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小白买基金,经常越买越多。
白酒医药新能源、电子军工半导体、钢铁煤炭原材料。
只要涨了都想买。
或者看了很多大V的测评、某宝、某天首页推荐的“牛基”。
觉得都很不错,买。
美其名曰,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过段时间一看持仓,人都蒙了。
少则几十只,多则上百只。
再看总收益,拔凉拔凉的。
为啥会这样?
摊子铺的太大,没有重点。
浪费了资金效率。
大盘近10年在3000点裹足不前,看似没怎么涨。
但白酒、医药、半导体、新能源等板块,超额收益极为明显。
什么基金都买,相当于买了一个迷你版的大盘。
如果没有重点,很难赚钱。
市场不缺机会。
但每个都想抓,每个都抓不住。
小白刚开始买基金,投资知识和经验不足。
如果不贪多,三只基金就够了。
01
三只灵魂指数
1)MSCI中国A50
全称“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由MSCI(明晟公司)最新编制,选取的是纳入港股通的50只龙头股。
编制规则
首先,在11个GICS(全球行业分类系统)一级行业中,每个行业选取2只自由流通市值最大的股票,合计22只;
然后再从港股通中,选取自由流通市值最大的28只股票,凑成50只。
当前十大权重股
该指数的最大特色是,行业占比更加均衡和分散。
在中国A50之前,投资者比较熟悉的是上证50,但该指数有显而易见的局限。
一是只选取上交所的股票,深交所的股票鞭长莫及;
二是在上交所没有开通科创板之前,上市公司以传统行业为主,新兴产业占比较小,指数笨重而臃肿,没有蓬勃向上的生机。
比如上证50中金融地产占比高达36.6%,新兴行业中的信息技术、医药卫生等占比不超过7%。
MSCI中国A50解决了上面两个问题,变得更加均衡,比如金融行业的比例为18.36%,
远低于上证50。
新兴行业方面,信息技术占比达到了13.4%,医疗保健提升至11%,均远高于上证50。
此外,MSCI中国A50每季度调整一次,更能及时反映产业趋势在股市中的变化。
比如近两年新能源爆发式发展,该指数会快速将核心企业纳入,替换掉衰落的企业。
为指数的上涨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2)沪深300
指数编制规则简单粗暴,把全部A股市值从大到小排列,选取排名前300的公司。
沪深300覆盖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成分股的市值较大,通常以蓝筹股、大盘股为主。
而且数量更多,可以看成是A50的PLUS版。
从行业分布来看,传统行业中的金融地产占比25%,工业方面占比达到15.5%,新兴行业占比较高,总体分布已经较为均衡。
沪深300的成分股占比A股总数量不足7.5%,市值却超过A股总市值的60%。
因此沪深300也被称作“A股核心资产包”,最能代表A股的整体走势,深受投资者喜爱。
此外,沪深300成分股每半年调整一次,以反映上市公司的市值变化。
3)中证500
编制规则也比较简单,成分股由A股市值排名301至800的股票组成。
由于中证500是剔除了沪深300之后的股票,市值通常不大,以中盘股、小盘股为主。
从行业分布来看,传统行业较大的蓝筹股已经被沪深300选走,反而在中证500中占比不高,仅有7.7%。
从中证500的编制特点可知,指数选取的公司多为各行业中的二、三线企业,以及细分市场中的龙头股,市值通常较小。
从行业占比来看,信息技术、医药卫生等占比最高。
涵盖了电子信息、半导体、计算机、生物科技等科技含量较高的细分行业。
所以指数的潜在成长空间也较高。
中证500成分股也是每半年调整一次,以反映上市公司的市值变化。
以上三个指数,互为补充。
MSCI中国A50指数编制较为合理,行业均衡分布,可以有效分散单一行业的风险,而且更能反映产业趋势变化。
从投资角度来看,成分股以各行业龙头为主,企业的经营风险较低,整体波动较为平稳。
沪深300是A股代表性指数,具有风向标般的指引作用,其收益率也被当做在A股可获得的平均收益率。
MSCI中国A50和沪深300,都是以大盘蓝筹股为主。
从筛选规则来看,两个指数都纳入了各行业的龙头股,有一定的重合度。
