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600787股票
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反复、暴雷房企增加、楼市预期下滑等不利影响因素,楼市延续了2021年下半年的颓废趋势,房地产的各项关键指标急速下滑,为了应对楼市下行带来的经济增长压力,我国超200个城市出台了460余条楼市松绑措施,救市内容主要包括降低首付比例、房贷利率、发放购房补贴等等,在利好效应充分显现的楼市背景下,2022年楼市走势会如何呢?
6月28日,在2021年万科股东会上,谈及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房时,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表示,短期看市场已经触底。就在同一天,发布了一篇名为“政策力度加大,多地楼市成交回暖”的文章,文章中提到,业内人士预计下半年楼市成交将呈现逐月修复态势,同比降幅有望不断收窄。
2022年下半年房地产触底反弹已经成为业内专家的共识,那么房价会跟着上涨吗?下半年是刚需买房的好时机吗?我们从以下3点来分析:
第一,百姓对房价上涨预期不足
消费者才是楼市命运的主导者,相比于房企,消费者信心指数更加关键。6月29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对下季房价,16.2%的居民预期“上涨”,54.6%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6.0%的居民预期“下降”,13.2%的居民“看不准”。
买房就是买预期,预期房价横盘或者下降时,大部分购房者会延迟购房计划、选择持币观望;预期房价上涨时,消费欲望才会空前增强,目前,只有16.2%的居民为高房价站台,明显支撑房价上涨的动力不足,尤其下半年是各大房企销售回款的关键时期,因此,我认为下半年楼市交易量或将回温,但房价很大概率会保持惯性下滑的趋势。刚需入市买房还是要慎重,大城市的核心地段可以入手,否则还是建议捂好买房的钱包。
第二,期房烂尾、交房不达标的负面新闻频出
房子凝聚了三代人的心血,如果楼盘有烂尾或者其他问题,对一个家庭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可现如今,这一幕幕却在全国各地上演,随着恒大、融创等等房企的暴雷,楼盘也出现了停工、烂尾的问题,同样停工的还有宝能、当代置业等企业的楼盘,对于买了这些房企名下期房的业主来说,房企延期交付已经成为铁定的事实,如果情况更加糟糕,迟迟无法复工的话,期房就会出现烂尾风险,期房烂尾后,购房者不仅钱房两失,欠银行的利息还得一分不差的偿还,否则就会被银行追债或者列入征信黑名单。
那些勉强能够交付的房屋,交房现状也不堪入目,根据坊间消息,太原某项目经过长达290多天的延期后,2022年6月30日,业主终于等来了交房!据业主反映,交付的精装房的厨房的橱柜、灶台、油烟机等均未安装,卫生间的洗手池、卫浴均也未安装!除此之外,泥巴路交房、双面胶粘贴瓷砖的事件也让购房者们触目惊心。
在期房烂尾、交房不达标等负面新闻频出的楼市背景下,即使专家们看涨的呼声有多高,楼市政策有多么诱人,购房者们也不敢拿着全家的积蓄去豪赌,所以,下半年房价反弹依然是困难重重。
第三,房地产发展长期依赖的人口红利消失
房地产长期发展看人口,如今房子的金融属性被剥离,刚需和刚改成为楼市的中流砥柱,具体来看,未来房地产的消费主体主要包括有结婚计划的年轻人、新生儿、进城的农民,以及为了工作方便、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新增人口居住的改善族,但就目前的人口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结婚率8连降、新生儿数量5连降,城镇化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房地产发展赖以依存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长期来看,房价上涨的动力缺失。搞清楚这一楼市逻辑的人绝对不会盲目入市,因此,下半年房价反弹的概率微乎其微。
欢迎关注房视频,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12月7日丨中储股份(600787.SH)公布,公司于2021年11月30日发布了《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物流板块专业化整合获得批准的公告》(临2021-074号),公告了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拟将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诚通集团”)持有的中国物资储运集团有限公司(“中储集团”)股权无偿划入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物流集团”)。
随着房地产宽松政策持续落地,2022年5月,房地产市场初步回暖。
销售端看,5月房企销售环比增长,同比下降,预计6月销售有延续改善的趋势;投资端看,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房屋新开工面积均出现环比回升。
