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捷佳伟创2022年7月7日在深交所互动易中披露,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5.52万户,较上期(2022年6月20日)增加8420户,增幅达17.99%。
捷佳伟创股东户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电力设备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股东户数为4.77万户。其中,公司股东户数处于2万~4万区间占比最高,为24.31%。
电力设备行业股东户数分布
股东户数与股价
2022年5月20日至今,公司股东户数显著增长,区间涨幅为11.95%。2022年5月20日至2022年6月30日区间股价上涨27.48%。
股东户数及股价
股东户数与股本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最新总股本为3.48亿股,其中流通股本为2.62亿股。户均持有流通股数量由上期的5589股下降至4737股,户均流通市值42.32万元。
户均持股金额
捷佳伟创户均持有流通市值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电力设备行业A股上市公司平均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为42.96万元。其中,25.69%的公司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在10.5万~21.5万区间内。
电力设备行业户均流通市值分布
深股通持股
2022年6月30日,深股通持有捷佳伟创的股份数量为2444万股,占流通股本的7.01%,较上期(2022年6月20日)的2160.83万股上升13.10%。
深股通持股图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证券日报
银行机构在不断加大对个人账户线上渠道的管理力度。
近期,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发布公告,下调个人账户线上相关业务交易限额,包括线上转账限额及网上支付交易限额等。
对于调整原因,上述银行客服人员普遍表示,主要是为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加强个人账户和卡片管理是大势所趋,未来银行可能会通过提升风险控制及金融科技水平的方式,在业务风险防范与用户使用便利之间获得动态平衡。
部分用户线上业务被限额
光大银行主要对网上支付交易限额进行了调整。光大银行在公告中称,自2022年5月12日起,将对网上支付交易限额进行调整,用户通过各类网上交易渠道消费并通过光大银行支付平 *** 成的支付交易,默认单笔限额及单日限额统一调整为1万元。
农业银行主要针对部分用户个人网银及掌银转账限额进行了调整。
浦发银行成都分行、长沙分行、福州分行相继发布关于调整个人银行结算账户非柜面业务限额的公告称,将根据账户使用情况,适当调整个人银行结算账户非柜面业务限额。
另外,浦发银行客服称,福州关于非柜面限额限制有两种情况,第一,从 2021年9月28日起,各网点在新开个人银行账户后应立即通过交易将新开个人银行账户纳入非柜面交易单日限额5000元管控;第二,为福州分行全辖网点半年以内长期无交易记录客户;有交易且余额低于100元的V0等级客户及余额低于1000元的V1等级客户。
“账户进出金额长期异常、长期不使用账户交易或有洗钱嫌疑的账户,均可能成为被银行限额的对象,这是银行加强自身管理风险的手段。”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告诉《证券日报》
加强个人账户管理是大趋势
近年来,银行对个人账户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强,从出手清理“睡眠账户”到开始清理“一人超量账户”,后升级至将余额低于10元的银行卡纳入睡眠账户。尤其是针对电信诈骗,多家银行自去年起启动了“断卡”行动。
业界普遍认为,此次银行下调个人账户线上相关业务交易限额,是银行针对电信诈骗等风险事件对个人账户管控的再一次升级。
目前,线上转账、网上支付等银行线上业务已被用户广泛使用。对银行来说,加强账户管控可在一定程度上为用户筑起一道防范电信诈骗的防线。但从消费者层面看,可能会为用户的日常消费和交易带来一些不便。
