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回报率(002472)基金回报率计算公式

2022-08-02 19:40:38 股票 xialuotejs

基金回报率



本文目录一览:



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宽幅震荡,令公募基金整体收益率并未达到最佳预期。

《证券日报》

进入三季度,多数公募基金收益率有所回落,例如排名首位的国泰大宗商品,在今年6月初曾创出54.3%的最高收益率,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目前的收益率也不及6月初和7月初的水平。此外,由于今年大宗商品价格维持在高位运行,部分商品基金年内以来持续占据榜单靠前位置,有产品二季度末曾创出收益率接近80%的年内最高水平,但目前整体有所回落。

中信证券策略组表示,二季度主动型公募产品延续了一季度以来的偏均衡化配置模式。绝对仓位方面,不同类型主动产品呈现一定分化,例如普通股票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的仓位快速提升,但偏股混合型基金的仓位则继续下滑。同时,重仓在主板市场的市值占比较一季度再次回落,而重仓在创业板市场的市值占比同样保持下滑态势,这体现出公募基金二季度继续维持均衡化特征。“基民在二季度的申购和赎回规模均出现萎缩,且净赎回率略有放大,但未超过历史极值,主要申赎成交仍相对集中在头部产品。”

受益于原油和天然气等龙头大宗商品今年的表现,部分QDII基金年内收益率取得了不错成绩。Wind数据显示,有26只QDII基金年内收益率在10%以上,其中,超过30%收益率的有17只,剔除C类收益率在40%以上的有6只产品。

对比来看,股票型基金仅有2只在同期的收益率超过了30%,另有21只产品收益率保持在20%至30%之间;混合型基金中有6只保持在30%以上,另有31只保持在20%至30%之间;QDII基金依旧是年内最大赢家,实现高收益率的产品数量偏多。

博时基金基金经理郭晓林向

“新能源、军工、半导体、生物医药等行业在国内仍然处于成长期的前半段。”郭晓林认为,无论是新能源还是高端制造领域的国产化,目前依然处于行业渗透率较低的阶段,需要关注在相关行业细分领域的竞争格局变化,找到产业盈利分配的变化趋势,从而持续在这些成长性行业中找到投资机会。




002472

7月27日盘中消息,13点33分双环传动(002472)封涨停板。目前价格36.61,上涨10.01%。其所属行业汽车零部件目前上涨。领涨股为威唐工业。该股为机器人,新能源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概念热股,当日机器人概念上涨3.2%,新能源车零部件概念上涨2.28%,汽车零部件概念上涨2.17%。

资金流向数据方面,7月26日主力资金净流入725.35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1356.5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631.15万元。

近5日资金流向一览

双环传动主要指标及行业内排名

双环传动(002472)个股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基金回报率计算公式

买基金是为了赚钱。

但欲望是一回事,方法是另一回事。

市场上很多人很努力,整天孜孜不倦地“研究”市场,乐此不疲地关注基金经理的动态,废寝忘食地看各个大V的观点,想提高投资收益。

但结果却可能不如人意。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是,方法出问题了。

如果把买基金比喻成坐上了通往财富的列车,有的人在车上奔跑,有的人在车上开车,希望早点达到目的地,但其实这些“努力”只是在做无用功,倒不如在车上打个盹,“躺平”,来的舒服。


到底有哪些方法才能提高买基金的收益呢?

这是网叔近期苦苦思索的问题。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网叔的看法。


1.0

哪些方法可以提高买基金的收益率?

总体来说,提高基金投资收益的方法有2类:

市场层面;

基金经理层面。

市场层面,指通过分析市场情况,来进行“仓位管理”,和进行“行业配置”。

基金经理层面,指通过分析基金经理,来进行基金配置。


市场层面的分析网叔一直在做。

每周的日报,网叔更新估值表,就是在判断投资股市的性价比,给大家的“仓位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而时不时网叔会发些赛道的研究报告,就是在判断赛道的机会,给大家“行业配置”提供一些参考。

故市场分析这块,这篇文章就不多说了。


这篇文章主要讲讲基金经理层面。

在基金经理层面,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来提高收益呢?