但从成分股数量来看,A50权重较为集中,沪深300更为分散。
因此沪深300可以作为A50的补充。
此外,虽然大盘股经营稳健,但通常体量已经较大,缺乏成长空间和相应的爆发力。
中证500是中小盘股票代表性指数,由于成分股市值较小,而且多数科技股盘踞在此,通常认为其“成长性”突出,增长潜力较大。
由于选股规则限制,中证500的选股范围和和MSCI中国A50、沪深300并不重合。
以沪深300和中证500为代表,构成了常见的两种市场风格。
比如2013-2015年牛市,市场疯炒中小盘股票,期间中证500总收益达到254%,明显跑赢沪深300的111%。
从2016-2020年,大盘蓝筹成为市场的心头好,期间沪深累计涨幅50%,中证500不仅没涨,还跌了9%。
今年来市场再次转向中小盘。
中证500的收益率达到10%,而沪深300收跌7%。
可见市场一直在轮动,没有哪一种风格可以持续称王。
因此三个指数各有所长,对应着不同的市场喜好,互补性非常明显。
02
宽基指数的优势
小白刚接触基金,最大的问题是不懂。
要么不知道买哪个。
要么这也想买,那也想买。
选基金很关键,是投资的第一步。
如果能少犯错,就能少赔钱。
因此小白刚上手,最好的选择就是宽基指数。
指数是现成的,直接拿来用就好。
比如上面的三只宽基指数,按规则选出了各行业的龙头股。
这些企业竞争格局较好、盈利能力优秀,经营业绩有保障,暴雷的风险很低。
不仅省去了选基金的麻烦,还帮忙排雷了。
新手更容易分析和理解,上手很快。
非常省心省力。
此外指数不是一成不变。
每季度或者每半年持续更替,把新鲜的血液选进指数,提供上涨驱动力。
所以指数永葆青春。
更为重要的是,宽基指数的风险较低。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小白总想赚收益,经常冲动买入,忽略了风险。
指数由一篮子股票构成,就算一两只股票出问题,并不影响整体。
所以买指数没有本金毁灭的风险。
宽基指数更是覆盖多个行业,降低了行业相关性,大幅分散了风险。
相比单一行业或股票,不会轻易出现暴涨暴跌的情况。
比如今年沪深300最大跌幅18%,中证500不到10%。
而白酒、医药等行业,最大跌幅超过了30%。
所以宽基指数较为平稳,回撤力度有限。
持有体验也会更好。
最后,这三只指数的长期收益不错。
宽基指数覆盖全部一级行业,成分股也是各行业的龙头股。
这些企业经营稳健,长期创造价值。
可以看到,成分股总利润随着时间稳健上升。
总利润的持续增长,支撑着指数持续上涨。
比如美股的标普500指数。
比如A股的沪深300指数。
自成立以来,沪深300总收益388%,年化9.88%。
中证500总收益296%,年化9.74%。
宽基指数能够持续上涨,底层逻辑在于国运。
国家发展的越好,好公司越多,创造的利润也会持续增长。
拉长周期来看,指数也是一条持续向上的曲线。
所以宽基指数的投资逻辑比较简单,赚到这份收益也并不难。
对新手来说,这三个指数是非常好的选择。
03
如何买
指数基金完全跟踪指数,不涉及主观决策。
挑选时寻找规模大、费用低、成立时间较长、误差小的品种即可。
如果想放大收益,也可以选择长期优秀的增强型指数基金。
下面是部分相关基金,仅供参考。
注:MSCI中国A50指数成立时间较晚。
这三只指数虽好,但如果不会买,还是很难赚钱。
投资最忌买高。
不管什么基金,在高位接盘,都会遭遇巨大的损失。
在买入的时候,尽量买在低估。
最差也是合理估值。
出现泡沫的时候,不仅不能追涨。
反而要落袋为安。
从沪深300走势也可知,牛市泡沫吹的有多大,跌的就有多惨。
对于估值的判断,可以根据PE绝对值和历史百分位来衡量。
MSCI中国A50成立时间较短,其主要成分股选自母指数(MSCIA股国际通指数)。
买入时可以参照母指数的估值来判断。
最后,投资需要耐心。
新手买基金,对赚钱有美好的期待,心情也很迫切。
这是人之常情。
但市场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短中期涨跌均无法预测。
新手如果上来就下重手,一旦出现20%以上的跌幅,心态就崩了。
买入之前,最好把节奏放慢。
分批建仓、或者定投,是比较好的买入方式。
可以有效熨平预期外的波动和风险。
买入后,短期内也不一定能赚钱。
此时需要耐心持有,等待收益兑现。
投资有一定的门槛。
新手对基金、投资都很懵懂,文中三只指数很适合练手。
一边投资实践,一边学习积累。
