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4月24日,小编了解到,昨日(4月23日)财通基金发布一则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内容显示,原督察长武祎因个人原因离任,离任为2022年4月22日,后续将由董事长吴林惠代为履行督察长职务。
资料显示,武祎2018年6月上任财通基金督察长,任职近4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会计与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历任云南省财政厅预算处副主任科员,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部市场监管处副主任科员,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监管四处主任科员,中国证监会私募基金监管部综合处主任科员,南华基金筹备组副组长,南华基金督察长。另一位吴林惠,于2021年9月上任财通基金董事长。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立于2011年6月的财通基金资产规模(全部)552.48亿元,排名73/181;资产规模(非货币)442.10亿元,排名69/181;旗下基金数43只,排名65/181;旗下基金经理13人,排名77/181。
据悉,这是财通基金这个月第二次重要人事变动。此前,4月8日,财通基金新任总经理才刚刚落定,徐春庭出任财通基金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
2021年10月,财通基金前任总经理王家俊因个人原因离职,后暂由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汪海代为履行总经理职务。值得一提的还是,在王家俊总经理变动前,2021年9月,财通基金刚经历一轮人事调整,原董事长夏理芬离任,吴林惠接替公司董事长一职;在王家俊离任后,吴林惠也接替其担任上海财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
在刚刚结束的公募基金2022年一季度报告中,4月22日财通基金旗下的63只基金产品披露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有31只产品的净值增长率为正。
文|《财经天下》周刊 胡文柳
编|杨洁
(图源:视觉中国)
上海奉贤区湖畔路399号,国内外共11家药企云集,迎战胰岛素“带量集采”,涉及161.18亿元采购额;自此,300亿元胰岛素市场待洗牌,全球四分之一糖尿病患者将获益。
11月26日,第六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下称“集采”)在上海开标,集采品种为胰岛素,涉及6个采购组,分别是餐时人胰岛素、基础人胰岛素、预混人胰岛素、餐时胰岛素类似物、基础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参与集采的药企共11家,包括诺和诺德、礼来苏州、赛诺菲、波兰佰通4家国外药企,以及通化东宝、甘李药业、联邦制药、宜昌东阳光、海正药业、合肥天麦、江苏万邦7家国内药企。
这是胰岛素首次进入集采,也是生物药首次进入集采。随着集采落幕,“国产替代”已成定局,以甘李药业为代表的国内药企们为此也“拼了”。
“鲶鱼效应”尽显,国产胰岛素抢摊成功
(图源: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公告)
11月26日下午,据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集采拟中选结果公示,11家药企的42个产品拟中选,中选率为98%,平均降价48%,降幅范围为33%至76%,国内企业成最大赢家,绝大多数产品以 A、B 类中标,国产胰岛素份额有望在集采后迅速提升。
具体来说,第三代胰岛素龙头甘李药业6个产品及相关品规全部拟中选,其中3个产品还是以最低价中标,位列A类,分别是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的长秀霖、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的锐秀霖、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30R) 的普秀霖30,锐秀霖价格最高降幅达72.25%至19.98元/支。与此同时,第二代胰岛素龙头通化东宝的5个产品全部拟中选,平均降幅41%;东阳光药的甘精胰岛素中标。
虽然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三大跨国药企“积极”应战,其中,诺和诺德更是7个产品全部中标;但是,跨国胰岛素巨头诺和诺德最终“量价皆失”,除地特胰岛素注射液以B类中标之外,剩余产品均是“踩线”中标,位列C类。
据集采文件,本次胰岛素6个采购组首年总采购需求量为2.14亿支,涉及采购金额达161.18亿元;A类中标产品可获更多的采购量,其中,A1类中标企业可获得首年100%的基础量,B类中标企业可保首年80%采购量,C类中标企业只获首年50%的基础量。
而随着胰岛素集采尘埃落定,不可否认的是,以诺和诺德为代表的跨国药企部分产品份额将流向国内A类中标药企。
抛出“跳楼价”的甘李药业,福祸相依
甘李药业堪称此次集采的“价格杀手”,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上更是抛出了“跳楼价”,降幅过于恐怖:对比来看,诺和诺德、联邦制药、海正药业、通化东宝门冬胰岛素注射液产品降幅分别为40.00%、42.68%、67.42%、41.21%,而甘李药业降幅为72.25%。
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上,甘李药业为何选择“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降价方式?答案或许藏在财报中。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6月29日,甘李药业以国内第三代胰岛素龙头的姿态登陆上交所,营收主要来自胰岛素类似物(第三代胰岛素)销售。根据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胰岛素类似物产品营收同比增长18.14%,占总营收的98.07%,毛利率达91.60%。而门冬胰岛素就属于第三代胰岛素。
2020年5月14日,甘李药业门冬胰岛素获批上市,打破了跨国药企近15年来在国内门冬胰岛素的垄断局面,锐秀霖成为在国内唯一可以和诺和锐匹敌的存在。但是,集采前夕,在今年9月13日和10月19日,海正药业、通化东宝的门冬胰岛素先后获批上市,正好赶上集采。业界猜测,甘李药业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产品上打出“跳楼价”,或许与此不无关系。
但在如愿以偿集采拟中标6个产品后,甘李药业也将面临产品销售数量增长压力、获利空间骤降压力、新品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压力。
2021年11月29日,甘李药业发布公告,拟中标产品门冬胰岛素首年拟获得100%基础量为19.76万支,在6个拟中标产品中,获得的基础量为倒数第二。由此,低毛利率的19.98元/支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对甘李药业未来营收的影响有限。
财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甘李药业实现营收25.03亿元,同比增14.21%;实现净利润8.71亿元,同比增26.99%;销售费用为7.30亿元,研发费用为3.51亿元。
对于此次集采,有股民表示,公司“短期内利润承压是大概率的,量起来没那么快”。同时,甘李药业总经理都凯表示,甘李药业本次集采报价策略和愿景高度重合,“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并利用突出的成本优势,让甘李有能力持续进行市场以及研发方面的投入,并保持合理利润”。
此次集采结束,不得不说,甘李药业在“倒逼”二级市场投资者成为“时间的朋友”。截至11月29日,甘李药业收报74.30元/股,跌幅为1.60%。
(图源:甘李药业股吧)
国产替代加速,跨国药企的下一步如何走?
