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A股一季度大幅震荡,公募基金却“乘风破浪”,继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基金一季报今天披露完毕,最新公募基金数据新鲜出炉,市场依然亮点纷呈。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达到21.79万亿元,再度刷新历史记录;25家基金公司的规模增长超百亿,易方达基金规模激增近1300亿,再度震惊市场;权益类基金继续大发展,绝大多数的“千亿”权益类基金公司规模继续攀升。
21.79万亿!公募规模再创记录
37家公募跻身“千亿俱乐部”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146家基金管理人旗下的7400多只(含估算基金)总规模达到21.79万亿元,比去年末新增1.6万亿元,规模增幅为8.12%。
从各类型基金规模变化看,在一季度A股巨震中,货币型基金新增1.06万亿元,是新增规模最多的产品类型;混合型基金次之,在新发基金的驰援下,虽然该类基金一度产生较大回撤,但新增规模也超过5千亿元;而一季度相对低迷的债市,让纯债型基金规模缩水近1300亿元。
在公募基金业管理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各家公募管理规模也快速扩容,“千亿”基金公司数量继续增多。
从各家基金公司规模来看,扣除货币、短期理财基金,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易方达基金以9343.98亿元规模,依然位居各家基金公司规模冠军。
在今年一季度,在广发均衡优选等爆款基金驰援下,广发基金规模猛增至5813亿元,行业排名连续上升两位,跻身行业第二名;汇添富基金、华夏基金两家公募,一季末规模也都超过5600亿元,分居3、4名,两家公司比去年底排名皆下降一位,同样位居行业第二梯队。
事实上,目前广发、汇添富、华夏基金三家公募,管理规模差距不超过160亿元,未来基金行业第二名的位次仍然竞争激烈。
另外,南方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博时基金等四家公募,最新规模在4200亿元-5000亿元之间,同样跻身全行业前列。招商基金、中欧基金、工银瑞信基金、鹏华基金的管理规模则位居3000亿元以上,也面临管理规模排名战的近身搏击。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季度爆款基金频出、公募新基金发行超万亿的市场中,目前管理规模超千亿的基金公司数量已经多达37家,千亿基金公司数量创造了历史记录,一大批公募基金也实现了规模的快速增长。
25家公募规模增长超百亿
易方达、广发、富国基金居前三
从基金公司规模新增情况看,一季度规模最大的易方达基金高位猛增,规模激增1290亿元,堪比一家千亿基金公司的体量。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等爆款基金,以及部分存量基金的申购,都让该公司规模快速增长。
广发基金以775亿元规模增长位居其次,该家公司一季度发行了4只百亿体量的新基金,都为基金规模的快速扩容增色不少。
另外,富国基金、南方基金一季度规模增长也超过400亿元,同样位居规模增长前列;中欧、景顺长城、前海开源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一季度规模增长也超过百亿,规模增长也相对可观。
其他受关注较多的规模排名提升还有:前海开源基金跻身千亿规模俱乐部,一季度规模新增344亿元,排名为35位,跃升11名;财通资管规模达到636亿元,新增规模296亿元,排名跃升16名;朱雀基金一季度规模从128亿元增至280亿元,单季激增152亿元,实现了翻倍式增长。
针对上述现象,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基金经理表示,中国正在进入财富管理大时代,资管新规后,我国资产管理市场进入打破刚兑、实行资管产品净值化转型的时期,公募基金在各类资管机构中的优势明显,并受益于“房住不炒”,居民理财资产迁移等大背景,行业管理总规模快速扩容,多家公募规模快速增长。展望未来,他认为未来行业将继续诞生更多的千亿,甚至万亿体量的公募基金公司和财富管理机构,各家资管机构都有望在这一快速成长的市场,获得一席之地。
权益类基金大发展
多数“千亿”权益类基金公司规模猛增
从2019年下半年以来,在监管层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的倡导下,权益类基金开启大发展节奏,借助科创板开市,科技、消费、医药股等结构性行情,各家公募也积极投入资源,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
从最新的权益类基金规模榜单看,易方达基金同样是权益类基金的最大赢家。截至一季度末,易方达基金权益类基金管理规模超过6500亿元,仍然高居榜首。一季度新增规模860亿元,同样位居增幅榜的第一名。
重视权益类基金投研建设的广发基金,一季度权益基金规模新增也达到718亿元,以4405亿元规模位居亚军。
汇添富、华夏基金一季度新增规模相对较少,权益类基金规模也都超过了4100亿元,分居行业三、四名。
另外,富国、南方、嘉实基金一季度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都超过270亿元,目前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同样位居行业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在权益类基金规模榜单中,20家千亿规模的公募,绝大多数公司在一季度规模继续快速增长,部分兼顾主动权益类基金和指数型基金的公司,在股市巨震中都实现了规模的稳健增长。