这也分2个细分层面:

(1)进攻层面:买哪些基金经理能赚钱?

(2)防守层面:买哪些基金经理会“踩雷”?


(1)买哪些基金经理大概率能赚钱?

先申明,网叔购买的基金都是“长期业绩优秀的白马基金经理”。

这里具体的指标是:从业5年以上、年化收益15%以上、管理规模50亿以上的主动基金经理。在全市场1500位左右的基金经理中,满足条件的只有120位左右。


多解释几句。

买“白马基金经理”是为了增加长期投资的确定性。

这里的逻辑是,过去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未来的业绩大概率能延续,就像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好的人,上了大学一般也成绩不错。

市场上还存在一种买“黑马基金经理”策略,即在有瑕疵的基金经理中,选出未来能涨的基金经理。

这里的“有瑕疵”指的是,或者从业年限短,或者长期业绩不佳。

但是自古“人心难测”,通过研究人来预测基金的未来业绩,风险很高,确切地说,资金永久性损失的风险很高。

所以,网叔不推荐通过买“黑马基金经理”来提升业绩。


在买“白马基金经理”的框架内,怎么提高基金的投资收益呢?

主要有3种方式:

A.在优秀的基金经理业绩低迷了0.5-1年的时候买;

B.在优秀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急剧下降的时候买;

C.在优秀的基金经理的重仓股调整到位的时候买。


A.业绩低迷了大半年的基金经理

从统计数据看,优秀的基金经理很少持续亏损,一般情况下,大跌一年后,第二年都会收复失地。

例如,下表记录了管理规模在100亿以上,2018年大跌20%以上的基金经理的业绩情况,尽管18年大幅下跌,但19年大多数都实现了30%-60%不等的涨幅,收复了失地。

所以,理论上优秀的基金经理下跌了半年以上,那么上涨的概率大于下跌的概率,并且调整得越久,上涨的概率越大。


B.管理规模急剧下降的基金经理

一般,在基金业绩差的时候,短视的基民倾向于赎回基金。

但是长长期看,优秀的基金经理可以穿越牛熊,优秀的基金经理业绩低迷的时候赎回很划不来。

看下图,一些优秀的基金经理,在基金规模骤降后,大概率都有不错的表现。

例如丘栋荣,2018年管理规模从155亿降到8.9亿,但随后3年,每年业绩都超过30%。

例如曹名长,2020年管理规模从143亿降到68亿,但2021年结构性市场,他业绩也超过30%。


为什么会这样?

可能的原因有2个:

一方面,对某些基金经理来说,过大的规模确实有些压力,规模降下来了,反而更利于基金经理施展。

另一方面,某些基金经理短期业绩低迷,可能是因为买的股票尚未兑现盈利,而大幅赎回更加剧了重仓股的低估,所以等到了盈利周期的时候,涨起来更猛一些。


所以,对于我们长期投资基金的人而言,在优秀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骤降的时候,反而是不错的“捡漏”机会。

C.基金经理的重仓股调整到位了

这本质属于市场层面的分析,但跟大盘分析、赛道分析又有所不同。

很多基金经理的风格比较稳定,比如张坤,就喜欢买些白酒等消费龙头;比如刘格菘,投资有很强的科技属性。

在你分析市场情况的时候,如果预料到某些股票调整到位了,就买入相应优秀基金经理的基金。

举个简单例子,假如你预感互联网调整的差不多了,但买指数基金又有点虚,不妨就尝试下张坤的易方达亚洲精选,这只基金有很强的互联网属性,买了算是双把关。


当然,很多基金经理是“均衡风格”,你可能怀疑,即使预计某些个股调整到位了,但其它的个股未必调整到位了,能买吗?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基金经理的选股风格是一致,持仓股的特点都差不多,例如曹名长,主要买些低估的中小盘股;例如刘格菘,主要买些科技股。

俗话说,一叶落而知秋,当你预知某基金经理有几只重仓股调整到位的时候,其他的股票差不多也处于同样的位置。

所以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当然,你也需要担心,你需要担心的是,你对股票的判断准吗?


(2)规避哪些基金经理大概率能避雷?

