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核心,光大核心价值观

2022-08-04 6:49:29 股票 xialuotejs

光大核心



本文目录一览:



气候、关税、贸易、全球产业链、地缘政治等诸多问题正日益影响着主要经济体的走向,大国博弈与新技术周期共存的新格局,给各国产业升级转型带来了历史机遇。

宏观经济的运行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逐步复苏仍为当前发展的主基调。

中国领先的跨境资产管理及投资公司中国光大控股(以下简称“光大控股”)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积极抓住发展机遇,保持风险底线思维,并取得了超预期增长的靓丽成绩。

2021年上半年,光大控股实现收入总额31.33亿港元,同比增长56%。其中,客户合约收入为3.28亿港元,同比增长67%;投资收入为20.63亿港元,同比增长77%。

归母净利润为17.81亿港元,同比增速高达133%。

此外,光大控股PEI300全球排名第75位(较去年进位9名),资管规模持续提升,总规模上升至1,865亿港元,再创历史新高。公司的总资产较去年底上升9%,首次突破千亿港元。

接下来,笔者将通过这份中期业绩成绩单,来深度解读光大控股在中国资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一、丰富的产品矩阵和优秀的投资业绩助推业绩持续实现高增长

光大控股业务可分为基金管理业务和自有资金投资业务,基金管理业务的核心考量指标为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和投资收益率。

2021年上半年,光大控股基金管理业务实现收入14.82亿港元,同时实现归母净利润12.14亿港元。

从表层的原因来看,根据公司资料,因为2020年四季度募资设立的基金开始在今年贡献管理费收入,2021上半年实现管理费收入1.81亿港元,同比增长41%;以及低基数影响下,表现费及咨询费收入0.58亿港元,同比增速达346%;两者推动下,客户合约收入较同期较大幅度增长。这一部分是稳定性的收入来源,不受市场波动影响。

从深层的原因来看,基金管理业务是通过丰富的产品投资矩阵、卓越的投资业绩和专业的投后管理赋能,带动被投项目的价值持续上升,以及通过项目上市退出带来投资收益上升。这一部分是体现团队“投、管、退”全方位专业能力和综合实力的表现。

(资料上市公司)

先从结果来看,光大控股旗下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自2010年复合增长率达31.5%,长期跑赢大市。2021年上半年,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顶住疫情造成的市场极端压力,较2020年底增长2%达到1865亿港元,在管基金数量达到79支,再创历史新高。

(资料上市公司)

从结果反推原因,从产品的丰富程度来看,截至2021年上半年,光大控股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母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分别为1305亿港元、282亿港元和278亿港元,对应管理44支一级市场基金、27个二级市场投资组合和8支母基金产品。

投资范围覆盖了创业投资、成长资本、并购基金、母基金等多种投资策略,股票、债券、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等多种基础资产以及境内外多个投资区域,打造了丰富的综合资管投资产品矩阵。以规模占比为15.12%的二级市场基金为例,其产品业务线就覆盖亚洲信用债对冲基金、亚洲可转债对冲基金、境外大中华区股票对冲基金、境内A+H股多头策略(私募基金及机构委外)、PIPE基金以及投资顾问业务。就投资策略种类对标行业内其它大型投资机构亦具有优势。

(资料清科研究中心)

一方面,光大控股不同策略的投资基金在不同业务线间共享知识洞察和其他智能资本,全面的投资产品矩阵有利于释放协同效应、提升业务触达效率、深度应用公司各业务部门投研能力,进而提升公司业绩。

另一方面,不同投资产品及策略适应于不同经济环境和区域的投资,有利于提升光大控股的业绩稳定性、实现跨越周期的卓越投资业绩。光大控股将继续通过多元基金架构、全价值链能力以及跨境布局,不断夯实在中国跨境资产管理机构中的领先地位。

从投资业绩来看,光大控股旗舰产品光大安心债券基金多年以来创造良好业绩,截止2021年6月资产管理规模超10亿美元。自2012年12月成立以来,该基金费后回报达到73.54%,年化收益为6.60%。以及大中华绝对收益多空产品光大中国焦点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达0.81亿美元。自2014年1月成立以来,其费后总回报达196.91%,年化收益为15.62%。

丰富的产品投资矩阵和卓越的历史业绩是吸引投资者的核心关键,而光大控股在这两个地方做到了领先优势,这或许正是公司业绩持续实现高增长的底层逻辑。

二、三大核心能力构建长期竞争力,护城河深厚

光大控股两项业务的区别无非是资金的来源属性不同和盈利水平不同,但究其根本,其本质都是通过突出的“募投管退”能力吸引资金流入从而使得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增长,以及获取丰厚的投资业绩回报。

光大控股在中国资产管理领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无疑是得益于不断打磨而成的三大核心能力。

一是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及市场募资能力。

截至2021年上半年,在中国PE行业募资环境复杂的背景下,光大控股勇于创新,在S基金、安心债、焦点收益基金、特殊机遇基金等方面实现募资。旗下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为1865亿港元,持续创历史新高。从资金来看,公司提供的种子资金占比为23%;外部投资者的资金占比为77%,其中外部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涵盖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家族办公室、政府机构等多元化机构。

(资料上市公司)

二是广泛获取各类优秀资产的能力。

从上文笔者就提到光大控股产品矩阵十分丰富,仅2021年上半年,光大控股就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取得斐然的战略项目储备。其中,在长三角区域实现6个项目投资,累计金额4.88亿港元,主要涉及制药、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食品饮料及综合金融领域。同时与香港科技园公司合作,于香港科技园落地光大香港创新中心,发起光控香港创投基金,围绕香港应用科学成果转化和新基建领域展开布局,助力香港科技转型发展。以及在京津冀地区的项目储备丰富,行业横跨软件与网络、零售业、消费品、智智慧运输、医疗健康、综合金融等。

三是杰出的投后管理能力。

光大控股深度介入被投资公司运营,改善其业绩、提升其长期可持续经营能力,并通过价值创造获取超额收益。整体来看,私募股权主要是通过金融工程的运用、把握行业周期性上扬以及为被投资公司创造价值来获取收益。光大控股拥有独立的投后管理部门,其通过企业运营优化、业务转型战略制定、领导力培训、数字化支持等方式,深度介入被投资公司运营,降低其经营成本、提升其经营效率,为其创造长期价值。

至此,光大控股核心的竞争力大致分析完毕,我们可以看出“强大的募资能力+获取优秀资产的能力+杰出的投后管理能力”,构建了光大控股长期核心竞争优势,换而言之,公司护城河已日渐深厚。