坚持个1-2年之后,就能对基金和投资充分掌握,此时就可以走出新手村,寻找更多的机会大展拳脚。
11月3日丨金新农(002548.SZ)公布,公司2021年10月生猪销量合计12.16万头,销售收入合计14900.13万元,生猪销售均价13.60元/公斤(剔除仔猪、种猪影响后商品猪均价为12.31元/公斤),生猪销量、销售收入和销售均价环比变动分别为73.25%、55.82%和5.62%,同比变动分别为-22.05%、-63.03%和-66.48%。
2021年10月,公司仔猪、种猪、商品猪的销售均重分别为10.53公斤/头、98.24公斤/头、119.56公斤/头。
2021年1-10月,公司累计出栏生猪74.50万头,累计销售收入160723.17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2.17%、12.02%。
最近的行情,似乎只要上了3500点以上就又会开始往下走,涨的时候每次只涨一点点,但跌的时候却跌得非常猛。
一下子来个大跌5%也是常有的事情,那个面对市场波动,我们具体买什么基金才可以稳稳地赚收益呢?
答案是:买债券基金。
当下的债券基金却非常的稳健,买入以后也不用怎么操心,也会有不错的收益。
比如这只债券基金,持有收益率7.88%。
虽然不是特别高,但也不是特别低,相比较而言,今年亏损高达-15%左右的基金来说,债券基金反而更有优势。
不过很多人因为去年权益类基金大牛市,都想通过买入权益类基金赚钱,而忽略了买债券基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债券基金具体如何买。
一、债券基金的分类
债券基金分为纯债基金和偏债基基金。
那么如何区分哪种是偏债基金哪种是纯债基金呢?我们可以通过重仓股来看。
纯债基金重仓股全部是债券,没有股票占比。
比如招商安心收益债券,这只基金重仓股占比就都是债券,所以它是纯债基金。
还有比较老牌的纯债基金,建信纯债A这些基金都是纯债基金.
纯债基金的重仓股就是一篮子的债券。
那么什么是偏债基金呢?
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工银瑞信这只基金有股票占比,但占比不超过20%,就是偏债基金。
纯债基金的风险小于偏债基金,收益也略低于偏债基金。
两种类别基金可以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去买入。
二、债券基金的优势有哪些?
债券基金相比货币基金收益略高一些,一般货币基金只有3%左右的收益,但债券基金收益率可以达到5%以上。
流动性比较好,其实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一样,也可以实现T+1赎回。
平时不用的零花钱买入债券基金比买入货币基金收益高一些。
波动小,债券基金相比较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来说,波动小了很多。
尤其适合风险承认能力比较低的投资者,假如你不想承受比较大的波动,债券基金就是很好的买入品种,可以稳稳地给你赚收益。
三、债券基金具体怎么选?
债券基金虽然波动比较小,但也要好好挑选,挑选到优质债券基金,才能赚取更多的收益。
那么优质债券基金具体应该怎么选?
成立年限:成立年限越久越好,时间越长基金业绩才能有个参考。
虽然历史业绩不能代表未来业绩,但历史业绩有个参考总比一张白纸要好很多。
基金规模:基金规模一旦达到5000万以下就会有清盘风险,因此基金规模不能太小,避免被清盘。
基金业绩:买基金最关键的点就是业绩,近一年、两年、三年、甚至五年业绩都非常优秀的债券基金是我们买基金的首选。
基金经理:有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管理,长期来看债券基金的收益都不会太差。
偏债基金中张清华就是一位非常不错的基金经理。
他管理的易方达安心回报曾经在2017年时获得了债券基金冠军,他本人也是金牛基金奖获得者。
这只基金最近一年收益率高达12%,对于一只债券基金来说,收益率能够高达12%,那就是非常不错的了。
纯债基金中的马龙,也是金牛基金奖获得者管理的招商安心收益回报债券,在同类债券基金也是佼佼者,而且收益相对来说非常稳健。
四、具体怎么投呢?