提高基金收益不仅只有进攻性的方法,一些防守型方法也可以使用,所谓防守型方法,指“少踩雷”。

有哪些方法可以“避雷”?

下面网叔告诉大家3点经验:

A.短期涨得高的基金别买;

B.规模急剧增长的基金别买;

C.基金经理开始买热门赛道的时候别买。


A.短期涨得高的基金

按A股的调性,基金短期急剧上涨,一定是因为所买的股票被爆炒。

涨高了以后,如果基民买入的话,很可能会高位接盘。

我们来看看2021年跌幅在5%以上的基金经理,毫无悬念,这些基金经理在2019、2020年的涨幅多在50%以上。

可以说,2021下跌算是正常的,之前积累了较大的泡沫。


所以,建议以下3类基金最好别买:

半年涨幅超过30%的基金;

一年涨幅超过60%的基金;

连续两年涨幅超过35%的基金。


这看似有些“汏优留劣”之嫌,优秀的基金经理不买,难道买“垃圾”基金经理吗?这是误解了。

第二,我们评价一位基金经理是否优秀,主要看他的长期业绩,中短期业绩好不代表基金经理优秀;中短期业绩平平,不代表基金经理“垃圾”。

第二,从统计数据来看,优秀的基金经理的长期年化收益大概在15%-30%之间,所以,中短期涨得太高的基金经理,大概率是“透支了未来的盈利”;而中短期业绩较差的基金经理,一般是在后续的上涨积累动能。


B.规模急剧增长的基金经理

对于“大盘风格”的基金经理而言,一般规模不会成为障碍,因为大盘股票动辄上万亿的市值,基金经理几百亿的规模是完全能容纳的。

但是,如果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短期急剧增长,最好规避一下。

原因有2:

一方面,规模急剧上升的基金经理可能一时不知道买什么,这就好比,一个原本家境平凡的人突然变有钱了,也不知道怎么花。

另一方面,有钱了,有些基金经理会直接加仓原有的股票,进而推动了重仓股的上涨,涨多了就涨出了泡沫,最后泡沫破灭,会让后买的人接盘。


从统计数据看,确实存在管理规模急剧增长后业绩退化的现象。

谢治宇、曲扬、葛兰2021年规模规模都翻倍了,但这3人当年的业绩都很一般;

张坤2020年的管理规模翻了3倍,虽然当年没什么影响,但21年业绩大降,“报应”还是来了。



C.基金经理开始买热门赛道

从统计数据看,当基金经理开始买热门赛道了,对于其管理的基金来说,往往是危险的信号。以胡昕伟和葛兰为例。

2021年,胡昕炜的消费主题基金,将新能源龙头宁德时代买成了第三大重仓股,果然胡昕炜2021年综合回报为-2.6%。


葛兰更“离奇”,20年直接成立一只新基金,押注新能源,葛兰2021年的综合回报为-5.9%。


仿佛基金经理“跨界”≈业绩差。

这是巧合吗?

未必。基金经理“跨界”一般都是危险的信号,对于“跨界”的基金经理,小白最好规避掉。

原因在于,基金经理“跨界”一般都是基于2种情况:

基金经理原本擅长的赛道中短期不行了;

基金经理想拓展“能力圈”。


这2种情况,对于基民而言,都不是好消息。

如果基金经理所擅长的赛道中短期不行了,我们最好规避该基金经理的基金,而不是“赌”他跨界成功。

事实上,真正跨界成功的案例很少,巴菲特投资了几十年,也不敢轻易跨界买科技。

如果基金经理想拓展“能力圈”,我们最好也规避一下,因为这相当于在拿投资人的钱练手,我们没必要拿自己的钱给别人“玩”。



2.0

提高基金收益的几种错觉。

在“提高基金收益”这条路上,很多人在不遗余力地努力。

然而,你的“努力”真的有价值吗?

未必!

下面盘点3种基金投资中常见的错觉,分别为:

择时;

分析基金经理持仓;

定投。


(1)择时

从大的方向讲,择时没有错!