不过根据前5个月累计数据,房地产多项指标仍在继续下探。房地产前5月销售降幅较前4月进一步扩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下降;房企到位资金降幅同环比扩大。
一、政策篇:中央下调首套房贷利率,地方楼市政策井喷
5月,首套房贷款利率下调,各地因城施策加速房地产市场回暖。
中央层面,“房住不炒”的调控前提下,持续释放维稳信号,涉及房企融资、首套房贷款利率下调、LPR利率下调等多个方面。
5月15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将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房贷利率下限由不低于相应期限LPR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LPR减20个基点,二套住房利率下限维持不变。
5月20日,央行公布5年期以上LPR下调15个基点至4.45%,1年期维持不变。开源证券分析,5年期LPR下调有望促进释放中长期贷款和购房需求,利于降低居民负债压力,稳定居民杠杆,利好经济和股市,降息有望催化券商板块行情。
地方层面,据中房研协测评研究中心监测统计,2022年5月地方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142条,较上月增加近一倍。宽松性调控政策内容主要集中在放宽行政限制、加大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和人口人才引进政策支持等方面,中性政策主要集中在住房保障方面,紧缩性政策则集中在市场监管方面。
亿翰智库表示,政策虽在密集出台,但仍属于小步快跑模式,并未完全触及到制约消费者购房决策的根本性因素,作用未必明显。对于被政策压制的需求而言,需求的释放程度仍取决于政策的未来动向。
二、楼市篇:前5月房企销售降速收窄,70城房价续跌
前5个月,房地产销售降幅同比进一步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5月,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分别约4.8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和5.0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1.5%和23.6%。
不过房地产销售业绩的环比降速有所收窄。数据显示,全国商品房的销售面积环比增速和销售额环比增速均从2021年1-5月的高位一路下滑,2022年前5个月较2022年前4个月分别收窄2.7个百分点和2百分点。
5月单月,房企销售额1.05万亿元,销售面积1.09亿平方米,相较于2022年4月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分别为0.81万亿元和0.88亿平方米,环比增长29.63%和23.86%。
图源:国家统计局
房价方面,同环比来看,5月房价延续了今年以来的下跌趋势。
统计局数据显示,一、二、三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均有回落或降幅扩大,同比下降城市个数增加;但房价环比降势趋缓,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下降城市个数减少。
房价环比下跌态势初现遏制,也从侧面反映出稳楼市政策取得积极成效。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6月是房企年中业绩冲刺节点,开发商或继续降价促销以拉升销售业绩,且力度进一步加大。
三、房企篇:单月销售持续下挫,累计销售额普降但初现分化
全国来看,2022年5月,大多数上市房企的销售业绩仍呈低迷状态,2022年前5月房企整体销售同比跌幅持续扩大。
资本邦从2022年1-5月中国房地产销售额TOP50上市房企中筛选了位于不同梯队的15家典型房企,对销售额、销售面积进行分析。
5月单月,在15家典型房企中,仅越秀地产一家出现销售业绩同比正增长,其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分别同比增加2%和18%。
有超1/2的房企在5月的销售金额同比跌逾50%,有2/5的房企在5月的销售面积同比跌逾50%。
这其中,无论从销售额还是销售面积来看,下滑幅度最大的是正荣地产,其5月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分别为23.16亿元和14.6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4.03%和83.75%。
业绩重创的同时,正荣地产债务危机愈演愈烈。5月31日,正荣地产公告称,无法按计划支付2020年5月票据、2021年6月票据、2020年9月票据、2020年6月票据及2020年1月票据各自的利息,合计约5300万美元。同时,正荣地产预计可能无法支付2019年11月票据的利息1372.5万美元。
整体来看,2022年前5个月,15家典型房企的销售额及销售面积同比集体下跌,但普跌中出现分化。
具体而言,15家典型房企中,销售金额同比降幅较小的前三家房企为越秀地产、保利发展和中国海外发展,分别同比下跌15%、32.22%和38.9%。
相比之下,销售金额同比降幅较大的前三家房企为正荣地产、宝龙地产和旭辉控股集团,分别同比下跌73.09%、55.25%和54.9%。