主动权益类基金中
18家公募管理规模迈入千亿
具体到主动权益类基金,更是各家公募必争之地。
今年一季度新发基金规模1.07万亿元,权益类基金就多达9400多亿元,在顶流基金经理的市场号召力之下,百亿爆款的主动权益类基金频频现身市场,助推各家公募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也不断走高。
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易方达基金旗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为5117亿元,比去年底激增1074亿元,成为一季度基金行业规模扩容的最大受益者。
广发基金同样在这一细分排名中,以3612亿元规模位居第二,一季度规模猛增653亿元,一举站上3600亿元的关口。
汇添富基金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3439亿元,位居行业第三名,由于相比去年末规模增幅有限,排名下滑一个名次。
中欧、富国、嘉实基金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分别为2750亿元、2678亿元、2240亿元,也是主动权益类基金的重要管理人。
在资金对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追捧中,千亿主动权益类基金公司也增至18家,招商基金一季度新晋主动权益类基金“千亿俱乐部”,达到1070亿元,泓德基金主动权益类基金911亿元,也即将面临突破千亿关口的“窗口期”。
针对行业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的现象,上述北京中型公募基金经理认为,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业绩是公募主动管理能力和投研能力的集中体现,近两年结构性分化市场中,多数公募基金也以较好的管理水平,为投资者带来的长期较好收益,“炒股不如买基金”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我们会不辜负投资者的信任,不辜负时代的使命,在基金管理规模扩张的同时,不断提升公司的投研团队和投资能力,在财富管理大时代,为居民理财贡献一份基金行业的力量。”该基金经理说。
许楠楠/文
昨日,有“爆款制造机”的睿远基金再发新品,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混合基金一日售罄、全天认购规模超千亿。主托管行招商银行的客户认购规模超550亿元,火爆程度是四季度以来现象级的。
今日,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期混合型发布提前结束募集并进行比例配售的公告。据悉,该只产品的募集上限为100亿元,原定募集期限为12月2日至12月8日。截至2021年12月2日,本基金A类份额和C类份额累计有效认购申请金额(不包括募集期利息)已超过本基金募集规模上限100亿元人民币。决定提前结束本基金的募集,募集截止日提前至2021年12月2日,并对2021年12月2日有效认购申请采用“末日比例确认”的原则予以部分确认。
另据财经网金融梳理,近两年权益类基金的大发展,赚钱效应明显。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混合基金成为历史第5只首募规模超“千亿”的爆款,另外4只分别为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睿远均衡价值三年、鹏华匠心精选混合和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而睿远基金更是独占两席。
事实上,进入2021年四季度以来,新发基金遭遇寒冬,wind数据显示,10月新成立基金数量和份额均创年内新低,11月出现了明显回暖依旧处于较低水平。
wind数据截图
引人注意的是,10月、11月均有29只基金新产品宣布延长募集期,均年内最多单月。10月有5只产品募集失败,11月1只产品募集失败。进入12月更有多只权益类和主题型基金发布延长募集期公告。
但仍有部分创新产品受到市场热烈追捧。而此次首募规模超千亿的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混合基金为“固收+”基金。截至11月底,年内已成立336只“固收+”基金,募资规模超5000亿,4季度以来成立发行规模近500亿元。
【
2022年7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已经结束,在放出本期四大赚钱基金排行榜之前,我们先回顾下7月市场的整体表现:
1.从资金面来看,沪深两市7月日均成交额达到10045亿,但北向资金月净流入-210.69亿,为3个月以来首次净流出。两项数据相比6月均有所下滑,特别是北向数据,与上月相比足足少了930亿。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2.7.29)
2.从行情来看,三大指数均跌超4%,赚钱效应很差,指数风格中中小盘股表现更好,中证1000涨1.74%;从具体行业来看,申万一级行业均亏2.64%,31个行业中仅有8个行业涨幅为正。