总的来说,二级市场的投资技巧无非2个:择时和择股。

买基金就是放弃了择股,让基金经理帮我们择。

如果再完全放弃择时,那投资变成了“掷色子”:买几只基金,长期卧倒不动,几年后收益多少全凭天意。

这也太傻了!适当择时,是必要的。


但是现实中,“择时”被推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很多人认为“择时”就是:买一只基金,等几个月,涨了就是“择时”正确;跌了就是“择时”错误。

说实话,如果是以这样的心态来“择时”,不如 “掷色子”随便买几只股票省事。

何出此言?

市场短期的波动根本没有规律,任何的预判方法都是自欺欺人,所以,短期择时,不如掷色子省事。

买基金是“委托”基金经理买股票,中间隔了一层“代理”,基金的短期比股票走势更难判断,所以如果想靠买基金来短期择时,不如买股票实在。


什么是正确的“择时”呢?

我们讲“择时”,指的是在长期、大方向上择时。

这里的“长期”指的是“未来3-5年”;

这里的“大方向”指的是基本面的大方向。

为方便理解,举个2个例子。

比如2018年,中国搞贸易战,市场悲观到了极点,到年底上证指数都跌到了2400。

如果这个时候你有“勇气”,预测未来几年中美关系将处于“磨合期”,至少不会比现在更糟,进而加大对股市的投入,这是正确的“择时”。

比如2020年,“口罩”事件,全球大放水,市场情绪特别高涨,上证指数冲到了3700。

如果这个时候你保持“冷静”,预测未来几年货币大概率转向,进而减少对股市的配置,这也是正确的“择时”。


但是,假如你问“新能源二季度涨这么高会不会回调”、“保险跌了这么久该涨了吧”,等等。

这不是正确的“择时”,这是“投机”。

赚钱之心谁都有,但如果被欲望蒙蔽了双眼转而去投机,大概率结局悲惨。


(2)研究基金经理持仓

市场上存在一种倾向:对明星基金经理的持仓、调仓特别关注。

最显著的,每当基金季报一出来,各个大V纷纷发文讲解某某基金经理买了什么、卖了什么。

仿佛知道了基金经理的持仓就能提高基金的投资收益一样。

这其实是一种错觉。


但本质上,分析基金经理的持仓对我们的基金投资没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其一,事前我们无法评论基金经理所购买的股票是否正确。

我们业余投资者没有基金经理专业,他们买什么,不买什么,都有其内在逻辑,这些逻辑我们未必了解。

虽然就人性而论,我们喜欢对基金持有的股票指指点点:XX买对了,涨了多少;YY买错了,跌了多少。

但是注意,这些“指点”只有“娱乐”意义,对投资的参考性不大,因为我们的评价是在“事后”,事前你知道哪些股票会涨、会跌吗?


其二,我们也不能通过评估基金的重仓股的情况来判断基金未来的涨跌。

因为我们是业余的,基金经理看好某些股票,而你说这些股票不好,难道你比基金经理还厉害?

如果你比基金经理厉害,干脆直接买股票,为啥折腾基金呢?

所以,通过研究股票来研究主动基金的未来走势,很难。


当然了,有些人对宏观大局非常了解,对某类股票的走势能够预判一二,但是又对股票细节不太了解,这种情况下,通过预判股票来预测基金的走势,也行得通。

但是这种情况非常少,一般策略分析师才有这种能力。


有人会问,难道研究基金持仓就一点意义也没有吗?

也不是。

在评价基金经理的时候,研究基金经理的持仓是有意义的。

比如说,某基金经理跌了2年了,我们对基金经理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进而研究一下他的持仓,这是可行的。

比如说,某基金经理近些年表现不错,我们想评估一下基金经理是不是真的优秀,进而研究一下他的持仓,这也是可行的。

这就是说,同“择时”一样,研究基金经理的持仓只对“长期”有意义。


(3)定投

定投是目前非常流行的方式,很多人对定投也是深信不疑。

这是源于股神巴菲特对“定投”的背书:

“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往往能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


的确,市场变化莫测,“定投”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但在现实中,“定投”有些被滥用了。

很多人在股市高点的时候,情绪高涨,想进场,但又怕风险。

于是一想,有了,咱“定投”分批买入不就可以分散风险了?