三、战略布局多元潜力赛道,分享国家与时代红利

成功的投资=Beta + Alpha,总体上组合投资获取主要是贝塔的机会。

我们看美国股市,过去三十年表现最好的三个行业是科技、可选消费和医疗。相反,电信服务、公共事业、原材料是三个表现最差的行业。欧洲股市过去三十年表现最好三个行业是化工、医疗保健、食品饮料;表现最差的三个行业是银行、电信、零售。中国股市2005年以来表现最好三个行业是食品饮料、家电,医药;表现最差三个行业是钢铁、采掘,交通运输。

我们一比较就发现,各国表现好的Beta,都是具有国家竞争优势的行业。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未来的大Beta很可能来自科技创新,科技给整体社会效率赋能。

同时主要经济体推行科技封锁战略,科技博弈已经成为常态。在科技战争下,中国对技术密集产业也产生了的巨大投资需求。

而光大控股本身也一直高度重视科技投资,致力于打造全球科技投资网络体系。目前在科技领域的投资部署约占一级市场(不含地产板块)投资总额的60%,覆盖的领域有信息科技、工业科技、能源科技以及生命医疗科技等。

未来,光大控股将持续重点布局芯片设计、半导体装备全球产业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数字金融产业链;光电显示行业产业和数据中心产业链五大科技赛道,以及打造光控特色的产融结合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半导体领域为例,光大控股的投资覆盖了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半导体装备的整个半导体上下游产业。

此外,疫情提升了智慧医疗领域发展,科技带来健康领域发展的契机。

光大控股将聚焦医疗终极需求与技术创新,关注诊断和治疗两大方向,重点在生物药、高性能医疗器械、医疗检测等投资领域进行布局,重点投资具备革命性产品、技术创新能力、行业整合及并购能力的平台型企业。

最后,光大控股将内外联动,洞察经济周期。

对外,把握“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立足香港、辐射全球。通过光大“一带一路”绿色基金、光大海外基础设施基金、全球并购基金等,树立品牌、扩大影响。

对内,把握国内大循环机遇,积极开拓创新,在今年上半年获得海南省QDLP首批试点资格和设立东北首家境内外合资QFLP基金管理企业。同时聚焦战略区域,实现在大湾区、海南自贸区、京津冀、长三角的精准投资。

结尾部分

8月以来,光大控股的股价走势良好,从近年来的历史低点8.27港元/股已上涨至9.69港元/股,单月累计升幅超16%。

根据中金公司最新发布研报观点,考虑公司融资成本下降、基金管理费及投资收益贡献超预,上调光大控股2021/2022年盈利预测12.2%/12.1%至29.1/33.1亿港元,并将维持目标价13.0港元/股,截至目前还有35%的潜在升幅空间。此外,光大控股在中期业绩公告中宣派发每股0.28港元的中期股息,去年同期则为0.14港元每股,同比翻倍增长。

(Choice终端)

从更具专业性和信息优势的机构观点不难看出,光大控股的价值正逐步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认可,随着市场信心的进一步释放,公司所处较低的估值位置也有望迎来重估的契机。

(同花顺终端)




000822股票

1月24日消息 今日晚间重要公告抢先看——华宝股份收关注函:要求公司自查并说明近期公司经营情况是否发生变化、格力电器2022年至2024年每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当年净利润的50%、广汇能源2022-2030年配套风间带光伏新能源发电总装机规模625万kW……

【热点关注】

广汇能源(600256)1月24日晚间发布氢能产业链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广汇能源氢能项目规划建设配置内容包括537套1000Nm3/h电解水制氢装置、180台1000m3储氢罐(1.6MPa)、汽车加氢站46座、氢燃料重卡替代1565辆。同时,2022-2030年配套风间带光伏新能源发电总装机规模625万kW(包括风力发电500万kW,光伏发电125万kW)其中:“十四五”末新增新能源发电总装机规模320万kW(风电255万kW,光伏65万kW);“十五五”末新增新能源发电总装机规模305万kW(风电245万kW,光伏60万 kW)。

格力电器:公司2022年至2024年每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当年净利润的50%

格力电器(000651)1月24日晚间披露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22年-2024年):公司2022年至2024年每年进行两次利润分配,即年度利润分配及中期利润分配。在公司现金流满足公司正常经营和长期发展的前提下,公司2022年至2024年每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当年净利润的50%。

华宝股份收关注函 要求补充说明实控人被立案调查事项是否涉及公司责任

华宝股份(300741)收深交所关注函:要求补充说明公司截至目前就耒阳市监察委员会对公司实控人朱林瑶的违法问题立案调查的具体事项所掌握的信息,其是否已对朱林瑶采取强制措施,并说明是否涉及公司责任;要求公司自查并说明近期公司经营情况是否发生变化。

【融资、定增】

鸿博股份:拟定增募资不超3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鸿博股份(002229)1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净额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公司此次非公开发行的认购对象为禄捷电子,是公司实控人毛伟控制的企业。

金山办公披露股东询价转让结果:摩根大通受让2.35亿元

金山办公(688111)1月24日晚间披露股东询价转让结果,本次询价转让的价格为235.03元/股,13家投资者获配。其中,摩根士丹利受让1.32亿元,摩根大通受让2.35亿元。

德联集团:拟定增募资不超10亿元

德联集团(002666)1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亿元,用于德联汽车新材料胶黏剂研发和制造项目、新材料研发中心扩建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湘电股份:拟定增募资不超30亿元 用于车载特种发射装备系统研制等项目

湘电股份(600416)1月24日晚间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过30亿元,用于车载特种发射装备系统系列化研制及产业化建设、轨道交通高效牵引系统及节能装备系列化研制和产业化建设、收购湘电动力29.98%股权和补充流动资金。

上海天洋:拟定增募资不超12亿元 实控人拟参与认购

上海天洋(603330)1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2亿元,将用于昆山天洋光伏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5亿平方米光伏膜项目、南通天洋光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封装胶膜项目、海安天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5亿平方米光伏膜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公司实控人李哲龙拟认购不低于6000万元。

大全能源: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10亿元

大全能源(688303)1月24日晚间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10亿元,用于年产10万吨高纯硅基材料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预计2021年净利润56亿元-58亿元,同比增长436.69%-455.86%,多晶硅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公司保持满负荷生产、产销量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经营、业绩】

兆易创新: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158.88%到174.78%

兆易创新(603986)1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预计2021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2.8亿元到24.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3.99亿元到15.39亿元,同比增加158.88%到174.78%。2021年,终端智能化需求和供应链本土化趋势越发明显,公司产品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工业等领域营收贡献增加。