(7月涨幅为正行业,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2.7.29)
3.从基金发行来看,7月主动基金新成立26只,维持了今年以来的低迷状态;但新上市ETF基金数量大幅增长,7月发行20只,创下年内最高纪录。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2.7.29)
接下来,请看理财老娘舅投研团队为大家制作的四大业绩排行榜:
7月最赚钱主动基金排行榜
7月最赚钱ETF排行榜
今年最赚钱主动基金排行榜
今年最赚钱ETF排行榜
7月最赚钱主动基金排行榜TOP10
今年7月,全市场3953只主动基金(仅统计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均涨幅为-2.5%,只有不到25%的基金涨幅为正。
两项数据与6月相比都大幅回落,可见7月主动基金赚钱效应较差。
本月基金榜单中成长风格占优,主动基金TOP10月榜中多为重仓新能源产业链的基金。
7月主动基金涨幅第一的是许家涵管理的天治低碳经济混合,涨幅16.07%。
7月主动基金涨幅第二的是高兵管理的华商新能源汽车混合A,涨幅14.96%。
7月主动基金涨幅第三的是杨超管理的金信转型创新成长混合,涨幅14.94%,与第二名的收益非常接近。
具体来看,7月涨幅前二的两只基金主要布局整车制造方向,围绕汽车的四个现代化(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展开布局,在新能源、半导体、汽车整车与零部件行业中选择个股。
相比榜单第二,榜单第一的许家涵持仓风格要更分散,重仓股集中度更低。因此,今年天治低碳经济混合的最大回撤要比华商新能源汽车混合A小约7%。
其余上榜选手中,包括以“沉浸式”调研成名的华夏基金屠环宇(第四名),新锐成长选手海富通范庭芳(包揽第七八名),以及深受个人投资者喜爱的东方基金李瑞(第十名)。
7月最赚钱ETF排行榜TOP10
今年7月,全市场ETF表现较差,平均涨幅为-4.45%,比主动基金表现还差,涨幅为正概率不到10%。
从榜单内容来看,7月上榜的A股ETF非常少。上榜的ETF几乎全是跟踪国外指数的ETF。
榜单前三均由跟踪纳斯达克100指数的ETF拿下,包括广发纳指100ETF、华夏纳斯达克ETF、国泰纳斯达克ETF,涨幅分别为12.58%、10.91%、10.86%;
跟踪标普500指数的ETF分列第四、第五名,博时标普500ETF和国泰标普500ETF,涨幅分别为9.12%和8.32%;
日经225指数同样跟随美股反弹,易方达日兴资管日经225ETF、华夏野村日经225ETF、华安日经225ETF全部上榜,涨幅分别为7.82%、7.59%、7.53%。
QDII ETF的表现出色,也证明了跨市场投资分散风险的必要性。这里要特别提醒下,多只跟踪统一指数ETF的涨幅差异,往往是场内交易误差所致,往往规模越小的越容易暴涨暴跌,所以在费率相同的情况下,投资的时候尽量选择规模较大的那一只。
今年最赚钱主动基金排行榜TOP10
今年1-7月,主动基金年内平均涨幅为-10.29%,涨幅为正的收益占比约11.4%,赚钱效应大幅低于去年同期。
如上图所示:
年内涨幅冠军为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年内涨幅为42.63%;
年内涨幅亚军为万家新利,年内涨幅为37.05%;
年内涨幅季军为泰达宏利景气智选18个月持有混合A,年内涨幅为34.96%;
今年以来长期位列排行榜前三名的黄海,受到市场整体下跌影响,三只基金与上月相比,平均跌幅达到10%。
因此,年内涨幅第三的位置被泰达宏利的王鹏拿下。
今年的年内业绩冠军颇有些生不逢时之感。黄海虽然业绩长期位于年内涨幅榜首,但管理规模却并未像前几年的涨幅冠军一样迎来暴涨,一个季度的规模增长不到8个亿。
或许这和黄海长期重仓煤炭、房地产这类传统顺周期行业有关,相比新能源类主题基金,这两个行业的爆发力一般,对资金的吸引力也会弱一些。
从二季报内容来看,黄海对下半年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他认为市场有结构性机会,但仍多布局安全边际较高的价值股,且在必要情况下可能会阶段性地持有部分现金来防御市场波动。
此外,同时上榜的还有“橱窗基金”的典型代表——金元顺安元启灵活配置混合。在主动基金今年遭遇普遍回撤的市场环境中,该基金不仅稳坐阵脚,还不断创下新高,近一年业绩排名1/2141。
遗憾的是,近期这只基金的限购金额被调整的更低了,每日可申购额度从100元降到了50元,一般投资者看看就行了,所以叫“橱窗基金”。
今年最赚钱ETF排行榜TOP10
截止今年7月,年内ETF平均涨幅为-12.1%,涨幅为正的基金占比仅为10.7%。
具体来看,年内ETF涨幅TOP10榜单与上月相比变化不大。
年内ETF涨幅冠军由华安中证光伏产业ETF拿下,涨幅为49.63%。主要原因是该ETF的上市时间在4月22日的年内低点,可谓是抄到了“黄金底”。
年内ETF涨幅亚军为华夏饲料豆粕期货ETF,年内涨幅28.75%;
年内ETF涨幅季军是国泰中证煤炭ETF,年内涨幅为25.33%。
至此,7月基金涨幅榜单全部公布完毕,榜单会每月持续更新,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转发、点赞、留言,一键四连。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供参考,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今天,各大指数全天分化,上证指数震荡微涨,创业板指数下跌1.7%。
截至收盘,2022年以来,A股各大宽基指数跌幅均超过10%。其中,创业板指数、科创50年内跌幅均达到22%。
