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汇隆新材2022年4月20日在年度报告中披露,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1万户,较上期(2021年12月31日)减少7321户,减幅为40.03%。
汇隆新材股东户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基础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股东户数为3.65万户。其中,公司股东户数处于0.5万~1.5万区间占比最高,为32.58%,汇隆新材也处在该区间范围内。
基础化工行业股东户数分布
股东户数与股价
2021年9月30日至今,公司股东户数显著下降,区间跌幅为48.98%。2021年9月30日至2022年3月31日区间股价上涨3.45%。
股东户数及股价
股东户数与股本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最新总股本为1.09亿股,其中流通股本为2730万股。户均持有流通股数量由上期的1415股上升至2489股,户均流通市值5万元。
户均持股金额
汇隆新材户均持有流通市值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基础化工行业A股上市公司平均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为30.04万元。其中,24.08%的公司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在12.5万~20万区间内。
基础化工行业户均流通市值分布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柏可林 摄农业是目前投资的热点,以猪肉为例,猪周期正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上海市民朱伟国(化名)的生活。
“猪肉价格最近几个月涨得很快。3月份一斤五花肉大概15元左右,现在要近20元,涨幅超过20%。而且家附近的超市经常\"一猪难求\",大家早早排队买猪肉,开摊1小时不到就卖完了。有时候想要买点猪颈部位的梅花肉,不但要排队,还需提前预订呢。”朱伟国告诉《国际金融报》
猪价不单单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连投资也围绕猪周期展开。
“猪肉价格涨得那么好,养殖类的股票肯定受益,最近买了一只农业养殖股,这只股票今年年中业绩大幅增长,股市虽然连续调整但我通过这只股票已经获利40%。”朱伟国说。
“猪周期”将延续
猪肉价格的连续上涨已成为市场焦点。
据商务部监测,7月20日至26日的一周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000061,股吧)市场价格小幅上涨,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继续回落。其中禽蛋价格小幅回升,其中鸡蛋、白条鸡价格分别上涨1%和0.4%。肉类价格有所上涨,其中猪肉、羊肉价格分别上涨2.4%和0.3%,牛肉价格与前一周持平。
生猪市场进入了高位震荡局面,需求方面,由于高温天气导致家庭外的猪肉消费有所下降,再加上各大中小学校进入暑假,猪肉消费进入了全年最淡季,但同时,高温天气也导致压栏减少,出栏增加。由于头均盈利已经超出正常均衡水平,从而也导致补栏积极性已经提前进入高峰状态,但猪价拉锯过后仍会有一个惯性上涨,目前生猪市场已经连续4个月上涨,幅度达50%,并且这种价格传导效应开始在产业链上下游蔓延。
长江证券(000783,股吧)分析师陈佳预计,生猪价格有较大概率能够突破2011年每公斤20元的高点。2011年曾出现一轮持续约28个月的猪价上涨。
根据通胀指数的数据,2011年至2014 年,累计的通胀率为7.38%。即现阶段的每公斤20元生猪价格相当于2011 年每公斤18.7元的生猪价格。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现阶段的生猪价格到每公斤20元要低于2011年真实价格。
此外,长江证券测算,2015年、2016年的供需短缺可能严重于2010年至2011年的猪价景气周期。从供给上看,估计2015年生猪出栏量为7.11亿头,2016 年为6.93亿头;根据对城乡家庭消费量、餐饮消费量、企业需求量等方面的测算,预计2015年7.27亿头,2016年达到7.28亿头;供需平衡角度来看,预计2015年生猪短缺1517 万头,2016年短缺3462万头,而这一水平高于2011年。
值得注意的是,机构还判断,猪肉价格高企可能还将持续一段不短的时间。
陈佳指出,按农业部数据来看,截至2014年6月,能繁母猪仍在持续下行,按补母猪产生新增供给需要10至12个月来推算,至少明年中期以前,供给仍是处于下行的趋势。假设需求变化平稳,那么价格上涨行情持续到明年中期没任何问题。到明年中期之后价格上涨是否可持续的核心在于补栏,即补栏积极性高低决定了明年中期之后的供给是否会明显增加,从而扭转猪价趋势。
不过,长江证券判断,目前行业存在补栏母猪,但积极性不高。
从盈利角度分析,2015年5月初自繁自养生猪才达到盈亏平衡,到现阶段养殖户实现盈利仅仅2个月。
根据机构数据,5月自繁自养生猪单头平均盈利为每头58元,6月为每头155元,截至7月17日当日为每头375元。
陈佳认为,养殖户的盈利时间还较短,先期仍会考虑解决资金链断裂风险而偿还高息负责。而且经历了长达20个月的深亏,养殖户补栏更趋于理性。
