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瑞信方正
最新发布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食品价格指数显示,今年以来,国际大米价格连续第5个月攀升,达到12个月高点。大米作为一种口粮,其价格连续攀升,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国际大米价格为何连续攀升?对粮食市场影响有多大?
价格为何持续攀升
数据显示,即使国际大米价格连续5个月攀升,但其价格仍然比去年同期下跌6.0%。国际大米价格自去年3月份连续下跌至去年年底,价格一度跌去27.5%。现阶段大米价格上涨是去年连续下跌的一种反弹。实际上,作为大米主要出口国,印度、越南的大米出口价格波动不大。
辩证地看,国际大米价格上涨是全球通货膨胀的一部分。今年以来,多个国家出现通货膨胀现象,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创出新高。
例如,泰国是国际大米价格形成中心,近一段时间,泰国国内通胀压力较大。泰国央行数据显示,5月份泰国CPI同比上涨7.1%。粮价是百价之基。大米作为重要农产品,在整个消费者价格指数“篮子商品”中,其价格上涨往往先于其他商品,也较其他商品上涨幅度更大。今年以来,泰国国内市场大米价格上涨约25%,目前,泰国国内大米市场价格已高于出口价格。
国际大米价格上涨也受到小麦等关联品种价格传导带动。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国际小麦价格易涨难跌,横向传导作用还将持续,引发国际大米价格联动上涨。据测算,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小麦价格每上涨1%,带动大米价格上涨0.2%左右。
国际大米价格上涨有其生产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的市场基础。
从生产端看,稻谷主产国一般都是化肥进口国,本身就承受农资成本压力。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化肥主产国出口受阻,进一步推动了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增加了大米生产成本。
从需求端看,来自中东地区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今年年初以来,泰国已向伊拉克出口超过20万吨大米,预计还将再出口20万吨;由于小麦、玉米价格上涨,部分国家将稻谷用于生产饲料,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经发布预测,2021/2022年度全球大米动物饲料使用量预计达2230万吨,同比增加11.9%。
未来会否继续上涨
在目前背景下,未来国际大米价格会不会继续上涨?对粮食市场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未来国际大米价格主要受到出口国政策的影响。日前,东南亚主要大米出口国谋划联合涨价。5月底,泰国政府发言人表示,泰国与越南计划联合提高大米价格。但是暂未有明确政策消息发布。从近3年情况看,泰国和越南约占全球大米产量的9.5%,约占全球出口量的32.8%。这次泰国与越南计划联合涨价,类似2008年“大米出口OPEC”重提,但是当时因主要出口国利益协调不一致等因素未能实施。
另外,印度于5月份宣布禁止小麦出口,市场一直高度关注印度限制大米出口的可能性。印度大米产量占全球产量的23.5%,出口量约占26.2%,库存约占18.1%,出口价格最低,出口量持续增长,对国际粮价有较大影响。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预计,2021/2022年度印度大米库存量约3900万吨。另据印度政府主管食品事务的官员声称,该国加工成品米和水稻的政府库存水平达5782万吨,大概是目标储量1354万吨的4倍,所以暂时没有禁止大米出口的计划。
大米市场相对独立于其他粮食市场。大米主要是作为口粮来消费,加工链条相对较短;同时受饮食习惯影响,大米口粮需求总体变化不大;另外,稻谷受营养指标、能值等制约,一般也不具备大量用于饲料的潜力。从2021年情况看,全球大米产量5.21亿吨,贸易量为5150万吨,贸易约占产量的9.9%。同期,小麦贸易量超过1.92亿吨,占产量的24.7%,玉米贸易量接近1.81亿吨,占产量的15%。无论从贸易体量上看,还是从占生产量比重上看,大米贸易量都不大。大米主要生产国、消费国以亚洲国家为主,亚洲国家大米基本能够保持自给,进口量较少。以进口量较大的菲律宾为例,2021年该国进口量达300万吨,对外依存度也仅为18.8%。因此,大米进口国对国际大米价格波动普遍具有一定承受力。
国际市场具备抵御大米价格暴涨的产量、库存基础,以及相应的汇率环境。当前,全球大米库存保持高位、主产国产量预期增长。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预测,2021/2022年度全球大米产量5.20亿吨,虽然产量比上年减少0.2%,但是期末库存仍然保持1.92亿吨的高位,库存消费比达到36.4%。根据各主要国际机构预测,东南亚、南亚主产国产量预期增长,预计印度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1.3亿吨,巴基斯坦、泰国、缅甸等地产量预计普遍增加。另外,自2021年以来泰铢持续贬值,至5月已累计贬值12.1%,因此以美元标价的国际大米价格依然承受下跌压力。
阿尔巴尼亚地拉那的一家超市拍摄的大米。根特·奥努齐摄(新华社发)
国内市场如何应对