“加强用户账户和卡片管理将是大势所趋。”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表示,预计会有更多银行跟进个人账户管理。但如何在客户的便利性和资金的安全性上寻求平衡,将是银行重点考虑的问题。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上述说法也表示认同,她认为,银行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也要关注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为用户提供了如下建议:一是账户盘点意识,用户自己要做好银行账户管理工作;二是风险管理意识,用户在第三方支付软件中,对不使用的银行卡应及时解绑,对长时间不使用的银行卡要及时注销。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用户千万不要出租、出售、出借自己的银行卡或支付账户。
今日上午,光伏龙头隆基股份一改昨日暴跌态势,盘中一度涨超4%,消息面上,公司公告称,不会对美国单一市场产生重大依赖。
板块方面,风力发电板块涨幅居首,新能源和电源设备板块也大幅上涨;煤炭开采、铁矿石板块则跌幅居前。
截至午间收盘,上证指数上涨0.64%,深证成指上涨1.2%,创业板指上涨1.29%。
光伏板块涨势强劲
11月4日,隆基股份盘中一度涨超4%,截至上午收盘,隆基股份上涨2.8%,收于93.55元/股,半日成交额85.99亿元。
在此前的一个交易日,隆基股份盘中一度跌9.8%至90.18元/股,为今年3月15日以来出现的最大跌幅,市值跌破5000亿元。
11月3日晚间,隆基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对美国市场的发货仍在正常进行,以满足美国客户的订单需求。美国海关的暂扣令暂未对公司的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将持续关注和评估暂扣令对公司美国出货的影响。
在隆基股份的股吧中,有网友表示:“隆基还是强啊,跌一天就涨了。”也有网友直称:“逆势拉升才是龙头的姿态。”
除了隆基股份,光伏板块中的其他个股也表现活跃,京运通、振江股份涨停,东方日升、爱旭股份、捷佳伟创等涨超7%。
风电板块批量涨停
此外,风力发电指数继续冲高,截至午间收盘,上涨7.55%,双一科技、吉鑫科技、明阳智能、恒润股份、中闽能源、天顺风能、大金重工、振江股份等均涨停。
中信证券指出,结合明确的顶层政策规划指引与地方的执行力度跟进,在风电领域,看好2021年全年的增量政策红利和土地生产要素支撑,特别是来自广东、湖南、山东地区的政策支持,有望加速政策红利向基本面传导。
今日上午,汽车板块也急速拉升,中通客车、亚星客车、*ST众泰涨停,安凯客车涨超8%,比亚迪、金龙汽车涨超5%。
东吴证券表示,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渗透率持续超市场预期,趋势明确,看好自主崛起大行情。优质供给增加和双积分压力推动下,国内电动车渗透率提升速度持续超出市场预期。科技企业跑步入局将进一步加速汽车智能化进入摩尔定律阶段,迭代速率超市场预期。
关注结构调整
从主力资金的流向来看,电气设备板块5日主力净流入额超250亿元,居于行业首位,电子和传媒板块5日主力净流入额分别为178亿元和119亿元。而有色金属、银行、休闲服务等板块的5日主力净流出额则居前。
中银证券表示,市场下行风险可控,关注结构调整。盈利方面,短期内需依然较弱,但市场预期相对充分,未来关注政策调整。流动性方面,海外紧缩周期开启,国内以量换价以稳为主。风险偏好方面,迷雾渐散,市场情绪有望边际修复。
浙商证券表示,市场结构上,线索将从三季度的周期股复苏转向四季度的科技成长股,半导体引领科创板。三季报驱动下,积极把握国产替代主线下的黄金投资窗口,关注设备材料、设计、MCU等细分领域机会。(文中图片均来自Wind)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随着主流产品PERC电池转换效率越来越接近理论最高值,光伏企业正加速技术迭代升级,以TOPCon为代表的N型电池技术开始受到关注。
1月以来,TOPCon规模化、商业化进程提速,好消息不断:一道新能首次公布单晶N型双面182尺寸电池及双面双玻组件报价,填补行业内N型电池、组件报价空白。随后晶科能源宣布TOPCon电池工厂在安徽合肥投产,产能规模为800万千瓦,进一步推动了N型产品规模化发展。在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看来,光伏产品升级势在必行。TOPCon技术和工艺成熟度较高,量产良率也已经达到业界规模化水准。
(文丨
技术迭代催生新市场
根据第三方机构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的最新报告,P型技术的转换效率天花板要低于N型技术,PERC电池和TOPCon电池理论极限效率分别为24.5%、27.5%。
电科装备董事长左雷表示,随着技术的加速成熟,PERC电池的转换效率与成本已经接近极限,不能适应未来发展。近两年来,以TOPCon为代表的新一代电池技术逐步实现产业化,N型电池取代PERC电池是大势所趋。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荣誉理事长王勃华进一步指出,2021年PERC单晶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已达23.1%,较2020年的22.8%有所提升,但增速放缓,且越来越接近理论天花板。
