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企业十大排名,中国风电设备生产企业十大排名

2022-07-25 1:33:15 股票 xialuotejs

中国风电企业十大排名



本文目录一览:



2021年中国风电吊装情况出炉。

4月22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下称《简报》)显示,去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约1.59万台,容量5592万千瓦,同比增长2.7%;累计装机超过17万台,容量超3.4亿千瓦,同比增长19.2%。

去年国内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4144万千瓦,占比74.1%;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448万千瓦,占比25.9%。

风电整机市场份额再度集中,前五名整机商新增装机市场份额为69.3%,排名前十的整机商市场份额为95.1%,分别同期增长4.6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

2020年,头部整机商市场份额被稀释,前五及前十家整机商市场份额分别为64.7%和91.5%,同比下滑8.8和0.7个百分点。

去年排名前三的整机商分别为金风科技(002202.SZ)、远景能源、明阳智能(601615.SH),与上年排位保持一致。运达股份(300772.SZ)由第五上升至第四,电气风电(688660.SH)从第四下滑至第五。

上述五家整机商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0.4%、14.6%、12.4%、12.1%、9.9%。

其中,金风科技和远景能源的市场份额分别下滑2.2个百分点,明阳智能提升2.3个百分点,运达股份提升5.4个百分点,电气风电提升1.4个百分点。

运达股份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得益于其陆上风电装机量攀涨。2021年,该公司陆上装机容量677万千瓦,占比16.3%,位居第三。

明阳智能以16万千瓦的微量优势守住了第三的位置,这得益于海上风电交付量的增长。去年其陆上风电装机排名下滑,装机容量315万千瓦,市场份额7.6%,排名位列第六。它与运达股份的陆上装机量相差362万千瓦,但这部分差距由海上风电装机量补齐。

排名第六至第十的整机商变动较大,去年分别为中国海装、中车风电、三一重能、东方电气(600875.SH)和联合动力。其中,中国海装前进三位,中车风电下滑一位,东方电气下滑三位,三一重能和联合动力排名保持不变。

具体到海上风电,电气风电继续稳居首位,新增海上风电装机876台,容量420.4万千瓦,市场占比29%。去年为海上风电抢装潮,各整机商均加快海上风机吊装,电气风电的海上风电市场份额同比下降了7.5个百分点。

位居其后的依次为明阳智能、金风科技、中国海装、东方电气、远景能源和哈电风能,占比分别为26.1%、16.5%、13.8%和7%。

其中,远景能源的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排名下滑最多,由2020年的第三名下滑至第六名。

风电开发商方面,去年新增装机量排名前五的分别为国家电投、华能集团、三峡集团、中广核和中国电建。

三峡集团去年发力渐猛,风电新增吊装量445万千瓦,市场份额为8%,同比增长5.1个百分点,排名由第十跃升至第三。

该集团去年海上新增装机最多,吊装海上风机279万千瓦,占其总吊装量的62.7%,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为19.3%。

华能集团、国家电投、中广核、国家能源集团分别位列海上风电开发量排名第二至第五,市场份额分别为15.6%、14%、11%和7.9%。

《报告》还显示,去年三北地区新增装机容量占比下滑,从2020年的52%降至45%,中东南部新增装机容量从48%上升至55%。

同期,风电大型化趋势明显,新装风机3兆瓦以下占比约20%,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3-5兆瓦机组新增装机容量占比56.4%,同比增长22个百分点;5兆瓦及以上新增装机容量占比23.3%,同比增长19个百分点。

6-7兆瓦机组占海上新增装机容量的45.9%,同比增加29.8个百分点。

去年中国共出口风机886台,容量共326.8万千瓦,同比上涨175.2%。截至2021年底,共出口风电机组3614台,累计容量964.2万千瓦。

海上风电机组还在去年首次实现出口,共72台,容量32.48万千瓦,均出口到越南。其中,金风科技42台,明阳智能16台,东方电气14台。

截至2021年底,新增和累计风机出口最多的国家为越南,占比分别为72.1%和25.4%。

《简报》公布的数据与此前彭博新能源财经统计的数据有所不同。后者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风电新增吊装容量5580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新增4160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1420万千瓦。运达股份新增吊装量764万千瓦,比明阳智能高出11万千瓦,装机量排名位居第三。