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小。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大米进口国,但2021年也只进口了496万吨,仅占总产量约3.4%。而且,我国大米进口来源集中度并不高。据海关统计数据,2022年1月至4月累计,我国进口大米226万吨,进口主要来源国依次为:印度(占进口总量的30.9%)、巴基斯坦(占26.6%)、泰国(占13.5%)、缅甸(占12.2%)、越南(占10.2%)。因此,即使泰国大米价格继续上涨,我国大米进口商也可以更多转向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进口。
从生产端来看,我国大米市场稳定具备充足的物质基础和政策保障。稻谷产量自2011年起一直维持在4000亿斤以上,近年来连续获得丰收,2021年产量达4257亿斤。国家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近期中央财政还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为保证农民种粮收益,2022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全面上调,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分别为每50公斤124元、129元、131元,较上年分别提高2元、1元、1元。国家还开展重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集成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打造一批优质食味稻和专用加工早稻的粮食示范基地。同时,国家采取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保证了种粮农民积极性;除了粮食进出口调控机制外,还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和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等政策。以上相关措施吞吐调节、互为补充,为稻米市场稳定提供了环境,筑牢了根基。
(作者彭超,系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原标题《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如何应对》
经济日报
获取合资券商控股权之后,瑞信在华布局不断加码,瑞信方正的人事变动也不断出炉。
日前,瑞信方面宣布了3项重大人事任命:瑞信方正董事会通过任命涂雷为合资公司总经理,现任总经理汪民生出任副董事长,邱若扉担任瑞信方正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部负责人。三项任命将在短期内正式生效。
在此之前,6月1日,瑞信宣布了瑞信方正董事长的任命:瑞信中国区副主席、瑞信方正现任董事胡知鸷获任命为瑞信方正董事长,负责推进瑞信在华发展战略以及合资公司未来业务计划的落实。在此次新任总经理露面之后,瑞信方正正式实现了“将帅双换”。
在此次的三大人事任命中,瑞信方面特别强调投行业务负责人的新动向。不过,在2019年,瑞信方正的投行业务发展并不乐观。瑞信方正在投行业务取得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4569.0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约41.77%。后续瑞信方正是否将在投行业务上先行发力?
瑞信方正再现重大人事变动
从获批增资控股,到完成工商变更,瑞信方正已“变身”洋券商。在控股股东变更之际,瑞信方正高层“换血”的情况也可想而知。
近日,瑞信集团“官宣”了合资证券公司——瑞信方正的高层人事任命,以加强合资证券业务实力。其中,瑞信方正董事会通过任命涂雷为合资公司总经理,现任总经理汪民生出任副董事长,邱若扉担任瑞信方正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部负责人。
公开信息显示,涂雷长期在香港工作,于2016年加盟瑞信,此前任职于渣打银行,在金融服务领域积累了广泛而丰富的实战经验。在上任瑞信方正总经理后,涂雷将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和把握公司战略发展方向,着力确保合资业务与瑞信大中华区整体战略的协调统一,增强公司综合实力。
此前,瑞信方正的总经理为汪民生,自2014年1月任职至今。中证协信息显示,汪民生此前曾任职于华夏证券和银河证券,在2009年5月即加盟瑞信方正,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在卸任总经理一职后,汪民生并未离开瑞信方正,而是继续出任副董事长一职。
最后,瑞信还宣布邱若扉将出任瑞信方正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部负责人,他上任后将以本土项目承销和顾问业务为着眼点,推动各项业务发展举措的实施,同时会与瑞信大中华区以及亚太区投行团队紧密合作,为中国本土及海外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投资银行服务。此举也被认为瑞信方正将首先在投行业务方面有所开拓。
瑞信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司徒瀚对媒体表示,本轮人事任命表明了瑞信坚定不移深耕中国市场的意志与决心。“证券合资业务是我行加强在华业务布局、打造领先理财服务、建立强大本土化投行体系的核心战略构成。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充分发挥自身综合实力,把握内地金融市场新一轮开放带来的机遇。未来我们会继续推进在华投资,推动中国本土业务与亚太整体业务布局的深度融合。”