与此同时,TOPCon技术异军突起。2021年,我国企业或研究机构打破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纪录11次,其中9次为N型电池技术,8次为TOPCon电池技术。2021年底,TOPCon电池实验室效率约25.4%,高于PERC电池。
万联证券分析师在最新研报中指出,降本增效是光伏行业追求的永恒主题。目前,P型电池逐步接近24.5%的理论效率极限,光伏技术逐步向理论效率更高的N型电池技术发展。受此影响,国内外龙头电池厂商纷纷布局TOPCon等N型电池片技术,未来N型电池将加速渗透,市场空间广阔。
据国金证券分析师测算,2023年全球TOPCon电池产能有望达到1.34亿千瓦,2025年将突破2亿千瓦,并预测2022-2025年间,TOPCon设备市场空间或超300亿元。
推动产业升级
近年来,尺寸升级成为光伏产品提高功率的重要途径。钱晶认为,尺寸之争只是下一代更高能量密度技术成熟前的缓冲阶段。TOPCon电池、组件实现量产,才是P型技术走向N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光伏产业,还是要以转换效率说话,技术永远是驱动行业进步的保障。”
“2021年以来,光伏供应链价格一直处于波动之中,组件成本被迫上涨。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如果技术不进步、不迭代,组件效率和性能不变,电池和组件的发展将没有弹性可言,下游开发企业非常被动。只有组件效率、单瓦发电量、长期可靠性提升,度电成本才能不断突破。”钱晶说。
相对于P型组件,N型组件的优势明显。据了解,N型组件具有良好的弱光性。在晴天早晚光照条件较弱的情况下,TOPCon组件单瓦发电能力相对增益平均增加2.8%-3.6%,累计全天相对增益约3.46%-4.56%。阴天条件下,TOPCon组件全天平均相对增益可达5%,不仅可以拉长发电时数,还能平滑对电网的波动冲击。
同时,N型组件具有高温属性。我国西北、西南地区,夏季中午地表温度高,组件温度更高,会影响系统稳定性,N型组件的特有属性可降低上述风险。
逐步形成配套产业链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0版)》,2020年新建量产产线仍以PERC电池产线为主,随着PERC电池片新产能持续释放,PERC电池片市场占比进一步提升至86.4%,N型电池成本相对较高,量产规模仍较小,市场占比约为3.5%。不过,2021年,N型电池扩产提速势头很猛。据光伏行业分析机构PV InfoLink统计,截至2021年底,TOPCon产能规划超1.3亿千瓦,预计2022年将新增产能约3000万千瓦。
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国家电投黄河公司等均公布了关于N型电池项目或技术进展。其中,中来股份表示,公司基于182尺寸硅片生产的TOPCon电池实验室转换效率达24.5%,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公司年产150万千瓦N型单晶双面TOPCon电池项目正在逐步投入试生产。
钱晶透露,继合肥工厂之后,晶科能源另一个N型电池和组件制造基地也完成了设备调试,一期产能规模800万千瓦,预计春节后投入量产阶段,并在今年底前完成产能爬坡。届时,该公司N型高效组件产能规模将达1600万千瓦。
设备企业也不甘落后。1月中旬,电科装备发布5款光伏设备新品,主要应用于N型电池工艺。捷佳伟创也称,已经具备TOPCon整线设备的供应能力。万联证券认为,2022年有望成为N型电池量产元年。
延伸阅读
目前,光伏电池技术主要为P型和N型技术。P型技术包含BSF和PERC电池技术。2015年开始,BSF电池技术转换效率接近天花板,PERC电池技术获得发展机遇,成为了新一代主流技术。如今,电池技术正经历新一轮升级迭代,N型电池开始进入市场。其中,TOPCon和异质结电池技术成为N型接替P型电池技术的种子选手。相较于PERC电池技术,TOPCon增加了硼扩、隧穿氧化层沉积等工序,可在原电池设备制程基础上进行改造,是现有PERC 产能转型的主要选择。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见习
推荐阅读
奥运史上首次,100%“绿电”!
虎跃龙腾!预计今年水电新增2000万千瓦
虎虎生威!全国原煤产量40.7亿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能源报,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捷佳伟创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捷佳伟创股吧、网上银行转账限额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