此外,截至2015年6月,能繁母猪存栏数据仍是持续减少的。现阶段主动淘汰基本较少,但是由于浙江、福建等省份的环保因素导致6月30日前需要靠近水源地带的养殖设施全部清除和退出,使得被动出清下的去存栏。而母猪价格走势看不出强势补栏信息。根据中国政府网的数据来看,截至7月17日能繁母猪的价格为每公斤30.17元,较2015年3月份的低点每公斤27.63元上涨了9.2%,远低于生猪价格52%的涨幅。
长江证券判断,生猪行情很可能持续要到2016年下半年甚至年底。
猪肉价格的上涨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近期多项食品价格也伴随着猪肉价格上涨相继回暖,据商务部监测,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已连涨数周。
猪肉连带食品价格上涨,使得市场开始担忧通胀会卷土重来,进而影响货币政策转向。
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上涨1.4%,涨幅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7%,影响CPI上涨约0.2个百分点。
今年通胀预期目标为3%,从目前的判断来看,今年CPI上涨水平仍会大大低于预期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7月28日发布消息,受稳增长政策效果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近期物价水平低位企稳,其中个别商品价格也出现了一定的涨幅,但总的来看居民的物价预期保持稳定。
央行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54.1%的居民预期下季度物价水平“基本不变”,26.4%的居民预期“上升”,8%的居民预期“下降”,11.6%的居民表示“看不准”。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央行主要观察总体物价水平等宏观指标。下半年仍会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适度,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稳定金融市场预期,继续支持实体经济企稳上升。
政策利好不断
价格回暖除周期因素外,政策“红包”不断也提振农产品行业。从商务部大力促进互联网+农业发展,并成为首个落实出台的专项行动计划,再到中央财政安排12亿支持畜牧良种补贴,都释放出了明确支撑农业发展的信号。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三农”工作事关国家全局,任何时候都要放在基础位置。
会议提出要坚持以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为首要前提、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主攻方向、以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内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为基本遵循,完善补贴、价格等机制,大力转变农业经营、生产和资源利用方式。
会议部署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安全高效绿色发展之路;同时细化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农垦改革政策有望于本月内出台,对接往年8月下旬开始的农业“一号文”主题时间。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在一节中重点提出加快农垦改革,拉开了农垦全面改革的大幕。
日前,海南省政府常务会议确定新一轮农垦改革主线,提出以推进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股权多元化改革为主线,以保障橡胶等国家战略物资、热带农产品供给和国家种子安全为核心,推进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建设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园区、大产业,全面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
长江证券分析师陈佳指出,农垦是中国在特定时期创造出的企业管理体制,承担着较多的社会方面的重大事务,管理上政企混淆。具体来看,现有农垦系统有以下三点突出问题:政企关系混淆,农垦办社会负担重;市场化运行落后,遏制农垦经营效率;管理体制缺陷,造成部分农垦企业亏损严重。
现阶段农垦发展遭遇问题亟待解决的诉求,加上新颁布的一号文件中关于农垦改革的指引,农垦改革将加速进行,改革包括市场化运行、实现农垦办社会职能分离、整合农垦资源打造大型农业集团等。
本轮改革将进一步推进农场企业的市场化进程,给农垦土地带来新的盈利模式。未来盈利模式主要方向有盘活土地资产:土地确权后进行土地信托流转;提升土地价值:采取土地众筹等新模式运营土地;提升亩产价值:种植高附加值的有机作物和种子扩繁。
市场化并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管理体制,农产品价格调控体系也将更为市场化。
近日有消息称,农业部针对下一步农产品价格改革方向,国家已确定对不同品种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对于稻谷和小麦两个口粮品种将继续坚持最低收购价,而对于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等品种,通过市场价格信号引导生产,调节供求。