高管班子“去方正化”
在收回瑞信方正控股权后,瑞信方面对这家长期寂寂无闻的合资券商高管人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
6月1日,瑞信宣布称,其已完成对瑞信方正的6.28亿元增资。增资完成后,瑞信对瑞信方正的持股比例由增资前的33.30%提高至51.00%,取得在华合资证券公司的控股权。
而在当天,瑞信即宣布了瑞信方正董事长的任命:瑞信中国区副主席、瑞信方正现任董事胡知鸷获任命为瑞信方正董事长,负责推进瑞信在华发展战略以及合资公司未来业务计划的落实。
据瑞信方面介绍,胡知鸷在瑞信任职将近二十年,在投资银行领域有着深厚经验和卓越成绩,在团队领导和业务管理方面始终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的理念,是业内中国项目经验最丰富的投行专家之一。
6月16日,方正证券发布公告称,瑞信方正自6月1日起不再纳入其合并报表范围,方正证券持有的瑞信方正股权将作为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预计瑞信方正此次增资将增加最近一期合并层面税前利润大约1.58亿元,增加合并层面净利润大约1.19亿元。
在“收编”之前,瑞信方正的董事长长期由方正证券董事长兼任。而由于方正证券方面近年来的“流年不利”,其董事长也频繁发生变更。2015年3月,方正证券原总裁何其聪当选方正证券董事长,至2016年12月即被高利取代。何其聪是方正系统中的“老人”,高利则曾在平安证券、华创证券等多家公司任职,行业经验丰富。2018年9月,方正证券董事长再度变更为施华。
类似地,2015年4月,何其聪出任瑞信方正董事长,并成为公司法定代表人。2017年4月,高利成为瑞信方正新任董事长,直至今年6月才变更为胡知鸷。在此次瑞信方面挑选出新任总经理后,瑞信方正实现“将帅双换”。
此前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此前方正证券为持股2/3的控股股东,但根据当初的协议,瑞信方面的话语权相比方正证券来说更大。不过,在高管任命上,成为控股股东后的瑞信显然操刀起来更加“名正言顺”。
由于在2019年瑞信方正仍与方正证券并表,其各项业务数据及排名并未在中证协披露的2019年经营业绩排名中有所体现。根据其2019年披露数据,瑞信方正2019年营业收入15337.25万元,较上年下降约15.13%;净亏损4183.07万元,连续两年亏损。
而以今年前6个月的营收月报数据简单加总来看,瑞信方正仍处于亏损状态:1-6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209.08万元,净利润为-1895.02万元。新班子能否“扭转乾坤”?仍有待观察。
投行业务将继续发力?
在此次的三大人事任命中,瑞信方面特别强调投行业务负责人的新动向。不仅令人联想,是否瑞信方正将在投行业务上先行发力?
作为一家合资券商,瑞信方正主要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以及在深圳前海地区开展证券经纪业务。在业内,瑞信方正的投行业务在可转债、可交换债、私募融资、财务顾问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
不过,在2019年,瑞信方正的投行业务发展并不乐观。瑞信方正在投行业务取得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4569.0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约41.77%。
就瑞信方正投行业务收入大幅下滑的原因来看,造成较大差异的原因,一是鲁华泓锦及科拓生物两个IPO项目未能在2019年如期推进完成;二是受债券信用市场违约风险频发、投资风险偏好下行的影响,部分评级未达AAA的公司债未能顺利完成发行;三是部分国企混改、私募股权融资及其他财务顾问项目受各种因素影响进度晚于预期。
年报信息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瑞信方正已经正式立项、正在执行的项目共计47个。其中,股权类项目7个、债券类项目19个、并购类项目3个以及其他财务顾问类项目18个。
瑞信方正表示,在这47个项目中,部分项目将在2020年实现投行业务收入,再加上一些正在追踪并预计可能在2020年立项、执行并取得收入的项目,预估2020年投行业务收入为13,252万元(不含税),较上一年度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业务团队建设、强化考核和激励、开展与股东的业务协同与合作,继续为今后若干年度的投行业务打好基础。
此外,瑞信方正在6月底接到证监会开出的警示函,也给其投行业务带来一丝阴影。由于瑞信方正在保荐科拓生物创业板IPO之时,在发审会前报送文件中未勤勉尽责,未督促发行人披露产品降价变化情况及影响,且在聆讯环节对相关交易定价问题发表核查意见时也为进行说明,证监会对瑞信方正及两名负责人采取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芮大叔开篇重点】
开篇芮大叔依然是按照惯例,给你带来今日农业方面的最新动态;
今天主要是跟你说两个事,第一个事是要跟你说下未来几天东北区域的整体降雨情况,目前这轮台风影响的降雨基本已经接近尾声,今天虽然个别区域还有大雨,但整体来看,东北开始进入到高温的状态,不过很快就要迎来新一轮的降雨;
第二个事是要跟你说下粮价形势的变化,之前国际粮价大跌,带动了国内市场的变化,然而市场瞬息万变,国际粮价已经开启了上涨,国内粮价能否跟随上涨呢?相信这也是大家都特别期待的;
请继续往下看!
