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自从华为遭遇美国打压,台积电停止代工合作后,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大陆最大的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今年以来,中芯国际受到追捧,获得各路资本青睐,并且最快过会,成功登陆上交所,市值一路突破了6000亿元,成为了A股的一匹黑马。
不过,肩负重任的中芯国际,也是如履薄冰,彼时最多能够实现14nm的量产,而竞争对手台积电却已经实现7nm量产,还在冲关更高的技术,两者差距依旧不小。当然,最大的不安还是来自美国,随时可能面临打压。
没想到的还是没能逃过,12月3日,中芯国际被美国列入黑名单,打压还是来了。在这种艰难的时刻,中芯国际却再次传来了内讧,15日,蒋尚义被任命为中芯国际副董事长,随即,中芯国际联席CEO梁孟松请辞,此事件立即引发市场轰动,中芯国际股价也下跌,目前市值为4225亿元。而此前,就已经传出梁孟松和另一位联席CEO赵海军不和。
这并不是中芯国际第一次发生内讧事件,早在2011年,中芯国际董事长江上舟因病去世,CEO王宁国与COO杨士宁就发生了争斗,最后以两人同时出局结束。从中芯国际的发展历程来看,不是被打压,就是发生内斗,能做到今日的成绩,实属不易。
2000年,中国大陆芯片产业几乎一片荒芜。张汝京筹集10亿美元,带着上百人的技术团队在上海创办了中芯国际。这批人完全是为了梦想,因为他们在国外的芯片企业拿着高薪,来到大陆只能拿很低的工资。就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中芯国际带动了大陆芯片制造产业的崛起,仅仅用4年时间,就实现了纽约、香港两地上市。
不过,在最开始中芯国际属于外资企业,直到2003年才引入6.3亿美元投资,国内和国外资本都有,就连摩托罗拉也进来了。到2004年上市后,中芯国际最大的股东是上海实业,持股比例为13.6%,并没有实现控股,而第二大股东是摩托罗拉。
随着中芯国际的崛起,很快就遭遇了竞争对手台积电的打压。张汝京是从台积电出来的,于是就被告偷窃商业机密,专利侵权,并被索赔10亿美元。经过多次诉讼,中芯国际都败诉,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中芯国际赔偿2亿美元,台积电还获得了中芯国际8%的股份,而创始人张汝京还被迫离开了一手创办的企业。彼时,中芯国际在大陆多个城市拥有300nm和200nm的工厂,在海外多个地方也有办事处。
2009年,张汝京离开后,王宁国接任了CEO位置,带领中芯国际走过了4年,直到发生了内讧出局。在这期间的2010年,中芯国际股权再次发生改变,大唐电信成为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4.3%;上海实业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降至8.7%;而台积电还持有近7%的股份。
从这里来看,中芯国际在逐渐转变为内资企业。2011年,中芯国际又迎来了一个重磅投资者中 *** 司。中 *** 司是直属国务院的正部级企业,无论是背景还是资金,都是其他企业无法相比的。彼时投资2.5亿美元,成为中芯国际的第二大股东。
CEO王宁国和COO杨士宁双双出局后,邱慈云被任命为CEO,他是跟随张汝京一起创立中芯国际的元老,担任过运营副总裁,2005年因为意见不和而离开。重回中芯国际,无疑是一根定海神针。
随着中芯国际的发展,其股权也在发生变化,2015年,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入场,成为了第二大股东,并引入了100亿美元建设集成电路生产线。2017年,中芯国际迎来了一位重磅级人物,他就是梁孟松,担任了联席CEO。
如他自己所说,来中芯国际不是为了高官厚禄,就如当年张汝京和团队来大陆一样,他们都是为了梦想。梁孟松带领团队从28nm到7nm,完成了五个世代的技术开发。据了解,7nm在明年就可以进入风险量产。短短3年多时间,在梁孟松的带领下,中芯国际就完成了别的企业十几年才能做成的事情,确实是贡献巨大。
截至2019年底,中芯国际第一大股东是大唐电信,持股17%、第二大股东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持股15.7%、第三大股东是紫光集团7.4%,由此可见,中芯国际基本成为了国资背景的企业,台积电以及其他外资占比已经很小。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芯国际还传出内讧,实属不应该。作为中国大陆芯片代工领头羊,中芯国际的责任不可谓不重。只希望在梁孟松请辞后,中芯国际能够平稳度过,它不应该在为内讧而自我消耗。
建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分类包括:一类钱包、二类钱包、三类钱包和四类钱包。对于前三类,用户只能在建行选择开立一个。其中,数字人民币二类钱包余额上限为1万元,单笔支付上限为5000元,日累计支付限额为1万元,年累计支付限额为30万元
文 |《财经》
备受市场关注的数字货币钱包内测出现新的进展。8月29日,《财经》
截至发稿前,《财经》
从《财经》
图源/建设银行App
进入主界面发现,建行的数字人民币钱包有类似人民币的电子显示界面,颜色则是与建行相匹配的蓝色。与此同时,进入"钱包管理"后,页面显示的功能项包括"存入钱包"、"转出钱包"、"交易明细"、"绑定账户"、"查看红包"、"信用卡还款"、"钱包注销"等。
图源/建设银行App
据《中国建设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个人客户服务协议》(下称《协议》),数字人民币钱包指用户根据建行申请为其开立的、具备唯一可识别编号的法定数字人民币的载体,数字人民币钱包分为App钱包和硬件钱包,其中数字人民币App钱包指通过支持数字人民币钱包的智能应用提供的钱包服务,硬件钱包指通过柜面或电子渠道开立的存储数字人民币的实体介质,是具有硬件安全单元介质DC/EP载体。
目前,建行数字人民币钱包服务内容共有九项,分别是:开立或注销、现金兑换、从账户兑出、兑回到账户、转款、挂失、升降级、绑定银行卡及小额免密服务。
根据《协议》,数字人民币钱包服务开通包括:远程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的服务内容;面对面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服务内容;客户享受上述数字人民币钱包服务还须具备相关电子设备、钱包App、能接入相应数字人民币钱包系统的网络等前提条件。