第一创业证券app下载

该公司去年归母净利润同比降8.29%,同时净资本降2.93%,而且还两次被证监部门采取监管措施


《投资时报》研究员 田文会

与证券行业净利整体实现较快增长相逆,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第一创业,002797.SZ)去年净利润出现下降。

据第一创业近日公布的2021年年报,该公司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45亿元,同比降8.29%。而当年前三季该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11.65%。可见,该公司当年第四季度业绩增速下降较快。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去年中国证券业净利润为1911.19亿元,同比增长21.32%。


第一创业2021年营收中,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降31.53%,同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由盈利转为亏损1.58亿元。

2021年,第一创业净资本也出现下降。当年末,该公司净资本为同比降2.93%,其中附属净资本同比降32.43%。长期次级债可以补充附属净资本,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2021年10月发行次级债时,网下预设的发行规模为不超过8亿元,但最终网下实际发行规模为5亿元。

第一创业2021年年报还显示,当年该公司两次被证监部门采取监管措施,分别涉及网友分享保荐和私募资管业务。同时,该公司涉及多起诉讼、仲裁事项,其中2021年新增一般诉讼、仲裁2宗,涉及金额约为2.5亿元。

《投资时报》就上述净利润下降、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下降、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亏损、净资本下降等问题向第一创业发送了沟通函,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归母净利缩水

第一创业2021年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而当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仍为增长,可见当年第四季度净利缩水较多。

据第一创业2021年年报,该公司当年营业总收入为32.55亿元,同比增4.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45亿元,同比降8.29%。而2021年前三季,该公司营业总收入为24.17亿元,同比增16.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5亿元,同比增11.65%。

第一创业2021年营业收入中,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3.06亿元,同比降31.53%;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亏损1.58亿元,而2020年为盈利0.72亿元。

第一创业称,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下降主要系证券承销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下降。

2021年,该公司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3.42亿元,同比降24.84%。其中,证券承销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3.16亿元,同比降23.11%;财务顾问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0.15亿元,同比降59.75%。

对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亏损,第一创业则称主要是当期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2021年,该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36亿元,2020年为1.45亿元。

第一创业2021年营业支出中,业务及管理费为21.64亿元,同比增15.92%。其中,职工薪酬为13.66亿元,同比增4.12%;销售服务费为1.55亿元,同比增2倍;使用权资产折旧为0.76亿元,2020年为0。

净资本下降

在净利润下降的同时,2021年末,第一创业的净资本也出现下降,多个风控指标相随下行。

2021年末,第一创业母公司净资本为98.75亿元,同比降2.93% ,其中,核心净资本为91.25亿元 ,同比增0.68%;附属净资本为7.5亿元,同比降32.43%。附属净资本下降较快。

当年末,该公司母公司资本杠杆率为28.47%,相应同比下降 0.96 个百分点;风险覆盖率为296.24%,同比下降 12.39 个百分点。

据《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净资本由核心净资本和附属净资本构成。其中,核心净资本=净资产-资产项目的风险调整-或有负债的风险调整-/+中国证监会认定或核准的其他调整项目;附属净资本=长期次级债×规定比例-/+中国证监会认定或核准的其他调整项目。

第一创业称,该公司建立了净资本风险控制指标的动态监控及净资本补足机制,包括对净资本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的事前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事中监控预警,事后跟踪处理及时报告,根据需要采取净资本补足等相关措施。

对于附属净资本,根据《证券公司次级债管理规定》,证券公司借入或发行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次级债为长期次级债。长期次级债可按一定比例计入净资本,到期期限在3、2、1 年以上的,原则上分别按 100%、70%、50%的比例计入净资本。

据第一创业公告,该公司公开发行不超过50亿元次级债券获得中国证监会注册。此次债券采取分期发行的方式,第一创业2021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次级债券(第一期)为此次债券的第一期发行。此期债券发行规模为不超过 8 亿元(含 8 亿元),3年期。此期债券募集资金用途为偿还有息债务。2021年10 月,第一创业2021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次级债券(第一期)发行,此期债券网下预设的发行规模为不超过8亿元,不过,最终网下实际发行规模为5亿元。

关于核心净资本,其中净资产一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

自2016年5月上市以来,第一创业共增资三次,注册资本由19.7亿元增至42.02亿元。

资本金额度影响净资本,也直接影响业务开展。

据第一创业2021年年报,该公司坚持“成为有固定收益特色的、以资产管理业务为核心的证券公司”的战略目标。

第一创业2022年1月20日发布的当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由于固定收益业务受资本金规模和资金成本影响,该公司一方面通过补充资本金打开业务空间,利用多种融资渠道不断降低资金成本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该公司也积极发展固定收益客需业务,降低对资本金的依赖。