赣锋锂业: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368.45%–436.76%

赣锋锂业(002460)1月24日晚间公告,2021年公司预盈48亿元–55亿元,同比增长368.45%–436.76%。报告期内,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下游客户对锂盐的需求强劲增长,公司锂盐产品产销量增加且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公司锂电池板块新建项目陆续投产、产能逐步释放,故公司经营性净利润同比增长。

中远海控:预计2021年净利892.8亿元 同比增799.3%

中远海控(601919)1月24日晚间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892.8亿元,同比增799.3%。报告期内,预计公司集装箱航运业务的货运量(标准箱)约2691.2万标准箱,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约56.75万标准箱,增长约2.15%。

北京君正: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10倍-12倍

北京君正(300223)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8.08亿元-9.84亿元,同比增长1003.94%-1244.82%。报告期内,随着汽车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和汽车终端市场需求旺盛的拉动,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同时,公司在工业、医疗、通讯、消费等领域的销售收入亦实现了较好的同比增长。公司各产品线需求旺盛,致公司总体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比增长。

长电科技: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115%-136%

长电科技(600584)1月24日晚间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28亿元-30.8亿元,同比增长114.72%-136.20%,来自于国际和国内客户的订单需求强劲。

顺鑫农业:2021年净利同比预降73.81%-80.95%

顺鑫农业(000860)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8000万元-1.10亿元,同比下降73.81%-80.95%。受猪周期下行的影响,生猪价格较去年同期降幅较大,导致公司生猪养殖、肉食品加工产业同上年同期对比降幅较大;公司房地产业务受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项目销售及回款较缓,影响了公司整体经营业绩。

智飞生物: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200%-220%

智飞生物(300122)1月24日晚间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99亿元-105.6亿元,同比增长200%-220%。全资子公司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MRC-5细胞)获得了Ⅲ期临床试验总结报告。

江西铜业: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125%-155%

江西铜业(600362)1月24日晚间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52.20亿元-59.16亿元,同比增长125%-155%。铜、硫酸等产品价格同比上升,推动业绩增长。

江山欧派:2021年净利预减35%-50%

江山欧派(603208)1月24日晚间公告,预计2021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24亿元到2.761亿元,同比减少35.15%到50.11%。楼市增速开始回落,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增长,工程渠道市场需求放缓;恒大集团及其成员企业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自2021年7月份以来陆续出现违约,不予兑付。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恒大集团及成员企业的应收款项合计7.14亿元:其中应收票据6.62亿元,逾期应收票据4.66亿元;应收账款0.52亿元,逾期应收账款0.49亿元。

翰宇药业:2021年预盈2500万-3750万元 同比扭亏

翰宇药业(300199)1月24日晚间公告,预计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00万元–3750万元,上年同期为亏损60942.72万元。公司对健麾信息的股权核算方法由权益法计量改为公允价值计量,导致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大幅度增长。国家持续加强了对药品价格控制力度,对整个制药行业影响较大,公司已上市产品毛利率下降,导致经营性利润为负。

唐德影视:2021年预盈1800万元–2700万元 同比扭亏

唐德影视(300426)1月24日晚间公告,2021年公司预盈1800万元–2700万元,同比扭亏。报告期内,公司影视剧投资、制作和发行业务逐步全面复苏。2021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和营业毛利主要来源于电视剧《长风破浪》、《香山叶正红》、《夏梦狂诗曲》等项目的发行收入和毛利,以及网络视频平台定制剧《暗格里的秘密》的制作收入和毛利。

中远海特: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125%到145%

中远海特(600428)1月24日晚间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2.82亿元-3.07亿元,同比增加125%到145%;公司拟将18艘船舶在未来几年内择机进行处置或退出自营,预计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约5.2亿元,相应减少公司2021年度净利润约4.5亿元。

新金路: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291.41%-361.3%

新金路(000510)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2.80亿元-3.30亿元,同比增长291.41%-361.3%。公司拥有电石生产基地,报告期,一方面生产所需原料电石的稳定供应保障了公司主体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另一方面受益于主导产品PVC树脂和烧碱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公司积极抓住市场有利时机,加大产品生产销售力度,增厚销售利润,提升了公司经营业绩。

太龙股份: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344%-477%

太龙股份(300650)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1.18亿元-1.53亿元,同比增长343.59%-476.66%。报告期内,公司进入了半导体分销领域,同时向半导体应用方案设计领域积极转型,实现了上市公司对半导体行业的战略布局,目前公司主要营收及利润来源于半导体分销业务。

秦川机床: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70.07%-92.96%

秦川机床(000837)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2.6亿元-2.95亿元,同比增长70.07%-92.96%。2021年国内经济快速恢复,机床工具行业整体保持平稳增长。公司年度内继续推进各项改革措施,提升管理效率,抓住机遇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加快技改投入,通过挖掘内部潜能,扩大产能,保证订单按时交付。

华鲁恒升:2021年净利润预增289.32%-317.13%

华鲁恒升(600426)1月24日晚间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70亿元-75亿元,同比增长289.32%-317.13%,国内化工行业景气度较高,主导产品价格同比有较大增长。

惠伦晶体: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593.01%-741.51%

惠伦晶体(300460)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1.40亿元-1.70亿元,同比增长593.01%-741.51%。受益于5G及以上技术、物联网等的快速发展,国产替代的加速,以及公司经营策略的转变,公司下游客户结构得到优化,订单和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其中电子元器件业务营业收入增长80%左右。公司部分产品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小型化及器件产品的销售比重进一步增加。

山东海化:2021年预盈5.6亿元-6.4亿元 同比扭亏

山东海化(000822)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5.6亿元-6.4亿元,同比扭亏。报告期内,受下游需求增加影响,公司主导产品纯碱、溴素销量及销价较上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2021年度经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

芯源微: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51%到64%

芯源微(688037)1月24日晚间公告,预计2021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350万元-8000万元,同比增加50.53%到63.84%。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公司新签订单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公司在保持小尺寸(如LED、化合物半导体等)及集成电路后道先进封装领域产品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集成电路前道晶圆加工领域产品收入也实现快速放量。

中国重工:预计2021年净利润2.1亿元-2.5亿元

中国重工(601989)1月24日晚间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2.1亿元-2.5亿元,报告期内公司紧紧把握新船订单需求快速回升的机遇,积极承接订单,生产经营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同时,下属子公司收到土地补偿款,增加公司2021年度资产处置收益10.46亿元。