债券基金风险比较小,可不可以一次性买入10万?
这个当然是不可以的,不能因为债券基金风险比较小,你就大胆的去买入10万,遇到亏损时亏个几千块也非常的常见。
所以,在买入债券基金的时候也要做好分批次买入,并且根据自己风险偏好去买入。
比如风险承受能力差,就买入纯债基金,把资金分成10份来投资,慢慢将资金投入进去。
假如你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可以定投偏债基金,其实偏债基金慢慢定投用来做养老金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同时也要做好均衡配置,不能因为债券基金风险比较小,就全部买了债券基金,我们还是要配置一些权益类基金的,等待市场回暖以后权益类基金同样可以赚到钱。
而债券基金作为熊市中的避风港,又可以让我们赚钱赚得更加安心!
近5年来,每一年都排在同类前1/2的基金有哪些?数量多吗?据统计,2016-2020年5个完整年度里,每个年度收益率都排在同类(投资类型二级分类)前1/2的基金,全市场可比的6301只基金(仅统计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指数增强型)里只能找到48只,占比不到1%,可说是“百里挑一”。
近5年每年度收益率(单位:%)都排在同类前1/2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名单: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截至2021.8.10)
偏股混合型基金是比较考验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的一类,张坤、刘彦春、焦巍、周蔚文等明星基金经理都有产品上榜,不过今年来业绩分化较大,首尾差距达60个点以上。
按基金公司来看,仅中欧、景顺长城、交银、银华基金有多只产品上榜,展现了较强的权益投资能力。
近5年每年度收益率(单位:%)都排在同类前1/2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名单: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截至2021.8.10)
普通股票型基金中,袁芳、归凯、萧楠、冯明远等明星基金经理上榜,不过今年以来业绩差异也非常大,冯明远的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比萧楠的易方达消费行业收益高出了51个点。从基金公司看,工银瑞信有3只基金上榜,表现亮眼。
近5年每年度收益率(单位:%)都排在同类前1/2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名单: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截至2021.8.10)
在灵活配置型基金中,张清华、邬传雁等以股债搭配闻名的明星基金经理上榜,而且今年以来业绩都为正,展示出不俗的权益+固收资产配置能力。不过邬传雁目前管理的6只基金,近6月回报全部为负,最差的-18.54%,业绩大幅落后同行,也引起不小的质疑。从基金公司角度,仅国投瑞银有多只基金上榜。
近5年每年度收益率(单位:%)都排在同类前1/2的指数增强型基金名单:
(数据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截至2021.8.10)
比较指数基金没有意义,因为指数基金是被动复制指数走势,但指数增强基金却带有主动管理成分,因此能否持续获得超额收益是衡量指数增强基金“增强”效果的主要考量。上榜的4只基金都表现了较强的“增强”实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易方达上证50增强没有跑赢跟踪指数,其它3只表现均好于标的指数(年内沪深300涨幅-3.23%、上证50涨幅-9.67%、中证100涨幅-9.33%)。
近5年每年度收益率(单位:%)都排在同类前1/2的平衡混合型基金名单:
(数据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截至2021.8.10)
平衡混合型基金仅1只上榜,就是今年业绩不佳被基民质疑较多的杨浩(想想真有点冤枉),尽管杨浩管理的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今年收益为负,但作为过去五年唯一一只每年都跑在同类前1/2的平衡型基金,投资者是不是应该给予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呢?
总结:从上述5个榜单来看,过去5年里景顺长城、易方达、中欧、交银、工银瑞信等基金公司业绩持续优胜的基金较多。在市场风格从价值转向成长的今年,明星基金经理业绩分化,部分偏消费领域、坚持投资风格不变的基金经理如张坤、萧楠、刘彦春、胡昕炜等年内表现不佳;部分选择拥抱热门赛道的张清华、袁芳、王君正、袁曦等人取得了超额收益,而投资风格偏科技领域的冯明远,管理的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年内回报更是高达40.70%。不过随着新能源等热门赛道的估值高企、交易拥堵,目前资金有部分回流到调整充分板块(如金融、地产、消费等板块)的迹象,接下来市场如何走,这些基金经理业绩会否反转,都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
本文系好买商学院分享,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于“好买商学院”。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
边学边赚,就在好买商学院,更多内容,关注我们@好买商学院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买什么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买什么基金、金新农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