涨和下跌,使得分级基金成为一把双刃剑,很快申万菱信基金规模开始大幅度下滑。截至2015年末,公司总规模仅剩494.19亿元,半年总规模缩水超500亿元。

产品面临新挑战

余威尚存的分级基金仍给公司带来不错收益。今年依靠科技和医药行业年内的强势表现,申万菱信基金旗下的申万菱信电子行业B和申万菱信医药生物B年内涨幅分别达到178.79%和140.91%。

不过,自资管新规执行之后,分级基金也将在过渡期2020年之后退出历史舞台。届时,申万菱信基金还将面临产品推陈出新的种种挑战。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申万菱信基金旗下公募基金数量有36只,总规模为271.52亿元。发展至今15年,公司与同期成立的其他部分公募差距正在逐渐拉大。今年以来,申万菱信基金发行新产品的数量相比前三年有显著提升,并在竞争激烈的ETF市场推出了一只新的ETF,首募规模接近9亿元。




广发增强债券基金270009

现在总喜欢拿10年说事儿,10年仿佛已经成为衡量成熟基金经理的一项硬性标准,然而公募基金这么年轻,10年哪有那么容易?

一管十年多,仅有64只基金

柠檬君查了一下,同一基金经理一管10年多的基金仅有64只:





其中主动权益基金19只,指数基金18只,债券基金16只,QDII基金8只,货币基金3只。10年以前,主动权益基金的地位比现在还高,这个留存率,可见主动权益基金也是最难留人的一类基金。

任职时间最长的是富国基金朱少醒,从2005年9月开始管理富国天惠至今,长达15.5年,堪称公募基金界最长情也是最专一的基金经理。

第2位的是诺安基金杨谷,超15年,然而由于业绩平平,这位老将并未得到太多的关注,这么多年,从林健标、周心鹏、夏俊杰到韩冬艳、王创练、蔡嵩松,杨谷一直没有太抢眼的表现。

主动权益第3位的同样是来自富国基金的毕天宇,也是一位比较出色的基金经理。

名气不大的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和泰信基金都有2只基金上榜,并且分属于不同的基金经理,不过基金经理业绩迥异,国海富兰克林的赵晓东和徐荔蓉业绩不错,而泰信基金的两位就有点难堪。

小众且长情

主动权益基金自然最受瞩目的一类产品,关注度高,诱惑就多,长情就更难,从这一角度来说,柠檬君还是很钦佩朱少醒的。

相对来说,小众的产品更容易得基金经理长情,比如说QDII基金、指数基金、债券基金。想当年这些类型的基金都处于刚起步或者比较困难的阶段。很多基金经理从基金成立一直管到现在,非常难得。

比如说工银瑞信增强收益债券(485105),杜海涛从2007年5月11日成立管理至今;广发增强债券(270009),谢军从2008年3月27日基金成立管理至今,且一直是独立管理,眼瞅着就要满13年了,偏股有朱少醒的富国天惠,债基有谢军的广发强债。

现在这些基金经理很多都成长为公司的部门总监、投资总监,甚至还有公司的副总经理,和公司一起发展前进。

长情乃佳选?

当我们看多了10年以上任期的基金经理,就会发现好业绩跟任期长并不是高度相关的。

我们也能看到不少业绩平平的基金经理,管理一只基金很长时间,始终没什么起色。而熟人就是那几个,而拿到任期同类第一的更是只有过钧、游凛峰、赵晓东。

在柠檬君看来,A股的发展时间不长,市场并不成熟,发展速度很快,很多经验性的东西是很难积累的,所以我们并没有必要迷恋基金经理的资历。而想要在这个市场上持续取得好的业绩,也需要基金经理持续学习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这对于上了年纪的基金经理来说也是挑战,能做到的并不多。

长情是一件好事儿,但这并不能与好基金划等号,甚至参考价值都比较弱。如果大家真就想在这方面多考虑考虑,还不如去考察考察基金经理的任职稳定性,也就是跳槽的概率。

欢迎关注基民柠檬!