而在市场真正低位的时候,又有人担忧“经济危机是不是要来了”、“美联储加息是不是要来了”,要不“定投”停了吧

……

“在牛市定投,熊市停投”,成了“定投”的真实写照。

这种“定投”,其实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当然不能提高基金投资收益了。


真正的定投,是放弃择时,放弃分析市场,以“最轻松”的方式,赚市场平均收益。

其中最重要的是,严守纪律。

说实在的,有时候一个“傻瓜”,如果能严守纪律,“定投”的成绩可能比大多数善于分析市场的聪明人好。



3.0

结语。

做任何事,都要遵守客观规律。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一般情况下“人道”都是不符合“天道”的,我们需要主动“协调”。


在投资中,天道就是“金融市场的客观规律”,人道是“我们想赚钱的欲望”。

欲望或许无罪,每个人都想赚钱,也正是“想赚钱”的动力才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但是,如果不探索、并遵守“金融市场的客观规律”,“赚钱的欲望”大概率落空,并且反噬本金。

多少人本着赚钱之心入市,结果却“老婆本”赔进去了?

所以,本文网叔呕心沥血地给大家整理一些“一些金融市场的客观规律”,希望大家少走弯路。

这些“规律”纵使看起来有些“不近人情”,但却是客观存在。




基金回报率一般多少

基金投资的门槛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不管是100元还是1000元,都可以买。当然,投得少虽然风险小,但要想赚得多也不容易。那么,如果用1000元去买基金,一天能赚多少呢?

1000元买基金一天能赚多少?

首先,如果有1000元的本金,基本上大部分的基金都可以买了,而买的基金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产生收益的高低。

首先,如果买的是货币基金,那么年化收益率可能也就2%—3%左右,买1000元的货币基金,一年的收益也才20—30元,每天的收益仅0.05—0.08元左右,几乎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不过,有的时候货币基金的收益也会偶尔大涨,甚至是平时的一倍,此时1000元的收益倒是有可能超过0.1元。尽管如此,收益还是很少,而且这种时候出现的情况也比较少。

所以,用1000块去买货币基金,也就比存银行活期好一点吧,想赚钱肯定是赚不到什么钱的。

其次,如果是买的债券基金,还得进一步看买的是什么债基。如果是纯债基金,一年最多可能也就赚10%—20%,即买1000块的一年最多赚100—200元,一天的收益大概就是0.27—0.55元左右。不过,买纯债基金一年要赚10%以上并不容易,能超过5%其实就已经可以超过大部分人了。

如果是买混合债基或可转债基金,收益好时一年最多或许有望赚个40—50%,即买1000块的每天的收益有望超过1块钱,当然实际上也并不容易。一年能赚10%以上其实就已经算很不错了。另外,这两类债基亏钱的风险也会增加,所以运气不好的话,不仅赚不到钱,还会亏钱。

再次,如果是买股票基金,同样也得进一步看买的是什么股票基金。一般收益最高的是纯股票基金和偏股混合基金,一年的收益率最高或许可达到100—200%,当然必须是在股市行情比较好的时候,要是能买到这样的基金,1000块每天的收益就有2.7—5元左右的收益了股票指数基金和QDII的收益可能会稍微低一些,但也不会低多少。

不过,买股票基金的收益,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股市行情的好坏,而且也跟有没有买对基金有很大关系。

股市行情自然不用说,行情好的时候大部分股票基金都能有正收益,也才有机会实现一年本金翻倍,行情不好的时候大部分都会亏,亏得多的一年也可能让本金被腰斩。

而在同样的股市行情中,有的股票基金可以大涨,有的却会大跌,买的基金不同,收益也会出现很大差别。

所以,股票基金的收益不确定性是比较大的,即便是一个大概的收益,其实都是很难预测的。

此外,还有一种FOF基金,这是一种专门投资基金的基金。这类基金的收益也是受市场行情的影响比较大,好的时候一年或许最多能赚40—50%,差的时候一年也可能亏20—30%。

可见,1000元虽然大部分基金都能买,但实际上却并不好选,买安全性高的,收益太少,买收益高的又不安全。如果是你,会怎么选呢?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基金回报率》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基金回报率、002472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