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曾经辉煌一时的保本基金将要迎来最终的谢幕。近期,我国首只保本基金——南方避险增值基金在7月8日发布清算报告,宣告合同终止。
2018年4月份出台的资管新规明确资管产品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要求打破刚性兑付,并在2020年底之前陆续完成整改。这意味着,保本基金的最后日期被限定在2020年底之前。
而从目前存续的保本基金情况来看,还有8只保本基金即将到期。最后一只保本基金汇添富保鑫保本将要在2019年9月30日到期,此后市场上将再无保本基金。
我国首只保本基金发布清算报告
南方避险增值基金成立于2003年6月27日,是我国成立时间最早,运作时间最长的保本基金。该基金的最后运作日为2019年5月30日。在南方避险增值基金成立的16年期间,累计增长448.3%,年化回报约11.27%。
2019年5月,南方避险增值基金发布公告称,决定从今年5月15日至5月30日进行基金2019年5月到期份额的赎回或基金间转换的到期操作。公告显示,鉴于南方基金无法按照中国证监会《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的规定,为基金进入下一避险周期确定保障义务人,该只基金本次到期份额将无法转入下一避险周期,故本次到期操作期间未选择赎回和基金间转换业务的2019年5月避险周期到期份额,将默认自动赎回。对于到期的份额,无论采取何种到期操作方式,基金份额持有人不需要支付赎回费用和转换费用。
按照证监会发布的《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一方面,保本基金名称统一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还取消了连带责任担保机制,完善了对避险策略基金的风控要求;另一方面,新规还限定了避险策略基金的规模上限,规定“由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及由保本义务人承担偿付责任总金额,不得超过该公司上一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的5倍”,这使得不少基金公司因不能满足上述规定而不得不选择将旗下保本基金进行转型。
某公募人士就曾向蓝鲸财经表示:“新规要求保障义务人是商业银行或者保险公司,而且对注册资本和净资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需保证人一人担责。难寻保障义务人,大部分保本基金都选择了转型或者清盘。”
7月8日南方避险增值基金正式发布清算报告,宣告退出历史舞台。公告显示,鉴于基金管理人召集,因出席有关审议南方避险增值基金转型为非避险策略基金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人数不足法律、法规及基金合同规定的最低要求,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因而无法召开,有关该基金转为非避险策略基金的方案无法实施。投资者持有份额将默认赎回。
3200亿保本基金消亡倒计时
保本型基金是指在定投资期限内,对投资者所投资的本金提供一定比例(一般在80-100%)保证的基金。也就是说,基金投资者在投资期限到期日,根据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结果,至少可以取回一定比例的本金。
在市场情况表现不佳的情况下,保本基金曾经一度成为网红产品。市场上最早一只保本基金成立于2003年,2011年又有18只保本基金发行,2012年和2013年,保本基金又发行了14只和22只。2016年年初,股市熔断,保本基金进入火热发行的一年,全年共有72只基金保本基金成立。截止到2017年年初,存续的保本基金达151只,净值3200亿左右。
2017年1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保本基金运作运行受限,保本基金发行戛然而止,存量保本基金在繁荣了将近两年之后也迎来“转型潮”。2018年4月份证监会出台的资管新规明确资管产品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要求打破刚性兑付,并在2020年底之前陆续完成整改。这也给保本基金下达了最后通牒。
在南方避险增值基金之后,存续的保本基金仅剩下8只,分别是:工银瑞信保本3号、前海开源恒泽保本、国泰民利保本、长城久鼎保本、东方安心收益保本、汇添富盈稳保本、建信安心保本、汇添富保鑫保本。
这些基金中,最后一只汇添富保鑫保本基金即将在2019年9月3日到期,也就是说在9月30日之后,市场上将再无保本基金。
截至2022年7月27日收盘,中兴商业(000715)报收于5.67元,下跌2.91%,换手率4.15%,成交量17.24万手,成交额9822.51万元。
资金流向数据方面,7月27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245.56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79.87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165.69万元。