2004年,中国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但国家并非放任不管,而是建立了农产品价格调控体系,先后对稻谷、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制度,对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等实行临时收储制度。
实施临时收储政策的初衷是,当价格过低时,国家采取高于市场价的收购措施,避免农民损失过大。正常年景,托市收购应有预案而不启动。这本是一种兜底性质的调控手段,却逐渐演变为常态化的手段,托市收储数量越来越大,收购价格越来越高。部分农产品一定程度上患上了“补贴依赖症”。
一位大宗商品贸易商告诉《国际金融报》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调整一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政府也要发挥好的作用。另一个就是针对当前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土地收益对农民仍然偏低、进口农产品价格倒挂、国内粮食库存紧张等矛盾。
目前,国家在部分地区试点施行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价改的总体思路是推动临时收储等政策逐步向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转变。国家不再直接入市收购,让价格形成真正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政府则通过价外补贴等方式来保护农民利益。
大豆和棉花的价格改革已大幅减少了国内外价差,也缓解了库存压力。
农产品投资受青睐
周期回暖叠加政策利好使得农产品板块备受青睐,A股市场上的农业股和期货市场上的农产品期货已经成为市场热点。
在众多利好支撑下,农业股今年上半年收获了77.69%的涨幅,而去年全年该板块仅上涨了18.21%。
据Wind统计,在板块内87只个股中,上半年涨幅累计超过100%的个股达25只。尽管6月15日至7月8日期间该板块跟随大盘展开了一波跌幅超过40%的调整,但从7月9日反弹以来,农业股便扛起领涨大旗,该板块仅15个交易日变上涨超过40%,成为当之无愧的做多主力。
安信证券认为,农业板块是未来6至12个月业绩增长确定性最高的板块,受季节性需求启动、农产品价格周期向上的影响,该板块有望获得超额收益,所以现在无疑是布局农业股的最佳时期。
据Wind统计,目前两市有58家农业类上市公司披露了中报业绩预告,其中35家预喜,占比超过六成,而去年年报的这一数据还不到50%,具体到公司,有12家净利润统一翻倍,其中康达尔(000048,股吧)涨幅最大,高达3490%,中水渔业(000798,股吧)、晨光生物(300138,股吧)紧随其后,涨幅分别为798%和529%,至于业绩大增的原因,多数公司都认为公司主营业务产销量的增加功不可没。
机构指出,投资者也可根据农业现代化、农业改革来布局。
齐鲁证券研报称,“农业现代化”这一明确目标给农业信息化、机械化、农村电商、农村互联网金融等以现代技术融合农业均带来光明的前景。据方正证券(601901,股吧)预测,作为农业现代化主体投资核心的“信息化”,市场空间将超过万亿。
长江证券分析师陈佳指出,在农垦系统改革预期出台背景下,我们看好两类公司,一类是现有农垦系统的龙头,且集团耕地资产丰富,未来公司有股权多元化改革可能,建议重点关注北大荒(600598,股吧);另一类是依靠央企背景和农垦历史资源,在未来农垦系统股权多元化改革中有能力参与农垦土地资源整合的企业,建议重点关注农发种业(600313,股吧)。
期货市场来看,正在推进的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对期货价格有更为直接的影响。
上海中期研究所副所长朱罡认为,近日,国家推进农产品价格改革,多个品种将会受影响。玉米就是其中的一个。未来玉米市场将回归国内供需层面。收储机制的放开是在市场预期内,相对对市场的影响较小。
除政策影响外,天气因素也促使投资机构布局农产品期货。
一位商品私募基金经理告诉《国际金融报》
根据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行情统计,截至7月27日,玉米期货主力合约自7月13日创造的13个月高点回落逾15%,而小麦和大豆也比6月底时的高点分别下跌18%和10%。
美国农业部7月27日公布的农作物生长报告显示,在截至7月26日的一周,美国玉米和大豆质量评级较前一周变化不大,且仍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美国冬小麦收割进程已完成85%,高于近五年平均水平。
“再加上今年厄尔尼诺可能导致农产品供给下降,农产品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上述基金经理表示。
今年厄尔尼诺现象或卷土重来,联合国下属的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报告称,1至6月全球海陆表面平均气温达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并且出现了史上最热的6月,表明厄尔尼诺现象正在形成。统计数据表明,厄尔尼诺现象爆发后的3至6个月,农产品行情往往会出现一波大牛市。
上述基金经理最为看好受厄尔尼诺影响农产品品种,如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期货,他透露:“我们已经布局做多白糖。”
从基本面来看,白糖也存在供应缺口。