申万宏源在研报中分析,预计这种分化在融资差异和拿地差异之下后续将进一步加大,推动优质房企的销售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四、投资篇:投资拿地双降温,累计到位资金降幅扩大
销售继续承压的同时,房企在开发投资方面也更加谨慎。
2022年1-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大幅降至-4%,且连续14个月收窄。
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21万亿元,同比下降4%;其中,住宅投资3.95万亿元,下降3%。
5月单月,房地产开发投资1.29万亿元,环比增长13.16%。
图源:国家统计局
1-5 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继续恶化,累计到位资金6.04 万亿元,同比下降 25.8%,较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
其中,国内贷款8045亿元,下降26%;利用外资51亿元,增长101%;自筹资金2.11万亿元,下降7.2%;定金及预收款1.91万亿元,下降39.7%;个人按揭贷款9785亿元,下降27%。
图源:国家统计局
资金的收紧对房企拿地布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房企拿地力度持续下滑。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1-5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4681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64.7%,降幅比上月扩大8.8个百分点。TOP100门槛值为14亿元,较2021年5月下降15亿元。
单月来看,中指研究院跟踪的50家代表企业拿地数据显示,50家代表房企拿地总额同比下降88.6%。
其中,2022年1-5月,华润置地以拿地金额358亿元和拿地面积201万平方米,位居房企权益拿地金额和面积T0P100榜单双第一。同时,华润置地又以全口径新增货值634亿元占据“2022年1-5月中国房地产行业新增货值TOP100”排行榜榜首。
华润置地董事会主席李欣曾公开表示,华润置地一直对行业排名有诉求,但对规模没有要求,2022年销售额希望在2021年签约额基础上有所提升。
对于华润置地在土地市场越发激进的态势,专业人士分析,今年扩大土地购置或为2022年之后提高市场份额和销售铺路。
图源:中指研究院
从布局城市等级来看,50家代表房企2022年1-5月在二线城市的投资面积占比最高,为63.9%。从布局区域来看,企业热衷于在长三角拿地,占比达到42.3%。
图源:中指研究院
五、融资篇:境内外融资规模下降,偿债高峰将来临
克而瑞研究数据显示,其统计的100家典型房企在5月的融资总量为519.75亿元,环比减少40.3%,同比减少50.2%,单月融资规模是2019年以来第三低。
从融资结构来看,境内债权融资390亿元,环比减少36%,同比减少17.4%;境外债权融资61亿元,环比增加133.5%,同比减少84.4%;5月资产证券化融资69亿元,环比减少62.6%,同比减少62.1%。
值得关注的是,5月政策多层面支持房企融资缓解资金压力,房企融资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未来房企境内融资难度或将降低。
5月房地产市场供给侧融资政策出台新方案,美的置业在内的3家民营房企被选定为示范房企,在发行债券时同步创设信用保护工具,意图化解当前民营房企融资困局,有效提升市场信心。
克而瑞数据显示,5月发债量最大的企业是中海和保利发展,两家企业的融资总量均60亿元并列第一,分别发行了30亿元的公司债以及30亿元的中期票据;从发债年限来看,最长的是保利置业发行的一笔长达12年的ABS;从债券发行利率表现来看,金隅集团发行的一笔30亿元超短融利率2.08%最低。
另外,5月房企有21笔债券到期,金额共计379亿元,环比减少30.3%,到期债券只数环比减少11只。克而瑞预计2022年6月将有44笔债券到期,合计约639亿元,环比增加68.6%,又一波偿债潮即将到来。
2022年下半年,民营房企到期债券集中。据CAIC数据显示,2022年6-7月200家核心房企境内外债券合计到期规模约1755亿元。其中,民企约有1178亿元债券到期,占比为67%。
结尾
2022年以来,密集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向市场释放暖意。
中信证券在研报中表示,销售数据的边际回暖提示市场基本面底部或已出现,需求侧政策积累和局部疫情影响减弱进一步推动市场信心恢复,下半年房地产销售有望持续提升。
国金证券在研报中认为,市场基本面好的高能级城市和改善性需求有望引领市场逐步企稳回暖。
刚刚过去的上半年,房地产行业下行压力巨大,无论从新房市场到二手房市场,再到土地市场,整体表现均处于近年来低位。与此同时,房企销售业绩遭到重创,融资方面亦未有明显好转,不过从五六月份的情况来看,新房市场和土地市场均呈现回暖态势,部分规模房企6月业绩也出现明显的环比增长。
那么,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表现是否会延续到下半年?今年的楼市“下半场”将会有何种表现?行业下行背景下房企应如何应对?7月6日,《》
从左至右:黄瑜 李宇嘉 赵可
市场是否已经见底?