11家药企中,胰岛素跨国药企集采结果也非常“吸睛”,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拟中标产品数分别为7个、5个、2个,平均降幅分别为41%、52%、44%。相比于此次集采平均降价48%的幅度来说,跨国药企的降价意愿有些消极,尤其是诺和诺德,在三大跨国药企中平均降价幅度最低。
为何诺和诺德“消极”对待集采?答案或许在诺和诺德的营收结构上。
公开资料显示,诺和诺德是一家专注于糖尿病、肥胖症药物的生物制药公司。2017年,诺和诺德糖尿病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81%,其中胰岛素贡献了该业务约70%的营收。
2018年,资产管理公司Bernstein的分析师Wimal Kapadia就曾指出,诺和诺德、礼来、赛诺菲等跨国公司在胰岛素市场上的份额,可能会逐渐输给中国本土公司,这意味着它们还需要瞄准非胰岛素类产品来促进增长。
近年来,曾经的胰岛素大佬诺和诺德,已经成功拓展产品线,获得除胰岛素产品以外的新的增长点,有了不靠胰岛素产品营收的底气。
据诺和诺德的财报,2020年,分药品领域,公司的糖尿病业务中,GLP-1受体激动剂实现营收66.9亿美元,占比33%,第三代胰岛素实现营收61.9亿美元,占比30.5%,第四代胰岛素实现营收14.3亿美元,占比7.1%,第二代胰岛素实现营收14.2亿美元,占比7.0%;减肥用药业务中,利拉鲁肽减肥适应症实现营收9.0亿美元,占比4.4%;其他生物药业务中,血友病用药实现营收15.5亿美元,占比7.6%,生长激素类药实现营收12.3亿元,占比6.1%。综合起来看,2020年,诺和诺德胰岛素的营收占比为44.6%。
与此同时,自1994年起,诺和诺德已在中国经过多年经营,已形成强大的渠道资源及患者基础,它亦可凭借这些优势继续开拓胰岛素集采之外的市场。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分享出品,
基金业“定增王”换帅!
2011年6月成立的财通基金,在业界有“定增王”之称。据悉,2013年到2021年间,财通基金累计参与定增金额已超2200亿元。
徐春庭出任财通基金总经理,公司新管理团队陆续到位
4月9日,财通基金发布公告称,徐春庭出任公司总经理职务。
公告显示,徐春庭历任武警绍兴市支队司令部见习参谋、副连职参谋;武警浙江省总队后勤部财务处副连职助理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稽核部职员、经理助理、富阳营业部副总经理、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稽核部副经理、计划财务部副总经理、清算存管中心筹建负责人、副总经理(主持工作)、总经理、金融衍生品部筹建负责人、总经理、清算存管中心总经理。现任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据悉,财通基金前任总经理为王家俊,去年10月,财通基金原总经理王家俊因个人原因离职,后暂由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汪海代为履行总经理职务。
上述总经理更迭前后,
2021年9月4日,财通基金公告称,原董事长夏理芬离任,吴林惠接替公司董事长一职;在王家俊离任后,吴林惠也接替其担任上海财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
此外,2021年9月末,财通基金基金投资部总监金梓才升任公司总经理助理,这也给外界释放出财通基金将加大权益布局的信号。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金梓才管理的财通价值动量任职回报高达400.51%%,年化回报24.34%。
近十年权益类产品绝对收益全市场第一,累计参与定增金额超2200亿元
2011年6月成立的财通基金,在业界有“定增王”之称。作为涉足定增市场最早、业务累计参与规模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Wind数据显示,2013年到2021年间,财通基金累计参与定增金额超2200亿元、投资项目近1000个。2021年以出手234次、投资金额286.35亿元,在定增领域保持领先优势。
业绩方面,日前,海通证券发布的《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财通基金近十年权益类产品绝对收益达546.56%,全市场排名第一。除了近十年以外,财通基金近五年和近七年权益类产品绝对收益也均位列前三甲。此外,财通基金固定收益类基金绝对收益过去三年、过去两年均位列全行业前8。
规模方面,财通基金管理规模也逐年攀升。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财通基金非货公募规模442.04亿元,排名当年上升6位、下半年上升7位、四季度上升8位。
营收方面,2021年年中实现营收2.64亿元,净利润为6823.81万元,总资产规模24.49亿元。
两天三家公募高管变更,年内已有65位高管变动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高管变更频繁,近两天内就有三家公募高管变更。除了财通基金外,4月9日,淳厚基金公告称,原董事长李雄厚因个人原因离任,由贾红波担任董事长一职。4月8日,瑞达基金公告称,公司原总经理夏萌因个人原因离任,由公司董事长李湧代任公司总经理。