2015/2016榨季,广西继续减产,甘蔗播种面积为1240万亩,预估食糖减少量达到70万吨。云南减产幅度则在30万至50万吨,两大主产区广西和云南合计减产规模在100万至120万吨,总产量将下滑到930万至950万吨。与此同时,国际糖业组织(ISO)预计,2015/2016年度全球糖市供应缺口为250万吨,2016/2017年度供应缺口为620万吨。
受高温天气影响,白糖已进入消费旺季,如果消费维持5%的增速就将超过1550万吨,国内产销缺口将达到600万吨,更重要的是新榨季糖厂推迟开榨的可能性较高,10、11月的供应仅能靠进口满足在自律进口量维持不变的情况下,供应会出现220万吨的缺口。市场预计届时糖价有望直逼每吨6000元关口。
今年“露营经济”火出圈!一年内超2万家企业成立,新增数量异常火爆。目前,露营已经从一种休闲方式传导至A股市场,并掀起露营经济热潮,产业链上市公司业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国内露营人口渗透率约3%,对比海外超10%的渗透率,国内露营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上游原材料企业汇隆新材(301057)凭借绿色纤维的龙头优势将受益下游需求暴增。
1
露营行业高景气,户外用品市场需求暴增
今年以来露营持续火爆。在疫情影响出游、观念转变、综艺节目推动等因素催化下,今年以来户外及露营行业呈爆发式增长。
据京东618数据显示,户外露营装备需求大涨。其中,便携桌椅床、救援装备、帐篷/垫子的成交额占据前三,分别同比增长:541%、227%、165%;其次,野餐用品、睡袋/吊床、烧烤用具、军迷用品也备受露营迷的青睐,成交额同比增长:142%、116%、114%以及113%。
而大量企业入局露营产业则从侧面佐证了赛道热度。数据显示,我国现有4.7万家露营相关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露营”,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其中,近半数的企业成立在1年以内。今年以来,我国已有超7200家露营相关企业成立,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根据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747.5亿元,同比增长62.5%;带动市场规模3812.3亿元,同比增长58.5%。预计2025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483.2亿元,带动市场规模将达14402.8亿元。
2
产业链上市公司受益,资本闻风而动
露营相关产业的供给和需求正在不断增长,露营产品生产企业开足马力生产,除了有露营外贸企业转做内贸市场外,原来的一些纺织服装企业,甚至其他领域的企业也抢单,部分企业订单今年已排满。
露营热潮让市场的聪明资金闻风而动。据统计,A股市场上具备户外露营相关业务的公司有十几家,如户外运动品牌探路者股价在5月的一周内猛涨35%,牧高笛更是在618期间创下年内股价新高。
但从产业链投资机会角度,华安证券轻工负责人马远方表示更看好上游生产商,“户外用品行业终端较为分散,且下游品牌十分依赖设计创新,产品更迭速度快,而上游聚焦代工生产的模式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最优解。上游生产商通过纵向一体化布局,掌握核心生产技术,具备较高壁垒。且基于强生产能力,生产商绑定头部优质客户资源,在核心品类的持续放量以及新品类的拓宽方面均具备优势,具备优异的成长性。”
产业链上游具备成长弹性的标的正被资本挖掘,如汇隆新材(301057),其主营业务为原液着色纤维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是使用原液着色技术生产的差别化有色涤纶长丝DTY、FDY 和POY等,是帐篷等户外露营装备的生产原材料之一 。
“长期大空间,短期高成长”是投资成长股的纲领,业内将成长股的市值拆解为【市值=行业总规模*市场渗透率*市场占有率*(售价-成本)*PE】,故以此分析该公司的成长弹性。
首先是市场渗透率。目前,国内露营人口渗透率仅为3%左右,而美国2020年露营人口渗透率已达15.8%,日本2021年露营渗透率也已超10%,对比之下,国内露营人口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露营市场仍处于增量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可期。
其次是市场占有率。市占率的提升成长对公司整体运营的能力要求很高,包括品牌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成本优势、销售优势、规模优势等。A股涤纶相关概念股有十几家,汇隆新材(301057)在切片纺原液着色涤纶长丝细分行业中排名前三位,其在差别化涤纶长丝行业中具有优势地位。
在长期积累和创新中,汇隆新材已形成了以配方技术、调色系统及专利生产设备组件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积累了多项自主研究开发的差别化有色涤纶长丝制备工艺技术,拥有与绿色纤维制造相关的专利数十项,形成了符合自身业务特点的专业技术优势。
基于产品优异的性能及良好的品质,汇隆新材的“汇隆”牌有色涤纶长丝具有较高的行业知名度,积累了丰富的市场资源和稳定的客户群体,在下游客户中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声誉。这为汇隆新材快速抢占露营经济市场,提升市场占有率,提供了助力。
第三,售价和成本。业内人士认为,在零售端露营装备可以卖出更好的价格,但在生产制造层面,相对来说,有现货的企业或者有专利技术的企业在这一轮供应链端的博弈中,更有议价空间。