黄瑜:6月以来,在政策优化发力以及疫情影响减弱下,部分城市市场情绪有所好转,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活跃度企稳回升带动重点城市整体市场边际改善。百城新房价格的企稳对于市场信心的恢复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预计下半年,百城新房价格有望进一步企稳回升。但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市场恢复仍需要时间。
在政策发力显效、疫情影响进一步减弱等利好因素带动下,下半年购房者预期和置业信心将会继续修复,基本面较好的热点一二线城市市场有望延续恢复态势。
李宇嘉:市场信心有所修复,但还在复苏过程中。尽管很多城市新盘看房量上升,但转化率不高,意味着信心还不是很足,包括一些热点城市的很多项目去化率在30%左右,有的还在个位数,主要原因在于二手房价格还在下跌,对新房交楼还有担心,毕竟出险企业的风险并未得到完全处置。另外,对未来的收入、工作预期等,部分人不太乐观。
央行二季度调查显示,更愿意储蓄的人群占比增加了,对房价预期还在走低。下调首付、取消限售、增发房票等,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需求释放,但解决的是部分因贷款限制、交易限制等因素导致的需求,但当下制约需求释放的主要还是收入和预期。这些问题不解决,政策效果就不显著。
赵可:我们对下半年的趋势判断和去年年底时的看法是一致的,即今年房地产市场将呈现U型走势,在四五月份见底,随后呈现逐步改善的趋势。
改善的原因,一是连续的低基数,也就是“周期”,实际上是周期释放的购买力;其次,环比的改善是政策发力的体现,今年力度比较大的政策集中在5月份前后出台,所以大约一个季度后会反映在房地产市场的销售上,但也有一些领先指标比如“居民部门的存款指标”,既看新增存款、也看余额的增长,经过观察发现,过去一年内余额增长,居民的存款的同比增速是向上的,叠加疫情的影响,这就意味着大家开始以防御性地存款,代替了购房和投资。市场见底之后,又会迎来一个购房周期释放的过程。
房企拿地节奏改善?
黄瑜:从22城集中供地来看,今年首批集中供地推出面积较去年首批次缩量明显,整体成交面积、土地出让金均明显下滑,但成交楼面价较去年首批次上涨两成,主因是多地主城区供地规模占比较去年首批次有所提升,楼面价出现结构性上涨。拿地企业仍以央国企、地方平台为主,部分城市地方平台托底明显,民企拿地态度整体偏谨慎。
上半年各地在推地规模上保持谨慎态度,土地供应继续缩量,土拍规则持续放宽,但多城市成交热度仍在低位。预计下半年,随着交易市场的逐渐企稳恢复,企业资金面有望修复,土地市场情绪或有好转,后续批次供应力度亦有望加大,整体土拍热度将好于上半年。但在销售不畅、偿债高峰等因素影响下,短期房企投资意愿仍偏弱,整体土拍市场热度改善程度或有限。
李宇嘉:下半年土地端好转依旧滞后于销售端,开发商在土地市场依旧处于买方角色,地方政府依旧会拿出好地块来招揽客户。因此,下半年拿地,有得挑、有得选。
同时,下半年强二线城市楼市回升加速,土地市场竞争可能会加大,但整体依旧是买方市场,实力强的企业可以去布局。弱二线城市会好转,但未传递至土地市场,拿地的机会出来了,可以去看看机会。
赵可:土地市场的利润率去年四季度开始好转了,今年从二季度以来相对更好一点,因为政府也优化了这种拍地的一些规则,所以整体的利润率肯定是在获取投资的土地层面应该逐步回升。
但利润率回升并不代表整体形势就急速好转,不能只是看静态的利润率,如果去化不行,利润率高也是没用的,有现金流的销售才是好的销售,这个是跟房企内部的定价、跟市场的环境这些都是有关系的。
从去年的四季度末到现在,拿地层面利润率环境肯定是改善,当然肯定有分化。有些城市绝对的利润率可能确实比去年好了,比如说好了两三个点,但是它绝对的利润率的水平(比如说5个点左右)可能依然还是比较低的,这种可能会导致大家也不一定会去愿意参拍。所以大家会在区域拿地上看到一些分化,因为大家本来就子弹有限,他们就会选择那些利润率更高、去化更好的高能级城市去布局。
新房销售能否回暖?