Wind数据显示,截止4月9日,今年以来共有65名高管变更,涉及到36家公司,其中,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变更分别达到9人、15人。从总经理的离职情况看,以个人原因辞职为主,还有工作安排、升任董事长,任期届满等。从总经理的任职情况看,有的是外聘的,有的是由公司副总经理等高管转任的,为了公司经营发展需要,重新进行工作安排。
沪上一位基金业内人事表示,基金行业总经理变更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资深总经理转任公司董事长或回股东方任职;二是优秀的副总经理被内部提拔为总经理;三是基金公司挖角业内优秀人才担任公司总经理。
基金行业,人才为本。业内人士认为,高管的变动对基金公司一般会产生较大影响,尤其作为公司掌舵人的总经理。上海一家基金研究机构人士表示,管理层的稳定有利于基金公司做大做强,但管理层正常的流动性也无需放大负面影响。特别是一些初创基金公司,商业模式尚不稳定,管理层的变动在所难免。另外,他也认为,基金公司总经理的改变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公司原有的产品布局、销售风格甚至投研体系,激励机制和业务架构有时候也会因为“掌门”的变动而发生变化。
北京某公募基金资深人士称,高管变更对公司的影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部分老牌公募总经理升任董事长,是对总经理能力的认可,属正常升迁,对公司影响较小;如果是公司经营发展不佳,换了总经理,公司存在前景变好的概率。高管变动是个中性因素,评价基金公司,要对公司整体规模、业绩等做综合判断。
据证券时报
王家俊于2011年加盟财通基金,2016年正式履职财通基金总经理,已逾5年。他历任东方证券遵义路营业部市场部经理,汇添富基金南方分公司总经理、全国渠道销售总监兼华东分公司总经理、财通基金副总经理兼市场总监、常务副总经理。
财通基金曾被称作“定增王”,2013年至2015年11月30日,财通基金成功中标279个定增项目,累计参与金额764亿元,其中已解禁的112个项目平均收益率达74%,成功中标的定增项目数量、定增规模、盈利水平均位列全市场首位。
但2016年之后,受到IPO提速、再融资政策及减持政策出台、资金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定增市场从大热迅速进入寒冬,而财通基金旗下多个以定增为主的基金也纷纷出现亏损,旗下的资管计划曾踩雷乐视网,亏损严重。
王家俊之前在接受证券时报
资料显示,财通基金成立于2011年,财通证券是其大股东,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和浙江瀚叶股份有限公司分列其后。截至今年二季末,其管理规模为381.67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占比较大,规模达174.04亿元;股票型基金权重较小,管理规模仅为5.98亿元。
主动权益的偏科也制约着财通基金管理规模扩张,9月末,财通基金基金投资部总监金梓才升任公司总经理助理,这被外部视为加大权益布局的重要信号。
金梓才管理的9只产品均为主动权益基金,在管规模58.18亿元,因重点配置顺周期板块,今年以来,他已取得29.51%的收益率。
财通基金目前由汪海代行总经理职务。公开履历显示,汪海于1997年-2015年就职于建设银行,历任建行上海分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产品经理,建行上海市分行个人金融部产品经理、副总经理,2015年6月加入财通基金,历任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
近期,财通基金还有多起重要人事调整。9月4日,财通基金公告称,原董事长夏理芬离任,吴林惠接替公司董事长一职。
夏理芬,曾任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总经理,于2017年3月加入财通证券,曾任财通证券首席风险官、总经理助理兼首席风险官,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官,现任财通证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任财通基金董事长、浙江证券业协会合规风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证券业协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
新任董事长吴林惠,历任财通证券经纪业务总部副总经理兼机构运营部总经理、运营总监兼机构管理部总经理、运营总监兼运营中心总经理。现任财通证券运营总监、财通基金党委书记。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财通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财通基金、甘李药业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