宝兰德: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50.68%到71.98%

宝兰德(688058)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9200万元到1.05亿元,同比增加50.68%到71.98%。报告期内党政客户带来的收入预计较上年同期增长明显,同时伴随金融客户覆盖率快速提升,预计金融客户带来的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星辉娱乐:2021年预亏4.95亿元-7.06亿元 同比转亏

星辉娱乐(300043)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亏损4.95亿元-7.06亿元,同比转亏。受上赛季降级及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公司体育业务营业收入及业务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公司因重要游戏产品未能按原计划获取版号,游戏上线时间推迟且存在不确定性,导致报告期内游戏业务收入及利润下降,并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约2.9亿元。

雪榕生物:2021年预亏2.38亿元-3.1亿元 同比转亏

雪榕生物(300511)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亏损2.38亿元-3.10亿元,同比转亏。报告期内,食用菌市场行情整体下行,尤其是公司主要产品金针菇,销售价格同比下降较多;受大宗货物贸易影响,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明显,公司产品单位成本上升;公司泰国生产基地受当地疫情影响,对泰国项目的生产销售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导致亏损严重扩大。

捷捷微电: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65%-80%

捷捷微电(300623)1月24日晚间公告,2021年公司预盈4.68亿元–5.1亿元,同比增长65%-80%。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业发展方向,抓住功率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的契机,继续受益于产品结构升级和客户需求增长等,公司营业收入和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其中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5%以上。

江特电机: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23倍至30倍

江特电机(002176)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3.50亿元-4.50亿元,同比增长2343.03%-3041.03%。报告期内,碳酸锂业务外部环境持续向好,下游需求增长,其销售价格同比较大幅度上涨,公司碳酸锂业务产销量较上年同期大幅度增长,其营业收入及盈利能力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华天科技: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88.11%-113.76%

华天科技(002185)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13.2亿元-15亿元,同比增长88.11%-113.76%。受集成电路国产替代、5G建设加速、消费电子及汽车电子需求增长等因素影响,集成电路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公司订单饱满,业务规模持续扩大,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

新和成: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15%-35%

新和成(002001)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40.98亿元-48.11亿元,同比增长15%-35%。报告期内,主要产品维生素E、蛋氨酸等产品销售价格与销售数量较上年同期有增长,致使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加。

湘佳股份:2021年净利同比预降83.95%-87.39%

湘佳股份(002982)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2200万元-2800万元,同比下降83.95%-87.39%。本报告期活禽市场整体较为低迷,尤其是第二季度、第三季度部分月份活禽单价较低,导致全年活禽业务存在一定亏损;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饲养成本大幅上升,进一步压缩活禽业务盈利空间;公司开拓冰鲜产品的新市场、新渠道过程中相关费用支出及促销活动较多。

科达制造: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282%-301%

科达制造(600499)1月24日晚间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增加7.38亿-7.88亿元,同比增长282%-301%,扣非后业绩预增9297%-9796%。参股公司蓝科锂业报告期实现碳酸锂产量约2.27万吨,销量约1.92万吨,实现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有大幅上涨。

*ST西水:预计2021年净利8258万元 扭亏为盈

*ST西水(600291)1月24日晚间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8257.97万元左右,将实现扭亏为盈,公司业绩预盈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上半年天安财险对投资资产计提了大额减值。公司自2020年7月17日不再将天安财险纳入合并范围。

安阳钢铁: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294.01%至425.35%

安阳钢铁(600569)1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预计2021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9亿元至12亿元之间,同比增幅294.01%至425.35%。2021年,钢铁行业运行态势良好,总体平稳。公司产品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

明阳智能: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111%-133%

明阳智能(601615)1月24日晚间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29亿元-32亿元,同比增加111.05%-132.88%。2021年年度风电行业整体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公司在手订单增加及公司海上项目交付规模上升导致公司营业收入有一定幅度增长;年度持有电站并网容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发电收入较去年同期有一定幅度增长;因风电场项目出售导致利润同比增加。

心脉医疗:2021年净利预增40%-50%

心脉医疗(688016)1月24日晚间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3亿元-3.2亿元,同比增加40%-50%,公司创新性产品在报告期内持续获得快速增长。

麦趣尔:2021年净利同比预降65.88%-77.25%

麦趣尔(002719)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1200万元-1800万元,同比下降65.88%-77.25%。经测算,公司预计2021年合并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30%左右。报告期内,公司为了拓展疆外及线上业务市场,加大了市场活动力度及员工激励,且生乳等大宗原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升,以上因素影响毛利下降,对净利润产生影响。

湘潭电化: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651%-888%

湘潭电化(002125)1月24日晚间公告,2021年公司预盈1.9亿元-2.5亿元,同比增长651.03%-888.2%。公司2021年业绩较上年同期增长的原因主要系公司电解二氧化锰产品销售单价同比上涨,对联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同比增加,矿石销售等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加。

康华生物: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98.02%-105.86%

康华生物(300841)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8.08亿元-8.4亿元,同比增长98.02%-105.86%。2021年5月,公司病毒性疫苗二车间通过药品GMP符合性检查并完成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的产能得到提升;2021年度,公司疫苗产品销售价格有所提升,销量较上年同期实现增长;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影响额约为2.7亿元,主要为参股公司公允价值变动。

永太科技: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133%-250%

永太科技(002326)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2.80亿元-4.2亿元,同比增长133.33%-249.99%。公司锂电材料业务在本报告期内量价齐升,贡献的利润同比增加较多。公司生产的六氟磷酸锂等产品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升,产品盈利水平提高;同时,公司新建投产项目增加的VC、FEC等锂电材料产品产能释放,增加了公司锂电业务的产销数量,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合纵科技:2021年预盈9200万元-1.2亿元 同比扭亏

合纵科技(300477)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净利9200万元-1.2亿元,同比扭亏。 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湖南雅城新建磷酸铁年产3万吨产能,于2021年第四季度释放业绩,磷酸铁产量、销量、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均大幅度增长。预计湖南雅城2021年年度磷酸铁销量3.45万吨,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磷酸铁销量1.14万吨。磷酸铁锂市场供需偏紧等因素带动了公司磷酸铁产品价格的上涨。

胜宏科技: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44.54%-63.81%

胜宏科技(300476)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7.5亿元-8.5亿元,同比增长44.54%-63.81%。报告期内,来自海外电子巨头、新能源汽车等优质大客户的收入贡献不断提升,客户结构升级过程进一步深化;叠加汽车、面板等下游行业的高景气发展,多重利好驱动公司通讯、服务器、新能源、汽车、消费等下游领域的订单快速增长。