《财经》
其中,数字人民币二类钱包余额上限为1万元,单笔支付上限为5000元,日累计支付限额为1万元,年累计支付限额为30万元。数字人民币三类钱包余额上限为2000元,单笔支付上限为2000元,日累计支付限额为2000元,年累计支付限额为5万元。数字人民币四类钱包余额上限为1000元,单笔支付上限为500元,日累计支付限额为1000元,年累计支付限额为1万元。钱包限额及各类钱包具体服务内容以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内容为准。建行还会根据自助机具、数字人民币APP等渠道规定相应的钱包交易限额,用户应同时遵守,渠道限额以乙方公布的内容为准。
此外,用户在营业网点可以开立数字人民币一类钱包、二类钱包和三类钱包;用户通过远程渠道可开立数字人民币二类钱包、 三类钱包和四类钱包。在满足客户实名、钱包数量、账户类型控制等前提下,可申请办理钱包类型升降级业务。
《财经》
图源/建设银行App
事实上,早在今年5月,市场就流传出疑似建行正在内测DC/EP数字钱包的截图。与此同时,疑似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DC/EP内测截图亦被曝出。
紧接着的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数字人民币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但目前的试点测试,还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8月3日,央行在2020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指出,上半年"法定数字货币封闭试点顺利启动",下半年将"积极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
此后,据《》,一位国有大行人士透露, 其所在行正在大规模测试"数字人民币"App。App暂时还不能公开下载,打开后有身份编码。近几日,工、农、中、建四大行同时内测"数字人民币"电子钱包,考虑到系统负荷等原因,目前还属于内测阶段。
8月19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消息称,2018年6月,深圳市人民 *** 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发起成立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为深圳市数字货币试点奠定基础。目前,深圳作为人民银行批准的四个试点城市之一,在保证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正有序开展数字货币内部测试工作。
8月27日,央视称,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各项测试及准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在深圳,数字货币内部测试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在苏州,有的公务员已领取用数字货币形式发放的部分工资;在雄安新区,麦当劳等19家公司已开始试点数字货币。可以预期,虽然与支付宝、微信支付并非一回事,但未来数字货币将像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一样随处可见。
业内人士认为,从使用体验看,数字人民币钱包在转账等功能上相当方便,但目前落地场景有限,线下消费渠道有限。在很多用户已养成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的习惯下,如何提高用户在消费场景的使用频率,是接下来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2020年9月,在短暂的过渡期之后,美国对华为的禁令正式生效,从那以后,华为彻底失去了芯片的供应。时至2022年,华为依然面临没有芯片供应商的困境。此前不少人表示,我国国内有中芯国际可以向华为供应芯片,但中芯国际并没有这样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中芯国际不向华为供应芯片呢?
一、中芯国际
二、随着华为芯片遭到断供,人们对其芯片的供应商也开始关注起来。台积电是华为最大的芯片供应商,但因为台积电终究是一家企业,出于多方面的考虑,面对美国的禁令也只能顺从。作为中国国内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也是华为的第二大供应商,为什么在华为四面楚歌时,中芯国际没能向其伸出援手呢?
难道中芯国际是一家外资企业?其实不是,从其股份构成来说,中芯国际是一家完全由国内资本控制的企业。中芯国际最大的股东是大唐电信,其次是国家大基金。大唐电信是一家国企,而国家大基金本就是国家为了促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额一支基金,所以说中芯国际是一家由国内资本控制的企业。
难道是因为创始人的意愿?其实也不是。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汝京虽是一位美籍华裔,但从他的行为和经历来看,他是非常希望中国的半导体发展步步高升的。在2000年,张汝京带着10亿美元和百余名优秀的工程师来到中国,创办了中芯国际。
在当时,我国半导体产业基本处于空白,缺少技术和人才。正是在张汝京的努力下,大量人才涌入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工厂在中国遍地开花。我国的半导体产业在技术与人才的双重推动下,得以在本世纪初迎来了腾飞的发展,张汝京还因此被称为“中国半导体之父”。因此,若说中芯国际因为创始人的意愿不向华为提供芯片是不现实的。
难道是因为中芯国际的技术不成熟吗?其实也不是。虽然说在华为被断供时,中芯国际还无法生产华为需要的7纳米级别的芯片,向华为所供应的基本是14纳米级别的芯片,更何况华为本身是无法制造芯片的,但现在中芯国际已经具备制造能力,却因为禁令,华为不能感受到中芯国际的进步。
从资本到技术,中芯国际都有向华为供应芯片的理由,那么为什么中芯国际却顺应潮流,选择向华为断供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芯国际这样的行为?