随着户外用品市场整体正由“量”向“质”过渡,低端产品也会逐步出清,未来户外装备品牌将更趋向绿色原材料,如迪卡侬、宜家、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公司,均要求生产商更多的使用原液着色纤维等绿色产品。因此,汇隆新材的产品在附加值较高的细分市场已取得了较强的优势。
据了解,汇隆新材也在为迪卡侬等知名品牌提供原材料。近期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与迪卡侬集团下属企业DESIPRO Pte,Ltd.及上海莘威运动品有限公司签订了《采购合同》,约定由公司制造、供应相关产品用于迪卡侬集团相应产品的制造。
最后,行业总规模。我国是世界颇具潜力的化纤生产国和消费国,绿色纤维是行业未来的发展主流。国家近日发布的《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 年,绿色纤维占比要提高到25%以上。而原液着色纤维是国内认证的三大绿色纤维之一,目前在我国化纤行业中仍是一个处于成长期的子行业,未来行业规模提升空间巨大。
对于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汇隆新材除了原有的产能可应对,还有即将投产的新增产能。汇隆新材在近期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2021年度产能9.8万吨。公司在新增的年产3万吨原液着色加弹丝技改项目、年产3万吨智能环保原液着色纤维项目预计将于2022年、2023年陆续投产。
3
露营经济蓝海市场,上亿人规模大有可为
总的来说,如果一个公司同时占2个正向逻辑就很厉害了,如果占3个以上就是超级成长股。市场渗透率的成长如果突破临界点,就会开始爆发性增长,而如今的露营行业正开始爆发式增长。另外,行业总规模增长确定性强,市场占有率靠企业自身努力。汇隆新材在原液着色涤纶长丝行业知名度较高,产品的下游应用包括墙布、窗帘窗纱、沙发布等家纺面料、阻燃遮光面料、汽车高铁内饰、装饰材料及户外用品等多个领域,随着新增产能陆续投产,市场占有率将不断提升。
易观分析近期发布的《2022年中国露营市场专题洞察》预测,2030年泛露营参与人口将达2.1亿人。天风证券指出,对标美国和日本的渗透率超,中国尚处于早期阶段,未来若按照10%渗透率计算,中国露营用户预计将达上亿人规模,市场蓝海大有可为。
深交所2021年9月9日交易公开信息显示,汇隆新材因属于无价格涨跌幅限制的证券而登上龙虎榜。汇隆新材当日报收25.39元,涨跌幅为216.19%,换手率67.41%,振幅49.32%,成交额4.73亿元。
9月9日席位详情
龙虎榜数据显示,今日共2个机构席位出现在龙虎榜单上,分别位列卖一、卖四。合计净卖出340.89万元,占该股今日总成交额的0.72%。除此之外还有海通证券、歌尔股份、索通发展等34只个股榜单上出现了机构的身影,其中22家呈现机构净买入,获净买入最多的是歌尔股份,净买额为2.45亿元;12家呈现机构净卖出,其中遭净卖出最高的为海通证券,净卖额为5.98亿元。
榜单上出现了4家实力营业部的身影,分别位列买一、买二、买四、卖二、卖三、卖五,合计买入1740.98万元,卖出571.44万元,净额为1169.54万元。
买一、卖五均为证券拉萨东环路第二证券营业部,该营业部买入705.63万元,卖出130.00万元,净买额为575.62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606次,实力排名第15。证券拉萨东环路第二证券营业部今日还参与了中青宝(净买额1251.86万元),中粮工科(净买额739.17万元),银星能源(净买额582.12万元)等11只个股。
买二、卖三均为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二证券营业部,该营业部买入591.08万元,卖出150.79万元,净买额为440.29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1266次,实力排名第8。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二证券营业部今日还参与了怡球资源(净买额2602.24万元),中青宝(净买额1525.01万元),中粮工科(净买额922.31万元)等16只个股。
买四为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一证券营业部,该席位买入444.28万元,卖出92.33万元,净买额为351.94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493次,实力排名第16。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一证券营业部今日还参与了中粮工科(净买额672.60万元),*ST双环(净买额600.92万元),新中港(净买额342.18万元)等6只个股。
卖二为中泰证券上海花园石桥路证券营业部,该席位卖出198.31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130次,实力排名第33。中泰证券上海花园石桥路证券营业部今日还参与了中泰化学(净买额1477.09万元),英力特(净买额-1225.08万元),冀中能源(净买额-608.81万元)等4只个股。
注:文中合计数据已进行去重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汇隆新材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汇隆新材股吧、600313农发种业股票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