富瀚微: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265%-345%

富瀚微(300613)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3.2亿元-3.9亿元,同比增长264.98%-344.82%。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与Foundry、封测、DRAM等上游供应商合作,积极争取产能,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公司拥有面向智慧安防、智能家居、智慧车行等应用领域多个系列芯片产品及解决方案。

哈药股份:预计2021年净利3.4亿元-4.1亿元 同比扭亏

哈药股份(600664)1月24日晚间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3.4亿元-4.1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0.78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工业部分同比销量增长26.2%,实现了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品种结构较同期明显改善,毛利水平较同期增长8.9%。

天舟文化:2021年预亏6亿元-8.5亿元 同比减亏

天舟文化(300148)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亏损6亿元-8.5亿元,同比减亏。报告期内,公司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系公司的部分老游戏产品收入和利润同比下降,大部分新游戏产品的研发、推广未能按计划展开,导致报告期内游戏子公司业绩未达预期,存在明显减值迹象;预计2021年度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等共计5.5亿-8亿元。

赞宇科技: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117.57%-140.78%

赞宇科技(002637)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7.50亿元-8.30亿元,同比增长117.57%-140.78%。公司表面活性剂和油脂化学品主营业务规模持续扩大,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原料(棕榈油等)及产品价格持续大幅震荡上涨,助力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提升,公司主要产品价格、销量较上年同期上升;特别是海外印尼工厂的成本优势突出。

蔚蓝锂芯: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130.26%-151.84%

蔚蓝锂芯(002245)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6.4亿元-7亿元,同比增长130.26%-151.84%。2021年度,公司各项业务经营状况良好,三块业务均出现增长。尤其是锂电池业务持续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相比上年同期业绩增长幅度很大,是公司利润的最大贡献来源。

力合科创: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0.31%-17.31%

力合科创(002243)1月24日晚间公告,2021年预盈5.9亿元–6.9亿元,同比增长0.31%-17.31%。公司的基础孵化服务和园区载体销售等业务较上年同期均保持较好的增长,公司盈利能力得到提升。公司持续增强投资孵化服务能力,促进了投资孵化企业的成长和增值,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上年保持增长。

青青稞酒:2021年预盈5000万元-7000万元 同比扭亏

青青稞酒(002646)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5000万元-7000万元,同比扭亏。白酒行业趋势向好,公司整体业务得到逐步恢复;公司持续聚焦白酒板块,核心区域业务得到了修复;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30%-40%。同时,明确了国之德系列、第三代出口型系列、星级系列产品为公司主推产品,调整核心产品价格体系,优化产品结构,中高档产品占比显著提高。整体业绩实现扭亏为盈。

华测检测: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26%-32%

华测检测(300012)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7.30亿元-7.60亿元,同比增长26%-32%。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额约为1亿元,主要是报告期收到多项政府补助及理财收益,上年同期非经常性损益为9830.69万元。

天山铝业:预计2021年净利同比增长100.28%

天山铝业(002532)1月24日晚间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38.3亿元,同比增长100.28%。2021年铝锭平均价格大幅上涨,同比上涨幅度约33.6%。报告期公司积极组织生产,电解铝、高纯铝、氧化铝、发电、碳素等均保持满负荷稳定生产。

宏昌电子: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62%到72%

宏昌电子(603002)1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预计2021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4亿元到3.86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同比增长62%到72%。2021年度,得益于国内整体疫情防控较好,下游需求畅旺,公司努力降低产品成本,产品毛利及毛利率同比去年同期有显著增加。

深康佳A: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65.4%-107.27%

深康佳A(000016)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7.90亿元-9.90亿元,同比增长65.40%-107.27%。报告期内,预计公司2021年1-12月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40亿-44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转让所持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

世嘉科技:2021年预亏6.27亿元-6.67亿元 同比转亏

世嘉科技(002796)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亏损6.27亿元-6.67亿元,同比转亏。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原材料(不锈钢板、碳钢板、铝板、铝锭等)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导致公司成本增加。鉴于子公司波发特经营业绩同比大幅下降,公司于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计提了5.49亿元的商誉减值准备金额,该商誉减值准备金额已计入当期损益。

神工股份:预计2021年净利同比增长109.42%-129.37%

神工股份(688233)1月24日晚间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2.1亿元-2.3亿元,同比增长109.42%-129.37%。公司刻蚀机用大直径单晶硅材料订单需求大幅增加;利润率较高的16英寸及以上大直径单晶硅材料销售收入进一步提升,对净利润增长有较大贡献。

上海机场:预计2021年亏损16.4亿元-17.8亿元

上海机场(600009)1月24日晚间公告,预计2021年亏损16.4亿元-17.8亿元;浦东机场2021年旅客吞吐量及飞机起降架次完成情况低于年初预期,国内多地散发疫情限制了国内航线业务量的恢复增长,受限于全球疫情状况,国际航线业务量仍受较大影响。

深南电A:2021年预亏4.36亿元 同比转亏

深南电A(000037)1月2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亏损4.36亿元,同比转亏。报告期内,公司天然气采购成本比上年同期大幅上升;电力市场化交易收益比上年同期大幅降低;公司期末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后拟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约2.78亿元。

王府井: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266%到313%

王府井(600859)1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预计2021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39亿元到13.99亿元,与同一控制企业合并调整后上年同期数据相比,预计增加9亿元到10.6亿元,同比增加266%到313%。报告期内,首商股份期初至合并日的净利润计入公司当年的非经常性损益,并相应调整合并财务报表的前期比较数据。同时,受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股价上涨影响,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

【投资、项目中标】

拓新药业:公司未与默沙东签署任何合作协议

拓新药业(301089)1月24日晚间披露股票异动公告,公司不在默沙东的合格供应商名录系统中,公司未与默沙东签署任何合作协议,与其不存在合作关系,未向默沙东供应尿苷产品。尿苷作为医药中间体生产工艺较为成熟,不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及市场准入门槛。2020年和2021年1-9月,尿苷产品占公司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02%和9.63%,对业绩影响不大。目前,公司无在手尿苷订单。

北摩高科:拟启动分拆子公司京瀚禹境内上市前期筹备工作

北摩高科(002985)1月24日晚间公告,为进一步推动公司业务的整体发展,拓宽公司融资渠道,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经营层启动分拆子公司北京京瀚禹电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京瀚禹”)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得润电子:子公司获得国内汽车客户开发定点通知书

得润电子(002055)1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近日收到控股子公司美达电器通知,美达电器已经和国内某主流汽车公司达成合作,成为其新能源汽车平台车型“ODP集成式车载电源管理模块”产品的供应商。该项目生命周期6年,生命周期预计总金额约10亿元。