广发增强债券基金赎回几天才到账



前几天,有买了纯债基金的基民在大吐苦水:


当初就是图的够稳健、波动小,才选了那几只一点都没投资股票的纯债基金。没想到股票基金都涨了,债券基金反而跌了。

这是什么套路?肯定是基金公司把我的钱给吞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95%的债基收益为负


根据数据显示,当前全市场1798只纯债基金(数据wind,日期截至2020.6.4,不同份额分开计算),6月份以来取得正收益的纯债基金只有93只,占比5%。


也就是说,这几天持有纯债基金出现亏损的,不是一个人。


所以,真不是基金公司把你的钱给吞了,也不是基金公司能力不行导致你亏的钱,而是整个债市回调让95%的债基业绩都飘绿了。


为什么债基也会亏钱?


可能也有其他基民还是不买账:纯债基金不是号称自己很稳么?怎么还会亏钱?


稳健≠每天都赚钱。


虽然在相对长期的一段时间里,纯债基金亏损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并不是说纯债基金具体到每一天都是正收益。


哪怕是老百姓爱买的银行理财,也是讲究在某一段时间内(如半年、一年)取得正收益,从来不会说保证每天都赚钱。


那这次的调整是怎么回事?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经济开始加速复苏,大家开始不那么悲观了,更愿意买风险高一点的股票,低风险的债券不像之前那么香了,这是需求减少。


而另一方面,5月份政府债大量发行,市场上证券的供给反而是增加的。


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债券的价格自然就往下走了。


2、本来大家预期央妈会再来一波降准的,结果没等到。


加上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动作也少了,资金面不像之前那么宽松,利率跟着上去了。


利率上升,债基亏损


有人说利率上升了,债券基金不应该是赚钱吗?怎么反而还亏钱了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搞懂利率跟债券价格之间的关系。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明白,我们用例子说话:


老王买了一份面值为10000的债券,期限为2年,每年5%利息。


在第二年的时候,央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市场利率上升。


由于市场上流动的资金少了,要借到同样多的钱需要多给利息。


因此,同样的一份债券,年利息上升到了10%。


老王由于急需用钱,想要把手中的债券卖出去。


市面上的债券利率是10%,老王手中的债券利息比市场上的利息要低,所以老王只有降价处理,保证新买家的收益率也有10%,才会有人接手。


这时,债券的卖出价格为


(10000 500)/1.10=9545.45元,与10000块钱的买进价格减少了454.55元。


大家如果把老王想象成是一只债券基金,那就是债券基金亏了钱。


我们再来看一眼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曲线,是不是发现自己持有的债券基金亏钱的时间,跟这条曲线往上走的时间相当吻合?

数据wind,日期为2020.01.01至2020.06.04。

风险提示:资产过往收益率不代表未来收益率,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去or留,永恒的难题


看到这里,是不是就很清楚自己买的债基为什么亏钱了呢?


这时候,又回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要卖掉手里的债基吗?


说实话,债市接下来是走牛还是走熊,这个问题就跟明天A股是涨还是跌一样,没有人能够给一个确切的答案的。


我们只能基于历史的数据,来辅助我们做出决定。


从长期来看,纯债基金的重要收益来源是稳定的票息收入,短期的波动没有影响整体向上的走势。

数据wind,日期区间为2015-06-04至2020-06-04。指标为中证纯债债券型基金指数(930609.CSI)。

风险提示: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其实,我们还可以换一个思路看这个问题。


那些既买了股基又买了债基的基民,对债基亏损的容忍程度要远远高于全部押宝在债基的基民。


“东方不亮西方亮”,虽然债基亏了点小钱,但是可能股基是正收益的。


总的算下来,账户还是赚到了钱,债基的那点亏损也就没那么让人难受了。


这就是资产配置的价值所在。所以,如果你还担心债市会继续回调,可以考虑将纯债基金换成“固收+”产品。


“固收+”产品会将大比例资产购买债券,小部分资产投资股票,相当于买一只产品就帮我们做到了简单的资产配置,很好地分散了风险。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净值高低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在做出基金投资决策时应认同“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基金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导致的投资风险及亏损,由投资者自行承担。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广发增强债券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广发增强债券基金、申万巴黎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