【未来10天,东北区域依然有降雨!中雨、大雨、暴雨!】
未来10天(7月9-18日),东北地区等地累计降雨量有30~70毫米,部分地区有80~150毫米,局地200毫米以上;上述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或接近常年,我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偏少。
11-13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四川盆地西部和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暴雨、局部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16日前后,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东北地区还将自西向东出现降雨过程。
黑龙江省未来3天天气预报;
9日夜间到10日白天:大兴安岭北部、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牡丹江多云有阵雨或雷阵雨,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佳木斯东部、双鸭山东部局地有中到大雨,其它地区晴有时多云。
10日夜间到11日白天:黑河北部、大庆、哈尔滨、鹤岗、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牡丹江北部多云有阵雨或雷阵雨,其它地区晴有时多云。
11日夜间到12日白天:佳木斯、双鸭山、鸡西多云有阵雨或雷阵雨,其它地区晴有时多云。
【全球粮价风向大变开启上涨,国内粮价能否跟随上涨?有答案了!】
咱们再说回粮价方面,我一直以来都用一个词来形容粮价市场,那就是瞬息万变,事实真的如此,前几天国际粮价出现了全面大跌的局面,也连累了国内粮价市场跟随大跌。
然而还没过多久,国际粮价市场又风向大变,开启了全面上涨;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从大概周四开始,国际粮价开始触底反弹,其中CBOT小麦上涨9.04%,玉米涨5.7%,大豆涨4.82%,豆粕涨3.84%。
其实在国际粮价超跌之后,出现这种大反弹也属实正常,但这会带动国内粮价大涨吗?
其实我个人来看国内和国际粮价市场的波动幅度有很大的区别;
国际粮价受到各种题材的炒作,上蹿下跳的非常厉害,大跌大涨也很频繁;
国内粮价受到调控层面的影响,一直处于温和上涨的局面,波动幅度不大,即便是有下跌,幅度空间也非常有限。
所以综合来看,国内粮价受到国际粮价大涨的支撑,信心层面会增强,但是难以出现那种大涨的局面,会继续保持一个温和上涨的态度,而恰恰这是对于国内市场最有好处的一种。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做好夏粮收购,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农民朋友来说,只要家中的粮食还未出售,就会时刻关心粮价的涨跌问题。之所以选择把粮食储存起来,就是想等到一个满意的价格再出售。
今年国家继续在部分主产区实行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全面提高。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发布信息称,今年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分别为每50公斤115元、124元、129元、131元,较上年分别提高2元、2元、1元、1元。
进入7月份,各地夏粮小麦集中上市,主产区全面进入收购高峰期。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新麦质量安全监测显示,今年小麦质量明显好于上年。目前主产区新麦收购均价在每斤1.55元左右,同比高0.3元左右。最近东北粳稻上涨明显。7月4日,虎林米业继续上调圆粒稻谷收购价格,出米率66%为基准,水分14.5%,收购价格1.36元/斤。
国内小麦价格震荡运行为主。面企价格涨跌互现,主要是到货量偏低,吸引粮源,而粮库频频调价;基层方面,粮点收购价集中在1.5-1.54元/斤,目前处于买方市场,贸易商走货困难,多观望为主。预计短期内价格或将弱势震荡运行为主,终端压价收购加上天气影响,多以震荡为主,市场购销博弈,后期关注售粮进度以及粮库进度。另外目前玉米主流入厂价在1.44-1.49元/斤,蠢蠢欲动的饲料厂也随时等候合适价位增加采购,玉米价格依然对新小麦行情具有支撑作用。
目前,夏粮收购正在进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要求各地优化收购流程,提升现场服务,让农民卖放心粮、舒心粮;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推广“互联网+收购”,引导农民有序售粮。切实加强夏粮收购工作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压级压价、“打白条”等坑农害农行为,维护粮食市场秩序。这些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粮食价格上涨最新消息》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粮食价格上涨最新消息、瑞信方正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