宝鹰股份:与亿晶光电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宝鹰股份(002047)1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与亿晶光电于当日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有效期3年。双方未来计划在光伏建筑一体化、零碳建筑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研发,搭建相关研发平台,在绿色建筑材料、智能电网、微电网相关领域开展研发工作。

骆驼股份:收到德国宝马12V辅助锂电系统项目定点函

骆驼股份(601311)1月24日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骆驼集团蓄电池销售有限公司(“电池销售公司”)近日收到德国宝马汽车集团(简称“德国宝马”)的12V辅助锂电系统项目的定点函,电池销售公司将成为其12V辅助锂电电源系统的供应商。根据客户规划,该项目周期为7年,预计于2025年实现量产,全生命周期内预估销售340-470万套12V辅助锂电电源系统。

英科医疗:控股孙公司年产30万吨羧基丁腈胶乳项目投产

英科医疗(300677)1月24日晚间公告,目前控股孙公司安徽英科年产50万吨羧基丁腈胶乳项目中的第一期年产30万吨羧基丁腈胶乳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并且各项产品指标正常。

棕榈股份:中标5.45亿元综合整治PPP项目

棕榈股份(002431)1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社旗县潘河城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的《中标通知书》,项目估算总投资5.45亿元,占公司2020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11.31%。

普利制药:参加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前沿重点专项2021年项目立项

普利制药(300630)1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科技部高新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发布的《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前沿重点专项项目2021年度项目立项的通知》,本次普利制药获批立项的项目是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为牵头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工业大学、河北大学与普利制药共同实施并进行联合申报,项目立项已完成。

齐翔腾达:拟投资扩建4万吨/年顺丁橡胶及配套项目

齐翔腾达(002408)1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在原有设计产能5万吨/年顺丁橡胶装置的基础上继续投资扩建4万吨/年顺丁橡胶装置并配套建设20万吨/年丁二烯抽提装置。项目预计总投资2.7亿元。

中国铁建:近期中标911.21亿元重大项目

中国铁建(601186)1月24日晚间公告,近期中标911.21亿元重大项目,占公司2020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比例为10.01%。

中科电气:拟投建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粉体生产基地项目

中科电气(300035)1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拟通过公司控股子公司向安徽海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持有其60%股权事宜,同时,与海达新材料及望江经开区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海达新材料计划投资5.1亿元在望江经开区建设“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粉体生产基地项目”,打造成公司负极材料原材料供应及生产加工基地。

上海梅林:拟将食品进出口公司100%股权转让给益民集团

上海梅林(600073)1月24日晚间公告,为进一步聚焦以肉业为主的发展战略,拟将所持上海市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食品进出口”)100%股权,以5153.35万元的转让价格,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向公司控股股东益民集团协议转让。

伟明环保:签署高冰镍项目合资协议

伟明环保(603568)1月24日晚间公告,1月24日,公司与Merit公司就投资建设高冰镍项目签署《关于Merit与伟明之红土镍矿冶炼年产高冰镍含镍金属4万吨(印尼)项目合资协议》。该项目位于印度尼西亚哈马黑拉岛WedaBay工业园(IWIP)内,项目总投资不超过3.9亿美元。根据公司所占股比计算,本次对外投资金额不超过2.73亿美元。

中信重工:中标8.54亿元海上风电项目

中信重工(601608)1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为“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项目导管架基础及基础钢管桩制作”中标单位,中标金额为8.54亿元。

【其他】

东北制药: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原料药通过CDE审批

东北制药(000597)1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提交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原料药注册申请通过了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审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为前列腺素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妊娠期为13周至20周的流产及常规处理方法无效的子宫收缩弛缓引起的产后出血现象。公司为国内首家通过CDE审评审批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原料药生产企业。

中海油服:预计2022年公司资本性开支41.6亿元左右

中海油服(601808)1月24日晚间发布2022年战略指引:2022年,预计公司资本性开支为人民币41.6亿元左右,主要用于生产基地建设、装备及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术研发投入等。

兰花科创:化工分公司、山西兰花丹峰化工有限公司将停产至3月15日

兰花科创(600123)1月24日晚间公告,根据《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转发重点化肥生产企业最低生产计划的通知》要求,经研究,公司所属山西兰花煤化工有限公司、田悦分公司、新材料分公司3家企业将正常生产。化工分公司、山西兰花丹峰化工有限公司将按照晋城市秋冬季管控措施要求停产至2022年3月15日。

恒瑞医药:尼莫地平口服溶液获得药品注册证书

恒瑞医药(600276)1月24日晚间公告,尼莫地平口服溶液获得药品注册证书。尼莫地平口服溶液适用于颅内囊性动脉瘤破裂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成人患者。公司提交的阿得贝利单抗注射液的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获药监局受理。

贝达药业:BPI-442096片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贝达药业(300558)1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申报的BPI-442096片拟用于晚期实体瘤的药品临床试验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该药品拟用于包括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患者或其他确诊的实体瘤患者。

路畅科技:控股股东筹划控制权变更 25日起停牌

路畅科技(002813)1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获悉控股股东郭秀梅拟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的相关事项。郭秀梅拟向交易对手方转让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计转让比例占公司总股本的29.99%或以上。前述交易事项如顺利进行,将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交易对手方属于机械设备行业,主要从事工程机械等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公司股票自1月25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华海药业:恩格列净利格列汀片获FDA暂时批准文号

华海药业(600521)1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收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美国 FDA”)的通知,公司向美国 FDA 申报的恩格列净利格列汀片的新药简略申请(ANDA,即美国仿制药申请)已获得暂时批准(暂时批准:指 FDA 已经完成仿制药的所有审评要求,但由于专利权或专卖权未到期而给予的一种批准形式)。

晨曦航空:已于1月24日起复工复产

晨曦航空(300581)1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已根据《西安高新区关于企事业单位“点对点闭环用工”复工复产的实施意见》的相关规定提交了复工复产的申请材料并获西安高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复,批复同意公司现阶段按照“点对点闭环用工”的方式复工复产。公司已于1月24日起有序复工复产。

康恩贝:控股子公司药品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康恩贝(600572)1月24日晚间公告,控股子公司金华康恩贝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金华康恩贝10mg和20mg规格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富祥药业:新冠治疗药物相关产品收入占公司营收比重较小

富祥药业(300497)1月24日晚间披露股票交易异动公告,日前,公司凭借参股子公司凌富药物研究院的研发基础,已经向客户供应了莫匹拉韦和瑞德西韦德核心中间体样品,并通过了客户验证。公司正不断加强研发,并与凌富药物研究院开展合作,现已具备新冠治疗药物中间体研发生产能力,公司期望能够进入辉瑞等企业新冠治疗药物生产的供应链体系之中。目前,公司有关新冠治疗药物相关产品的收入占公司营收比重较小,对公司目前经营业绩暂未产生重大影响。