2021年末,第一创业其他风险控制指标中,流动性覆盖率为234.52%,同比下降 119.72 个百分点。

2021年,第一创业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为20亿元,同比增1.5倍。

涉多起诉讼

第一创业2021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及子公司当年还两次被采取监管措施。同时,该公司涉及多起诉讼、仲裁事项。

2021年5月21日,中国证监会向第一创业全资子公司一创投行及付林、梁咏梅出具《关于对第一创业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及付林、梁咏梅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管措施的决定》,事由为:中国证监会发现一创投行及付林、梁咏梅在保荐祖名豆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祖名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在提交的保荐工作报告等材料中,未及时报告、披露祖名股份及其董事长蔡祖明涉嫌行贿的行为及该事项对祖名股份的影响,从而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2021年6月25日,深圳证监局向第一创业出具《关于对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并责令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指出第一创业在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中风险管控方面的问题,个别资管计划为商业银行规避监管要求提供通道服务等,因此对第一创业采取相应的行政监管措施。

第一创业称,截至2021年8月,该公司已完成相关资管计划的清算或整改。

第一创业在2021年年报中还披露了重大诉讼、仲裁事项。当年末,该公司在已公告的定期报告中披露过的主要未决诉讼、仲裁事项有9宗,皆为诉讼。其中,7宗为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纠纷,1宗为质押式证券回购纠纷,1宗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报告期内新增一般诉讼、仲裁有2宗,分别涉及债券质押式协议回购交易和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纠纷,涉及金额总计约为2.5亿元。

除上述披露事项外,第一创业及控股子公司被诉案件7起,涉案金额(本金)约为3355.26 万元。

第一创业证券2021年部分财务数据

数据公司年报




中国风电企业十大排名最新

2021年中国风电吊装情况出炉。

4月22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下称《简报》)显示,去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约1.59万台,容量5592万千瓦,同比增长2.7%;累计装机超过17万台,容量超3.4亿千瓦,同比增长19.2%。

去年国内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4144万千瓦,占比74.1%;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448万千瓦,占比25.9%。

风电整机市场份额再度集中,前五名整机商新增装机市场份额为69.3%,排名前十的整机商市场份额为95.1%,分别同期增长4.6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

2020年,头部整机商市场份额被稀释,前五及前十家整机商市场份额分别为64.7%和91.5%,同比下滑8.8和0.7个百分点。

去年排名前三的整机商分别为金风科技(002202.SZ)、远景能源、明阳智能(601615.SH),与上年排位保持一致。运达股份(300772.SZ)由第五上升至第四,电气风电(688660.SH)从第四下滑至第五。

上述五家整机商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0.4%、14.6%、12.4%、12.1%、9.9%。

其中,金风科技和远景能源的市场份额分别下滑2.2个百分点,明阳智能提升2.3个百分点,运达股份提升5.4个百分点,电气风电提升1.4个百分点。

运达股份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得益于其陆上风电装机量攀涨。2021年,该公司陆上装机容量677万千瓦,占比16.3%,位居第三。

明阳智能以16万千瓦的微量优势守住了第三的位置,这得益于海上风电交付量的增长。去年其陆上风电装机排名下滑,装机容量315万千瓦,市场份额7.6%,排名位列第六。它与运达股份的陆上装机量相差362万千瓦,但这部分差距由海上风电装机量补齐。

排名第六至第十的整机商变动较大,去年分别为中国海装、中车风电、三一重能、东方电气(600875.SH)和联合动力。其中,中国海装前进三位,中车风电下滑一位,东方电气下滑三位,三一重能和联合动力排名保持不变。

具体到海上风电,电气风电继续稳居首位,新增海上风电装机876台,容量420.4万千瓦,市场占比29%。去年为海上风电抢装潮,各整机商均加快海上风机吊装,电气风电的海上风电市场份额同比下降了7.5个百分点。

位居其后的依次为明阳智能、金风科技、中国海装、东方电气、远景能源和哈电风能,占比分别为26.1%、16.5%、13.8%和7%。

其中,远景能源的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排名下滑最多,由2020年的第三名下滑至第六名。