李宇嘉:阻碍开发商拿地、开工、推盘的,主要就是资金状况以及未来的市场预期。销售端资金占了开发商一半的资金来源。现在,销售正在复苏,这将在下半年表现为开发商资金链好转,对拿地、开工、推盘的积极性会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对开发商合理资金需求,正在给予正常化的融资,比如通过信用增进的扶持,降低投资者对开发商出风险的担忧,这也会助力开发商在融资端的正常化。只要销售端和融资端都能正常化,开发商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升。当然,因为销售端的复苏比较缓慢、融资端对民企的风险担忧比较大,这需要一个过程,但已经开启。
黄瑜:向好的迹象已经出现,6月份在多种有利因素影响下,企业推盘节奏有所加快,50个代表城市商品住宅月均供应规模同比降幅收窄,环比增长超四成,新房市场供应端有所修复。
短期来看,在市场销售未出现明显复苏及房企融资端得到改善之前,开工或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渐企稳恢复,企业新开工积极性或将有所修复,特别是热点城市新开工节奏有望加快。
今年以来,全国土地成交面积大幅下降成为下半年新开工修复的主要拖累项之一,此外在地方政府“保交付”要求下,在施工程建设有望加快,预计下半年竣工或逐渐修复。
业绩目标如何调整?
赵可:今年的“分化”可能比2008年、2014年、2015年等年份要更为突出。
一方面是城市间的分化。由于今年政策优化的打法不一样,以往一二线核心城市先行、三四线城市随后,这种方式扩散效应也高,但也令一些城市出现房价过快上涨的压力。
近期的政策是房价下行和财政压力大的低能级城市率先放松,那么最终对预期的影响肯定弱于以往的政策方式。从全局层面看,从“量”到“价”的上涨切换会比历史上滞后,但实际上对提振的方向并不影响。所以从结构上面来讲,不同城市间的分化,由于政策背后的基本面不一样,弱的城市放的多,供需环境本来就矛盾,市场恢复可能就慢;强的城市放得软一点,市场也能起来,但难以出现房价过快上涨。
第二方面是房企之间的分化。政策出台带来了竞争格局的改善,部分企业无法通过房价上涨来“救赎”非优质资产,但少数的优质企业能够熬过来,在市场回暖过程中也会出现比较大的分化,在销售和拿地上都会比较明显。
第三方面是居民购买力的分化。近期信贷杠杆在逐步放松,居民存款增速在上行,但是存款增速比历史上要低,意味着过去买房一直在掏6个钱包,所以当前的情况是既有存款支撑后续的购买力,又显得存款较历史不足。为什么这一轮优化用改善需求的政策来托底,就是因为刚需当前相对谨慎,但改善型需求比如置换房屋或本身购买力强的家庭,政策放松能够起到作用的,所以这也体现了近期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的分化。
李宇嘉:今年上半年房企业绩的下滑是相对于去年上半年的。但主流房企的表现亮眼,跟踪的18个开发企业1~6月累计销售尽管同比下降40.6%,但6月份这18家企业销售同比只下降27.2%,环比增长62.8%,其实已经恢复到相当不错的状态了。
其中,高信用公司的销售表现显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保利发展、华润置地、越秀地产、滨江集团等公司都在2022年6月实现了月度销售额的正增长。同比看,销售降幅持续收敛。我们必须要将眼光放到重点房企,这是从局部改善到全局改善的路径。
下半年赶超上半年,这是必然的。一方面,下半年企业运营会随着销售改善、收并购提速、风险处置落地而大幅好转,企业好转了,居民预期就会改善。另一方面,下半年同比基数降低了(去年下半年楼市开始冷却),也会在数据上显示为市场好转。
黄瑜:伴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渐减弱,需求端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房地产交易市场有望逐渐企稳恢复,特别是热点一二线城市市场已现企稳恢复迹象。
建议房企紧跟各地政策形势,把握市场窗口期,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促回款;同时运用数据工具科学决策,甄别潜力区域与城市,把握结构性机会,修炼内功,提升产品力与服务力。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房地产股市行情最新消息》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房地产股市行情最新消息、600787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