惠云钛业:公司产品被列入2021年绿色制造名单

惠云钛业(300891)1月24日晚间公告,近日,公司获悉,公司生产的金红石型(R型)钛白粉、锐钛型(A型)钛白粉被列入工信部2021年绿色制造─绿色设计产品名单。

【增持、减持、回购】

吉鑫科技:拟以2500万元-5000万元回购股份

吉鑫科技(601218)1月24日晚间公告,拟以2500万元-5000万元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8.94元/股,回购股份拟用于后续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中衡设计:拟以2000万元至4000万元回购股份

中衡设计(603017)1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股份的价格不超过12元/股,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2000万元,不超过4000万元。

中晟高科:董事拟增持不低于3000万元公司股份

中晟高科(002778)1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董事许春栋拟自计划公告之日起4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拟增持的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

宁波华翔:拟以2.1亿元至2.15亿元回购股份

宁波华翔(002048)1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用作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此次回购资金总额为不低于2.1亿元且不超过2.15亿元;回购股份的价格为不超过34.01元/股。

蓝英装备: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2%股份

蓝英装备(300293)1月24日晚间公告,控股股东蓝英自控及其一致行动人中巨国际计划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之后的六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本公司股份不超过560.67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光大核心量化基金净值

10月12日讯 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光大保德信量化股票,代码360001)公布最新净值,上涨1.57%。本基金单位净值为1.3136元,累计净值为3.5788元。

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证券投资基金成立于2004-08-27,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90.00% + 同业存款*10.00%”。本基金成立以来收益459.38%,今年以来收益24.39%,近一月收益2.91%,近一年收益30.92%,近三年收益19.19%。近一年,本基金排名同类(562/765),成立以来,本基金排名同类(10/950)。

定投排行数据显示,近一年定投该基金的收益为18.59%,近两年定投该基金的收益为33.04%,近三年定投该基金的收益为32.69%,近五年定投该基金的收益为27.97%。(点此查看定投排行)

光大保德信量化股票基金成立以来分红10次,累计分红金额22.53亿元。

基金经理为翟云飞,自2016年12月09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10.14%。

金昉毅,自2019年05月11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41.62%。

最新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为恒瑞医药(持仓比例4.75% )、牧原股份(持仓比例4.02% )、(持仓比例3.74% )、中兴通 持仓比例3.48% )、宁波银行(持仓比例3.22% )、中国中铁(持仓比例3.05% )、建设银行(持仓比例3.05% )、韦尔股份(持仓比例3.04% )、双汇发展(持仓比例3.03% )、新华保险(持仓比例3.03% ),合计占资金总资产的比例为34.41%,整体持股集中度(低)。

最新报告期的上一报告期内,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为恒瑞医药(持仓比例4.58% )、招商银行(持仓比例4.03% )、立讯精密(持仓比例3.68% )、工商银行(持仓比例3.42% )、海天味业(持仓比例3.33% )、长春高新(持仓比例3.27% )、(持仓比例3.27% )、隆基股份(持仓比例3.23% )、双汇发展(持仓比例3.03% )、中国人寿(持仓比例2.99% ),合计占资金总资产的比例为34.83%,整体持股集中度(低)。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0年上半年,市场波动剧烈。第一季度受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影响,指数下跌,但在第二季度我国妥善应对疫情,将其有效控制,同时叠加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支持,资本市场从一季度的下跌中迅速反弹,主要指数点位都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最终上半年沪深300指数上涨1.64%。从市场结构来看同时期的中证500指数上涨达11.33%。中小盘成长股阶段性表现比大盘蓝筹股更佳。

本基金采用的量化投资策略主要选择在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中寻找流动性佳、盈利能力强且估值低的股票,从上半年来看该策略运作有效,以半年度11.07%的收益率战胜了业绩基准。

本基金本报告期内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1.07%,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63%。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目前中国是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中率先看到经济复苏的经济体,取得这一成果来之不易。资本市场同样对这一成果表示欢迎,以创业板为代表的科技股和以内需为主的消费股都在上半年上涨明显。而以投资拉动的周期股和金融股则表现相对较弱。这体现了投资者对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认同,即不靠大水漫灌型的刺激政策,而依赖于科技创新和消费升级的内生式增长。

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指出,科技和消费股的估值——无论是绝对估值,还是对于周期股的相对估值——都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历史高位。估值回落的风险不容忽视。这背后推动的主要驱动力是全球的流动性宽松。当市场的流动性出现拐点时,高估值股票的估值有回落的可能。我们预计当经济增长的确定性更加明朗后,低估值股票会有估值修复的机会。总体而言,权益市场仍然处于上升的趋势中。本基金将继续保持主要寻找估值较低且盈利能持续的股票,力争获取超越基准的收益。




光大核心价值观

rmzxb.bzzb.tv

■编者按:

2017年12月12日,李晓鹏履新中国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上任之初,他就提出,要大力发展云缴费业务,真正将便民金融发扬光大。目前,光大云缴费业务年缴费用户达2.8亿户,提供便民缴费项目近6600项,覆盖了全中国绝大多数公共便民缴费服务。

国务院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中要求:一些带有垄断性质的供电、供水、供气、供暖等公用事业单位及医院、银行等服务机构,要从方便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出发,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幅压减自来水、电力、燃气、供暖办理时间,提高相关政策透明度,大力推行APP办事、移动支付等。

光大云缴费作为中国光大集团和中国光大银行便民服务的核心基础业务之一,依托光大集团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及“敏捷、科技、生态”三大战略转型,全力构建“金融 生活 服务”的普惠便民生态系统,开创了便民服务的新局面。围绕普惠便民服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鹏有话要说。

笔者:近年来,光大集团在聚焦民生、便民服务领域有着突出的表现和独特优势,能否请您简单阐述一下光大集团在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晓鹏:光大集团刚刚迎来36岁生日,在同时发布的光大企业文化理念里,光大银行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做“有情怀、有质量、有特色、有创新、有底线、有口碑、有活力、有责任”的“八有”银行,其中“有情怀”放在首位,作为大型央企,光大集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已将企业的追求融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之中,将中华民族的梦想作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根本追求。历经36年的发展,光大集团具有综合金融、产融合作、陆港两地特色优势,布局“三大一新”产业,在各业务领域培育了一批优秀企业。

在环保领域,集团旗下环保产业持续强化“垃圾发电”名品优势,逐步将产业链延伸到“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土壤修复”等,打造“生态厕所”,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在便民生活服务领域,光大银行打造“云缴费”“农民工工资保函”“光大出国通”“阳光e粮贷”等便民名品;光大实业推出“家政服务”“住房租赁”“物业管理”等便民名品,服务好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在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领域,中青旅控股重点打造“乡村旅游”名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医疗领域,嘉事堂发挥医药医疗领域专业优势,打造“光大好心脏”医疗品牌,做好“中药代煎”医疗名品。

运用银行、中青旅、嘉事堂等丰富的线下物理网点与线上APP平台资源,光大集团进行各类金融与实业民生产品的场景融合、平台对接、联合营销,培育和形成了具有光大特色的民生产品与服务,进一步落实了金融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要求。

笔者:据了解,光大云缴费的便民缴费服务已服务2.8亿用户。光大云缴费是如何十年如一日、持续做好便民服务工作的?