三、中芯断供华为的原因
中芯国际断供华为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光刻机。光刻机是制造芯片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最重要的工具。然而光刻机是欧美国家发展工业近一百年的产物,是欧美众多国家的智慧结晶,不论是核心技术还是专利都掌握在那些国家手里。
在华为还没有被断供之前,中芯国际就因为专利问题而被台积电拖入到长达六年的诉讼中。在中芯国际处正处在发展半导体如火如荼的形势中,台积电就中芯国际侵权问题而发起诉讼。因为这起诉讼,中芯国家于2005年向台积电赔偿1.7亿美元,还与2009年再向台积电2亿美元与8%的股权。
仅是因为专利问题中芯国际就受到了不小的损失,若是中芯国际向华为供应芯片,那么中芯所要面临的问题会更为严重。受《瓦纳森协议》的影响,如果中芯向华为供应芯片,那么中芯就无法购买到先进的光刻机,进而我国就失去了制造高精度芯片的能力,毕竟不只是华为需要高精度芯片,国内的其它行业同样需要。
除了光刻机,中芯国际复杂的股权也是一大原因。之前说中芯国际是一家完全由国内资本控制的企业,是因为其大股东是国企与国家的基金组织。但是在这之中,也无法忽视其它股权拥有者所带来的影响。在中芯国际中的股份构成中,高盛与台积电均有中芯的股份,而这两者均参与到对华为的断供之中。
不论是台积电还是中芯国际,其实都想给华为供应芯片。但在美国的禁令下,两方只能选择接受,台积电碍于来源于美国的资本,而中芯则是碍于芯片制造必要的专利问题。如果中芯执意给华为提供芯片,可能会使得美国加强对中国的芯片限制,造成因小失大的局面。
结语:
中芯国际并非不想向华为提供芯片,只是在外因与内因的双重压力下,中芯国际不得已向华为断供。目前离开了供应,华为正在努力的自救,相信华为有一天能走出困境。各位读者,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不得不说,在缺芯导致大涨价的前提下,2021年对于所有的芯片企业而言,真的是一个赚大钱的一年,不信大家看看2021年半导体营收们的营收情况,基本上所有的企业都在上涨,并且都是高幅度上涨。
尤其是晶圆代工厂们,大家都是开足了马力生产芯片,产能利用率都是接近100%甚至是超过100%,再加上晶圆涨价,所以也都是赚得盆满钵满的。
今天给大家看看全球晶圆代工龙头,以及大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的营收、利润、工艺、产能等情况,让大家看看这两大龙头差距有多大。
先说营收、利润方面,2021年台积电营收15874.2亿元新台币(约3605.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5%,而净利润为5965.4亿新台币(约1354.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
中芯国际营收54.431 亿美元(约为350亿元人民币),相比上年同比增长39%。利润为17.02亿美元(约为1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38%。
这样算下来,台积电营收是中芯国际10.3倍,而利润则是12.7倍,为何利润倍数更高,自然是利润率更高。
再看看工艺方面,台积电目前已经的水平是5nm,而中芯国际是14nm,中间相差至少3代,保守估计是5年以上的差距。
而营收方面的工艺占比情况则是,台积电主要靠先进工艺,其中5nm占比19%,7nm占比31%,16nm占比14%,28nm占比11%,也就是说同样是7nm及以下工艺占了50%。
而中芯国际主要靠成熟(落后工艺),其中14/28nm占比不到20%,大部分营收是55/65nm、150nm/180nm贡献的,这两部分占比超过50%。
最后说说产能方面,2021年台积电的晶圆出货量大约是1418万片12寸晶圆当量,而中芯国际大约是300万片12寸晶圆当量,意味着台积电的产能是中芯国际的4.73倍。
为什么产能相差不大,营收、利润就相差这么多呢?还是在于工艺问题,台积电工艺先进,主要以5nm、7nm为主,自然代工费用高,利润高,单片晶圆收入最高达到2.4万元。
而中芯国际是成熟工艺,当然费用低,利润低,单片晶圆收入最高也只有1.2万元左右,所以最后导致营收、利润相差这么高。
这些数据一对比下,可见差距还是挺大的,中芯国际想成长为第二个台积电,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芯国际最新十大股东》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芯国际最新十大股东、建行网上银行转账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