老司基注意到,虽然今年指数表现不佳,但也有一些主动权益基金表现不错。截至3月25日,主动偏股型基金2022年以来的净值涨跌幅平均值-15.03%。其中,净值表现最好的前5基金分别是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519212)、万家新利(519191)、万家精选(519185)、万家颐和(519198)、财通科技创新A(008983),年初至今的涨幅分别为25.61%、23.54%、20.98%、13.16%、9.86%。
从上图中我们看到,2022年主动偏股型基金的业绩前十名,基本就是两位基金经理的PK,一位是万家基金的黄海,共有3只基金进入榜单前十,分别为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万家新利和万家精选;一位是财通基金的金梓才,共有4只基金进入前十,分别为财通科技创新A、财通智慧成长A、财通多策略福鑫和财通成长优选。两位来头不小,前者是万家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后者是财通基金总经理助理兼投资总监。
2022年两大黑马基金经理横空出世,谁将笑到最后呢?今天老司基来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两位基金经理的基本情况和基金经理指数表现:
从基金经理任职年限来看,金梓才更长一些,其任职年限超7年,万家基金的黄海任职年限仅1年半。不过,黄海证券从业经历超过12年,也属于投研老将了。
从在管基金数量、在管规模来看,均是金梓才领先,他共管理了7只基金,在管规模为70亿元;黄海共管理了3只基金,管理规模仅为9亿元。
从代表所管基金整体业绩的基金经理指数表现来看,两位基金经理均大幅跑赢了同期的沪深300指数,有不错的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近半年的短期业绩中,无论2022年以来,还是近3月、近6月业绩,均是黄海表现更佳;近1年以上的中长期业绩,金梓才表现更好。
黄海靠地产翻身,金梓才注重均衡
黄海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有超过12年的证券从业经历,现为万家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他曾在申银万国研究所、华宝信托投资公司、中银国际证券资产管理部等担任研究员、投资经理等职,2017年4月起担任万家基金副总经理。
截至2021年底,黄海的管理规模较小,总管理规模为9.05亿元。其中,规模较大的万家精选混合也仅有6.58亿元,其余两只产品规模均不到2亿元。
持仓方面,截至2021年底,黄海旗下产品均重仓房地产、煤炭等行业。在当前权益市场热门板块大幅回调背景下,地产、煤炭等长期处于低估值的板块在2022年迎来了精彩爆发,这也是黄海今年脱颖而出的最大原因。
过往经历来看,黄海的投资成绩并不算好,多数时间处于被套状态。数据显示,即使算上2022年的业绩大爆发,截止2022年3月25日,黄海管理的3只基金任职总回报都不高。万家新利、万家精选混合和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混合任职总回报分别只有8.25%、7.11%、1.06%,同类排名821/1945、482/1368、1333/1945。万家新利、万家精选排名同类前50%,而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排名同类后50%。
投资风格上,黄海奉行复制策略,且持股集中,前十大重仓股比例超过70%。具体持仓方面,黄海投资集中在地产、煤炭领域,其中对地产股偏爱尤其明显。
从市场知名度来看,财通基金的金梓才名声更大一些。
作为财通基金百亿权益领军人,金梓才曾在险资、公募基金从事行业研究多年,逐步沉淀形成对宏观经济和产业格局的深刻理解。
2014年,他加入财通基金,在科技股投资起步,逐步覆盖周期、消费,成长为市场上具备“全天候”投资框架和赛道穿越能力的均衡型选手。
从公开披露的持仓情况来看,2020年以前,金梓才是鲜明的科技成长风格;但是在2020年后,他的持仓偏好发生了一定变化,化工、有色、钢铁、医药等行业均有所涉猎,其中,2020年6月前后以及2021年四季度,金梓才的重仓方向分别是周期和养殖、农业。
金梓才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为财通价值动量(720001),他从2014年11月管理至今,7年多时间,任职总回报达到400.21%,任职年化回报达24.44%。该基金在2021年四季度曾出现调仓情况,前十大重仓股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从前三季度坚持的化工等顺周期行业调整到了农林牧渔行业,以及航空、酒店、食品等行业。
以下为两人代表基金万家精选混合和财通价值动量混合的重仓股对比情况。
从重仓的前三板块来看,黄海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和煤炭板块,分别占比为55.3%、18.71%,金梓才集中在农林牧渔、交通运输和电子板块,分别占比为35.36%、5.76%和4.76%。
两位基金经理,你看好谁呢?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基金排名》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基金排名、基金亚太优势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