李晓鹏:光大云缴费平台始建于2008年,经历了3年建设期、4年成长期,尤其是近两年多来,在光大集团和光大银行的大力支持下,光大云缴费从系统技术架构的迭代优化、业务模式的全面升级到组织机制的创新改革,业务进入了全新的高速发展阶段,主要业务指标年复合增长率连续多年达100%以上,2018年更是实现了“一年增出九年量”的发展业绩。

目前,光大云缴费已形成以缴费开放平台、收费托管平台、云缴费客户端为核心的三大系统平台,服务范围延伸至水、电、燃气等基础服务外的政府平台、行业客户,并不断加强交通云、租房云、物业云、教育云、医疗云、税务云、社保云等各类子平台的建设,提供业务管理及缴费衍生服务。截至目前,光大云缴费当年缴费金额已超过2500亿元,接入项目总量近6600项,缴费用户达2.8亿户。

在基础民生类项目方面,光大云缴费通过接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内蒙古电力三大电网企业,已覆盖境内所有省级行政区,地级市覆盖率达100%;水务已在全国210个地级市上线;燃气已接入168个地级市;水费、燃气费已覆盖全国72%的地级市。

同时,光大云缴费在光大银行各营业网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ATM等10多个自有渠道基础上,还输出给了微信、支付宝、银联、京东、苏宁等300余家主流支付公司、电商平台及金融同业。其中,云缴费已与48家银行同业达成合作,与微信的合作缴费项目已超过2000项,微信钱包“生活缴费”栏目95%的服务是由光大云缴费提供支持和服务保障的。

此外,光大云缴费大力推进非税、税务、社保等政府项目的拓展力度。在财政部的支持下,成功与中央、地方非税收缴单位达成合作,全力推进公共管理单位收缴服务。以社保代收、交通罚没代收为例,截至目前,光大云缴费已成功接入山西、河北、江苏等省医保及养老保险代收服务,待上线省份还有10余个,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了缴费便利,成功开启了政务服务的新领域;全面打通北京、内蒙古和宁夏等10个省份交通罚没代收服务,计划今年实现全国15个以上省份的交通罚没服务全覆盖,切实践行“放管服”的号召,助力公安交管部门全面实现服务线上化。

同时,重点开展医疗云、物业云、教育云、交通云等行业云平台解决方案,延展便民缴费及便民金融产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以医疗云项目为例,目前光大云缴费医疗云项目已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医院、巴林左旗、巴林右旗蒙医院成功上线,储备医院已达50余家,实现线上挂号、诊间结算等功能,切实解决了当地百姓就医过程中的难点、痛点,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号召。

笔者:据了解,光大集团已在科技层面成立了云缴费科技公司,今年又在光大银行层面将云缴费事业中心升格为总行一级部门云生活事业部,该项举措的初衷是什么?

李晓鹏:“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真抓实干,服务民生”是光大云缴费打造中国最大的便民服务平台的战略定力。在中国金融机构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大环境下,光大集团另辟蹊径,选择了便民缴费这一细分行业,并用10年的时间将此项业务做大、做强,成为便民缴费行业的领军者和普惠金融领域的先行者。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力量已然成为金融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围绕“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金融控股集团”的战略目标,集团确立了“敏捷、科技、生态”三大战略转型方向,以科技创新驱动一流金控集团建设。

去年7月,光大云缴费在集团科技创新层面设立了光大云缴费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的首批金融科技企业,此举旨在通过发挥银行与云缴费科技有限公司的“双平台”优势,全力打造范围更广、层级更深的全国缴费服务网络。通过一年的经营,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效果明显,云缴费公司在人才引进、项目投资、品牌建设方面均有良好表现。

今年6月,为了进一步加大对云缴费业务的支持力度,更好地发挥组织机制活力,在光大集团与银行信息化、数字化、生态化建设的背景下,总行“云缴费事业中心”升格为总行一级部门“云生活事业部”,为全力构建“金融 生活 服务”的普惠便民生态系统建设奠定了更加良好的组织基础。

光大银行云生活事业部与光大云缴费科技有限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在机构投资、平台开发、项目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协同力度,充分发挥双方机制、体制优势,在资源、区域、人才等方面进行相互补充,全面打造集海量数据、体验便捷、形式多样、科技驱动为典型特色的云生活生态圈,实现产业链的协同、集团资源和能力的共享,对外塑造“一个光大、一个客户、一个平台、一流服务”的整体形象,对内形成“携手共进”的多赢机制。

笔者:云缴费将如何继续立足民生课题,落实便民服务工作,未来有何发展计划?

李晓鹏: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7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党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审视自己,战胜种种风险、跨越重重挑战、不断攻坚克难,中国人民的生活在70年的弹指一挥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光大云缴费为代表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只是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中的一股涓涓细流,只有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奋斗目标,脚踏实地,砥砺前行,与时俱进,勇于革新,并充分利用新科技、新技术、新思维,不断优化普惠便民服务模式,提升创新发展服务水平,才能聚沙成塔,聚水成渊,真正达成为民服务解难题的目标。

光大云缴费将落实“光大云缴费、光大云生活、网络光大”的三步走战略,加快建设云生活普惠生态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医疗教育、健康养老等各个层面的需求,坚定打造中国最大的便民金融服务平台的战略目标不动摇,加速建设内蒙古、粤港澳大湾区等行业型、区域型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云缴费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社会民生,按照集团和银行财富E-SBU战略实施要求,以云缴费平台为基础,实现缴费业务和便民金融服务的跨越式增长,全力推进“生活圈、经营圈、政务圈”三大生活场景,为普惠金融与便民缴费产业的不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郑宣)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光大核心》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光大核心、000822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