近5日资金流向一览
该股主要指标及行业内排名
该股最近90天内无机构评级。
注:主力资金为特大单成交,游资为大单成交,散户为中小单成交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随着保本保收益时代的终结,曾火爆一时的保本基金(后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加速消亡。中国证券报
面对保本基金的转型,业内人士向投资者建议,从整体来看,保本基金属于将要消亡的一个类别。如果基金原本规模较小,投资人可以选择到期赎回或做转换工作。如果基金经理投资能力不错,投资人可以不必担心。
加速转型
资管新规明确指出,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还有115只保本基金,将于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集中到期。
还未到期的保本基金也正计划转型。近日,博时基金提前召开持有人大会,就提议对将于6月24日到期的博时保泰保本混合型基金实施转型并修改基金合同。
近日,华商基金发布公告称,华商保本1号将按《华商保本1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的约定转型为非保本的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名称相应变更为“华商回报1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南方基金也将在保本周期到期后实施转型。根据公告,2018年6月5日起,“南方丰合保本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将更名为“南方潜力新蓝筹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一位私募机构人士表示,以后保本基金不能发行了,行业内大部分有保本基金产品的基金公司都倾向于将今年到期的产品进行转型。随着更多保本基金的到期转型或清盘,保本基金的规模将不断缩水。
据数据显示,全行业保本基金规模已大幅缩水。截至2017年年底,保本基金规模下降至1971.28亿元,同比缩水超过33%。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保本基金规模下降至1858.12亿元。截至2018年5月9日,保本基金规模继续下降至1334.90亿元,整体持续缩水。
多选择到期赎回
截至目前,仍处于存续期的产品中,有71只将于今年到期。面对保本基金的集中转型,有投资者表示,从保本变成不保本,要如何处理手上的保本基金是目前正在考虑的问题。
一位大型公募人士告诉
“如果基金公司选择将保本基金转型为混合型基金,那就成了普通基金了。投资这类基金需要重点关注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这和买其他基金是一样的判断。”前海开源基金董事总经理杨德龙表示,后续如果还是为了满足保本需求的话,就不适合继续买入。
经济日报-
↑截至10月9日,部分转型的保本基金情况。WIND
在刚刚过去的9月30日,全行业最后2只保本基金——建信安心保本混合和汇添富保鑫保本混合公布了到期转型安排。根据相关公告,因基金将不能满足继续作为法律法规规定的避险策略型基金运作的条件,转型为非避险策略型的混合型基金。这意味着,公募基金长达16年的“保本时代”正式谢幕。转型后的保本基金还能买吗?
1、保本基金的“前世今生”
所谓保本基金,是指以固收类标的为主要投资对象(如定存、债券和票券等),同时轻仓参与衍生品以赚取市场利差的稳健型基金。投投科技旗下联泰基金金融产品部总监陈东认为,保本基金是在一定期间内,对所投资的本金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证保本基金,基金利用利息或是极小比例的资产从事高风险投资,而将大部份的资产从事固定收益投资,使得基金投资的市场不论如何下跌时,绝对不会低于其所担保的价格,而达到“保本”作用。市场多数保本基金通过恒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技术(CPPI)实现保本,基本思路是将大部分资产(保险底线)投入固定收益证券,以保证保本周期到期时能收回本金;同时将剩余的小部分资金(安全垫)乘以一个放大倍数投入股票市场,以博取股票市场的高收益。
国内的保本基金从第一只成立到最后一只清盘已经存在了16年,2003年6月第一只保本基金南方避险增值成立,当时以51.92亿元的首募规模提前结束募集,但在第一只保本基金募集火爆后,保本基金并没有马上成为热门产品,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14年,共有65只保本基金陆续成立,大部分产品的成立规模仅刚刚达到“及格线”,在2015年A股大幅震荡后,保本基金才真正进入了投资者的视野,各大基金公司抓住时机布局保本基金产品,保本基金数量和规模迅速井喷,数据显示,2015年和2016年陆续成立的保本基金共有103只,截至2017年年初,保本基金的总规模已经超过了3000亿元。
2、保本基金为何集体“退场”?