风电开发商方面,去年新增装机量排名前五的分别为国家电投、华能集团、三峡集团、中广核和中国电建。

三峡集团去年发力渐猛,风电新增吊装量445万千瓦,市场份额为8%,同比增长5.1个百分点,排名由第十跃升至第三。

该集团去年海上新增装机最多,吊装海上风机279万千瓦,占其总吊装量的62.7%,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为19.3%。

华能集团、国家电投、中广核、国家能源集团分别位列海上风电开发量排名第二至第五,市场份额分别为15.6%、14%、11%和7.9%。

《报告》还显示,去年三北地区新增装机容量占比下滑,从2020年的52%降至45%,中东南部新增装机容量从48%上升至55%。

同期,风电大型化趋势明显,新装风机3兆瓦以下占比约20%,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3-5兆瓦机组新增装机容量占比56.4%,同比增长22个百分点;5兆瓦及以上新增装机容量占比23.3%,同比增长19个百分点。

6-7兆瓦机组占海上新增装机容量的45.9%,同比增加29.8个百分点。

去年中国共出口风机886台,容量共326.8万千瓦,同比上涨175.2%。截至2021年底,共出口风电机组3614台,累计容量964.2万千瓦。

海上风电机组还在去年首次实现出口,共72台,容量32.48万千瓦,均出口到越南。其中,金风科技42台,明阳智能16台,东方电气14台。

截至2021年底,新增和累计风机出口最多的国家为越南,占比分别为72.1%和25.4%。

《简报》公布的数据与此前彭博新能源财经统计的数据有所不同。后者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风电新增吊装容量5580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新增4160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1420万千瓦。运达股份新增吊装量764万千瓦,比明阳智能高出11万千瓦,装机量排名位居第三。




中国风电设备生产企业十大排名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国家都在发展绿色能源、清洁能源、碳中和的趋势下,中国已经超越过去新能源巨头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大国。不但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在风电装机量、光伏装机量都位列全球第一。中国也在新能源的产业链上下游多个领域成为全球第一,下面就根据最新的市场数据,排列全球的新能源企业2022年的最新排名。

2021年光伏电池发电设备装机量数据,2022年全球最新排名依次是:隆基股份以809亿年营业额位列行业第一,后面依次是晶科能源、天河光年、晶澳能源、阿特斯能源、东方日升、尚德电力、HanwhaQCELLS、正泰新能源、协鑫集成。

光伏发电的低成本、高效能、绿色环保正在成为发电巨头采购的首选,其中,国企和央企的电力公司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力军。根据2021年光伏发电的发电总量,2022年全球最新光伏发电排名:国家电投以3500万千瓦的发电总量位列全球第一,后面依次排名华能电力、中广核新能源、三峡能源、正泰新能源、中国核电、中国华电、中节能太阳能、京能能源、大唐新能源。


风电在全球新能源发电领域成本不断降低,技术不断优化,已经成为绿色能源中增速最快的细分行业。根据2021年全球风电装机量数据,2022年风电设备最新排名:金风科技以505亿人民币的营收位列全球风电设备第一,后面依次排序为:远景能源、明阳智能、维斯塔斯、西门子、上海电气、运达风电、中车风电、中国海装、东方风电。

全球电动车销量高增长 ,欧洲和美国是第二、三大市场,中国毫无悬念地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动车市场 。 根据 CleanTechnica 网站公布数据,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近 650 万辆,同比+108%。根据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和锂电池装机量数据,2022年锂电池行业最新排名:宁德时代以1304亿的年营收和33%市场占有率成锂电装机量全球第一,比亚迪以1125亿锂电池营收和25%市场占有率成为锂电装机量全球第二,后面依次排序:LG化学、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松下、蜂巢能源、孚能科技、塔菲尔。

根据2021年新能源电动车装机数据和光伏储能、风电储能数据排名:天能电池以387亿营收和45%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储能电池全球第一,后面依次排名:超威、风帆、骆驼、瓦尔塔、理士电池、南都电池、双登、统一电池、海宝。

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随着国家和各省份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激励,北上广深等主要发达城市对传统燃油车的号牌管制,叠加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逐步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正迎来高速发展。根据2022年前5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全球排名前十的新能源汽车依次:特斯拉、比亚迪、小鹏汽车、蔚来、理想、宝马、广汽埃安、哪吒汽车、上汽荣威、欧拉汽车。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风电企业十大排名》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国风电企业十大排名、第一创业证券app下载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