保本基金发行最火爆的时期要回到4年前。2015年9月份,保本基金数量和规模逐渐上升,仅2015年12月份就有14只产品成立,资金规模为385.71亿元,远高于2014年全年水平,总规模逼近2000亿元。规模疯狂扩张引起监管高度重视。业内人士担心主要有几方面:一是保本基金无序化发行一旦遭遇极端行情非常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二是市场上担保机构的担保额度接近上限,部分基金公司为能够顺利发行保本基金,运用“反担保”的手法,潜在风险较大;三是保本基金保本保收益不符合监管打破资管市场刚兑的意图。
陈东认为,保本基金的快速兴起虽然满足了投资者的避险需求,但基金公司承诺的“连带责任担保方式”其实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同时刚性兑付特征也不利于资管行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保本基金退出是具有必然性的。2016年5月监管层停止了对保本基金的审批,并于2017年1月证监会发布《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避险策略基金新规”),按照“新老划断”原则,存续保本基金到期后,应调整基金名称、转换保本保障方式,保本基金将改名为“避险策略基金”,并取消连带责任担保机制,2018年4月“资管新规”正式出台,明确要求打破“刚兑”,连续出台的监管政策决定了保本基金退出资管舞台的命运。
2018年到2019年,根据监管的要求,保本基金开始进行到期处理,部分基金直接进行清盘,部分转型为避险策略基金,部分转型为非避险策略的混合型基金,值得注意的是避险策略基金运用的投资策略仍和过去的保本基金一样,只是没有了基金公司承诺的“连带责任担保”和刚性兑付机制。虽然未来刚性兑付的保本基金不复存在,但避险策略基金也是一种类保本的基金,对于避险需求的投资者仍然是不错的选择。
2016年上半年,监管层开始暂缓审批保本基金。2017年2月份,《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将“保本基金”名称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并取消连带责任担保机制,到期后应调整基金名称、转换保本保障方式,不符合要求的应转为其他类型基金或予以清算。2018年,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
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认为,《资管新规》从全部资产管理产品的高度对其中的公募基金产品做了进一步规范要求,明确禁止公募基金推出分级基金与保本基金。
总体看,受到金融监管影响,保本基金命运与分级基金一样将逐步退出市场。长量基金资深研究员王骅认为,保本基金加速转型清盘与前期新的监管政策出台有关,资管新规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进一步加速公募基金行业保本基金到期转型,一些基金甚至提前召开持有人大会宣告转型。
除此之外,保本基金自身收益水平的下降,也导致对投资者吸引力不足,难以应对货币基金、债券基金、ETF等产品的竞争。Wind资讯显示,尽管未有到期亏损的情形出现,但是近2年这类基金的“保本”收益风光不再。整个2018年纳入统计的数十只保本基金平均业绩收益仅为2.13%,远低于货币基金、混合基金同期的收益水平。
3、转型是出路之一
2016年上半年开始就开始暂缓保本基金审批。截至2018年3季度末,保本基金规模已降至732.37亿元,存续只数降至52只。随着存续基金的转型、清盘及到期,保本基金走向退市已成必然。Wind资讯显示,在近170只基金中,有21只保本基金选择到期后直接清盘,另外148只选择了转型(包括转型为避险策略者和转型为非避险策略者)。在148只转型的保本型基金中,有126只转型为混合型基金(包括正在转型的汇添富保鑫保本和建信安心保本),占比超过85%。此外,还有18只保本基金转型为债券型基金,4只保本基金转型为股票型基金。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表示,保本基金是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通过产品策略设计和投保双重机制保障资产的保本,在基金历史发展阶段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竞争力。但此类产品本质上体现出刚性兑付特征,违背市场定价基本规则,由于风险较高,且基金公司投保后普遍存在反担保情况,也给基金公司的经营带来较大风险,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转型为混合类基金产品成为很多基金的选择。
王骅认为,资产管理行业打破刚性兑付,回归代客理财本源是大势所趋。保本基金的退出与投资者理念的趋于多样化成熟化相匹配,也是防控风险和规范资产定价的应有之意。未来,随着创新策略与创新产品(如养老FOF、SmartBeta策略的被动量化产品等)逐渐被市场认可,理财市场的多元投资需求与有效产品供给之间的有效性将会继续提高,这与保本基金的发展过程有很多内在联系,投资者不必为保本基金的“退场”过度难过,资管产品创新脚步不会因此停止。(经济日报-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南方保本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南方保本基金、000715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